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一百九卷目录
四明山部汇考
图
考
四明山部艺文一
四明山记 明沈明臣
四明山部艺文二〈诗〉
四明山诗九首 唐陆龟蒙
四明山诗九首 皮日休
四明山石窗 庾肩吾
忆四明山泉 前人
四明兰若赠寂禅师 周贺
送萧鍊师入四明山 孟郊
归四明 胡幽贡
四明山中十绝 宋戴表元
四明山 孙应时
洞天谣 明杨维桢
四明山歌 沈一贯
四明山部纪事
四明山部杂录
四明山部外编
图
考
四明山部艺文一
四明山记 明沈明臣
四明山部艺文二〈诗〉
四明山诗九首 唐陆龟蒙
四明山诗九首 皮日休
四明山石窗 庾肩吾
忆四明山泉 前人
四明兰若赠寂禅师 周贺
送萧鍊师入四明山 孟郊
归四明 胡幽贡
四明山中十绝 宋戴表元
四明山 孙应时
洞天谣 明杨维桢
四明山歌 沈一贯
四明山部纪事
四明山部杂录
四明山部外编
山川典第一百九卷
四明山部汇考
道书第九洞天之四明山四明山,在今浙江境内,东接宁波府,西北接绍兴府,南接台州府之天台山,压馀姚、上虞、鄞嵊、奉化、慈溪诸县地。高一万八千丈,周回数百里,山有二百八十馀峰,随地立名不一,要皆其支麓所分也。
四明山图四明山图
考考
按孔灵符《会稽记》:四明山高峰轶云,连岫蔽日,《道书》谓丹山赤水洞天。上有四窗,穴通日月星辰之光。故号四明。按《洞天福地记》:三十六洞天,第九曰四明山,二百八十峰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丹山赤水之天。上有四门,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山。
按《方舆胜览》:浙东路庆元府四明山,在城西八十里。陆龟蒙云:山有峰最高,四穴在峰上,每天色晴霁,望之如户牖相倚。
按《三才图会·四明山图考》:四明山者,天台之委也。高与华顶齐,跨数邑。自奉化雪窦入,则直谓之四明。行山中大约五六十里,山山盘互,竹树葱菁,众壑之水,乱流争趋。入益深,猿鸟之声俱绝。悄然嘻呬通颢气,觉与世界如绝,不似天台之近人也。道书称第九洞天,峰凡二百八十二,中有芙蓉峰,刻汉隶四明山心四字,其山四穴,如天窗,隔山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
按《浙江通志·山川考》:四明山,在绍兴府馀姚县南一百十里,高一万八千丈,周回二百十里。一云八百里。蟠跨数县,由鄞小溪而入者,称东四明。由馀姚而入者,称西四明。由奉化雪窦而入者,直谓之四明。层峦绝壁,深溪广谷,高迥幽寂,与人径殊绝。方士家云第九洞天。晋孙绰赋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盖曰灵仙窟宅焉。若举在馀姚境者,则由梁衕至白水,又逶迤向东南行,斩荆棘,攀萝葛二十馀里。其中为三朵峰。汉张平子家焉。少南则芙蓉峰。五峰相望,各五六里,其中峰有汉隶深刻四大字曰四明山心其上为骞凤岩。岩之右为石窗,四面玲珑,每天地澄霁,望之如牖户。中通日月之光,亦名四窗。东南十里为杀羊岩,神仙屠羊于此,有血渍焉。又南为分水岭,入鄞县界。
四明山,又在宁波府郡西南一百五十里,为郡之镇山。由天台山发脉向东北一百三十里,涌为二百八十峰。中有三十六峰。周回八百馀里,绵亘鄞、奉化、慈溪。及绍兴之馀姚、上虞、嵊县。台州之宁海诸境。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宿之光,故曰四明。其山为馀姚所辖,东七十峰,状如惊浪。郭璞言:后五百年当立州治。至唐开元间,置明州,适符其言。山西连脊起峰,状如奔牛,曰奔牛山。中有三朵峰,鼎足以立。汉张平子居焉。其支山为杖锡,为石楼,为松岩,为雷峰,为大雷,为鸡笼,为烽火楼,为峒山,为鳖山,为西山。按《绍兴府志·山川考》:四明山,在馀姚县南一百十里。山凡二百八十二峰,四面攒耸。梅福《四明山记》云:四明山周围八百馀里,内八百馀家居之。其山四面形胜,各有区分。中通一溪,曰簟溪。