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三卷目录

 山川总部艺文一
  山川颂         汉董仲舒
  游思赋          宋鲍照
  答谢中书书       梁陶弘景
  画山水赋         唐荆浩
  游甬东山水古迹记     元吴莱
  序山水之间        明解缙
 山川总部艺文二〈诗〉
  游览诗          晋枣据
  和刘中书         齐谢脁
  拟殷东阳仲文兴瞩     梁江淹
  拟谢仆射混游览       前人
  拟谢临川灵运游山      前人
  拟谢光禄庄郊游       前人
  山水粉图        唐陈子昂
  奉和李右相书壁画山水    孙逖
  阙题            王维
  舟中晓望         孟浩然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壁  李白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前人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前人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前人
  观于舍人壁画山水     王季友
  招孟武昌〈并序〉      元结
  山中即事         郎士元
  题山水图        元贡师泰
  题江阴丘文中山水图     前人
  赵道士山水图       揭徯斯
  题高房山山水       明吴宽
  题安城彭学士山水图    程敏政
 山川总部选句
 山川总部纪事
 山川总部杂录

山川典第三卷

山川总部艺文一

《山川颂》汉·董仲舒

山则巃嵷𡾊,嵬崔嶵巍,久不崩陁,似夫仁人志士。孔子曰:山川神祇立宝,藏残器用,资曲直合。大者可以为宫室台榭,小者可以为舟舆浮滠。大者无不中,小者无不入。持斧则砍,折镰则艾。生人立,禽兽伏,死人多,多则功而不言。是以君子取辟也。且积土成山,无损也。成其高,无害也。成其大,无亏也。小其上,泰其下,久长安。后世无有去就俨,然独处惟山之意。《诗》云:节彼南山,惟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此之谓也。水则源泉,混混茫茫,昼夜不竭,既似力者。盈科后行,既似持平者。循微赴下,不遗小间,既似察者。循溪谷不迷,或奏万里而必至,既似知者。障防止之能净净,既似知命者。不清而入,洁清而出,既似善化者。赴千仞之壑而不疑,既似勇者。物皆困于火,而水独胜之,既似武者。咸得之而生,失之而死,既似有德者。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之谓也。

《游思赋》宋·鲍照

云径兮海冲,上潮兮送风。秋水兮驾浦,凉烟兮冒虹。暮气起兮远岸黑,阳精灭兮天际红。波茫茫兮无底,山森森兮万重。平隰兮亘岸,通川兮泻壑。仰尽兮天经,俯穷兮地络。望波际兮昙昙,眺云间兮灼灼。乃江南之断山,信海上之飞鹤。指烟霞而问乡,窥林屿而访泊。抚身事而识苦,念亲爱而知乐。苦与乐,其何言。悼人生之长役。舍堂宇之密亲,坐江潭而为客。对蒹葭之遂黄,视零露之方白。鸿晨惊以响湍,泉夜下而鸣石。结中洲之云萝,托绵思于遥夕。瞻荆吴之远山,望邯郸之长陌。塞风驰兮边草飞,胡沙起兮雁扬翮。虽燕越之异心,在禽鸟而同戚。怅收情而抆泪,遣繁悲而自抑。此日中其几时,彼月满而将蚀。生无患于不老,奚引忧以自逼。物因节以卷舒,道与运而升息。贱卖卜以当垆,隐我耕而子织。诚爱秦王之奇勇,不愿绝筋,而称力已矣哉。使豫章生而可知,夫何异乎丛棘。

《答谢中书书》梁·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画山水赋》唐·荆浩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皴,隐隐似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此其诀也。山腰云塞,石壁泉塞。楼台树塞,道路人塞。石分三面,路看两蹊。树观顶𩕳,水看岸基。此其法也。凡画山水,尖峭者峰,平夷者岭,峭壁者崖,有穴者岫,悬石者岩,形圆者峦,路通者川,两山夹路者壑,两山夹水者涧,注水者溪,泉通者谷,路下小土山者坡,极目而平者坂。若能辨别此类,则粗知山水之彷佛也。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分宾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仪多则乱,少则慢,不多不少,要分远近。远山不得连近山,远水不得连近水。山腰回抱,寺观可安。断岸颓堤,小桥可置。有路处人行,无路处林木,岸断处古渡,山断处荒村,水阔处征帆,林密处店舍。悬崖古木,露根而藤缠。临流怪石,嵌空而水痕。凡作林木,远者疏平,近者森密,有叶者枝柔,无叶者枝硬,松皮如鳞,柏皮缠身。生于土者,修长而挺直。长于石者,拳曲而伶仃。古木节多而半死,寒林扶疏而萧森。春景则雾锁烟笼,树林隐隐,远水拖蓝,山色堆青。夏景则林木蔽天,绿芜平坂,倚云瀑布。行人羽扇,近水幽亭。秋景则水天一色,𥰡𥰡疏林,雁横烟塞,芦袅沙汀。冬景则树枝雪压,老樵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冻云黯淡,酒帘孤村。风雨则不分天地,难辨东西,行人伞笠,渔父蓑衣。有风无雨,枝叶斜披。有雨无风,枝叶下垂。雨霁则云收天碧,薄霭依稀,山光浅翠,网晒斜晖。晓景则千山欲曙,雾霭霏霏,朦胧残月,晓色熹微。暮景则山衔残日,犬吠疏篱,僧投远寺,帆卸江湄,路人归急,半掩柴扉。或烟斜雾横,或远岫云归,或秋江晚渡,或荒冢断碑。如此之类,须要笔法布置,更看临期,山形不得犯重,树头不得整齐。山借树为衣,树借山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要显树之精神。若留意于此者,须心会于元微。

