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七十六卷目录
琼州府部汇考四
琼州府关梁考
琼州府公署考
琼州府关梁考
琼州府公署考
职方典第一千三百七十六卷
琼州府部汇考四
琼州府关梁考
《府志》本府〈琼山县附郭〉水街桥 在南门外。元建。水自城壕流出南湖。瑞云桥 即城外南桥。旧名虹桥,宋建。长六十五丈,广一丈一尺,九洞。明天顺间,副使邝彦誉增高二尺,存三洞。万历二十一年圮坏。郡守阮纯如委经历陈忠嗣重修,教谕韩鸣金记。三十三年地震,复崩坏。乡人募工修之。
河口桥 在城东。元建。明弘治间,知府张桓开河以便运粮,抵壕重砌,高广一丈有馀。
青云桥 在东门外浚灵潭南。石建。明正德辛巳,佥事汪克章重修,并砌路以石。
洗马桥 在县西南二里。宋建。人多于此洗马,因名。又名驭仙。水自龙井流水,达瑞云桥。第一水桥 在县西北二里下田村前。元建。俗名湳一,水出大小英都,入海。
第二水桥 在县西北三里。俗名湳二。明宣德巡检张孟升,以木建。天顺间,副使邝彦誉砌石。堤桥 在县东南四里顿林都。宋砌。水自那梅都田涧流,合博冲桥水,达大江入海。
博冲桥 在县东南四里顿林都。宋建。水自龙潭流出,达蕃诞江,经白沙港入海。
五里桥 在县西官道五里。明宣德四年,乡人戴久建砌。皇清康熙年间,商人何震淑捐资补修,行人甚便,有记。
湳茂桥 在城西北六里。明永乐间,教谕张善教建。水自滨崖流达第一第二水桥,入海。迎恩桥 在县北七里。明正统五年,知府程莹砌。水出田涧,入海。御史唐舟有记。
丁村桥 在县西南官道五里。水自西湖龙井来,流经洗马桥。
沙水桥 在县西官路八里,俗名湳桑桥,水自田涧,流达二水桥。明正统间,知县朱宪修筑。响水桥 在县南八里薛村前。水自西湖流出经此,达博冲桥。
和銮桥 在丰好乡。水接响水达博冲。
惠龙桥 在县东十二里东崖。旧名玲珑。知府黄显记。
迈龙桥 在县东十五里。从张吴铺往灵山官路学道。马逢皋捐赀重修。
博济桥 旧名博雅。明嘉靖丁巳,知县吴时昭重修。
钟桥 在县东十四里上那邕都。元土人钟姓修建。
贾舍桥 在县东二十里太林都。元僧无我募建。水自南渡大江流出,塞港入海。
乾桥 在县南二十里挺村官道。
五原桥 在县西二十里五原都官道。宋南渡无名僧建。
那度桥 在本都县东二十里。
复龙桥 在海口所南门外。
白沙桥 在县东二十五里小林都。元建以木。水自灵山田涧流出,经碌松陂,达塞港入海。杜村桥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旁有石刻,宋淳熙间杜公立。
波蔡桥 在县东三十里小林都。元僧无我建砌。水自灵山田涧,流经白沙桥,出港入海。烈楼桥 在县西北三十里本都。元砌。水自上石山都田涧,出烈楼港入海。
博达桥 在县西三十里烈楼都。乡人建。博合桥 在县东南五十里万都。元砌。水自本都田涧,流出那廉桥,经铺前港入海。
冲尾桥 在县东五十五里。
苏村桥 在县东六十里。土人建。
苏稔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苏寻都。宋砌。秃桥 在县西南六十里西谭都。
石桥 在县南六十里宅念都。
梁老桥 在县西南六十里本都。宋砌。上竖阑干水,自南湖流出西潭都达江。
湳天桥 在县西南六十里梁老都。宋砌。那廉桥 在县东六十里苻离都。元僧无我建。水自万都山涧,流出庄田渡,达铺前港入海。今圮。
迈容桥 在县东七十里那杜都。明永乐间,乡人吴琼达建。明万历三十三年,地震崩陷,设渡通往来。四十一年,改官路渡,因废。
通济桥 在县西南八十里苍原都。明正统六年,知县朱宪建。
升云桥 在县东九十馀里。本邑人张子翼建,有记。
博冲渡 在县东南八里顿林都。往来甚众,即移南渡于此。
榕树渡 在县东五里。东行经接渡头渡。蚬村渡 在县东北八里博茂。
本利渡 在县东七里上东岸都。
麻馀渡 在县东北八里。