东面七十峰号惊浪山。其境接句章,东为句章之地。西南山状如奔牛,山中有五峰形如芙蓉,号芙蓉峰。正是四明山之心。其峰有岩及石壁,二峰生五种之芝,自然花药。南七十峰状如驱羊,号驱羊峰。其地宛转,吐出清涧。有七峰甚奇,一涧出南过一百二十里,其水归鄞江。南源是四明山南门也。号白溪。西南有八峰,如罾囊,号八囊山。西北有两山,如走蛇,山足涧深七十馀里,是四明之北门。山四面二百八十峰,山内生银兰、香草药。石乳、梓松、柏柽、黄杨、茗树、石燕、毛竹、银笋不死之盐。此盖尽四明山形势而言。若举在馀姚境者,则由梁衕至白水,又逶迤向东南行二十馀里,为三朵峰。少南则芙蓉峰。又南为分水岭,入鄞县界。骞凤岩之右为石窗,四面玲珑,每天地澄霁,望之如牖户,中通日月之光,亦名四窗,是称四明。唐谢遗尘云:是为四明之目。右为韩釆岩,左为下管岭,入上虞县界。石窗稍西北为樊榭,是汉樊夫人遗迹。又东数里为鹿亭,梁孔祐隐焉。时有鹿中矢,来投祐,祐为豢之,疮愈乃去。韩采岩之北七里曰孔石,又十五里为丹山赤水,状类设色。东连白水山,由孔石南转而东五里,为钱王镠走马冈,又名青蜓冈。卓方六七里,细草连茵,若文簟然。下走马冈五里曰陈岩,又一里曰九雷岭,昔有禜岭下者,九雷奋于湫中。由四明山心稍北有洞曰潺湲洞,濆瀑流沬,冬夏不息。洞之下为过云岩,岩绝高,云雾乘之,有云不绝者二十里。民皆家云之。南北每相从,谓之过云。其南为云南,北为云北。并与韩采诸岩相直。石窗西过白莲庄,又西为簟溪,下为白溪。神蛇居之,祷雨辄应,皆通于白水。又南曰黎州山,与嵊界山产青棂子,其味极甘,其坚不可猝破,有猿山家谓之鞠侯。其大兰、乌胆、萝壁、茭湖、云顶、东明、双凤、白云、南雷诸山之胜,三井,白龙,水台之窟,凤鸣之涧,问道之石,真与天台雁荡争奇。皆在馀姚境。若夫杖锡则在鄞,雪窦则在奉化,皆胜迹。各有寺。而雪窦尤奇。又有大晦小晦山,云是四明南之两峰,小晦峰望如楼阁,亦在奉化。大都四明本石窗得名其馀支陇甚多,总谓之四明。犹西北诸山皆谓之太行也。若入山问诸樵人,则隔里许即异名,殆难殚述。然萝壁、南雷等今则别为著山,土人不复谓四明矣。明永乐十三年,诏道士朱大方图画之。
句馀山,《山海经》云:无草木,多金玉。《水经注》云:在馀姚县南句章县北,今求之不得其处。旧经不载,想即四明山也。
大兰山,在县南八十里,支连四明。相传汉刘纲夫妇于此仙去,亦名升仙山。
东明山,在县西南五十里,是为四明水口。
白云山,在县西南六十里。
白水山,在县西南六十里,是西四明。山壁峭立,其上有泉四十二道,投空而下,其色如练,冬夏不绝,是曰白水。亦名瀑布泉。白水宫在其下,其岭曰瀑布岭,相传刘纲夫妇乘羊过此,亦名羊额岭。其峰曰三台峰,下有龙湫,其深无底,有屏风岩,屏风潭,又有洗药溪,亦名紫溪。有石屋、云根之胜,别有岩曰寒草岩。按《馀姚县志·山川考》:江南之山,曰四明山,木元虚云:天下洞天三十有六,四明第九,其号丹山赤水是也。一名鬼藏山。秦始皇命王鄞驱山塞海,百灵劳役,奔入此地。其初亦总名天台山,故孔灵符《会稽记》曰天台山旧居五县之馀地,五县者,馀姚、鄞、剡、台、宁也。若非总为一山,则天台与馀姚隔绝矣。一名勾馀山。郭璞注云:在馀姚县南,勾章县北。《晋·地理志》:馀姚有勾馀山,在南。《唐·地理志》:馀姚不列勾馀第,云有四明山,盖晋宋以后,遂以四明易勾馀矣。故王应麟七观曰:东有山曰勾馀,实维四明。其山有二百八十峰,周回三百八十里,东连慈溪,西引上虞,南嗣天台,北包翠竭,中峰最高,四穴在峰上,天地澄霁,望之如牖户,谓之石窗。即四明之目也。旧传刘晨阮肇居之,左为骞凤岩,下有方石,高数丈。磨崖汉隶曰四明山心右为杀羊岩,赤壁里许,传为仙人刲羊注血。前为障龙岩,后为寒草岩,五峰相次总名曰芙蓉峰。自石窗北行二十里为大兰山,后汉上虞刘纲同妻樊云翘升仙于此。遗屦山下,化为卧虎。后人名之曰升仙山,立祠以祀之,有榭曰樊榭。
《古迹考》:谢安石故居,在四明之东山。
孙子秀别业,在四明之姚巷,其旧种荷,池久已耕为田,而群禾之中时抽荷叶数茎,其根未尝有藕,盖数百年不绝也。
