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二十六卷目录

 凫山部汇考
  图
  考
 凫山部艺文一
  凫山人祖庙碑记      金田肇
 凫山部艺文二〈诗〉
  凫山积翠         明张泽
 峄山部汇考
  图
  考
 峄山部艺文一
  秦峄山刻石铭
  峄山记         明王思任
  登峄山记         文翔凤
  峄山记           景旸
  峄山碑记         于慎行
 峄山部艺文二〈诗〉
  峄山          元赵孟頫
  前题           明吴宽
  前题           傅新德
  前题            徐庚
  前题           贾三近
  前题           钱达道
  前题三首          马扬
  前题二首          潘榛
  前题           李长春
  前题二首         叶向高
  前题           罗洪先
  前题           谢肇浙
  前题           林茂桂
  前题           赵参鲁
  前题           顾汝学
  前题           王士性
  前题           成伯龙
  峄山歌          于慎行
  乙酉九日从李宫谕再登峄山  前人
  登峄山绝顶怀贾大卿德修   前人
  与友人登峄山       孔贞栋
  登峄山          宗颐
  峄山晓色          赵弼
  游峄阳           龚勉
  峄峰仙人歌        田汝耕
  峄山歌          李化龙
  峄山            张意
  前题           杨际会
  前题           石九奏
  前题           胡继先
  前题二首         徐应壮
  前题           路日升
  白云宫          项之耀
  五华峰          李有朋
  莲花池          龙为光
  圣像洞          姚鼎梅
  逍遥亭           前人
  弥陀庵          屈竟显
  凌高亭          刘鸿训
 峄山部纪事
 羽山部汇考
  图
  考
 羽山部纪事
 牛山部汇考
  图
  考
 牛山部艺文一
  登牛山记         明乔宇
 牛山部艺文二〈诗〉
  牛山          明石存礼
 牛山部纪事

山川典第二十六卷

凫山部汇考

鲁颂之凫绎

凫山,以形如飞凫,故名。在今邹县之西南,鱼台县之东北,峄县之西北。土人或呼八卦山。其大峰巅,土人呼为玉皇顶。其次峰呼牧仙山,其南有吕公洞,下有东龙泉,西龙泉,有伏羲陵在焉。陵前有庙。
凫山图凫山图

考考

《诗经·鲁颂·閟宫》:保有凫绎,遂荒徐宅。《朱注》凫、绎,二山名,鲁之所有。《大全》庐陵罗氏曰:《地理考异》:凫山在兖州邹县东南三十里。
《诗》《地理考》《鲁颂》:凫绎、凫山,在兖州邹县东南三十八里。
《图书编·山东山考》:兖州府山曰凫山,在邹县。形如凫飞。世传伏羲画卦于此,故土人呼为八卦山。按《山东通志·山川》:凫山在兖州府邹县西南五十里,连鱼台县界,形如凫飞。《诗》云:保有凫绎,即此。南有吕公洞,上有伏羲庙遗址。土人呼其处为八卦山。齐乘云:按《左传》:颛臾,风姓,伏羲之后,实司太皞之祀,故有庙。伏羲都陈,世传画卦于此,非也。
《兖州府志·山川》:凫山在县东北七十里,山之南有吕公洞,洞有丹井,其水冬温夏凉,大旱不竭,其上有伏羲庙,庙前双柏,可数千年物。
《鱼台县志·山川》:凫山在县东北七十里,双峰耸翠,状若凫翔,故名。其大峰巅宽平约四五里,上建玉虚宫,名玉皇。顶海岱。在目一望无际,殊为大观。其次峰名牧仙山,相传有牧夫升仙于此。峰顶周遭石若斧劈,峰下石划一线,隐隐天光若覆、若伏、深望龙湫,水势洋溢,自石底流出。悬崖峭壁之下绿苔碧藓,足供清赏。松桧蓊郁,更协游憩。山南有吕公洞,洞有丹井,下有西龙泉,涌自石窦为池。又南为庙,前泉澄澈无比。又下为东龙泉,四时不溢不竭,每旱祷雨即应。其前有伏羲庙,庙中双柏可数千年物。门外亦多古树。据《山水图经》:峄山之西南为凫山,太皞之祠在焉。太皞即太昊,今土人皆呼人祖庙。又以女皇合为夫妇,言天下后世之人,皆所自出,真野人语也。
古迹:画卦台在凫山,山南麓有辛兴里,里周匝,伏羲遗迹甚众。山麓半有伏羲陵,东一峰郁然者,名画卦山,即画卦台也。前有伏羲庙,甚古。按河南陈州有伏羲陵画卦台,云自蔡水得龟画卦于此,从所都也。上蔡有画卦台,云台四周皆产蓍草。近台一水曰蔡沟,旧有元龟,缟身素甲,浮游其中,从龟所产也。泰州有伏羲陵画卦台,云雪后犹见卦痕从所生也。今此陵与台,不知何从。想颛臾奉祀于此,亦有神奇,但不可考矣。总之,神圣遗迹恒不拘,拘一处固不必穷,究真伪也。
陵墓:伏羲陵在凫山麓,其前为庙,东有画卦山。按《九域志》:兖单皆有伏羲陵。《路史》又云:陵在山阳。鱼昔属单又属山阳,作者固指名于所属也。《滕志》辨之曰:伏羲都陈谓于凫山,有墓非也。未免拘墟之见。历考古帝巡狩外死,因葬其处者,甚多。如禹、如舜、如黄帝,皆非定葬都下也。但伏羲世更荒远,无明徵耳,然武王克商,搜立神灵之后,其封颛臾不于他处,而主东蒙,谅是时必尚有据也。今按济宁州亦有女娲陵,《太昊纪》曰:女皇,云姓,太昊之女弟也,出于承匡。注曰:承匡,山名,在任城县东南七十里,女娲生处也。女娲且生于此,太昊何必不葬于此。不然,《九域志》《路史》,彼作者而岂徒哉。
《邹县志·山川》:凫山在县西南,距城五十里。其状如凫,与峄山对峙,山分东西,名曰双凫,东凫。西麓有人祖庙,有吕公洞,洞有丹井水,仅盈掬,不竭不溢,冬温夏凉,虽众饮之不尽。
《峄县志·山川》:凫山在县西北五十里,又邹县西南亦有凫山。中间滕薛,距徐稍远,恐非其地。

