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二百八十五卷目录

 林檎部汇考
  林檎图
  贾思协齐民要术〈柰林檎〉
  郭橐驼种树书〈林檎〉
  陶谷清异录〈冷金丹〉
  便民图纂〈藏林檎法〉
  清供录〈林檎渴水〉
  家塾事亲〈藏林檎法〉
  陶宗仪辍耕录〈熟水法〉
  王世懋果疏〈来禽〉
  本草纲目〈林檎〉
  高濂遵生八笺〈花红饼方〉
 林檎部艺文一
  谢赉林檎书       梁刘孝威
  谢赉林檎启        庾肩吾
 林檎部艺文二〈诗词〉
  月临花          唐元稹
  水林檎花          郑谷
  宣城宰郭仲文遗林檎   宋梅尧臣
  八月三日咏原甫庭前林檎花  前人
  来禽花          陈与义
  国材侄送林檎       王庭圭
  林檎花          刘子翚
  以来禽果饷煚庵〈已上诗〉 明杨慎
  留春令         宋史达祖
  洞仙歌           丘崇
  念奴娇〈赋林檎花〉     曾觌
  永遇乐〈金林檎已上词〉  赵师侠
 林檎部选句
 林檎部纪事
 林檎部杂录
 林檎部外编
 槟榔部汇考
  槟榔图
  郭义恭广志〈槟榔〉
  嵇含南方草木状〈槟榔〉
  贾思协齐民要术〈槟榔〉
  本草纲目〈槟榔 马槟榔〉
  王象晋群芳谱〈马槟榔〉
 槟榔部艺文一
  与韩康伯笺       晋俞益期
  谢赉槟榔启       梁庾肩吾
  谢东宫赉槟榔启       前人
  谢赐干佗利所献槟榔启   王僧孺
  槟榔赋         明黎遂球
 槟榔部艺文二〈诗〉
  有人乞牛舌乳不付因饷槟榔
              梁刘孝绰
  忽见槟榔        北周庾信
  食槟榔          宋苏轼
  几道复觅槟榔       黄庭坚
  槟榔            李纲
  槟榔五绝卒章戏简及之主簿  朱熹
  初食槟榔         明刘基
  马槟榔           吴宽
 槟榔部纪事
 槟榔部杂录
 大腹部汇考
  本草纲目〈大腹子〉

草木典第二百八十五卷

林檎部汇考

《释名》
林檎〈开宝〉    来禽〈法帖〉
花红《果疏》    文林郎果《拾遗》

林檎图


《贾思协·齐民要术》柰林檎

柰林檎,不种,但栽之。
种之虽生,而味不佳。

取栽如压桑法,又法栽如桃李法。林檎树以正月、二月中,翻斧班驳,椎之则饶子。作林檎麨法
林檎赤熟时,擘破,去子心蒂,日晒,令乾。或磨或捣下,细绢筛粗者,更磨捣以细尽为限,以方寸匕投于碗中,即成美浆。不去蒂,则大苦,合子则不度。夏留心,则大酸。若乾啖者,以林檎麨一升,和米面二升,味正适调。

《郭橐驼·种树书》林檎

林檎蛀以铁线,寻窍内钻刺,用百部杉木,钉塞之。如生毛虫,以鱼腥水泼根,活埋蚕蛾于地下。

《陶谷·清异录》冷金丹

林檎百枚,蜂蜜浸十日。更易蜂蜜五斤,细丹砂末二两,搅拌,封固一月,出之阴乾。饭后酒时,食一两枚,名冷金丹。

《便民图纂》藏林檎法

枇杷、林檎、杨梅等果,用腊水同薄荷一握,明矾少许入瓮,内投果于中,颜色不变,味更凉爽。

《清供录》林檎渴水

林檎渴水,林檎微生者,不计多少,擂碎以滚汤,就竹器放定。擂碎林檎,冲淋下。汁滓无味为度。以文武火熬,常搅,勿令了。熬至滴入水不散,然后加麝脑少许,檀香末,尤佳。熟时脯乾,研末点汤服,甚美。

《家塾事亲》藏林檎法

林檎每百颗取二十颗,搥碎,入水同煎。候冷纳净瓮中,浸之密封其口,以浸著为度,可久留。

《陶宗仪·辍耕录》熟水法

句曲山房熟水法,削沈香钉数个,插入林檎中。置瓶内,沃以沸汤,密封瓶口,久之乃饮,其妙莫量。

《王世懋·果疏》来禽

花红,一名林禽,即古来禽也。郡城中多植之。觅利味苦,非佳。而特可观,北土之蘋婆,即此种之变也。吾地素无,近亦有移植之者。载北土以来,亦能花、能果,形味俱减,然犹是奇物。王相公园有之。二种虽贵贱难易迥别,吾圃中各植三两株,足矣。来禽种虽易,然与桃,性俱多虫,而易败种者,苦于剔虫。若桃则数年一易,可耳。
《本草纲目》林檎释名
陈藏器曰:文林郎生渤海閒,云其树从河中浮来,有文林郎拾得,种之,因以为名。
李珣曰:文林郎,南人呼为榅桲是矣。李时珍曰:按洪玉父云,此果味甘,能来众禽于林,故有林禽、来禽之名。又唐高宗时,纪王李谨得五色林檎,似朱柰,以贡。帝大悦,赐谨为文林郎,人因呼林檎为文林郎果。又《述征记》云:林檎实佳美,比榅桲微大,而状丑有毛,而香关辅乃有。江南甚希,据此则林檎是文林郎,非榅桲矣。
集解

