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三百四卷目录

 紫薇部汇考
  紫薇图
  段成式酉阳杂俎〈紫薇〉
  王世懋花疏〈紫薇〉
  王象晋群芳谱〈紫薇〉
 紫薇部艺文〈诗〉
  郡斋有紫薇双本自朱明接于徂暑其花芳馥庭宇之内迥无其伦予嘉其美而能久因诗纪述           唐杨于陵
  奉和郴州杨侍郎二丈玩郡斋紫薇花十四韵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郡斋对紫薇花   前人
  紫薇花          白居易
  紫薇花           前人
  见紫薇花忆微之       前人
  紫薇花           杜牧
  临发崇让宅紫薇      李商隐
  甲子岁夏五月自长沙抵醴陵入南小江村篱之次忽见紫薇花因思玉堂及西掖厅前皆植是花遂赋诗四韵聊寄知心   韩偓
  聚星楼前紫薇花     宋欧阳修
  秋花无几尚有紫薇相对    程俱
  阁后紫薇花盛开      梅尧臣
  次韵和韩子华内翰于李右丞家移红薇子种学士院           前人
  过真慧素上人院见红薇盛开因思西阁后轩数枝遂成短章寄翰林院原叔八丈禹玉阁长 蔡襄
  次韵钱穆父紫薇〈二首〉   苏轼
  紫薇            陶弼
  紫薇           杨万里
  凝露堂前紫薇花两株每自五月盛开九月乃衰             前人
  厅前紫薇花二本甚盛戏题绝句 陆游
  紫薇            前人
  紫薇           刘克庄
  紫薇           王十朋
  紫薇花行        明皇甫涍
  紫薇            薛蕙
  紫薇〈已上诗〉      潘允哲
  点绛唇         宋陈景沂
  贺新郎〈已上词〉      祝穆
 紫薇部选句
 紫薇部纪事
 紫薇部杂录
 紫荆部汇考
  紫荆图
  王象晋群芳谱〈紫荆〉
  本草纲目〈紫荆〉
 紫荆部艺文〈诗词〉
  见紫荆花        唐韦应物
  红荆〈已上诗〉       元稹
  雨中花〈龙宝寺紫荆词〉  明杨慎
 紫荆部纪事
 皂荚部汇考
  皂荚图
  周礼〈地官大司徒〉
  段成式酉阳杂俎〈波斯皂荚〉
  本草纲目〈皂荚 肥皂荚〉
 皂荚部艺文〈诗〉
  皂荚树          宋张耒
 皂荚部纪事
 皂荚部杂录
 皂荚部外编

草木典第三百四卷

紫薇部汇考

释名

紫薇《群芳谱》   怕痒花《群芳谱》
百日红《群芳谱》  满堂红《涌幢小品》
猴郎达树《酉阳杂俎》猴剌脱树《群芳谱》

紫薇图


《段成式·酉阳杂俎》紫薇

紫薇,北人呼为猴郎达树,谓其无皮猿不能捷也,北地其树,绝大有环数夫臂者。

《王世懋·花疏》紫薇

紫薇有四种:红、紫、淡红、白。紫却是正色,闽花物物胜苏杭,独紫薇作淡红色最丑。本野花种也,白薇近来有之,示异可耳,殊无足贵。

《王象晋·群芳谱》紫薇

紫薇一名百日红,四五月始。花开谢接续可至八九月,故名一名怕痒花,人以手爪其肤,彻顶动摇,故名。一名猴剌脱,树身光滑,花六瓣,色微红,紫皱蒂长一二分,每瓣又各一蒂长分许。蜡跗茸萼赤茎叶,对生一枝数颖,一颖数花,每微风至,妖娇颤动,舞燕惊鸿,未足为喻。唐时省中多植此花,取其耐久且烂漫可爱也。紫色之外又有红白二色,其紫带蓝焰者,名翠薇。于若瀛曰:花攒枝杪若剪轻縠盛开时,烂漫如火,干无皮,愈大愈光莹,枝叶亦柔媚可爱。
栽种以二瓦或竹二片当叉处套其枝,实以土俟生根分植,又春月根傍分小本种之最易生此花,易植易养可作耐久交。
紫薇部艺文〈诗〉郡斋有紫薇,双本自朱明,接于徂暑,其花芳馥,庭宇之内,迥无其伦,予嘉其美而能久,因诗纪述。           唐杨于陵

晏朝受明命,维夏走天衢。逮兹三伏候,息驾万里途。省躬既局蹐,结思多烦纡。簿领幸无事,宴休谁与娱。内斋有嘉树,双植分庭隅。绿叶下成幄,紫花纷若铺。摛霞晚舒艳,凝露朝垂珠。炎沴昼方铄,幽姿闲且都。夭桃固难匹,芍药宁为徒。懿此时节久,讵同光景驱。陶甄诚一致,品汇乃散殊。濯质非受彩,无心那夺朱。粤予负羁絷,留赏并踟蹰。通夕靡云倦,西南山月孤。

奉和郴州杨侍郎二丈玩郡,斋紫薇花十四韵。刘禹锡


几年丹霄上,出入金华省。暂别万年枝,看花桂阳岭。南方足奇树,公府成佳境。绿阴交广除,明艳透萧屏。雨馀人吏散,燕语帘栊静。懿此含晚芳,翛然忘簿领。紫茸垂组绶,金缕攒锋颖。露溽暗传香,风轻徐弄影。苒弱多意思,从容占时景。得地在侯家,移根近仙并。开尊好凝睇,倚瑟仍回颈。游蜂驻綵冠,舞鹤迷烟顶。兴生红药后,爱与甘棠并。不学夭桃姿,浮荣在俄顷。

《和令狐相公郡斋对紫薇花》前人

明丽碧天霞,丰茸紫绶花。香闻荀令宅,艳入孝王家。几岁自荣落,高情方叹嗟。有人移上苑,犹足占年华。

《紫薇花》白居易

紫薇花对紫薇翁,名目虽同貌不同。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何似苏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

《紫薇花》前人

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见紫薇花忆微之》前人

一丛闇淡将何比,浅碧笼裙衬紫巾。除却微之见应爱,人间少有别花人。

《紫薇花》杜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临发崇让宅紫薇》李商隐

一树秾姿独看来,秋庭暮雨类轻埃。不先摇落应为有,已欲别离休更开。桃绶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章台,天涯地角同荣谢,岂要移根上苑栽。

