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一百六十一卷目录

 医部汇考一百四十一
  目门四
  徐春甫古今医统〈五轮病證 八廓病證 八廓辨 七十二證歌 圆瞖 冰瞖 滑瞖 涩瞖 散瞖 浮瞖 沈瞖 白瞖黄心 横瞖 枣花 黑圆瞖 偃月瞖 五风变化 惊振 雷头风 高风雀目 绿风 乌风 青盲 黑风 黄风 胎患 伤寒热病后黑昏 肝经积热 混睛 努肉攀睛 睑生风粟 黑瞖如珠 花瞖白陷 冰霞深瞖 膜入冰轮 钉瞖外障 玉瞖浮睛 逆顺生瞖 鸡冠蚬肉 两睑粘脓 胞肉凝脂 拳毛倒睫 碧瞖 鹘眼凝睛 神祟眼痛 旋螺尖起 辘轳展睛 打撞伤损 迎风冷泪 白膜侵睛 青膜内障 羞明怕日 小儿痘疮 漏睛脓血 蟹睛突起 风牵出睑 血灌瞳人 眯目飞尘 天行赤眼暴瞖 天行赤眼 烂弦风睑 暴风客热 睑硬睛疼 痛如针刺 瞳人乾缺 风痒难任 黄膜上冲 赤膜下垂 睑中生赘 血瞖包睛 小儿疳眼 早晨疼痛 午后昏矇 女人血气逆流 痛极憎寒 起坐生花 行血为治目之纲 散热为治目之要 肿痛昏矇〉
  王肯堂證治准绳〈五轮 八廓 开导说 点服药说 钩割针烙说 论目痛 天行赤热 暴风客热 火胀大头 羞明怕热 睑硬睛疼 赤痛如邪 气眼 痛如针刺 热结膀胱 大小雷头风 左右偏头风 阴邪风 阳邪风 卒脑风 巅顶风 游风 邪风〉

艺术典第一百六十一卷

医部汇考一百四十一

目门四

《明·徐春甫·古今医统》五轮病證
血轮病,因心经火热惊恐所生,宜泻心凉肝。所病大小眦赤烂,多生浮瞖,血灌瞳人,大眦先赤,小眦左眼先病传右眼,皆属心。
气轮病,因肺热白睛红肿,多主瘀血,有泪,白膜侵睛,名曰气障,而亦因侵冒寒暑,忧思所生,宜宣肺补心。风轮病,因肝经积热,怒气太盛所生,病则昏暗黑花,头痛流泪,宜泻肝补肺。肉轮病,因脾胃劳倦,饮食不节,热毒厚味所生,病则上下睑涩,眼胞肿起努肉侵睛,外生小块在廓,名曰偷针,倒睫拳毛,皆属于脾,宜泻肝清脾。
水轮病,因肾经虚弱,酒色太过,相火所成,病则眼目青暗,头痛冷泪,睹人物若烟,视太阳若水,久而失治,青盲内障,宜补肾补肝。

八廓病證

开泉廓,属小肠经病,主瘀肉侵睛。
水谷廓,属脾经病,主头额常痛,眵泪,多黑花。
会阴廓,属肾经病,主昏暗泪生睛痛。
抱阳廓,属命门病,主睑肉赤肿,睛痛多瘀血。
清净廓,属胆经病,主两眦痒痛泪出。
传道廓,属大肠经病,主昏朦多泪。
津液廓,属膀胱经病,主血丝侵睛,努肉生睑。
养化廓,属肝经,主赤筋拳毛倒睫。
八廓辩
《经》云:眼属五脏六腑百脉之精而具明,故五轮之说有所本也。八廓之说,无义可据,纲目所以删之。甫考八廓,乃后世龙木禅师论五行八卦配合之意,于义不切,奈何传误既久,俗习一辞,遽尔釐删,似为脱简。夫何世谓眼科开口五轮八廓,若遗言者,即谓弗工,姑存而辩之,以俟杜渐。

七十二證歌

圆冰滑涩散浮沉,白瞖黄心横瞖新。枣花黑偃兼风变,惊振雷头雀目生。绿乌青黑黄风障,胎患伤寒热后昏。肝经积热混睛膜,努肉攀睛两眼粘。黑瞖如珠花瞖陷,冰霞深瞖入冰轮。钉瞖根深浮玉瞖,偶然逆顺忽然成。鸡冠蚬肉睑生粟,胞肉胶凝与漏睛。蟹睛突起迎风泪,倒睫拳毛碧瞖分。鹘眼凝睛神祟痛,旋螺突起辘轳形。打伤撞损风牵睑,血灌瞳人眯目尘。天行赤眼暴赤瞖,胎赤风眩客热侵。睑硬睛疼痛如刺,瞳人乾缺痒难任。黄膜上冲赤膜下,睑中生赘与通睛。疳眼斑疮青膜障,青盲起坐更生星。血瞖包睛女子逆,早晨午后有其因。痛极憎寒与伤损,七十二候此分明。