马志曰:林檎在处,有之树似柰,二月开粉红,花子亦加柰,而差圆。六月七月熟。
苏颂曰:亦有甘酢二种。甘者早熟,而味脆美。酢者差晚,须烂熟乃堪啖。今医家乾之,入治伤寒药。谓之林檎散。
李时珍曰:林檎,即柰之小而圆者。其味酢者,即楸子也。其类有金林檎、红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皆以色味立名。黑者,色似紫柰,有冬月再实者。林檎熟时,晒乾研末,点汤服,甚美。谓之林檎麨。僧赞宁《物类相感志》云:林檎树生毛虫,埋蚕蛾于下。或以洗鱼水,浇之即止,皆物性之妙也。
气味

酸甘温无毒
孙思邈曰:酸苦,平涩无毒。多食,令人百脉弱。
马志曰:多食,发热及冷痰,涩气,令人好睡,或生疮疖。闭百脉其子食之,令人烦心。
主治

大明曰:下气消痰,治霍乱、肚痛。
苏颂曰:消渴者宜食之。
孟诜曰:疗水谷痢,泄精。
李时珍曰:小儿闪癖。
东行根主治

孟诜曰:白虫、蛔虫,消渴好唾。
附方

水痢不止,林檎半熟者十枚,水二升,煎一升,并林檎食之。〈食医心镜〉
小儿下痢,林檎构子同杵汁,任意服之。〈子母秘录〉小儿闪癖,头发竖黄,瘰瘦弱者,乾林檎脯,研末和醋,傅之。〈同上〉

《高濂·遵生八笺》花红饼方

用大花红批,去皮晒二日,用手压匾,又晒蒸熟,收藏硬大者,方好。须用刀花,作瓜棱。

林檎部艺文一《谢赉林檎书》梁·刘孝威

勇闻齐国,止锡二桃,远至仙方,裁蒙数枣。岂如恩丰汉箧。赐广魏奁,奼女数而仅通,算郎计而方得生。于玉井之侧,出自金膏之地,上灵所贵,下土希逢。

《谢赉林檎启》庾肩吾

丹徒故苑岁,绵长而不见。岷山旧植路,重阻而来难。未有徙核圆,丘移根阆坂。仙厨始摘,犹堆青玉之盘。下贱爰颁,遂入抽蒲之座。
林檎部艺文二〈诗词〉《月临花》元稹
凌风飏飏花,透影胧胧月。巫峡隔波云,姑峰漏霞雪。镜匀娇面粉,灯泛高笼缬。夜久清露多,啼珠坠还结。

《水林檎花》郑谷

一露一朝新,帘栊晓景分。艳和蜂蝶动,香带管弦闻。笑拟春无力,妆浓酒渐醺。直疑风起夜,飞去替行云。

《宣城宰郭仲文遗林檎》宋·梅尧臣

右军好佳果,墨帖求林檎。君今忽持赠,知有逸少心。密枝传应远,朱颊映已深。不愁炎暑剧,幸同玉浆斟。

《八月三日咏原甫庭前林檎花》前人

秋蠹无完叶,疏丛有瘁茎。偶来庭树下,重看露葩荣。众自守常理,独开偏见情。从今数霜月,结子尚能成。

《来禽花》陈与义

来禽花高不受折,满意清明好时节。人閒风日不贷春,昨夜胭脂今日雪。舍东芜菁满眼黄,蝴蝶飞去专斜阳。妍媸都无十日事,付与梧桐一夜凉。

《国材侄送林檎》王庭圭

嫩红轻拂女儿脸,浅绿深堆玛瑙盘。草木若能成好事,年年早寄一枝看。

《林檎花》刘子翚

粲粲来禽已著花,芳根谁徙向天涯。好将青李相遮映,风味应同逸少家。

《以来禽果饷煚庵》明·杨慎

佳果东来濯锦江,楚谣萍实亦堪双。王家珍重来禽帖,青李樱桃总受降。

《留春令》宋·史达祖

香肌丰靥韵多,香足绿,匀红注剪取。东风入金盘,断不买,临邛赋。宫锦机中春富裕,劝玉环休妒。等得明朝酒消时,是閒淡雍容处。

《洞仙歌》丘崇

丰肌腻体,淡雅仍矜贵。不与群芳竞姝丽。向琼林,珠殿独占春风,仙仗里,曾奉三宫称燕喜。低徊如有恨,失意含羞。乐事繁华竟谁记。应怜我老去。无句酬伊,吟未就,不觉东风又起。镇独自黄昏,怯轻寒,这情绪年年,共花憔悴。
《念奴娇》〈赋林檎花〉曾觌
群花渐老,向晓来,微雨芳心初拆。拂掠娇红香旖旎,浑欲不胜春色。淡月梨花,新晴繁杏,装点成标格。风光都在,半开深院人寂。刚要买断东风,袅柔枝低,映舞茵歌席。记得当时曾共赏,玉人纤手轻摘。醉里妖娆,醒时风韵,比并堪端的。谁知憔悴,对花空惹思忆。
《永遇乐》〈金林檎〉赵师侠
日丽风暄,暗催春去,春尚留恋。香褪花梢,苔侵柳径,密幄清阴展。海棠零乱,梨花淡泞,初听闹空莺燕。有轻盈,妍姿靓态,缓步阆风仙苑。绿丛红萼,芳鲜柔媚,约略试妆深浅。细叶来禽,长梢戏蝶,簇簇枝头见。酡颜鬒发,春愁无力,困倚画屏娇软。只应怕,风欺雨横,落红万点。