凫山部艺文一

《凫山人祖庙碑记》金·田肇

混沌肇分,天地开辟。有民人则有君长,自盘古而来,遐哉邈乎。其详不可得闻。太古既远,三皇迭兴。为皇初之首者,伏羲也。按《帝王世纪》:伏羲,风姓,有大圣德,继天而王,位正东方,象日之明,以木德而治天下。仰以观乎天文,俯以察乎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连山》《归藏》,实自启焉。然后成于三圣,为六艺之首,示万世之楷式。后之有天下者,莫不宗而师之。所谓法始乎伏羲者,信不诬矣。而复治干戈以饰武,崇礼乐以尊文,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取牺牲以充庖厨之用,此伏羲氏行事之大略也。夫太古鸿荒之世,人伦未立,男女混淆,夫妇无别,伏羲乃更造作为父子、君臣,初建人伦,实始此。伏羲氏所以基皇德也。然后混淆之风,一旦革之。故孔子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则礼义有所错焉。此道以行万世之后,犹以父母尊之,其成人之深也如此。古滕之邹,盖春秋邾子之国也。山川奇秀,民物丰阜。邑之西南五十馀里,有山曰凫。《鲁颂》曰:保有凫绎,即此山是也。东西二山相峙,皆目为凫,奇峰耸拔,高出云表,嘉木擢干,郁郁青青,真一方之胜地也。越东凫之西麓,有伏羲庙存焉。按李吉甫《十道图》云:兖州之境,伏羲陵。盖邹尝隶兖故也。然祠宇日久,堂庑倾摧,丹青剥落,罔堪顾之。先是泰定二十九祀世宗皇帝有旨,凡庙宇载在祀典者,并使修完。自是之后,未始兴造。越明昌七载,有提判陈公、巡按之滕搜索稽滞,见斯事之未济,乃命州之主者,亟为行之。使州乃以邹令张公专典其事,仍以省钱八十万为重修之费。公奉命后鸠工聚材起宇,是年秋九月建,十月而落成。一钱不取于民,一夫不动于众,优游而为之,仍以己俸,修庙门两掖垣墉。肇忝张公同事,因以斯文见托,义不可辞,肇以为此一胜事也。有可尚者三:世宗皇帝钦崇祀典,使有功于民者,万世血食,此可尚者一也;判陈公能兴其滞而行之,此可尚者二也;邑令张公奉行其事而毕之,此可尚者三也。继今以往,春秋焚香之众,愈不远而来,络绎凫峄矣。肇因纪其实而书之。明昌七年十月记。

凫山部艺文二〈诗〉

《凫山积翠》明·张泽

万丈凫峰势接天,望宗华泰远相连。晓云散去无边秀,暮雨晴来分外鲜。岩畔柔藤悬鹤翅,石间流水老龙涎。也知性僻耽佳景,乘兴攀缘到绝巅。

峄山部汇考

《禹贡》之峄阳 《鲁颂》之凫绎
峄山即邹峄山,非邳之葛峄也。山无土壤,积石相连,络绎如丝,故名曰峄。石洞最多,玲珑通达,土人谓之峄孔。山多泉水,东北风起,则同时涌涨。其中峰最高者曰五华峰。凡四十三盘到顶,计八里许,秦始皇勒铭其上,命曰书门山。东西凡二十馀里,其南为天通岩。上有妙光洞,北为牙山,又有小丘山,唐口山,皆络绎相衔,如贯珠,若山之扈从然。
峄山图峄山图

考考

《书经·夏书·禹贡》:峄阳孤桐。《蔡传》峄,山名。《地志》云:东海郡下邳县西,有葛峄山,古文以为峄山。下邳,今淮阳军下邳县也。阳者,山南也。〈按:峄山,经史或作峄,或作绎,俱仍原本〉《诗经·鲁颂·閟宫》:保有凫绎,遂荒徐宅。《朱注》凫、绎,二山名,鲁之所有。《大全》三山,李氏曰:《禹贡》徐州峄阳孤桐,此绎即峄阳也。庐陵罗氏曰:《地理考》:峄山一名邹山,在邹县南二十二里。
《尔雅·释山》:属者,峄。〈注〉言骆驿相连属。〈疏〉言山形相连属,骆驿然不绝者,名峄,骆驿连属不绝之辞。《禹贡》曰:峄阳孤桐。《地理志》云:东海下邳县西,有葛峄山,盖取诸此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注〉韦昭曰:邹,鲁县,山在其北。《正义》曰:峄,音亦。国系云:邾峄山亦名邹山,在兖州邹县南三十二里。鲁穆公改邾作邹,其山遂从邑变。山北去黄河三百馀里。
《汉书·地理志》:鲁国驺。〈注〉峄山在北。
《后汉书·郡国志》:鲁国驺本邾国。〈注〉城北有绎山,《左传·文十三年》:邾迁于绎。郭璞曰:绎山纯石积构连属。按《晋书·地理志》:鲁郡邹〈注〉有绎山。
《水经》:泗水〈注〉漷水又径鲁国邹山东南,而西南流。《春秋左传》所谓:峄山也,邾文公之所迁。今城邹山之阳,依岩岨以墉固,故邾娄之国曹姓也。叔梁纥之邑也。孔子生于此,后乃县之,因邹山之名,以氏县也。王莽之邹亭矣。京相璠曰:《地理志》:绎山在邹县北,绎邑之所依为名也。山东西二十里高秀,独出积石,相临殆无土壤,石间多孔穴,洞达相通,往往有如数间屋处,其俗谓之峄孔。遭乱时,避乱,人入峄,外寇虽众,无所施害。永嘉中,太尉郗鉴将乡曲逃此山,众贼攻,守,不能得。今山南有大峄,名曰郗公峄。山北有绝岩,秦始皇观礼于鲁登峄山之上,命丞相李斯以大篆勒铭山岭,名曰书门,诗所谓保有凫绎者也。
《太平御览·地部·邹山记》曰:邹山古之峄山也。孤桐之所植邾,文公之所卜山,下是邹县,本是邾国。鲁穆公改邹山从邑变,故谓邹山峄阳,尤多桐树。
《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峄山,一名邹山,在兖州邹县南二十二里。《郡县志》:秦始皇观礼于鲁刻石于峄山。《禹贡》:峄阳孤桐。《诗》:保有凫绎。又太史公乡射邹峄,晋郗鉴避难峄山,后自峄山奔下邳。
《图书编·山东山考》:峄之为山,虽非名岳,巨镇其洞府,玲珑岩窦崎峭,千态万状,他山之秀,未必可并。道家所谓洞天,此非其一欤。导江张先生《题峄山诗》云:淮堧有葛绎,其阳孤桐生。地里殊迥隔,山名难混并。盖谓此山去今徐地远,非《禹贡》所载峄阳孤桐之山也。窃尝考之《书》曰:海岱及淮惟徐州。《诗·閟宫》云:保有凫绎,奄有龟蒙,遂荒徐宅。《春秋·文公十三年》:杜预注云:峄山,在邹县北。今山之西南有村曰故县,疑其为古邹县也。唐·杜佑《通典》云:故邹国城在县东南,周围四十里,上冠峰峦,下属岩壑,穷险胜景有邹峄山。宋逸斋王氏诗补传云:凫绎二山皆徐国之地,绎与峄同。李迂仲诗解曰:保有凫绎之绎,即《禹贡》所谓峄阳也。陈大猷书解旁注薛氏云:峄山在袭庆府邹县,此山殆无土壤,故山阳孤桐可贵。《程氏春秋分记》:峄山在邹县东南三十里,高秀独出。
《山东通志·山川》:峄山在兖州府邹县东南二十五里,《书》所谓峄阳孤桐者也。峰峦秀特、洞窟玲珑、石间孔穴相通,谓之峄孔。避乱入峄,外寇虽众,无所施害。秦始皇刻石颂德尝登此山,今名其刻石处曰书门。按《兖州府志·山川》:峄山在邹县东南二十五里,宋时封其山为灵岩侯,明改封峄山之神,有司常以十月十五日祭之。山南为大通岩岩,下石洞弘敞,为孔子坐像。岩上为妙光洞,山左为东华宫,又上为白云宫,宫后有白云洞,洞上为五花峰,以洞穴穿入,上得峰顶,纪子墓在焉。山下为孤桐寺,洞穴甚多,不可胜纪。山南为故邹国城,所谓邾迁于峄也,俗谓之纪王城。由峄山而北为牙山,大小相错,状如犬牙。去县二十里许,牙山之北有小丘山,俗谓之高皇埠。又北为唐口山,去县十五里。又北为舆山,状如两车相接。去县五里,县之东南。若此山者以十馀数,皆络绎相衔,状如贯珠,以达于峄,若其扈从云。
《邹县志·山川》:峄山县东南,距城二十里,一名邹峄山,为别于邳之葛峄山也。孟子谓:孔子登东山,即此山。晋郗鉴避难其中,又曰郗公峄。山周围二十馀里,自麓至巅计八里许。,高秀特出,无土壤,怪石万叠,络绎如丝,故名绎焉。山多孔穴,俗谓之峄孔。其最高中峰为五华峰,东峰为冠子石,西峰为大板石,上下石洞最多,玲珑通达,如出一洞,又多泉水,每东北风起,同时涌涨,不知所自来。西南风则如故,其中胜迹佳境,亭台庵观,碑篆题咏,不可胜纪。真岱南一大奇观也。
自西麓盘路口上,至五华峰,顶共盘路四十三盘,到顶。

