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二百十五卷目录

 浍水部汇考
  考
 浍水部艺文〈诗〉
  初出浍口入淮       唐李绅
  浍水风清        明崔维岳
 浍水部纪事
 涑水部汇考
  考
 涑水部艺文〈诗〉
  涑川导水行       明曾大有
 涑水部纪事

山川典第二百十五卷

浍水部汇考

《水经》之浍水
浍水,源出今山西平阳府翼城县城南之乌岭,与佛山下合流,而西至绛县城东北,合滦水、贺水、故郡水,西南至曲沃县城南,合绛水,西至绛州界,入于汾河。


《水经》:浍水,出河东绛县东,浍交东高山,〈注〉浍水东出详高山,亦曰河南山,又曰浍山,西径翼城南。按《诗谱》言,晋穆侯迁都于绛翼,〈旧本作冀宋本作暨〉孙孝侯改绛为翼,翼为晋之旧都也。后献公又北广其城,方二里,又命之为绛。故司马迁《史记·年表》称:献公九年,始城绛都。《左传》庄公二十六年,晋士蔿城绛,以深其,,是也。其水又西南合黑水岭,水导源东北黑水谷西南,流径翼城北,右引北川水出平川南,流注之乱流南,南入浍水,浍水又西南与诸水合,谓之浍交。《竹书纪年》曰:庄伯十二年,翼侯焚曲沃之禾,而还作为文公也。又有贺水东出近川西南至浍交,入浍又有高泉水出东南近川,西北趣浍,交注浍,又南紫谷水东出白马山白马川,《遁甲开山图》曰:绛山东距白马山,谓是山也。西径荣庭城南,而西出紫谷,与乾河合,即教水之枝川也。《史记·白起传》称:涉河取韩安邑,东至乾河是也。其水西与田川水合。水出东溪西北至浍交。入浍,又有女家水出于家谷。《竹书纪年》曰:庄伯以曲沃叛伐翼,公子万救翼,荀叔轸追之至于家谷,有范壁水出于壁下,并西北流至翼广城。昔晋军北入翼广,以筑之因即其姓,以名之二水合,而为西北流至浍交入浍。浍水又西南与绛水合,俗谓之白水非也。水出绛山,东至寒泉,奋涌扬波,北注县,流奔壑十一许丈,青崖若点黛素,湍如委练,望之极为奇观矣。其水西北流注于浍,应劭曰:绛水出绛县西南,盖以故绛为言也。《史记》称:智伯率韩魏引水灌晋阳,不没者三版。智氏曰:吾始不知水可以亡人国,今乃知之。汾水可以浸平阳,绛水可以浸安邑,时韩居平阳,魏居安邑,魏桓子肘韩康子,韩康子履魏桓子,肘足接于足《史记》作车〉上,而智氏以亡。鲁定公问:一言可以丧邦,有诸。孔子以为几乎。余睹智氏之谭矣,汾水灌平阳,或亦有之。绛水浇〈当作浸〉安邑,未识所由也。
西过其县南,〈注〉春秋成公元年,晋悼公谋去故绛,欲居郇瑕。魏献子曰:土薄水浅,不如新田,有汾浍以流其恶,遂居新田。又谓之绛即绛阳也,盖在绛浍之阳。汉高帝六年,封越骑将军华无害为侯国,县南对绛山面背二水。《古文琐语》曰:晋平公与齐景公乘,至于浍上,见乘白骖八驷以来,有犬,狸身而狐尾,随平公之车。公问师旷,对首阳之神,有犬狸身狐尾,其名曰〈名曰一作逢君〉者。饮酒得福,则徼之,盖于是水之上也。《太平广记》《汲冢琐语》云:晋平公至浍上,见人乘白骖八驷以来,有狸身而狐尾,去其车而堕公之车。公问师旷,师旷曰:狸身而狐尾,其名曰首阳之神。饮酒于霍太山而归,其逢君于浍乎。君其有喜〉又西南过虒祈,南。〈注〉,在新田绛县故城西四十里,晋平公之所搆也,时有石言于魏榆,晋侯以问师旷,旷曰:石不能言或凭焉臣闻之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言也。今,室崇侈民力彫尽石言不亦宜乎。叔向以为子野之言君子矣,其,地背汾面浍,西则两川之交会也,《竹书纪年》曰:晋出公五年,浍绝于梁即是水也。
又西至王桥注于汾水。〈注〉晋智伯瑶攻赵襄子,襄子奔保晋阳,原过后至遇三人于此泽,自带以下不见。持竹二节,与原过曰:为我遗无恤。原过受之,于是泽所谓王泽也。
《隋书·地理志》:绛郡翼城〈注〉有浍水。
《金史·地理志》:绛州正平〈注〉有浍水。
曲沃,〈注〉有浍水。
《续文献通考》:山西平阳府浍河源出翼城县东乌岭西流至绛州入于汾。
《山西通志》:浍河,源发太行山东乌岭,经绛县城东北,又经平阳府曲沃县南,西流至绛州,入于汾。按《翼乘》:众山之下,泉源出焉。水出乌岭者,曰浍河,又一源,出佛山下,合流而西入于汾河。今邑东南居民,多导以溉田。《史记·魏世家》:武侯九年,翟败我于浍。《韩世家》:懿侯九年,魏败我浍,即此浍也。西径翼城南,又西南与绛水合。
出翔皋者,曰滦水,又名灵泉,流至李村与浍水合。出绛邑东贺村者,曰贺水,溉邑马宣庄田,西与滦水合。《水经》所云:有贺水,东出近川,西南至浍交入浍者是也。
《绛县志》:浍水,在县东北四十五里,源出大交镇东流至镇西与故郡水合,至绛州入于汾。