圆瞖

圆瞖初起,如轻烟薄雾,不痛不痒,渐而失明,名曰内障。或先病一目,后则俱病,此是脑脂流下,肝风冲上,宜以金针拨之,服防风散。

冰瞖

冰瞖初患,头额眉睑遍痛,眼中赤涩,此由肝脏积热,久成内障,其瞖如冰,瞳人渐大,宜服还睛丸。

滑瞖

滑瞖初患,不痒不痛,先病一目,后乃相牵,渐渐失明,有瞖如水银珠子,亦由脑脂流下,肝风上冲,宜决明散。

涩瞖

涩瞖先病一目,后两目俱病,如云雾朦罩,不见三光,阴看则大,阳看则小,瞳人欲散,宜还睛丸。

散瞖

散瞖初因风热上攻,久而生瞖,渐而失明,其瞖如云雾布散太虚,满如帛蒙物,遂成内障,宜服蝉花无比丸。

浮瞖

浮瞖初患一目久则俱病,亦因肝风上冲,脑脂流下,瞖如银色,宜服坠瞖丸。
沉瞖
此因肝脏劳热,常见黑花,年久凝结成瞖,色青白,瞳人若沉,如在水中,宜还睛丸。

白瞖黄心

此由劳伤太过,虚热上攻,有时昏矇不能辩物,久成内障,白瞖中黄,宜服参茯还睛丸。

横瞖

此證瞳人有膜,青白色,其瞖上下皆平,中有如横剑之状,宜服还睛丸。

枣花

此證头旋脑热,痛痒不休眼前常见黄黑花,眼中有瞖,参差如枣花,宜服参茯还睛丸。

黑圆瞖

此證头旋脑热,眼黑生花,肝胆积热,风火上冲,脑脂结成,瞖如烟色,隐隐深沉,如水之中,不能视物,宜服泻肝散。

偃月瞖

此證为肝肾俱劳,致生瞖障如偃月,白色不能辩物,服坠瞖丸。

五风变化

此證乃是虚劳内热,呕吐伤睛,脑热生风,令目失明,初觉,宜服除风汤,后服补肾丸。

惊振

此因五脏虚劳,肝气内促,热上冲脑,毒气流下眼中而成白瞖,故成内障,宜服镇肝丸。

雷头风

此證因热毒上冲于头,及面目颈项俱肿痛,故曰雷头风。久而毒气入目,致令失明,瞳人渐大,宜服泻肝散。

高风雀目

此因脏腑热极,肾水不滋,金不制木,肝气损目,久则变为青盲不见,宜服泻肝散。

绿风

此證头旋额痛,眼内多赤,常见红黑不定,皆因肝风热盛,致令瞳人绿闭,久则无见,宜服还睛丸。

乌风

此證不痛不痒,渐渐昏暗,是由气涩使然,真如乌风,宜服补肾丸。

青盲

此證多因酒色太过,内伤肾气,不痛不痒,渐失其明,眼目俱不伤损,有似常人,只因一点肾气不充,故无所见,有谓瞳人反背,有谓瞖膜遮蒙皆非也,宜服还睛滋肾之药。

黑风

此證头旋脑痛,眼涩生花,往来黑晕,乃是肝脏虚劳,致使失明,瞳人渐小,宜补肝丸。

黄风

此證多因胃火太盛,上冲头目,初病痛涩,久则昏花如雾漫天,红焰煌煌,渐至失明,宜泻胃散决明散。

胎患

此證因母怀孕之时,酸甘太过,酒色不禁,移毒于胎,致生目疾,或赤或烂,或膜或瞖,宜服清凉散。

伤寒热病后黑昏

此因热病愈后,脏气未痊,馀热未尽,或多食毒味,致令眼前黑暗,瞳人开大,视物不明,宜服熊胆丸。

肝经积热

此因肝经热甚,毒气入脑,下注于目,赤涩生瞖,或聚或散,初轻而渐重,宜服酒调散,泻肝散。

混睛

