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十六卷目录
夔州府部汇考四
夔州府赋役考二
夔州府风俗考
夔州府祠庙考〈寺观附〉
夔州府赋役考二
夔州府风俗考
夔州府祠庙考〈寺观附〉
职方典第六百十六卷
夔州府部汇考四
夔州府赋役考二
《府志》建始县原额税粮二千一百四石一斗二升六合五勺九抄四撮,内停徵荒粮八百零八石一斗四合一抄八撮九圭七粒一粟,实徵粮一千二百九十六石九升二合五勺七抄五撮二粒九粟,人丁一千二百二十二丁,
自康熙六年奉行清丈起至康熙二十一年应徵止,见丈土著、弁兵自首开垦上、中、下田地共五顷九十三亩六分二釐六毫六丝。内
上田六十五亩八分四釐四毫三丝,每亩载粮七合四勺六抄,共载粮四斗九升一合一勺九抄八撮四圭七粒八粟;
中田一顷六十四亩一分六釐一毫五丝,每亩载粮六合五勺二抄八撮二圭,共载粮一石七升一合六勺七抄九撮一圭四粟四末;
下田一顷三十一亩七分七釐五丝,每亩载粮五合五勺九抄六撮一圭,共载粮七斗三升七合三勺九抄九撮七圭七粒五粟七末;
上地二十六亩九分五釐九毫,每亩载粮二合三勺,共载粮六升二合五撮七圭;
中地一顷三十五亩六分四毫五丝,每亩载粮二合一抄二撮三圭,共载粮二斗七升二合八勺七抄六撮九圭三粒五粟;
下地六十九亩二分八釐七毫,每亩载粮一合七勺二抄四撮七圭,共载粮一斗一升九合四勺九抄九撮二圭八粒八粟。
见载税粮二石七斗五升四合六勺五抄九撮二圭八粒一粟一末,
每粮一石徵大粮银八钱三分八釐四毫四丝九忽二微八纤三沙九尘九渺,
见徵大粮银二两三钱九釐六毫四丝二忽二沙,
以粮六斗一升七勺八抄八撮二圭六粟八末载丁一丁,
见载人丁四丁五分一釐一微,每丁徵银四钱七分五釐二毫七丝四忽八微一纤二尘五渺,见徵丁银二两一钱四分三釐四毫五丝七忽八微八纤八沙,
每粮一石徵条银四钱七分五釐二毫七丝四忽八微一纤二尘五渺,见徵条银一两三钱九分二毫一丝七纤,
以上实徵大粮丁条银五两七钱六分二釐三毫一丝五纤。
其自康熙九年奉文加闰银两,照旧时全书内各项,遇闰银两为数将原额人丁税粮合算摊派,每丁粮一石徵闰银四分五釐六丝七忽二微八纤五沙,遇闰之年照例加徵银三钱三分一釐三丝八微四纤五沙,解司完纳,
起运
布政司广济库大粮丁条银五两七钱六分二釐三毫一丝五尘,遇闰加银三钱三分一釐三丝八微四纤五沙。
杂派课程
见载学田下田一亩五分,每亩应纳京斗租谷六斗,共徵京斗租谷九斗,
存留
本县京斗租谷九斗,收贮本仓听,候支给。
达州
原额税粮三千四百八十四石四斗五合四抄四撮四圭,
人丁五千三百九十六丁,内故绝三丁,实在五千三百九十三丁,
自顺治十八年奉行清丈起至康熙二十一年应徵止,见丈土著及弁兵自首开垦上、中、下田地共二百四十五顷八十九亩六分一釐七毫。内
上田四十八顷八十七亩五分四釐六丝,每亩载粮七合四勺六抄,共载粮三十六石四斗六升一合五抄二撮八圭七粒六粟;
中田八十八顷三十八亩四分六釐六毫,每亩载粮六合五勺二抄八撮二圭,共载粮五十七石六斗九升九合二勺七抄四粒一粟;
下田七十八顷五十六亩七分六釐一毫八丝,每亩载粮五合五勺九抄六撮一圭,共载粮四十三石九斗六升七合二勺二抄四撮七圭七粟;
上地一十六顷一十七亩八分五毫八丝,每亩载粮二合三勺,共载粮三石七斗二升九勺五抄三撮二圭四粒;