顿打渡 在县东十里大林都。今沙塞渡废。渡头渡 在兴义。一路由榕树渡往铺前文昌,其渡海潮上下,原设渡船。一递年照米石,买船雇夫撑渡,勒碑县门。
杨村渡 在县东十里那度都。
潭口渡 在县东南三十里东潭都。
龙塘渡 在县南四十里洒塘都。
麻钗渡 在本都县南五十里。
梁陈渡 在本都县南六十里。南达石山巡检司,今废。
麻蓬渡 在县南六十里梁都。南达石山,即窑霄头。
三合渡 在县西南七十里射钗都。
博通渡 在县南七十五里东洋都。达定安。海口渡 在本都县北十里。北达徐闻踏磊驿。
澄迈县
里桥 在通潮门外。明嘉靖三十八年,知县唐启宾创造,建塔于左。后迁伏波庙右。万历四十一年,主簿韩朝臣重修。
外桥 在县南一里许,久圮,仅以木架往来。稍阳大小二桥 设在稍阳东西水。元以木建。明嘉靖年间,知县朱鸾重修。万历十七年,知县如圭再修,今圮。
沙地桥 在县西沙地水。今圮。
西峰桥 在西峰驿。初以木建,明成化庚寅,以石修之。
买榔桥 在县南那舍都。宋陈道叙女善长用石建。
白桥 安宁都。文裔水经此。元至正间,用石建筑。
王家桥 在王家都。原以石砌三门,上为石阑干,以便行人。
谭观桥 在县南,介于定安谭观之间。两畔深田。文裔水经此。明成化间,安宁乡黄经募工修筑,叠石为路,行人甚便。
那面桥 在安宁都。明成化间,乡老黄经用石修筑。
塔桥 在封平石矍里。今名博麻桥。宋时修筑。博潭桥 在封平石矍里。元用石建,两畔砌筑,以便行人。
响水桥 在富实都。明成化十年,副使涂棐平黎经此,命本县募筑。
稻丰桥 在安宁都。明嘉靖四年,文裔都林章赁匠凿石建桥,以便行人。
乐道桥 在倘亦都。明万历四十年,李家创建。以镇水口,往来甚便。
东桥 在倘亦都。元时县尹吴世孙建。
土桥 在富实都。元至正间建,道通定安。湳茂桥 在县西一里。宋建。以石墩并二梁,道经潭才村,通东水港。
南门渡 在南门外。宋知县崔均以石建。明景泰间,知县余常重修。嘉靖辛亥,圮坏。知县许应龙重修。
石矍渡 在石矍港口。东入县治,西通临高。明弘治七年,巡检杨英奏编渡夫二名,再入五里许,名曰里渡,又为乡民捷径,今仍之。
新安渡 在新安江,北通县治。明弘治七年,巡检杨英奏编渡夫一名。
北畔渡 在保义都。巡检杨英奏编渡夫一名。罗侯渡 在曾家东隅都。乡人私设,以便往来。坑口渡 在曾家西隅都。
合岭渡 在曾家东隅都。乡民私设,今为官渡。
定安县
见龙桥 在县南门外。
利涉桥 在县西厢。
多河桥 在县东五十里。《县志》作大河桥。平田桥 今废。
北门渡 在北门城外。
长涡渡 在县南十里。
潭揽渡 在县东南一里。
南抛渡 知佃渡 挽董渡
南蛇渡 俱在博曲二里。
文昌县
便民桥 在南郭外,一名新安,一名下市。太平桥 在县南一里。
白芒桥 在县北八里,旧名通津。
藤桥 在县西北二十里。
长岐桥 今废以舟渡。
潭牛桥 在县西三十里。
丁滩桥 在县西二十里。
五官桥 在县西五里,有茶亭。
洽水桥 在北山都。
横山渡 在县东三里。
清渡 在县东二十里。《县志》作清澜渡。
明教渡 在县东三十五里。
长岐渡 在县南六十里。
铺前渡 在县北一百五十里。
东溪渡 在县北一百四十里。
松马渡 在县东五里。
下寨渡 在县北七十里。
蔡家渡 在县南五十里。
焚楼渡 楼船将军焚舟处。
三嘉渡 在县东五十里。
上田渡 在县北七十里。
会同县
洗马桥 在县北一里。
关西桥 在县西门外。知县卢章修。
平政桥 在县北三里永安都。
港门渡 在县东南二十里太平都。
欧村渡 在县东二十五里。以木建桥。
乐会县
乐兴桥 在县南二里莫七乡。南北通行。南北城门二桥 知县彭大化因凿壕堑建之。万泉渡 在县北半里许。今溪塞渡废。
流马渡 在县南半里。
温泉渡 在县南十里。
麦郎渡 在县西二里。
龙塘渡 在县西北十五里。
流隙渡 在县东南三里。
虬潭渡 在县东八里。
南岸渡 在县东南十里。
闷秋渡 在县西北七里。
黄窑渡 在县西南十三里。今抽补流马渡。
临高县
临江桥 在县东一里,旧名太平桥。元典史李仲真石砌。水自黎峒流出,西绕县南。转入东北入海。
清乐桥 在西门。废。
官荣桥 在县东十里那虞都。
