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五 第 1a 页 WYG1031-005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格致镜原卷五     大学士陈元龙撰
  坤舆𩔖(一/)
   地(附地图/ 罗经) (地仪/铜表) (土圭/)
春秋元命苞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含吐
应节故其立字土力于乙者为地 礼统地施也谛也
应变施化审谛不误也 刘熙逸雅地者底也其体底
下载万物也亦言谛也五土所生莫不信谛也易谓之
卷五 第 1b 页 WYG1031-0056b.png
坤坤顺也上顺乾也 春秋说题辞地之为言媲也承
天行其义也 储泳祛疑说地统开于丑重浊之气一
万八百年凝而为地地之灵气融结而为山川河岳成
形既定肸蚃攸召 礼记地秉阴窍于山川 列子地
积块也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博物志天地四方皆海
水相通地在其中盖无几也 晋书天如鸡子地如鸡
子中黄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 月令章句丘陵原隰
阪险总而曰地 周礼五地一曰山林二曰川泽三曰
卷五 第 2a 页 WYG1031-0057a.png
丘陵四曰坟衍五曰原隰 太玄经注九地一为沙泥
二泽池三沚崖四下田五中田六上田七下山八中山
九上山 淮南子九州之外乃有八寅(一作/埏)八寅之外
乃有八纮八纮之外乃有八极 太乙金镜经昔燧人
氏仰观斗极而定方名东西南北是也 春秋命历序
神农始立地形甄度四海远近山川林薮故至东西九
十万里南北八十一万里 河图括地象夏禹所治四
海内地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 淮南子
卷五 第 2b 页 WYG1031-0057b.png
禹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
七十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
五百里七十五步 尔雅岠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北
戴斗极为空桐东至日所出为太平西至日所入为太
蒙 周礼注地东西为广南北为轮 家语子夏曰商
闻山书曰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山为积德川为积刑
高者为生下者为死丘陵为牡川谷为牝 张华博物
志地以山为之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其毛
卷五 第 3a 页 WYG1031-0057c.png
土为其肉三尺以上为粪三尺以下为地 杨泉物理
论夫土地皆有形名而人莫察焉有龟龙体有麟凤貌
有弓弩势有斗升象有张舒形有塞闭容有𨼆真之安
有累卵之危有膏腴之利有塉埆之害此十形者气势
之始终阴阳之所极也 尚书考灵曜地有四游冬至
地上行北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行南而东三万里春
秋二分是其中矣地常动移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
中闭牖而坐舟行不觉也 关令内传地厚万里其下
卷五 第 3b 页 WYG1031-0057d.png
得大空大空四角下有自然金柱辄方员五千里 河