按《上虞县志·舆地考》:由管溪而东曰大岭,与馀姚界大岭接,迤南曰钱库,由钱库而夏家岭,由夏家而隐地岭,由隐地而入,曰四明山。山高四万八千丈,周二百一十馀里,凡二百八十二峰,《南史》谓梁孔昭隐四明。《太平御览》云:李汾,上虞人,尝读书其中。
按《嵊县志·山川考》:四明山,在县东五十里灵芝乡,高四万八千丈,周二百一十里,跨勾章、姚、虞等县,道书称第九洞天。有二百八十二峰,四面巑耸,形势区分。东曰惊浪山,西曰奔牛陇,中曰三朵峰,稍南曰芙蓉峰。上为骞凤岩,又南曰驱羊之势。地宛转,吐出清涧。水南流入鄞西。南曰八囊山,北曰走蛇之峭,两山如走蛇骞凤。右为石窗,四面玲珑,亦名四窗,是称四明焉。〈按:以上二《志》,俱云高四万八千丈,与《通志》不同〉按《宁波府志·山川考》:四明山,在郡西南百五十里,为郡之镇山。由天台山发脉向东北一百三十里,涌为二百八十峰。中为三朵峰,西南有五朵峰,五朵峰东一峰高六里,周十里,峰南一岩高一丈,深七尺。中有石穴通泉,流于黎洲。穴生甘草,多古杉柏瑞云。峰西一峰高四里,南有石室,下有石枰。相传刘阮居之。南一峰高三里,有石壁,壁出数穴,生石乳。北一峰高四里,峰顶有天井,云气吞吐。山四面各生一树,东生梓,西生松,南生柏,北生柽及黄杨。其山平正,山南耸七十峰,状如驱羊,其峰蹲者,曰蹲羊。水源十丈,有神蛇居之,吐灵气如楼阁,可祷雨。山足一涧南出一百二十里,水归鄞江,溪上一山,宋有捕鱼者入,或云应则也。则初入山甚秀丽,既而暝晦,号曰大晦。山东一峰,下有龙窟,逸士陶源探望如楼阁,号曰小晦。山南八峰,如罾囊,号八囊山。山北有两阵山,如走蛇。梅福隐越尝游焉。谢灵运《山居赋》:天台桐柏,方石太平,二韭四明,五奥三菁。三菁太平之北诸山,神仙所居。由鄞小溪而上为东四明,莫险,于从大雷而胜则有加。由馀姚与上虞而上为西四明,路颇平。由奉化雪窦而上,与上虞等直,谓之四明山,山势蜿蜒,与三境相犬牙。《道书》:天下洞天,三十有六,四明第九,所谓丹山赤水洞天也。
《古迹考》:徐舍人宅,在四明山下,距县南六十里。谢隐士山居,在四明山之南,距县二十五里。
按《鄞县志·形胜考》:四明山,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由天台山发脉,向东北一百三十里,涌为二百八十峰。其支山在鄞县者,曰杖锡,前有七峰,上有四明山心四隶字。唐僧纪飞锡至此,故名曰石楼,曰松岩,旧有松岩观曰雷峰,旧有雷峰院曰大雷。《宝庆志》云:大雷山之西曰孔奥,属鄞县,有所谓三十六河而无水。俯而听之,则水声潺潺,相传四明山之伏流也。
天井山龙神显济庙,即四明山之天井。在县西南六十里。有金线蜥蜴,能显灵异,兴雨泽。天旱祷之必应。宋嘉定九年赐今额,乾道二年新庙,张良臣为之记。元至正二十六年,封鄞县五井龙神。第一井龙神,孚泽显佑侯,今易广祐孚泽侯。第二井龙神,昭泽显利侯,今易广利昭泽侯。第三井龙神,广济显惠侯,今易广济润泽侯。第四井龙神,利泽侯。今易广惠利泽侯。第五井龙神,显泽侯,今易广施显泽侯。有劄付。明时赐祭,万历十七年,同知龙德孚摄县事,重修,沈一贯为之记。
按《慈溪县志·山岭考》:四明山在县西南一百十里,唐采访使齐浣置明州,因山以名也。
按《奉化县志·山川考》:四明山在县西一百五里,其山周回八百馀里,有七十二峰,即仙家第九洞天,第五十七福地也。
蓬岛山,在县南四十里,为邑之远案。其源来自四明山,重冈复岭,缭绕绵亘,峰角兀然,独冠诸山。
镇亭山,在县西南一百里,南自天台,西连四明。江口山,在县北三十里,自四明分为雪窦诸山,东衍至此而止。
鹁鸠山,在县北三十五里,自四明山来。山顶有石状如鹁鸠。
妙高峰,在雪窦山,东望太白,西连天姥,南引天台,北跨四明。峻峭特起,其状如台,下俯陡涧,深不可测,旁有藤龛,乃和禅师伏虎处也。安岩,来自四明山,有寺旧名四明院,有二岩横跨涧上,中有大龟,广三尺许,每出入,风雨随之后。陷死岩下,其壳留于寺中。
毛颠岭,在县西六十里,四明山之南,接大小晦山。崎岖涧谷,行者艰阻。宋绍熙初,有毛居士者,凿山以便往来,因以名之。
《古迹考》:梨洲,即四明山之西峰。《四明山记》:晋时,孙兴公与兄承公同游至此,见涧边产梨,实左右环视,莫见人迹。意此梨为仙物也,故名梨洲。且山麓又有胡桃、天蓼。