潭流桥 在县西三十五里西塘都。废。
透滩桥 在县东南二十里。
讨稍桥 废。
马袅渡 在县东四十里。
儋州
大江桥 在州北门外东厢。
小江桥 在大江桥北一里东厢。
登东桥 在东郭外。明嘉靖四十年,训导刘宥修。
迎恩桥 在州北半里。旧以筏渡。明成化间,知州罗杰以石建桥。
新小江桥 明万历二十九年,吏目林五伦创修。四十二年,知州曾邦泰重修。
洗兵桥 在州东蕃洋黎村。
马鞍桥 在州外东南。今废。
掇魁桥 大江桥上流数丈。州守陈节合西江废,桥石建,绐事许子伟记。
新昌渡 在州南十里大英都。
大村渡 在州南一百八十里抱驿都。
新英渡 在州西十里新英都。
三家渡 在州西三十里。
昌化县
拱辰桥 在州北七里北岸都。明洪武四年,知县董俊建以木。水自神仙发源,达昌江港入海。昌江南渡 在县南一里英德都。
昌江北渡 在县北一里北岸都。
万州
平政桥 即东山桥。元翁汝贤建。明万历年间,士民重修。
南渡桥 元建。后筑城用石,拆毁。
万安桥 宋建。有屋三十楹,久废。
跨虹桥 会星桥 周村桥
新桥 仙河桥 槟榔村桥 俱久废。
阜民桥 乡民吴茂砌。
多猛桥 官路往来,今以木建之。
田头桥 乡民建。
普兴桥 山前石桥 岭脚桥
那牌桥 黎岐桥 龙滚桥
白石桥
乐平桥 庠生平光祚捐造。
青山桥 久坏,乡人以木修之。
凭吴桥 乡民林大佐建。
吴村渡 在州东三十里宣义都横渡。
莲塘渡 在州东北三十里广成都横渡。龙滚渡 在州北七十里黎𦫼都横渡。踢容渡 在州西十里。
崩蔡渡 以上俱官渡。
陵水县
迎恩桥 在城北壕上,往来通衢。
朝阳桥 在城东壕上。明万历八年,千户龙旒重修。
歌薰桥 在城南壕上,往来通衢。
大寨桥 在县东北十里大寨沟上,官道往来。土桥 在县东北。过河二里,旧设今废。
石赖桥 在县西南五十里。官道往来。
大河渡 在城北郊外里许。即《旧志》博吉渡。加摄渡 在县东北三十馀里牛岭之北。涨涉甚险。
崖州
万里桥 在城南。元时木建。
平地桥 在州西一里。元以木建。水自五指山,经城北河支。会南河入海。
镇南桥 在州西五里保平村。
义兴桥 在州东一百里三亚村。元以木建。多零桥 在州东八十里。元以木建。水自西北刀村黎山,南渡入海。
刘家桥 在州东一百五里。
多银桥 在州东一百二十里多银铺。元以木建。
新村桥 在州东二十馀里新村铺官道。以木架。
长山桥 在州东五十馀里。
下水桥 在回峰岭下。
东龙桥 在州东一百里东龙村。明成化十年,修改官道,增木为之。
碧津桥 在城南三里新兴村。
山口桥 在多银桥东二里。木建。
澜桥 在州西六里。
贡江桥 在回峰岭二里。
深田桥 在州二里。水南知州陈尧恩建。广济桥 在州东南二里。康熙九年,知州张擢士游击张德远创建。
水南渡 在州南二百里。今废。
藤桥渡 在州东二百一十里永宁乡。
东山渡 在州东二百十五里永宁乡。
保平渡 在州西四里。水自五指山流入海。报样渡 在州西六里。
后河渡 在州城北二里。
鹿回头渡 在州东一百里三亚港。
感恩县
北港桥 在县北十二里。
板桥 在县南十里。
抱集桥 在县南二十五里。水自安荣都,经北入海。
北富渡 在县北五十里。旧名北黎。水自黎峒流出,北黎港入海。
《府志》未载关梁。《琼山县志》文明桥 在南关外。即名新桥。明崇祯间建,大风崩坏。皇清左营百总冯应龙捐修。水自西洗马桥来,经瑞云桥,出博冲河入海。
卜壁桥 在县西南六十里。水自南湖沧浪流出,南天桥。上筑大堤,渡水灌田数十顷。
北创桥 在县东二十五里,往文昌铺前官路。接龙桥 在县北街城壕一里。康熙甲子年,郡
守佟湘年捐赀砌。至丙寅年,飓风大水复崩圮。
《澄迈县志》
南门桥 在南门外。宋乾道九年,知县崔均以石建。明景泰间,知县余常重修。
那油桥 在县东九曲水。明季乡人建砌。博罗渡 在曾家西都。乡民私设,以便往来。
《定安县志》
博通渡 离城五里。
居畔渡 在博曲二里。
石壁渡 在南雷二里。
《文昌县志》
西山廖家桥 贡士廖毓芳建,吴丞有诗。
《会同县志》
西宛桥 在县北。明万历天启间建,筑功将竣,大水冲坏。