图括地象地下有八柱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互
相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 封禅书下溯八埏孟康
注埏地之八际也 汉礼乐志媪神蕃釐注媪神地也
 淮南子女娲氏背方州抱圆天注方州地也 束晰
补亡诗漫漫方舆注方舆地也宋玉大言赋曰方地为
舆 卢谌诗悠悠方仪廓注天地曰两仪故地曰方仪
也 真诰稽神枢金陵者句曲之地肺注水至则浮故
卷五 第 4a 页 WYG1031-0058a.png
曰地肺 河图岐山为地乳 郭璞山海经注洞庭地
穴也在长沙巴陵今吴县南太湖中有包山下有洞庭
穴潜行水底云无所不通号为地脉 神仙传费长房
遇壶公有神术能缩地脉千里聚在目前放之复如旧
 方镇编年高展为并州判官一日见砌间沫出以手
撮之试涂一老吏面上皱皮顿改如少年色展以谓必
神药问承天道士答曰此名地脂食之不死展乃𤼵砖
已无所睹 五杂组地窖燕都秦晋俱有之盖地燥故
卷五 第 4b 页 WYG1031-0058b.png
不腐土坚故不崩自齐以南不能为也三晋富家藏粟
数百万石皆窖而封之有藏十数年不腐者 卢氏杂
说唐僧泓师云永宁坊东南坊是玉杯地安邑里西是
金盏地 国语伯阳父曰阳伏而不能出阴遁而不能
烝于是有地震 刘向说苑晏子曰吾见维星绝枢星
散其地动乎 后汉天文志维星散钩星伸则地动有
星守三渊地动 五杂组闽广地常动说者谓滨海水
多则地浮也然秦晋高燥无水时亦震动动则裂开数
卷五 第 5a 页 WYG1031-0058c.png
十丈不幸遇之者尽室陷入其中及其合也浑无缝隙
掘之至深而不可得则闽广之地动而不裂者又得无
近水滋润之故耶 晋书惠帝光熙元年五月范阳国
地燃可以㸑此火沴土也 刘向别录凿山钻石则地
痛人民多若蚕虱蚕虱众多则地痒 晋书地生毛近
白祥也孙盛以为人劳之异 法苑珠林长阿含经云
须弥山北天下有郁单越国其地柔软以足踏地地凹
四寸举足还复地平如掌无有高下 陆友仁砚北杂
卷五 第 5b 页 WYG1031-0058d.png
志晋苻坚传云建元十七年长安有水影远观若水视
地则见人至则止坚恶之宋宝祐六年四月常州晋陵
县之黄泥岸亦有此异相传呼为旱浪 研北杂志吾
家太史在征西幕府小校言火山军地枯燥不可耕锄
犁入地不及尺烈火随出矣 一统志蜀伏龙山下地
洼若池以火引之有声隐隐出地中少顷炎炽夏月积
雨停水则焰生水上水为之沸而寒如故冬月水涸则
土上有焰如烧人聚而观之至焚其衣裾
卷五 第 6a 页 WYG1031-0059a.png
舆地图 元命苞神农之世怪义生白阜图地形脉道
注怪义白阜之母白阜为神农图画地形通水道之脉
 集仙录黄帝在位王母遣使授以地图舜在位王母
遣使献益地图遂广黄帝九州为十二州 周礼职方
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
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榖六畜之
数要周知其利害 吕伯恭汉舆地图序舆地之有图
古也自成周大司徒掌天下土地之图以周知广轮之
卷五 第 6b 页 WYG1031-0059b.png
数而职方氏之图复加详焉迨汉灭秦萧何先收图书
始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之差武帝将立三子为王
御史大夫奏舆地图请所立国乃开齐燕广陵之封舆
地图之名至是始见 晋书武帝时裴秀为司空为地
图十八篇(隋宇文恺曰裴秀舆/地以二寸为千里) 丹铅总录世言舆地
图始于汉光武披舆地图而不知前汉淮南王传已有
按舆地图之语地以舆名取易坤为舆之义
地动仪 后汉书张衡字平子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