《游甬东山水古迹记》元·吴莱

昌国,古会稽海东洲也。东控三韩日本,北抵登莱海泗,南到今庆元城三五百里。泰定元年夏六月,自庆元桃华渡,觅舟而东,海际山童,无草木,或小仅如著,辄刈以鬻,盐东偪海,有招宝山,或云他处,见山有异气,疑下有宝。或云:东方以海货来互市,必泊此山。山故有炮台,曾就台蹠弩射夷人矢洞船,犹入地尺。又别作大筒曳铁锁江水,夷舟猝不得入。前至峡口,怪石嵌险离立。南曰金鸡,北曰虎蹲。又前,则为蛟门,峡束浪激,或大如五石斗瓮,跃入空中,却堕下碎为雰雨。或远如雪山冰岸,挟风力作声势崩。拥舟荡荡,与上下一。僧云:此特其小小者耳。秋风一作,海水又壮,排空触岸,杳不辨舟楫所在。独帆樯上指潮东上风,西来水,相斗,舟不能尺咫,一撞嶕石,且靡解不可支持。又前,则为三山,大洋山多磁石,舟板钉铁。或近山则胶制不动,昌国境也。昌国中多大山,四面皆海,人家颇居篁竹芦苇间,或散在沙墺,非舟不相往来。田种少类,入海中捕鱼蝤蛑蛇母彊涂杰步腥,涎亵味逆,人鼻口岁。或仰谷他郡,东从舟山过赤峙,转入外洋,望岸客山,山出白艾,地多蛇。东到梅岑山,梅子真炼药处,山梵书所谓补怛洛迦山也。唐言小白花山自山东行,西折为观音洞。洞瞰海外,巉中裂大石,壁紫黑。旁罅而两岐,乱石如断圭,积伏蟠结,怒潮摐击,昼夜作鱼龙啸吼声。又西,则为善财洞,峭不齧足,泉流渗滴,悬缨不断。前入海数百步,有嶕。土人云:曾有老僧秉烛行洞穴,且半里,山石合。一窍有光,大如盘,盂侧首睨之,宽弘洁白,非水非土,远不辨厓际。又自山北转,得盘陀石山,粗怪益高,垒石如垤。东望窅窅,想像高丽日本界,如在云雾苍莽中。日初出,大如米苁,海尽赤,跳踊出,天未六合,奣然鲜明。及日光照海,薄云掩蔽,空水弄影,恍类铺僧伽黎衣,或现或灭。南望桃花,望秦诸山,嵌空刻露、屹立巨浸,如世叠太湖灵璧,不著寸土尺树,天然可爱。东南望东霍山,山多大树,徐市盖常驻舟于此。土人云:自东霍转而北行,尽昌国北界,有蓬莱山,众山四围峙立,旋绕小屿,屹如百尺楼台。而中又有紫霞洞,与山为邻,中畔明通,方如大车之舆,潮水一退,人可或入。或云人不可到,隐隐有神仙题墨,漫不能辨。又有沙山,细沙所积。海日照之有芒。手攫,则霏屑下渐成洼穴,潮过又补,终不少损。旁有石龙,苍白角爪鳞鬣具,蜿蜒跨空。亘三十里,舟径其下。西转别为洋山,中多大鱼。又北则为朐山,岱山、石兰山,鱼盐者所聚。又自北而南,则为徐偃王战洋。世传偃王既败不之彭城,而之越,弃玉几砚。会稽之水又南,则为黄公墓。黄公赤刀厌虎,厌不行,为虎所食者也。夫昌国本《禹贡》岛夷,后乃属越。曰甬句东,越王句践欲使故吴王夫差居之,然不至也。海中三山,安期羡门之属,或避秦乱至此。方士特未始深入,或云三山在水底,或云:山近则风引舟去,盖妄说也。东土人士,每爱会稽山水,故称入会稽者,为入东。抱朴子亦云:古仙者之乐,登名山为上。海中大岛屿,如会稽之东翁洲者,次之今昌国也。是年秋八月,自昌国回姑苏,绘山海奇绝处。明昔人之不妄,时一展玩宗少文卧游,不是过矣。〈米苁二字疑讹〉