中地二顷九十七亩九釐七毫四丝,每亩载粮二合一抄二撮三圭,共载粮五斗九升七合八勺四抄九撮九粒八粟;
下地一十顷九十一亩九分四釐五毫四丝,每亩载粮一合七勺二抄四撮七圭,共载粮一石八斗八升三合二勺七抄八撮二圭二粒一粟。见载税粮一百四十四石三斗二升九合六勺三抄一撮九圭九粒三粟,
每粮一石徵大粮银二两二钱七分二釐,见徵大粮银三百二十七两九钱一分六釐九毫二丝三忽八微八纤七沙四尘八渺,
其人丁旧例以粮六斗载丁一丁,
见载人丁二百四十丁五分四釐九毫三丝八忽六微一纤三沙二尘,
每丁徵银八钱八分八釐六毫见徵丁银二百一十三两七钱五分二釐一毫八丝四忽五微一纤三沙七尘,
以上实徵大粮丁银五百四十一两六钱六分九釐一毫八忽四微一沙一尘八渺。
其自康熙九年奉文加闰银两,照旧时全书内各项,遇闰银两为数将原额人丁税粮合算摊派,每丁粮一石该徵闰银五分三釐七毫三忽六微四纤七沙,遇闰之年照例加徵银二十两六钱六分九釐四毫六忽九微九纤八沙,解司完纳,
起运
布政司广济库大粮丁银五百四十一两六钱六分九釐一毫八忽四微一沙一尘八渺,遇闰加徵银二十两六钱六分九釐四毫六忽九微九纤八沙。
杂派课程
见载学田五亩五分。内中田二亩五分,每亩应纳京斗租谷八斗,共纳京斗租谷二石;下田三亩,每亩应纳京斗租谷六斗,共纳京斗租谷一石八斗。见徵京斗租谷三石八斗。
存留
本州京斗租谷三石入斗,收贮本仓听,候支给。
东乡县
原额税粮一千二百四十石四斗九升四合三勺九抄,
人丁二千二百四十六丁,内除无粮逃绝人丁六十二丁不编外,实在人丁二千一百八十四丁,
自康熙二年奉行清丈起至康熙二十一年应徵止,见丈土著及弁兵自首开垦上、中、下田地共二百八十二顷六十七亩九釐七毫五丝。内上田一十七顷三十八亩六分三釐九毫五丝,每亩载粮六合二勺,共载粮一十石七斗七升九合五勺六抄四撮九圭;
中田一十九顷七十六亩四分六釐,每亩载粮五合三勺,共载粮一十石四斗七升五合二勺三抄八撮;
下田一百四十四顷五十六亩三分六釐二毫六丝,每亩载粮四合四勺一抄,共载粮六十三石七斗五升二合五勺五抄九撮六粒六粟;上地六顷一十一亩入分五釐三毫二丝,每亩载粮二合三勺,共载粮一石四斗七合二勺六抄二撮三圭六粒;
中地九顷九十六亩六分一釐九毫七丝,每亩载粮二合一抄二撮三圭,共载粮二石五合四勺九抄七撮八圭二粒一粟;
下地八十四顷八十七亩一分六釐二毫五丝,每亩载粮一合七勺二抄四撮九圭,共载粮一十四石六斗三升七合八勺九撮一圭六粒二粟。
见载税粮一百三石五升七合九勺三抄一撮三圭九粟,
每粮一石该徵大粮银九钱二分五釐五毫四丝四忽三微六纤六沙,
见徵大粮银九十五两三钱八分四釐六毫八丝七忽六微九纤三沙三尘八渺,
以粮五斗七升七勺三抄九撮二圭载丁一丁,见载人丁一百八十丁五分六釐九毫二丝二忽二微一纤,每丁徵银九钱六分六釐六毫七丝二忽五微三纤三沙,
见徵丁银一百七十四两五钱五分一釐三毫七忽三微一纤七尘三渺,
又每粮一石徵条银九钱六分六釐六毫七丝二忽五微三纤三沙,
见徵条银九十九两六钱二分三釐二毫七丝一忽四微六纤四沙九尘九渺,
以上实徵大粮丁条银三百六十九两五钱五分九釐二毫六丝六忽四微六纤八沙九尘八渺。
其自康熙九年奉文加闰银两,照旧时全书内各项,遇闰银两为数将原额人丁税粮合算摊派,每丁粮一石徵闰银七分四毫六丝三忽六微五纤四沙,遇闰之年照例加徵银一十九两九钱八分五釐四毫五忽六微三沙,解司完纳,起运