四明山部艺文一
四明山记 明沈明臣
按《松陵集》云:谢遗尘者,有道之士也。尝隐于四明之南雷。一旦,访龟蒙,陆子语以山中之奇品为九题,索诗曰:石窗、过云、云南、云北、鹿亭、樊榭、潺湲洞、青棂子、鞠侯。皮日休和之,诗各因题附见。宋施宿乃云谢遗尘所称及陆皮诸诗,世虽竞传之,顾今四明山中居人乃不知异境果安所在,盖与华山之华阳,武陵之桃源,皆神仙境,可闻而不可即者也。予颇贪奇嗜怪,未之信。后蹑足四明,略观其胜,已大奇之。然求遗尘九题,止得所谓石窗者,诸皆无可索摸,乃忆施君之言良是。及今作邑志,登载山川,四明诸荐绅先生家竞来言山中之奇,颇闻九题有广济寺僧者,因处太白山,往来四明山最久。予进而叩之,指点图画至连日夜,盖详殆非人境。奚啻陆皮之所咏者,然鹿亭樊榭则墟矣。予乃旋悔昔所游览未有所见,便以为奇今所闻者,大于昔所见矣。尚须裹足入山躬历之。僧试随予后,无予告,予今信足之所履,目之所视,必尽有八百里之美,二百八十二峰之奇以归。僧向予顶立作礼曰:是直寻无上世界,弟子止见太白山西一方云。然予又恨施君不可作,徒迷惑终其身,于是志四明山特详焉。施君又云四明本属馀姚,而今明州擅其名犹嘉州之蛾眉,反得名于眉州华州不见华山而同州乃见之,深为枉事。予谓四明诸山皆天下大观,非一州里所得专。今造化已私于吾土,顾又与夫封域者争名哉。
四明山部艺文二〈诗〉
四明山诗九首 唐陆龟蒙石窗石窗何处见,万仞倚晴虚。积翠迷青琐,残霞动绮疏。山应列员峤,宫便接方诸。祇有三奔客,时来教隐书。
过云
相访一程云,云深路仅分。啸台随日辨,樵斧带风闻。晓著衣全湿,寒冲酒不醺。几回归思静,髣髴见苏君。
云南
云南更有溪,丹砾尽无泥。药有巴賨卖,枝多越鸟啼。夜清先月午,秋近少岚迷。若得山颜住,芝𥰭手自携。
云北
云北是阳川,人家洞壑连。坛当星斗下,楼拶翠微边。一半遥峰雨,三条古井烟。金庭如有路,应到左神天。
鹿亭
鹿亭岩下置,时领白麛过。草细眠应久,泉香饮自多。认声来月坞,寻迹到烟萝。早晚吞金液,骑将上绛河。
樊榭
樊榭何年筑,人应白日飞。至今山客说,时驾玉麟归。乳蒂缘松嫩,芝台出石微。凭栏虚目断,不见羽华衣。
潺湲洞
石浅洞门深,潺潺万古音。似吹双羽管,如奏落霞琴。倒穴飘龙沫,穿松溅鹤襟。何人乘月弄,应作上清吟。
青棂子
山实号青棂,环冈次第生。外形坚绿壳,中味敌璚英。堕石樵儿拾,敲林宿鸟惊。亦应仙吏守,时取荐层城。
鞠侯
何事鞠侯名,先封在四明。但为连臂饮,不作断肠声。野蔓垂缨细,寒泉佩玉清。满林游宦子,谁为作君卿。
四明山诗九首 皮日休
石窗窗开自真宰,四达见苍涯。苔染浑成绮,云漫便当纱。棂中空吐月,扉际不关霞。未会通何处,应连玉女家。
过云
粉洞二十里,当中幽客行。片时迷鹿趾,寸步隔人声。以杖探虚翠,将襟惹薄明。经时未过得,恐是入层城。
云南
云南背一川,无雁到峰前。墟里生红药,人家发白泉。儿童皆似古,婚嫁尽如仙。共作真官户,无由税石田。
云北
云北昼冥冥,空疑背寿星。犬能谙药气,人解写芝形。野歇遇松盖,醉书逢石屏。焚香住此地,应得入金庭。
鹿亭
鹿群多此住,因构白云楣。待侣傍花久,引麛穿竹迟。经时掊玉涧,尽日嗅金芝。为在石窗下,成仙自不知。
樊榭
主人成列仙,故榭独依然。石洞鬨人笑,松风惊鹿眠。井芗为大药,鹤语是灵篇。欲买重楼隐,云峰不售钱。
潺湲洞
阴宫何处渊,到此洞潺湲。敲碎一轮月,镕销半段天。响高吹谷动,势急喷云旋。料得深秋夜,临流尽古仙。
青棂子
山风熟异果,应是供真仙。味似云腴美,形如玉脑圆。衔来多野鹤,落处半灵泉。必共元都柰,花开不记年。
鞠侯
堪羡鞠侯国,碧岩千万重。烟霞为印绶,云壑是堤封。泉遣狙公护,果教𤟤子供。尔徒如不死,应得蹑元踪。
四明山石窗 施肩吾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梨州老人命余宿,杳然高顶浮云平。下视不知几千仞,欲晓不晓天鸡鸣。
忆四明山泉 前人
爱彼山中石泉水,幽声夜夜落空里。至今忆得卧云时,犹自涓涓在人耳。四明兰若赠寂禅师 周贺