《序山水之间》明·解缙

今云南参政姚公,与予交几二十年。尝谓余所居浙,东西佳山水:虎丘、孤山、西湖、天竺、吴松、剡溪、若耶、云门、天台、雁荡、凤翥、龙导、鹫山、蟾伏,登临眺望,游咏渔嬉。画船箫鼓,不足为耳目之娱。鲜食芳茹,不足动口腹之欲。逍遥徜徉,不知山水之为乐也。而况区区功名与富贵哉。浮云无心,风流蓬转,历职官曹,不为物诱,陶然山水之间,事至则应之而已。功名富贵之过,吾前者亦皆有可观,而况胸中之丘壑哉。余喜公之言若有道者,及其事纷务委,造次途遇,握手论心,未尝不欣然一叹也。于是其言益可信也。嗟夫,人惟超乎万物之外,则可以役万物。屈于万物之内,则为万物役,此理之固然也。故飞鸟之失其山林,而局以樊笼则悲。游鱼之夺其江湖而居之,一勺水则困。僻野之士包之以冠裳,负之以佩绶,而驱之以拜起,则怨怼而不安。此皆未能超乎物之外也。若姚公者,其心非屑然于山水间,而山之峙水之流,动静声色,自不出于其方寸之间也。矧其家在富春山之阳,有严子陵之高风,出乎日月之上者,为师表于前,宜乎造诣者,至于如是之高远也。士大夫为之诗若干首,具如右。

山川总部艺文二〈诗〉

《游览诗》晋·枣据

矫足登云阁,相伴步九华。徙倚凭高山,仰攀桂树柯。延首观神州,回睛盼曲阿。芳林挺修干,一岁再三花。何以济不朽,嘘吸漱朝霞。重岩吐神溜,倾觞挹涌波。恢恢大道间,人事足为多。

《和刘中书》齐·谢脁

昔余侍君子,历此游荆汉。山川隔旧赏,朋僚多雨散。图南矫风翮,曾非息短翰。移疾觏新篇,披衣起渊玩。惆怅怀昔践,彷佛得殊观。赪紫共彬駮,云锦相陵乱。奔星上未穷,惊雷下将半。回潮渍崩树,轮菌轧倾岸。岩筱或傍翻,石菌芜脩干。澄澄明浦媚,衍衍清风烂。江潭良在目,怀贤兴累叹。岁暮不我期,淹留绝岩畔。

《拟殷东阳仲文兴瞩》梁·江淹

晨游任所萃,悠悠蕴真趣。云天亦辽亮,时与赏心遇。青松挺秀萼,惠色出乔树。极眺清波深,缅映石壁素。莹情无馀滓,拂衣释尘务。求仁既自我,元风岂外慕。直置忘所宰,萧散得遗虑。

《拟谢仆射混游览》前人

信矣劳物化,忧襟未能整。薄言遵郊衢,总辔出台省。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时菊耀岩阿,云霞冠秋岭。眷然惜良辰,徘徊践落景。卷舒虽万绪,动复归有静。曾是迫桑榆,岁暮从所秉。丹壑不可攀,忘怀寄匠郢。

《拟谢临川灵运游山》前人

江海经邅回,山峤备盈缺。灵境信淹留,赏心非徒设。平明登云峰,杳与庐霍绝。碧障长周流,金潭恒澄澈。洞林带晨霞,石壁映初晰。乳窦既滴沥,丹井复寥泬。岩崿转奇秀,岑崟还相敌。赤玉隐瑶溪,云锦破沙汭。夜闻猩猩啼,朝见鼯鼠逝。南中气候暖,朱华淩白雪。幸游建德乡,观奇经禹穴。身名竟谁辨,图史终磨灭。且泛桂水潮,映月游海澨。摄生贵处顺,将为智者说。

《拟谢光禄庄郊游》前人

肃舲出郊际,徙乐逗江阴。翠山方蔼蔼,青浦正沈沈。凉叶照沙屿,秋荣冒水浔。风散松架险,云郁石道深。静默镜绵野,四睇乱层岑。气清知雁引,露华识猿音。云装信解绂,烟驾可辞金。始整丹泉术,终觌紫芳心。行光自容裔,无使弱思侵。

《山水粉图》唐·陈子昂

山图之白云兮,若巫山之高丘。纷群翠之鸿濛,又似蓬瀛海水之周流。信夫人之好道,爱云山以幽求。

《奉和李右相书壁画山水》孙逖

庙堂多暇日,山水契中情。欲写高深趣,还因藻绘成。九江临户牖,三峡绕檐楹。花柳穷年发,烟云逐意生。能令万里近,不觉四时行。气染荀香馥,光含乐镜清。咏歌齐出处,图画表冲盈。自保千年遇,何论八载荣。

《阙题》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舟中晓望》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任风潮。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壁》李白

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前人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山阴晴后雪。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了然不觉清心魂,祇将叠嶂鸣秋猿。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渤。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前人

峨嵋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洞庭潇湘意渺绵,三山七泽情洄沿。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东厓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杜甫

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闻君埽却赤县图,乘兴遣画沧洲趣。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岂但祁岳与郑虔,笔迹远过杨契丹。得非元圃裂,无乃潇湘翻。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已似闻清猿。反思前夜风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野亭春还杂花远,渔翁暝踏孤舟立。沧浪水深青暝阔,欹岸侧岛秋毫末。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刘侯天机精,爱画入骨髓。自有两儿郎,挥洒亦莫比。大儿聪明到,能添老树巅崖里。小儿心孔开,貌得山僧及童子。若耶溪云门寺,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前人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崙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水尽亚洪涛风,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观于舍人壁画山水》王季友