甲子岁夏五月,自长沙抵醴陵,入南小江村,篱之次,忽见紫薇花,因思玉堂,及西掖厅前皆植是花。遂赋诗四韵,聊寄知心。   韩偓


职在内庭宫阙下,厅前皆种紫薇花。眼明忽傍渔家见,魂断方惊凤阙赊。浅色晕成宫里锦,浓香染著洞中霞。此行若遇支机石,又被君平验海槎。

《聚星楼前紫薇花》宋·欧阳修

亭亭紫薇花,向我如有意。高烟晚溟濛,清露晨点缀。岂无阳春月,所得时节异。静女不争宠,幽姿如自喜。将期谁顾盼,独伴我憔悴。而我不彊饮,繁英行亦坠。相看两寂寞,孤咏聊自慰。

《秋花无几尚有紫薇相对》程俱

晚花如寒女,不识时世妆。幽然草间秀,红紫相低昂。荣木事已休,重阴閟深苍。尚有紫薇花,亭亭表秋芳。扶疏缀繁柔,无复粉艳光。空庭一飘委,已觉巾裾凉。手中蒲葵箑,虽复未可忘。仰视白日永,凄其感冰霜。

《阁后紫薇花盛开》梅尧臣

禁中五月紫薇树,阁后近闻都著花。薄薄嫩肤搔鸟爪,离离碎叶剪晨霞。凤凰浴去池波响,鳷鹊阴来日影斜。六十无名空执笔,颠毛应笑映簪花。

次韵和韩子华内翰于李右丞家,移红薇子种学士院。           前人


红薇花树小扶疏,春种秋芳赏爱馀。丞相旧园移带土,侍臣清署看临除。薄肤痒不胜轻爪,嫩干生宜近禁庐。此地结根千万岁,联华荣莫比茅茹。
过真慧素上人院,见红薇盛开,因思西阁后轩数枝,遂成短章,寄翰林院,原叔八丈禹玉阁长。

蔡襄


八月吴天觉早凉,翠丛初拆碎朱房。繁枝欲卧不胜力,落片将飞犹自香。西阁二年临昼梦,金刀一夕掩春芳。栏边想像频回首,渐觉星垣迥汉傍。

《次韵钱穆父紫薇》苏轼

虚白台前有紫薇两株,俗传乐天所种。

虚白堂前合抱花,秋风落日照横斜。阅人此地知多少,物化无涯生有涯。


折得芳蕤两眼花,题诗相报字倾斜。箧中尚有丝纶句,坐觉天光照海涯。

《紫薇》陶弼

人言清禁紫薇郎,草诏紫薇花影傍。山木不知官况别,也随红日上东廊。

《紫薇》杨万里

晴霞艳艳覆檐牙,绛雪霏霏点砌沙。莫管身非香案吏,也移床对紫薇花。

凝露堂前,紫薇花两株,每自五月盛开,九月乃衰。             前人


似痴如醉弱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

《厅前紫薇花二本甚盛戏题绝句》陆游

红药紫薇西省春,从来惟惯对词臣。问囚自是粗官分,无奈名花解笑人。

《紫薇》前人

钟鼓楼前官样花,谁令流落到天涯。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

《紫薇》刘克庄

风标雅合对词臣,映砌窥窗伴演纶。忽发一枝深谷里,似知茅屋有诗人。

《紫薇》王十朋

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自惭终日对,不是紫薇郎。

《紫薇花行》明·皇甫涍

叔氏虞部贻,余梧亭怀旧诗,未遑报章。秋日散步亭隅,薇花烂目,徘徊久之亭,故余读书处也。昔尝眷恋此花,为之赋,有曰:清风时动,明月微娟。悠悠我心,谁与晤言。悲春华之不实,绚紫阁而空传。履閒庭以载叹,时徙倚而屡迁。垂贞嘉于馀藻,永封殖于兹轩。后余屡游京台,累践华省,沦飘河魏返迹,敝庐顾瞻此花,宛焉如昨,而余白发被鬓凄,其改容春华之句,永矣。悼心贞嘉馀藻,竟何徵耳因。作紫薇花行,以泄怀旧之思,并以报叔氏云。

英菲窈窕绿窗前,艳影扶疏翠戺连。玉衡含照妍华夕,金风弄彩泬寥天。流风逝水惊离索,十载幽栖对花萼。无情羁宦却归来,有客伤秋叹荣落。兰宫桂殿凤皇楼,帝台仙客恣攀游。可堪残月鲈江梦,不奈连云骑省秋。言追渔父赋归欤,寂寞蓬蒿掩敝庐。旖旎繁英重入赋,婆娑生意最愁余。人情感物多惆怅,白发红颜两相向。东篱并就菊松姿,北山岂孤猿鹤望。青葱摛藻记甘泉,潘陆春华此弃捐。未忘温室琼瑶树,虚拟湘源杜若篇。

《紫薇》薛蕙

紫薇开最久,烂漫十旬期。夏日逾秋序,新花续故枝。楚云轻掩冉,蜀锦碎参差。卧对山窗下,犹堪比凤池。

《紫薇》潘允哲

种自金华省,分来竹素堂。蟠枝凝瑞露,接叶逗清光。不向仙郎伴,还移野老傍。三秋花烂漫,相迟一飞觞。

《点绛唇》宋·陈景沂

今古凡花,词人尚作词,称庆紫薇名盛,似得花之圣。为底时人一曲,希流咏花端正,花无疾病,似亦归之命。

《贺新郎》祝穆

此木生林野,自唐家丝纶。置阁托根其,下常伴词臣。挥帝制因号,紫薇堪诧常。缥缈紫薇仙,驾料想紫薇。躔降种紫薇郎,况是名同者,兼二美作佳话。一株乃肯临茅舍,肌肤薄长身挺立。扶疏潇洒定怯,麻姑爬痒爪,只许素商陶冶,擎绛雪柔枝。低亚我意,香山东坡老。只小诗便为增声,价后当有继风雅。

紫薇部选句

唐白居易诗:红薇花尚熏。
杜牧诗:山鸟飞红带,亭薇拆紫花。
温庭筠诗:浓阴似帐红薇晓,细雨如丝碧草春。宋王安石诗:紫薇花点绿苔斑。
韩维诗:红薇花拆萱草丹。
周必大诗:归到玉堂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
洪平斋诗:唱彻五更天未晓,一池月浸紫薇花。元谢宗可诗:红薇滴露洗云腥。
明张祥鸢诗:紫薇低覆砌,冉冉露花团。