此證初起不痛不痒,渐觉昏矇,亦因劳神太过,热炽生风,肝邪为瞖,而成内障,久则失明,宜养血泻肝散。

努肉攀睛

此因心肺二经,火邪冲目,至有内眦肉息,渐起攀睛,久而不退,必定失明,宜服洗心泻肺汤,外点老膜散,及用手法去之。

睑生风粟

此因脾胃积热,肝木生风,致使两睑内生风粟如粟子,磨搽目珠,痛成瞖障,久久渐昏,流泪不止,宜先以灯草去粟,去血,后服清脾退热除风之药。

黑瞖如珠

此因肝经积热,劳作肾虚,致使冷痛出泪,乌睛上边,黑瞖凸起如珠,宜服除风汤,后服补肾丸。

花瞖白陷

此證初患头痛,肿涩,泪出难开,眼中白瞖如碎米,或如鱼鳞陷凹,为肝风太盛,血气俱虚,宜用疏风活血汤,外点熊胆膏。

冰霞深瞖

此因肺热肝风,致令黑睛生白瞖如冰霞之象,不宜钩割,宜服茺蔚子散。

膜入冰轮

此證虚劳之过,肝脏风热,年久乌睛变为白衣,渐入冰轮,若有血根血筋难治,宜服活血汤,镇心丸。

钉瞖外障

此因心火肝风,上炎入目,致使赤肿有泪,怕日羞明,疼痛太甚,生瞖如钉,高突如粟,宜服除热泻心汤,后服定志丸。

玉瞖浮睛

此因热郁不退,使生白膜,如玉凝睛,或痛或肿,久则满睛失明,宜服退瞖汤。

逆顺生瞖

此因五脏虚劳,风热壅蔽,时常赤肿,至渐生瞖,或从上生,或从下生,上下交贯,甚则厚如努肉,侵及瞳人。白睛红者先服知母饮,后服补虚人参丸。

鸡冠蚬肉

此因脾胃积热,毒气入脑而流于目,以致目生肉瞖,如鸡冠蚬肉之状,钩割可去,宜服茺蔚子丸搜风汤。

两睑粘脓

此因脾胃热毒,壅于胞,致使两睑涩赤,多眵如脓,或眼皮番出,眦角不开,宜服凉血活血汤,外用消风汤洗。

胞肉凝脂

此因脾胃伏热,风邪上冲,久则眼胞内生肉瞖如粟米,破烂如桃胶之象,虽内服药,必先去馀肉及瘀血,点退毒膏方可。

拳毛倒睫

此因脾肺热壅,致令眼弦痒涩,日以手揩,以致倒睫。有因劳倦思虑太过,致令脾气下陷,而睫倒则毛拳反内,眼珠受害,渐生瞖膜,久而不起,必致失明,宜以方法健起眼皮,先服细莘汤,后服补脾药。

碧瞖

此因风热久亢而生碧瞖淡青色于黑睛上,不痛不痒,久则失明,宜服退瞖散。

鹘眼凝睛

此因五脏风热结积而然,所患眼目忽然疼痛,眼珠胀硬,转回不随,血气凝滞,不能荣转,宜针合谷诸穴,以引气血通流,后用摩风膏涂之,宜服搜风汤。

神祟眼痛

此因心火积郁,血热为病,或日轻夜重,或好恶不常,久久延患,谓之邪祟,宜服安心丸,养心补血汤。

旋螺尖起

此因肾水不足,肝火有馀,上注目中,初觉胀痛,渐生瞖子,起至黑睛,高突如旋螺,宜服泻肝散,补肾丸。

辘轳展睛

此因脏腑壅毒,致目之患,两睑上下,各开番反,不相遮蔽,睛出状如辘轳惟直视不能转动,急用泻肝散,麦门冬汤。

打撞伤损

若因跌打伤损,积血注目者,宜敷止血药,内宜行血当归川芎汤。其或物伤眼珠突出,可从容以手轻轻托进,缓缓揉定不可洗面及目。若有污血在面上,可用热酒淋绢,封贴面上,少时取下,血自去,宜地黄酒除风汤。