林檎部选句

晋左思《蜀都赋》:其园则有林檎、枇杷。
宋谢灵运《山居赋》:枇杷林檎,带谷映渚。
宋苏轼诗:东坡先生未归时,自种来禽与青李。刘子翚诗:东风也作清明意,开遍来禽一树花。陆游诗:来禽颜色不禁雨。
杨万里诗:来禽浓抹日半脸。

林檎部纪事

《西京杂记》: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林檎十株。
《晋宫阁记》:华林园,有林檎十二株。
《京口记》:南国多林檎。
《宋书·符瑞志》:元嘉十五年二月,太子家令刘徵园中林檎树连理,徵以闻。
《洽闻记》:唐永徽中,魏郡临黄王国村人王方,言尝于河中滩上,拾得一小树。栽埋之,及长,乃林檎也。实大如小黄瓠,色白如玉。閒以珠点,亦不多,三数而已。有如缬实,为奇果。光明莹目,又非常美。纪王慎为曹州刺史,有得之献王。王贡于高宗,以为朱柰,又名五色林檎。或谓之联珠果。种于苑中,西域老僧见之,云是奇果,亦名林檎。上大重之,赐王方言文林郎。亦号此果,为文林郎果,俗云频婆果。河东亦多林檎,秦中亦不少,河西诸郡,亦有林檎,皆小于文林果。
《宋史·礼志》:景祐三年,礼官、宗正条定:逐室时荐,以京都新物,略依时训,协用典章。请每岁夏仲月荐果,以瓜以来禽。
《苏东坡集》:儿子迈幼时,尝作林檎诗。云:熟颗无虱时自脱,半腮迎日斗先红。于等辈中,亦号有思致者。《贵耳集》:思陵偶持一扇,乃祐陵御笔画林檎,花上一鸲鹆。
《赏心乐事》:禁中五月,于艳香馆,赏林檎。
史纂马珏居华阳亭,墙外有林檎一株,枯已久矣。师四月十四日,汲水沃之,曰纯阳。来年是日,生于此树之下。

林檎部杂录

《物类相感志》:林檎树生毛虫,埋蚕蛾于下,或以洗鱼水浇之,即止。
《三柳轩》:杂识来禽为靓客。
《瓶史》:海棠以蘋婆、林檎、丁香为婢。
林檎、蘋婆,姿媚可人,潘生之解愁也。
《瓶花谱》:八品,二命林檎。

林檎部外编

《桂苑丛谈》: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之时,家有林檎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撤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因收养之。至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及问姓名,德祖具以实告。因林木而生曰。梵天后,改曰志,我家长育,可姓王也。作诗讽人,甚有义旨。盖菩萨示化也。
《酉阳杂俎》:郓州阚司仓者,家在荆州,其女乳母钮氏,有一子,妻爱之,与其子均焉。忽一日,偶得林檎一蒂,戏与己子。乳母乃怒曰:小娘子成长,忘我矣。常有物与我子,停今何容偏,乃齧吻攘臂,再三反覆。主人之子,一家惊怖,逐夺之。其子状貌长短,正与乳母儿不下也。妻知其怪,谢之。钮氏复手簸主人之子,始如旧矣。
《稽神录》:光州检日官蒋舜,卿行山中,见一人,方采林檎,以二枚与之食。因而不饥。家人以为不得食,不治将病,求医甚切,而不能愈。后闻寿春有人善医,令往访之,始行一日,宿一所。村店有老父问,以所患具告之。父曰:吾能救之,无烦远行也。出药方寸,匕使服之,吐二林檎,如新父收之去。舜卿之食如常,既归,他日访之,店与老父俱不见矣。

槟榔部汇考

《释名》
仁频《上林赋》   宾门〈药对〉
槟榔《别录》    洗瘴丹《纲目》
大腹子《纲目》   马槟榔〈附〉

槟榔图


《郭义恭·广志》槟榔

木实曰槟榔树,无枝,略如桂。其颠生穟,而秀生棘针,重叠其下,彼方珍之,以为口实,亦出交趾。

《嵇含·南方草木状》槟榔

槟榔树,高十馀丈。皮似青铜,节如桂竹。下本不大,上枝不小。条直亭亭,千万若一。森秀无柯,端顶有叶。叶似甘蕉,条派开破。仰望眇眇如插丛,蕉于竹杪,风至独动,似举羽扇之扫天。叶下系数房,房缀数十实,实大如桃李。天生棘,重累其下。所以禦卫,其实也味苦涩。剖其皮鬻,其肤熟,如贯之,坚如乾枣。以扶留藤、古贲灰并食,则滑美,下气,消谷。出林邑,彼人以为贵。婚族客必先进。若邂逅不设,用相嫌恨。一名宾门药饯。