紫薇部纪事

《拾遗记》:怀帝末,民间园圃皆生蒿棘,狐兔游聚。至元熙元年,太史令高堂忠奏,荧惑犯紫微,若不早避,当无洛阳。乃诏内外、四方及京邑诸宫,观林卫之内,及民间园囿皆植紫薇,以为厌胜。至刘石、姚苻之末,此蒿棘不除,自绝也。
《湘山野录》:咸平中,翰林李昌武宗谔初知制诰,至西掖追故事,独无紫薇。自别墅移植,闻今庭中者,院老吏相传,犹是昌武手植。晏元献写赋于壁,曰:得自羊墅来,从召园有昔日之绛,老无当时之仲文,观茂悦,以怀旧指蔽,芾以思人。
《宋史·五行志》:政和四年,荆门军紫薇木连理。

紫薇部杂录

《梦溪笔谈》:唐贞观中,敕下度支求杜若,省郎以谢脁诗云芳洲采杜。若乃责坊州贡之,当时以为嗤笑。至如唐故事中,书省中植紫薇花,何异坊州贡。杜若然历世循之,不以为非。至今舍人院紫薇阁,前植紫薇花,用唐故事也。
《三柳轩杂识》:紫薇为高调客。
《花经》:六品,四命紫薇。
《瓶花谱》:五品,五命紫薇。
《瓶史》:石榴似紫薇,大红千叶,木槿为婢。
《瓶史月表》:七月,花盟主紫薇。
《花历》:七月,紫薇漫月。
《书传》:正误紫薇花,《尔雅》《尔雅翼汇》《雅天中记》,俱未载。惟《事文类聚》有紫薇花,亦不载,事实止载刘禹锡和令狐相公。郡斋对紫薇花诗:明丽碧天霞,丰茸紫绶花。白居易诗: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前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此唐人之误,以紫微为紫薇者,即刘白未悟也。然紫薇花亦始于唐,今人以六月开,百日红者为紫薇花。其色有红紫二种,树高寻丈,皮薄而白,花繁而碎,亦浓郁可爱,吴中黔中最多。

紫荆部汇考

释名

紫荆《开宝》    紫珠《拾遗》
满条红《群芳谱》

紫荆图


《王象晋·群芳谱》紫荆

紫荆,一名满条红,丛生。
种植,冬取其荚种肥地,春即生。又春初,取其根傍小条。栽之,即活,性喜肥恶水。
制用花未开时,采之滚汤中焯过,盐渍少时,点茶颇佳。或云花入鱼羹中,食之杀人。
《本草纲目》紫荆释名
李时珍曰:其木似黄荆,而色紫,故名。其皮色红而消肿,故疡科呼为肉红。又曰:内消与何首乌同名。
集解

苏颂曰:紫荆处处有之,人多种于庭院间,木似黄荆,叶小无桠,花深紫可爱。
陈藏器曰:即田氏之荆也,至秋子熟,正紫圆如小珠,名紫珠,江东林泽间尤多。
寇宗奭曰:春开紫花甚细碎,共作朵生,出无常处,或生于木身之上,或附根上枝,下直出花,花罢叶出,光洁微圆,园圃多植之。
李时珍曰:高树柔条,其花甚繁,岁二三次,其皮入药,以川中厚,而紫色味苦,如胆者为胜。
木并皮气味

苦平无毒。
陈藏器曰:苦寒。
大明曰:皮梗,及花气味,功用并同。
主治

开宝曰:破宿血下五淋,浓煮汁服。
大明曰:通小肠。
陈藏器曰:解诸毒物,痈疽喉,痹飞尸蛊毒,肿下瘘,蛇虺虫蚕,狂犬毒,并煮汁服,亦以汁洗疮肿,除血长肤。李时珍曰:活血行气,消肿解毒,治妇人血气,疼痛经,水凝涩。
发明

李时珍曰:紫荆气寒、味苦、色紫、性降。入手足厥阴血,分寒胜热苦,走骨紫入营。故能活血消肿,利小便而降毒。杨清叟仙传方,有冲和膏以紫荆为君盖,亦得此意也。其方治一切痈疽,发背流注,诸肿毒,冷热不明者。紫荆皮炒三两,独活去。节炒一两,赤芍药。炒二两,生白朮。一两木蜡,炒一两为末,用葱汤调,热敷血得热则行,葱能散气也。疮不甚热者,酒调之痛甚者,加乳香筋不伸者,亦加乳香大抵痈疽流。注皆是气血凝滞所成,遇温则散,遇凉则凝,此方温平。紫荆皮乃木之精,破血消肿,独活乃土之精,止风动血,引拔骨中毒,去痹湿气。芍药乃火之精,生血止痛。木蜡乃水之精,消肿散血,同独活,能破石肿坚硬。白芷乃金之精,去风生肌,止痛盖血,生则不死血,动则流通肌,生则不烂痛,止则不焮风,去则血自散气,破则硬可消毒,自除五者交治,病安有不愈者乎。
张实之曰:白朮亦当作芷。
附方

妇人血气:紫荆皮为末醋糊丸,樱桃大,每酒化服一丸。〈熊氏补遗〉
鹤膝风挛:紫荆皮三钱,老酒煎服,日三次。〈直指方〉伤眼青肿:紫荆皮小,便浸七日,晒研用生地黄汁姜汁调,傅不肿用葱汁。〈永类方〉
猘犬咬伤:紫荆皮末沙糖调涂,留口退肿,口中仍嚼咽杏仁,去毒。〈仙传外科〉
鼻中疳疮:紫荆花阴乾为末,贴之。〈卫生易简方〉发背初生,一切痈疽皆治:单用紫荆皮为末,酒调箍住,自然撮小不开,内服柞木饮,子乃救贫良剂也。〈仙传外科〉
痈疽未成:用白芷、紫荆皮等分为末,酒调服,外用紫荆皮、木蜡赤、芍药等分为末,酒调作箍药。〈同上〉痔疮肿痛:紫荆皮五钱,新水,食前煎服。〈直指方〉产后诸淋:紫荆皮五钱,半酒、半水煎温服。〈熊氏补遗〉

