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三十五卷目录
泸州部汇考一
泸州建置沿革考
泸州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泸州星野考
泸州山川考〈水利附〉
泸州城池考
泸州关梁考
泸州封建考
泸州公署考
泸州学校考
泸州赋役考
泸州风俗考
泸州祠庙考〈寺观附〉
泸州建置沿革考
泸州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泸州星野考
泸州山川考〈水利附〉
泸州城池考
泸州关梁考
泸州封建考
泸州公署考
泸州学校考
泸州赋役考
泸州风俗考
泸州祠庙考〈寺观附〉
职方典第六百三十五卷
泸州部汇考一
泸州建置沿革考
《总志》本州《禹贡》:梁州之域,周为巴子国。春秋战国为巴郡。秦仍旧。汉置犍为郡,立江阳、符县。东汉置江阳郡。蜀汉因之。晋割其地,立绵水县,又汉安獠叛,立汉安县。梁置泸州,治马湖江口。隋改泸川郡,县为泸川县。唐复为泸州。宋属梓州路。宣和初置泸川军节度。绍定初废泸川县,始割江安县,地立纳溪县。淳祐初余玠徙州治于神臂山。元改江安州。至元中仍名泸州。伪夏明氏立泸州路军民府。明复为泸州,领县三,编户六十七里。皇清因之,编户三里。
纳溪县
秦汉为郡江阳县地,汉因之,隋唐皆为泸州地,宋于纳溪口置军寨,设立巡检,后升县,明因之,编户三里,隶泸州。皇清因之,编户四里。
合江县
汉符阳县,属犍为郡。晋属江阳郡。梁改戍后改今县。隋属泸州,改符节县,移置白沙镇。宋移置故城。元置神臂山南。明置安乐山麓,属泸州,编户七里,隶泸州。皇清因之,编户三里。
江安县
汉江阳县地,晋置汉安县,隋改为江安县,属州。唐因之,以思隶、思逄、施阳三县省入。明因之,编户二十里,隶泸州。皇清因之,编户四里。
泸州疆域考
《总志》《州志》合载泸州疆域图本州
东至合江县一百二十里。
西至南溪县一百五十里。
南至纳溪县四十里。
北至隆昌县一百二十里。
自州至省城一千六百五十里,至
京师一万五百一十里。
东西广一百六十里,南北袤二百六十里。
纳溪县
东至本州四十里。
西至江安县界二十里。
南至永宁宣抚司界八十里。
北至本州界十里。
自县治北至本州四十里,至省城一千六百九十里,至
京师一万五百五十里。
合江县
东至江津县界二十里。
西至本州界六十里。
南至仁怀县界三十里。
北至本州界十五里。
西南至贵州永宁卫界一百二十里。
自县治西至本州一百二十里,至省城八百七十里,至
京师一万六百六十里。
江安县
东至纳溪县七十里。
西至南溪县四十里。
自县治北至本州一百一十里,至省城一千八百里,至
京师一万六百六十里。
形胜附本州
《华阳国志》:南接牂牁,北通广汉,山川特美。《李氏园记》:肘江负山。
宋《任伋记》:淙流东北贯其隅,隋山西南蟠其址。《魏了翁传》:控制边面。
《孙羲叟记》:边隅重地。
江阳,东联夔子,西控僰道,南通滇黔,北达广汉,环汶水,带资流,蜀南重镇也。
纳溪县
《总志》:西接蜀江之流,南接滇省之会,内揆邦畿万里,外控遐荒五千。
东枕五顶山,南踞大溪,西瞰锦江,北临掇旗。
合江县
《旧志》:北接泸江,东洽几水,西北山障永宁,东南麓界仁怀。
砺山带江,俯瞰奇胜,山川郁若,文物蔚然。
江安县
汶江流其东,淯溪汇其左。
泸州卫
