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一百五十卷目录

 匡山部汇考
  图
  考
 匡山部外编
 武功山部汇考
  图〈缺〉
  考
 武功山部艺文一
  游武功山记        宋李廉
 武功山部艺文二〈诗〉
  武功山射虎行      明陆世绩
 武功山部纪事
 閤皂山部汇考
  图
  考
 閤皂山部艺文一
  閤皂山崇真宫记      宋失名
 閤皂山部艺文二〈诗〉
  閤皂山          宋朱熹
  送单应之往閤皂       前人
  崇真宫           陶弼
  游閤皂山         元吴澄
  赠天与熊鍊师归閤皂山   明刘松
  閤皂山          顾应祥
  閤皂山崇真宫四首      徐颖
  藏丹石室          前人
  梅花桥           前人
  巍石            前人
  著衣台           前人
  捣药臼           前人
  瀑布泉           前人
 閤皂山部纪事

山川典第一百五十卷

匡山部汇考

庐山南之匡山

匡山,本名王山,在今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东八十里。山高二十里,周三百里,有上中下三潭,又有十二境,及八耳锅及定光、观音二岩。
匡山图匡山图

考考

《元和郡国志》:王山,在泰和周三百里,以王子乔控鹤来游,故名。
《三才图会·王山图考》:王山,在吉安府太和县东八十里。峻拔如笔,架傍一峰尤尖耸。周回百馀里,旧名义山。晋永嘉中,有王子瑶者修炼于此,道成仙去。唐因改王山。贞观中,有匡智者,弃官,与侄大郎求仙至庐山,遇异人,曰:此山阴也,不如南求阳地。二人南来入此山,修炼得仙。智上升而大郎尸解,又名匡山。上有三坛。上坛王子瑶,中坛匡智,下坛匡大郎。山下有崇元观、金文寺、观音定光岩,又有十二境。曰送龙潭、钓鱼台、驾鹤峰、礼斗坛、炼丹井、衣冠冢、围棋石、读书岩、通仙桥、白莲池、崇元观、滚泉池,皆王山之胜也。按《泰和县志·舆地表》:王山在仁善乡,状类卓笔,高二十里。晋王子瑶隐此仙去。因名王山。唐匡智与侄大郎复至,又名匡山。山顶有上中下三潭,又有十二境,又有定光岩、八耳锅。

匡山部外编

《泰和县志》:晋王子瑶,字大皋,华阴人。王乔之裔。永嘉中,自玉笥过庐陵,南至小江,无船凭竹而过。今大皋渡是也。既渡江至邑,即黄茆冈,筑坛醮箓,感白鹤翔舞,事闻,赐名曰白鹤观给钱千缗,买田赡之。后东游见义山,心喜就洞口建坛,礼斗诵黄庭经于是,玉女降九鼎丹,方修炼四十八年,功过满值。七月七日上帝赐九光之服,霓旌绛节来迎子瑶,白日上升,今白鹤观改为延真观云。
唐匡智,长安人。贞观间,弃妻子,与侄大郎往庐山修养。居七日,忽一老人出。揖问:何以至此。智答以来意。老人曰:子误矣。此山虽胜,然阴地。自此以南,多名山,皆阳地。子可求之。二人别去,至吉州望见义山,遇大江无渡。见岸有双竹,指而叹曰:吾志倘遂,此行当济。已而,果然忽有樵夫引二人登山,祝之曰:此山安稳,勉力精修。语毕,长揖而去,不知所在。遂于送龙洞尾建第二坛,朝夕礼斗。又建丹井一穴,天降双鲤其中,既数年,中元佳节,上帝降仙衣二袭匡君衣。其一足下云生,上升而去。大郎出游,暮归,失智,号泣三日,闻空中语曰:仙衣已降,汝不能受,上帝责汝,已为奏谢。令汝为地仙。是日天降布鼓一,自山椒而下,大郎遂立第三坛一所,朝夕礼斗。次年七月七日,忽尸解。事闻于朝,敕命乡人塑像立祠祀焉。当时,布鼓之声震长安,有命取去不鸣,遂还于庙。一夕风雷震怒,凌晨失鼓。今匡郎庙崇元观俱存。