紫荆部艺文〈诗词〉《见紫荆花》唐·韦应物

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

《红荆》元稹

庭中栽得红荆树,十月花开不待春。直得孩提尽惊怪,一家同是北来人。
《雨中花》〈龙宝寺紫荆〉明·杨慎
一搦纤腰清瘦。六幅轻纱红皱。粉熟香生,态浓妆浅,正是愁时候。萧萧风雨黄昏后。云湿仙衣寒透。正帘悄窗閒,灯昏酒冷,听尽莲花漏。

紫荆部纪事

《续齐谐记》: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赀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斫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真仕至大中大夫。
《老学庵笔记》:僧行持,明州人,有高行而喜滑稽,尝在馀姚贫,甚有颂曰:大树大皮裹小树小皮。缠庭前紫荆树无皮也。过年。
《天台山记》:寒岩下有通海池,植铁色紫荆树。

皂荚部汇考

释名

皂荚《本经》    悬刀《外丹本草》
皂角《纲目》    乌犀《纲目》
鸡栖子《纲目》
皂荚图缺《周礼》《地官》
大司徒之职,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四曰坟衍,其植物宜荚物。
〈注〉荚物,荠荚王棘之属。〈疏〉荠荚,即今人谓之皂荚。盖误云皂,当言荠也。

《段成式·酉阳杂俎》波斯皂荚

波斯皂荚,出波斯国呼。为忽野檐,默拂林呼。为阿梨去伐树,长三四丈,围四五尺,叶似钩缘而短小,经寒不凋不花。而实其荚长二尺,中有隔,隔内各有一子,大如指头,赤色至坚硬,中黑如墨,甜如饴,可啖亦入药用。
《本草纲目》皂荚释名
李时珍曰:荚之树皂,故名。广志谓之鸡栖子,曾氏方谓之乌犀,外丹本草谓之悬刀。
集解
别录曰:皂荚生雍州山谷,及鲁邹县,如猪牙者,良九
月十月,采荚阴乾。
陶弘景曰:处处有之,长尺二者,良俗人见其有虫孔,而未尝见虫形,皆言不可近。令人恶病,殊不尔也。其虫状如草,叶上青虫,微黑便出,所以难见。
苏恭曰:此物有三种,猪牙皂荚最下,其形曲戾薄恶,全无滋润,洗垢不去。其尺二者粗大,长虚而无润,若长六七寸,圆厚节促直者,皮薄多肉,味浓大好。苏颂曰:所在有之以怀孟者,为胜木极有高大者,本经用如猪牙者,陶用尺二者,苏用六寸圆厚者。今医家作疏,风气丸煎多用长皂荚,治齿及取积药多用牙皂荚,所用虽殊,性味不甚相远,其初生嫩芽,以为蔬茹更益人。
李时珍曰:皂树高大,叶如槐叶,瘦长而尖,枝间多刺。夏开细黄花,结实有三种,一种小如猪牙;一种长而肥厚,多脂而粘;一种长而瘦薄,枯燥不粘,以多脂者为佳。其树多刺,难上采时,以篾箍其树,一夜自落,亦一异也。有不结实者,树凿一孔,入生铁三五斤,泥封之即结荚。人以铁砧搥皂荚,即自损铁碾,碾之久则成孔,铁锅爨之多爆片落。岂皂荚与铁有感召之情耶。
皂荚修治

雷敩曰:凡使要赤肥并不蛀者,以新汲水浸二宿,用铜刀削去粗皮,以酥反复炙透,搥去子皮,用每荚一两,用酥五钱。
王好古曰:凡用有蜜炙、酥炙,绞汁烧灰之异,各依方法。
气味

辛咸温有小毒。
王好古曰:入厥阴经气分。
李时珍曰:入手太阴阳明经气分。
徐之才曰:柏实为之使恶,麦门冬畏空青,人参苦参。汪机曰:伏丹砂粉霜、硫黄、硇砂。
主治

《本经》曰: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杀精物。《别录》曰:疗腹胀满,消谷除欬嗽,囊结妇人,胞不落明目,益精可为沐药,不入汤。
《大明》曰:通关节头风,消痰杀虫,治骨蒸开胃,中风口噤。
甄权曰:破坚症,腹中痛,能堕胎。又将浸酒中,取尽其精,煎成膏涂帛,贴一切肿痛。
寇宗奭曰:溽暑久雨时,合苍朮烧烟,辟瘟疫邪湿气。汪机曰:烧烟熏久痢,脱肛。
王好古曰:搜肝风,泻肝气。
李时珍曰:通肺及大肠气,治咽喉痹塞,痰气喘欬,风疠疥癣。
发明

王好古曰:皂荚,厥阴之药,活人书,治阴毒,正气散内,用皂荚引入厥阴也。
李时珍曰:皂荚属金,入手太阴阳明之经,金胜木,燥胜风,故兼入足厥阴,治风木之病。其味辛而性燥,气浮而散吹之,导之则通。上下诸窍服之,则治风湿痰喘,肿满,杀虫。涂之则散肿,消毒,搜风,治疮。按庞安时,伤寒总论,云元祐五年,自春至秋蕲黄二郡,人患急喉痹,十死八九,速者半日一日而死。黄州推官潘昌言得黑龙膏方救,活数十人也。其方治九种喉痹、急喉痹,缠喉风,结喉烂,喉遁虫,虫蝶重舌,木舌,飞丝入口,用大皂荚四十,挺切水三斗,浸一夜,煎至一斗,半入人参末半两,甘草末一两,煎至五升,去滓,入无灰酒一升,釜煤二匕,煎如饧,入瓶封埋地中一夜,每温酒化下一匙,或扫入喉内,取恶涎尽为度后,含甘草片。又孙用和家传秘宝方,云凡人卒中风,昏昏如醉,形体不收,或倒或不倒,或口角流涎,出斯须不治,便成死病。此證风涎潮,于上胸痹气不通,宜用救急稀涎散吐之,用大皂荚肥实不蛀者,四挺去黑皮,白矾光明者一两为末,每用半钱,重者三字,温水调灌,不大呕吐,只是微微稀冷涎,或出一升二升,当待惺惺,乃用药调治,不可便大吐之,恐过剂伤人,累效不能书述。
寇宗奭曰:此法用皂荚末一两,生矾末半两,腻粉半两,水调一二钱,过咽即吐,涎用矾者,分膈下涎也。
子修治