盘路口有荞麦石,虎皮石,左龟石,西簸箕石。
南天门,门上四字天成之险。
卧虎石,石上四字凌虚直上。
试剑石,磈石中分,形如剑劈,相传祖师试剑石。八卦石、大石八块,俗传伏羲画卦处。
玉帝洞,在山腰,雕玉石为像帝座,下有深孔,俗谓之海眼。
玉帝殿
万年松,在玉帝殿左。
圣水井,在殿右,千人饮之不竭。
飞升台,昔远尘子飞升处。
姚真人墓,真人远尘子师。
北望思亲石,在关殿后。
白云洞,洞前有白云宫。
朝天泉,在阁下,玉帝洞后大石一块,凌空旁挂,下可行人,上贮泉水不竭不涸。
五华峰山之绝顶有石,矗天上勒五华峰三字。居龙洞甚低小,下一洞形亦如之石上勒,四字不敢不局乃登峰路也。
探海石,上丰下锐,如探头状,最高险天气晴时,隐见东海。
车网石,如车轮状。
仙人棋迹,五华峰顶石有棋迹。
纪王东仓,宽十步许。
纪王墓
纪王西仓,在墓西宽五十馀步。
自五华峰迤东至炉丹峪,

万寿宫,在山之东二里馀。
一线天 长廊碧 挂线石
冠子石,系山之东峰,高次五华,俗传孔子登东山小鲁处,状如妇人冠,故名。
仙人棚,在冠子石下,一平石,状如棚大,三亩有馀。下即仙人洞。
石鼓洞,其状如鼓,以石击之,镗然有声。
莲花池,在洞下。
一鉴亭,王一桢建。
金鱼池内有金鱼,在山腰上立石碑,刻玉井分香四字。
隐仙洞,洞前天齐洞,往东花花桃园。
徐八寨洞,在隐仙洞东一里。
炉丹峪有老君殿,相传老子炼丹处。
自炉丹峪迤西至梁祝洞。

大通岩,岩刻大通二字,因其洞石通明中正,故名。下有颜子洞,内立至圣先师四字碑。
源头活水有泉一穴,经年不枯,从一石龙口喷出,上古碑六字天下第一名山。
孤桐观,即《禹贡》峄阳孤桐处。
逍遥亭,胡继先建,今废。
妙光洞,在观后,洞西有净室庵、观音阁,
天水池在阁后。
弥陀庵左有碑,内书:秦始皇乘羊车登峄山,刻石名曰书门,恐剥落无考,故刻之以志古迹,万历己丑立。偃石亭在庵后。
观风亭在庵左,王自谨建,今废。
仰止亭在庵迤西,胡继先建,今废。
凌高亭在观风亭东,胡继先建,今废。
盘龙洞,其洞内有石钟。
峄山神庙,在太平兴国寺左百步,右有宋延祐封侯碑。
纪王棚有真武像,迤西即盘路口。
梁祝读书洞石上,勒此五字,俗传梁山伯、祝英台在此读书。
自盘路口上西峰,

门板石本山西峰,俯于五华之右,如门板状。
二郎宫在石下,
混元洞在宫下,
大船石石上刻四字如舟接渡。
金仙庵在混元洞北。
西华宫在洞东上,有牛口石。
东华宫 牛角峪俱在山西峰上。

峄山部艺文一

《秦峄山刻石铭》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二十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事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弛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巢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

《峄山记》明·王思任

予游峄山,而知天下事不可以道傍忽也。盖予游峄山,而幻躯凡数化,泰山之石方,而峄山之石圆。山如累卵,大小亿万,以堆磊为奇功,以穴洞为玲珑,以穿援为游览。赂一沙弥作导师。至渡,空舟,则无只马。两人之路,假盖自荫,而予化为隶,伏热正毒,探梁祝泉,顶无冠,脊无缕,而予化为野人。入盘龙洞,观石钟,丰下锐上,窦钻滑试,数怖数免,目足无正,大人之事,而予化为偷。上大通岩,臂引杖接,而予化为猿扑仙人。洞外伏内昂,中俱白屎,而予化为蝠。引至拘龙洞,则以胸席石,覆卧而申之,上下受半尺,四方二尺,三折约十馀丈,其发者肩也,纵者腹也,头忧怖而手足废趾,略效焉。若不宁气一视,便堪闷绝,而予于此为守宫将。至玉华顶,与仙人对博矣,而壁峭二丈,下临万仞,望岱秀天齐,四基葱郁,贤圣之窟宅,神洸洸也。粘滞壁间,终不敢上,而予化为蜗。私念幽奇至绝,愈化愈下,何不骑大鹏,俯瞰齐州九点烟,即吾家子晋鹤背上,尽足控引,翱视而托言,蝶无所不栩,蚁无所不慕肝,臂无所不托英雄,自欺矣。遂不克顶,遥知古来文士,必无问顶者。至拘龙洞而投策叹返也。不亲历人,且欺我也,是山也。其古迹之最著者,曰峄阳桐,尚槛其半。曰李斯碑,相传有之。曰纪子墓,曰圣贤遗像,曰颜子石,其古刹曰兴国寺,万寿宫,玉帝殿。其泉曰源头活水,曰莲花池,曰甘泉洞。其名石曰象牙,曰石鼓,曰龟石,不可枚举。人人得以意呼之其大观。曰南天门此皆望而可得者也。