布政司广济库大粮丁条银三百六十九两五钱五分九釐二毫六丝六忽四微六纤八沙九尘八渺,遇闰加徵银一十九两九钱八分五釐四毫五忽六微三沙,解司完纳。
杂派课程
见徵茶课银四两五钱二分,
见载学田下田三亩一分,每亩应纳京斗租谷六斗,共徵京斗租谷一石八斗六升,
起运
布政司广济库银四两五钱二分,
存留
本县京斗租谷一石八斗六升,收贮本仓听,候支给。
太平县
原额税粮三百三十四石三斗三升二合七勺八抄外没官粮二斗六升九勺一抄,
人丁九百一十六丁,内除逃绝九丁,新增八丁,共九百一十五丁,
自康熙二年奉行清丈起至康熙二十一年应徵止,见丈土著及弁兵自首开垦上、中、下田地共一十六顷二十六亩七分八釐二毫一丝。内上田一顷六十亩二釐六毫一丝,每亩载粮七合四勺六抄,共载粮一石一斗九升三合七勺九抄四撮七圭六粟;
中田二顷八十二亩八分五釐八毫四丝,每亩载粮六合五勺二抄八撮二圭,共载粮一石八斗四升六合五勺五抄六撮二圭七粟;
下田二顷六亩六分七釐五毫六丝,每亩载粮五合五勺九抄六撮一圭,共载粮一石一斗五升六合五勺七抄七撮三圭二粒三粟;
上地二顷一十五亩七分二釐三毫九丝,每亩载粮二合三勺,共载粮四斗九升六合一勺六抄四撮九圭七粒;
中地三顷九十二亩一分五釐四毫一丝,每亩载粮二合一抄二撮三圭,共载粮七斗八升九合一勺三抄三撮六圭九粒四粟;
下地三顷六十九亩三分四釐四毫,每亩载粮一合七勺二抄四撮七圭,共载粮六斗六升七合七撮五圭九粒五粟。
见载税粮六石一斗一升九合二勺三抄二撮四圭九粒五粟,
每粮一石徵大粮银九钱二分八釐七毫六丝一微六纤五沙,
见载大粮银五两六钱八分三釐二毫九丝九忽三微七纤九沙,
以粮三斗六升五合三勺九抄一撮载丁一丁,见载人丁一十六丁每丁徵银一两七钱一分五釐四毫八忽四微四纤,
见徵丁银二十八两七钱二分八釐七丝八忽六微六纤八沙,
又每粮一石徵条银一两七钱二分五釐四毫八忽四微四纤,见徵条银一十两四钱九分六釐九毫八丝三忽六纤四沙,
以上实徵大粮丁条银四十四两九钱八釐三毫六丝一忽一微一纤一沙。
其自康熙九年奉文加闰银两照,旧时全书内各项,遇闰银两为数将原额人丁税粮合算摊派,每丁粮一石徵闰银一钱一分八釐五毫六丝七忽四微六纤,遇闰之年照例加徵银二两七钱一分一釐二毫三微二纤六沙,解司完纳,起运
布政司广济库大粮丁条银四十四两九钱八
釐三毫六丝一忽一微一纤一沙加银二两七钱一分一釐二毫三微三纤六沙。
杂派课程
见徵盐课银六十九两四分,
见徵茶课银三两六分九釐八毫四丝三忽七微五纤,
起运
布政司广济库盐、茶课银八十二两一钱九釐八毫四丝三忽七微五纤。
石柱司草籽粮一十八石三斗三升八合七勺,见徵银六两一钱一分二釐九毫,
起运
布政司广济库银六两一钱一分二釐。
夔州府风俗考
《府志》本府〈奉节县附郭〉《都督府记》:其税易征,其民不偷。
《儒学记》:士以文相高。
《寰宇记》:人多朴实,俗重田农,男女有别,士大夫婚丧率用古礼,民多效之。
王龟龄诗:夔峡民淳狱讼稀,使君无事只吟诗。又云:古夔尤易治,风俗本淳美。
《旧志》:士敦文行,民重农桑。
《大宁县志》:春夏多暖,秋冬少寒,有山岚气,辣茶以辟之。
《玉山堂记》:大宁地近巴、夔,有楚遗风。
巫山县
《旧志》:士慕文学,民简讼词,男女不耕绩而招新民佃种,道路多冲繁而致商贾充盈。
冠礼罕行,婚随贫富,丧祭从家礼,民间多惑于释道巫师。