礼曹桥 在永安都礼曹村。乐会人往府,多经此。明崇祯间,乐邑贡生王暹捐赀砌造。
《乐会县志》
东门田堤桥 明崇祯元年,知县谢三徵砌石为堤,以备秋溢,行人称便。
闷秋桥 在县西北六里上大乡闷秋沟口。水涨人马不通,始架木桥。明崇祯间,贡生王暹举人王启祚捐资砌石,近为水冲决。皇清康熙五年冬,知县林子兰典史章鼎新各捐资,
同祚男王佳先修复。
南掘桥 在县北二十里许。遇水溢,行人苦之。有乡绅王梦熊,捐资架石,以通往来,寻废。康熙五年,知县林子兰率民修之。
黄强梁 在县东八里中珠乡。遇水涨难通,旧无桥。康熙五年,知县林子兰捐资创建,行者称便。
得环桥 在县东十里。海潮通涨,旧设屡修屡坏。康熙三年,知县林子兰复捐资修整。
欧公桥 在县西南四里。久废。康熙三年,知县林子兰重修。
上寨渡 在县西北十五里。
黄锦渡 在县西北六十里。
西岸渡 在县西六十里。
边滩渡 在县八十里。俱久废。
《临高县志》
博顿渡 在县西四十里那绵都。水自归姜郎伦,会潮入海。
《万州志》
东关 曰万东锁钥,在东门外迎恩街口。久废。西关 曰万西锁钥,在西门外演胜街口。竺凤翔建,久废。
艾索桥 元知军杨汉杰建,久圮。
白芒渡 在州南富仁都。
保定渡 在州南怀德都。
大芒渡 在州南福泽都。
乌鱼肠渡 在州东南临涛都。俱民渡。
《崖州志》
藤桥 在州东二百里。
琼州府公署考
《府志》本府琼州府治 在旧海南卫西,即元海北南道分司故址。自唐贞观间,析崖州之地置琼州,此州治所由始也。宋改为安抚司。元以为元帅府,而迁安抚司于其东。明洪武间,于旧元帅府开设州治。三年,升州为府,以旧元帅府为海南道分司,而迁州治于安抚司之旧址。成化二十三年,知府张英始迁于此。弘治六年,知府张宣继修。正德六年,知府王子成添建官舍。十年,通判李祯祥拓地,治增吏舍。嘉靖四十五年,府堂倾圮。隆庆二年,知府史朝宜重建。中为堂五楹,后堂如之。堂后有楼,堂右为清军厅,左为燕思堂,左前为经历司,右为照磨所,广盈架阁二库。堂上左右两序列房甬道,立戒石铭,前为仪门,左为土地祠,即灵官庙,右为虚受堂,即迎宾馆。督粮理刑二厅 在仪门外。左右大门外为榜房。明万历二十九年,添设抚黎厅于正堂左,复裁革。万历以前,督捕理刑俱从大门出。督捕自谢秉选理刑,自张材各建署门,径抵外衙,始更前制。皇清裁抚黎通判,归并海防同知。以判衙为同知公馆。理刑经裁,公署犹在。照磨所久经裁革,移经历司署于昭磨所,其旧经历署圮。康熙十一年,琼州府后衙川堂及仪门因风全毁,大堂及六房半倾。知府牛天宿捐修后衙,其川堂大堂及仪门次第修建。海防公署同时毁坏。同知刘永清重修。
海南提学道 原在府治之左。元立海北南道分司于今府治。元末改为元帅府。明洪武二年,改为州治。三年,升州为府,移府治于东,即今海北南道旧址。以府治为海南道署。成化二十三年,复移道于东,即前海南道署,仍以海南道署为府治,即今府治。皇清因旧址颓圮,改置前参将府为分巡提学道公馆。康熙十一年,风雨大作,衙宇多半倾圯,分巡学道王廷伊重修。
前察院分司 明万历己卯,知府唐可封买民居地拓建。皇清顺治九年,总兵高进库改为总府。康熙四年,总兵黄应杰拓后基地,创建后衙并两廊。康熙十一年,风雨崩坏,总兵佟国卿重修。
雷琼道 在琼山后。原明参将府治,旧学道署圮坏,因以为治。巡学道马逢皋王廷伊重修。道衙门官厅 原明季浙绍会馆三门。皇清康熙十六年,知县茹铉详请捐修。
总府公署 在琼山后。原明察院分司署。皇清康熙四年,总兵黄应杰拓复基地创建。
军粮衙 康熙二十四年,建抬门官厅照墙。赵梦龙复增葺后房厨房。
乡约所 在城南直街。康熙二十五年,副使程郡守佟湘年创建。
琼山县治 在府城内府治西南隅。唐始立在郡城外西隅,宋元因之。明洪武二年,复琼州而县革。三年,复置官全设。时会拓地,知县李思迪迁建于西南隅。十一年,复展西城,侵县治。二十八年,主簿李子强建议徙琼台驿于城外西北隅,以便使客往来,始用驿基为今治。厅堂库禁制皆永乐九年,知县欧阳旭申请修建。天顺四年,燬于土寇。六年,知县陈通复创。成化三年,知县梁昕建完,及买门外军营废址增建坊亭。弘治九年,知县曾珽重修,建堂衙舍衙门等廨。嘉靖二十四年,知县林应釆重修。中为正堂,东西为库,左右为县丞主簿衙,两廊为六房。仪门内为捕厅,外则右禁狱,左神堂。万历三十三年,地震倾圮,知县龙时雨重修。皇清康熙十一年,风雨大作,衙宇崩坏,知县刘源清重修。