武功山部汇考

晋葛洪修仙之武功山

武功山,在今江西境内,跨吉安、袁州二郡。地根盘八百馀里,高踰三十里。其山旧名武公山。至梁武帝,改为武功山。一说宋绍兴间,于此设防守禦,故名武功云。


《舆地广记》:武功山在安福。晋有武氏得道于此,旧称武公山,侯景之乱,陈武帝入援。梦武真人助义,因改武功。根盘八百馀里,跨吉、袁二郡。高踰三十里,中夜登顶,可望日出。上有葛仙坛,坛北雷崖〈雷崖,在武功最高处,峻削奇古,延袤数十里。林风时起,隐隐雷吼其中,云气开朗,恒见岩户开阖,若有神仙居之,而聚散莫测〉。数十洞,即葛仙藏书处也。亦名葛仙峰。一曰小桃源,并立二杏树,东花西实,至明年,花实易向矣。
《舆地志》:武功山在萍乡,根盘八百里,跨吉袁二郡,相传葛元炼丹于此,又名葛仙峰。宋绍兴间,守禦之地,至今樵者往往得遗甲断戈,故山以武功名。按《江西通志·山川考》:武功山,在吉安府安福县西一百里,连接泸、潇二山,根盘八百馀里,跨吉袁二郡。晋葛元葛洪二仙先后修炼山中,因名葛仙峰。又传有武氏夫妇远来修炼,夫止泸潇,妇止西昌。遂以武公名山。故泰和有武姥山云。及陈武帝时,阴助王帅平侯景之乱,更名武功。高踰三十里,中夜登顶,可望日出。峰上有仙翁坛,以巨石叠方丈许。瓦皆以铁,祀葛仙于坛内。傍石塔时,或见火焰若金灯然。山脚有集云、行宫二庵,半山有箕峰庵,南向有图坪庵。昔有异人游憩于此。泼墨于门壁间,忽不见。山人洗之,见行草书甚奇。墨刻至今存,或以为白玉蟾所作,又有观音岩,明白云禅师开创梵刹,名白法庵,规趾宏敞,可容数百人。
又在袁州府萍乡县东一百二十里,罗霄洞之岭。宋绍兴间,洞寇猖獗,分路赵扆统禁军𠞰捕有功。立栅山上,因名。相传葛元炼丹于此,亦名葛仙峰。
《安福县志·山川考》:武功山,在县西北百里,一名葛仙峰。登绝顶,可望日出。接泸潇二山,包畜九龙,根盘八百里。昔葛洪、葛元二仙先后修炼于此山。上有仙翁坛、雷岩、纱帽、筲箕、飞雪、黄龙、乌狗诸潭,有图坪、箕峰、集云、行宫、诸庵,白玉蟾,遗墨在焉。
泸潇山山顶二水,泸水东流,汇于彭蠡。潇水南流,会于洞庭。
九龙山,自武功绝顶,行十五里,万山环绕,林木蓊郁。相传刘蓬头结茅山中。嘉靖间,游僧宁州创胜佛禅林。
《萍乡县志·山川考》:武功山,在县东一百二十里,大安里与罗霄山相连。宋绍兴间,洞寇猖獗,赵扆统禁军𠞰捕,立栅山上,至今樵者犹得遗甲断戈。山名武功以此。其根盘八百馀里,跨吉袁二郡,相传葛元炼丹于此,又名葛仙峰。
罗霄山,在县东一百二十里,大安里,与武功山相连。高数十丈,延袤百馀里,下有石潭,深不可测。《寰宇记》:潭水傍出石乳,又名石穴,又名石井,岁旱祷之,以大木长三四丈者投水中,即雨。水涌木出,即止。或曰:昔有罗霄居此,故名。
罗霄洞,在罗霄山上,有葛仙坛,侧有黄龙潭,四时雾雨沾洒,景气凛冽,暑月亦然。
罗霄井,在罗霄山下,有浴池、丹池,即葛仙翁修炼之所。境内名景葛井、浴丹居一。
《寺观考》:罗仙观,一名冲应坛,在武功山下,南宋太始年开创。元末兵燬,明洪武年重创。