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半壁,能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独坐长松。是阿谁再三,招手起来迟。于公大笑,向余说小弟,丹青能尔为。
《招孟武昌》〈并序〉元结
漫叟作《退谷铭》,指曰:干进之客,不能游之。作《杯湖铭》,指曰:为人厌者,勿泛杯湖。孟士源尝黜官,无情干进在武昌,不为人厌,可游退谷,可泛杯湖。故作诗招之。

风霜枯万物,退谷如春时。穷冬涸江海,杯湖澄清漪。湖尽到谷口,单船近阶墀。湖中更何好,坐见大江水。欹石为水涯,半山在湖里。谷口更何好,绝壑流寒泉。松桂荫茅舍,白云生坐边。武昌不干进,武昌人不厌。退谷正可游,杯湖任来泛。湖上有水鸟,见人不飞鸣。谷口有山兽,往往随人行。莫将车马来,令我鸟兽惊。

《山中即事》郎士元

入谷多春兴,乘舟棹碧浔。山云昨夜雨,溪水晓来深。

《题山水图》元·贡师泰

前山后山云乱起,山脚入溪清见底。溪南更有山外山,散如浮尘聚如米。老枫枯栎叶纷纷,下有人家深闭门。钓丝欲收风浪急,却回双艇来篱根。老人曳杖行伛偻,一童负樵一童斧。笔端意度尽神妙,卷里衣冠自淳古。商周寂寞经几秦,后来莘渭宁无人。茫茫耕钓去不已,武陵竟隔桃花春。

《题江阴丘文中山水图》前人

老龙渴饮池中墨,飞上半天成崱屴。云烟著地凝不开,白昼神驱太阴黑。笔端巧夺造化功,咫尺峰峦千万重。长林似洒枫叶雨,虚亭不动松花风。隔江更有山无数,江上扁舟才半渡。他年白发许重来,为君别写容城赋。

《赵道士山水图》揭徯斯

悄怆寒山晓,凄迷野水昏。长桥通古寺,小艇背衡门。路尽双松上,云生乱石根。如行南岳暮,遥见祝融尊。

《题高房山山水》明·吴宽

燕南蹙翠维房山,高公昔者生其间。戏拈画笔少明豁,玉女峰亚垂烟鬟。积雨初收隔春树,望见人家坞边住。亦知中有王维诗,行到水穷无觅处。

《题安城彭学士山水图》程敏政

何人结屋青山里,终日开窗见山喜。近峰错落走檐牙,远岫蜿蜒插天嘴。澄江一道山前过,短棹平分浪痕破。船头水气绿侵衣,载酒高人面山坐。石泉下冲沙渚浑,桑榆接地成深村。柴扉欲扣不可到,或有细路通云。根竹鹤老人名画手,半幅生绡大于斗。水分山断意无,穷目送飞鸿渡江口。安城先生尘虑脱,南望乡人楚天。阔高堂永日对山歌,萧萧凉风起蘋末。

山川总部选句

汉王褒《洞箫赋》:回江流川而溉其山。
班固《西都赋》:礼上下而接山川,究休佑之所用。《东都赋》:捐金于山,沈珠于渊。
晋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成公《绥啸赋》:游崇冈,凌景山。临岩侧,望流川。
左思《蜀都赋》:邑居隐赈,夹江傍山。〈又〉开高轩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
《魏都赋》:绵绵迥涂,骤山骤水。〈又〉由重山之刺阨,因长川之裾势。
木华《海赋》:群山既略,百川潜渫。
宋谢灵运《归途赋》:背海向溪,乘潮傍山。
齐谢朓《游后园赋》:山霞起而削成,水积明以经复。梁陆倕《思田赋》:尔乃观其水陆物产,原隰形便,林薮挺直,丘陵带面。临九曲之回江,对千里之平甸。江淹《空青赋》:宝波丽水,华峰艳山。
《别赋》: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又〉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修心赋序》:左江右湖,面山背壑。
唐王勃《山亭序》:深山大泽,龙蛇为得。性之场广,汉巨川珠。贝是有殊之地。
韦承庆《灵台赋》:或漫漫而川浮,或迢迢而山属。独孤及《梦远游赋》:百川绮分,五岳罗列。
皇甫松《大隐赋》:山岳峰峦,专其高。江海川渎,专其深。〈又〉春水两派,晴山数曲。〈又〉开山决水,浇兰莳芷。移风桂于岭头,种烟篁于涧里。〈又〉门何山而不对,水何径而不通。云归则千峰卧绿,桃飘则一川踏红。
宋谢灵运诗:弄波不辍手,玩景岂停目。虽未登云峰,且以欢水宿。
鲍照诗:悬装乱水区,薄旅次山楹,千岩盛阻积,万壑势回萦。
梁元帝诗:树杂山如画,林暗涧疑空。
北周宇文昶诗:烟生山欲尽,潭净水恒空。
庾信诗:水奠三川石,山封五树松。长虹双瀑布,圆阙两芙蓉。
唐王勃诗:江涛出岸险,峰磴入云危。〈又〉水烟笼翠渚,山照落丹崖。
王昌龄诗:远山无晦明,秋水千里白。
常建诗:落日山水清。
崔湜诗:山光晴后绿,江色晚来青。
韦述诗:晚晴摇水态,迟景荡山光。
岑参诗:山莺朝送酒,江月夜供诗。
宋之问诗:山水楼台映几重。
储光羲诗:既见山路远,复道溪流深。
高适诗:举杯挹山川,寓目穷毫芒。
李白诗: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杜甫诗:只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又〉平地一川稳,高山四面同。〈又〉华彝山不断,吴蜀水相通。
刘长卿诗:秋山日摇落,秋水急波澜。〈又〉风寒未渡水,日暮更看山。
方干诗:数里烟云方觉异,前程山水更应宽。
许鼎诗:淼淼三江水,悠悠五岭关。
顾非熊诗:疏苇秋前渚,斜阳雨后山。
杜荀鹤诗:泉声入夜方堪听,山色逢秋始好登。宋苏轼诗:照眼云山出,浮空野水长。〈又〉石泉为晓镜,山月当帘钩。
裘万顷诗:山路净如水,溪流浅见沙。
元黄公望诗:一水青岑外,千岩绮照中。〈又〉山碧林光净,江清秋气凉。〈又〉岩端飞瀑为青雨,江上归舟溯碧烟。
杨维桢诗:山溜杂人语,溪云乱鹤群。
邓文原诗:千嶂排空青玉立,一江流水白云浮。陈深诗:古木排山立,幽窗傍水开。