东连啰啰羿子,北抵九支播州,西通长戎九姓,马湖建昌,南接东川芒部,乌蒙,乌撒。
泸州星野考
《总志》州总井鬼之次,入参四度。
泸州山川考
《总志》《州志》合载本州宝山 在治西一里。《胜览》云:初名堡子山,下瞰城郭,万瓦麟集,两江合流,即州城后之枕山也。《郡国志》:一名泸峰山,诸葛武侯驻节于上,又名得功山,高三十馀丈,在昔多瘴,惟夏月可登,有古榕树盘结,夭矫如龙。《通志》云:泸峰武侯庙每岁蛮人贡马,相率拜于像前。宋刘光祖诗云:蜀人所至祀遗像,蛮獠犹知问旧碑。明崇祯间,督学楚黄、何闳中名大忠山,祠宇嵬峨,右临澬江,春仲登眺,心目豁然,或载酒舣舟,而鱼自跃入。山下名打鱼村,渔人恒集于此。有舟横芦渚月,笛弄柳溪风之趣,泸之一景也。《总志》云:在治西二里,宋陈损之建堂其上,易今名,黄山谷榜曰江山平远。
南寿山 在治东南,宋守臣绘图以进。神宗悦之,赐此名,即古迹中之博望寨,诸葛屯丘处也。瑞鹿山 在治南五里,五代周时,道士尹希严开山,有白鹿往来山中,因名。后建瑞鹿亭,即今三元宫之后山。
方山 在治西四十里,又名回峰,八面高耸,下瞰两江,巅有池,周围四里,有魏武帝庙,唐元宗敕建,有兰祠,昔汉光武微时,过江阳有一子,望气者言江阳有贵儿气。王莽使求杀之,光武即位后,为子立祠,因怒谪江阳人,不许冠带,按《明一统志》:在州城西南四十里,唐改回峰山。神臂山 在治东八十里,宋淳熙中余玠迁州
城于上,号铁泸城。
归子山 在治东三里,临江滨。
豸角山 在大江之南十里,突出众山,俯视一切形家,号南方天马,有吕仙亭迹。
四峰山 在治东二十里,与豸角相望,上建岱宗大殿,有高池。
五峰山 在江北高阜处,尖峰有五,因名。旧有真武宫,殿宇壮丽,有宿云窝、观风亭诸胜迹,杨升庵有二联,云上帝高居朝绛节,诸神环拥接丹丘。又云神游寥廓清虚外,物在尘寰梦幻中。大书龟蛇二字于金额,今半毁。
金紫山 在治东北十里高坝,有金紫寺,名人高士往来宴游,义取腰金衣紫也,今燬。
三华山 在江北,上建川主庙。
钵盂山 在江北,山形如盂,上建钵盂庵。马鞍山 在江北,形如鞍,州人游眺之所,或云钟子期泸人尝樵于马鞍山,后之集贤村即此。仙顶山 在江东七十里罗东漕之上,相传有仙烹炼洞中石床,丹灶留题石壁,今磨灭。尖峰山 在江东六十里,罗东漕上建川主殿,旱祷辄应。
卧龙山 在治北四十里,形如伏龙,因名。云锦山 在治东北六十里,有东岳古庙,土人于元旦备幡盖、旂帜登山赛会,以祛灾疫,康熙甲子野火焚燬。
高奎山 在大江东北二十里,山势崔嵬,与州治对峙,形家取奎宿远映之义,高僧含光年,九十七常趺坐于上,为人演法。
龙贯山 在江北六十里,界连富顺,山寺高耸,茂林蓊蔚。明建文帝披剃遁避此山,题壁有百官文武归何处,惟有乌鸦早晚朝之句,最后英宗时归去,自号曰老佛,途中吟云: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寺外有石海螺,往过吹之,山谷皆震,人以为公输子真迹。
五仙山 在治北六十里,名水硐,旧传五仙人奕棋于此,石盘迹犹存。
滴乳岩 在城西一里真如寺,水自崖石中流出,味甚甜。黄山谷经行,大书滴乳泉三字,碑目云:唐真如寺碑,在本寺内。《山谷集》云:泸州大云寺西,偏崖石上有甘泉滴沥,一州泉味皆不及也。余名曰滴乳泉。山谷又跋:常山公书如霍去病用兵所谓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孙吴,至其得意处,乃如插花美女,临镜笑春,后人亦未易超越。绍圣五年五月晦,避暑泸州,之大云寺,子茂携此书来妄意评之,如此按真如寺、大云寺同在滴乳岩东畔,今俱废。
