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一百七十五卷目录

 地杨梅部汇考
  地杨梅图
  本草纲目〈地杨梅〉
 阴地厥部汇考
  阴地厥图
  本草纲目〈阴地厥〉
 赤地利部汇考
  赤地利图
  本草纲目〈赤地利〉
 锦地罗部汇考
  锦地罗图
  本草纲目〈锦地罗〉
 山慈姑部汇考
  山慈姑图
  段成式酉阳杂俎〈金灯〉
  王方庆园林草木疏〈金灯〉
  本草纲目〈山慈姑〉
  高濂草花谱〈金灯花〉
  闽书〈金灯〉
 山慈姑部艺文一
 金灯草赋          梁江淹
 山慈姑部艺文二〈诗〉
  金灯花          宋晏殊
 山慈姑部选句
 山慈姑部纪事
 山慈姑部杂录
 山豆根部汇考
  山豆根图
  本草纲目〈山豆根〉
 石长生部汇考
  石长生图
  本草纲目〈石长生 附红茂草 通泉草〉
  闽书〈长生草〉
 石长生部艺文一
  长生草赞         宋宋祁
 石长生部艺文二〈诗〉
  长生草          宋楼钥
 石胡荽部汇考
  石胡荽图
  本草纲目〈石胡荽〉

草木典第一百七十五卷

地杨梅部汇考

释名

《地杨梅》《拾遗》

地杨梅图


《本草纲目》地杨梅集解
陈藏器曰:生江东湿地,苗如莎草,四五月有子,似杨梅也。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赤白痢,取茎子,煎汤服。

阴地厥部汇考

释名

《阴地厥》《图经》

阴地厥图


《本草纲目》阴地厥集解
苏颂曰:生邓州顺阳县内乡山谷,叶似青蒿,茎青紫色,花作小穗,微黄,根似细辛,七月,采根用。
李时珍曰:江浙亦有之,外家采,制丹砂硫黄。
根苗气味

甘苦、微寒、无毒。
主治

苏颂曰:肿毒风热。
附方

男妇吐血后,胸膈虚热,阴地厥、紫河车、贯众、甘草,各半两,每服三钱,水煎服。〈圣济总录〉

赤地利部汇考

释名

《五蕺》《拾遗》    《蛇𦬣》《拾遗》《五毒草》《拾遗》   《赤地利》《纲目》
《赤薜荔》《纲目》   《山荞麦》《图经》

赤地利图


《本草纲目》赤地利集解
苏恭曰:所在山谷有之,蔓生,叶似萝藦,根皮赤黑,肉黄赤,二月、八月,采根日乾。
苏颂曰:所在皆有,今惟华山生之,春夏生苗,作蔓绕,草木上,茎赤叶青,似荞麦叶。七月,开白花,亦如荞麦,结子青色,根若菝葜,皮紫赤、肉黄赤,八月,采根晒乾收。
陈藏器曰:五毒草,生江东平地,花叶并如荞麦,梗紧硬似狗脊,亦名蛇菵,名同物异。
李时珍曰:五毒草,即赤地利,今并为一。
根修治

雷敩曰:凡采得细剉,用蓝叶并根同入生绢袋盛之。蒸一伏时,去蓝晒用。
气味

苦平,无毒。
陈藏器曰:酸平,伏丹砂。
主治

唐本草曰:赤白冷热诸痢,断血、破血、带下赤白、生肌肉。
陈藏器曰:主痈疽恶疮;毒肿赤白游𤺋,虫蚕蛇犬咬,并醋磨傅之,亦捣茎叶傅之,恐毒入腹,煮汁饮。
发明

李时珍曰:唐张文仲备急方,治青赤黄白等痢,鹿茸丸,方中用之则其功长于凉血解毒,可知矣。
附方

小儿热疮,身面皆有如火烧者,赤地利末傅之。火疮灭瘢赤地,利末油调涂。〈圣惠方〉

锦地罗部汇考

释名

《锦地罗》《纲目》

锦地罗图


《本草纲目》锦地罗集解
李时珍曰:锦地罗,出广西庆远山岩间,镇安、归顺、柳州皆有之,根似蓖薢及栝楼根状,彼人颇重之,以充方物。
根气味

微苦平,无毒。
根主治

李时珍曰:山岚瘴毒、疮毒,并中诸毒,以根研,生酒服一钱匕,即解。

山慈姑部汇考

释名

《金灯》《拾遗》    《朱姑》《纲目》
《山慈姑》《纲目》   《鬼灯檠》《纲目》
《鹿蹄草》《纲目》   《无义草》《酉阳杂俎》

山慈姑图


《段成式·酉阳杂俎》金灯

金灯一曰九形花叶不相见。俗恶人家种之,一名无义草。

《王方庆·园林草木疏》金灯

金灯,隰生,花开累累,明艳垂条,不自支,俗恶人家种之。
《本草纲目》山慈姑释名
李时珍曰:根状如水慈姑,花状如灯笼,而朱色。故有诸名。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金灯之花,与叶不相见,人恶种之。谓之无义草。又有试剑草,亦名鹿蹄草,与此同名。
集解