故郡水在县东北四十里,源方二亩,其深不测,入浍水。
《曲沃县志》:浍水自东北入县境,为东贺村、平乐村,循卫范、吉庄两村,西行,是东西吉璧村。〈注〉《逸雅注》:沟曰浍,浍会也。小沟之所聚会也。《水经》:浍水出河东绛县东会交东。高山注曰:西径翼城南。《诗谱》言:晋穆侯迁都于绛,孙孝侯改绛为翼,翼晋都也。在翼,合黑水、岭水、北川水,谓之浍交,又合贺水、高泉水、紫谷水、女家水、范璧水,乱流西南,昔有白璧出水中,故曰吉璧也。
踰尉村、舍官村,径徐孝子村,曰南董,再西径盈村、〈注〉尉村,以周勃得名,盖勃官太尉也,盈村栾盈之食邑也。
过常村,历上下两裴庄、望绛村,至于交里,有桥束之,桥东绛水挟清水来,〈注〉绛水即沸泉,出今绛县之西山下,溢为池。方广几半亩池底泉无算涌而突上,累累如贯珠,中有草绿叶扶,疏摇摇如风之披拂也,北趋青玉峡,一名苍玉峡也。峡中多危石,势与水抗折而左右行。石益危且多水则益,怒乃至悬崖激之下注,则八景所称景明之飞瀑矣,其北截以石梁而西则佳木美,箭随峰高下杏坞楼,风弦阁之遗址在焉。其东绝壁高出崖上,下多怪石,虎蹲虬卧,不一状,由石罅可达瑞石园之翠微岩园,元名白石,白石山人所构也。松坛、白云洞、诸胜咸在水滨,雪晴风恬波涛弗兴。东西山木石之参差,台榭之错落,堕景水中浮光摇动,当秋水时涨崖口,告狭则直踰,石梁之北如长虹横卧空中,垂头渴饮。崖下乱石砰磕,又如伐鼓雷门万山皆响。《水经注》:绛水奋涌扬波悬流奔壑十一许丈,青崖若点黛素湍如委练,望之极为奇观,盖实录也。清水入绛,在上裴庄西绛与清入浍在下裴。庄西裴庄故有桃花坞,仇氏琳别墅也。观察昌祚撤坞而新之,易曰漪园,自为记其略云。中间四并堂、三楹广、三筵轮、四弓有咫上为迎晖阁,其延袤视堂之制而高则自檐至基崇,五寻而嬴外设楯栏以恣登眺堂东,不数武税节轮奂如翚斯飞者羃翠轩也,轩南面,东一楹,远望林壑,郁然深秀。近挹平濑,潺湲竑者,濯缨亭也。亭南绮窗绣槛,东西并启,若桂楫棠舟,鼓棹于秦淮雁宕之中者,陆舫也。堂之右偏,一扉独辟,隐见于花阴竹丛之外者,知止庵也。庵内一室,仅足容膝,倦游偶憩,自谓羲皇者,蝶梦斋也。斋南圆寮忽辟,少折而前有亭翼然,老藤覃葛,纠缪纷披于枵柳樛木之上,如金水之锦步,障以作画屏者,枕流亭也。亭之外,曲流潆洄,绕栏而西,可濯可溉,以泳以游者,清流渠也。斯渠又穿卫太守台揆藕花庄中,庄树高柳数十章,古藤缭绕之,错列堤上,堤南北凿塘种莲,塘各亩许,无他杂花。戊辰七夕,嘉莲生,一茎两蕊,客争赋诗,台揆得句曰:倒影雩山少见期,如何密倚此清池。多应织女桥头去,太白偷来两侍儿。桥之西,径南吉村,至于安吉村。〈注〉安吉村元名河底,人家多处厓上,水流厓底,故名水啮厓崩。间得春秋间法物,如敦彝之属者,而今不可复见矣。厓半有园卫大行,台擢颜之曰:思厥。弟台瑺,白水村有怀堂登临之下,不忘绍衣,其意一也。云龛雨楼层累及巅台瑺尝歌诗寄怀,有山径,早闻多木石草堂,应不少琴书之句。
其南济溪来会。〈注〉《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水经注》: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又东至温县西北为济水,此实非也。然考《穆天子传》:江淮河济为四渎。《说苑》云:渎能生云雨千里,为施甚大,以视诸侯而祀典有功德于民者。则祀之浍南,实祠济渎溪出祠侧故曰济溪矣。溪旁有满水井,流泉活活,岁上已都人士,祓于溪上,宝马香车,络绎长林中,歌讴之声相闻。有唐时清明上河之风焉。八景济溪梅月即此。西径东西两韩村。〈注〉县东北偏又有南韩村,皆晋韩氏之采地。东韩村有宜园焉,韩进士宣读书堂也。四明周斯盛为题其壁曰:猿鹤非无意,龙蛇自有因。山川奇字满,风雨短檠亲。夜静泉声近,天寒酒力真。相期松桂在,莫漫惜閒身。冯骏亦书其后曰:卜筑东皋上,悠然出世情。好山窗里见,急雨夜来鸣。云树缘新态,石泉足旧声。清吟犹未已,隔水啭黄莺。
再西北岸,径城小香、邑乔、郭秦诸村,南岸径金沙厓上、单家、营张、少程诸村。〈注〉两厓人好种杏,至数十万株,春时,万萼皆吐,澹红妍雅。间亦种藕、种稻。浍至此,水光益畅矣。周显王七年,魏败韩赵之师于浍,即此地也。
直西径王之旦墓,右屈而南,又西至侯马桥,〈注〉桥东西是晋平公与齐景公相会地。
又西过上马、宋郭、汾上三村,径东、西阳呈两村北。〈注〉阳呈北有虒祁,。
又西径湾里、小韩、东、西南张庄里诸村,浍于是出沃境矣。〈注〉《水经》:西至王桥,注于汾水,王桥今绛州地。按《绛州志》:浍水在州南五里,出翼城县浍高山,西南过绛县,与绛水合,西过虒祁,,又西南至州横桥,入汾。