雷敩曰:拣取圆满坚硬不蛀者,以瓶煮熟剥去硬皮,一重取向,里白肉两片,去黄以铜刀切,晒用其黄,消人肾气。
子气味

辛温无毒。
子主治

寇宗奭曰:炒舂去赤皮,以水浸软煮,熟糖渍食之,疏导五脏风热壅。
苏颂曰:核中白肉,入治肺药。核中黄心,嚼食治膈痰吐酸。
李杲曰:仁和血润肠。
李时珍曰:治风热,大肠虚秘,瘰𤻤肿毒,疮癣。
子发明

汪机曰:皂荚核烧存性,治大便燥,结其性得湿则滑,滑则燥结自通也。
李时珍曰:皂荚味辛,属金,能通大肠阳明燥,金乃辛以润之,之义非得湿则滑也。
刺气味

辛温无毒。
刺主治

苏颂曰:米醋熬嫩刺作煎,涂疮癣有奇效。
李时珍曰:治痈肿,妒乳,风疠,恶疮,胎衣不下,杀虫。
刺发明

杨士瀛曰:皂荚刺能引诸药,性上行,治上焦病。朱震亨曰:能引至痈疽溃处甚验。
李时珍曰:皂荚刺治风杀虫,功与荚同。但其锐利,直达病所为异耳。神仙传云:左亲骑军崔言一旦得大风恶疾,双目昏盲,眉发自落,鼻梁崩倒,势不可救。遇异人,传方用皂荚刺三斤,烧灰蒸一时久,日乾为末。食后,浓煎大黄汤调一匕饮之,一旬眉发再生,肌润目明。后入山修道,不知所终。又刘守真保命集云:疠风乃营气热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宜先用桦皮散服,五七日后,灸承浆穴,七壮三灸后,每旦早服桦皮散,午以升麻葛根汤下,钱氏泻青丸,晚服一圣,散用大黄末半两,煎汤调皂荚刺灰三钱,乃缓疏泄血中之风热也。仍戒房室三年,桦皮散见,桦皮下又追风,再造散,即一圣散,云服之便出黑虫,为验数日再服,直候虫尽,为绝根也。新虫嘴赤,老虫嘴黑。
木皮根皮气味