巫山女子皆善吹箫,嫁时众女子治具送之,吹箫数日为乐,至今有此俗尚。或曰:毋乃神女之遗风乎。若然,则是孟子所谓善讴歌与。哭而变国俗者耶。何久而弗替也。
《大昌县志》:水田什一,刀耕火种,少娴桑麻,民性淳朴。
云阳县
《云安新城记》:民风淳厚。
《旧志》:士习诗书,商规盐利。
万县
《旧志》:土地沃饶,士习淳厚,民力农桑,人尚礼让。大周里民朴多寿,不事游惰,巴南里近彝鴂音。
开县
《寰宇记》:俗重田神,渔樵耕牧,好唱竹枝歌。《旧志》:民喜𩰚勇,风多健讼,士勤民业,俗尚谈元。
梁山县
刘焕《题名记》:人多劲勇,士笃儒风,稻田蕃芜,民力于农。
《旧志》:吉凶相助,有周恤之风。
《新宁旧志》:土地肥美,风俗淳朴,不事贾贩,惟务农桑。
建始县
《旧志》:地僻山深,俗尚朴实,伐木烧田,以种五谷,猎渔以供庖厨,士不尚学,民多𩰚争。
达州
《隋志》:质朴无文,不甚趋利。
《地理志》:土地肥美。
《通川志》:任侠尚气。
白居易诗:夏秋多瘴。
宋《九域志》:男女不耕,桑货卖杂,物以代钱。
东乡县
《旧志》:男慕文儒,鲜商贾;女多耕织,尚俭素。
太平县
俗尚勤俭,民重农桑。
夔州府祠庙考
《府志》本府〈奉节县附郭〉山川坛 去府治西一里。
社稷坛 去府治西一里,祀本府社稷之神。郡厉坛 在府治北门外。正德中知府吴英建。文昌祠 在府儒学。
文庙右地卑狭,万历二年知府郭棐迁于庙东,又
于万历二十八年郡守李以文星低陷移建崇忠旧址。
城隍庙 在府治西。弘治间知府杨公奇移建于奉节县旧址。
义正祠 在白帝城中,即白帝庙。正德七年巡抚林俊毁公孙述像,祀伏波将军马援及川神、土神,改曰三功祠。嘉靖十一年巡抚朱廷立,祀蜀先主,以孔明配,改曰义正祠。嘉靖三十六年巡按段锦复以关羽、张飞配,改曰明良殿。崇忠祠 旧在府东南隅,逼岸水冲。正德七年巡抚林俊迁于学东,祀孔明、关、张。嘉靖八年御史丘道隆重修。岁久,前厅及门圮坏。万历二年知府郭棐重修,委镇抚于维勋监工。
三贤祠 在府治后宝山顶。巡抚朱廷立,祀宋周濂溪、王梅溪、明宋潜溪。后知府许宗鉴以潜溪移祀杜邵祠。
旗=庙 在瞿塘卫后,祀旗纛之神。
杜邵祠 在府治北,即静晖书院。嘉靖中知府许应元建,岁久颓圮。万历二年知府郭棐重修,改为仰高书院。
林公祠 在府治南。万历三十四年为郡守林烇章立。
王公祠 在府治南,梅溪以名宦崇祀学宫。万历二十四年分巡兵备道王复建祠专祀。郭、耿二公祠 去郡东三里。郡守郭棐、耿争光先后治夔,贤声啧啧,故民祠祀之。
宋公祠 在学宫内。万历三十七年郡守宋鸿儒治夔数月,视牍少暇,日与诸生谈帖括不倦,鼓舞作新,得未曾有。亡何,陈情乞养。诸生留其车,不得。立祠为像以志去思,颜曰:万代瞻仰,然自昔未有祀于学宫者。有之,自宋公始。
武安王庙 去府治十里。隆庆三年同知张邦臣重修,按《总志》:祀汉将关羽。宋建炎时赐额,壮穆义勇武安王。
忠显王庙 在府治西北。按《总志》:祀汉将张飞。萧公庙 在府西。嘉靖二十三年知府张环修。关帝庙 在府治内。
禹王庙 按《总志》:在府治东十里。旧为白帝庙,今改祀禹王庙,前有三石笋,是汉时物。
先主庙 按《总志》:在白帝城上,旧所谓越公堂也。改祀昭烈,以武侯、武安王、桓侯配享。总督蔡毓荣、巡抚罗森重建,题额一体君臣四字。武侯庙 按《总志》:在府治八阵台下。杜甫诗: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忽忆吟梁父,躬耕起未迟。