浍水部艺文〈诗〉

初出浍口入淮       唐李绅


东风五日雪初晴,浍口冰开好濯缨。野老拥途知意重,病夫抛郡喜身轻。人心莫厌如弦直,淮水长怜似镜清。回首夕岚山翠远,楚郊烟树隐层城。

浍水风清        明崔维岳

浍川东下水悠悠,万里风恬一色秋。明月倒河天宇湛,寒潭影壁练光浮。江空但击中流楫,夜静长乘泛斗舟。最是漫漫清露晓,数声嘹唳似汀洲。

浍水部纪事

《左传》:成公六年,晋人谋去故绛,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盬,国利君乐,不可失也。韩献子将新中军,且为仆大夫。公揖而入,献子从公立于寝庭,谓献子曰:何如。对曰:不可。郇瑕氏土薄水浅,其恶易觏,易觏则民愁,民愁则垫隘,于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十世之利也。
《战国策》:魏公叔痤为魏将,而与韩赵战浍北。
《平阳府志》:安王二十四年,狄败魏师于浍。
显王七年,魏败韩赵之师于浍。
《唐书·五行志》:僖宗乾符五年秋,大霖雨,汾、浍及河溢,流害稼。

涑水部汇考

《左传》之涑川
涑水,发源于今山西平阳府绛县太阴山陈村峪,始出为绛水,伏流地中,至柳庄复出流,径闻喜县,合洮水,又合景水,又西合沙渠水,流径夏县、安邑、猗氏等县,合姚暹渠水,径解州,又径临晋、蒲州,入五姓湖,又合湖水,同入于黄河。