山川总部纪事

《路史·泰皇氏》:相厥山川,形成势集,才为九州,谓之九囿。
《钜灵氏》:挥五丁之士,驱阴阳,反山川,正流并生,神化大凝。
《史皇氏》: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掌指,而创文字。《炎帝神农氏》:祭司啬山林川泽,神示在位,而主先啬。《甄四海纪》:地形远山川林薮所至,而正其制。
《少昊青阳氏》:立建鼓,制浮磬,以通山川之风。
《后汉书·南蛮传》:昔高辛氏以女配槃瓠,生子一十二人,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其后滋蔓,号曰蛮夷。
《书经·舜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
《路史》:帝舜命伯禹继平水土,主名山川,俾益掌火烈山泽而焚之。
帝禹周行天下,主名山川以利于民。山川理脉土地所宜,风气所生。毕究其政草木企走蜚动虫鱼俾益,疏之,以为岳渎。《山海二经》
《书经》:武成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仲夏之月,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
季夏之月,命四监,大合百县之秩刍,以养牺牲,令民无不咸出其力,以共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仲冬之月,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道之。
季冬之月,乃毕山川之祀。
命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牺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凡在天下九州之民者,无不咸献其力,以共皇天上帝,社稷寝庙,山林名川之祀。
《周礼·地官》:舞师掌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角人掌以时徵齿角,凡骨物于山泽之农。
羽人掌以时徵羽翮之物,于山泽之农。
《春官》:大宗伯之职,以狸沈祭山林川泽。
小宗伯之职,兆山川丘陵坟衍,各因其方。
肆师之职,祭兵于山川。
鬯人凡山川四方用蜃。
典瑞璋邸射,以祀山川。
司服祀四望山川,则毳冕。
大司乐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
《夏官》:校人凡将事于四海山川,则饰黄驹。
《冬官》:考工记玉人之事,璋邸射素功,以祀山川。《左传》:僖公十九年,卫大旱,卜有事于山川,不吉。宁庄子曰:昔周饥,克殷而年丰。今邢方无道,诸侯无伯,天其或者欲使卫讨邢乎。从之,师兴而雨。
二十八年,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憖,次于城濮,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襄公二十五年,楚蔿掩为司马,子木使庀赋,数甲兵。甲午,蔿掩书土田,度山林,鸠薮泽,辨京陵,表淳卤,数疆潦,规偃猪,町原防,牧隰皋,井衍沃,量入修赋。赋车,籍马,赋车兵,徒卒。甲楯之数,既成,以授子木,礼也。《列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史记·封禅书》: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东。至秦称帝,都咸阳,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轶兴轶衰,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其礼损益世殊,不可胜记。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于是自殽以东,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太山,会稽,湘山。水曰济,曰淮。春以脯酒为岁祠,因泮冻,秋涸冻,冬赛祷祠。其牲用牛犊各一,牢具圭币各异。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华山,薄山。薄山者,襄山也。岳山,岐山,吴岳,鸿冢,渎山。渎山,蜀之汶山也。水曰河,祠临晋;沔,祠汉中;湫渊,祠朝那;江水,祠蜀。亦春秋泮涸祷赛,如东方名山川;而牲牛犊牢具圭币各异。而四大冢鸿、岐、吴、岳,皆有尝禾。陈宝节来祠。其河加有尝醪。此皆在雍州之域,近天子之都,故加车一乘,骝驹四。灞、产、长水、沣、涝、泾、渭皆非大川,以近咸阳,尽得比山川祠,而无诸加。汧、洛二渊,鸣泽、蒲山、岳湑山之属,为小山川,亦皆岁祷赛泮涸祠,礼不必同。
《货殖传》: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汉书·高祖本纪》:二年夏六月,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以时祀之。