卷五 第 7a 页 WYG1031-0059c.png
铸成圆径八寸合盖隆起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鸟
兽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关机外有八龙首衔铜
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牙机巧制皆在樽中覆盖周密
无际如地动则樽震龙机𤼵吐丸而蟾蜍承之振声激
扬虽一龙𤼵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动之所
在验之合契若神
土圭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影以求
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
卷五 第 7b 页 WYG1031-0059d.png
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
 群书考索玉人之事以玉为圭而曰土圭者用以土
其地其长尺五寸非惟建王国用土圭诸侯之国亦用
以土其地但正四方不求地中也 周礼注土圭一寸
折一千里天地四游升降不过三万里土圭之影只有
五寸折一方五千里以其在地之中故南北东西相去
各三万里 朱子语录大司徒以土圭求地中今人都
不识土圭郑康成解亦误圭只是量表影里尺长一尺
卷五 第 8a 页 WYG1031-0060a.png
五寸以玉为之夏至后立表视表影长短以玉圭量之
如表影恰长一尺五寸此便是地之中(晷长则表影短/晷短则表影长)
(冬至后表影长/一丈三尺馀)今之地中与古已不同汉时阳城是地
之中宋朝兵台是地之中(岳台在浚仪/属开封府)已自差许多
唐会要调露元年于阳城周公测影所得圭长一丈二尺
七寸
罗经 月令广义地理罗经立方向以测星辰天度以
针定子午为准其法本于黄帝指南车制周公更流传
卷五 第 8b 页 WYG1031-0060b.png
推仿者寸缕之金必指子午此造化阴阳之妙(罗经有/水罗有)
(旱/罗)
铜表 徐炬事物原始铜表古时用以纪里数者魏文
帝一里置一铜表长二尺以志里数今时用石刻字于
上某州往东南某州向西北即铜表之义也
   山(附假山/)
总论 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形也
 春秋说题辞山之为言宣也含泽布气调五神也阴
卷五 第 9a 页 WYG1031-0060c.png
含阳故石凝为山 春秋元命苞山者气之包含所以
含精藏云故触石而出 释名山产也言产万物 国
语禹封九山山者土之聚也 王制山者安静养物
玄览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出水之山八千里受水者八
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
此禹迹之所被也 郭熙记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
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巩氏
耳目志海山微茫而隐见江山严厉而峭卓溪山窈窕
卷五 第 9b 页 WYG1031-0060d.png
而幽深塞山童赪而堆阜 尔雅山三袭陟(袭重也山/之形若三)
(山重累/者名陟)再成英(成重也山形/两重者名英)山大而高曰崧山小而高
曰岑锐而高曰峤卑而大曰扈小而众曰岿属者峄独
者蜀山脊冈山顶冢崒者厜㕒峦山嶞(山形长狭者/荆州谓之峦)