迎风冷泪

此證肝风入目,阳气内伏,外面迎风,则泪随出内风以应外风,亦各从其类也。至夏月阳气在外则不出泪,则风亦在外故也。若久而肝虚,夏月亦有泪也。宜服细莘茺蔚子散。

白膜侵睛

此證肝虚肺盛,故有白膜侵上黑睛白珠多赤,亦肺有火邪,先服泻肺散,后服花散。

青膜内障

此为肝风太过,入目生青膜,蔽睛如雾如烟,此因热久生风,致有此障,久而不退,必致失明,宜点八宝散,服泻肝养金之药。

羞明怕日

此盖因脾经湿热郁目中,睑不能开,疼痛流泪,怕日羞明,此则内火所恶外火而然也。宜服泻脾散,及去水谷地廓,三焦湿热。

小儿痘疮

此因痘毒未尽,馀热在目,故目害,只宜清凉解毒,不须点药。

漏睛脓血

此因五脏积热,毒郁不散,以致目内生疮,脓血泛流,久则清浆,因而成漏,甚者破陷失明,宜服黄芪汤。

蟹睛突起

此因五脏热毒所攻,至令乌睛上有黑瞖突起,如蟹睛之状,初起急服桔梗饮,后服补睛丸。有用小针剌蟹睛上流出清水,以药点之而愈者。

风牵出睑

此因脾胃积热,肝经风盛,致患赤睑相牵,甚则眼胞掉出,治宜刺去瘀血,烙以灯燧,宜服黄芪汤。

血灌瞳人

此因外物触伤,不曾散行败血,以致血灌瞳人,或肿或胀,疼痛难开,不治则失明,宜服止痛没药散,后用活血散,点以七宝膏。

眯目飞尘

此因飞尘入目,粘贴睑皮,睛上疼痛,渗涩难开,不能睹物,治须翻出眼皮,用绵拭净,方点药宜服宁心丸。

天行赤眼暴瞖

此因运气所加,风火淫郁,大概患眼赤肿,泪出而痛,或致头额俱痛,渐生瞖障,遮蔽瞳人红紫不散,必有瘀血,宜去之,可服泻肝散,镇心丸。

天行赤眼

亦因运气流行,忽然疼痛,泪出,鼻塞不利,初患一目,后复相传,或二七后亦不愈,不宜去血,宜服泻肝兼散邪,外用洗药。

烂弦风睑

此因脾胃积热,风邪相干,致患眼弦赤烂,小儿皆因胎气风热之毒宜用碧云膏涂之,后服黄芪汤。

暴风客热

此因三焦积热,久则攻目忽然白睛红肿壅蔽乌睛,痛痒不一,泪出难开,先用洗肝散,后服补肝丸。

睑硬睛疼

此因风热凝滞郁结不散,久则生瞖不能视物,宜煨盐煎洗,点以紫金膏,服活血清热疏风之剂。

痛如针刺

此證先惟头痛泪出,渐至痛如针剌,此是心经伏火,郁蒸太过,久则瞖膜蔽睛,急宜洗心凉膈。

瞳人乾缺

此因肾虚肝热,致令瞳人乾缺,上下短长,斜偏不正,久而损目失明,先宜洗肝散,后服补肾丸。

风痒难任

皆因风热太盛,所以痒涩难任,或有迎风便痒,久则两睑赤烂,宜去瘀血,洗以煨盐,煎服补肝汤。

黄膜上冲

此證初患赤涩泪出,渐而白睛下边黄膜,冲上乌睛,遮蔽瞳人,皆因肝风胃热所致,则宜点文推云,服泻脾散。

赤膜下垂

此證赤痛发歇,年久渐至黑睛上边生有赤膜垂下,如红霞之状,俗云倒垂帘瞖,则宜点武推云,服清凉散。

睑中生赘

此證脾胃积久而发出,以致睑内生赘,如粟如黍,或有血块,俱以手法去瘀血,服活血清热药而愈。

血瞖包睛

此證多因心经热壅肝脏虚劳,致有赤脉侵睛,赤肉拥簇黑睛如橡斗包裹之状,有因上下睑有粟,而致有瘀血者,先去睑内瘀血,后服活血汤及退云散。

小儿疳眼

此證多是饮食炙煿甘辛积热,以致脾胃成疳,上攻眼目,赤涩乌珠有瞖,久渐变白,宜速治疗,若不早除,多成固疾。初服清热饮,次服五疳丸。

早晨疼痛

此因虚阳上攻,头风注目,早晨血气皆从上行,故虚阳得风火而势益盛,故疼痛也。宜服芎藭散,及白蒺藜散。

午后昏矇

此因阴虚不足,滞而不行血,至午后则敛,而气不充其血故也。此皆阴虚肾弱,先服回阳养血汤,后服滋肾丸。

女人血气逆流

此證得之经血不通气血逆行而上攻于目,故目每害之,满眼红筋,或如血瞖包睛之状,甚者血灌瞳人,治此者但只通经而目随愈,宜服破血通经之药。

痛极憎寒

目痛憎寒,乃为阳虚而生外寒,宜固卫气,兼治目痛。若或发热而憎寒者,必有外感,宜从羌活汤发散之,不须治目,而目痛自愈。今专是科者,但见憎寒辄用附子,此之谓不知本者。

起坐生花

此證眼前黑花簇飞,不疼不痛,无眵无泪,盖是肾肝虚惫,气不充周,以致视有如无,睹无若有,气血不足,水木不荣,此皆不宜点药,可服补肾汤,及羊肝丸,益肾丸之属。
甫按七十二證,古者有之,兹录之以成全书。至于论治,则又不可执于是而昧法之大纲也。夫大纲者,标本也,气血也,风火也,知此三者,目病其庶几乎。

《行血为治目之纲》

《经》曰:目得血而能视,故血为目之主,血病则目病,血凝则目胀,血少则目涩,血热则目肿,所以古人治目,惟取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血,故瞖者可使立退,痛者可使立已,眛者可使立明,肿者可使立消。今人亦有去血之法,惟可施于暴热暴肿,又不宜以为法之常也。何则?今人多是七情之郁火,气血之耗损,故去血太多,而目愈槁无所滋荣,病益炽矣。所以弥年不愈,终久失明,卒致不治也。为今治者,只以活血凉血为上策,而滋阴降火以收功,此盖治目之大纲,固无所损而必收十全之功,医者不可以不审也。

《散热为治目之要》

按河间云:目病属火,故其理也,病之始起,可以峻用寒凉,或兼七情郁滞,气血停凝,以致热壅而为目病者,则当于苦寒剂中,而加之以辛温之药而发散之,导滞开郁,而气血风火岂不从而发散者乎?故曰,散热为要,亦表里之意也。