丛木开风径,过从白昼寒。舍深原草合,茶疾竹枝乾。夕雨生眠兴,禅心少话端。频来各无事,尽日坐相看。送萧鍊师入四明山 孟郊
閒于独鹤心,大于乔松年。迥出万物表,高栖四明巅。千寻直裂峰,百尺倒泻泉。绛雪为我饭,白云为我田。静言不话俗,灵迹时步天。归四明 胡幽贡
海色连四明,仙舟去容易。天籍岂辄问,不是卑朝士。四明山中十绝 宋戴表元
雁飞不断楚天长,云路霜林级级黄。何处人烟有墟落,北风高处散牛羊。其二
山深不见焙茶人,霜日清妍树树春。最有风情是岩水,味甘如乳色如银。
其三
小横欲定大横来,万壑千岩汹涌开。问道洞天深几许,紫云深处有楼台。
其四
乱云穿尽得平芜,一段寒冰碧玉壶。犹是春风未相识,山前吹长万龙须。
其五
怪石惊湍吼不休,时时岩谷饮寒牛。谁知此水明州去,浸作玻璃万顷秋。
其六
两颊棱棱额下分,更无坳处可藏云。西风怕夺行人眼,乔木满山铺锦云。
其七
洞深烟树碧氤氲,只采灵苗不采薪。问著踪由多懒说,相逢莫有姓韩人。
其八
七里黄泥红树冈,西风果熟一村香。居人只道山深好,三百年前是战场。
其九
人在山前不易寻,当年已道是山深。可怜华表标题处,夜半猿啼枫树林。
其十
刘郎一去杳无踪,白水青山只故宫。欲问岩前老松树,人间禁得几秋风。
四明山 孙应时
平生抱遐尚,抚剑远行游。迹谢声利牵,心与岩壑谋。东征泛凔海,南骛舆丹丘。西登岷峨啸,北望关陇愁。匡庐挽归辔,巫峡纡行舟。剑阁最险壮,龙门更奇幽。历览虽未饱,胜概略已收。迩来卧烛湖,清梦长夷犹。家山唯四明,名字横九州。出门宛在眼,欲往辄不酬。人事真好乖,山林苦吾仇。忽近益可笑,投老恐自尤。兹辰正芳春,会心得良俦。赢粮幸易足,快策逐所求。中宵雨声断,逗晓霁色浮。天容极空净,风气亦和柔。瘦筇挟篮舆,野服兼轻裘。遥遥指林麓,欣欣听溪流。试屐清贤岭,弥盖白水湫。飞湍响淙潺,怪风韵萧飕。艰哉上羊额,喘若料虎头。甃石盼岁期,负樵歌道周。百折快一眺,千里森双眸。峰峦何绵联,脉络相缠缪。化钧妙融结,神功巧雕锼。长风动溟渤,洪涛播瀛洲。巨鳌出赑屃,游龙绕蚴蟉。鲸鹏怒摩荡,虫鱼纷叠稠。万怪各起伏,千帆近行留。或坦若几案,或峨若冠旒。或排若剑戟,或剡若戈矛。或舞若鸾凤,或骤若骅骝。或戏若狻猊,或搏若貔貅。俨然开明堂,玉帛朝诸侯。赫然会岐阳,长围方大蒐。鏖战临长平,坚壁持鸿沟。广野列车骑,中军严旆斿。开辟浩茫茫,变化久悠悠。𥈭眙不得语,形容那可侔。仙树数十围,蟠桃几千秋。老干枯不死,新荣翠相樛。飙驭定来止,桑田行验否。遗迹信所闻,轻举当何由。东南径崇冈,左右罗平畴。人家散鸡犬,村坞来羊牛。官徵毕薪炭,春事勤锄耰。土腻少沙石,气寒无麦麰。荒蹊夹桃李,密荫开松楸。是中可避世,何劳更乘桴。骈岩下苍峭,别岫争崒崷。孰云二刹胜,逝肯中道休。杖锡既巉绝,雪窦仍阻修。停云朝漠漠,刚风昼飗飗。盘磴渡方桥,广宇连飞楼。珠玑错藻绣,金碧照雕髹。撞钟食千指,鸣板登百篝。真来天上居,不涉人间忧。周遭富佳致,徜徉得穷搜。妙峰远色凑,锦镜波光浏。两溪赴聒聒,千丈落瀌瀌。深瀑漂随凫,品潭隐灵虬。倒窥凛欲眩,俯掬清可漱。涧草高下积,岩花零乱抽。挂壁见猱捷,食芩闻鹿呦。日长转睍睆,雾暗啼钩辀。修竹奏竽瑟,细溜锵琳璆。占晴喜弄鹊,畏雨愁呼鸠。何妨共斋钵,且复荐茶瓯。老僧颇好事,名德肯见投。随意宿山房,无眠听更筹。念昔身万里,及此天一陬。登临世界阔,俯仰岁月遒。荣辱两蜗角,聚散一海沤。尘鞅自束缚,名场相敌雠。不念猿鹤怨,坐令泉石羞。心期晚乃惬,俗驾我尚优。胜具学支许,奇踪非阮刘。时哉山梁雉,乐矣濠上鯈。聊追兴公赋,不叹柳子囚。招招知音子,为我商声讴。洞天谣 明杨维桢
四明山,二百八十青孱颜。天空四牖金鸦玉蟾两出没,是为三十六洞之九,别有丹山赤水非人间。我梦仙人贺狂客,云访云翘子,孤峰顶上登大兰。下见洪涛滚日车轴大,龙光蜃景杂遝翻瀰漫。上有桃花美人者,殽龟脑脯麟肝令我食之生羽翰。路逢茅先生,一笑今与古。赤玉之舄堕地化为石,我一叱之力厌虎。潮飞大士洞水门,风折祖龙桥石柱。赤玉之舄何足追,下穷地脉上天维。铁船径渡弱水羽,火剑欲斫扶桑枝。茅先生,茅仙后,千春曾醉庐山酒。酒醒骑虎却入终南山,笑呼彩鸾下招手,石田玉子大如斗。四明山歌 沈一贯