《武帝本纪》:建元元年夏五月,诏曰:河海润千里,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为岁事,曲加礼。
《后汉书·章帝本纪》:元和二年春二月,诏曰:今山川鬼神应典礼者,尚未咸秩。其令增修群祀,以祈丰年。《李恂传》:恂迁武威太守。后坐事免,步归乡里,潜居山泽,结草为庐,独与诸生织席自给。
《东夷传》:濊俗重山川,山川各有部略,不得妄相干涉。《西羌传》:西戎缘山滨水,以广田畜,故能彊大。
《刘翊传》: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河南种拂临郡,辟为功曹。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以自营植。拂召翊问,翊曰:名山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明府听之,则被佞倖之名矣。拂从翊言,遂不与。
《魏志·明帝本纪》:青龙元年,诏诸郡国山川不在祀典者勿祠。
《晋书·元帝本纪》:建武元年六月丁未,弛山泽之禁。《明帝本纪》:太宁三年七月,诏曰:自中兴以来,五岳、四渎、名山、大川载在祀典应望秩者,悉废而未举。主者其依旧详处。
《郭文传》: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返。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
《刘驎之传》:驎之少尚质素,虚退寡欲,不修仪操,人莫之知。好游山泽,志存遁逸。
《孙统传》:统为鄞令,转在吴宁。居职不留心碎务,纵意游肆,名山胜川,靡不穷究。
《世说》:王武子、孙子荆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王云: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贞。孙云:其山㠑巍以嵯峨,其水㳌渫而扬波,其人磊落而英多。《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官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许掾好游山水,而体便登陟。时人云:许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
康僧渊在豫章,去郭数十里立精舍,傍连岭,带长川,芳林夹于轩庭,清流激于堂宇。乃閒居研讲,希心理味。庾公诸人多往看之。
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调之,僧渊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南史·谢灵运传》:少帝即位,灵运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踰旬朔。理人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在郡一周,称疾去职。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旧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放荡为娱,有终焉之志。作《山居赋》,并自注以言其事。文帝徵为秘书监,寻迁侍中,称疾不朝直。穿池植援,种竹树果,驱课公役,无复期度。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上不欲伤大臣,讽旨令自解。灵运表陈疾,赐假东归。灵运既东,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太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
《宗少文传》:少文妙善琴书图画,精于言理,每游山水,往辄忘归。
宗尚之,字敬之,亦好山泽,徵辟一无所就。
《沈道虔传》:道虔,吴兴武康人也。居县北石山下,县令庾肃之迎出县南废头里,为立宅临溪,有山水之玩。《孔淳之传》:淳之少有高尚,居会稽剡县。性好山水,每有所游,必穷其幽峻。或旬日忘归。
《刘凝之传》:凝之性好山水,携妻子泛江湖,隐居衡山之阳,妻子皆从其志。
《沈麟士传》:麟士隐居馀干吴差山。征北张永为吴兴,请麟士入郡。麟士闻郡后堂有好山水,欲一观之,乃住停数月。
《阮孝绪传》:孝绪性沈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
《陶弘景传》:弘景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巳。谓门人曰: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其华乐,而无欲往之心。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止,自恒欲就之。