肿痛昏矇

目病发,壅肿两睑如桃,合而为一,痛不可忍者,宜用防风通圣散,下之立愈。
血气壅肿,四物汤加龙胆草防己防风羌活之属。实热上冲而痛,黄连泻火,当归补血,心烦加栀子,便秘加大黄。
久病目昏,当用八珍汤,加羌活防风甘菊佐之,不可服寒凉之药。

《王肯堂·證治准绳》五轮

金之精,腾结而为气轮,木之精,腾结而为风轮,火之精,腾结而为血轮,土之精,腾结而为肉轮,水之精,腾结而为水轮。气轮者,目之白睛是也。内应于肺,西方庚辛申酉之金肺主气,故曰气轮。金为五行之至坚故白珠独坚于四轮,肺为华盖,部位至高,主气之升降,少有怫郁,诸病生焉血随气行,气若怫郁,则火胜而血滞,火胜而血滞则病变不测。火剋金,金在木外故气轮先赤金剋木而后病及风轮也。金色尚白故白泽者顺也。风轮者,白内青睛是也。内应于肝,东方甲乙寅卯,厥阴风木,故曰风轮,目窍肝,肝在时为春,春生万物,色满宇宙,惟目能鉴,故属窍于肝也。此轮清脆内包膏汁,有涵养瞳神之功,其色青,故青莹者顺也。世人多黄浊者,乃湿热之害,唯小儿之色最正至长食味,则泄其气而色亦易矣。血轮者,目两角大小眦是也。内应于心,南方丙丁巳午火,心主血,故曰血轮。夫火在目为神光,火衰则有昏瞑之患火炎则有焚燎之殃,虽有两心而无正轮。心君主也通于大眦,故大眦赤者,实火也。心包络为小心,小心相火也,代君行令,通于小眦,故小眦赤者虚火也。若君主拱默,则相火自然清宁矣。火色赤,唯红活为顺也。肉轮者,目睥是也。中央戊己辰戌丑未之土,脾主肉,故曰肉轮。脾有两叶,运动磨化水谷外,亦有两脾动静相应,开则万用,如阳动之发生,闭则万寂,如阴静之收敛,土藏万物而主静,故睥合则万有寂然而思睡,此藏纳归静之应也。土为五行之主,故四轮亦为睥所包涵,其色黄,得血而润,故黄泽为顺也。华元化云: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内有大络六,谓心肺脾肝肾命门各主其一,中络八,谓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脏腑,通畅血气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见,而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也。外有二窍以通其气,内有诸液出而为泪,有神膏神水神光真气真元真精,此皆滋目之源液也。神膏者,目内包涵膏液,如破则黑稠水出是也。此膏由胆中渗润精华所结成者,能涵养瞳神,衰则有损。神水者,由三焦而发源,先天真一之气所化,在目之内,虽不可见,然使触物损破,则见黑膏之外,有似稠痰者是也。在目之外,则目上润泽之水是也。水衰则有火胜燥暴之患,水竭则有目轮大小之疾,耗涩则有昏眇之危。亏者多,盈者少,是以世无全精之目。神光者,谓目自见之精华也。夫神光发于心,源于胆,火之用事,神之在人也大矣。在足能行在手能握,在舌能言,在鼻能嗅,在耳能听,在目能视。神舍心,故发于心焉。真血者,即肝中升运滋目经络之血也,此血非比肌肉间易行之血,因其脉络深高难得,故谓之真也。真气者,盖目之经络中往来生用之气,乃先天真一发生之元阳也,大宜和畅,少有郁滞,诸病生焉。真精者乃先后天元气所化精汁,起于肾,施于胆,而后及瞳神也。凡此数者,一有所损,目则病矣。大概自圆而长,外有坚壳数重,中有清脆,内包黑稠神膏一函膏,外则白稠神水,水以滋膏,水外则皆血,血以滋水,膏中一点黑莹,是胆所聚之精华,唯此一点,烛照鉴视,空阔无碍者,是曰水轮,内应于肾,北方壬癸亥子水也,妙在三胆汁肾气心神也。五轮之中,四轮不鉴,唯瞳神乃照物者,风轮则有包卫涵养之功,风轮有损瞳神不久留矣,或曰,瞳神,水也,气也,血也,膏也。曰,非也,非血非气,非水非膏,乃先天之气所生后天之气所成,阴阳之妙道,水火之精华,血养水,水养膏,膏护瞳神,气为运用,神则维持,喻以日月,理实同之,而午前则小,午后则大,亦随天地阴阳之运用也。大抵目窍于肝,主于肾,用于心,运于肺,藏于脾,有大有小,有圆有长,亦由禀受之异,男子右目不如左目精华女子左目不如右目光彩,此各得其阴阳气分之主也。然聪愚佞直,柔刚寿夭,亦能验目而知之,神哉!岂非人身之至宝乎?