辛温无毒。
木皮根皮主治

李时珍曰:风热,痰气,杀虫。
叶主治

李时珍曰:入洗风疮渫用。
附方

中风,口噤不开,涎潮:壅上皂角一挺,去皮,猪脂涂炙黄色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气壮者二钱,以吐出风涎为度。〈简要济众方〉
中风口喎:皂角五两,去皮为末,三年大醋和之,左喎涂右,右喎涂左,乾更上之。〈外台秘要〉
中暑不省:皂荚一两,烧存性甘草一两,微炒为末,温水调一钱灌之。〈澹疗方〉
鬼魇不寤:皂荚末刀圭吹之,能起死人。〈千金方〉自缢将绝:皂荚末吹鼻中。〈外台方〉
水溺卒死一宿者尚可活:纸裹皂荚末,纳下部须臾,水出即活。〈外台秘要〉
急喉痹塞,逡巡不救:皂荚生研末,每以少许点患处,外以醋调厚封项,下须臾便破出血,即愈。或挼水灌之亦良。直指方用皂荚肉半截,水醋半盏,煎七分,破出脓血,即愈。
咽喉肿痛:牙皂一挺,去皮米醋浸炙七次,勿令太焦为末,每吹少许入咽,吐涎即止。〈圣济总录〉
风痫诸痰五痫膏,治诸风,取痰如神:大皂荚半斤,去皮子以蜜四两涂上,慢火炙透搥碎,以热水浸一时,挼取汁,慢火熬成膏,入麝香少许,摊在夹绵纸上,晒乾剪作纸花,每用三四片,入淡浆水一小盏中,洗淋下以筒吹汁入鼻内,待痰涎流尽,吃脂麻饼一个,涎尽即愈。立效。〈普济方〉
风邪痫疾:皂荚烧存性四两,苍耳根茎叶日乾四两,蜜陀僧一两为末,成丸,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四十丸,枣汤下,日二服,稍退只服二十丸,名抵住丸。〈永类方〉
一切痰气:皂荚烧存性,萝卜子炒等分姜汁,入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简便方〉
胸中痰结:皂荚三十挺,去皮切水,五升浸一夜,挼取汁慢熬,至可丸。丸如梧子大,每食后,盐浆水下十丸。又钓痰膏:用半夏醋煮过,以皂荚膏和匀,入明矾少许,以柿饼捣膏,丸如弹子,含之。〈圣惠方〉
欬逆上气,唾浊不得卧:皂荚丸用皂荚炙去皮,子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一丸,枣膏汤下,日三夜一服。〈张仲景方〉
痰喘欬嗽:长皂荚三条,去皮子。一荚入巴豆十粒,一荚入半夏十粒,一荚入杏仁十粒。用姜汁制杏仁,麻油制巴豆,蜜制半夏,一处火炙黄色为末,每用一字,安手心,临卧以姜汁调之,吃下神效。〈余居士选奇方〉卒寒欬嗽:皂荚烧研,豉汤服二钱。〈千金方〉
牙病喘息,喉中水鸡鸣:用肥皂荚两挺,酥炙取肉为末,蜜丸,豆大,每服一丸,取微利为度,不利更服,一日一服。〈必效方〉
肿满入腹胀急:皂荚去皮子,炙黄为末,酒一斗石器煮沸,服一斗,日三服。〈肘后方〉
二便关格千金方:用皂荚烧研,粥饮下三钱,立通。宣明方铁脚丸:用皂荚炙去皮子,为末,酒面糊丸,每服五十丸,酒下。圣惠方:用皂荚烧烟于桶内,坐上熏之即通。
食气黄肿,气喘胸满:用不蛀皂荚去皮子,醋涂炙焦为末,一钱巴豆,七枚去油膜,以淡醋研好,墨和丸,麻子大,每服三丸。食后,陈橘皮汤下,日三服,隔一日增一丸,以愈为度。〈经验方〉
胸腹胀满,欲令瘦者:猪牙皂荚,相续量长一尺,微火煨去皮子,捣筛蜜丸,大如梧子,服时先吃羊肉两脔,汁三两口,后以肉汁香药十丸,以快利为度。觉得力更服,以利清水即止。药瘥后一月,不得食肉皮诸油腻。〈集验方〉
身面卒肿洪满:用皂荚去皮,炙黄剉三升酒,一斗渍透煮沸,每服一升,一日三服。〈肘后方〉
卒热劳疾:皂荚续成一尺,以土酥一大两,微涂缓炙酥尽,捣筛蜜丸,梧子大,每日空腹饮下十五丸,渐增至二十丸,重者不过两剂而愈。〈海上方〉
急劳烦热体瘦:三皂丸,用皂荚皂、荚树皮、皂荚刺各一斤,同烧灰以水三斗淋汁,再淋,如此三五度,煎之,候少凝入麝香末一分,以童子小便浸蒸,饼丸,小豆大,每空心,温水下七丸。〈圣惠方〉
脚气肿痛:皂荚赤小豆为末,酒醋调贴痛处。〈永类方〉伤寒初得,不问阴阳:以皂角一挺,肥者烧赤为末,以水五合和顿,服之,阴病极效。〈千金方〉
时气头痛烦热:用皂荚烧研,新汲水一中盏,姜汁蜜各少许,和二钱服之,先以暖水淋浴,后服药,取汗即愈。〈圣惠方〉
卒病头痛:皂角末,吹鼻取嚏。〈斗门方〉
脑宣不止:不蛀皂角去皮子,蜜炙搥碎入水,挼取浓汁,熬成膏,嗅鼻口内,咬呷良久,涎出为度。〈儒门事亲〉齆鼻不通:皂角研末吹之。〈千金方〉
风虫牙痛,外台秘要方:用皂荚末涂齿上,有涎吐之。千金方:用猪牙皂,角食盐等分为末,日揩之。
风热牙痛:皂角一挺,去子,入盐满壳,仍加白矾少许,黄泥固济锻研,日擦之。〈经验方〉
揩牙乌须:大皂角二十挺,以姜汁、地黄汁蘸炙十遍为末,日用揩牙,甚妙。〈普济方〉
霍乱转筋:皂角末吹豆许入鼻,取嚏即安。〈梅师方〉肠风下血:用长尺皂荚五挺,去皮子,酥炙三次,研末,精羊肉十两,细切捣烂和丸,梧子大,每服水下二十丸。〈圣惠方〉
大肠脱肛:不蛀皂角五挺,搥碎投水,取汁二升,浸之自收,上收后,以汤荡其腰肚上,下令皂角气行则不再作,仍以皂角去皮,酥炙为末,枣肉和丸,米饮下三十丸。〈圣惠方〉
下部𧏾疮:皂荚烧研,绵裹导之。〈肘后方〉外肾偏痛:皂角和皮为末,水调傅之良。〈梅师方〉便毒肿痛:皂角、炒焦、水粉炒等分研末,以热醋调,摊贴患处,频以水润之,即效。又方:用猪牙皂角七片,煨黄去皮,弦出火毒为末,空心温酒服五钱。〈袖珍方〉便毒痈疽:皂角一条,醋熬膏敷之,屡效。〈直指方〉妇人吹乳袖珍方:用猪牙皂角去皮,蜜炙为末,酒服一钱。又诗云:妇人吹奶法如何,皂角烧灰蛤粉和。热酒一杯调八字,管教时刻笑呵呵。
丁肿恶疮:皂角去皮,酥炙焦为末,入麝香少许,人粪少许,和涂五日后,根出。〈普济方〉
小儿头疮,粘肥及白秃:用皂角烧黑为末,去痂傅之,不过三次即愈。〈卫生杂兴〉
小儿恶疮:皂荚水洗拭乾,以芝麻油捣烂涂之。〈肘后方〉足上风疮作痒甚者:皂角炙热烙之。〈潘氏方〉
大风诸癞:长皂荚二十条,炙去皮子,以酒煎稠滤过俟,冷入雪糕丸,梧子大,每酒下五十丸。〈直指方〉积年疥疮:猪肚内放皂角煮熟,去皂角食之。〈袖珍方〉射工水毒生疮:皂角长尺二者,苦酒一升,煎汁熬如饴,涂之。〈肘后方〉
咽喉骨哽:猪牙皂角二条,切碎生绢,袋盛缝满线,缚项中立消。〈简便方〉
鱼骨哽咽:皂角末吹鼻取嚏。〈圣惠方〉
九里蜂毒:皂荚钻孔贴钉处,艾灸孔上三五壮即安。〈救急方〉
肾风阴痒:以稻草烧皂角烟,熏十馀次,即止。〈济急仙方〉腰脚风痛,不能履地:皂角子一千二百个,洗净以少酥熬香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以蒺藜子酸枣仁汤下三十丸。〈千金方〉
大肠虚秘,风人虚,人脚气,人大肠,或秘,或利用上方,服至百丸,以通为度。
下痢不止,诸药不效,服此三服,宿垢去尽,即变黄色,屡验:皂角子瓦焙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陈茶下。〈医方摘要〉肠风下血:皂荚子槐实一两,用占谷糠炒香,去糠为末,陈粟米饮下,一钱名神效散。〈圣惠方〉
里急后重:不蛀皂角子,米糠炒过,枳壳炒等分为末,饭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三四十丸。〈普济方〉
小儿流涎,脾热有痰:皂角子仁半两,半夏姜,汤泡七次,一钱二分为末,姜汁丸,麻子大,温水下五丸。〈圣济总录〉恶水入口:吸皂角水一口,热痛不止,以皂荚子烧存性一分,沙糖半两,和丸含之。〈博济方〉
妇人难产:皂角子二枚,吞之。〈千金方〉
风虫牙痛:皂角子末绵裹,弹丸大,两颗醋煮,热更互熨之,日三五度。〈圣惠方〉
粉滓面皯:皂角子杏仁等分研匀,津和夜涂之。〈圣惠方〉预免疮疖:凡小儿,每年六月六日,照年岁吞皂角子,可免疮疖之患,大人亦可吞七枚,或二十一枚,林静斋所传方也。〈扶寿方〉
便痈初起:皂角子七个研末,水服效。一方:照年岁吞之。〈儒门事亲方〉
一切丁肿:皂角子仁作末,傅之。〈千金方〉
年久瘰𤻤,阮氏经验方:用不蛀皂角子一百粒,米醋一升,硇砂二钱,同煮乾炒,令酥看,𤻤子大小如一个。服一粒十个,服十粒细嚼米汤下,酒浸煎服亦可。圣济总录:言虚人不可用硇砂也。小儿重舌:皂角刺灰入朴硝,或脑子少许,漱口掺入舌下,涎出自消。〈圣惠方〉
小便淋闭:皂角刺烧存性破,故纸等分为末,无灰酒服。〈圣济总录〉
肠风下血,便前近肾肝,便后近心肺:皂角剌灰二两,胡桃仁破故纸炒槐花炒各一两,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普济方〉
伤风下痢,风伤久不已,而下痢脓血日数十度:用皂角刺枳实麸炒槐花生用各半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下,日二服。〈袖珍方〉
胎衣不下:皂角刺烧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熊氏补遗〉妇人乳痈:皂角刺烧存性一两,蚌粉一两,和研,每服一钱,温酒下。〈直指方〉
乳汁结毒,产后乳汁不泄,结毒者:皂角刺、蔓荆子、各烧存性等分为末,每温酒服二钱。〈袖珍方〉
腹内生疮,在肠脏不可药治者:取皂角刺不拘多少,好酒一碗,煎至七分温,服其脓血悉从小便中出,极效不饮酒者,水煎亦可。〈经验方〉
疮肿无头:皂角刺烧灰,酒服三钱,嚼葵子三五粒,其处如针刺为效。〈儒门事亲〉
癌瘭恶疮:皂角刺烧存性,研白及少许,为末,傅之愈。〈直指方〉
大风疠疮,选奇方:用黄檗末,皂角刺灰各二钱,研匀,空心酒服,取下虫物,并不损人,食白粥两,三日服补气药数剂,名神效散,如四肢肿,用针刺出水,再服。忌一切鱼肉,发风之物,取下虫,大小、长短、其色不一,约一二升,其病乃愈也。〈仁存方〉
发背不溃:皂角刺麦麸炒黄一两,绵黄芪焙一两,甘草半两,为末,每服一大钱,酒一盏,乳香一块,煎七分去滓,温服。〈本事方〉
肺风恶疮瘙痒:用木乳即皂荚根皮,秋冬采如罗纹者,阴乾炙黄,白蒺藜炒黄芪人参,枳壳炒甘草,炙等分为末,沸汤,每服一钱。〈普济方〉
产后肠脱不收:用皂角树皮半斤,皂角核一合,川楝树皮半斤,石莲子炒去心一合,为粗末,以水煎汤,乘热以物围,定坐熏洗之,挹乾便吃,补气丸,药一服,仰睡。〈妇人良方〉
附录鬼皂荚