甗隒(谓山形如累两甗甗甑也/山形状似之因以名云)多小石磝(小石礓砾也/山多此小石)
(者名/磝)多大石礐(大石盘石也山/多盘石者礐)石戴土谓之崔嵬土戴
石为砠 尔雅大山宫小山霍邢疏宫犹围绕也谓小
山在中大山在外围绕之言山若此者名霍非谓大山
卷五 第 10a 页 WYG1031-0061a.png
名宫小山名霍也 尔雅小山岌大山峘邢疏岌谓高
过也言小山与大山相并而小山高过于大山者名峘
非谓小山名岌大山名峘也 尔雅小山别大山鲜郭
注不相连也 尔雅山未及上曰翠微邢疏未及顶上
在旁陂陀之处名翠微一说山气青缥色故曰翠微也
 丹铅总录凡山远望则翠近之则翠渐微故曰翠微
也 毛诗传山无草木曰岵有草木曰屺山足曰麓
释名山顶曰椒山足曰麓山穴曰岫山边曰崖崖之高
卷五 第 10b 页 WYG1031-0061b.png
曰岩上秀者曰峰山旁曰坡 王涯仙掌辨锐而出者
为虎牙尖而背者为熊耳角而巘者为牛首冠而峭者
为鸡头 汉书沟洫志引洛水至商颜下颜注商颜商
山之颜也谓之颜者譬人之额颜也亦犹岭象人之颈
领 淮南子注岬山胁也 谢朓诗即此陵丹梯李善
注丹梯谓山也 关令尹内传五百岁天下名山一开
开则金玉之精涌出 酉阳杂俎山上有葱下有银山
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山有宝玉木旁枝
卷五 第 11a 页 WYG1031-0061c.png
皆下垂 地镜图未到山百步呼曰林林央央此山王
名知之却百邪 刘敬叔异苑山精如龙有五赤色角
名曰飞龙见之者可呼其名不敢为害 抱朴子山之
精形如小儿而独足足向后喜来犯人其名蚑知而呼
之即当自却一名曰超空亦可兼呼之 白泽图山之
精名夔状如鼓一足能行可使取虎狼豹 邓德明南
康记山都形如昆崙奴通身生毛见人辄闭目张口如
笑好在深涧中翻石觅蟹啖之 周易是谋𩔖太山金
卷五 第 11b 页 WYG1031-0061d.png
鸡西岳玉羊郑玄注二岳之精也 神异经西北山中
有人焉其长尺馀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则令人寒热名
曰山臊人以竹著火中烞熚有声而山臊惊惮远去
五岳 班固白虎通中央之岳独加高字者何中央居
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山 郡国志禹贡熊耳外方
郑玄云外方山即嵩也 戴延之西征记嵩山东曰太
室西曰少室相去十七里嵩其总名也谓之室者以其
下各有石室焉 郡国志少室一名负黍山 嵩山记
卷五 第 12a 页 WYG1031-0062a.png
懊来山自蜀中来与嵩山争高而不胜故名懊来 风
俗通泰山山之尊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之始
阴阳交代故为五岳长 博物志泰山一曰天孙言为
天帝孙也主召人魂魄东方万物始成知人生命之长
短 水经注华山古之敦物山也 白虎通少阴用事
万物生华故曰华山 华山记山颠有池生千叶莲花
服之羽化因曰华山 初学记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
谓太华少华也 薛综西京赋注华山与首阳山本一
卷五 第 12b 页 WYG1031-0062b.png
山当河河水过之而曲行河神巨灵以手擘开其上以
足蹋离其下中分为两以通河流 山海经泰华之山
削成而四方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徐灵期南岳记上
承冥宿铨德钧物故名衡山 罗含湘中记宿当轸翼
度应机衡故曰衡山 山海经衡山俗名岣嵝 丹铅
录衡山一名芝冈 盛弘之荆州记衡山为南岳其来
尚矣至于轩辕乃以灊霍之山为副焉故尔雅云霍山
