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一百六十九卷目录

 菟丝子部汇考
  菟丝子图
  诗经〈鄘风桑中 小雅頍弁〉
  尔雅〈释草〉
  毛诗陆疏广要〈茑与女萝〉
  毛诗名物解〈唐〉
  诗集传名物钞〈桑中一章〉
  本草纲目〈菟丝子〉
 菟丝子部艺文一
  菟丝赞          宋王微
 菟丝子部艺文二〈诗〉
  咏兔丝          齐谢朓
  古意           唐李白
  菟丝            元稹
  菟丝           明薛蕙
 菟丝子部选句
 菟丝子部杂录
 漏篮子部汇考
  本草纲目〈漏篮子〉
 九仙子部汇考
  九仙子图
  本草纲目〈九仙子〉
 榼藤子部汇考
  榼藤子图
  嵇含南方草木状〈榼藤〉
  本草纲目〈榼藤子〉
 预知子部汇考
  预知子图
  本草纲目〈预知子〉
 续随子部汇考
  续随子图
  本草纲目〈续随子〉

草木典第一百六十九卷

菟丝子部汇考

释名

《诗经》     女萝《诗经》
《尔雅》     玉女《尔雅》
菟丝《尔雅》    菟丘《尔雅》
菟芦《本经》    菟缕《别录》
难火兰《拾遗》   火燄草《纲目》
金线草《纲目》   野狐丝《纲目》

菟丝子图


《诗经》《鄘风桑中》

爰采唐矣,沫之乡矣。
〈传〉《唐蒙菜名》〈疏〉《释草》云:唐蒙女萝,女萝菟丝。舍人曰:唐蒙名女萝,女萝又名菟丝。孙炎曰:别三名。郭璞曰:别四名。则唐与蒙,或并或别,故三四异也。以经直言唐,而传言唐蒙也。《頍弁传》曰:女萝菟丝松萝也,则又名松萝矣。《释草文》云:蒙玉女。孙炎曰:蒙唐也,一名菟丝,一名玉女,则通松萝玉女,为六名。〈朱注〉唐蒙菜也。一名菟丝。〈大全〉《本草》曰:生田野,蔓延草木之上。

《小雅頍弁》

茑与女萝,施于松柏。〈又〉茑与女萝,施于松上。
〈传〉女萝、菟丝、松萝也。〈注〉女萝在草曰菟丝、在木曰松萝、又唐蒙。〈疏〉《释草》云:唐蒙女萝,女萝菟丝毛意,以菟丝为松萝,故言松萝也。陆玑疏云:今菟丝,蔓连草上,生黄、赤如金、今合药,菟丝子是也。非松萝,松萝自蔓松上,生枝正青,与菟丝殊异,事或当然。

《尔雅》《释草》

唐蒙女萝,女萝菟丝。
〈注〉别四名,诗云爰采唐矣。〈疏〉孙炎曰:别三名。郭云:别四名。则唐与蒙,或并或别,故三四异也。诗经直言,唐而传云,唐蒙也,是以蒙解唐也。则四名为得下云蒙玉女,郭云即唐也,是又名玉女,然则唐也,蒙也,女萝也,菟丝也,玉女也,凡五名诗頍弁,云茑与女萝。毛传云:女萝菟丝。陆玑云:今菟丝,蔓连草
上,生黄赤如金,今合药,菟丝子是也。注诗云:爰采唐矣,《鄘风·桑中》篇文也。