《贾思协·齐民要术》槟榔

《南方草物状》曰:槟榔三月华,色仍连著实。实大如卵,十二月熟,其色黄,剥其子,肥强不可食。唯种作子,去其子,并壳取实,曝乾之,以扶留藤、古贲灰合食之,味甚滑美。亦可生食,最快好交趾。武平、兴古、九真有之也。
《异物志》曰:槟榔若笋竹,生竿种之,精硬引茎直,上不生枝。叶其状若桂,其颠近上未五六尺间。洪洪肿起,若瘣木焉。因拆裂,出若黍穗,无花而为实。大如桃李,又棘针重累其下,所以卫其实也。剖其上皮,煮其肤熟,而贯之,硬如乾枣。以扶留、古贲灰并食,下气及宿食,白虫、消谷。饮啖,设为口实。
《林邑图记》曰:槟榔树,高文馀,皮似青桐,节如桂竹。下森秀无柯,顶端有叶。叶下系数房,房缀数十子,家有数百挂。
《南州八郡志》曰:槟榔大如枣,色青似莲子。彼人以为贵异。婚族好客,辄先进此物。若邂逅不设,用相嫌恨。《广州记》曰:岭外槟榔,小于交趾者,而大于蒳子。土人亦呼为槟榔。
《本草纲目》槟榔释名
李时珍曰:宾与郎皆贵客之称。嵇含《南方草木状》言:交广人,凡贵族婚客,必先呈此果。若邂逅不设,用相嫌恨。则槟榔名义,盖取于此。雷敩《炮炙论》谓尖者为槟,圆者为榔,亦似强说。又颜师古注《上林赋》云:仁频,即槟榔也。
孟诜曰:闽中呼为橄榄子。
集解

《别录》曰:槟榔,生南海。
陶弘景曰:此有三四种。出交州者,形小味甘。广州以南者,形大味涩。又有大者,名猪槟榔。皆可作药。小者名蒳子,俗呼为槟榔孙,亦可食。苏恭曰:生交州、爱州及昆崙。
苏颂曰:今岭外州郡皆有之。木大如桄榔,而高五七丈,正直无枝。皮似青桐,节似桂枝。叶生木颠,大如楯头,又似芭蕉叶。其实作房,从叶中出,旁有刺,若棘针。重叠其下,一房数百实,如鸡子状。皆有皮壳,其实春生,至夏乃熟。肉满壳中,色正白。苏恭言:其肉极易烂,不经数日。今入北者,皆先以灰煮熟,焙熏,令乾,始可留久也。小而味甘者,名山槟榔。大而味涩,核亦大者,名猪槟榔。最小者,名蒳子。雷氏言:尖长而有紫文者,名槟。圆大而矮者,名榔。榔力大而槟力小,今医家亦不细分,但以作鸡心状,正稳心不虚,破之作锦文者,为佳尔,岭南人啖之,以当果食。言南方地湿,不食此,无以祛瘴疠也。生食其味苦,涩得扶留藤与瓦屋子灰,同咀嚼之,则柔滑甘美也。刘恂《岭表录》云:真槟榔来自舶上,今交广生者,皆大腹子也。彼中悉呼为槟榔。或云槟榔难得真者,今贾人所货者,皆是大腹槟榔也。与槟榔相似,但茎叶干小异尔,连皮收之。李时珍曰:槟榔树,初生若笋竿,精硬,引茎直上,茎干颇似桄榔,椰子,而有节,旁无枝柯。条从心生,端顶有叶,如甘蕉条。派开破风,至则如羽扇,扫天之状。三月叶中肿起,一房因自拆裂,出穗,凡数百颗,大如桃李。又生刺,重累于下,以护卫其实。五月成熟。剥去其皮,煮其肉而乾之,皮皆筋丝,与大腹皮同也。按汉俞益期与韩康伯笺云:槟榔子,既非常木,亦特异大者。三围高者九丈。叶丛树端,房结叶下,华秀房中,子结房外。其擢穗似黍,其缀实似谷,其皮似桐,而厚其节似竹。而穊其内空,其外劲。其屈如覆虹,其申如缒绳。本不大,末不小。上不倾,下不斜。稠直亭亭,千百如一。步其林则寥朗,芘其阴则萧条。信可长吟远想,但性不耐霜,不得北植,必当遐树。海南辽然万里,弗遇长者之目,令人恨深也。又竺法真《罗浮山疏》云:山槟榔,一名蒳子,生日南,树似栟榈,而小,与槟榔同。状一丛十馀干,一干十馀房,一房数百子。子长寸馀,五月采之,味近苦甘。观此,则山槟榔即蒳子,猪槟榔即大腹子也。苏颂以味甘者为山槟榔,涩者为猪槟榔,似欠分明。
子修治