《登峄山记》文翔凤

使臣自滕入邹,遂登于峄山。峄山者,东山也。杜诗孤嶂秦碑在,盖谓秦皇帝登邹峄。宗伯氏曰峄山,盖如累卵焉。其卵之隙,则尘实之,磊磊砢砢不相粘。其岩其堂之为风雨所剥穿者,振古如兹。遂玲珑而为洞。又往往有水,不知其何自升灌。而奇石之错,立其麓者如名园之张,玩具门屏间也。麓有馆,有秦碑曰书门。于是小攀跻,既偕二子以山舆登,自左迤逦曲陟。久之得孤桐,一《禹贡》所谓峄阳孤桐者,盖虞夏间物。予诗云:自载五弦随舜帝,止留只干表蓬壶。盖与孔桧尚称前辈典型桐。以上洞频现,予诗有蕊珠半现云关住,井毛孔分明出异香之句。久之,有石曰如日方升石,当池畔,如日出。然予怪此山能飞水于嶙峋之杪,于是有生山生水。孰当前之叹,其诗所谓木末呼。泉空谷应又玉液,斜飞鸟放过者步步,惟肖盖环东岭遍数里,乃造于小鲁峰,其所镌孔子小鲁处。殚心力险悸,弗克至遂,右转而陟望绝巅,有危石之垂,上分而不坠,俗称王母挂练石也。骇嗟之又横度。至西岭容身之孔舆至能入山,夫洵便捷白云宫,其堂奥上冠之以五华,则最高峰。遂短绨跨峻石,为猿猱之跻者。又百尺,而五华之。以一窍穿者,竟险甚不可达遂陟,其最西峰为纪子墓,仅可置足,已几于手揽青天矣。降自其西麓其最奇者,曰盘龙洞。抉之不啻蔡少霞之,入苍龙溪也。故曰探深九转曲盘。螺窈深处水陷弗可竟命,从者还报云有石钟,覆纽于岩。而下垂者奇之,有扣大终,难应无声,遏翠霞之句,还觞于书门之石,是为丁巳十月之二十九日也。是日宿邹县,其他幽谲僻,邃卤莽,莫能穷。讨憾王事之棘,不假宿乎。山中以累日,徘徊尔文。子曰:余为峄山,诗有累卵叠棋之喻。故再笺之曰:仙人戏倚手谈局天眼,垂睇弹子,窝然似叠,棋者实惟之莱山,之莱则砌之而孤尖耸竖者峄。则累卵横亘珑松焉。倘数千万年,其隙尘毕剥穿,而去殆居然一层丸洞,豁矣。又曰:峄之书法,盖肖山形,命之幸。盖层立之象,而四其翠之,横冠者,是兹山真形图也。

《峄山记》景旸

正德甲戊秋,予奉使鲁藩至徐州,取道历滕阳,过邹县。未至邹廿馀里,有山甚高,望之石磊,然不见土木,玲珑嵌空,紫翠漫郁。问之居民,曰峄山也。尝闻峄在鲁南,兼意秦碑之或在也。冀一登焉,以成胜览。又行而前问之隶人,隶人,曰:此去可八九里,稍南,一道循之四五里,可至也。从之,遂至麓,憩一寺,舍舆马,解衣登焉。约五六里许,又至一寺,时七月一日,天将雨,热甚汗出,目眩,足力不任。慨然曰:吾之不竟登也,岂非数耶。取席布地,偃息数刻,觉复清爽。邹尹杨环,闻予至,来迓于此。其人颇识道理,与共饭焉。既饭,复登,戒僧一人持盂隶,三人执几一,盖一,笔墨各一,且行,且憩。日则盖雨,则盖泉,则盂挹之平。远则据几奇峭,可书,则命笔墨。竟其巅,觅秦碑焉,无有也。岂所谓峄山之碑,野火焚也。耶叹息,徘徊者久之。惟兹山之石不相连,属方圆平,欹每各异,象其高大者数十丈,小者亦数丈,如覆屋、如偃盖、如走丸、如斧劈、如抵壁、如累棋、如马首、如巾敷几筵、如砌、如累、如戏掷,其大可讶者。绝顶一丸,高数十丈,欹置平石下,临不测。有可转而不转之势,或曰神戏。为之理或然也。其草木悉与他山同,而此独宜桐,桐皆自生不事人植,皆耸直苍翠可材也。《书》曰:峄阳孤桐,而注谓其可中琴瑟之用,岂得兹山玲珑嵌空之气而然欤。宋封为灵岩侯,有碑刻此三字。下山北行十馀里,风雨骤至,云如泼墨,回视兹山,彷佛在有无之间,心神飞动,又惜不能少留云气中耳。