武功山部艺文一

游武功山记        宋李廉


安成以仙名山者,有浮山之魏,洞阳之黄,清化之胡,武功之葛。皆著于图经,而莫盛于武功。或曰大江西南三巨镇,衡庐武功也。武功以僻远不见经传,不得与衡庐并显。然究竟脊脉,则实首衡尾庐,而屹然高耸,雄据荆吴之间。谓之三巨镇,亦宜。其最尊者为白鹤峰,白鹤仙人所止。望之,隐隐中天云雨皆在其下,东南则空同诸山,西北则长沙之水。一发空际,苍茫无极。峰顶有崖谽谺,洞嵌可容数百人。或窥触之则震雷随至,岩之下奇石万状,石床丹室列奠杂峙,乳香灵药,雪竹龙草,黄精仙茅,居人皆攀援梯系以入。然不可亵盖,龙湫风穴环卫出没,晦明变化,在倏欻顷。庵址旧曰小桃源,前有金灯塔,生成石刹七成。稍上有棋盘石,又上有葛元炼丹灶。或曰炉底,尚存。后有大小箕峰,峰隐约有仙翁大士像。又有石若盘,三伏有水。则其岁不旱,侧有投箓简者,从之若授受然。使得如孙兴公、苏子瞻一过从之,独不与天台、罗浮并耶。其隶袁者,有石笋。匡洲崖亦奇胜,水西出为庐江,下六十里为秀江。

武功山部艺文二〈诗〉

武功山射虎行      明陆世绩


环邑总高山,武功尤㟪𡾊。嵯峨三万丈,盘纡八百里。嵚栈道齐,莽荡终南比。猿啼老树颠,豹隐丛林里。幽涧舞潜蛟,悬崖走狂兕。古路行人稀,深坞逃屋圮。牧子充熊肠,樵夫挂虎齿。田畴遍蒿莱,场圃皆荆枳。遗鏺纷纵横,暴骸惨填委。为民父母心,伤哉痛欲死。袒袖呼甲兵,奋髯持弓矢。有马难操缰,舍车而乘樏。攀条若贯鱼,穿岩如附蚁。危度并陉师,险涉阴平垒。死生眉睫间,云雾芒鞋底。剑戟日光寒,金鼓雷声起。攘臂恼冯妇,裂眦怒任鄙。箭洞卬卬胸,刃截猩猩趾。徒手搏贙彪,赤脚蹴封豕。豹狼喘馀息,犀象俛双耳。股慄慑狻猊,角摧横麂。割鳞血染轮,解兽肉如市。获多士气雄,害驱居民喜。乌号飞入櫜,干将跃归鞞。蓁披道路清,林焚丘壑紫。山谷布牛羊,塍畦复耒耜。夜眠枕席安,昼餐藜藿旨。嗟哉萍阳民,乐事今方始。

武功山部纪事

《安福县志》:晋葛洪,字稚川。从祖铉吴,峕得道,称仙翁。以秘术授弟子郑隐,洪尽传之。年老不仕,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至广州,为州守邓岳留止罗浮一日,与岳疏云,当游行寻师,剋期便发,岳得疏,狼狈往别。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岳至,遂不及见。年八十一,遍历东南各洞天,武功尤为最著者。
《元史》:谷蟾,天泽之裔。学道武功山,山后有雷岩,谷蟾得登之。
明白云和尚居武功,诵法华经,大悟、策杖峰顶,见大蟒蟠石上,为说偈,蟒点首而去。弟子名真香者,别师久。一日上山问讯,途遇虎,师定中出神力护之,虎遂遁。比见师方出,定乃悟,驱虎者,师也。穷山无米,常食菜根,寻入郭建百佛会,静夜感灵神,击柝议者嫉之。执拘于圜土值疫,师以经咒,力解之。活囚甚众,居齐云山。乳虎让穴,山无水,师祷之,甘泉涌出。乃历秦晋吴越,遍参诸尊宿,复归武功。见白莺入池,即其处。创刹,徒侣盈千指,胸前有肉眼,黑白分明。一日珠目堕,侍者持献,公曰,非我珠也。旋拈瓦砾,示曰,此是我珠。僧腊八十有四,忽集众曰,吾去矣。众问何往,笑曰明月落池心,白云横岭上。欲识往来客,铁牛吞火象。端坐而逝。著有《牧牛图说》