《左传》:成公十有三年,晋使吕相绝秦曰:伐我涑川。〈注〉涑水出河东闻喜县西南至蒲坂县入河。按《汉书·地理志》:河东郡绛,〈注〉应劭曰:绛水出西南。按《后汉书·郡国志》:河东郡闻喜邑,本曲沃,有涑水。〈注〉《左传》吕相绝秦曰:伐我涑川。
《水经》:涑水出河东闻喜县东山黍葭谷。〈注〉涑水所出俗谓之华谷至周阳与洮水合。水源东出清野山,世人以为清襄山也。其水东大岭下,西流出,谓之唅口。又西合涑水。郑使子产问晋平公疾,平公曰:卜云台台为祟,史官莫知,敢问。子产曰:高辛氏有二子,长曰阏伯,季曰实沈,不能相容。帝迁阏伯于商丘,迁实沈于大夏。台台,实沈之后。能业其官,帝用,嘉之,国汾川。由是观之,台台,《左传》作骀〉汾洮之神也。贾逵曰:汾、洮,二水名。司马彪曰:洮水出闻喜县。故王莽以县为洮亭也。然则涑水,殆亦洮水之兼称乎。
又西过周阳邑南。〈注〉其城南临涑水北倚山。原《竹书纪年》:晋献公二十五年正月,翟人伐晋,周有白兔舞于市,即是邑也。汉景帝以封田胜为侯国也。涑水西径董泽陂南,即古池,东西四里,南北三里。《春秋》:文公六年,蒐于董泽,即斯泽也。涑水又与景水合,水出景山北谷。《山海经》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草多藷藇秦椒,其阴多赭,其阳多玉。郭景纯曰:盐贩之泽,即解县盐池也。按经不言有水,今有水焉。西北流注于涑水也。
又西南过其县南。〈注〉涑水又西径仲邮北,又西径桐乡城北。《竹书纪年》曰:翼侯伐曲沃,大捷,武公请城于翼,至洞〈一读作桐〉〈当作涡〉乃返者也。〈今《竹书》云:武公请城千翼,至桐而还〉《汉书》曰:汉武帝元鼎六年,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者也。涑水又西,与沙渠水合,水出东南近川,西北流注于涑水。涑水又西南径左邑县故城南,故曲沃也。晋武公自晋阳徙此。秦改为左邑县,《诗》所谓从子于鹄者也。《春秋传》曰:下国有宗庙,谓之国,在绛,曰下国矣,即新城也。王莽之洮亭也。涑水自城西注,水流急浚,轻津无缓,故诗人以为激扬之水,言不能流移束薪耳。水侧,即狐突遇申生处也。《春秋传》曰:秋,狐突适下国,遇太子,太子登仆使〈宋本作使登仆〉曰:夷吾无礼,吾请帝以畀。秦对曰:神不歆非类,君其图之。君曰:诺。请七日见我于新城西偏。及期而往,见于此处。故传曰:鬼神所凭,有时而信矣。涑水又西径王官城北,在南原上。《春秋左传》:成公十三年四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故有河曲之战,是矣。今世人犹谓其城曰王城也。
又西南过安邑县西。〈注〉安邑禹都也,禹取涂山氏女,思恋本国筑台以望之,今城南门台基犹存。余案《礼》,天子、诸侯台门,隅阿相降而已,未必一如书传也。故晋邑矣,春秋时,魏绛自魏徙此,昔文侯县师经之琴于其门,以为言戒也。〈刘向《说苑》云: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曰:使我言而无见违。师经援琴而撞文侯中旒,溃之,文侯将烹经,经曰:尧、舜唯恐言之,而人不违。桀、纣唯恐言而人违之。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文侯令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戒〉武侯二年,又城安邑,盖增广之。秦始皇使左更白起取安邑,置河东郡。王莽改名洮阳县,曰河东也。有项宁都,学道升仙,忽复还此河东,号曰升仙。〈王充《论衡》作项曼都号曰斥仙〉汉世又有闵仲叔隐遁市邑,罕有知者,后以识瞻而去。