《峄山碑记》于慎行

余既与杜氏诸仲游泗上,其明日,敬谢主人,往登邹峄,主人从。以四月十一日,出泗水南二十里,至卢城之山,山有巧石,色莹,如硝角,上下出而中圆。如榆荚、匪雕、匪琢,如成一手,夫造物者,直为此殊巧也。又南数十里,过峄山之东,望山如青莲秀出,上插云端。其后六山,鱼贯从之,如追、如走、如恐。或后盖泰山,之西南至,是而尽以峄,为华表,又如武士当关分而群立。此东南第一奇观也。暮不能上,宿于下阯。厥明仆人请登,从山东面折而西南,累旋而上,山皆叠石,相压谽谺,阖辟错崿,牴牾如闺闼,相穿转侧出入,或有窍通天,微射日影,如在中霤。人行石中,窈窕岖嵚十步,九折忽灭忽明,或失足不能出,大叫惊绝。上数里至东华宫,出糗糒啖之,抱膝而瞑。稍折而西,又上三里至仙人洞,洞以一石为宫,广二十丈,状如覆釜,可坐千人。有堂、有室,其室左右有罅,为漏天穿出洞,上洞之后一峰临之,状如丹鼎。丹鼎之上有丸峰焉,峰顶一石状如弹丸,八分垂在外,观之神慄忧,其且坠。丸峰之左,有冠峰焉。峰顶一石,正方,五分垂在外。诸峰奇绝万状,大都若此。由仙人洞而上,道益峻隘,石如檐牙,或为圭窦。人穿其窦中,行背已伸,则足擎跪。足已伸则背伛偻,疲则休于石岩。石岩者往往三四,大石为壁、为室,可蔽风雨。其相连缀处不能以寸,又三里曰白云宫,宫前为石坛,坛上之石有炉、有屏,拱而向宫。宫负一洞,洞中雕玉为帝及群神。其傍有泉,涌出不竭,可饮千人,谓之圣水。立坛上望丸峰,乃在足下,而使往视丸,则大二丈,悬而瞰千岩,如见之初,愈益忧其坠也。羽人具胡麻煮石花,以进为之。果然客皆倦极布席,帝前相枕而卧,独我不能下睫。出步坛前,观群石之胜,立者、坐者、倚者、仆者、揖者、伏且拜者、撑者、拒者、龙者、马者、群鸟飞者、狮象踞者、虎豹怒相噬者、杯者、盂者、鼓者、弹棋者、刀者、鞭櫜卧者、累丸者,众窍相通,万形毕肖。如张乐洞庭鱼龙百戏,又如琼林武库万宝具陈急与接,惟恐其失也。石色黝黑,苔藓附之,咸如粉绘。而罅中又多绯桃兰草杂花,成绣斐亹可爱,因叹造物者之奇,胡为乎。雕刻若是羽士,为言往游者。至东华而止稍,上至仙人洞,其至此者不一二耳。又上则五华峰,峄之绝顶,人迹不至。孟君雅闻五华之奇绝,欲登之,振衣上,不返。顾杜君素疲亦赞,其决予则摄袂以从道,险绝不容足,踸踔石罅,一人猿其臂,下引一人肩,客足而上,之足去肩寸许,而得猿臂,如是者数。所至一石,窍仅高尺许。羽士曰:上五华道也。余等相视而笑,一从者岸帻单衫犊鼻委蛇匍伏,以腹履地,手如泗水蛇。行而过二客,慕而从之,孟君者素臞见其状奇愈,欲得五华,而甘心焉。一跃,从容而入。余与杜君坐石上待之,遥闻其声,如在星汉出,而以五华之胜傲予矣。五华者,以五大石为峰,其状玲珑嵌空,如盆中所贮羊肚。予闻而疲痒,羽士为言,右折而至西峰,与五华等。余辄从容往登西峰,至则平立而揖五华,盖皆峄之绝顶也。五华之下有悬崖,如砥石,覆其上不尽数尺,以一丸石承之,如铃中舌,岌岌欲转又一奇也。立西峰之上,返而北望山后,壁立万仞,下临无地。六峰从之者,皆如培嵝难观。而山之前后,泉流数十道,微茫衣带入。于天杪东望,连青诸山,放于琅琊,黛色万重,闪烁出没。时日且西冉冉,欲坠暮色,苍然长风袭袂,为之四顾敞,恍曼声而歌,忽如羽化已。乃由南天门下,南天门者垒石为永巷,如出左掖道,旁所见石,益奇绝不可状。而天门之下,一石中辟谓之试剑峰,孟君取剑倚之。又下数里,从者忽喧,而入钟室,予悬绠从之。上不见明,下闻水声,若柝。数十步訇然中开,有石悬焉。石之状丰下锐上,如钟。而无蠡。下垂至地,所不接者尺三。石夹而悬之所不接者,寸钟有篆文,不敢读也。而视所入窍,荧荧天光或见或灭,出而东可里许,至弥陀庵。向月而卧石上,僧进豆饭,露坐啜之,无床第,枕大士足而寝。厥明下山至邹肃,谒孟庙,杜君昆季由邹东返。孟君闻任城有奇石,欲往购之,亦舍余而西。余从一客道郡城北,行二日抵舍。又二日孟君取奇石以归,谷城山人曰:秦皇帝辙迹遍天下,然其刻石记功德,则泰山、邹峄、琅琊。至于会稽数处而止故峄。于域内称奇胜也。余登西峰问秦始皇所立石,羽人不能对,或谓宋元祐中,邹令张文仲移置学宫,盖既焚于野火。而摹写之云山下有故城墟,方数十里土人谓之纪城。考之《春秋》邾迁于绎水经谓城,在邹山之阳,兹其地矣。

峄山部艺文二〈诗〉

《峄山》元·赵孟頫

东方巨镇宗岱宗,群山列峙臣妾同。西南崛起一万仞,却立不屈如争雄。何年飞星下天宫,坠地化作青芙蓉。外如削刻中空同,阆风元圃遥相通。我昔东游访青童,群仙邀我游中峰。悔不绝粒巢青松,失身误落尘网中。如今可望不可到,舣舟空羡冥飞鸿。神仙可学事亦晚,安用屑屑悲秋蓬。吾闻峄阳有孤桐,凤凰鸣处朝阳红。安得斲为宝琴献,天子阜财解愠歌。南风

《前题》明·吴宽

鲁郊空且旷,目力安能穷。倏见千仞青,横绝乎其东。群山相后先,蹲踞犹儿童。双凫亦远避,何曾数龟蒙。尝读禹贡书,其阳产孤桐。剪伐成何用,茅茨舜为宫。谅惟制琴瑟,搏拊归良工。因之怀古人,仰睇云霄中。

《前题》傅新德

壬寅八月秋,畏途苦霪沴。傅子方北征,苍黄意不慊。阴霭忽朝褰,青天落翠巘。山灵巧献奇,远望已不厌。秀色难为名,霁华石可搴。层层摩碧穹,步步豁幽瞷。怪石嵌玲珑,硿硐走广衍。或如剑戟森,或如旌旗展。或如兽拿空,或如人戴冕。仙羊叱可兴,秦桥鞭未转。万壑响松涛,飞流挂岩隒。鸟道愁猿猱,欲前走已蹇。草树乱霞蔚,曲径时迎炫。红退火龙甲,绿明翠羽剪。攀磴陟崔嵬,适意忘巇崄。仙梵出林端,云中自鸡犬。赏心犹未惬,浩怀不可遣。乾坤只旦夕,今古几超奄。孤桐凤不至,杏坛人已远。草蔓纪王城,烟迷秦帝辇。欲觅三迁居,榛莽相闭掩。云雨自西来,凄凄复有渰。挥手谢山灵,深衷犹绻缱。

《前题》徐庚

杖策谒虚峰,片玉层层积。何年属五丁,一一天斧劈。夭矫不可名,飞来动吟魄。碎嵌既玲珑,深幽复徒窄。全收岱色青,回带河光白。流珠或喷胸,落宿当人额。上有孤桐根,下有悬钟石。桃花千万树,涧水流深碧。秦封今安在,漠漠白云宅。

《前题》贾三近

五华晴峰青插天,北来岱脉相绵连。海上神山直咫尺,羽翰旧驻蓬莱仙。仙人楼观七十二,濯缨尚有当时泉。千寻碧藕手所种,不数华山玉井莲。瑶宫贝阙半隐见,松萝密挂层峦巅。累累怪石呈万品,物象犹是鸿濛前。始皇羊车去不返,书门题石今茫然。郗公大峄久陈迹,满山啼鸟空云烟。深岩古木傲秋色,潺潺流水鸣长川。孤桐琴瑟犹遗响,谁哉为我弹青弦。山下邹城尽禾黍,绕城黄犊耕山田。王母祠前几风雨,白鹤时下龙池边。峄邑距山二百里,望中云雾常回旋。予将结庐此山下,日探仙诀学长年。