陈藏器曰:山慈姑生山中湿地,叶似车前,根如慈姑。大明曰:零陵间有一种团慈姑,根如小蒜,所主略同。李时珍曰:山慈姑,处处有之,冬月生叶,如水仙花之叶而狭。二月中,枯一茎如箭簳高尺许,茎端开花,白色,亦有红色、黄色者,上有黑点,其花乃众花簇成一朵。如丝纽成,可爱。三月,结子。有三棱。四月初,苗枯,即掘取其根,状如慈姑及小蒜,迟则苗腐难寻矣。根苗与老鸦蒜极相类,但老鸦根无毛,慈姑有毛,壳包裹为异尔,用之去毛壳。
根气味

甘微辛,有小毒。
主治
陈藏器曰:痈肿、疮瘘、瘰𤻤、结核等,醋磨傅之,亦剥人
面皮,除皯䵳。李时珍曰:主疔肿,攻毒破皮,解诸毒蛊、毒蛇虫、狂犬伤。
叶主治

唐慎微曰:疮肿入蜜,捣涂疮口,候清血出,效。
李时珍曰:涂乳痈便毒,尤妙。
花主治

圣惠曰:小便血、淋涩痛,同地檗花阴乾,每用三钱水煎服。
附方

粉滓面皯山慈姑根,夜涂旦洗。〈普济方〉牙龈肿痛,红灯笼花根,煎汤漱吐。〈孙天仁集效方〉痈疽疔肿,恶疮,及黄疸,慈姑连根,同苍耳草等分捣烂,以好酒一钟滤汁温服,或乾之为末,每酒服三钱。〈乾坤生意〉
风痰痫疾,金灯花根似蒜者一个,以茶清研如泥,日中时,以茶调下,即卧日中,良久吐出,鸡子大物,永不发,如不吐,以热茶投之。〈奇效良方〉
万病解毒丸,一名太乙紫金丹,一名玉枢丹,解诸毒疗,诸疮利,关节,治百病,起死回生,不可尽述。凡居家远出,行兵动众,不可无此,山慈姑去皮,洗极净,焙二两川五倍子,洗刮,焙二两千金子,仁白者研,纸压去油,一两红芽,大戟去芦,洗焙一两半,麝香三钱,以端午、七夕,重阳或天德、月德、黄道上吉日,预先斋戒,盛服,精心治药,为末,陈设拜祷,乃重罗令匀,用糯米浓饮,和之木臼杵千下作一钱一锭,病甚者,连服,取利一二行,用温粥补之,凡一切饮食药,毒蛊、毒瘴气,河豚、土菌、死牛马等毒,并用凉水,磨服一锭,或吐、或利,即愈。痈疽、发背疔、肿杨梅等一切恶疮,风𤺋,赤游,痔疮,并用凉水或酒磨涂,日数次,立消。阴阳二毒,伤寒,狂乱,瘟疫,喉痹,喉风,并用冷水入薄荷汁数匙化下。心气痛并诸气,用淡酒化下,泄泻痢下。霍乱、绞肠沙,用薄荷汤下。中风、中气、口紧、眼歪、五癫五痫、鬼邪鬼胎、筋挛、骨痛,并暖酒下,自缢溺水,鬼迷心头温者,冷水磨灌之,传尸痨瘵,凉水化服,取下恶物虫积为妙。久近疟疾将发时,东流水煎桃枝汤化服,女人经闭,红花酒化服。小儿惊风、五疳、五痢,薄荷汤下。头风头痛,酒研贴两太阳上。诸腹鼓胀,麦芽汤化下。风虫牙痛,酒磨涂之,亦吞少许。打扑伤损,松节煎酒下。汤火伤毒,蛇恶犬一切虫伤,并冷水磨涂,仍服之。〈王璆百一选方〉中溪毒生疮,朱姑叶捣烂,涂之,生东间,叶如蒜叶。〈外台秘要〉