杜工部祠 按《总志》:在府治东十里。
唐质肃公祠 宋乾道中知县喻思然建,王梅溪为记,久废。万历二年知县罗绣藻立碑。县城隍庙 在县治内。
宝源庙 在旧治北,祀盐泉之神。
巫山县
山川坛 在县治东门外,知县张泽建。
社稷坛 在县治北一里,知县张泽建。万历元年知县赵时凤迁于高堂山麓。
邑厉坛 去县东北二里。
城隍庙 在县治西。嘉靖中知县王道、史秉懿张泽先后重修。
土主庙 在台山下,知县李镇修。
神女庙 按《总志》:在县治西北,匾曰朝云。褒恤祠 在羊溪口。成化中本府通判王桢征流贼死难,知县魏琎白抚按奏请立祠,年久圮废。万历中知府郭棐檄戴国经建祠,祀之。
云阳县
山川坛 去县治西一里。
社稷坛 去县治西一里。
邑厉坛 在县治东一里。
城隍庙 在县治左。
桓侯庙 在县治大江之南。
万县
山川坛 在大江之南。
社稷坛 在治北一里,洪武初知县刘成建。邑厉坛 去治东一里,刘成建。
乡厉坛 每里一所。
文昌祠 去县北门外半里。
城隍庙 在县治西。
关帝庙 在县治西。
开县
山川坛 去治北一里。
社稷坛 去治西一里。
邑厉坛 去治北二里。
城隍庙 在县东门外。洪武初知县王勋立,宣德初知县璩镇海重修。
关帝祠 在城内。
三贤祠 在书院。
梁山县
山川坛 去县东一里。
社稷坛 在县丰盛门外,知县吴珏建。
邑厉坛 在县永安门外。
城隍庙 在县治南。知县陶成建,成化间知县吴珏修。
萧公祠 在县治东,知县王冕建。
武安王庙 在县治南。
忠节祠 在县治西。副使张鲲祀主簿时植、生员何应宿。
萧公庙 在旧县治东,知县李刚建。
真武庙 在旧县东,天顺中知县张奎建。武安王庙 在演武场内,知县王良建。
东岳庙 在旧县治西,一在县治东三十里,知县胡明书建。
建始县
山川坛 去县治西一里。
社稷坛 去县治南一里。
邑厉坛 去县治北二里。
城隍庙 在县治西。
达州
文昌祠 在州西,洪武十六年建。
城隍庙 在州治东南。
旗纛庙 在教场内。
武安王庙 在州治西,洪武初知县李进建。景林洙庙 按《明一统志》:庙在州东北。林洙,通川人,禦贼遇害,邦人祀之,今发。
杨令庙 在铁山。宋杨载知永睦,最有惠政,土人立庙祀之。
孝节庙 在州城西。知州周雍立,祀赵节妇、罗孝妇。
六忠祠 其人失考。
东乡县
山川坛 去县东半里。
社稷坛 去县西一里。
邑厉坛 在县治西。
文昌祠 在县治后。正德十二年知县杨重文修。
关帝庙 在城内。
城隍庙 在治左。
太平县
山川坛 在县北门外。
社稷坛 在县东门外。
邑厉坛 在县北门外。
城隍庙 在县治南,知县董璧建。
三义祠 在县治前。土人以祀刘、关、张,名曰三义。嘉靖十九年林一元增绘武侯像。
寺观附本府〈奉节县附郭〉
开元寺 在府城西。唐开元二十六年建,明御赐西川第一山金字坊牌,洪武初设僧纲司,永乐间都纲广海重修。
咸平寺 宋咸平中建。
海会寺 去郡西一里,万历四十二年修建。显道观 在府城西,洪武初设道纪司。
华严庵 去郡北二里,万历三十一年修建。化龙宫 在咸平寺左。
香山寺 在麝香山上。
白帝寺 在明良殿前。
龙池寺 去治南一百三十里。
龙桥寺 去治东南十里。
降龙寺 在县西北二十里三台山上。
高贞观 在县治莲花峰上。
凤仙观 去县北三十里。
圣水寺 一在县东北八里,一在县西南九十里。