我昔长歌天姥吟,今来飞越江之深。烟波浩荡都在眼,苍崖白鹿纷可寻。游足未开意已窘,片云隐约前村尽,适来纵入丹山赤水之洞天果尔,三百八十芙蓉之峰相钩连,沸如巨浪排九渊,渴虬饥鳄崩奔前,惊魂褫魄悸不定,乃知世间安得无神仙。际天但有浅黛色,到顶犹穷羽人翼。谢公万夫凿不得,支遁欲度空叹息,黄熊近人白虎怒,杜鹃半染松花碧。青鞋屡穿几悔来,眼前可即仍徘徊。俄闻竹间响茶臼,寺门正对双眉开。草根敲冰持涤斧,纤阴近送灵湫雨。刘纲台榭收紫绡,玉交瀑布悬青组。二韭三菁婉可拾,东乌西兔纷来舞。篆烟雕雾无时休,一双白鹤飞何苦。吁嗟乎,刘郎误入青山围,不是忘归不得归。薜荔满墙皆可衣,胡麻满谷何愁饥。赤云层层团白日,任他渡口桃花飞。百年三万六千日,古今贤圣皆永毕。何为容易别青山,空教青山笑不还。诛茅结屋弄流水,溪云与我长潺湲。四明山部纪事
《馀姚县志》:汉梅福,字子真,九江人,补南昌尉,弃归。数因县道上言变事,劾外戚王氏。王莽专政,弃妻子而去。人有见于会稽者,变名姓,为吴市门卒。盖福女为严光妻,福来会稽,亦有因也。四明山中往往有遗迹,尝为《四明山记》。晋孔祐,至行通神,隐四明山。尝见山中有钱数百斛,视与瓦石不异。樵采者竞取,入手即成砂砾。有鹿中箭投祐,祐养其疮,愈然后去。太守王僧虔曰:孔祐行动幽祇,德标松桂。欲引为主簿,祐不为屈。
《鄞县志》:宋石孝子者,四明山农也。家世贫贱,古屋数楹,隐于灌林中。早丧父,独与母居。一日,以事出,告其母曰:儿出,无侍养者。幸往依女氏,待儿之归。母诺。其女氏家去母甚迩,孝子谓母可即至,竟行。后二日,归,首过女氏,而母氏未尝至也。即心惊,仓皇抵舍,见壁间一巨窦,觇之,则虎子三,据其榻处为穴。孝子即大恸,尽杀虎子。复磨一斧,立窦内。顷之,母虎循窦入,即斫其首,碎之,取肝脑磔诸庭。复大恸。以斧指天曰:吾虽杀四虎,而母雠未足报也。乃更迹母虎所行路,持斧阻崖石待之。壮虎果咆哮过崖下,孝子奋而前,当虎首连斫数斧,即毙。孝子亦随死,僵立不仆,张两目如生,而手所持斧,狞不可夺,人咸异之。
唐秘书监贺知章,字季真,世居四明小溪湖上。性旷达无俗韵,嗜酒,善隶草书。晚年尤诞放,逍遥閒旷,自号四明狂客。
《宁波府志》:唐天宝二年,明皇尝遣使至广茂潭投金龙。密以朱笔记其左肋,继而雨降,明皇目睹行雨龙左肋上有朱画,及有大宝永昌四字。谓臣寮曰:此四明山所投之龙。暨使回奏,投潭之始,即泛出黑漆木板尺馀,有金书大宝永昌四字。遂赐宫名大宝,潭名永昌。
《鄞县志》:唐徐浩,字季海,善书。其书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由会稽隐于鄮。乾元二年,自称四明山人,进《广孝经》十卷,授校书郎。
《宁波府志》:唐中书舍人徐浩,知制诰,贬明州别驾,遂居于鄞,自称四明山人。
《奉化县志》:宋林逋,字君复,隐于钱塘之孤山。咸平中,徵召不起,赐号和靖处士。有将归四明,夜坐话别,任君诗曰:酒酣相向坐,别泪湿衿衣。半夜月欲落,千山人忆归。辞尘终古在,长瀑倚空飞。今日重携手,前期易得为。
《鄞县志》:郭维,河南人,父贯官奉议郎,终于长沙判官。宋建炎间,维徙居四明。以所学教授诸生,从者如云。殁后,葬于西湖之原,榜曰郭先生墓。
《奉化县志》:乾道、淳熙间,皇子魏王出镇四明,忽遘疾,寒热互作,水浆不纳。群医丛治,或云当补,或云当表。人人自殊。董溱至,切脉曰:此食积所致,法当下。众哗然笑之,以牴牾罢去。继召陆溥往,二人值于道,问王何疾,答曰:诊脉视證,当服感应丹。王与诸医皆不然。吾退。溥曰:审于君言,即假此药。溱即探囊与之。溥乃饰以丹砂,易名而进,再服即瘥。王曰:良医也。厚遗以报溥。溥对曰:此药非溥所能,实董溱之功也。愿以所赐悉归之。王询其故,具以实对。王遂两奇之而并赐焉,皆官为翰林驻泊。世称董陆义逊云。
《奉化县志》:陈桱,字子经,祖著宋秘书监,知台州。晚居四明山中。尝本《纲目》著书,以纪历代之统。父泌,饶州教授,表章家学,训释惟谨。桱自束发受书,即知弘前人业,乃敷笔纪二百卷。名之曰《通鉴续编》。