蒙玉女。
〈注〉蒙即唐也,女萝别名。

《毛诗陆疏广要》《小雅·頍弁》

茑与女萝。
女萝,今菟丝,蔓连草上,生黄赤如金,今合药,菟丝子是也,非松萝。松萝自蔓松上,生枝正青,与菟丝殊异。
女萝,《尔雅》云:唐蒙女萝,女萝菟丝注云:别四名。诗云爰采唐矣,疏云。孙炎曰:别三名。郭云:别四名。则唐与蒙,或并或别,故三四异也。诗经直言唐而传云,唐蒙也,是以蒙解唐也,则四名为得下云蒙玉女,郭云即唐也。女萝别名是又名玉女。郑云即女萝也。然则唐也蒙也,女萝也,菟丝玉女也。凡五名,诗頍弁,云茑与女萝也。埤雅在木为女萝,在草为菟丝。旧说上有菟丝,下必有伏菟之根。无此菟在下,则丝不得生乎。上然其实不属也。《淮南子》曰:下有茯苓,上有菟丝。《诗》曰:茑与女萝施于松柏,言茑之为物,寄生而女萝浮蔓,尚得施于松柏,可以人而不如乎。且姓同本而生族,同枝而出,则与寄生浮蔓者异矣。故《诗》以此驳王又曰:菟丝无根,而生蛇无足,而行鱼无耳,而听蝉无口,而鸣皆自然者也。《尔雅·翼》:女萝、菟丝其实二物也,然皆附木上。《广雅》云:女萝,松萝也,菟丘,菟丝也。则是两物,今女萝正青而细长,无杂蔓。故《山鬼章》云:被薜荔兮,带女萝,萝青而长,如带也,何与菟丝。事然两者皆附木,或当有时相蔓。古乐府云:南山幕,幕菟丝花,北陵青青,女萝树由来,花树同一根,今日枝条分两处,唐乐府亦云。菟丝故无情随风,任颠倒,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则古今多知其为二物者。《博物志》:魏文帝所记诸物,相似乱者,女萝寄生,菟丝,菟丝寄生木上,根不著地,然则女萝有寄生菟丝上者。《尔雅》:女萝菟丝,或亦此义尔。本草草部云,菟丝子,一名菟芦,一名菟缕,一名唐蒙,一名玉女,一名赤网,一名菟累,生朝鲜川泽田野,蔓延草木之上,色黄而细,为赤网色浅而大为菟,累九月采实,又木部云松萝,一名女萝,生熊耳山川谷,松树上五月采。
《毛公传》云:女萝、菟丝、松萝也,李善因古诗云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注云二者异草。毛公误合为一,此与张揖同见,但合参尔雅,埤雅及郭郑诸家俱以为一物,而异其名耳。惟陆氏云女萝非松萝,本草分菟丝入草部,松萝入木部,似与陆氏合符,然又云松萝,一名女萝,何耶。此诗云,茑与女萝施于松上,应是松萝,松萝与女萝菟丝,原非异种,总是依附缠绵于他物,而生长不能自植者,在草则附于草,在木则附于木,陆佃分在草曰菟丝,在木曰女萝,亦非确见。

《毛诗·名物解》

唐玉女也,松枝化而生女萝,之生依乎松,故又谓之蒙蒙蔽也,蔽于松者也,桑中之淫乱,期于幽远而志在乎,依所蔽者也。故言唐頍弁刺幽王之无亲,而兴诸公与之,无附著者也。故言女萝一物,而别言之以二者,亦此意欤。

《诗集传名物钞》桑中一章

尔雅唐蒙女萝女萝菟丝,注别四名,疏唐与蒙,或并或别,别则四名也,本草夏生苗,如丝蔓,延草木上,或云无根,假气而生实,如蚕子。尔雅又出一条,曰蒙玉女,注蒙即唐尤见,唐蒙之别传,唐蒙菜也,从毛注也,但唐非可食之物,不知毛为何以为菜名。
《本草纲目》菟丝子释名
掌禹锡曰:按吕氏春秋云,或谓菟丝,无根也,其根不属地,茯苓是也。抱朴子云菟丝之草,下有茯菟之根,无此菟,则丝不得生于上,然实不属也。茯菟抽则菟丝死,又云菟丝初生之根,其形似兔,掘取割其血,以和丹服,立能变化,则菟丝之名因此也。
陶弘景曰:旧言下有茯苓,上有菟丝,不必尔也。苏颂曰:抱朴所说,今未见,岂别一类乎。孙炎释尔雅云,唐也蒙也,女萝也菟丝也,一物四名,而本草唐蒙为一名,诗云茑与女萝,毛苌云女萝菟丝也,而本草菟丝无女萝之名,惟松萝一名,女萝岂二物,皆是寄生,同名而本草脱漏乎。
朱震亨曰:菟丝未尝与茯苓共类,女萝附松而生不相关,涉皆承讹而言也。
李时珍曰:毛诗注女萝,即菟丝。吴普本草菟丝,一名松萝,陆佃言在木,为女萝,在草为菟丝,二物殊别,皆由尔雅释诗误以为一物,故也。张揖广雅云菟丘菟丝也,女萝松萝也,陆玑诗疏言菟丝蔓草上,黄赤如金松萝蔓松上,生枝正青无杂蔓者,皆得之,详见木部松萝下,又菟丝茯苓说见茯苓下。
集解