雷敩曰:头圆而矮者,为榔。形尖紫文者,为槟。槟力小,榔力大。凡使用白槟,及存坐稳正,心坚,有锦文者为妙。半白半黑,并心虚者,不入药用。以刀刮去底细,切之勿令经火,恐无力。若熟,使不如不用。
李时珍曰:近时方药,亦有以火煨焙用者。然初生白槟榔,须本境可得。若他处者,必经煮熏,安得生者耶。又槟榔生,食必以扶留藤、古贲灰为使,相合嚼之,吐去红水一口,乃滑美,不涩。下气消食,此三物相去甚远,为物各异。而相成相合如此,亦为异矣。俗谓槟榔为命,赖扶留以此。古贲灰,即蛎蚌灰也。贲乃蚌字之讹,瓦屋子灰,亦可用。
子气味

苦辛温涩无毒。
甄权曰:味甘大寒。
大明曰:味涩。
陶弘景曰:交州者,味甘。广州者,味涩。
李珣曰:白者味甘,赤者味苦。
张元素曰:味辛而苦,纯阳也,无毒。
孟诜曰:多食亦发热。
子主治

别录曰:消榖逐水,除痰澼,杀三虫,伏尸寸白。
苏恭曰:治腹胀,生捣末。服利水,谷道傅疮,生肌肉止痛。烧灰,傅口吻白疮。
甄权曰: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胸,中气下水肿,治心痛积聚。
大明曰:除一切风。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健脾调中,除烦破症结。
李珣曰:主贲豚、膀胱诸气,五膈气。风冷气、脚气,宿食不消。
王好古曰:治冲脉,为病气逆,里急。
李时珍曰: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禦瘴疠。
发明

张元素曰:槟榔味厚,气轻,沈而降,阴中阳也。苦以破滞,辛以散邪。泄胸中,至高之气使之下行。性如铁石之沈重,能坠诸药,至于下极。故治诸气后重如神也。李时珍曰:按罗大经《鹤林玉露》云:岭南人以槟榔代茶,禦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盖食之久,则熏然,颊赤,若饮酒然。苏东坡所谓红潮登类醉槟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盖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痰,馀酲顿解。朱晦庵,所谓槟榔收得,为祛痰也。三曰饥,能使之饱。四曰饱,能使之饥。盖空腹食之,则充然气盛,如饱。饱后食之,则饮食快然易消,又且赋性疏通,而不泄气。禀味严正,而更有馀甘。有是德,故有是功也。又按吴兴章《杰瘴说》云:岭表之俗,多食槟榔,日至十数。夫瘴疠之作,率因饮食过度,气痞积结,而槟榔最能下气、消食、去痰。故人狃于近利,而闇于远患也。夫峤南地热,四时出汗,人多黄瘠。食之则脏气疏泄,一旦病瘴,不敢发散攻下,岂尽气候所致。槟榔盖亦为患,殆未思尔。又东阳卢和,云闽广人常服槟榔,云能祛瘴。有瘴服之可也。无瘴而服之,宁不损正气,而有开门延寇之祸乎。南人喜食此果,故备考诸说,以见其功,过焉。又朱晦庵槟榔诗云:忆昔南游日,初尝面发红。药囊知有用,茗碗讵能同,蠲疾收殊效,修真录异功。三彭如不避,糜烂七,非中亦与。其治疾、杀虫之功,而不满其代茶之俗也。
附方

痰涎为害,槟榔为末,白汤,每服一钱。〈御药院方〉呕吐痰水,白槟榔一颗,烘熟,橘皮二钱,半炙为末,水一盏,温服。〈千金方〉
醋心吐水,槟榔四两,橘皮一两,为末,每服方寸匕,空心,蜜汤调下。〈梅师方〉
伤寒痞满阴病,下早成痞,按之虚软而不痛,槟榔枳实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黄连煎汤下。〈宣明方〉
伤寒、结胸、已经汗下后者,槟榔二两,酒二盏,煎一盏,分二服。〈庞安时伤寒论〉
蛔厥腹痛,方同上。
心脾作痛,鸡心槟榔,高良姜各一钱半,陈米百粒,同以水煎,服之。〈直指方〉膀胱诸气,槟榔十二枚,一生一熟,为末,酒煎服之,良。此太医秦鸣鹤方也。〈海药本草〉
本脏气痛,鸡心槟榔,以小便磨半个服。或用热酒调末一钱,服之。〈斗门方〉
腰重作痛,槟榔为末,酒服一钱。〈斗门方〉
脚气壅痛,以沙牛尿一盏,磨槟榔一枚,空心暖服。〈梅师脚气论〉
脚气冲,心闷乱,不识人。用白槟榔十二枚,为末,分二服,空心暖,小便五合调下,日二服,或入姜汁,温酒同服。〈广利方〉
脚气胀满,非冷非热。或老人弱人病此。用槟榔仁为末,以槟榔壳煎汁,或茶饮苏汤,或豉汁调服二钱,甚利。〈外台秘要〉
乾霍乱病,心腹胀痛,不吐不利,烦闷欲死,用槟榔末五钱,童子小便半盏,水一盏,煎服。〈圣济总录〉
大肠湿閟,肠胃有湿,大便闭塞,大槟榔一枚,麦门冬煎汤,磨汁温服。或以蜜汤,调末二钱,服亦可。〈普济方〉大小便閟,槟榔为末,蜜汤调服二钱。或以童子小便、葱白同煎,服之亦良。〈普济方〉
小便淋痛、面煨槟榔、赤芍药各半两,为末,每服三钱,入灯心水煎,空心服,日二服。〈十便良方〉
血淋作痛,槟榔一枚,以麦门冬煎汤,细磨,浓汁一盏,顿热,空心服,日二服。
虫痔里急,槟榔为末,每日空心,以白汤调服二钱。寸白虫病,槟榔二七枚,为末,先以水二升半煮,槟榔皮取一升,空心调末,方寸匕服之。经日,虫尽出。未尽,再服,以尽为度。〈千金方〉
诸虫在脏,久不瘥者,槟榔半两,炮为末,每服二钱,以葱蜜煎汤,调服一钱。〈圣惠方〉
金疮恶心,白槟榔四两,橘皮一两,为末。每空心,生蜜汤服二钱。〈圣惠方〉
丹从脐起,槟榔末,油调傅之。〈本事方〉
小儿头疮、水磨,槟榔晒,取粉和生油,涂之。〈圣惠方〉口吻生疮,槟榔烧,研入轻粉末,傅之良。
聤耳出脓,槟榔末,吹之。〈鲍氏方〉
马槟榔集解
李时珍曰:马槟榔,生滇南、金齿,沅江诸夷地。蔓生结实。大如蒲萄,紫色,味甘。内有核,颇似大枫子。而壳稍薄,团长斜扁不等,核内有仁,亦甜。
实气味