捕衙 在道官厅后。房三间,侧房二间。康熙十六年,捕官朱渭传奉宪督修而居焉。
水会所抚黎厅 明万历三十年,按察司林如楚建,设禦黎已经,久废。官并海防。
司狱司 在府治东南。明洪武三年,建于府后左。正统间,迁于前。天顺间,复迁于左,成化丙申,复建于前。正德十三年,太守谢廷瑞凿井于大门内,名曰生泉,囚系便之。皇清司署,仍因其旧。
税课司 在府治西北隅。明洪武三年,设大使一员,随设随革。
广丰仓 在旧海南道署左。明洪武三年,建于旧海南道前。正统三年,建于税课司前。弘治间始迁今治。州县秋粮及屯粮俱贮于此。凡府卫琼山官吏旗军俸粮及各项公费,俱此支给。原设仓大使一员,副使一员,后革副使。皇清康熙十一年,飓风圮坏仓廒,今在修补。
府预备仓 在城西北隅。明成化三年设,在府东街北。贮劝借义米。八年,副使涂棐增修,广储以贮公罚备荒之榖,以广赈济,今废。
预备仓 五:一在南桥,一在苍驿,一在大摄,在苍原。明正统四年建,以贮公罚之谷。一在县大门之西,成化间知县梁昕增设,今俱废。四门义仓 明万历间,巡按刘会建,今废。阴阳学 在兵备府前,今废。
医学 在府治前,今废。
僧纲司 在天宁寺中。
道纪司 在三清观中。
海口公馆 明成化间创建,为部使者渡海驻节之所,久废。
河泊所 在县北十里海口浦城南,今废。养济院 在城东关内广丰仓左。
漏泽园 在城北教场西。明成化间,琼山知县周宣买民地建。
外州县
澄迈县治 去郡西六十里。隋立,唐宋元因之。元末寇毁。明洪武二年,知县刘时敏仍于旧址创建。成化元年,火于海寇。二十一年,知县韦裘鼎续修。佥宪李珊记。万历三十三年地震,各廨崩塌。四十一年,知县曾拱璧次第修之。明末圮
颓。皇清顺治十六年,知县吴𦒎重建大堂吏舍仪门。
县丞宅 旧在幕厅东。后改于正厅西。明万历十九年,县丞陈来旬迁于厅东,三十五年,县丞凌交复迁于西旧址,明末圮颓。
主簿宅 在县丞西。明崇祯间,官裁宅毁。典史署 明置于县治左。崇祯年间建,典史孙起凤捐修。皇清顺治十四年,委署典史张载重建。康熙四年,火燬,寄居民房。
海南道分司 在儒学东。明洪武三年,知县刘时敏建于县东,为分司。三十六年,改为道。成化十年,周泰始迁此。二十年知县韦裘、正德间知县卢晖、李茂继修,加筑四围垣墙,计深二十丈,广十五丈。嘉靖丙午,知县秦志道增广后地一丈。万历十年,知县俞效龙重修。
公馆 在迎恩门内通潮驿旧址。旧作布政分司。明正统五年,知县卢晖置为公馆。七年,知县李茂措运海石,筑周围垣墙。嘉靖八年,主簿车鸿重修,后圮。万历二十八年,奉文发卖官地,仅存其半,已经久废。
森山市巡司 在县西六十里那托都。旧有那拖浦巡司。元时设。因兔颖铜鼓二司废革,独存之以镇海。明洪武间,巡检黄贞创建公廨。成化六年,巡检管福重修。至万历二十年,那拖废,始徙司于此。巡检蓝献猷兴建,刘员重修。基址买琼山丘家地。正厅后堂耳房灵官祠,俱蓝献猷建。真武堂关王庙天妃庙俱刘员建。今弓兵裁革,厅祠俱废,官虽存署实圮。
河泊所 在县北五里坊郭都。废。
阴阳学 在县治前,废。
医学 在县治前,废。
存留仓 旧附县治西,废。
养济院 旧在县内,久废。
定安县治 去府城南八十里。元至正辛卯,立于南资都。天历二年,升为南建州,迁琼牙乡。明洪武二年,复改为定安县,知县吴至善移创。四年,知县吴定实拓基重修。宣德元年,燬于贼。二年,知县白尚德重建。成化间,知县句永升傅霖继修。日久圮坏。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县杨天授修建重新。
阴阳学 在县南之西街,久废。
医学 在阴阳学后,久废。