别录曰:菟丝子生朝鲜川泽田野,蔓延草木之上,九月采实,暴乾色黄,而细者为赤,纲色浅而大者为菟蔂,功用并同。
陶弘景曰:田野墟落中甚多,皆浮生蓝纻麻蒿上,其实仙经俗,方并以为补药,须酒浸一宿,用宜丸不宜煮。
大明曰:苗茎似黄丝,无根,株多附田中草,被缠死或生一叶,开花结子不分明子,如碎黍米粒,八月九月以前采之。
苏颂曰:今近道亦有之,以冤句者为胜,夏生苗,初如细丝,遍地不能自起,得他草梗则缠绕而生,其根渐绝于地,而寄空中或云无根,假气而生信然。
李时珍曰:按宁献王庚辛玉册云,火燄草即菟丝子阳草也,多生荒园古道,其子入地,初生有根,及长延草物其根自断无叶,有花白色,嫩红香亦袭人,结实如秕豆,而细色黄生于梗上,尤佳惟怀孟林中,多有之入药更良。
子修治

雷敩曰:凡使勿用,天碧草子真,相似只是味酸,涩并粘也,菟丝采得去壳,了用苦酒,浸二日漉出,以黄精自然汁,相对浸一宿,至明用微火煎至乾,入臼中烧热,铁杵一丢三千馀杵,成粉用之。
李时珍曰:凡用以温水淘去沙泥,酒浸一宿,暴乾捣之,不尽者再浸暴捣,须臾悉细,又法酒浸四五日,蒸暴四五次,研作饼焙乾,再研末或云暴乾乾时入纸条,数枚同捣,即刻成粉且省力也。
气味

辛甘,平无毒。
徐之才曰:得酒良薯,蓣松脂为之,使恶雚菌。
主治

本经曰: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
别录曰: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馀,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久服,明目轻身延年。
甄权曰:治男女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痛,膝冷消渴热中,久服去面皯悦颜色。大明曰:补五劳七伤治鬼,交泄精尿血,润心肺。王好古曰:补肝脏风虚。
发明

雷敩曰:菟丝子禀中和凝正阳之气,一茎从树感枝,而成从中,春上阳结实故偏补人,卫气助人筋脉。苏颂曰:抱朴子仙方,单服法取实一斗,酒一斗浸暴乾,再浸又暴,令酒尽乃止,捣筛每酒服二钱,日二服此药治腰,膝去风兼能明目久服,令人光泽老变为,少十日饮啖如汤沃,雪也。
苗气味