黄龙堆 在大江之紫金堆,有大石阙。昔人没水,见黄龙卧阙下,因名。考之《水经注》:江中有大门、小门焉。季秋之月则黄龙作沤也。《郡国志》:泸江水中有大阙,季春三月黄龙堆,没阙即平。三牙脑 在治南二里,古金鸡湾渡口岩,如牙脑三滩,一连而下,形势昭然,泸人近谓之丧牙脑者,其义何居。
使君岩 在治南五里,宋使君王献可游赏处。乡校岩 在治北三里,元人白良书乡校二字于石。
龙女洞 在治北二十里,高岩二穴幽邃,人不能到。
思娥洞 在治南二百里,初入稍隘,已乃宏广,石髓凝结,宛若堂宇。
北岩 在城北,旧有小庵,宋杨汝明创为大刹,及创五峰书院。
泸江 东即汶江,源自岷山,入合江界,州以此名,即孝子伯奇溺处。
支江 在治北,源自富顺鸳鸯溪,经安流镇至州城,与汶水合。
澬江 在治北,一名中江,自雒昌山经澬县、富顺县流入本州。
合江 在治东,与蜀江之溪合流,故名。
悦江 源出旧戎县,经悦州,因名。
思晏江 在治西四里,源出古思晏县。
宋江 在治东十里,源出大坝北洞中。
澄溪 在治南城外,源出宝山下,水常澄澈,流入汶江。
龙溪 在治东北十里,又名九曲溪,蜿蜒九曲,可通小舟,即今地名高坝之下。
柳林溪 在治北,即澬江小河口也。在昔泸治未辟时,夹岸皆柳,因名。
胥溪 在治东南界,近纳溪,通永宁小江。瀚滩 在州东,夏秋滩急,水有回澜,春冬则浪
静波澄,供人临眺,有锅圈石,有五谷仓,水涨后以仓之聚沙有无,占来岁丰歉,迄今应验无爽。瓦窑滩 在治东,下流滩之最险者,水涸无恙。龙马潭 在江北二十里,潭中有小山,山有龙王庙,冲虚、碧梧二观,宋祥符间敕建,凡旱,州牧请祷必应,遇雨潭涨则山随涨,下有龙窟二水,交流清浊不紊。
三泉 按《明一统志》:在宝山嵌岩间,昔王大过,凿山浚泉,榜曰西山三泉。
炼丹井 按《明一统志》:在州治南,唐刘静应炼丹汲此水,又呼静应泉。
双井 在治北二十里,宋绍兴中掘地得碑,乃唐乾元中苏德克所凿。
纳溪县
舞凤山 在治西南十五里,势如凤舞。
掇旗山 在治北,诸葛亮树旗于此以誓师。楼子山 在治东一里,层峰如楼。
马鞍山 在治南三十里,形如马鞍。
乱石山 在治北十里,昔有道人修炼于此,鑴有曙雾朝霞四字于石。
牛心山 在治西南三十里。
朝阳洞 在治西二里通裕场后,洁净宽敞,昔有高僧玉沐讲经于此。
天仙洞 在治南二十里,道路纡曲,洞在半岩,广数十丈,高约二丈,内塑佛像罗汉并千手观音,俯视群峰,一碧万顷,诚胜境也。
纳溪水 源自阿永番,流至县西门,会泸江。锦江 源发于氐道县之岷山,经灌口合流于嘉定,会于县之西门外。
掇旗滩 在治东二里。
云溪 源自永宁,经西门外,会入大江。
合江县
安乐山 三峰奇秀,隋刘真人登仙于此,上有延真观,及石匮、石棋、金线井,尝有仙鱼影,隐隐石壁中,山有八洞通南岩,有石曰许由瓢,又有楠木台仙人石、芙蓉城、滴水岩、白猿洞,唐先汪诗:碧峰横倚白云端,隋代真人化迹残。翠柏不凋龙骨瘦,石泉犹在镜光寒。又按《明一统志》:亦载此诗。后四句云:一身回向天边立,万壑皆从脚底看。莫道烟霄无路上,但存仙骨到非难。又云上有石匮及石棋局十二盘,至剪刀峡。月台山 在治南五里,孤峰特立,小溪环绕其麓,如新月状。