存留仓 附县治东。明洪武初,知县吴至善建。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县杨天授重修。
海南道分司 在县治东。明洪武二年,知县吴至善建,今圮。
布政分司 在县治东,今圮。
养济院 在县治北,久圮。
文昌县治 去府城东一百六十里。汉县名紫贝,隋名武德。至唐武德五年,名平昌,始建何恭都。贞观初,改今名。宋因之。元至顺间,迁北山都。即今治。明洪武二年,知县周观创修。永乐九年,知县易信改迁东向。正统间知县徐洵、成化间知县田容、宋经、翁晖,继修。弘治二年,知县郑宏重建后堂。嘉靖二十一年,知县谢时济重建正厅。隆庆六年,倭寇烧燬,县丞金钱重建。嘉靖四十一年,知县唐应鲸重修。天启辛酉,汪全声增建澄思堂。皇清初,公廨悉圮。知县邓生柏鼎新之。康熙七年,知县沈螭完葺。典史衙 在仪门左。
阴阳学 在县治南,今废。
医学 在县治东,今废。
预备仓 二:一在县东南,一在县北,今废。陈村乐会场 在县南五十里迈陈都。明洪武二十五年,灶老苻绍志创。海南道分司 在县城北门外。明洪武三年,知县周观立海南分司在县北门内。二十六年,改为道。成化十年知县宋经、弘治间知县郑宏、龚璋,继修。嘉靖二十一年,知县胡一用始迁于此。养济院 在县北门外,久废。
会同县治 去府城东南二百九十里。元至元二十八年,割乐会县地为县,治始立于平定乡梁握村。皇庆间,徙端赵都,为今治。明洪武二年,知县李时中开设。三年,署县事乐会县县丞李霖鼎建,诸制略备。永乐癸巳典史何以信、戊戌知县汪璧明继修。宣德元年,火于寇。知县苻诚重建。成化七年知县陈钊、弘治十二年知县陈策,继修。嘉靖年间,知县刘源曾廷梅林恕陈儒继修。崇祯间,知县金之澜许之曾重修。十六年,
知县王廷遴捐修。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县曹之秀修建堂前捲篷及后衙。
巡捕厅 在县治西。
阴阳学 在县治西,久废。
医学 在县治西,久废。
存留仓 在县治左,今废。
海南道分司 在县治西。
预备仓 在县治东,今废。
养济院 在县治左,今废。
漏泽园 去县半里许。系官地,诸民杂葬。乐会县治 去府城东南三百五十里。唐显庆五年,立于今会同县泗村都,宋因之。元至元二十四年,徙太平乡之调懒村。三十一年,徙万泉渡北,后因王文河之变,徙南渡,即今治。明洪武二年,知县王思恭建。十一年知县王养正、正统四年知县莫卿、弘治十四年知县杨球,继修。嘉靖三十四年,知县曾彭复修。四十五年,知县郑云鹏重建。崇祯七年,知县楼谦光设处工费重修川堂捲篷仪门大门吏舍一新。
典史厅 在县堂西,明天启间颓废。
阴阳学 在县治西南,久废。
存留仓 在县治北,久废。
预备仓 在县治北,久废。
社仓 明崇祯十二年建。置义田,今田米俱报荒。
永义仓 明崇祯十年建,久废。
海南道分司 在县治东。明洪武三年,知县王思恭建。二十六年,改为道。正统二年知县莫卿、嘉靖二十二年翁桂,继修。隆庆五年,训导李相重建。明季圮废。皇清顺治十一年,易为城守公署,顺治十六年,副使张彦珩改复按察司分司。
布政分司 在县治西。明正统五年,知县莫卿建,久废。
养济院 在县治西半里,久废。
临高县治 去郡西一百八十里。唐武德间立于东塘都那在村。为临机县。开元初更名。宋迁于英丘都,寻徙莫村,即今治。元大德中,达鲁花赤里漠县尹林儒修洗雷记。元末燬于寇。明洪武二年,知县王续鼎创。永乐三年,知县朱原律县丞陆彦升重搆厅堂六房仓库官廨吏舍仪门鼓楼诸制,杨升记。宣德三年,知县魏达增新,马琅记。成化弘治间,知县甘素郑钟复加修葺。正德己巳,知县梁高重修正堂。嘉靖己亥,黄必大又建大门鼓楼。丙午,知县汤陆臣增正堂檐廊,重建东西幕厅。今改西幕厅为积谷仓。万历九年,主簿王机迁照墙于街下,县治始备。崇祯甲申,燬于土寇。皇清顺治乙未,署县陈蕃始搆堂于旧址。十八年,知县蔡嘉祯重建厅堂后衙仪门及义仓。康熙九年,知县陈垂重修厅堂,创建后衙一座。
海南道分司 在县东儒学之左。明洪武三年,知县王续鼎建为分司。二十六年,改为道。成化七年,甘素重修。万历十三年,知县陈节增建正厅檐廊,今圮。