閤皂山部汇考

《道书》第三十三福地之閤皂山
閤皂山,在今江西临江府清江县东六十里。根衍二百馀里,即张道陵、葛孝先、丁令威等修炼处也。
閤皂山閤皂山

考考

《洞天福地记》:第三十三福地,閤皂山,在临江军新淦县,天师行化处。
《方舆胜览》:江西路临江军閤皂山,在新淦县北六十里,淦山南一里,为神仙之攸馆。《临江志》云:山形如閤,山色如皂,故以名。《道书》第三十六福地,即汉张道陵、丁令威、葛孝先修炼之地。
《三才图会·閤皂山图考》:閤皂山,在临江府东六十里,山形如閤,色如皂。故名。相传为神仙之馆,道书以为第三十六福地,山有凌云峰、漱玉泉、投龙潭、九龙塘、磨剑池、会仙桥、著衣台、炼丹坛、仙人石、诸胜迹。按《广舆记》:江西临江府閤皂山,在府城东,形如閤,色如皂,故名山上有凌云峰、漱玉泉、龙潭、剑池、仙人石、皆胜境也。
《江西通志·山川考》:閤皂山,在临江府城东四十里。唐宋时,宫观甚盛,碑记题咏颇多,自后迭修迭燬,散失略尽。
《清江县志·山川考》:閤皂山,在县东六十里,根衍二百馀里。其东北连丰城,东临乐安,南临新淦县。汉张道陵,晋丁令威,葛孝先修炼于此。有宫曰崇真峰。六东峰,西峰,凤游,莲花,凌云,玉女岩,二金钟,藏箓,原五葛憩会。仙桃花蚕原石臼岭,四观舍,鸡坑,峤岭,西巘桥,三会仙,南涧,揖仙石,四双鲤,马迹,石门,朝斗台,二鸣水,著衣坛,二上升礼斗庵,四仙人路,山郭公,卧云潭,曰投龙塘,曰九龙泉,曰漱玉池,曰磨剑。山中有灵仙馆,山北有高峰,为丁真人坛。按今土名有橐驼太极芙城,诸峰疑即东西峰,莲花峰之异名也。

閤皂山部艺文一

閤皂山崇真宫记      宋阙名

古之名山大川在中国者,皆雄尊浩荡,领于祠官。天子巡狩,望秩为民祈福而巳。荆之衡岳,犹以为远。自有熊氏巳祠灊霍,况其他乎。当是时,上既不求远略。下亦安其常居,虽有黄老之言,何自而入空山穷谷,稀奇绝特之观,谁实赖之。及周穆王,车辙马迹,驰骛于八荒,中天之台,瑶池之宴,寖传于世。秦皇汉武忻然慕之,繇是有为黄老之学者,而为方士之术,负策抵掌,顺风而至羡门。安期之说兴,徐福少君之诈作。当是时,上虽信之,其徒未盛于下也。及乎土宇,日广生齿,日众遐方,僻地列居郡县,王乔、蓟子训、左慈辈又争以神怪,风动四方于此时也。岂特人主向之所。谓四方往,往从之矣。从之者众,必有所聚。既不能安处于廛市,则搜奇择胜梯崖架险,设坛场,立室庐,茹芝炼丹于人迹不到之地。一岩洞之幽,一山谷之秀,殆将无所遁其形。宫观遂遍天下,而尤胜于东南。此积习之势然,非今昔之理异也。彼所谓清都帝居,十洲三岛,既茫昧不可考,而洞天福地载之,传记有可言者,距临江军四十里,山曰閤皂。盖福地之第三十三也。自汉末张道陵、葛元、丁令威皆有坛井,故《寰宇记》以为神仙之馆。旧隶吉州新淦县,建临江军乃属清江。形如閤,色如皂,以是得名。初置灵仙馆,煨烬于唐隋,道士程信然掘地得玉石像尺馀,覆以铁钟,创草堂居之。先天元年,孙道士为台殿,因山名观。咸通大火,玉像仅存,杨荐父子次第葺之。江南李氏改名元都。天禧庚申,熙宁丙辰,再焚再葺。政和八年,始赐号崇真宫。前对凌云峰,后倚东西两山,皆有坛。其东葛也,其西张也。水出宫后,名葛憩源。凡半里馀,声潺潺行石涧,大抵葛仙遗迹为多,故崇宁间,封冲应真人,诰命在焉。北有令威观,基久矣。入门即御书阁十一楹,藏熙宁赐书百一十八幅章,圣封泰山芝草二本,皇祐新乐图一卷,绍兴宸翰十幅,阁后设传箓坛,盖法许受箓者,金陵之茅山,广信之龙虎,以此为三。徽宗朝给元,始万神铜,印至今用之。次曰金阙、寥阳殿曰昊天殿,曰正一堂,曰靖应堂,其东曰祖师殿,曰藏殿,最后玉像阁五间。其崇五丈四尺,雄杰冠于一宫,凡殿宇皆翼以修廊。道士数百人,环居其外。争占形胜,治厅馆总,为屋一千五百间。江湖宫观未有胜于此者。士大夫川浮陆走,无不迂途而至。乾道癸巳,予亦至焉。读广明许元真,咸平张贺,熙宁双渐。杨申元祐张商英诸碑,虽随事登载,辞颇异同,如以铁钟为开皇旧物,视其款识,则咸通十三年所铸也。玉像有三,其一凭几而坐,二人跣足并侍,亦与此书不合。于是主首李汉卿、王允成、王次鼎俱以宫记,为请。予诺之。而未暇,今管辖王自正知宫邹时,亿副宫刘惟允、度师陈处和恳请益坚。予谓易观为宫,殆且百年。此而弗记,阙孰甚焉。乃为会粹众说,详考初终,使好事者知。自昔者流凡三变,而其教成此宫,因地之利,历千年,而其制备。庶几有考焉。若夫叙胜概,述清虚,则有前孙偓、李絅、宋齐丘、沈彬、孟宾于、徐铉、陶弼之留题,近世道士张景先、陈孟阳、陈彦举、黄尝吉之诗集传于山中,此不复云。

