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二百七十七卷目录
秦淮河部汇考
考
秦淮河部艺文一
秦淮看月记 明潘之恒
秦淮河部艺文二〈诗〉
夜泊秦淮 唐杜牧
金陵夜泊 罗隐
秦淮夜泊 宋贺铸
寒食客秦淮忆旧 元刘炳
午日秦淮泛舟行 明何湛之
秦淮月 盛鸣世
秦淮谣送郑太守归光州石盘山 来复
秦淮柳枝 纪映淮
赋得秦淮送宋仲珩 朱芾
秦淮晚泊 钱宰
秦淮送别 前人
八月十三夜与文济时范质甫城西泛舟达秦淮二首 顾璘
秦淮 于慎行
秦淮一览阁 何瑭
秦淮河春游即事 朱茂曙
秦淮 周洁
秦淮烟月 陈芹
秦淮即事 姚浣
秦淮歌 史鉴
秦淮四首 周亮工
泛秦淮 于奕正
秦淮曲三首 马世奇
秦淮曲 杨希淳
秦淮河部选句
秦淮河部纪事
秦淮河部杂录
考
秦淮河部艺文一
秦淮看月记 明潘之恒
秦淮河部艺文二〈诗〉
夜泊秦淮 唐杜牧
金陵夜泊 罗隐
秦淮夜泊 宋贺铸
寒食客秦淮忆旧 元刘炳
午日秦淮泛舟行 明何湛之
秦淮月 盛鸣世
秦淮谣送郑太守归光州石盘山 来复
秦淮柳枝 纪映淮
赋得秦淮送宋仲珩 朱芾
秦淮晚泊 钱宰
秦淮送别 前人
八月十三夜与文济时范质甫城西泛舟达秦淮二首 顾璘
秦淮 于慎行
秦淮一览阁 何瑭
秦淮河春游即事 朱茂曙
秦淮 周洁
秦淮烟月 陈芹
秦淮即事 姚浣
秦淮歌 史鉴
秦淮四首 周亮工
泛秦淮 于奕正
秦淮曲三首 马世奇
秦淮曲 杨希淳
秦淮河部选句
秦淮河部纪事
秦淮河部杂录
山川典第二百七十七卷
秦淮河部汇考
江宁府之秦淮河秦淮河,有二源。一出句容县之华山,一出溧水县之东庐山,合流入方山。埭自通济水门,入于郡城。北经大中桥,与城濠合。西接淮清桥,与青溪合。南经武定桥,而西经桐树湾镇淮饮虹上下二浮桥。北通斗门桥,合运渎出下水门,沿石城西北流,以达于江。
考
按《方舆胜览》:江东路建康府秦淮,在上元县南三里,始皇时,望气者言:金陵有天子,气使朱衣,凿山为渎。以断地脉,改金陵为秣陵。庾翼晋阳秋云秦开,故曰秦淮,或云淮水。发源屈曲,不类人工。
按《续文献通考》:应天府秦淮水,在上元县治东南三里,秦始皇时,言金陵有天子气,使朱衣三千,凿方山为渎,以断地脉,水通大江,以秦开,故名。
青溪,在府治吴凿东渠,名之溪,有九曲连绵。数十里通潮沟,以泄元武湖水。发源钟山,接于秦淮。
运渎,在上元县治西北。吴大帝使郤鉴凿城西,开沟入秦淮,以通吴越运船。
按《江南通志》:江宁府秦淮,在上元县东南,始皇断方山,长垄为渎,故曰秦淮。淮有二源。一出句容华山,一出溧水东庐山,合流入方山埭,又北流,西入,通济水门,南经武定镇淮饮虹三桥,又西出三山水门,沿石城,以达于江。
按《江宁府志》:秦淮其源二。一出句容华山,一出溧水东庐山,合流入方山。埭自通济水门,入于郡城。北经大中桥,与城濠合。西接淮清桥,与青溪合。南经武定桥,而西又历镇淮饮虹,及上下二浮桥。自三山水门,沿石城西北流,以达于江。或云本龙藏浦也,支流屈曲,不类人工。惟方山西渎,属土山三十里,许是秦开,六朝建都咸倚之为固。
按《江宁县志》:秦淮河在县治南,秦始皇用望气者言,凿方山,断长垄,泄王气,故名。《六朝事迹》云:秦淮之流,分派屈曲,不类人工。疑非始皇所开,而后人因名秦淮者,以凿方山言之也。
秦淮河部艺文一
秦淮看月记 明潘之恒