涑水又西南径监,〈疑作盐〉盐县故城,城南有盐池水承之,盐水出东南薄山西北流径巫咸山北。《地理志》曰:山在安邑县东海外。《西经》曰:巫咸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大荒西经》云: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昐、巫彭、巫姑、巫贞、巫孔、巫抵、巫谢、巫罗、〈今《山海经》贞作真,又有巫礼〉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郭景纯曰:言群巫上下灵山采药往来也,盖神巫所游,故山得其名矣。谷曰:〈疑作日〉岭上有巫咸祠,其水又径安邑故城南又西流注于盐池。《地理志》曰:盐池在安邑西南。许慎谓之盐,盬长五十一里,广六里,周一百一十四里,从盐古声。〈按许慎《说文解》:盬字云盬,盐池也,在河东,袤五十一里,广七里,周百十六里。从盐省古声〉吕宿曰:沈沙煮海谓之盐河,东盐池谓之解盐,今池水东西七十里,南北十七里,紫色澄渟,浑而不流,水出石盐,自然印成。朝取夕复,终无减损。唯水暴雨澍甘潦奔泆,则盐池用耗。故公私共堨水径,防其淫滥,故谓之盐水,亦为堨水也,故《山海经》谓之盐贩之泽也。泽南面层山,天岩云秀池〈一作地〉谷泉深,左右壁立间不容轨,谓之石门,路出其中,名之曰径,南通上阳北,塈盐泽池西,又有一池,谓之女盐泽,东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在猗氏故城南。《春秋》:成公六年,晋谋公故绛,大夫曰:郇瑕地沃饶近盐。《左传》作沃饶而近盬〉服虔曰:土平有溉,曰沃盐盬也。土人乡俗引水裂〈疑衍〉沃麻分,灌川野畦,水耗竭,土自成盐,即所谓盐鹾也。而味苦,号曰盐田。盐盬之名,始资是矣,本司盐都尉治领兵一千馀人守之,周穆王汉章帝并幸安邑而观盐池,故杜预曰:猗氏有盐池,后罢尉司分猗氏安邑置县以守之。
又南过解县东,又西南注于张阳池,〈注〉涑水又西径猗氏县故城北。《春秋》:文公七年,晋败秦于令狐,至于刳首,先蔑奔秦,士会从之。阚骃曰:令狐即猗氏也,刳首在西三十里,县南对泽,即猗顿之故居也。孔丛曰:猗顿,鲁之穷士也。耕则常饥,桑则常寒。闻朱公富,往而问术焉。朱公告之曰:子欲速富,当畜五㹀,〈㹀当作牸牝牛〉于是乃适西河,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赀拟王公,驰名天下。以兴富于猗氏,故曰:猗顿也。涑水又西径郇城。《诗》云:郇伯劳之,盖其故国也。杜元凯《春秋释地》云:今解县西北有郇城。服虔曰:郇国在解县东,郇瑕氏之墟也。余按《竹书纪年》云:晋惠公十有五年,秦穆公率师送公子重耳,围令狐,桑泉、臼衰皆降焉。秦师狐毛与先轸,禦秦至千庐柳,秦穆公使公子絷来,与师言。退舍,次于郇,盟于军。京相璠曰:《春秋》土地名桑泉、臼衰,并在解东南,不言解,明不至解,可知《春秋》之文,与《竹书》不殊,今解故城东北二十四里,有故城在。猗氏故城西北乡俗名之为郇城,考服虔之说,又与俗符贤于杜氏单文孤證矣。涑水又西南径解县故城南。《春秋》:晋惠公因秦返国,许秦以河外五城,内及解梁,即斯城也。涑川〈当作水〉又西南径瑕城,晋大夫詹嘉之故邑也。《春秋》:僖公三十年,秦晋围郑,郑伯使烛之武谓秦公曰:晋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者也。京相璠曰:今河东解县西南五里,有故瑕城。涑川〈一作水〉又西南径张阳城东。《竹书纪年》:齐师逐郑太子齿奔城张阳〈今《竹书》无阳字〉南郑者也。《汉书》之所谓东张矣。