《高濂·草花谱》金灯花

花开,一簇五朵,金灯色红,银灯色白,皆蒲生,分种。

《闽书》金灯

金灯,茎直上末分数枝,枝一花,光艳如灯,闽中呼为天蒜。又呼为花叶不相见。

山慈姑部艺文一《金灯草赋》梁·江淹

山华绮错陵叶锦,名金灯丽草,铸气含英,若其碧茎凌露,玉根升霜,翠叶暮媚,紫荣晨光,非锦罽之可学。讵琼瑾之能方,乃御秋风之独秀,值秋露之馀芬。出万枝而更明,冠众蘤而不群。既艳溢于时暮,方照丽于霜分。是以移馥兰畹,徙色曲池。轶长洲兮杜若,跨幽渚兮芳蓠。映霞光而烁爚,怀风气而参差。故植君玉台生君椒室,炎萼耀天,朱英乱日,永绪恨于君前,遗风霜之萧瑟,藉绮帐与罗褂,信草木之愿毕。

山慈姑部艺文二〈诗〉《金灯花》宋·晏殊

兰香爇处光犹浅,银烛烧时焰不馨。好向书生窗下种,免教辛苦更囊萤。

山慈姑部选句

宋晏殊诗:煌煌五枝灯,下有玉蟠螭。
杨巽斋诗:如龙乍化青藜焰,宁用窗前设短檠。

山慈姑部纪事

《荆溪游记》:善权洞秋晚遍壑,皆金灯花,绮错如绣。

山慈姑部杂录

花经七品,三命金灯。
《洛阳花木记》:草花有红金灯,黄金灯,白金灯,粉红金灯,碧金灯,紫金灯。

山豆根部汇考

释名

《解毒》《纲目》    《黄结》《纲目》
《中药》《纲目》    《山豆根》《纲目》

山豆根图


《本草纲目》山豆根释名
苏颂曰:其蔓如大豆,因以为名。
集解

苏颂曰:山豆根生剑南,及宜州果州山谷。今广西亦有,以忠州万州者为佳。苗蔓如豆叶青,经冬不凋。八月采根,广南者如小槐,高尺馀,石鼠食其根,故岭南人捕鼠取肠胃,暴乾,解毒攻热甚效。
气味

甘寒无毒。
李时珍曰:按沈括《笔谈》云,山豆根味极苦,本草言,味甘,大误矣。
主治

开宝曰: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发热,欬嗽,治人及马急黄,杀小虫。
苏颂曰:含之咽汁,解咽喉肿毒,极妙。
李时珍曰:研末,汤服五分,治腹胀喘满,酒服三钱,治女人血气腹胀。又下寸白诸虫,丸服止下痢,磨汁服,止卒患热、厥心腹痛,五种痔痛。研汁涂诸热肿、秃疮、蛇狗蜘蛛伤。
附方

解中蛊毒,密取山豆根,和水研服少许,未定,再服,已禁声者,亦愈。
五般急黄,山豆根末,水服二钱,若带蛊气,以酒下。霍乱吐利,山豆根末,橘皮汤下,三钱。
赤白下痢,山豆根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白汤下,三服止。〈已上并备急方〉
水蛊腹大,有声而皮色黑者,山豆根末,酒服二钱。〈圣惠方〉
卒患腹痛,山豆根水研,半盏入口,即定。
头风热痛,山豆根末,油调,涂两太阳。
头上白屑,山豆根末,浸油,日涂之。
牙龈肿痛,山豆根一片,含于痛所。〈已上并备急方〉喉中发痈,山豆根磨醋,噙之,追涎即愈,势重不能言者,频以鸡翎扫入喉中,引涎出,就能言语。〈永类方〉麸豆诸疮烦热甚者,水研山豆根汁,服少许。〈经验方〉疥癣虫疮,山豆根末,腊猪脂调涂。〈备急方〉
喉风急證、牙关紧闭,水谷不下,山豆根白药等分水煎噙之,咽下二三口,即愈。〈杨清叟外科〉

石长生部汇考

释名

《丹草》《本经》    《石长生》《本经》
《丹沙草》《纲目》   《红茂草》《附》

《通泉草》《附》

石长生图


《本草纲目》石长生释名
李时珍曰:四时不凋,故曰长生。
集解

《别录》曰:石长生,生咸阳山谷。
陶弘景曰:俗中时有采者,方药不复用,近道亦有。是细细草,花紫色,南中多生石岩下,叶似蕨而细,如龙须黑,如光漆,高尺馀,不与馀草杂也。
苏恭曰:苗高尺许,五六月,采茎叶用,今市人用筋草为之,叶似青葙,茎细劲,紫色,今太常用者是也。李时珍曰:宋祁《益部方物记》,长生草,生山阴,蕨地修茎茸,叶色似桧而泽,经冬不凋。
气味

咸微寒,有毒。
吴普曰:神农苦雷公,辛桐君甘。
甄权曰:酸有小毒。
主治

本经曰:寒热恶疮、大热、辟鬼气、不祥。
《别录》曰:下三虫。
甄权曰:治疥癣,逐诸风,治百邪魅。
附录红茂草
苏颂曰:味苦大凉,无毒,主痈疽疮肿,焙研为末,冷水调贴,一名地没药,一名长生草,生施州,四季枝叶繁,故有长生之名,春采根叶。