龙兴寺 去县西北十里。
龙音寺 去县南一百五十里。
龙潭寺 去县北一百里,前有池。
三台观 在县西北二十里三台山上。
真庆观 在关城内。
天宁寺 在旧大宁县治西。
药垆观 去县北七十里。
巫山县
峰崇寺 在县治东北,即僧会司。
秀峰寺 去县东北五里。有二塔,山峦环拱,树木蔚秀。
观音阁 在县西北。
广福寺 在县西门外。有石塔,今废。
普济寺 在昌江渡口,成化中知县钱闰重修。白果寺 在县东二十里白沙坡上,有古峰观。云台寺 在县南一里来龙山上。有天公石像,祷雨多应,下有龙池,亦登临之奇胜也。
崇林寺 在县南三十里东高山上。
回龙寺 在县西南三十里龙落坪上。
凌云观 在县治东箜篌山顶,今废。
高唐观 在县城西绝顶之上,宋玉赋高唐即此。
朝阳观 去县东四十里。
金池庵 去县西南十里。
云阳县
慧日寺 在县治西,洪武九年建。
集灵观 去县西四十里。
栖霞观 去县北十五里,宋秦德初建。
万县
广济寺 在县治西一里,即僧会司。
白鹤寺 在县治西一百三十里。
罗汉寺 在县治西二里,有洞。
北山观 在县治北二里。
集虚观 在县治北,有唐垂拱时碑文。
木枥观 在县治西一百二十里。
铁凤山观 在县北四十里。崇冈峻壁,观前仅通线路,傍有铁墓。相传太公八代孙避乱于此。元天观 去县北二十里。
地台观 去县东三十里。
黄金观 去县东十里。
西山观 去县西三里。
万寿寺 去县西二里。
五显庙 去县西一里,祀火神。
开县
大觉寺 去县北二里,即僧会司。
三教寺 去县西二十里。
神仙寺 去县南二十里。
太清观 在县西,永乐六年重修。
梁山县
万寿寺 在县治西。
广福寺 去县西三里牛山上,即僧会司。正统中僧惠缨修,弘治中僧会源重修。
观音寺 去县北二里。
杏玉寺 去县东二十里。有桂树,每秋开,花香飘数里。
斗门寺 去县北二十里。树植蔚茂,前有钟鼓楼,巍然壮观。
圆音寺 去县西十五里。山水环抱,草木蕃蔚。金莲寺 去县南三十里。
中峰寺 去县东四十里。
文昌观 去县北二里。
真庆观 在县治西。
建始县
永兴寺 在县治南。
兴雪观 去县南一百二十里,永乐二年修。
达州
白岩寺 在凤凰山。宋敕赐大禅兴国寺,元末兵燬。宣德中重建殿、阁、门、廊共五十间,僧正司及社仓在焉。境幽地胜,人多游览。
黄龙寺 在州城东。洪武初僧德恕重修,有太平兴国时钟。
观音寺 在庙子沟,天顺六年僧永庆建。白云寺 宋乾道九年建,有太白题刻。
宝林寺 在茶园山上,正统四年建。
石门寺 在石门山,元至正四年僧崇缘建。广福寺 土人俗呼为永睦寺,宣德八年建。五峰寺 左、右有虎坪,正统四年建。
宝宁观 去州西七十里。
隆安寺 去州西二里,即今西圣寺。
真武宫 去州南二里,在翠屏山上。
白马寺 去州东二里,在金华滩之岸侧。
东乡县
无为寺 在县治西,有古石佛,成化十七年僧续潮、嘉靖三年僧会鉴各重修。
普光寺 在河东。宋嘉定九年建,嘉熙二年重修。有古碑,五溪山田地,周环五十里。
关帝庙 在城北。
华光庙 在城南去治二里。
真武庙 在县东一里。
太平县
太平寺 在县治南百步,即僧会司,三间。蟠龙寺 在水碓堡。山石天成,上有洞,中藏千佛,曰千佛洞。
元天观 在县治北。
八台观 在八台山。
妙音寺 在停坝。
朝阳寺 在水田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