为南岳盖因其副也至汉武南巡又以衡山辽远道隔
卷五 第 13a 页 WYG1031-0062c.png
江汉乃徙南岳之祭于庐江灊山 邢炳尔雅疏尔雅
云霍山为南岳风俗通云衡山一名霍言万物霍然大
也地理志衡山在长沙湘南县南广雅云天柱谓之霍
山地理志云天柱在庐江潜县则在江北而云衡霍一
山二名者本衡山一名霍山汉武帝移岳神于天柱又
名天柱亦为霍故汉以来衡霍别矣 湘中记衡山遥
望如阵云沿湘千里九向九背 水经恒山谓之玄岳
 白虎通恒者常也阴终阳始其道常久故曰常山
卷五 第 13b 页 WYG1031-0062d.png
括地志北岳有五别名一曰兰台府二曰列女宫三曰
华阳台四曰紫微宫五曰太乙宫或云大茂山 洞渊
集嵩山名上帝司真洞天泰山名蓬玄太空洞天华山
名太极总仙洞天衡山名朱陵太虚洞天恒山名太一
总玄洞天
诸山 焦竑𩔖林桂林之山玲珑剔透巴蜀之山巉差
窳窆河北之山绵衍庞魄江南之山俊峭巧丽 广博
物志长白山相传古肃然也 五经要义终南山一名
卷五 第 14a 页 WYG1031-0063a.png
太一 潘岳关中记终南一名中南言在天之中居都
之南故曰中南 辛氏三秦记终南一名地肺可避洪
水 郡国志庐山古名南鄣山 罗浮山记罗罗山也
浮浮山也二山合体谓之罗浮 荆州记武当山一名
篸岭轻霄盖其上白云带其前一名谢罗山 葛仙公
传昆崙一名玄圃一曰积石瑶房一曰阆风台一曰华
盖一曰天柱 水经注昆崙为无热丘 丹铅总录昆
崙山一名昆岑君山一名娲宫普陀山一名梅岑青城
卷五 第 14b 页 WYG1031-0063b.png
山一名天谷大复山一名胎簪 吴拭武夷杂记武夷
骨山也磅薄一百二十里外山始有肤 河图武关山
为地门荆山为地雌大别山为地理岐山为地乳汶山
为井络桐柏山为地穴鸟鼠同穴山地之干也 史记
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拾遗
记三壶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即方丈二曰蓬壶即蓬
莱三曰瀛壶即瀛洲此三山形如壶蓬莱亦名防丘一
名云来方丈一名峦稚瀛洲亦名魂洲亦名环洲 云
卷五 第 15a 页 WYG1031-0063c.png
笈七签海外蓬莱阆苑有五岳灵山一曰广乘之山天
之东岳也在东海之中为𤼵生之首上有碧霞之阙琼
树之林紫雀翠鸾碧藕白橘主岁星之精居九气青天
之内二曰长离之山天之南岳也在南海之中上有朱
宫绛阙赤室丹房紫草红芝霞膏金醴主荧惑之精居
一气丹天之内三曰丽农之山天之西岳也在西海之
中上有白华之阙三素之城玉泉之宫瑶林瑞兽主太
白之精居七气素天之内四曰广野之山天之北岳也
卷五 第 15b 页 WYG1031-0063d.png
在北海弱水之中上多琼楼宝阙金液龙芝主辰星之
精居五气玄天之内五曰昆崙之山天之中岳也在八
海之问上当天心形如偃盖东曰樊桐西曰玄圃南曰
积石北曰阆苑上有琼华之阙光碧之堂瑶池翠水金
井玉彭主镇星之精居于中元一气天中焉 海录碎
事方丈之西北有阴成大山沧浪之西有阳长大山此
二山是阳九百六历数之标揭也百六之运将至则阳
长水竭阴成水架阳九之运将至则阴成水竭阳长水
卷五 第 16a 页 WYG1031-0064a.png

假山 西京杂记茂陵富人𡊮广汉筑园四五里激流
水注其内摄石为山高十馀丈 杜子美集南曹小司
寇舅于我太夫人堂下累土为山一篑盈尺旁植慈竹
盖兹数峰嵚崟有致 五杂组宋时巨室治园作假山
多用雄黄焰硝和土筑之雄黄能辟蛇虺焰硝能生烟
雾每阴雨之候云气浡郁如真山矣 七修𩔖藁近日
富贵家之叠假山自不能如真山之有生气春夏且多
卷五 第 16b 页 WYG1031-0064b.png
蛇虺而月夜不可乐也宋宫之艮岳其万岁山之大洞
皆筑以雄黄炉甘石盖雄黄则辟蛇虺炉甘能致云雾
若天少阴山遂滃郁如深山穷谷故不数年而胜真山
矣李德裕平泉亦然 春风堂随笔武康石色黑而润