甘寒无毒。
核仁气味

苦甘寒无毒。
汪机曰:凡嚼之者,以冷水一口送下,其甜如蜜,亦不伤人也。
核仁主治

汪机曰:产难临时,细嚼数枚,井华水送下,须臾立产。再以四枚去壳,两手各握二枚,恶水自下也。欲断产者,常嚼二枚,水下。久则子宫冷,自不孕矣。
李时珍曰:伤寒热病,食数枚,冷水下。又治恶疮、肿毒,内食一枚,冷水下,外嚼涂之,即无所伤。

《王象晋·群芳谱》马槟榔

马槟榔,俗讹为马金囊,一名马金南,一名紫槟榔。结实紫色,内有核,而壳薄。去壳,其仁色白,盘转。与北方文官果无异。第文官果乾,久食之刺喉。马槟榔虽乾,嚼之软美,嚼完以新汲水送下,其清甜香美,凡果无与为比。

槟榔部艺文一

《与韩康伯笺》晋·俞益期

惟槟榔树最南,游之可观。子既非常木,亦特异。余在交州时,度之大者三围,高者九丈馀。叶聚树端,房栖叶下,花秀房中,子结房外。其擢穗似黍,其缀实似谷,其皮似桐而厚,其节似竹而穊。其中空,其外劲。其屈如覆虹,其伸如缒绳。本不大,末不小。上不倾,下不斜。稠直亭亭,千百若一。步其林则寥朗,庇其荫则萧条。信可以长吟,可以远想矣。但性不耐霜,不得北植,必当遐树,海南辽然万里,弗遇。长者之目,自令人深恨。

《谢赉槟榔启》梁·庾肩吾

形均绿竹,讵扫山坛。色譬青桐,不生空井。事踰紫柰,用兼芳菊。方为口实,永以蠲痾。

《谢东宫赉槟榔启》前人

无劳朱实,兼荔枝之五滋,能发红,颜类芙蓉。之十酒登玉案,而上陈出珠盘,而下逮泽深温,柰恩均含枣。

《谢赐干佗利所献槟榔启》王僧孺

窃以文轨,一覃充仞。斯及入侍清朔,航海梯山,献琛,奉贡、充庖盈府。故其取题在赋,多述俞书萍实,非甘荔葩惭美。

《槟榔赋》〈有序〉明·黎遂球

槟榔生于海外,予粤人喜。杂蒌叶、蚬灰,嚼之婚姻之约,以表结。言客粤者,每不谙食,且资嘲笑。然考,食槟榔不惟予粤人也。晋刘穆之微时,尝造妻家,已食毕,求槟榔。妻兄弟曰:君尝苦饥,何用此物。及任丹阳尹,召妻兄弟,以金盘贮槟榔一斛,赠之。然则往故吴俗所贵,何以云然。予读书之暇,作赋争之。

美嘉实之贞烈,含文采于炎方。干亭亭而直上,枝扶举而疏张。涉南海以流望,见团盖之彷徉。摘鲛人之明珠,犹什袭而锦装。牵异卉而荐叶,朋翡翠于越裳。准削瓜以成瓣,或如钱而掷筐。疑獭髓与玉屑,并资嚼而得浆。拟漱石而砺齿,胜含脂以为容。于是集良耦,邀上宾,进鲤尾,献猩唇,调甘选脆,嘉澹雪醇,龙华代烛,鸡人迟更。羽觞倦而既醉,德味饱乎大烹。却易牙而不顾,视杜康以逡巡。并牵裾与捧袂,见微诚于华巾。结方胜以象物,翅则蝶而首螓。香俨含乎鸡舌,液半饮而霞蒸。酌腑脏之损益,导元气以降升。是以靡俗不珍,无时不宜。托吉士以为友,比白茅而包之。指摽梅以兴感,伫斯焉之相遗,陈瓜果以穿针,悬艾虎而续丝。匪一端以调笑,即怀袖以寄怡。在凝寒而拥背,或立月而露滋。忽温霭而如醺,惟丹丸之馥颐。彼啮唇与唼舌,乐并枕于低帷。畅同心之兰言,相吞吐而气佳。笑贞士之苦节,采松实而缘阿。分藜藿之我安,适晚食而婆娑。咏素餐以不怍,歌无酒而可酡。从乐饥于衡门,亦回味以旨多。况鼎养之罗列,侑退食而委蛇。