陈藏器曰:生江南泽畔,状如皂荚,高一二尺,作汤浴去风疮、疥癣、挼叶去衣垢,沐发令长。
肥皂荚集解
李时珍曰:肥皂荚生高山中,其树高大,叶如檀及皂荚叶。五六月开白花,结荚长三四寸,状如云,实之荚。而肥厚多肉,内有黑子数颗,大如指头,不正圆。其色如漆,而甚坚,中有白仁,如栗,煨熟可食,亦可种之,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相感志言:肥皂荚水,死金鱼,辟马蚁麸,见之则不就,亦物性然耳。
荚气味

辛温微毒。
荚主治

李时珍曰:去风湿、下痢、便血、疮癣、肿毒。
核气味

甘腥温无毒。
核主治

李时珍曰:除风气。
附方

肠风下血:独子肥皂烧存性,一片为末,糊丸成米饮下。〈普济方〉下痢禁口:肥皂荚一枚,以盐入其内,烧存性,为末,以少许入白米粥内,食之即效。〈乾坤生意〉
风虚牙肿,老人肾虚,或因凉药擦牙致痛:用独子肥皂,以青盐实之烧存性,研末掺之,或入生樟脑十五文。〈卫生家宝方〉
头耳诸疮,眉癣燕窝疮:并用肥皂锻存性一钱,枯矾一分,研匀香油调涂之。〈摘元方〉
小儿头疮,因伤汤水成脓,出水不止:用肥皂烧存性,入腻粉、麻油调搽。〈海上方〉
腊梨头疮,不拘大人小儿:用独核肥皂去核,填入沙糖,入巴豆二枚,扎定盐泥,包锻存性,入槟榔轻粉五七分,研匀香油调搽,先以灰汁洗过,温水再洗,拭乾乃搽一宿,见效不须再洗。〈普济方〉
癣疮不愈:以川槿皮煎汤,用肥皂去核及内膜浸汤,时时搽之。〈简便方〉
便毒初起:肥皂捣烂傅之,甚效。〈简便方〉
玉茎湿痒:肥皂一个,烧存性,香油调搽,即愈。〈摄生方〉

皂荚部艺文〈诗〉《皂荚树》宋·张耒

畿县尘埃不可论,故山乔木尚能存。不缘去垢须青荚,自爱苍鳞百岁根。

皂荚部纪事

范子计然,皂荚出三辅上,价一枚一钱。
《三国志·刘放传》:放与孙资俱为侍中光禄大夫。景初二年,帝寝疾,欲以燕王宇为大将军,及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辅政。放、资深陈宜速召太尉司马宣王,以纲维皇室。帝纳其言。〈注〉《世语》曰:放、资久典机任,献、肇心内不平。殿前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复几。指谓放、资。放、资惧,故劝帝召宣王。
洛阳宫殿簿建始,殿前槐及皂荚二十株。
《扶南传》:安息国出,醉皂荚可食,味美。
《南齐书·五行志》:宋泰豫元年,京师祇垣寺皂荚树枯死。升明末,忽更生花叶。《京房易传》曰:树枯冬生,不出二年,国丧,君子亡。其占同。宋氏禅位。
《虞玩之传》:玩之为骁骑将军,黄门郎,以久宦衰疾,上表告退。上许之。玩之好臧否。宋末,王俭举员外郎孔逖使魏,玩之言论不相饶,逖、俭并恨之。至是玩之东归,俭不出送,朝廷无祖饯者。归家起大宅,数年卒。后员外郎孔瑄就俭求会稽五官,俭方盥,投皂荚于地,曰:卿乡俗恶。虞玩之至死烦人。
《刘休传》:明帝憎妇人妒,尚书右丞荣彦远以善棋见亲,妇妒伤其面,帝曰:我为卿治之,何如。彦远率尔应曰:听圣旨。其夕,遂赐药杀其妻。休妻王氏亦妒,帝闻之,赐休妾,敕与王氏二十杖。令休于宅后开小店,使王氏亲卖扫帚皂荚以辱之。
《三国典略》:梁元帝初,甘露降荆州皂荚树。
《稽神录》:泉州文宣王庙,庭宇严峻,学校之盛拟于藩府,庭中有皂荚树,每州人将登第,即生一荚,以为常矣。梁贞明中,忽然生二荚,有半众莫谕其意,乃其年州人陈逖进士,及第黄仁隶学究,及第仁隶耻之复应进士,举至同光中,旧生半荚之后,复生全荚,其年仁隶及第,后数年,庙为火焚,其年自称尊号不复生荚,遂至今矣。
《宋史·五行志》:绍兴二十年八月,福州冲虚观皂荚木翠叶再实。
《墨客挥犀》:唐华清宫,今灵泉观也。七圣殿之西南隅,十数步间有皂荚一株,合数人抱,枝干颇瘁,相传云:明皇洎贵妃共植于此,每岁结实,必有十数荚合欢者。京兆尹命老卒数人守视之,移接于他,枝则不复合欢也。
《游宦纪闻》:淮南人藏盐酒蟹,凡一器十只,以皂荚半挺置其中,则经岁不坏,世南向侍亲,至四明盐白,而廉仆辈贪利以篓盛贮邸,翁曰:涂中走卤,将若之何,授汝一法,可煨皂荚一挺,置其中则无虑矣。试之果然。