文如波浪人家园池叠假山以此为奇 五杂组假山
须用山石大小高下随宜布置不可斧凿盖石去其皮
便枯槁不复润泽生莓苔也 苏洵木假山记木之漂
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齧食之
卷五 第 17a 页 WYG1031-0064c.png
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 五
杂组葛尚宝园有木假山一座岩洞峰峦皆木根叠成
不用片石坏土也
   海(附潮/)
刘熙释名海晦也主承秽浊其水黑如晦也 说文海
天池以纳百川者也 老子海为百谷王 风俗通海
曰朝夕池 庄子注尾闾泄海水出外者也在百川之
下故称尾水聚族之处故称闾 列子渤海之东有大
卷五 第 17b 页 WYG1031-0064d.png
壑焉实为无底之谷名曰归墟 晏子吾闻江深五里
海深十里 史记邹衍曰中国名曰赤县禹之九州是
也中国外如赤县者九有裨海环之如此者又九都有
大瀛海环其外 博物志东海共称渤海又曰沧海
高僧传释鉴真往日本漂入蛇海又入鱼海复入鸟海
既出达于日本 东方朔十洲记东有碧海广狭与东
海等水不咸苦正作碧色扶桑在碧海中东海外别有
圆海绕蓬莱山海水正黑谓之溟海无风而洪波百丈
卷五 第 18a 页 WYG1031-0065a.png
 山海经瓯闽皆在岐海中 西域传西有𩔖海潮海
蒲昌海 郭义恭广志蒲𩔖海在西域东北 阚骃十
三州记允吾县西有卑禾𦍑海代谓之青海 后魏书
太祖西征次鹿浑海 广志𦍑中之西有潭弥海阳池
海 山堂肆考热海在西域碎叶国东大寒不冻 山
海经无皋之山南望幼海 谢承后汉书交阯七郡贡
献皆从涨海出入 博物志霍去病北伐至瀚海而还
 后汉书窦宪伐匈奴至勃鞮海 广志北有伊连海
卷五 第 18b 页 WYG1031-0065b.png
 后汉书梁讽说北单于单于即将人众与讽俱还到
私渠海 梁四公记黑谷之北有漆海毛羽染之皆黑
西有乳海其水白滑如乳 苏鹗杜阳编南昌国有紫
海水色如烂椹可以染衣其龙鱼龟鳖砂石草木无不
紫 拾遗记然丘之国汎沸海至京师沸海汹涌如沸
煎也鱼鳖皮骨坚强如石可以为铠泛沸海之时以铜
薄舟底蛟龙不能近也 漂粟手牍流波山下有然海
千里民汲之以代油光明过于油数倍 南部新书天
卷五 第 19a 页 WYG1031-0065c.png
宝十载始封四海神为王 春明退朝录欧阳少师言
为河北都转运使冬月按部至沧景间于野亭夜半闻
车旂兵马之声几达旦不绝问彼处人云此海神移徙
 论语摘辅相阳侯为江海宋均注阳侯主江海之神
 初学记海神曰海若 五杂组天妃海神也谓之妃
者言其功德可以配天云耳今祀之者多作女人像此
与祠大士者相同习而不觉其非也 神仙传麻姑谓
王方平曰接待以来见东海三为桑田 笔谈登州海
卷五 第 19b 页 WYG1031-0065d.png
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人物车马历历可见谓之海
市 酉阳杂俎陈司徒在扬州时东市塔影忽倒老人
言海影翻则如此 野史至正戊子年永嘉大风海舟
吹上高坡十馀里水溢数十丈死者数千谓之海啸也
 王𨼆晋书慕容晃上言成帝曰臣躬征平郭远假陛
下天地之威海为结冰淩行海中三百馀里诸老言自
立国初无海水冰冻之事 金华子北海县因𤼵地得
五铢钱取之不尽中得一石记云此是海眼以钱镇之
卷五 第 20a 页 WYG1031-0066a.png
众惧复掩之 癸辛杂识华亭市有一物如水桶而无
底非金石竹木所制久未有知其名与所用者一日有
海舶老商见之惊喜抚玩以三百缗售之曰此至宝也
名曰海井凡航海必须以淡水自随今但以大器满贮
海水置此井于水中汲之皆甘泉矣 玉堂闲话广州
番禺县尝有部民牒诉云前夜亡失蔬圃今认得见在
某处请县宰判状往取之有北客骇其说因诘之民云