槟榔部艺文二〈诗〉《有人乞牛舌乳不付因饷槟榔》梁刘孝绰


陈乳何能贵,烂舌不成珍。空持渝皓齿,非但污丹唇。别有无枝实,曾要湛上人。差比朱樱熟,讵易紫梨津。莫言蒂中久,当看心里新。微芳虽不足,含咀愿相亲。

《忽见槟榔》北周·庾信

绿房千子熟,紫穗百花开。莫言行万里,曾经相识来。

《食槟榔》宋·苏轼

月照无枝林,夜栋立万础。渺渺云间扇,荫此九月暑。上有垂房子,下绕绛刺禦。风欺紫凤卵,雨暗苍龙乳。裂包一堕地,还以皮自煮。北客初未谙,劝食俗难阻。中虚畏泄气,始嚼忽半吐。吸津得微甘,著齿随亦苦。面目太严冷,滋味绝媚妩。诛彭勋可策,推毂勇宜贾。瘴风作坚顽,导利时有补。药储固可尔,果录讵用许。先生失膏粱,便腹委败鼓。日啖过一粒,肠胃为所侮。蛰雷殷脐肾,藜藿腐亭午。书灯看膏尽,钲漏历历数。老眼怕少睡,竟使赤眦努。渴思梅林咽,饥念黄独举。奈何农经中,收此困羁旅。牛舌不饷人,一斛肯多与。乃知见本偏,但可酬恶语。

《几道复觅槟榔》黄庭坚

蛮烟雨里红千树,逐水排痰肘后方。莫笑忍饥穷县令,烦君一斛寄槟榔。

《槟榔》李纲

疏林沧海上,结实已累累。烟湿赪虬卵,风摇翠羽旗。飞翔金鸑鷟,掩映箨龙儿。濩落咍椰子,匀圆讶荔枝。当茶销瘴速,如酒醉人迟。蒌叶偏相称,蛎灰亦漫为。乍餐颜愧渥,频嚼齿愁疲。饮啄随风土,端忧化岛黎。

《槟榔五绝卒章戏简及之主簿》朱熹

暮年药里关身切,此外翛然百不贪。薏苡载来缘下气,槟榔收得为祛痰。


锦文缕切劝加餐,蜃炭扶留共一盘。食罢有时求不得,英雄邂逅亦饥寒。


向来试吏著南冠马,甲蚝山得饫餐。却藉芳辛来解秽,鸡心磊落看堆盘。


个中有味要君参,螫吻舂喉久不甘。珍重人心亦如此,莫将寒苦换春酣。


高士沈迷簿领书,有时红糁缀元须。定知不著金盘贮,儿女心情本自无。

《初食槟榔》明·刘基

槟榔红白文,包以青扶留。驿吏劝我食,可已瘴疠忧。初惊刺生颊,渐若戟在喉。纷纷花满眼,岑岑晕蒙头。将疑误腊毒,复想致无由。稍稍热上面,轻汗如珠流。清凉彻肺腑,粗秽无纤留。信知殷王语,瞑眩疾乃瘳。三复增咏叹,书之遗朋俦。