戊午中秋,登虎丘,见月而思秦淮也。几望及望,月色如画,逢丽姬金王两生,从千人,中独见,而月不能为之夺。时善音者,皆集金陵,子夜闻之靡靡耳,至己未。是日,则余居金陵,已七见圆魄靳一而将行。秦淮人噪之曰胡。曩之不思,思而去之,是将又思,乃发慨而止。上弦以来,犹吴昨也。几及两夕,而忽若失之,则人或胜于吴。非人胜,而情胜也。匝青溪夹岸,竞传吴音,而阁中以真情胜者,则元女之珠献,彩女之箫随,其孤调皆缘云之音,其为剧,如琵琶明珠,更为奇绝。余悔其闻之晚,而娱耳浅也,应为废吴思而胡以又之。今当吴游片石,尽肯可中易仄,剑池一勺,若海印发光矣。因掷笔空中。俄而,云开月出,恍置身于虎丘间。因为歌曰:我之思兮云隐,月中生兮风中殒,忽如梦兮如醒。我又思兮瀛海,龙衔光兮凤舒彩。忽以游兮以嬉,愿千秋兮无改。
秦淮河部艺文二〈诗〉
夜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金陵夜泊 罗隐
冷烟轻淡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篷。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地销王气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秦淮夜泊 宋贺铸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寒食客秦淮忆旧 元刘炳
去年寒食长途客,桃花落尽梨花白。今年寒食客秦淮,杏花李花无数开。东风凋残白羽箭,落日独倚黄金台。缁尘萧骚吹病目,破帽乌靴泥漉漉。藜杖东山吊谢安,怅望飞云覆华屋。凄凉心事更谁怜,绿绮可以调丝弦。子期已矣伯牙逝,高山流水空荒烟。王孙不归芳草暮,解衣沽酒驱愁去。谁言一醉可消愁,酒入吾肠肝胆露。便拟扬帆析木津,仍期挂剑扶桑榭。志士长歌沟壑忧,功名百岁等浮沤。雨晴浪暖沙豚上,载酒沧江弄钓舟。午日秦淮泛舟行 明何湛之
秦淮十里波摇空,镜中鱼鸟荷花红。飞梁横亘玉虬舞,钟山水际浮巃嵷。朱甍夹岸𩰚奇丽,碍日含风绮疏通。惊鸿飞燕帘栊下,香雾空濛锦绣丛。江东逸士誇孙楚,衔杯鼻息吹霓虹。老子胜情殊不浅,霍然起色随群公。射黍共泛素丝笮,荡漾云日凌苍穹。人歌人哭不可辨,酒船衔尾如游龙。巨艑鸣锣载傀儡,小刁鼓枻喧儿童。吴侬别擅秦青调,移舟静听回天风。曲终小技更迭奏,鼓铙螺梵谐商宫。江南游冶自其俗,况乃佳节逢天中。歌声渐稀景将夕,空留烟月浸孤篷。繁华变幻亦如此,悲喜合离俱转蓬。曾史长贫蹠蹻横,祸福视天常懵懵。上官谗成左徒溺,千载谁分佞与忠。江鱼之腹不可饱,国狗之啮何其雄。险矣人心真叵测,伤哉世态难为工。但愿五丝能续命,年年胜赏故人同。秦淮月 盛鸣世
石头望月秦淮里,不知月在秦淮水。银汉平铺一色秋,珠阁璚楼正相似。秦淮女儿十三馀,绡幕半捲坐飞除。霜妾星妃两不如,云中鹤子那得住。桂树团团系舟处,极浦烟波从此去。秦淮谣送郑太守归光州石盘山 来复
金陵古帝州,山水天下壮。大江九道通,秦淮白头浪。蹴桃花涨,一苇不可杭。倒浸钟山青,虎石何崔嵬,高压长干城。年年送人此离别,官柳条青几回折。冥鸿望断三山烟,重到怜君头似雪。呼酒凤凰台,解君金荔枝。人生富贵岂不乐,角巾归里今奚为。北渡秦淮水,西登石盘山。黄鹤招欲来,心与云俱閒。草堂只在青山里,大儿将车小儿喜。斑烂舞彩春当筵,斫鲙雕盘奉双鲤。或歌秦淮谣,送君长淮归。乞得閒身谢明主,千金不换秋荷衣。莫笑囊无钱,留取百篇诗。他年太史传循吏,观风载颂甘棠词。秦淮柳枝 纪映淮
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赋得秦淮送宋仲珩 朱芾