甘平无毒。
玉册云:汁伏三黄,硫汞结草砂。
苗主治

本经曰:研汁涂面,去面皯。陶弘景曰:挼碎煎汤,浴小儿疗肺热。
附方

消渴不止:菟丝子煎汁,任意饮之,以止为度。〈事林广记〉阳气虚损简便方:用菟丝子、熟地黄,等分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气虚人参汤下,气逆沈香汤下。 经验方:用菟丝子,酒浸十日,水淘杜仲焙,研蜜炙一两,以薯蓣末酒,煮糊丸梧子大,每空心酒下五十丸。
白浊遗精:伏兔丸治思虑,太过心肾虚,损真阳不固,渐有遗沥,小便白浊,梦寐频泄,菟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肉二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盐汤下。〈和剂局方〉
小便淋沥:菟丝子煮汁饮。〈范汪方〉
小便赤浊,心肾不足,精少血燥,口乾烦热,头晕怔忡:菟丝子麦门冬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盐汤每下七十丸。
腰膝疼痛,或顽麻无力:菟丝子洗一两,牛膝一两,同入银器内,酒浸一寸五分,暴为末,将原酒煮糊丸梧子大,每空心酒服三二十丸。〈经验方〉
肝伤目暗:菟丝子三两,酒浸三日,曝乾为末,鸡子白和丸梧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丸。〈圣惠方〉
身面卒肿洪大:用菟丝子一升,酒五升渍二三宿,每饮一升,日三服,不消再造。〈肘后方〉
妇人横生:菟丝子末,酒服二钱,一加车前子等分。〈圣惠方〉
眉鍊癣疮:菟丝子,炒研油调傅之。〈山居四要〉
谷道赤痛:菟丝子,熬黄黑为末,鸡子白和涂之。〈肘后方〉痔如虫咬,方同上。
面疮粉刺:菟丝子,苗绞汁涂之,不过三上。〈肘后方〉小儿头疮:菟丝苗煮汤,频洗之。〈子母秘录〉
目中赤痛,野狐浆草捣汁点之。〈圣惠方〉
附录难火兰

陈藏器曰:味酸温无毒,主冷气风痹,开胃下食去腹胀,久服明目,生巴中胡国状,似菟丝子而微长。

菟丝子部艺文一《菟丝赞》宋·王微

皓苓下居彤丝上,在中状鸡凫其容龟,蔡神侔少司保,延幼艾终志不移,柔红可佩。
菟丝子部艺文二〈诗〉《咏菟丝》齐·谢朓
轻丝既难理,细缕竟无织。烂漫已万条,连绵复一色。安根不可知,萦心终不测。所贵能卷舒,伊用蓬生直。

《古意》唐·李白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厓。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枝枝相紏结,叶叶易飘扬。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菟丝》元稹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菟丝蔓,依倚榛与荆。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俊鹘渡海食,应龙升天行。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菟丝》明·薛蕙

根株不自立,枝蔓为谁饰。偶同杂组文,未比朱弦直。园客何由整,天女讵堪织。暂附松柏枝,终辞霜露色。

菟丝子部选句

古诗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梁江淹诗:菟丝附女萝,引蔓故不长。〈又〉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唐乔知之诗:南山羃羃菟丝花。
陆龟蒙诗:教疏菟缕金弦乱,自拥龙刍紫绿肥。宋朱熹诗:菟丝附朴樕,佳木生高冈,弱蔓失所依,佳木徒苍苍。
金雷琯诗:绵鴂菟丝草。
元许谦诗:菟丝得所附,袅袅挂千尺。

菟丝子部杂录

《史记·龟策传》:下有伏灵,上有兔丝;上有捣蓍,下有神龟。所谓伏灵者,在兔丝之下,状似飞鸟之形。新雨已,天清静无风,以夜捎兔丝去之,即以烛此地烛之,火灭,即记其处,以新布四丈环置之,明即掘取之,入四尺至七尺,得矣,过七尺不可得。
《淮南子》:菟丝无根而生;茯苓抽,菟丝死。
《抱朴子》:按仙方中自有合离草,一名独摇,一名离母,所以谓之合离,离母者小,草为物下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去大魁数尺虽相须,而实不连,但以气相属耳,如菟丝之草,下有伏兔之,根无此兔,在下则丝不得,生于上然实不属也。
《酉阳杂俎》:菟丝子多近棘及藋山居者,疑二草之气类也。

漏篮子部汇考

释名

虎掌《纲目》    漏篮子《纲目》
木鳖子《炮炙论》
图阙

《本草纲目》

漏篮子释名
李时珍曰:此乃附子之琐,细未成者,小而漏篮故名。南星之最小者,名虎掌此物类之,故亦同名。大明会典载四川成都府,岁贡天雄二十对,附子五十对,乌头五十对,漏篮二十觔,不知何用。
气味

苦辛有毒。
雷敩曰:服之,令人丧目。
主治

李时珍曰:恶痢,冷漏疮,恶疮,疠风。
发明

李时珍曰:按杨士瀛直指方云,凡漏疮年久者,复其元阳当用漏篮子,辈加减用之,如不当用,而轻用之又恐热气乘虚,变易结核而为害,尤甚也,又按类编云,一人两足生疮臭,溃难近夜宿,五夫人祠下梦神授方,用漏篮子一枚,生研为末,入腻粉少许井水调唾,依法治之,果愈盖。此物不堪服,饵止宜入疮科也。
附方