高祖二年,曹参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将孙林遫《史记》无林字〉军东张,大破之。苏林曰:属河东即斯城也。涑水又西南,属于陂,陂分为二城,南面两陂左右泽渚东陂,世谓之晋兴泽。东西二十五里,南北八里,南对盐道山,其西则石壁千寻,东则墦溪万仞,方岭云回,奇峰霞举,孤标秀出,罩络群山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顶。郭景纯云:世所谓鸯浆也,发于上而潜于下矣。厥顶方平,有良药,《神农本草》曰:地有固活、女疏、铜芸、紫菀之族也。是以缁服思元之士,鹿裘念一之夫,代往游焉。路出北巘,势多悬绝,来去者,咸援萝腾崟,〈疑作崄〉寻葛降深,于东则连木,乃陟百梯方降,岩侧縻锁之迹,仍今存焉。故亦曰:百梯山也。水泉山北流五里而伏,云潜通,泽渚所未详也。西陂即张泽也。西北去蒲坂一十五里,东西二十里,南北四五里,冬夏,积水亦时有盈耗也。
《唐书·地理志》:河中府河东郡虞乡,〈注〉北十五里有涑水渠,贞观十七年,刺史薛万彻开,自闻喜引涑水下入临晋。
《地理通释·东西魏周齐相攻地名考》:涑水出河东闻喜县东山黍葭谷。《左传》:伐我涑川。注云:涑水出闻喜县。〈解州〉西南至蒲坂县,〈河中府河东县〉入河。《郡县志》涑水在河中府临晋县东十二里,涑川在陕州夏县北四十里,〈注〉川东西三十里南北七里。
《金史·地理志》:河中府猗氏,〈注〉有涑水。
解州安邑〈注〉有涑水。
闻喜〈注〉有涑水。
《续文献通考》:山西平阳府绛水,发源绛县西,流入闻喜又有涑水,俱入黄河。
《山西通志》:涑水,翟凤翥曰:涑者水生练也,谓水之文也,束也,诸水至此合也。闻喜,故曲沃地,水绕县,东西十数曲,曲多沃壤。晋饶强邑,故名曲沃。又水源自绛县,亦谓之绛水。
《平阳府志》:绛县涑水,在县东南十五里,源出自陈村峪,伏流地中,至柳庄复出,居民灌田,西流至沟,入闻喜。
绛水,在县西杨村,民多引渠灌田,西流入闻喜县界,即涑水上流也。
闻喜县涑水,在县南门外,源出绛县太阴山陈村峪,伏流,至柳庄复出。历东乡、乔寺等村,至周阳侯城,与洮水合。至吕庄,与景水合,又西与沙渠水合。按景水沙渠会为一水,俱自吕庄入涑。又水经涑水,出河东闻喜县东山黍葭谷。注:涑水所出,俗谓之华谷,历县南门外曲湾,而西历夏县、安邑、猗氏、临晋诸县界,入五姓湖。
洮水,在县东六十里,自横水来者。涑水自磨里来者,洮水也。合而为一,所以涑水有洮水之称也。
沙渠水,源出县东南五十里白石村,会南山诸水灌田十馀村至吕庄与涑水合。
夏县涑水,在县西三十里,世称司马温公曰涑水先生以此。
涑水桥,在县西四十里曹张镇东一里许,明知县陈世宝重建。
司马渠,在县境内引涑河之水以灌民田,相传为司马氏开浚,以灌民田园,故名。
安邑县涑水,在县北三十五里,流入猗氏县。
猗氏县涑水,在县南六里,合姚暹渠,入五姓湖。涑河桥,在县东南十里,巡道詹思虞建。
千佛岭,在县南八里,相传古浮屠基,故名。脉自闻喜香山来,至县西香落村止。涑水西流,过源头村,将南逝,岭隆起,逼岸捍之,盖县治前案也。
文波泉,在县东北仁寿寺右,一泓澄澈,自城东绕县南,入涑水,时溢,县多科第,故名。
解州涑水,在州西北三十里三娄村,西北与临晋坑头村相接,常为水淤没。明正德十六年,乡民复修石桥。
临晋县涑水,在县东南二十里,源出绛县太阴山陈村峪,伏流,至柳庄复出,由此经流,所至洮水、景水、沙渠水,经闻喜、夏县、安邑、猗氏诸县境,入本县故道,自坑头镇西南,合姚暹渠水,入五姓湖。明弘治十六年,御史曾大有以姚渠首中太狭,涑水阑入,为盐池害,疏请浚河八十里,自猗氏崔家湾开引,稍西,经智光水头观底胥村,城子、埒勃、落头诸村,直入五姓湖,达孟明桥,入黄河。
五姓湖,在县南三十五里五姓村,即涑水、姚暹渠所汇处。亦名五姓滩。