春涨晓沄沄,空明澹孤屿。中流送行舟,绿波渺南浦。鸥从青镜下,人立沧溟语。素縠漾凉飙,圆纹散疏雨。桃叶怀旧题,后庭歌吊古。因之寄离情,前洲采芳杜。秦淮晚泊 钱宰
秦淮酒家来泊船,鲈鱼一斤三百钱。船头买鱼酒新熟,却忆耶溪歌采莲。醉来起舞落日晚,挥手弹铗风泠然。少年不作长安客,老去逢秋头雪白。兴周须来渭水才,安汉园公安在哉。眼花齿折竟何益,好放陶潜归去来。秦淮送别 前人
绿酒斟来且莫斟,酒阑歌罢去骎骎。别怀恰似秦淮水,流到长江绿更深。八月十三夜与文济时范质甫城西泛舟达秦淮二首 顾璘
落日晴川里,轻风已自凉。秋怀生白舫,山翠扑胡床。问路疑天上,停杯待月光。何人横铁笛,吹过斗牛傍。
其二
六代烟华地,狂歌得夜游。山河横王气,水月弄清秋。木落长干寺,云残太白楼。共君须痛饮,沈醉傍沧洲。
秦淮 于慎行
秋月秦淮岸,江声转画桥。市楼临绮陌,商女驻兰桡。云里青丝骑,花间碧玉箫。不知桃叶水,流恨几时消。秦淮一览阁 何瑭
画阁临流想像题,倚阑翘首觉天低。名花无数侵帘入,好鸟多情傍户啼。近水迢迢经雨绿,遥山隐隐拂云齐。从来吏隐难兼得,城市还惊似涧溪。秦淮河春游即事 朱茂曙
桥下溪流燕尾分,湾头新水惯湔裙。六朝芳草年年绿,双调鸣筝户户闻。春雨杏花虞学士,酒旗山郭杜司勋。儿童也爱晴明好,纸剪风鸢各一群。秦淮 周洁
秣陵无处望,滩水正前流。何不教东下,将心到石头。秦淮烟月 陈芹
秦淮烟暝水长流,明月空悬万古愁。春去秋来风景别,鸣筝夜夜酒家楼。秦淮即事 姚浣
柳岸花溪澹沲天,恣携红袖放灯船。梨园子弟觇人意,队队停歌燕子笺。秦淮歌 史鉴
停君金叵罗,听我秦淮歌。长江西来几千里,沿洄直入台城里。浮青荡绿南北流,至今犹号秦淮水。秦淮之水载客舟,秦淮之上花满楼。美人卷帘垂玉钩,太白仙人清夜游。酒酣乘月往石头,棹歌渡淮水,倒披紫绮裘。英风撼五岳,豪气隘九州。迩来四千四百九十五甲子,无人继此,移山倒海之风流。水光依然月如故,断云零落令人愁。岂无清歌与美酒,与子碌碌诚堪羞。我歌秦淮歌,送君秦淮去。城西酒楼在何处,主人今非旧孙楚。且须痛饮歌达曙,达曙歌,醉方寝,笑压吴姬股为枕,满身模糊覆宫锦。明年我亦泛秦淮,手解金龟就君饮。秦淮四首 周亮工
红儿家近古青溪,作意相寻路已迷。渡口桃花新燕语,门前杨柳旧乌啼。画船人过湘帘缓,翠幕歌轻纨扇低。明月欲随流水去,箫声只在板桥西。其二
曲曲银河荡晚霞,兰丛玉瑟间琵琶。暗潮夜湿依栏石,细雨朝开隔岸花。菡萏无心临翠盖,芙蓉有意映窗纱云。鬟月底分明见妒,杀垂杨一半遮。
其三
不分合欢夜不开,吹笙无力自徘徊。钟声渐远随波去,花气将眠过渡来。曲曲鸳鸯流艳梦,垂垂杨柳绻深杯。一生明月秦淮好,到眼烟云第几回。
其四
拂水残鸦弱自持,轻寒帘外影离离。风吹香动花无骨,露逼歌声月有丝。渔笛暗随红雨落,酒垆閒受绿阴支。钟山松老云霞漫,近日金陵客不宜。
泛秦淮 于奕正
一夜秦淮水,家家波上窗。舟轻能载岫,流缓不归江。击楫青衣乱,窥帘红影双。歌声何处细,邻舫有新腔。秦淮曲三首 马世奇
淮水潮来不起波,江天芳树暮烟多。残花落尽空秋色,到处西风惜芰荷。其二
六朝金粉一樽愁,手掩双蛾劝客留。别后相思都不见,旗亭羌笛几声秋。
其三
万骑南巡正德年,内家前队铁连钱。白衣舞罢乘鸾去,应有霓裳曲未传。
秦淮曲 杨希淳
谁家楼阁隐修篁,门对清溪一水长。细雨捲帘还日暮,数声款乃送渔郎。秦淮河部选句
唐刘禹锡江令宅诗: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寓建康诗:秦淮声急日西斜。