榕山 宋嘉熙中于此筑城,山上有天符,叶如荔枝,叶少长纹,如虫蚀篆,不知何木,或以为刘真人仙迹。东坡诗:大仙化去知何日,心印相传世共珍。按《明一统志》:俗名容子山,又载东坡诗下二句,云:故国子孙今尚在,满山秋叶岂能神。凤仪山 在治西,今迁儒学于此。
文明山 在治南二十里,旧名丁山,明学使者更今名。
神臂崖 按《明一统志》:宋淳祐中,因元兵来侵,城于此以守。
之溪 在治西,源自播州仁怀县,流注许江,曲折如之字,按《明一统志》:是流注诸江。
白龙潭 在治北十里。
蒙泉 在治东。有形无水,旱祷辄应,按《明一统志》:泉涌流或一壶,或二壶而止,得泉即雨。巅池 在方山之顶,周围一里,有龙潜其中,旱岁祷雨多应。
江安县
汉阳山 在治南四里,按《明一统志》:孤高特起,立汉水之阳。
照山 在治南四十里,梵林禅宇,金碧交辉,旁有二龙潭,又有眠云石、袭渊桥、玎珰崖、磨镰石为一邑之胜云。按《明一统志》:俗名镜子山。连天山 在治南七十里,回旋曲折,高耸矗天。小龟山 在治南百里,尝于此地筑乐共城,获一小龟,金纹。因呼为小龟山。
湖羊山 在治东六里,相传湖羊道人于此炼丹飞升。
赏静岩 在治东南,宋吕伯祐读书之所。线水 在治西,源自连天山,经古线水县流入会江。按《明一统志》:绵水自连天,流经废绵水县。旧产麸金恐即此,但绵与线未知孰是。
安乐溪 在治北,源自合江治南。
淯溪 在治南,源出叙府长宁县。
泾滩 在治南三十里,滩上有山插天,瀑水飞下,侧有卧石。
观音滩 在治东三里。
白龙池 在治东二十里,旧有白龙居之,因名。
水利附
本州合江、江安《县志》俱不载。纳溪县
三江坝 在治西二十里。
旧县坝 在治北二十里。
熊家坝 在治北十里,今附州。
野猪牙中坝 在治西二十里,大江中不能种植。
当家坝 在治北十里,今附州。
泸州城池考
《总志》《州志》合载本州泸州城池 宋政和中,孙羲叟为帅,始筑土城,元末兵燬。明洪武初归附都指挥,马叶望奏开卫治,命指挥皇甫霖依旧址筑石城,周围一千二百四十馀丈,高一丈五尺,明弘治初兵备罗安、知州何纶拓基增建层楼,隆庆中兵备田应弼增筑四门,曰寅宾,曰镇远,曰拱极,曰宝成。万历中仍东西南北四门,另辟凝光、会津二门,共六门,城垣周九里七分。皇清知州陈五典修补城堞,改东门为保釐门。
属县
纳溪县城池 宋皇祐间始筑,周三百一十丈,高一丈,明永乐中重修门四:曰朝天,曰鲲化,曰江阳,曰安静,外环以壕。皇清康熙五十一年,知县蔡琏修葺。
合江县城池 明天顺间知县张瑾筑土城,周围三百三十丈,高一丈二尺,成化间知县黄瓒包石,弘治中副使罗安增修门楼,正德中知县朱铣重修。皇清康熙甲寅,逆变燬坏。知县李云龙复行补葺,周围一里八分,城门四。
江安县城池 宋嘉泰初,知县赵迈筑土城,周围六里,明成化间蛮寇出没,县丞李英仍旧址筑石城,外环以壕。
泸州卫城池 石城,明成化初都指挥沈运、指挥使韩雄修筑,周围一百八十八丈,高一丈三尺,门四:曰安顺、镇远、定边、拱辰。
泸州关梁考
《总志》《州志》合载本州龙透关 在治南五里,武侯建,明崇祯间又加修筑,以防禦贼寇。
玉蟾关 在治北六十里,近隆昌大道,昔时琳宫梵宇,绵亘其上,泸之名山也。路由成都,游人名笔留题甚众,岩下有泉,中有大石类蟾,波动如生,崖畔有刘海像,苔痕被体,与蟾相近,天造地设,非假人工。杨升庵大书玉蟾二字于坊,尚存有诗勒之石碣,今磨灭,后人惟和其韵。永安关 在江北,明时建。
半边关 在江北,明时建。
特棱桥 在治东北三十里,治平中,有女子因母病归省,骤雨水阻,号泣不能渡,俄有一木横亘水上,渡讫不见,人以为孝,寻造桥。