一切恶痢,杂下及休息痢,百岁丸用漏篮子,一个大者阿胶木香、黄连、莺粟壳各半两,俱炒焦存性入乳香少许,为末,糊丸梧子大,每一岁一丸,米饮下。〈罗天益卫生宝鉴〉

九仙子部汇考

释名

九仙子《纲目》   仙女娇《纲目》

九仙子图


《本草纲目》九仙子

集解
李时珍曰:九仙子出均州,太和山,一根连缀,九枚大者如鸡子,小者如半夏,白色二月生,苗蔓高六七尺,茎细而光,叶如乌桕,叶而短扁不圆每叶桠,生子枝或一、或二,袅袅下垂,六七月开碎青,黄色花,随即结实,碎子丛簇,如谷精草子状九月采根。
气味

苦凉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咽痛喉痹,散血以新汲水或醋磨汁含咽甚良。

榼藤子部汇考

释名

象豆《开宝》    榼子《日华》
合子《拾遗》    榼藤子《纲目》

榼藤子图


嵇含南方草木状。榼藤

榼藤依树,蔓生如通草,藤也,其子紫黑色,一名象豆,三年方熟,其壳贮药,历年不坏,生南海解诸药毒。
《本草纲目》榼藤子释名
李时珍曰:其子象榼形,故名之。
集解

陈藏器曰:按广州记云,榼藤子生广南山林间,作藤著树如通草藤,其实三年方熟,角如弓,袋子如鸡卵其外,紫黑色其壳用贮丹药,经年不坏,取其中仁入药炙用。
李时珍曰:子紫黑色,微光大一二寸圆而扁人多剔去肉,作药瓢垂于腰间也。
仁气味

涩甘平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五痔蛊毒飞尸喉,痹以仁为粉,微熬水服一二匕,亦和大豆澡面去皯勠。开宝曰:治小儿脱肛,血痢泻血,并烧灰服或以一枚割瓤熬,研空腹热酒服二钱,不过三服必效。
李时珍曰:解诸药毒。
附方

喉痹肿痛:榼藤子烧研酒服一钱。〈圣惠方〉
五痔下血:榼藤子烧存性米饮服二钱有功。〈寇氏衍义〉肠风下血,华陀中藏经:用榼藤子二个,不蛀皂荚子四十九个,烧存性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少顷再饮,酒一盏趁口服极效。 圣惠方:用榼藤子三枚,厚重者湿纸七重包煨熟,去壳取肉,为末,每服一钱,食前黄芪汤下日一服。
附录合子草

陈藏器曰:子及叶有小毒,主蛊毒及蛇咬,捣傅疮上,蔓生岸旁,叶尖花白子,中有两片如合子。

预知子部汇考

释名

仙枣《纲目》    预知子《日华》
圣知子《日华》   圣先子《日华》
盍合子《日华》   仙沼子《日华》
圣无忧《山人名》

预知子图


《本草纲目》

预知子

释名
马志曰:相传取子二枚,缀衣领上遇有蛊毒,则闻其有声尝预知之,故有是名。
李时珍曰:仙沼疑是仙枣之讹。
集解

马志曰:预知子有皮壳,其实如皂荚子。
苏颂曰:旧不著所出州土,今淮蜀黔壁诸州皆有之,作蔓生依大,木上叶绿有三角,面深背浅,七月八月有实,作房生青熟,深红色每房有子五七枚,如皂荚子,斑褐色光润如飞蛾,今蜀人极贵重之,云亦难得采无时,其根冬月采之,阴乾治蛊,其功胜于子也,山民目为圣无忧。
子仁气味

苦寒无毒。
大明曰:温双仁者可带。
主治

开宝曰:杀虫疗蛊,治诸毒去病,研服有效。大明曰:治一切风,补五劳七伤,其功不可备述,治痃癖气块,消宿食,止烦闷,利小便,催生中恶失音,发落天行瘟疾,涂一切蛇虫蚕咬治,一切病每日吞二七粒,不过三十粒永瘥。
根气味