徐铉和方泰州见寄诗:云收楚塞千山雪,风结秦淮一尺冰。
元马臻送江西熊履善茂才之金陵诗:君向秦淮我在吴,柴门白发老西湖。
明林章渡江诗:不知今夜秦淮水,送到扬州第几桥。
秦淮河部纪事
《江宁府志》:秦始皇三十七年,东巡过丹阳,用望气者之言,凿钟阜,断长陇,以泄王气。后人因名曰:秦淮。延熙三年,吴使左台侍御郤俭凿运渎,引秦淮水,北抵仓城,通运于苑仓。延熙四年正月,吴凿青溪,自城北堑,泄元武湖水,九曲西南入秦淮。
晋武帝太康二年初,筑郡城以秦淮南为秣陵,北为建业。
臧荣绪《晋书》:安帝义熙十二年,左卫兵陈阳于东府前淮水中,得玉玺一枚。
《宋史·太祖本纪》:开宝八年四月,曹彬等败江南军于秦淮北。
《余靖传》: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人。举进士起家,官至工部尚书,代归,卒。三司使蔡襄为靖言,特赠刑部尚书,谥曰襄。靖尝梦神人告以所终官而死秦亭,故靖常畏西行。及卒,则江宁府秦淮亭也。
《江宁府志》:高宗绍兴九年,知府事叶梦得重修府学辟门,以面秦淮。
《宋史·河渠志》:乾道五年,建康守臣张孝祥言:秦淮之水,流入府城,别为两派正。河自镇淮新桥,直注大江。其为青溪,自天津桥,出栅砦门,亦入于江。缘栅砦门地近,为有力者所得,遂筑断青溪水口,刱为花圃。每水流暴至,则泛溢浸荡,城内居民,尤被其害。若访古而求使青溪直通大江,则建康永无水患矣。既而,汪澈奏于西园,依异时河道开浚,使水通栅门入,从之先是。孝祥又言:秦淮水三源。一自华山,由句容,一自庐山,由溧水。一自溧水,由赤山湖至府城东南,合而为一。萦回绵亘三百馀里,溪港沟浍之,水尽归焉。流上水门,由府城入大江,旧上下水门展阔。自兵变后,砌叠稍狭,虽便于一时防守,实遏水源,流通不快。兼两岸居民填筑河岸,添造屋宇,若禁民不许侵占秦淮,既复故道,则水不泛溢矣。又府东门号陈二渡有顺圣河,正分秦淮之水。每遇春夏天,雨连绵,上源奔涌,则分一派之水自南门,外直入于江,故秦淮无泛滥之患今。一半淤塞为田水,流不通。若不惜数亩之,田疏导之,以复古迹,则其利尤倍。其后汪澈言:水潦之害,大抵缘建康地势稍低,秦淮既泛,又大江湍涨,其势湓溢,非由水门窄狭,居民侵筑所致。且上水门砌叠处正不可阔阔,则春水入城益多。自今指定上下水门砌叠处不动,夹河居民之屋亦不毁除止。去两岸,积坏使河流通快,况城中系行宫,东南王方不宜开凿从之。
《江宁府志》:元顺帝至元四年,浚台治后,沟故道。东接青溪,西通栅寨,至清凉寺,下会秦淮河。
《安陆府志》:钟惺,字伯敬,万历间进士,官南都时僦。秦淮一水阁闭门,读史笔其所见,题曰《史怀》。
《淮安府志》:朱维,藩字介,卿万历,丁丑进士。令上虞举卓异拟,北礼垣为有力所。攘公怡然,请易南去上疏。条议疏瀹秦淮水,引长江入留都,荷金缯之赐。《江宁府志》:万历丁未冬,秦淮河儒学贡院之前,冰成花卉,其枝叶瓣朵,无一不具。时以为刱见之异。万历三十六年五月初三日,秦淮河乾见底。至十三日,潮水忽涨,二日夜即平岸。
《苏州府志》:潘师质,字敏慎,江西宜春人,知嘉定县。时邑蠹某某,导卫弁为奸,加漕耗若干,师质置不应,群蠹倚卫弁,讼之宪府。邑民愤怒,殛其为首者,馀党与宪府吏媒糵之,下臬司诘其事。师质不胜,愤投秦淮河死。以书系臂,极言加漕之困,愿一死以谢百姓。邑人至今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