八廓

八廓应乎八卦,脉络经纬于脑,贯通脏腑,达血气往来,以滋于目,廓为城郭,然各有行路往来,而匡廓卫禦之意也。乾居西北,络通大肠之腑,脏属肺,肺与大肠相为阴阳,上运清纯,下输糟粕,为传送之官,故曰传道廓。坎正北方,络通膀胱之腑,脏属于肾,肾与膀胱相为阴阳,主水之化源以输津液,故曰津液廓。艮位东北,络通上焦之腑,脏配命门,命门与上焦相为阴阳,会合诸阴分输百脉,故曰会阴廓。震正东方,络通胆腑,脏属于肝,肝胆相为阴阳,皆主清净不受浊秽,故曰清净廓。巽位东南,络通中焦之腑,脏属肝,肝与中焦相为阴阳,肝络通血以滋养,中焦分气以化生,故曰养化廓。离正南方,络通小肠之腑,脏属于心,心与小肠相为脏腑,为阳受盛之胞,故曰胞阳廓。坤位西南,络通胃之腑,脏属于脾,脾胃相为脏腑,主纳水谷以养生,故曰水谷廓。兑正西方络通下焦之腑,脏配肾络,肾与下焦相为脏腑,关主阴精化生之源,故曰关泉廓。脏腑相配,内经已有定法,而三焦分配肝肾者,此目之精法也。盖目专窍于肝而主于肾,故有三络之分别焉。左目属阳,阳道顺行故廓之经位法象,亦以顺行,右目属阴,阴道逆行,故廓之经位法象,亦以逆行,察乎二目两眦之分,则昭然可见阴阳顺逆之道矣。

《开导说》

夫目之有血,为养目之源,充和则发生长养之功全,而目不病,亏滞则病生矣,犹物之有水,为生物之泽,时中则灌溉滋生之得宜而物秀,旱涝则物坏矣,皆一气使之然也。是故天之六气不和,则阴阳偏胜,旱涝承之,水之盈亏不一,物之秀槁不齐,雨旸失时而为物害也。譬之山崩水涌,滂沛妄行,不循河道而流任其所之,不得已而疏塞决堤以泄其溢,使无沦溺昏垫之患。人之六气不和,水火乖违,淫亢承之,血之旺衰不一,气之升降不齐,营卫失调而为人害也。盖由阴虚火盛,炎炽错乱,不遵经络而来,郁滞不能通畅,不得已而开涩导瘀以泄其馀,使无胀溃损珠之患,与战理同,其所有六,谓迎香内睥上星耳际左右太阳穴也。内睥,正队之冲锋也,其功虽迟,渐收而平顺。两太阳击其左右翼也,其功次之。上星穴绝其饷道也,内迎香抵贼之巢穴也,成功虽速,乘险而征耳际击其游骑耳,道远功卑,智者不取,此实拯危之良术,挫敌之要机,与其闭门捕贼,不若开门逐之为良法也。盖病浅而邪不胜正者,固内治而邪自退矣。倘或六阳炎炽,不若开导通之,纵使其虚,虽有所伤,以药内治之功,而补其所亏,庶免瘀滞至极,而有溃烂枯凸之患。惜乎开导之法,利害存焉,有大功于目而人不知,有隐祸于目而人亦不知,其摧锋挫锐临大敌而拯祸乱,此其功之大也,耗液伤膏,弱光华而乏滋生,此其祸之隐也。惟能识證之轻重,目之虚实而伐之无过不及之弊,庶可为医之良者。

《点服药说》

病有内外,治各不同,内疾已成,外證若无点之何益外有红丝赤脉,若初发乃微邪,退后乃馀贼,点亦可消,服之犹愈。内病始盛而不内治,只泥外点者不惟徒点无功且有激发之患。内病既成,外病已见,必须内外夹攻,点服并行。奈之何人有愚拗不同,有喜服而畏点者,有喜点而畏服者,不知内疾既发,非服不除,外疾既成,非点不退,浚其流不若塞其源,伐其枝不若斲其根,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此谓治本也。内病既发,不服而除者,吾未之见也。物垢须濯,镜垢须磨,脂膏之釜,不经洗涤,乌能清净?此谓治标也。若外瘴既成,不点而去者,吾亦未之见也。若内障不服而点者徒激其火,动其血气,反损无益,服而点者,亦然。外障服而不点病初发浮嫩不定者亦退,既已结成者,服虽不发不长,所结不除,当内外夹攻,方尽其妙。