颜公桥 在治内。
镇远桥 在旧泸州卫治内。
太平桥 在旧泸州卫治内。
银锭桥 在治内,昔人造桥得金,因名。
云桥 在南门外澄溪口之桥也,明崇祯初学使何闳中建学南向,题南门曰云门,南楼曰云楼,南桥曰云桥,欲多士步步青云也。
洪济桥 在江北正街,商贾居民往来辐辏之通路也。
余公三世桥 在江北,明正德、嘉靖间,知州余珂、余让、余蛟父子祖孙相继牧泸,多德政,泸人为之造桥。杨升庵题其额曰余公三世,至今犹记其碑文,有贤哉,余大夫世泽吾泸之句。馀甘渡 在江北过渡处产馀甘树,其果先酸后甜,谓之馀甘,即橄榄也。游人如织,扁舟晚渡,观若画图,唐子西六言诗云:百斤黄鲈脍玉,万户赤酒流霞。馀甘渡头客艇,荔枝林下人家。即咏此景。
纳溪县
龙硐关 在治西二十里。
倒马关 在治南六十里,路通滇黔交阯。
石虎关 在治南八十里,通云南交阯路,关前有石如虎,因名。
会川桥 在治南八十里,通永宁宣抚使界。通津桥 在治南三十里,上通永宁宣抚使。普济桥 在治东十里。
锦江渡 湛浪渡 俱在北城外。
合江县
通仙桥 按《明一统志》:在治北,隋刘善庆尝息于此,后白昼飞升,因名。
江安县
宁楚桥 广济桥 普济桥
单公桥 邑为滇黔通衢,万历年间知县单汝光修,今存。
金鸡渡 白沙渡 宋江渡
泸州封建考
《总志》明江安庄裕王 名宣址,康王第二子,嘉靖四十一年封,万历二十五年薨,第三子至嗣。
泸州公署考
《总志》《州志》合载本州泸州治 宋嘉熙年间建,明洪武初知州陈谦重修。皇清知州何起鹏、余继益、孔斯和、杨奇烈增葺,庚申年吴逆拆燬,知州陈五典以韩家凸閒署葺为衙舍。
阴阳学 医学 俱毁。
僧正司 在治南。
道正司 在治南,俱毁。
李市镇巡检司 在治北一百里,裁。
石棚镇巡检司 在治西十里,燬。
河泊所 在治东署,裁燬。
递运所 在治东,燬。
泸川水驿 在治东,燬。
黄舣水驿 在治东,燬。
立市马驿 在治北,燬。
渠坝水驿 在治西,燬。
泸川马驿 在治西五里,燬。
来节驿 明万历初,知州赵大佶即玉蟾寺改建,今燬。
义仓 在治内,明知州赵大佶建,今燬。
广膳仓 在治内。
惠民药局 在治北,今燬。
属县
纳溪县 治宋绍定中建,明洪武年间县丞颜实移治今所,正统时重修,明末毁败无存,历任俱无定舍。皇清康熙二十三年,知县王帝臣捐赀于旧治,新建大堂、二堂、三堂、仪门、大门、共五层,两廊六房,后周围住房共六十六间。
典史宅 康熙三十年,典史侯文远于城西南建草厅三间,内草堂六间,其馀规制尚多缺略。峡口水驿 在治东。
纳溪水驿 在治内立水站。
江门水马驿 在治南。
来鹤馆 在治左,明嘉靖中知县宋建。广积仓 在治东北。
养济院 昔毁,知县王帝臣捐修。
桑枣园 漏泽园 今俱毁。
合江县治 明洪武初建,至明末知县赵我冯重建。皇清康熙甲寅,逆变毁坏,知县李云龙捐整。
史坝水驿 在治东,毁。
牛脑水驿 在治北,毁。
神仙水驿 在治西,毁。
永积仓 在治南,毁。
弘道馆 在治西,毁。
白猿馆 在治东,毁。
养济院 前毁,康熙二十二年知县李云龙新建城西。
桑枣园 漏泽园 俱废。
江安县治 明洪武初建。皇清知县张振重修。
大洲水驿 在治东,毁。
黄坝水驿 在治南。
江门水驿 在治东。
盈积仓 在治东。
龙门馆 在治东七十里,宋乾道年间建,今毁。养济院 今毁。
桑枣园 漏泽园 今俱毁。
泸州学校考