皂荚部杂录

《广志》:鸡栖子皂荚也。
《续博物志》:积皂荚置油瓶其中,永不蛀。
《墨客挥犀》:杨梅、皂角木,皆有雌雄,雄者不实,凿木干作方寸穴,取雌木填之,乃实。

皂荚部外编

《神仙传》:刘纲受老君道,上大皂荚树,飞去入云。云翁斩皂荚树,以杯盛之,皆是好酒。
左亲骑军崔言一旦得大风恶疾,双目昏盲,眉发自落,鼻梁崩倒,势不可救。遇异人传方,用皂荚刺三斤烧灰,蒸一时久,日乾为末,食后,浓煎大黄汤调一匕饮之,一旬眉发再生,肌润目明,后入山修道,不知所终。
《集仙录》:谢自然性颖异,不食荤血,常所言多道家事。词气高异,其家在大方山下,顶有古像老君,自然因拜礼不愿却下,乃徙居。山顶,自此常诵道德经。黄庭内篇因食新米,饭云尽,是蛆虫。自此绝粒,数取皂荚煎汤服之,即吐痢,困剧腹中诸虫悉出,体轻目明,其虫大小赤白,状类,颇多,自此惟食柏叶。
《幽明录》:曲阿虞晚所居宅内有一皂荚树,大十馀围,高十馀丈,枝条扶疏,荫覆数家。诸鸟依其上,晚令斫上枝,因闻空中有骂者,曰:虞晚汝何意伐我。家居便以瓦石掷,下大小并委顿,如此一年稍灭。
《续定命录》:故谏议大夫李行修,娶江西廉使王仲舒女,贞懿贤淑,行修敬之如宾。无何王氏以疾终,行修伤悼未忘,有秘书卫随者,有知人之鉴,言事屡中,忽谓行修曰:侍御何怀亡夫人之深乎,如侍御要见夫人奚。不问稠桑,王老后二三年,行修除东台御史缓辔出关,取稠桑店宿有老人,自东而过,店之南北争牵衣,请驻行修,讯其由,店人曰:王老善录命书为乡里所敬。行修忽悟卫秘书之言,密令召之,遂说所怀之事。老人曰:十一郎欲见亡夫人,今夜可也。乃引行修由一径入土,山中又陟一坡,近数仞坡侧,隐隐若见丛林,老人止于路隅,谓行修曰:十一郎但于林下呼妙子,必有人应,应即答云:传语九娘子,今夜暂将妙子,同看亡妻。行修如王老教,果有一女子出,折一竹枝跨焉,与行修折一竹枝亦令跨之,与女子并驰依依,如抵西南行约数十里,忽到一处城阙壮丽前,经一大宫宫,有门,仍云,但循西廊直走,从南第二院则贤夫人所居,内有所睹必趋而过,慎勿怪。行修心记之,循西廊见朱里缇,幕下灯明,其内有横眸寸馀数百。行修一如女子之言,趋至北廊及院,果见。行修十馀年前亡者,一青衣出焉,迎行修前拜,乃赍一榻,云:十一郎且坐。娘子续出,行修比苦肺疾,王氏尝与行修备治疾,皂荚子汤自王氏之亡也,此汤少得至是青衣持汤,令行修啜焉,即宛是王氏手煎之,味言未竟夫人遽出,涕泣相见。行修方欲申,离恨之久闻门外女子叫:李十一郎速出。声甚切,行修食卒而出,依前跨竹枝,同行有顷,却至旧所老人枕槐而寐,闻行修至,遽起曰:须谢九娘子,遣人相送。行修亦如其教,问老人曰:此等何哉。老人曰:此原上有灵,应九子母祠耳。引行修却至逆旅,因辞而去,行修心愦然一呕,所饮皂荚子汤出焉。
《录异记》:洪州大厅前有皂荚树,数人合抱鸟不敢栖。人犯之者立有灵,应相传见之数百年矣。大厅中非时不敢视事,固为常矣。李宪为太守,既至命伐其树,吏民争之,咸以为不可。宪竟伐去之,既而群鸦数十,鸣噪不已。宪疑其下有物,命掘之,而深数尺,乃巨墓也。中有石志,谶言数百字,末云郭璞墓也,后五百岁,开墓贼李宪是也,所谶将来之事,至今犹有知者,即命修完其墓,迁厅事以避之。按东晋元帝元年时,郭璞为王敦所杀,事在金陵不知何因,墓在豫章。东晋元年丁丑,至唐文宗,敬宗中,即五百岁矣。
《稽神录》:大梁逆旅中,有客不知所从来,恒卖皂荚百茎于市,其荚丰大有异。于常者,日获百钱,辄饮而去。有好事者知其非常人,乃与同店而宿,及夜穴壁窥之,方见锄治床前数尺之地,甚熟,既而出皂荚实数枚,种之,少顷即生时,窥之,转复滋长,向晓则已垂实矣。即自采掇,伐去其树,剉而焚之,及明携之而去,自是遂出,莫知所之。
《志怪录》:元符三年冬,内人自泰陵还摘皂荚一笼入宫,门笼辄自跃,皂荚皆跃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