涑水部艺文〈诗〉

涑川导水行       明曾大有


秦晋分野群相囿川,珍岳贡承平久。皇仁敷化理薰弦,民物熙熙自康阜。作咸润下著箕畴,雪甸琼花颗如斗。汸汸鹾利佐边储,水患年来数非偶。猥予谫陋愧三监,胸中盐铁书何有。旁咨故道决西流,父老前陈已腾口。我家沉灶产青蛙,东里漂庐总龙湫。吁嗟谁办拯溺功,不教邻壑鱼黔首。乃计徒庸程土物,飞檄官胥迅奔走。万杵秋烟废堑完,弱缕沿堤袅新柳。导滞疏湮汇大湖,硗确胡能当击掊。清流拍岸泻黄河,溅沫惊涛铁牛吼。桑泉土艺麦有秋,妇子欣欣馌南亩。会看鹾海凝素英,依依斥卤归穷蔀。司农外府岁计馀,裕国通商谣白叟。作法于贪末弊流,区区桑孔谁其咎。何似清朝榷政平,祖宗立法殊仁厚。随时补弊在臣工,戒事先期岂容后。将来继者富奇策,经略颙看掩予丑。润泽都归画一中,亿万斯年同不朽。

涑水部纪事

《周书·武帝本纪》:建德五年十一月,齐主至晋州,齐王宪不与战,引军渡汾。齐主遂围晋州,昼夜攻之。宪屯诸军于涑水,为晋州声援。
《平阳府志》:明翟绣裳,号左溪,嘉靖壬戌进士。累迁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时方有边警,力主用兵,不合上旨。乞休归,屡荐不起。筑圃涑水上,二十馀年,陶然图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