《前题》钱达道

吾家近姑苏,虎丘岝崿足游娱。吾官向东剡,天姥石城常在眼。一从移宦入曹南,曹多平土无嵁岩。等閒不得豁吟眸,怅怅令人忆旧游。今朝忽走兖东道,遥见峄山插天表。层层突出绿芙蓉,暖翠晴岚正缥缈。千岩万壑斗玲珑,鬼斧削成何太巧。对峙休誇岱岳尊,回瞻乍觉龟蒙小。舆人且放舆行迟,好遣双眸得暂饱。却恨名山隔咫尺,欲到绝巅犹未得。山灵应解笑人忙,征衣常带风尘色。何年不受簿书羁,忽忽云中荐双舄。万仞峰头一振衣,狂歌叫破秋天碧。南望吴山与越山,胜游随地无今昔。峄阳自古产孤桐,斲为绿绮谐商宫。峄山仙吏王乔子,鸣琴与我气味同。倘得良材须把赠,共期舜殿歌薰风。

《前题》马扬

旌旗拂紫气,尊酒对青杨。萝径鸣春鹊,云林闭石房。山光明日月,烟雾冷衣裳。对此尘心寂,勋名鄙赵张。
又             前人

约伴登山阁,穿藤碍客麾。岩通开剩迹,洞古滴寒澌。䨥树风来细,孤桐月上迟。携樽恣雅兴,秉烛慰离思。
又             前人

晴昼开春色,名山此胜游。仙台碧雾湿,丹灶白云浮。曲径新苔滑,深烟古树稠。侧身天地极,纵目海东头。

《前题》潘榛

读书曾在此,几载又登临。人世有衰白,山灵无古今。好花如欲待,野鸟半知音。便可结茅隐,何年遂我心。
又             前人

直去无三里,盘桓道路长。苔明铺锦绣,泉响奏笙簧。松老月为主,洞深云作房。平看人界小,不碍此生狂。

《前题》李长春

苍然平野眺,忽漫拥崔嵬。拔地孤根出,摩空峭壁开。悬岩虬磴折,幽壑鸟声回。山势双莲叶,河流一酒杯。石疑星错落,桐与世摧颓。白觉秋云过,青连岱岳来。玲珑窥玉洞,突兀倚丹台。灏气浮烟外,凉飔落水堆。携壶穷岛屿,题句遍莓苔。已拟层巅陟,那禁夕照催。褰帷临峄路,掉劈隔天台。明发登三观,迢迢首重回。

《前题》叶向高

嵂崒峰峦切帝居,石门坐眺见青徐。琅玕拔地千寻起,菡萏笼烟五色舒。平野遥连邾子国,荒苔谁辨客卿书。名山不少游人迹,若个登临是岁除。
又             前人

五华岩下白云宫,绝巘寒生万壑风。不向秦封窥片石,还从禹贡辨孤桐。河流缭绕青天外,海气微茫泰岱东。自是初平鞭不到,欲将灵迹问鸿濛。

《前题》罗洪先

花宫物色层层见,宝地钟声远远闻。满目碧云浑傍石,隔林啼鸟自呼群。始皇徒愧孤峰碣,秦相空遗小篆文。兴尽不妨归去晚,马头明月白纷纷。

《前题》谢肇浙

宿雨初收𥌓色开,风吹双屐上蓬莱。路行抵石常疑尽,峰势欺人直欲来。洞口药苗多似草,山头土茗绿于苔。白云宫里朝元罢,一曲瑶笙百尺台。

《前题》林茂桂

名山似约谪仙游,绣壁芙蓉色色秋。寺隐崖阴清磬远,桐孤天际白云悠。杖头日月悬双眼,望里苍茫跨十洲。已学楚狂歌避世,更从何地觅丹丘。

《前题》赵参鲁

奏绩朝天道古邹,停骖问驿续清游。云宫仙窟悬崖巧,松盖花丛掩径幽。磊砢危岑森列宿,婆娑孤干傲千秋。攀跻不倦穷奇绝,海岱春光万里收。

《前题》顾汝学

乘风直上白云巅,俯视清流意欲褰。突兀崖悬藏宿雾,玲珑石隐泻寒泉。碑残遗迹犹堪辨,桐老清奇尚可传。爱尔王猷能发兴,停车一宿有馀缘。

《前题》王士性

何来鬼斧掷奇踪,独睨青天傲岱宗。夜雨孤祠留禹迹,秋霜断碣觅秦封。晴连海色三千岛,胜绝天门第一峰。目极甘泉亭畔路,西风几度寺前钟。

《前题》成伯龙

松声泉语递纷纷,天籁翛然到处闻。山客起居多枕石,林鸦出入动乘云。琴成半死孤桐树,碑灭全消小篆文。度世好随仙子去,紫箫吹向玉宸君。

《峄山歌》于慎行

岱宗海上来,西塞中条路。东南数峰青未了,凌波且涉长河去。欲断不断走势回,结作芙蓉掌上开。青冥浩荡何年裂,平地涌出金银台。名山固多奇,此山奇欲绝。累累万古石,谽谺成窦穴。落星不到地,累丸不到天。元圃亦已碎,群玉亦已颠。金华牧儿何婉娈,一入紫烟无日返。世人谁复叱群羊,坐看蹄角生苔藓。人行石中何盘跚,十步九折穿嵌岩。顾见杂花开绮绣,又闻淙淙泉水声鸣环。千峰冥密万壑逼,日光时向天窗滴。深林已尽鸟不鸣,攀缘犹访白云迹。白云在天何时还,洞门石扇开天关。五花峰头一骋目,飘如乘虹驾鹤,飞出天地间。但闻长风飒飒万里至,使我四顾开心颜。君不见,沧海桑田年岁改,秦皇片石今安在。万骑千乘化作灰,河声依旧东流海。沉吟此事思欲飞,击节高歌自振衣。空怜世上浮沉子,白首红颜何所归。

《乙酉九日从李宫谕再登峄山》前人

旧隐名峰岱岳前,重扶秋雨上层巅。阴崖自驻千春草,险磴争飞万壑烟。河势遥分双白练,山形近作九青莲。狂来欲问巴渝客,得似华阳几洞天。

《登峄山绝顶怀贾大卿德修》前人

兹山一何高,岱宗青未极。峻削翠芙蓉,去天不盈尺。我来啸良偶,杖策探奇迹。窈窕寻洞壑,岖崟扪绝壁。俛首瞰虹霓,四望寥天一。重阴万里生,游目忽不怿。睇彼东南陬,山川含奥邑。沧浪如衣带,半挂青岩色。中有素心人,寤歌方晏息。欲往一相觌,其如修路隔。取彼孤桐枝,弹此万仞石。愿因天风吹,达我心相忆。曲终弦歌绝,援琴长叹息。