《州志》本州泸州儒学 在治南,唐咸亨间建于治北,宋元祐迁修,明弘治年间知州许世德改建治南,向东。万历初知州赵大佶重修,兵毁。崇祯初学使何闳中、知州李长年改建面南。凡启圣祠、正殿、两庑、名宦、乡贤、泮池、棂星门、戟门、明伦堂、尊经阁、鹤山书院俱备。甲申献贼毁,仅存荆棘遗址。明末巡道吴登启、知州刘兆鼎迁于元妙观旧基。皇清顺治十八年,副使纪曜、知州何起鹏、佘继益增修正殿、明伦堂,康熙二十三年知州陈五典以狭隘不足观改复城南,面东。凡启圣祠以及大成殿两庑、棂星门、戟门俱重加修葺。
鹤山书院 按《明一统志》:在州治南,宋魏了翁建。
五峰书馆 按《明一统志》:在州城北五峰山下,宋庆历间尚书杨汝明创立,为士友讲会之所。学田 原额中下田地共一十二亩八分,共徵租谷五石四斗四升,租银四钱,奉文每年给散廪生贫士。
属县
纳溪县儒学 在治西北,元至正间建。明洪武初重修,后毁于兵。皇清康熙二十四年,知县王帝臣于旧来鹤亭,捐建学宫三间。三十八午知县赵之鹤详明,改迁旧基,中建圣殿三间、棂星门三间,五十年,知县蔡琏建立两庑及名宦、乡贤祠共一十二间。
学田 中田一亩六分七釐,徵京斗谷一石三斗三升六合,折银二钱六分七釐二毫,每年解赴学院,衙门完纳,支给贫士。
合江县儒学 在治北,宋元祐间建,明洪武九年重建。皇清康熙六年,知县赖曰铎重建,历变倾圮,康熙二十二年,知县李云龙捐赀重建。
学田 中下田共七亩五分,应纳京斗租谷五石六斗。
江安县儒学 宋大观中建,明洪武间重建。龙门书院 按《明一统志》:在治东七十五里,宋乾道中乡士吕伯祐建。
泸州赋役考
州县《志》合载州总实在民户七百七十一户。
实熟民田地共二百四十一顷三十九亩七分四釐零。
载粮三百七十二石六斗六升七合三勺零。应徵丁粮条编四百三十三两七钱九分四釐七毫零。
本州
实在民户一百五十户。
实熟民田地一百二十一顷一十七亩零。载粮一百六十九石七斗六升五合零。
应徵丁粮条银一百三十五两八钱一分零。康熙十二年吴逆背叛,暴敛横徵,庚申辛酉盘踞泸江,两岸对垒,抢掠绑掳,民逃过半,揭示招徕陆续还籍。
又二十四年新收投诚归农弁兵四户泸州实。在民户一百五十四户。
实熟民田一百二十一顷四十二亩二分。载粮一百七十石一斗四升八合零。
应徵丁粮条银一百三十六两一钱一分零。税课今例每季徵银一百八十两,每年共计徵税银七百二十两。
纳溪县皇清定鼎颁发弓步规丈,其依亩载粮,详定比照,洪雅县则例。
上田一亩,载粮三升,中田一亩,载粮二升,下田
一亩,载粮一升二合。
上地一亩,载粮五合,中地一亩,载粮三合,下地一亩,载粮一合五勺,共载银载丁则例依明季旧时全书。
自康熙二年奉文起至五十一年止,历案士民自首及新垦起科,新旧共上中下田地一千四百零八顷九十五亩六分四毫三丝七忽。人丁共一百四十九丁,共徵丁粮条银七百三十三两一钱七分八釐九毫五忽四微二尘一纤,按年起解,藩库完纳。
本县春秋二季
文庙及山川、社稷各坛祠,于康熙十一年内奉文,
请领祭祀银一十六两,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内奉文,为祭祀事案内照旧,于条粮内动支。