《庾诜传》:诜性托夷简,特爱林泉,十亩之宅,山池居半。《梁书·武帝本纪》:天监七年秋九月丁亥,诏曰:刍牧必往,姬文垂则,雉兔有刑,姜宣致贬。薮泽山林,毓材是出,斧斤之用,比屋所资。而顷世相承,并加封固,岂所谓与民同利,惠兹黔首。凡公家诸屯戍见封熂者,可悉开常禁。
《魏书·礼志》:泰常三年,立五岳四渎庙于桑乾水之阴,春秋遣有司祭,有牲及币。四渎唯以牲牢,准古望秩云。其馀山川及海若诸神在州郡者,合三百二十四所,每岁十月,遣祀官诣州镇遍祀。有水旱灾厉,则牧守各随其界内祈谒,其祭皆用牲。王畿诸山川,皆列祀次祭,若有水旱则祷之。八年正月,幸洛阳。五月,至自洛阳,诸所过山川,群祀之。
《高祖本纪》:太和四年二月癸巳,诏曰:朕承乾绪,君临海内,夙兴昧旦,如履薄冰。今东作方兴,庶类萌动,品物资生,膏雨不降,岁一不登,百姓饥乏,朕甚惧焉。其敕天下,祀山川群神及能兴云雨者,修饰祠堂,荐以牲璧。
六年八月庚子,罢山泽之禁。
《隋书·高祖本纪》:开皇元年三月戊子,弛山泽之禁。十五年六月辛丑,诏名山大川未在祀典者,悉祀之。《礼仪志》:隋制,行幸所过名山大川,则有司致祭。岳渎以太牢,山川以少牢。
《唐书·元宗本纪》:开元二年正月壬午,以关内旱,祠名山大川。
《田游岩传》:游岩,京兆三原人。永徽时,补太学生。罢归,入太白山。母及妻皆有方外志,与共栖迟山水间。自蜀历荆、楚,爱夷陵青溪,止庐其侧。长史李安期表其才,召赴京师,行及汝,辞疾入箕山,居许由祠旁,自号田东邻,频召不出。
《王玙传》:肃宗尝不豫,太卜建言祟在山川。玙遣女巫乘传分祷天下名山大川,巫皆盛服,中人护领,所至干托州县,赂遗狼籍。
《食货志》:德宗时户部侍郎韩洄建议,山泽之利宜归王者,自是皆隶盐铁使。开成元年,复以山泽之利归州县,刺史选吏主之。
《百官志》:虞部掌苑囿、山泽之事。凡郊祠神坛、五岳名山,樵采、刍牧皆有禁。
《宋史·陈抟传》:抟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
《张愈传》:愈喜奕棋。乐山水,遇有兴,虽数千里辄尽室往。遂浮湘、沅,观浙江,升罗浮,入九疑,买石载鹤以归。《代渊传》:渊性简洁。晚年日菜食,巾褐山水间,自号虚一子。
《杜谊传》:谊,台州黄岩人。事父母至孝。继丧父母。既葬,遂茇舍墓旁。明年,吴越大水,山皆发洚,推巨石走十数里。台州山最高而水又夜至,旁山之民,居庐、墓田、畜牧漂坏者甚众,而独不及谊。
《山栖志》: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好读书,雅意林壑。初不为人窘,束世,故虽仕宦三十年而平生之志终在丘壑。湓城有水发源于莲花峰下,洁靓绀寒,下合于湓江。茂叔濯缨而乐之筑屋于其上。
米芾风韵潇远,趣向高洁,山水佳处游题殆遍。鹤林玉露赵季仁谓余曰:某平生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余曰:尽则安能,但身到处莫放过耳季仁因言,朱文公每经行处闻有佳山水,虽迂途数十里,必往游焉。携樽酒一古银杯,大几容半升。时引一杯登览,竟日未尝厌倦。又尝欲以木作华谷图,刻山水凹凸之势,合木八片为之以雌雄笋相,入可以折度一人之力足负之。每出则以自随,后竟未能成。余因言:夫子亦嗜山水如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固自可见。如子在川上与夫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尤可见。大抵登山临水足以触发道机,开豁心志,为益不少。季仁曰,观山水亦如读书,随其见趣之高下
《金史·食货志》:明昌三年,谕提刑司,禁势力家不得锢山泽之利。
《元史·世祖本纪》:中统二年五月丁亥,弛诸路山泽之禁。
《成宗本纪》:大德四年春正月甲戌,湖北饥,弛山泽之禁。
五年冬十月丙戌,以岁饥,弛山泽之禁。
七年春正月己酉,弛饥荒所在山泽河泊之禁一年。八年春正月己未,以灾异,诏弛山场河泊之禁。九年八月己卯,以冀宁岁复不登,弛山泽之禁。《武宗本纪》:至大二年春正月丙申,诏天下弛山泽之禁。
《仁宗本纪》:皇庆元年秋七月癸巳,保定、真定、河间民流不止,命诸被灾地并弛山泽之禁。
《英宗本纪》:延祐七年,沈阳水旱害稼,弛其山场河泊之禁。
《泰定帝本纪》:泰定三年十一月辛酉,弛永平路山泽之禁。
《文宗本纪》:天历元年十二月戊午,诏:被兵郡县,弛山场河泺之禁。
《山栖志》:元黎,崱交南人。居汉阳官湖之上,著书种树,环堵萧然,宾客过从无虚日。常以远人自待,惟志山水,馀不屑意。
吴莱,字立夫。好游尝。东出齐鲁北抵燕赵,每遇中原奇绝处及昔人歌舞战斗之地辄慷慨高歌,呼酒自慰,颇谓有司马子长遗风。及还江南,复游海州,历蛟门峡,过小白华山,登盘陀石,见晓日初出,海波尽红,瞪然长视,思欲起安期、羡门而与之游,由是襟怀益疏朗,文章益雄宕有奇气。尝谓友人曰:胸中无三万卷书,眼中无天下奇山川,未必能文。纵能,亦儿女语耳。
黄哲,番禺人。性好山水,结庐蒲涧,栖息其中。往来罗浮峡山南华诸名胜,自以为未足。乃辞家度庾岭,过吴楚,游燕齐间。当风雪时,泊舟秦淮,遇朱文昭,涂颖辈相与握手吟咏,沽酒大噱。
《明会典》:宣德十年,诏各处山场、园林、湖池、坑冶、及花果树木等项原系民业,曾经官府采取,见有人看守及禁约者,悉听民采取。
《竹溪逸民传》:逸民,年五十,恬泊无所系。私谓其友曰:我于世咏愈孤,将渔于山,樵于水矣。其友疑其诞,逸民曰:樵于水志岂在薪。渔于山,志岂在鱼