《与友人登峄山》孔贞栋

蹑磴扪萝路转幽,振衣直上五华头。悬崖危石天齐落,挂壁飞泉树倒流。日控禹门窥渤海,云迷秦碣自春秋。他年小结孤桐下,与尔乘风物外游。

《登峄山》宗颐

邹鲁名山大峄雄,芙蓉如削插晴空。崖边细草千春碧,涧底寒花五月红。海色凭临青玉杖,仙音不散白云宫。生来最厌尘寰累,何日移家住此中。

《峄山晓色》赵弼

维彼凫峄山,巍然峙其东。刻砺出奇秀,夐若青芙蓉。
金乌海底动,曙色渐曈昽。兹山独先得,草木咸昭融。而我睡初觉,忽见东窗红。延睇览苍翠,八荒在目中。悠悠天壤间,此乐吾谁同。

《游峄阳》龚勉

客子长安归,探奇兴不浅。纡道访峄阳,停骖登绝巘。兹山宇内奇,灵秘自天阐。层崖谁叠成,危石似神转。峰峦参以差,错落翠加点。洞壑空且明,玲珑玉交剪。白云岭上深,青莲尘外展。神物遗孤桐,生枝世称罕。梵乐悬石钟,不扣声亦远。面面发烟霞,处处积苔藓。涧中流羽觞,花间吠仙大。孔颜昔幽栖,授受垂世典。兹乐端可寻,永言弃轩冕。

《峄峰仙人歌》田汝耕

我昔登白楼,飘飘若羽仙。东南时引眺,峄山薄眼前。玲珑插霄汉,紫翠落青天。上窦下溪真洞府,左盘右折潜龙虎。海上徒誇日月宫,天中谩说金银庑。尝闻刘子访仙城,到此爱之学长生。攀参历井没金液,丹灶常然守六丁。东临渤澥望三山,羽人要尔驻朱颜。时复归来下混俗,往往踪迹留人间。留人间,𨚗得测,我亦将成云表翼。异时与子跨鸾翔,峰头笑指秦王勒。

《峄山歌》李化龙

大石轮囷如象卧,小石怒张如虎坐。百千万亿叠成山,遍体玲珑皆可过。忆昔女娲补天时,炼石为丸手弄之。神功已毕弃之去,风吹雨洗到今兹。不然共工触不周,大柱一折石乱流。帝遣六丁移置此,时共泰山为博筹。其阳有孤桐,其阴有浮磬。静夜击清声,依稀犹可听。披藓寻古碑,迷茫竟谁是。李斯小篆已无踪,秦王颂德徒为耳。白云之宫白云连,五华之高高造天。侧身踞石望东海,彷佛玉楼金阙吐苍烟。回身入窔奥,途远不可到。万转千回路忽迷,盘蛇一径谁能造。此中耐可绝人群,何须更问商山云。但恐尘缘割不断,空对苍崖揖紫氛。夕阳欲下山,欲住无留处。兴来聊取数石归袖中,袖得峄山去。

《峄山》张意

峄山峙立泰山东,冉冉白云摩太空。解道秦封遗旧勒,曾于禹贡识孤桐。地蟠灵秀钟先哲,洞敞虚明号大通。拟待尘缘无束绊,便应从此觅乔松。

《前题》杨际会

翠壁苍崖万窍空,谁将群玉簇芙蓉。昂藏似有神灵护,穿凿翻疑造化工。秦迹至今萦蔓草,禹功终古绝孤桐。最怜往事多兴废,邾国荒城夕照中。

《前题》石九奏

齐鲁名山归岱峄,鬼神怪置此岩阿。孤撑直破烟岚出,空窍宜鞭霹雳过。群玉乱堆微插笋,排青时见乍为螺。谁言谢朓非吾暇,来往相看意已多。

《前题》胡继先

谁削芙蓉掷鲁东,累丸万颗欲摩空。根连岱岳邾封眇,气接苍溟海市通。断石丰苔迷小篆,层岩浴雾锁孤桐。悬车华顶观无极,回首燕云五色重。

《前题》徐应壮

乘兴峄阳寻胜游,西风拂拂送凉飕。千崖积翠连天碧,万壑云生带雨浮。乱石参差曲径小,晚枝摇曳细花幽。飘然独立天门外,海岱奇观一望收。
又             前人

梵音何处递天风,绀宇珠林紫气笼。松下敲扉惊梦鹤,峰头倚杖识冥鸿。石苔彷佛留秦篆,涧水依稀奏禹桐。欲问兴亡千古事,空城禾黍白芃芃。

《前题》路日升

饭罢胡麻曳屐行,五华高处接云城。花迎客笑如相识,鸟傍人飞不辨名。岩树低随夕照转,晴霞孤映远山横。青鞋黄帽无穷思,一倍幽怀慕向平。

《白云宫》项之耀

驱石何年到此中,重岩乱砌郁珑璁。宗分岱岳山横北,襟带黄河水自东。岚杂浮烟迷贝阙,风回骤雨响云宫。捓揄不尽看残碣,欲记移文愧未工。

《五华峰》李有朋

绝顶孤桐屹,丹梯石故横。篆翻秦帝碣,沙没纪王城。八卦星留迹,五华云吐英。凭高漫延伫,天际是蓬瀛。

《莲花池》龙为光

见说云台石作莲,巨灵分植此山巅。池疑太液尘尤隔,花映孤桐景愈偏。翠盖飘摇云外出,红妆绰约镜中悬。考槃有日来兹地,不羡希夷华顶眠。

《圣像洞》姚鼎梅

圣贤不可作,遗像宛在目。即此可藏居,笑与云相逐。

《逍遥亭》前人

据石镜清泉,水底云初晓。中有一寸鱼,何时化为鸟。

《弥陀庵》屈竟显

一入峄阳路,微茫世界分。鹊巢松杪月,僧定石龛云。崖虎疑真相,钵龙浮幻文。坐来浑漠漠,岚气正氤氲。

《凌高亭》刘鸿训

何日孤桐梦,飘然遂此寻。悬灵通地脉,委洞见天心。
黛色栖瑶岛,空华落玉林。泠泠如有会,潇洒绝尘襟。

峄山部纪事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之事。《邹县志》:明崇祯十三年,有本县民杨三畏、焦二青,倚峄山为寨,聚众万馀,马千数,分为五营,四哨掳掠。峄阳孤桐在峄山孤桐,观前有小桐繁枝,相传为禹时孤桐,已枯。今从枯根发生者,初桐曾发,横枝绿叶婆娑。中丞万含台于对面大石,书峄阳孤桐四字。有老道士叹曰:老桐不欲留名,不久将去矣。遂成枯落。