苦冷无毒。
主治

苏颂曰:解蛊毒,石臼捣,节每用三钱,温水服立已。
附方

预知子丸治心气不足,精神恍惚,语言错忘,忪悸烦郁,忧愁惨戚喜怒多恐,健忘少睡,夜多异梦,寤即惊魇,或发狂眩暴不知人,并宜服此,预知子去皮,白茯苓枸杞子石菖蒲茯,神柏子仁人参地,骨皮远志山药黄精蒸熟朱砂,水飞等分,为末,炼蜜丸芡子大,每嚼一丸,人参汤下。〈和剂局方〉
耳卒聋闭,八九月取石榴,开一孔留盖入米醋满中,盖定面裹,慢火中煨熟,取出入少仙沼子黑李子末,取水滴耳中脑痛勿惊如此,二夜又点一耳。〈圣惠方〉疠,风有虫,眉落声变预知子,膏用预知子雄黄各二两,为末,以乳香三两,同水一斗,银锅煮至五升,入二末,熬成膏瓶盛之,每服一匙,温酒调下,有虫如尾随大便而出。〈圣惠方〉

续随子部汇考

释名

拒冬《开宝》    联步《纲目》
续随子《开宝》   千金子《开宝》
千两金《日华》   菩萨豆《日华》

续随子图


《本草纲目》续随子释名
苏颂曰:叶中出,叶数,数相续而生,故名冬月始长,故又名拒冬。
集解

马志曰:续随子生蜀郡,处处亦有之,苗如大戟。苏颂曰:今南中多有北,土差少苗如大戟,初生一茎茎端生叶,叶中复出叶,花亦类大戟自,叶中抽干而生,实青有壳人家园亭中多种以为饰,秋种冬长,春秀秋实。
李时珍曰:茎中亦有白汁,可结水银。
修治

李时珍曰:凡用去壳取色,白者以纸包,压去油取霜用。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开宝曰:妇人血结,月闭瘀血,症瘕痃癖,除蛊毒鬼疰,心腹痛冷,气胀满,利大小肠下恶滞物。
蜀本曰:积聚痰饮不下,食呕逆及腹内诸疾,研碎酒服不过三颗,当下恶物。
大明曰:宣一切宿滞,治肺气水气日服十粒,泻多以酸浆水或薄醋粥吃即止,又涂疥癣疮。
发明

苏颂曰:续随下水,最速然有毒损,人不可过多。李时珍曰:续随与大戟,泽漆甘遂茎叶,相似主疗亦相似,其功皆长于,利水惟在用之,得法亦皆要药也。
叶及茎中白汁主治

开宝曰:剥人面皮,去皯勠。大明曰:傅白癜𤻤疡。李时珍曰:捣叶傅蝎,螫立止。
附方

小便不通,脐腹胀痛,不可忍诸药不效者,不过再服用,续随子去皮一两,铅丹半两同少蜜捣作团瓶,盛埋阴处,腊月至春末取,出研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木通汤下,化破尤妙病急亦可旋合。〈圣济录〉水气肿胀,联步一两,去壳研,压去油重研,分作七服,每治一人,用一服丈夫,生饼子酒下妇入,荆芥汤五,更服之,当下利至晓自止后以厚朴汤补之频,吃益善忌盐醋,一百日乃不复作联步,即续随子也。〈斗门方〉阳水肿胀,续随子炒去油,二两大黄一两,为末,酒水丸绿豆大,每白汤下五十丸,以去陈莝。〈摘元方〉涎积症块:续随子三十枚,腻粉二钱青黛炒一钱,研匀糯米饭丸芡子大,每服一丸,打破以大枣一枚,烧熟去皮,核同嚼冷茶,送下半夜后取下,积聚恶物为效。〈圣济录〉
蛇咬肿闷欲死,用重台六分,续随子仁七粒,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兼唾和少许涂咬处立效。〈崔元亮海上方〉黑子疣赘续:随子熟时涂之,自落。〈普济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