《马槟榔》吴宽

有树吾不识,人云马槟榔。槟榔产南海,结实因瘴乡。平生冒其名,岂亦如丁香。白花细而密,实甘翻可尝。其叶与麻同,沃若泽且光。麻马音或讹,欲问郭驼亡。

槟榔部纪事

《三辅黄图》:扶荔宫在上林苑中,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木。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子、甘橘,皆百馀本。
《吴录地理志》:交阯朱截县,有槟榔树,直无枝,条高六七丈,叶大如莲实房。得古贲灰、扶留藤,食之则柔而美。郡内及九真、日南并有之。
《风俗记》:王高丽,年十四五时,四月八日,在彭城佛寺中。谢混见,而以槟榔赠之。执王手谓曰:王郎谢叔源,可与周旋否。
《南史·刘穆之传》:穆之少时,家贫诞节,嗜酒食,不修拘检。好往妻兄家乞食,多见辱,不以为耻。其妻江嗣女,甚明识,每禁不令往江氏。后有庆会,属令勿来。穆之犹往,食毕求槟榔。江氏兄弟戏之曰:槟榔消食,君乃常饥,何忽须此。妻复截发市殽馔,为其兄弟以饷穆之,自此不对穆之梳沐。及穆之为丹阳尹,将召妻兄弟,妻泣而稽颡以致谢。穆之曰:本不匿怨,无所致忧。及至醉,穆之乃令厨人以金柈贮槟榔一斛以进之。《齐高帝诸子传》:豫章文献王嶷临终,召子子廉、子恪曰:吾亡后,三日施灵,帷香火、盘水、干饭、酒脯、槟榔而已,朔望菜食一盘,加以甘果,此外悉省。葬后除灵,可施吾常所乘舆扇伞。朔望时节,席地香火、盘水、酒脯、干饭、槟榔便足。
《任昉传》:昉父遥本性重槟榔,以为常饵,临终尝求之,剖百许口,不得好者,昉亦所嗜好,深以为恨,遂终身不尝槟榔。
《梁书·海南传》:干陁利国,在南海州上。其俗与林邑、扶南略同。出班布、吉贝、槟榔,槟榔特精好,为诸国之极。《金楼子》:有寄槟榔与家人者,显为合字,盖人一口也。《三国典略》:齐命通直,散骑常侍辛德源聘于陈。陈遣主客蔡佞宴,酬因谈谑,手弄槟榔,乃曰:顷闻北间有人,为啖槟榔,获罪人閒,遂禁此物,定尔不。德源答曰:此是天保初王尚书罪状故耳。犹如李固被责,云胡粉饰貌,搔头弄姿,不闻汉世顿禁胡粉。
《唐书·南蛮传》:环王,本林邑也。其地冬温,多雾雨,稻岁再熟,取槟榔沈为酒,椰叶为席。
盘盘东南有哥罗。凡嫁娶,纳槟榔为礼,多至二百盘。真腊一曰,吉蔑本扶南属国,户皆东向,坐上东客至。屑槟榔、龙脑、香蛤以进。
婆贿伽卢,土热,衢路植。椰子、槟榔仰不见日。
《岭表录异》:安南自嫩及老,采槟榔实,啖之。自云交州地温,不食此,无以祛其瘴疠。广州亦啖槟榔,然不甚于安南也。
《宋史·地理志》:琼州贡槟榔。
宋类苑南海,地气暑湿,人多患胸中痞滞。故常啖槟榔数十口,加以勃蒌藤、洎蚬灰,同咀之。液如朱色,程思孟知番禺,凡左右侍史啖槟榔者,悉杖之。或问其故,曰:恶其口唇如漱血耳。
《海槎馀录》:槟榔产于海南,惟万崖琼山,会同乐、会诸州县为多,他处则少。每亲朋会合,互相擎送,以为礼。至于议姻不用,年帖只送槟榔而已。久之,多以家事消长之故,改易告争。官司难于断理,以无凭执耳。愚民不足论,士人家,亦多有溺是俗者。
《瀛崖胜览》:瓜喎国人,槟榔不离口,寘饭于盘,酥浇之餐,则嗽去榔屑。向盘掬而食,食既,水饮,待宾以槟榔。

槟榔部杂录

《酉阳杂俎》:槟榔,枝苗可以忘忧。
《西溪丛语》:上林赋云仁频。《仙药录》云槟榔,一名仁频。林邑记云:叶如甘蕉,频音宾。吴普本草云:一名槟门,闽广人食槟榔,每切作片,蘸蛎灰,以荖叶裹,嚼之。荖音老,又音蒲。口切初食,微觉似醉,面赤。故东坡诗云:红潮登颊醉槟榔。

大腹部汇考

图阙

《本草纲目》

大腹子释名
李时珍曰:大腹以形名,所以别鸡心,槟榔也。
集解

马志曰:大腹生南海,诸国所出。与槟榔相似,茎叶根干小异耳。
陶弘景曰:向阳者为槟榔,向阴者为大腹。
李时珍曰:大腹子,出岭表、滇南。即槟榔中一种,腹大,形扁,而味涩者,不似槟榔尖长,味良耳。所谓猪槟榔者是矣。盖亦土产之异,今人不甚分别。陶氏分阴阳之说,亦是臆见,按刘珣《岭表录异》云:交广生者,非舶上槟榔,皆大腹子也。彼中悉呼槟榔,自嫩及老,采实啖之,以扶留藤、瓦屋灰同食之,以祛瘴疠。收其皮,入药。皮外黑色,皮内皆筋丝,如椰子皮。又《云南记》云:大腹槟榔,每枝有二三百颗,青时部之,以一片蒌叶,及蛤粉卷,和食之,即减涩味。观此二说,则大腹子与槟榔,皆可通用。但力比槟榔稍劣耳。
子气味

辛涩温无毒。
子主治

李时珍曰:与槟榔同功。
皮修治

孙思邈曰:鸩鸟多集槟榔树上。凡用槟榔皮,宜先以酒洗,后以大豆汁,再洗过。晒乾入灰,火烧煨切用。
皮气味

辛微温无毒
皮主治

开宝曰:冷热气攻心腹,大肠蛊毒,痰膈醋心,并以姜盐同煎,入疏气药,用之良。
大明曰:下一切气,止霍乱,通大小肠,健脾开胃,调下。李时珍曰:降逆气,消肌肤中水气、浮肿,脚气,壅逆瘴疟,痞满,胎气恶阻,胀闷。
附方

漏疮,恶秽大腹,皮煎汤洗之。〈直指方〉
乌癞风疮,大腹子生者。或乾者连全皮,勿伤。动以酒一升,浸之慢火熬乾,为末,腊猪脂和,傅。〈圣济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