《钩割针烙说》

钩者,钩起之谓。割,割去也。针非砭针之针,乃针拨瞳神之针。烙即熨烙之烙。此四者,犹斩刈之刑,剪戮凶顽之法也,要在审鞫明而详,夺定然后加刑先灭巨魁,次及从恶,则情真罪当,而良善无侵滥之忧强暴无猖獗之患。在治法,乃开泄郁滞,涤除瘀积之术也,要在證候明而部分当始可施治,先伐标病,后去本病,则气和血宁,而精膏鲜伤耗之患轮廓无误损之失。如钩,先须识定何处皮肉筋脉浮浅,而手力亦随病轻重行之;如针,先须识定内障證候可针,岁月已足气血宁,定者方与之,庶无差谬,针后当照證内治其本,或补或泻,各随其證之所宜,若只治其标不治其本,则气不定不久复为害矣。割,如在气血肉三轮者可割,而大眦一块红肉,乃血之英,心之华也若误割之则目盲。因神在而伤者死,有割伤因而惹风,乃元虚之人犯燥湿盛者,溃烂为漏为目枯。凡障若掩及风轮之重厚者虽可割,亦宜轻轻从旁,浅浅披起。及诸病如攀睛努肉鸡冠蚬肉鱼子石榴赤脉筋内睥粘轮等證,可割馀病及在风轮之浅者误割之,则珠破而目损。烙能治残风溃眩,疮烂湿热久不愈者,轻则不须烙而治自愈若红障血分之病,割去者必须用烙定,否则不久复生,在气分之白者不须用烙,凡针烙皆不可犯及乌珠,不惟珠破亦且甚痛,虽有恶障厚者,钩割亦宜轻轻浅浅披去外边,其内边障底,只点药缓伐久自潜消,若镰割风毒流毒瘀血等證,当以活法审视,不可拘于一定。针瞳神反背又与内障之针不同,在心融手巧,轻重得宜。口传亲见,非笔下之可形容。大抵钩割针烙之治,功效最速,虽有拨乱反正,乃乘险救危,要在心小而胆大,證的而部当,必兼内治,方尽其术。

《论目痛》

目痛有二:一谓目眦白眼痛,一谓目珠黑眼痛,盖目眦白眼疼属阳,故昼则疼甚点苦寒药则效,经所谓白眼赤脉,法于阳故也。目珠黑眼疼属阴,故夜则疼甚点苦寒则反剧,经所谓瞳子黑眼法于阴故也。娄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疼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眼上反疼甚者,亦神效。盖目珠者,连目本,目本又名目系,属厥阴之经也,夜甚及用苦寒点之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丹溪云:夏枯草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其草三四月开花,遇夏至阴生则枯,盖禀纯阳之气也,故治厥阴目疼如神者,以阳治阴也。予周师目珠疼连,眉棱骨痛及头半边肿痛,遇夜则作,用黄连膏子点上则反大疼,诸药不效,灸厥阴少阳,则疼随止,半月又作,又灸又止者月馀,遂以夏枯草二两,香附二两,甘草四钱,同为细末,每服一钱五分,用茶清调服,下咽则疼减大半,至四五日良愈。又一男子年六十岁,亦目珠连眉棱骨痛,夜甚,用苦寒剂点亦甚,与前證皆同,但有白瞖二点,在黑目及外眦,与瞖药皆不效,亦以此药间东垣选奇汤,又加四物黄连煎服,并灸厥阴少阳而安。

天行赤热

目赤痛,或睥肿头重,怕热羞明,涕泪交流等證,一家之内,一里之中,往往老幼相传者是也。然有虚实轻重不同,亦因人之虚实时气之轻重何如,各随其所以而分经络以发病。有变为重病者,有变为轻病者,有不治而愈者,不可概言,此专为天时流行,热邪相感染,而人或素有目疾及痰火热病,水少元虚者,则尔我传染不一。其丝脉虽多赤乱不可以为赤丝乱脉證,常时如是之比。若感染轻而源清,邪不胜正者,则七日而自愈。盖火欤七,故七日火气尽而愈七日不愈而有二七者,乃再传也。二七不退者,必其犯触及本虚之故,防他变證矣。

暴风客热

非天行赤肿,尔我感染之比,又非寒热似疟目痛则病发,病发则目痛之比,乃素养不清,躁急劳苦,客感风热,卒然而发也。虽有肿胀,乃风热夹攻,火在血分之故,治亦易退,非若肿胀如杯等證,久积退迟之比。

火胀大头

目赤痛而头面浮肿皮肉燥赤也。状若大头伤寒,夏月多有此患。有湿热风热,湿热多泪而睥烂,风热多胀痛而憎寒,若失治则血滞于内,虽得肿消而目必有变矣。

羞明怕热

谓当明热之处,而目痛涩,畏避不能开也。凡病热者十之六七,皆有此患。病源在于心肝脾三经,总而言之,不过一火燥之热病在阳分,是以怕热,见热则恶之而涩痛思避,盖己之精光弱,而不能胜彼之光是以处暗之所则清爽。怕热无不足之證,羞明有不足之證,若目不赤痛而畏明者,乃不足之證,为血不足,胆汁少,而络弱不能运精华以敌阳光之故。今人皆称怕日羞明者,俗传音近之误,盖日热二音类近,习俗呼误已久,不察其理,遂失其正,只以怕热羞明论之,其理灼然可见。夫明字所包已广,何用再申日字,若以日字专主阳光言之,则怕热一,證无所归矣。