《慈溪县志》:揭汯,字伯方,荆楚人。傒斯之子,官至肃政廉访司事,守建宁。伪汉陈友谅兵寇松关,汯与经略使协谋禦贼,复延平等三州。既而赴召,时淮浙乱,道不通。留家四明之慈溪,挟子枢浮海趋辽东,制授刑部侍郎。
《馀姚县志》:戴良,字叔能,号九灵,浦江人。从学黄溍柳贯。元至正间,余阙行部曰:士不知诗久矣,非子不敢语。张士诚据吴,良为淮南儒学提举,明师伐吴,良从海道乞师山东。吴亡,良附海舟至定海,楼栖迟于慈溪之华屿凤湖。洪武五年,迁居馀姚秦湖石堰之侧。与谢肃、丁鹤年痛哭四明山水间。其诗不忍读也。《慈溪县志》:戴良,至正辛丑,用荐,授淮南行省儒学提举,然时事已不靖,无可行其志。遂南游四明。四明多佳山水,耆儒故老往往流寓于此。先生每相与宴集为乐,酒酣赋诗,击节歌咏,闻者以为有黍离麦秀之遗音焉。
《宁波府志》:明嘉靖三十四年九月,倭寇数百劫仙居黄岩,官兵追之,奔奉化,走鄞江桥,出四明山,据绍兴之龛山。十一月复寇奉化之枫岭,杀主簿毕清义士。杜文明与象山贼合突,过四明山,犯上虞。
《嵊县志》:明童其钫,字启之,游谢乡人,邑诸生放迈不群,居四明山中。寻幽览胜,得意忘返。尝采槭,株大一围,盘根错节,屈折多奇。刮饰为供。性好饮,醉则坐卧其旁,以快己意。尝教授生徒,过弟子舍必沉酣而后已。弟子过之,亦列馔作竟日欢。里中称曰酒仙。山寇枭张,居人多奔逸,钫纵饮如故,或至其里,则以壶浆饮之。山寇见为酒中人,且坦率无猜,不惟不虐,更加礼焉。
《鄞县志》:明沈恺尝乘舟泛月湖,南望四明诸山,隐隐如画。北顾石虹襟带,碧流如染。至含岚浴晖,顷刻殊状,殆不可揽诘。恺乃见而叹曰:意必有异人宫焉。不然,何其山青水丽一至此也。问之,乃唐秘监旧宅。《宁波府志》:医学孙正科,读书能诗。宣德间,清军御史驻节四明驿,驿在月湖中沚。东岸陶氏女淫行,御史与侍寝少年夜舟渡,与陶女同榻,及旦而返。诸属官入揖承事,皆令退。止留孙正科立堂下,问曰:闻汝谙诗,汝咏驿景。遂口占曰:四明仙馆绝浮埃,隔岸桃花烂熳开。春色恼人眠不得,夜深船过月湖来。御史赧然,少顷曰:诗不类唐,哇噪耳。对曰:实景也。遽斥之出,明日遂行。
四明山部杂录
晋孔晔《会稽记》:四明山高峰轶云,连岫蔽日。《录异记》:黄领蛇,长一二尺,色如黄金,居石缝中,欲雨时,作牛吼,声中人亦死,四明山有之。《奉化县志》、《云笈七签》云:四明洞天治丹山赤水,在会稽故云中山有云二十里,民皆家云之,南北每往来谓之过云,今云南村是也。
《浙江通志》:黄宗羲《四明九题考》云:唐陆鲁望、皮袭美有四明山唱和,分为九题,后之言四明名胜者,莫不渊源于是。顾四明非九题所得尽,而寻九题者又往往不得其处。故宋施宿云:谢遗尘所称正陆皮诸诗,世虽竞传之。顾今四明山中居人,乃不知异境果安所在。盖与华山之华阳,武陵之桃源皆神仙境,可闻而不可即者也。嘉靖间,馀姚岑原道求遗尘九题,止得所谓石窗者,鄞人沈明臣以大兰山为过云,奉化戴洵以杖锡为石窗,皆以意相卜度,宜乎。其失之远也。余创《四明山志》,与山君木客争道于二百八十峰之间,而知所谓九题者。陆皮未尝身至,止凭遗尘之言,凿空拟议,在陆皮已不得九题之实。后人凭陆皮之诗以求九题,其不得遗尘之实,又何怪乎。予既考其得失,每题系以一诗,岂能与鲁望袭美争秀。然凭虚抚境,使好事者无迷山迟响之惑,则有间矣。一曰石窗,在大愈村,自麓至巅十里,削成石室,高五尺,深倍之,广如深而六之。中界三石,分一室而为四。谢康乐山赋注云方石,四面开窗,不知其总在一面也。其谓之窗者,凡石穴多在平地,故称之为洞、为室。此独悬空半出,有似乎窗也。
二曰过云,奉化雪窦山有岭,名二十里云,故遗尘云山中有云,不绝者二十里,因此岭而言也。
三曰云南,在桃花坑山下,其里名云南。陆诗之巴賨越鸟皮诗之无雁到峰前岂可点缀以滇楚事乎。四曰云北,盖雪窦之北也。陆诗金庭如有路皮诗应得入金庭金庭在嵊县,是四明之西南,言之于云南差,近言之于云北则悬隔矣。
五曰鹿亭,在大兰山。《南史》:孔祐至行通神,隐于四明山,有鹿中箭,来投祐,祐为之养疮,愈然后去,故于祠宇观侧建鹿亭。陆皮不原故事,汎稽物态,引麛穿竹,又何当也。皮诗谓在石窗下,失其地矣。
六曰樊榭,元曾坚云刘樊从大兰飞升,建祠其所。祠侧为樊榭。皮诗石洞鬨人笑大兰未尝有石洞也。七曰潺湲洞,馀姚之白水宫是也。天宝间从大兰移祠宇观于此,始刘樊居潺湲洞侧,师事白君,因其故居也。