分司署 顺治十三年,署县陈蕃以前县胡宗瑜通明祠改为分司。十八年,知县蔡嘉祯重修。康熙十年,知县陈垂重修。十一年闰七月二十三日,飓风撼伤,又复修葺。
公馆 在县治东旧布政分司。明正统五年,知县李信建,久废。皇清顺治十三年,署县陈蕃以前县胡宗瑜书院为分司。顺治十八年,知县蔡嘉祯重修。日久倾颓。康熙十年,知县陈垂修葺。
博铺司巡检司 在县北三十里英丘都。田牌巡检司 在县南二十里。明万历十四年,迁于横冈,久裁废。
河泊所 在县治西五十里那绵都,久废。存留仓 附县治东,今废。
预备仓 二:一在县门,一在县西。明成化八年,知县甘素创,今废。存堂西一仓。
阴阳学
医学 俱在县之东南,今废。
道会司 在县西二百步。明洪武乙丑设,久废。养济院 旧在城隍庙,久废。
义冢 在县北二里。土名墩黎。训导陆高古捐置。
儋州治 去府城西南三百七十里。历代州军名称不一,《汉志》南高麻都湳滩浦,后迁徙高坡。之后唐立于城东,宋元因之。明洪武二年,知州
田章仍旧址开建。二十年,知州王彦铭重建。规制俱全。年久圮毁。后知州罗杰陈衮毛鹓萧弘鲁潘时宜吴泮陈儦潘楠鲁邦泰相继缮修。皇清顺治十四年,署州事何操敬修协恭堂。康熙六年,知州滕元鼎捐修。
州同衙 在州治东五十步。前后各三间,两廊全。明知州罗杰建。正德间,州同陈鍊重修。州判衙 在州治西。前后二座,明知州罗杰建。弘治十年,本州监生王崇奏革州判,久废。吏目衙 先在州同宅东。后废,暂寓城东分司。明隆庆间,知州王克家创建。
海南道分司 在州治西。明洪武三年,建于城东垣下。成化壬辰,副使涂棐迁此,今改为驻防游击公署。移驻节行台于城隍庙右。
布政分司 在州治东。明正统五年创建,成化十一年,知州罗杰重修。年久崩塌。改创三贤祠。镇南巡检司 在州西南四十里抱驿都田头驿右。知县叶世华建,知州罗杰重建。
安海巡检司 在州西南八十里抱驿都大村驿左。知县叶世华建,知州罗杰重建。
迎恩馆 在州北三里。
河泊所 在州西十五里新英都,今废。
博顿兰馨场 在州东五里大英都,久废。大丰仓 在州治东。明洪武三年,立为军储仓。正统三年,并为本仓。凡州所官吏旗军俸粮,俱此支给。
预备仓 二:一在州治西南,一在州治西北,废。阴阳学 在州治东分司旁,久废。
医学 在州治西,久废。
乡约所 以旧明伦堂改建。
养济院 先在布政分司之后。明知州罗杰建。后废。嘉靖间,立于演武亭后,基址见存。
昌化县治 去州城南二百九十里。千户所城内之西。隋置于昌江州,唐宋元因之。明洪武二年,知县董俊创,仍旧址。正统八年,知县周振始迁今治重建,诸制一新。正德三年,知县殷铎修葺。十二年,知县蓝敏建川堂中堂。嘉靖间,知县彭希颜竺凤翔重建。万历十九年,知县张继曾修葺。崇祯四年,知县张三光重修。皇清顺治十二年,署县姚汸建川堂三间于后堂之右。十四年,署县陆观光建寝室于后堂,又于大堂之外左右造耳房八间,以便吏书栖役。康熙五年,知县严于屏建川堂一座,修饰左右及仪门。十一年,飓风之后,崩塌几尽。知县高曰旦建大堂台基一座。
典史衙 在正堂左。
分司 在南门内正街。
海南道分司 在县治东。明洪武三年,知县董俊建于旧县左。正统八年,知县周振随县迁此,规制完备。
布政司 在县治西,久废。
广储仓 在县治北。先建于县治东,次移于县后,今废。
预备仓 在赤坎村,久废。
阴阳学 在县治东。
医学 在县治西。
万州治 在府城东南四百七十里。唐龙朔二年,置万安州,在万安县通化都。开元九年,移治陵水。熙宁间,废州为军,移博辽。大观间,为陵水县,复移军于后廊村,即今治。元泰定甲子,知军杨汉杰拓址增修。辛未,寇燬之。知军杨观再建,复燬于寇。明洪武二年,改为万州。四年,同知乌肃重修。二十一年,知州周孟冬鼎建。成化十一年以后,知州梁桓赵引宗韦邦相随修随坏。隆庆四年,知州竺凤翔重修。万历二年,知州李中孚重建增修,年久颓坏。崇祯十年,知州张璀买屋重建,明末圮坏。皇清康熙三年,知州朱鼎铉重建,规制完备。