通泉草

李时珍曰:案《庚辛玉册》云:通泉草,一名长生草,多生古道丘垄荒芜之地。叶似地丁,中心抽一茎,开黄白花,如雪,又似麦饭,摘下经年不稿,根入地至泉。故名通泉。俗呼秃疮花。此草有长生之名,不知与石长生及红茂草亦一类否,故并附之。

《闽书》长生草

长生草,枝茎无根而生。

石长生部艺文一

《长生草赞》宋祁
山阴蕨地,多有之。修茎茸,叶色似桧柏而泽,经冬不凋损,故号长生。

色与柏类,苒苒其茎,冬不甚黄,故谓长生。

石长生部艺文二〈诗〉《长生草》宋·楼钥

玻璃擢叶玉蟠根,千里提携寄海滨。雨泽不沾仍自润,土膏无著自长春。岁寒秀色镇依旧,日暖素英能一新。我欲饵之求久视,恐君灵己不灵人。

石胡荽部汇考

释名

《石胡荽》《四声本草》 《天胡荽》《纲目》
《野园荽》《纲目》   《鸡肠草》《千金方》
《鹅不食草》《食性本草》

石胡荽图


《本草纲目》石胡荽集解
李时珍曰:石胡荽,生石缝及阴湿处,小草也。高二三寸。冬月生苗,细茎小叶,形状宛如嫩胡荽,其气辛薰,不堪食,鹅亦不食之。夏开细花,黄色,结细子,极易繁衍,僻地则铺满也。案孙思邈《千金方》云:一种小草,生近水渠中湿处,状类胡荽,名天胡荽,亦名鸡肠草,即此草也。与繁缕之鸡肠,名同物异。
气味

辛寒无毒。
李时珍曰:辛温汁,制砒石雄黄。
主治

萧炳曰: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
陈藏器曰:去目瞖,挼塞鼻中,瞖膜自落。孟诜曰:疗痔病。
李时珍曰:解毒明目,散目赤肿,云瞖耳聋,头痛脑酸。治痰疟齁,鼻窒不通,塞鼻瘜自落,又散疮肿。
发明

李时珍曰:鹅不食,草气温而升,味辛而散阳也。能通于天头与肺,皆天也。故能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瘜肉,内达肺经而治齁,痰疟散疮肿。其除瞖之功,尤显神妙。人谓陈藏器本草惟务广博,鄙俚之言也。若此药之类,表出殊功,可谓务博已乎。案倪惟德《原机启微集》云:治目瞖嗅鼻,碧云散用,鹅不食,草解毒,为君青黛去热,为佐川芎之辛,破留除邪。为使升透之药也。大抵如开锅,盖法常欲邪,毒不闭,令有出路,然力小而锐,宜常嗅以聚其力。凡目中诸病皆可用之。生挼更神《王玺集要》诗云:赤眼之馀瞖忽生,草中鹅不食为名。塞于鼻内频频换,三日之间复旧明。
附方

寒痰齁喘,野园荽研汁,和酒服,即住。〈集简方〉
嗅鼻去瞖,碧云散,治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眵泪风痒,塞鼻头痛,脑酸外瞖,扳睛诸病,鹅不食草晒乾,二钱,青黛、川芎各一钱,为细末,噙水一口,每以米许,嗅之鼻内,泪出为度,一方去青黛。〈倪氏启微集〉贴目取瞖,鹅不食草捣汁熬膏一两,炉甘石火锻,童便淬三次三钱,上等瓷器末一钱,半熊胆二钱,硇砂少许,为极细末,和作膏,贴在瞖上,一夜取下,用黄连黄檗煎汤洗净,看如有,再贴。〈孙天仁集效方〉
塞耳治瞖,诗见发明。牙疼嗅鼻,鹅不食草,绵裹怀乾为末,含水一口,随左右嗅之,亦可挼塞。〈圣济录〉一切肿毒野园荽一把,穿山甲烧存性七分,当归尾三钱,擂烂入酒,一碗绞汁服,以渣傅之。〈集简方〉湿毒胫疮,砖缝中生,出野园荽,夏月,采取晒收为末,每以五钱汞粉,五分桐油,调作隔纸膏,周围缝定,以茶洗净,缚上膏药,黄水出,五六日愈,此吴竹卿方也。〈简要方〉
脾寒疟疾,石胡荽一把,杵汁半碗,入酒半碗,和服甚效。〈集简方〉
痔疮肿痛,石胡荽捣,贴之。〈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