八曰青棂子,今亦无识之者。所谓味极甘而坚不可卒破者,按以求之,更无一物相似,岂草木之种类亦有绝欤。陆诗还冈次第生徒虚语耳。
九曰鞠侯,雪窦西十五里为徐凫山,有鞠侯岩,以其象形,凿字名曰攒峰割日,哀瀑崩云,诚奇地也。皮陆以连臂断肠当之何山无猿,而以此私一四明哉。有以知其不然矣。是故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文章变衰,徒恃其声,采经纬,恍惚而江淹之杂体作矣。承虚接响,宁独此九题哉。遗尘发之,而余考之千年,日暮同,是南雷之人,相与言南雷之事而已。
四明山部外编
《宣室志》:吴郡蒋生,好神仙,弱岁弃家,隐四明山下,尝从道士学鍊丹,遂葺炉鼎,爨薪鼓鞴,积十年而鍊丹,卒不成。其后寓游荆门,见有行乞于市者,肤甚悴,裸然而病,且寒噤不能语,生怜其穷困,解裘衣之,因命执侍左右,徵其家,对曰:楚人章氏子,全素其名,家于南昌,有沃田数百亩,属年饥,流徙荆江间且十年矣。田归于官,身病不能自振,幸君子怜而容焉。于是与蒋生同归四明山下,而全素甚惰,常旦寐自逸,蒋生恶骂而捶者不可计。生有石砚在几上,忽一日,全素白蒋生曰:先生好神仙者,学鍊丹且久矣,夫仙丹食之则骨化为金,如是安有不长生耶。今先生神丹能化石砚为金乎。若然者,吾谓先生为有道术。生自度不果,心甚惭,而以他词拒之曰:汝佣者,岂能知神仙事乎。若妄言自速笞骂之辱。全素笑而去,后月馀,全素于衣中出一瓢,甚小。顾谓蒋生曰:此瓢中有仙丹,能化石为金,愿得先生石砚,以一刀圭傅其上,可乎。蒋生性轻果,且以为诞妄。诟骂曰:吾学鍊丹十年矣,尚未能穷其妙,佣者何敢与吾喋喋议语耶。全素佯惧不对。明日,蒋生独行山水间,命全素守舍。于是键其户而去,至晚归,则见全素已卒矣。生乃以箦蔽其尸,将命棺而瘗于野。及彻其箦,而全素尸已亡去,徒有冠带衣履存焉。生大异,且以为神仙得道者,即于几上视石砚,亦亡矣,生益异之。后一日,蒋生见药鼎下有光,生曰:岂非吾仙丹乎。即于烬中探之,得石砚,其上寸馀化为紫金,光甚莹彻,盖全素仙丹之所化也。生始悟全素果仙人,独恨不能识,益自惭恚,其后蒋生学炼丹,卒不成,竟死于四明山。《太平广记》:樊夫人者,刘纲妻也。纲仕为上虞令,俱有道术。能檄召鬼神,禁制变化之术。纲与夫人入四明山,路阻虎,纲禁之,虎伏不能动。适欲往,虎即灭之,夫人经前,虎即面向地,不敢仰视。夫人以绳系虎于床脚下,纲每欲试其术,卒不能胜将。升天县厅侧先有大皂荚树,纲升树数丈,方能飞举。夫人平空冉冉如云气之升,同升天而去。
《馀姚县志》:俞叟隐四明山,学却老之术。后游荆州,时王潜节度荆南,有吕生以故人子索游,潜不为礼。俞叟邀至舍,夜取一缶覆地,少顷发视,一人长五寸许,紫衣金带。俞臾曰:此王公魂也。责其薄吕生,失亲亲之道。紫衣拱而受命。俞叟曰:吕生所需,一仆一马,缣二百匹。紫衣诺之而没,及明旦,潜召吕,所资一如其数。
王可交,昆山人,掉舟太湖,遇仙,遂挈妻子住四明山卖药酒。自言药则壶公所授,酒则馀杭阿母所传。里巷皆言王仙人药酒。世间有图其形像者,悬之以去魅焉。
吕处仁,字次姚,隐四明山,有异术齐醮。多灵验。赐号演教真人。卒时投剑,后横潭篙工夜经其处,时见剑浮水上。
行修,字性真,泉南人。长耳垂肩,七岁不言,或呼为哑。应声曰:不遇作家,徒撞破烟楼耳。参雪峰存得心印。梁开平间,至四明山,处松下说法,则天花纷雨。吴越王诞辰饭僧,问永明今有真僧否。永明曰:长耳和尚,定光古佛,应身也。王趋驾参礼,行修曰:永明饶舌,跏趺而逝。今真身留西湖法相寺。
《宁波府志》:蜀许寂,少年栖四明山,学《易》于晋徵君。一日,有夫妇二人,挈壶酒诣寂山中,寂诘之,答曰:今日离剡溪。寂曰:道路甚遥,安得一日及此。颇异之。其夕,以壶觞命酌,其丈夫出一拍板,抗声高歌,意寓题剑。俄自臂抽两物,展而喝之,即两剑上跃起于寂之首,盘旋交击。寂甚骇,寻匣之。饮毕就寝,既晓乃空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