吏目廨 旧廨在大门内。久圮。今迁于州治东。公馆 在谯楼东,久圮。
阴阳学 在州东半里东北厢,今废。
医学 在州治东,今废。
僧正司 附城西一里天宁寺中,久革。
道正司 附城东一里,在三清观中,久革。广积仓 在州治北。明洪武四年,大使梁世杰建。成化弘治间,知州谭章李恭继修。岁贮秋粮,以给官吏旗军。设官大使、副使二员,后革副使。预备仓 三:一在城内西南,一在新安都,一在广城都,俱明成化八年,知州梁桓建,久废。新安场 在万州南四十里新安都。明洪武二十三年建。成化八年,大使罗润重修。
河泊所 在州东北十里通化都。明洪武十六年建,久废。
海南道分司 在州治东。明洪武三年,同知乌肃建,为海南分司。二十六年,改为道。成化九年,知州梁桓增修。弘治间,知州李恭重建。
布政分司 在州治东。明正统五年建,成化十年知州梁桓重修,今废。
万南守禦千户所 旧坐州治西,向南。深三十丈,广二十丈,有正堂川堂后堂各三间,廊房三间,耳房二间,廊东西吏舍各三间。明洪武七年二月,移于卫后。千户刘才领军千名,在本州守禦创建,名为卫署。三年,指挥桑昭奏改名所署。永乐十七年,千户祝俊重修,寻圮。千户祝琪继修又圮,今州西卫所旧署。皇清初年,改为分防游击衙门所署。在州治后街西北。
南丰仓 在州治北。明崇祯十四年,知州曾光祖买民屋地创建。
养济院 在天妃庙侧,圮。
陵水县治 在州南九十里,南山千户所城内。唐始立于陵水峒博吉里村。宋因之。元初,迁南山头。皇庆间,迁龙头树海边,又迁港门。明洪武二年,沿址开建,官全设。三年,署县事万宁县丞汤良弼创建。二年裁革县丞主簿。正统五年,知府程莹以治燬于海寇,奏迁南山千户所城外东隅。成化二年,副史唐彬又迁城中之北,南向。弘治十二年,知县王文渊重修未备。嘉靖二十四年,燬于火。知县莫汝俊迁于海南道,即今治。知县潘槐重修。隆庆二年,知县谭汝让重修。万历十五年,知县林恒重修。皇清康熙三年重修,房料尚缺。康熙十一年,知县高首标重建。
阴阳学 明洪武十七年开设于旧县北,今废。医学 在旧县西,今废。
南丰仓 在县治西。自明正统五年迁于南山千户所城,遂并军储仓归本仓,以贮岁拨民屯田粮,支给官吏旗军公用。设仓大使一员,今裁。预备仓 在县治南。明成化八年,知县蒋鉴立,今废移县衙内。
海南道分司 在县治南。明洪武初,为海南分司。二十六年,改为道。成化十一年重建。
崖州治 去府城南一千一百一十里。唐改隋临振郡为振州,治宁远县。元因之。天历二年知军杜亮元统元年判官李泌继修。明洪武二年,判官金德仍旧址开建,官全设。永乐九年,知州徐子玉重建。正统二年,知州蒋豪重修。八年,例革同知。景泰七年,知州王铎拓基重建。成化九年知州徐琦十四年判官赖宣继修。正德二年,知州何冈再修仪门大门。皇清顺治十七年,知州梅钦重修川堂、东西吏廨。康熙八年,知州张擢士重修后堂及仪门、大门。翘材馆 在仪门东。明崇祯庚辰,知州瞿罕建。癸未年,知州丁家进重修。
阴阳学 在州治东,久废。
医学 在州治东,久废。
军储会 在州治东。岁贮秋粮,给官吏旗军各项公用。设仓大使副使各一员,近裁。
预备仓 二:一在三亚,一在乐罗。俱明成化八年,知州徐琦建,今废。
临川场 去州一百里。在临川村。明洪武二十五年创建。
河泊所 去州五里。明洪武十七年典史金右安建。
海南道分司 在州治西。明洪武三年,判官金德创为海南分司。二十六年,改为道。天顺间知州王铎成化间知州徐琦继修。
布政分司 在州治西旧宁远县旧址。明正统五年,知州欧进创建,今废。
感恩县治 去州城西北三百二十里。自隋立于中和乡,唐宋元迄明初,省属虽殊,而基址不易。洪武二年,知县黄忠信创建。十六年,县丞杨干重修。二十一年,裁革县丞主簿。弘治辛酉,残于贼。正德十一年,知县庞麟重建。
阴阳学 在县治北,久废。
医学 在县治南,久废。
存留仓 在县治东。明成化八年,知县莫宣建。海南道分司 在县治东。明洪武三年,知县黄忠信建。成化十年,知县莫宣重建,久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