睑硬睛疼

不论有障无障,但两睑坚硬而睛疼,头或疼者尤急。乃风热在肝,肝虚血少,不能营运于目络,水无所滋,火反乘虚而入,会痰燥湿热,或头风夹搏,故血滞于睥肉,睛因火击而疼,轻则内生椒疮,重则为肿胀如杯,瘀血灌睛等證治当傅退稍软翻睥开导之吉。若坚硬之,甚且渐渐肿起,而痛及头脑虽已退而复来,其胀日高,虽傅治不退不软者,此头风欲成毒也宜服通肝散,二朮散若有障膜,用春雪膏点之。

赤痛如邪

每目痛则头亦痛,寒热交作如疟状。凡病发则目痛,目痛则病发,轻则一年数发,重则一月数发,盖肝肾俱虚之故。热者内之阴虚,火动邪热也。寒者营卫虚外之腠理不实而觉寒也。若作风寒疟病,或用峻削之治,则血愈虚而病愈深矣。宜小柴胡合四物汤主之,不效则活血益气汤。

气眼

才怒气则目疼宜酒调复元通气散。

痛如针刺

目珠痛如针刺病在心经,实火有馀之證。若痛蓦然一二处如针刺,目虽不赤,亦是心经流火。别其痛在何部分,以见病将犯其经矣。宜服洗心散,次服还睛散,及乳香丸,补肝散等。按此證多有体劳目劳,营气不上潮于目,而如针刺之痛者,宜养其营,若降火则殆矣。

热结膀胱

目病则小便不通利,而头疼寒热者方是。若小便清利者,非也。乃热蒸于膀胱,先清利其水,后治其目则愈矣。盖太阳经脉,循目络上行巅顶,故头疼,火极则兼水化,又血虚者表疏,故发寒热,热甚则水气闭涩,而神水被蒸乏润,安得不竭?

大小雷头风

此證不论偏正,但头痛倏疾而来,疼至极而不可忍。身热目痛便秘结者,曰大雷头风,若痛从小至大,大便先润后燥,小便先清后涩,曰小雷头风。大者害速,小者稍迟,虽有大小之说,而治则同。若一失缓,祸变不测,目必损坏,轻则凹凸,重则结毒,宜早为之救,免于祸成。世人每虑此患害速,故疑于方犯,惑于鬼祟,深泥巫祝而弃医治,遂致祸成,悔无及矣。

左右偏头风

左边头痛右不痛,曰左偏风,右边头痛左不痛,曰右偏风,世人往往不以为虑,久则左发损左目,右发损右目,有左损反攻右,右损反攻左,而二目俱损者。若外有赤痛泪热等病,则外證生,若内有昏眇眩运等病,则内證生矣。凡头风痛左害左,痛右害右,此常病易知者。若难知者,左攻右,右攻左,痛从内起,止于脑,则攻害也迟。痛从脑起,止于内,则攻害也速。若痛从中间,发及眉梁内上星中发者,两目俱害,亦各因其人之触犯感受,左右偏胜起患不同迟速轻重不等。然风之害人尤惨,若能保养调护,亦可免患。愚者骄纵不知戒忌,而反触之,以致患成而始悔,良可痛哉!

阴邪风

额板骨眉棱骨痛也。发则多于六阳用事之时,元虚精弱者,则有内證之患,若兼火者,则有外證之病。

阳邪风

脑后枕骨痛也。多发于六阴用事之月,发则有虚运耳鸣之患,久而不治,内障成矣。

卒脑风

太阳内如椎似钻一团而痛也。若痛及目珠,珠外有赤脉纵贯及瘀滞者,必有外之恶證来矣。若珠不赤,痛只自觉,视如云遮雾障,渐渐昏眇者,内證成矣。急早治之,以免后虑。

巅顶风

天灵盖骨内痛极如椎如钻也。阳分痛尤甚,阴分痛稍可。夹痰湿者,每痛多眩运,若痛连及珠子,而胀急瘀赤者,外證之恶候,若昏眇则内證成矣。成内證者,尤多于外者。

游风

头风痛无常位,一饭之顷,游易数遍,而不能度其何所起止也。若痛缓而珠赤有障起者,必变外障,痛甚而肿胀紧急者,必有瘀滞之患,久而失治,不赤痛而昏眇者,内證来成外證者多,然为害迟如各风耳。

邪风

人素有头风,因而目病,或素目病,因而头风,二邪并立搏夹,而深入脑袋,致伤肝胆诸络,故成此患。头痛则目病,目病则头痛,轻则一年数发,重则一月数发。头风目病,常并行而不相悖也,非若雷头风,风火搏激而瘀滞之急者,又非若天行赤热传染之邪,客风暴热之风火,寄旅无定及诸火胀头痛之比。此专为自家本病久成者,非若彼之标病新来之轻者。若赤痛胀急,则有外證之候,若无赤痛而只内胀及赤痛不甚,无瘀滞之證而只昏眇者,内證成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