山川总部杂录

《易经·蒙卦》: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本义》泉水之始出者,必行而有渐也。《大全》真西山曰:不曰水而曰泉,是有源之水也。水之初出,其水最清,不失坎之。真体正如人在赤子时,故曰蒙。
《坎卦》:象曰: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咸卦》: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本义》山上有泽,以虚而通也。
《蹇卦》: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大全》中溪张氏曰:反身取艮之背,修德取坎之心。双湖胡氏曰:反身如山不动,而修德如水滋润,乎山之象也。《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
《诗经·小雅》:渐渐之石,山川悠远,维其劳矣。〈又〉山川悠远,曷其没矣。
《鲁颂》:閟宫,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礼记·曲礼》:名子者,不以山川。
问国君之富,数地以对,山泽之所出。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
《王制》:名山大泽不以封。
山川神祇,有不举者为不敬。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
凡四海之内,山陵、林麓、川泽、沟渎、城郭、宫室、涂巷,三分去一。
《礼器》:居山以鱼鳖为礼,居泽以鹿豕为礼,君子谓之不知礼。
《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诸侯在其地则祭之,亡其地则不祭。
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财用也。
《孔子閒居》:天降时雨,山川出云。
《周礼·冬官》:凡为轮行泽者欲杼,行山者欲侔。〈又〉行泽者,欲短毂;行山者,欲长毂。
《尔雅·释天》:祭山曰庪县,祭川曰浮沉。
《左传》:社稷、山川之祀,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国语》:夫乐以开山川之风,以耀德于广远也。
古之长民者,不隳山,不崇薮,不防川,不竭泽。
《管子·牧民篇》: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祗山川。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则威令不闻。
《形势篇》: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沈玉极矣。〈注〉极,至也。山不崩,渊不涸,兴雨之祥故羊玉而祈。祭烹羊,以祭故曰祈羊。春通山川曰望其高深通天地之气,利万民之用不崩、不涸,所以成其高深,而永其秩望也。
平原之隰,奚有于高。大山之隈,奚有于深。〈注〉言平隰之泽,虽有小封,不成为高。隈,山曲也。言山既大矣,虽有小隈,不成为深。
《立政篇》:山泽不救于火,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沟渎不遂于隘,鄣水不安其藏,国之贫也。故曰:山泽救于火,草水植成,国之富也。沟渎遂于隘,鄣水安其藏,国之富也。
《乘马篇》: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八观篇》:行其山泽,观其桑麻,计共六畜之产,而贫富之国可知也。
万家以下,则就山泽可矣。万家以上,则去山泽可矣。〈注〉万家以下其人少,可以就山泽逐便利。万家以上其人多,则去山泽就原陆而山泽有禁也。
《地图篇》: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轘辕之险,滥车之水名山通谷经川大陆丘阜之所在。
《四时篇》:冬三月,毋发山川之藏。〈注〉山藏,谓铜银之属,藏在山者。川藏谓珠玉之属,藏在川者也。
《小称篇》: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渊,民知而取之。
《度地篇》: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写,因大川而注焉。
三坟书形,坟土形,山天,山岳地,山磐石日,山危峰月山斜巅川,山岛云,山岫气,山岩。
水形川天,川汉地,川河日,川湖月,川曲池山,川涧云川溪气,川泉。
《汉书·天文志》:中国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尾没于渤海碣石。
《淮南子·说山训》: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岸不枯。稻生于水,而不能生于湍濑之流;紫芝生于山,而不能生于磐石之上。
水广者鱼大,山高者木修。
操钓上山,揭斧入渊,欲得所求,难也。
《泰族训》: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海不让水潦以成其大,山不让土石以成其高。《说苑》:山川何以视子男也。能出物焉,能润泽物焉,能生云雨;为恩多,然品类以百数,故视子男也。书曰:禋于六宗,望秩于山川,遍于群神矣。
《法言》: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而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
《文心雕龙》:长卿之徒,诡势瑰声,模山范水,字必鱼贯。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仰山而制铜,煮海而为盐也。
《北齐书·樊逊传》:上膺列宿,咸是异人;下法山川,莫非奇士。
《周书·异域传论》:九川为纪,五岳作镇。
唐刘《蜕山书》:天地之气复,则结者而为山也,融者而为川也,结于其所者,安静而不动,融于其时者,疏决以忘其反,故山之性为近,正川之性为近,邪是以处其结者,为君子,处其融者,为小人。
欧阳修《丰乐亭记》: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
杨文公《谈苑》:吾乡山水奇秀,梁江淹为浦城令;以为碧水丹山,珍木灵草,平生所爱,不觉行路之远。《玉堂漫笔》:薛文清公观崖石,每层有纹横界,而层层相沓。谓为天地之初,阴阳磨荡而成,若水之漾沙,一层复一层也。殊不知实是水所漾耳。盖天地之初,混沌无一物,惟有水火二者。开辟之馀,火日升水日,降而天地分矣。凡山阜皆从水中洗出。观江河中沙洲可见。余尝谓:水,天下之至高者也,山,天下之至卑者也。故海底有石,而山巅有水,然水亦实至高霜露雨雪是也。
《书蕉》:陆俨山云:登山涉水之间,专事诗赋。则反碍真乐。叶石林记陈后山,每登览得句,即急归卧一榻,以被蒙首。家人知之,即猫犬皆逐去,婴儿稚子亦皆抱持寄邻家。徐待其起,就笔砚,即诗已成,乃敢复常。大是为诗所苦。大抵江山既胜,风日又佳,从以良朋韵士,便当极跻攀眺望之。兴罢,从灯下或月夕,追忆所遇,历历在目。然后发之诗文,庶几,各极其惬,而无累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