羽山部汇考

舜殛鲧之羽山

羽山,在今山东兖州府郯城县东北七十里。《书·禹贡》:蒙羽其艺,及羽畎夏翟,皆指此。即舜殛鲧之处,有鲧墓在焉。
羽山图羽山图

考考

《书经·虞书·舜典》:殛鲧于羽山。《蔡传》羽山,东裔之山,即徐之蒙羽其艺者。
《夏书·禹贡》:蒙羽其艺。《蔡传》蒙、羽,二山名。羽山,《地志》在东海郡祝其县南,今海州胊山县也。《大全》林氏曰:羽山即殛鲧处。王氏炎曰:先蒙而后羽,先高而后下也。羽畎夏翟。《蔡传》羽畎,羽山之谷也。夏翟雉具五色,其羽中旌旄者也。曾氏曰:山雉具五色,出于羽山之畎,则其名山以羽者,以此与。
《山海经·南山经》:尧光之山,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注〉今东海祝其县西南有羽山,疑鲧所殛处。
《汉书·地理志》:东海郡祝其。〈注〉《禹贡》:羽山在南,鲧所殛。
《后汉书·郡国志》:东海郡祝其有羽山。〈注〉殛鲧之山。杜预曰:在县西南。《博物记》曰:东北独居山西南有渊水,即羽泉也。俗谓此山为惩父山。
《晋书·地理志》:东海郡祝其〈注〉羽山在县之西。按《水经·淮水注》:游水又北历羽山西,《地理志》曰:羽山在祝其县东南。《尚书》曰:尧时曰四岳,得舜进十六族,殛鲧于羽山,是为梼杌。与驩兜、三苗、共工同其罪,故世谓之四凶。鲧既死,其神化为黄熊,入于羽渊,是为夏郊,三代祀之。故《连山易》曰:有崇伯鲧伏于羽山之野者,是也。
《太平御览·地部·羽山十道志》曰:羽潭一名羽池。潭东有羽山。又《郡国志》云:钟离洙城有羽泉,殛鲧处,其水恒清,牛羊不饮。
《山东通志·山川》:羽山在兖州府郯城县东北七十里,即舜殛鲧处。《禹贡》:羽畎夏翟。曾氏注云:雉具五色出羽山,又登州府城东南三十里,亦有羽山之。罘水发源于此。《寰宇记》亦谓此为殛鲧之山,非也。东海既有羽山鲧庙矣。此偶同名耳。
《兖州府志·山川》:羽山在郯城县东北七十里。《禹贡》羽畎夏翟,即此山也。《山海经·羽山注》云:在东海祝其县西南即舜殛鲧处,上有二泉汇为羽潭。《左传》:子产云:鲧殛羽山,其神化为黄熊,入于羽渊。王嘉云:舜命禹疏山导岳,遍日月之下,惟不践羽山之地。

羽山部纪事

《路史后纪》:伯鲧治水,废帝之庸,九载亡功,帝乃遏之羽山。三年而死,是为羽渊之神。
《左传·昭公七年》:郑子产聘于晋,晋侯有疾,韩宣子逆客,私焉。曰:寡君寝疾,于今三月矣。并走群望,有加而无瘳,今梦黄熊入于寝门,其何厉鬼也。对曰: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祀之,韩子祀夏郊,平公有间。

牛山部汇考

齐景公所登之牛山

牛山,在今山东济南府临淄县南二十里。淄水自山东北流径其西,即齐景公所登处。孟子所言也。北麓有管仲、鲍叔牙墓。
牛山图牛山图

考考

《孟子·告子篇》:牛山之木尝美矣。《朱注》牛山齐之东南山也。〈疏〉《正义》曰:注牛山齐之东南山,盖亦以理推之亦自可见,故传所谓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是以知之为齐之山矣。
《后汉书·郡国志》:齐国临菑本齐刺史治。〈注〉南小山曰牛山。
《魏书·地形志》:齐郡临淄,广川〈注〉有牛山。
《水经·淄水注》:淄水自山东北流径牛山西,又东径临淄县,故城南东得天齐水,口出南郊山下,谓之天齐渊。五泉并出,南北三百步,广十步,山即牛山也。左思齐都赋曰牛岭,镇其南者也。
《唐书·地理志》:齐州济南郡,长清,〈注〉有牛山。
《明一统志·山东山川》:牛山在青州府临淄县南一十里。
《山东通志·山川》:牛山在青州府临淄县南二十里。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齐景公登牛山,顾其国而流涕,为晏子所笑,即此山也。右临淄水,山下有齐威、宣、湣、襄四冢。
《青州府志·山川》:牛山在临淄县城南十里,即孟子所谓郊于大国者。北麓有鲍叔牙、管仲墓。齐景公登牛山,顾其国,曰:美哉,国乎。即此。
《临淄县志·山川》:牛山在县南十里,淄水之上,即孟子所谓牛山。亦即齐景公所登而流涕者也。唐杜牧之诗: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巾。

牛山部艺文一

《登牛山记》明·乔宇

牛山在临淄之南十里,予往而登之,泰沂驼稷,四顾而有风,烟云日百里而见。余因怅然而悲,莞然而笑,戚然而忧。从者曰:公登牛山何悲也。何笑也。而又何忧也。余曰:昔齐景公与艾孔、梁丘据、晏婴登此,顾其国而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二子皆从而泣,晏子以为君不仁,二子谄谀,而独笑。余则以景公亦名诸侯也。其在当时,朝图暮策,轻服薄膳,与二三子皇皇然以应答乎友邦者,为此尺寸之地也。乃不得常御而终,奄然以逝,在人情,孰曰不悲。余故悲之也。为晏子者,当告之曰:君悲之,诚是也。但自轩农以来,皆不免于黄土,而其声名昭赫至于今,盖有万世不死者,在顾君修之何如耳。乃徒告之曰:使贤者勇者不死,则太桓庄灵常守之矣。吾君安得此位乎。若然则如云:贤者亦死,又何必贤。勇者亦死,又何必勇。且歆之以位,则子孙者皆幸先君之死,而及之也。晏子,齐之贤臣也。而其言若此,予故笑之也。昔者孟轲氏,以牛山之濯濯,非山之性,乃由斧斤牛羊而致以喻人之禽兽也。非人之性,乃由梏亡而致。余今登兹山也,见其濯濯如当时所云,而天下之不梏亡其性者,亦鲜矣。仁义之心,虽余固有,存存亡亡,云胡能定。余故忧之也。从者曰:善哉。公之登牛山也。一览而三益。

牛山部艺文二〈诗〉

《牛山》明·石存礼

孤城宿雨晓来收,又向牛山瞰晚秋。涧树飘红初著色,岭云凝黛尚含愁。青年早被浮名误,白发仍为卒岁谋。世路无穷身有限,浮生扰扰几时休。

牛山部纪事

《晏子·春秋谏》:上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之所以独窃笑也。
《山陵杂记》:齐桓公墓,在临淄县南二十一里牛山上,亦名鼎足山,一名牛首堈。一所三坟。晋永嘉末人发之,初得版,次得水银池,有气不得入。经数日,乃牵犬入中,金蚕数十薄,珠襦玉匣,缯綵军器,不可胜数。又以人殉葬,骨肉狼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