本县知县岁额俸银二十七两四钱九分,薪银三十六两,心红纸张银二十两,油烛一十两,伞扇银二两,除心红纸张外,共银七十五两四钱九分,自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内奉文,为钱粮入不敷出,等事案内屡奉裁减,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内开在外文官俸银,照旧支给,实支银四十五两,额设衙役三十七名,每名给工食银七两二钱,于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内奉文,每名减留银六两,于康熙八年九月内奉文,每名摊支二个月零九日,工食银一两一钱五分,门子二名,皂隶十六名,灯夫四名,轿伞扇夫共七名,每名岁支工食银一两一钱五分。
本县经制典吏七名。
本县典史岁额俸银一十九两五钱二分,薪银一十二两,于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内奉文,不分柴薪,总给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
本县典史额设衙役六名,门子二名,皂隶四名,每岁支工食银一两一钱五分。
本县儒学岁额俸银一十九两五钱二分,薪银一十二两,于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内不分柴薪,总算给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
本县儒学额设衙役四名,门子二名,膳夫二名,每名岁支工食银一两五钱。
本县儒学经制吏攒一名。
以上春秋二祭官俸支银一百二十四两零四分,具领赴藩库,于本省条粮内请领支给,衙役工食银六十五两五钱五分,自康熙二十二年照旧支给。
本县廪生饩粮,旧额廪生二十名,每名每岁支饩粮银一十两八钱,自康熙二十三年,川抚姚请开复三分之一,每名岁支银三两六钱,时有出贡丁忧,事故多寡不一,每年于条粮内支给。本县额设六桡站船三只,水手六名,桡夫一十八名,于康熙四十八年奉裁站船一只,存留站船二只,水手四名,桡夫十六名,除小建不支外,照江南则例每名日支工食银二分,每季共该银三十六两零,俱按季赴按察司衙门请领支给。
合江县
自康熙二年奉文,额粮并招徕新旧上中下田地共一百二顷一十七亩一分九毫一丝七忽六微七尘,共载粮一百六十二石五斗七升九合四抄二撮五圭二粒,人丁共九十三丁一斗二升三合七勺七撮,丁粮条共徵银二百四十四两二钱九分九釐一毫八丝五忽七微六尘。
江安县
载粮四十七石四斗四升二合六抄六撮七圭四粒,共徵丁粮条银五十四两九钱七分五釐六毫三丝三忽五微一尘。
泸州风俗考
《总志》《州志》合载本州《图册》:家诗户书,勤耕乐赋。
《旧志》:地冲民刁。
士竞于文俗,少嚚讼。
风气秀敞,贤哲间出。
誇多𩰚靡,极欲穷奢,兼之少长失伦,讼风渐炽,尚浇薄,废雅道,相沿成习矣。
纳溪县
人民质朴,士敦礼让。
合江县
农务耕耘,士饶文识,人知礼让,俗本淳庞。
江安县
力耕务织,俗信巫鬼。
泸州卫
习武少文,今异于昔。
泸州祠庙考
《总志》《州志》合载本州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治南。
社稷坛 在治西。
郡厉坛 在治北。
城隍庙 在治西。
东岳庙 在治西,昔毁,今重修,额曰鼎湖金阙。关帝庙 在治南,乱后改迁土主祠,旧址额曰风高千古。
武侯祠 一在治西,即三忠祠,在宝山之巅,昔废,今重建。一在宝山之泸峰,名诸葛武侯庙。穆清祠 在治南二里,祀周尹吉甫。
文昌祠 在治南。
鹤山祠 在州学内,祀魏了翁,今毁。