閤皂山部艺文二〈诗〉

閤皂山          宋朱熹


磴道千寻风满林,洞门无锁下秋阴。紫台凤去天关远,丹井龙归地轴深。野老寻真浑有意,道人谢客亦何心。一樽底处酬佳节,俯仰山林慨古今。

送单应之往閤皂       前人

杖头挑月入烟萝,城郭尘埃奈尔何。若到名山高著眼,洞天深处异人多。

崇真宫           陶弼

万仞天然閤皂形,阴阳不似众山青。一区海上神仙宅,数曲人间水墨屏。华表鹤归春谷响,玉京龙起夜潭清。可怜张葛无人继,三级高坛拂杳冥。

游閤皂山         元吴澄

汉吴仙迹两峰齐,欲拾瑶花路恐迷。宝殿青红随地涌,林峦苍翠接天低。九重香案分云篆,八景瑶函记玉题。仙鹤翔空清似水,步虚声在孕梅西。

赠天与熊鍊师归閤皂山   明刘松

閤皂高居好炼真,清秋何日下嶙峋。金丹夜气成龙虎,宝箓元文动鬼神。兰蕙深悬青组佩,芙蓉斜拂紫纶巾。南归定住仙岩侧,自扫寒云礼玉宸。

閤皂山          顾应祥

踏破云山几万重,笑呼葛子共谈空。著衣台在云霄外,洗药池存草莽中。不见九龙归古洞,欲骑双鲤驾长风。醉馀太极峰头坐,遥指蓬莱海日红。

閤皂山崇真宫四首      徐颖

樵溪折折入冰壶,雪壁仙人字有无。解道红泉如可渡,此生期作扫花奴。
其二

赤乌碑仆事难凭,碧瓦年深裂作冰。自是神仙烟火外,不缘风雪断香灯。
其三

冰天压屋四无闻,江树连峰总化云。但得琼浆换毛骨,直将人世葬书焚。
其四

羽衣谡谡势如烟,仙箓无人得秘传。今日云孙化巫祝,当年菌阁变葑田。

藏丹石室          前人

流珠久秘杳难逢,石室累累尚有踪。明月在天人在雪,三更私自礼东峰。

梅花桥           前人

侧闻咳唾成珠易,惊见梅花噀石难。香处欲寻寻不得,一蓑风雪过桥寒。

巍石            前人

玉篆中分斧劈痕,人言雷火掣天门。石莲亦解风开落,千丈今无一瓣存。

著衣台           前人

衣裾忽灭东峰顶,鸡犬难从半睡中。弟子无闻丹灶冷,空留瀑布响天风。

捣药臼           前人

飞禽窃食语通灵,峰顶犹存药臼形。冻手摩娑无所得,长生惟有石苔青。

瀑布泉           前人

露盘直泻上池水,玉柱高摇碧落烟。雁宕匡庐甲天下,无人来看第三泉。

閤皂山部纪事

《清江县志》:晋葛元,字孝先。汉建安中,游閤皂山,尝于东峰作卧云庵,修炼一夕,衣冠入室,卧而气绝。弟子守之,越三日,夜半,忽大风起,发屋折木,有声如雷。烛尽灭。良久,风止,失元所在。后从孙洪得其传云。洪字稚川,号抱朴子。
丁令威,晋人,尝于閤皂山修行,得道。今山北有高峰,为丁真人坛,又名丁仙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