水神祠 在治北大渡口岸上,昔废,今重建。二郎庙 在治东,祀秦李冰之子。
土主庙 在治中,即昔之蒲家庄也。旧谓张柬之、桓彦范、崔元晖、袁恕己、敬晖等五王有大功,于唐享庙祀,号五龙土主,其像凡五,甲申乱毁。白虎庙 在州治右,后迁出北门,昔废,今建。汉古庙 在治北十里双林铺,蜀汉时建,上有东岳古庙,山最灵,祸福弗爽,传闻夜有荆杖哀号声,泸人伏腊,岁时禋祀不辍。
魏武帝庙 按《明一统志》:在方山,宋时讨乞弟蛮,阴雨踰月,神宗封香,祷之辄应。
岷山李公生祠 在治东。
去思祠 祀原知州佘继益。
纳溪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治南。
社稷坛 在治西。
邑厉坛 在治北。
城隍庙 在城内。
东岳庙 在治西。
关圣庙 在小江西。
土主庙 在城内。
岱宗庙 在治南。
合江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治南。
社稷坛 在治西。
邑厉坛 在治北。
城隍庙 在治北。
东岳庙 去县治百步。
关圣庙 在治西。
大庙 在治东南。
吕光庙 在安乐溪侧,苻秦将吕光讨李益之乱,立庙祀之。
丁公庙 在安乐溪之左,有萧梁时碑刻。曹侯庙 在治西门外。
晋王庙 在治南五里月台上,晋王唐李克用也,乡人岁旱,祷雨于此辄应。
水神庙 在县治江边。
文昌祠 在治西。
江安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治南。
社稷坛 在治西。
邑厉坛 在治北。
五龙庙 在江安之滨,参议张松龄重修。
寺观附本州
开福寺 在城内即白塔寺,宋冯楫建,又造七级浮屠以报母恩。
北岩寺 在治北,创自宋时,稽之《胜览》云:北岩旧有小庵,郡守杨汝明创为大刹,又创五峰书院,为诸生会课之所,太史杨慎一联曰:半空楼阁千山绕,两岸人家一水分。
大佛寺 在治东,知州佘继益重修,内有黄鲁直碑记。
五峰寺 在治北,知州孔斯和重修。
真如寺 在治西,唐建有黄鲁直大书。
圣水寺 在治西方山寺旁,有泉自岩石中流出,清芬甘美,郡人朱茹题曰第一泉。
毗卢寺 在治江东瀚滩之上,昔废,今建。三会寺 在治南蓝田坝中,昔毁,今建。
云峰寺 在治西,与护国普照圣水俱在,方山四面云峰,有衲僧圣可卓锡于此,募建经楼回廊以居徒众。
归子寺 在治北二里,即归子山,尹伯奇投江不沉,归此。后人建寺,与梦仙亭上下。
宝莲庵 在治北,明郡人侍御王藩臣妻建,时西域僧献以金莲,又肖千叶宝莲菩萨像于其中,因名。
文昌宫 在治南。
三元宫 在治南。
元妙观 在治中,原三清观,旧有紫房洞真人唐应静炼丹于此,丹灶石床尚存,有丹井,昔好事者试之以鸭,浮出江中,亦唐真人酌挹之所。碧梧观 在治东二十里,宋建。
冲虚观 宋建。
纳溪县
文殊寺 在治南六里。
铜鼓寺 在治西十里。
玉琳寺 在治西,产青白二石,似玉。
护国寺 在治东。
合江县
广慈寺 在治内。
朝元寺 在治北。
江安县
东林寺 在治东,宋绍熙五年僧觉福建。西林寺 在治西,宋绍兴中建,明洪武中重修。慈光寺 在治西,宋治平间建。
灵感寺 在治西,宋治平间建。
圣寿寺 按《明一统志》:在治南八十里,宋绍熙间建。
观音寺 距城三里,又云观音阁,知县张振建。玉皇观 在治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