海之浅水中有荇藻之属被风吹沙与荇藻相杂其根
卷五 第 20b 页 WYG1031-0066b.png
浮于水面或厚三五尺可以耕垦为圃以植蔬夜则被
盗者盗之百馀里外若浮筏之乘也 职方外纪谙厄
利亚国有海窖潮盛时窖吸其水水不盈潮退喷水如
山高当吸水时人立其侧衣一沾水即被吸
潮 皇极经世海潮者地之喘息也所以应月者从其
𩔖也 说文朝曰潮夕曰汐 风土记鰌鱼长数千里
穴居海底鱼入穴则潮上出则潮退出入有节故潮水
有期 虞集就日录江潮之说前后纪录不一山海经
卷五 第 21a 页 WYG1031-0066c.png
以为海鰌出入穴之度佛书以为神龙之变化葛洪潮
记谓天河激涌洞冥正一经云月周天而潮应王充论
衡谓水者地之血脉随气进退而为潮窦叔蒙海涛志
以潮汐作涛必待于月月与海相摧海与月相明东海
渔翁海潮论曰地浮与大海随气出入上下地下则沧
海之水入于江谓之潮地上则江之水归于沧海谓之
汐浙江𤼵源最近江水少海水多其潮特大赵景安漫
抄载徐明叔等高丽录云天包水水承地而元气升降
卷五 第 21b 页 WYG1031-0066d.png
于太空之中地乘水力以自持且与元气升降互为抑
扬而人不觉且月阴也潮水也皆应于易之坎卦为用
故易说卦坎为水为月 抱朴子天河从北极分为两
条至于南极其一经南斗中过其一经东斗中过两河
随天转入地下过而下水相得又与海水合三水相荡
而天转之故激涌而成潮一月之中天再东再西故潮
水再大再小又夏时日居南宿阴消阳盛而天高一万
五千里故夏潮大也冬时日居北宿阴盛阳消而天卑
卷五 第 22a 页 WYG1031-0067a.png
一万五千里故冬潮小也春日居东宿天高一万五千
里故春潮渐起也秋日居西宿天卑一万五千里故秋
潮渐减也 谈撰仲秋潮最盛者阴阳气均而阴方壮
鼓怒之势雄故也 宣昭潮候说圆则之运大气举之
方仪之静大水承之气有升降地有浮沉而潮汐生焉
月有盈虚潮有起伏故盈于朔望虚于两弦息于朓朒
消于朏魄而大小准焉月者阴精水之所生日为阳宗
水之所从故昼潮之期日常加子夜潮之候月必在午
卷五 第 22b 页 WYG1031-0067b.png
而晷刻定焉卯酉之月阴阳之交故潮大于馀月大梁
(日月所会于/酉曰大梁)析木(日月所会于/寅曰析木)河汉之津也朔望之后
天地之变故潮大于馀日 燕肃海潮论大率元气嘘
吸天随气而涨敛濆浡往来潮顺天而进退者也以日
者重阳之母阴生于阳故潮附之于日也月者太阴之
精水属阴故潮依之于月也 元和志浙江潮每日昼
夜再至常以月十日二十五日最小月三日十八日极
大小则水渐涨不过数尺大则涛涌高至数丈每年八
卷五 第 23a 页 WYG1031-0067c.png
月十八日数百里士女共观舟人渔子溯涛触浪谓之
弄潮 吴越春秋前潮水潘侯者子胥也后重水者大
夫种也 太平广记自海门山潮头涌高数百尺越钱
塘渔浦方渐低小朝暮再来其声震怒雷奔电走百馀
里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 田家五行
十三廿七名曰起水是为大汛各七日二十初五名曰
下岸是为小汛亦各七日 寰宇记琼州潮候不同凡
江浙钦廉之潮皆有定候琼海之潮半月东流半月西
卷五 第 23b 页 WYG1031-0067d.png
流潮之大小随长短星不系月之盛衰 番禺记晨潮
下晚潮上两水相合谓之沓潮 广西志桂林府圣水
岩子时潮上午时潮落三五十年有一大潮 御览古
有尹公者居苕溪善推候有异术乡人王氏有女美质
尹公求之不得叱水来潮以溺其居至今日暮则风生
水长数尺号为尹公潮 西吴记长兴吴山下有溪名
吴山湾昔吴王送女至此有潮高三尺倒流七十里名
吴王送女潮 博物志东海中牛鱼剥其皮悬之潮水
卷五 第 24a 页 WYG1031-0068a.png
至则毛起潮去则复 述异记伺潮鸡潮水上则鸣孙
绰海赋石鸡清响而应潮是也
 
 
 
 
 
 
卷五 第 24b 页 WYG1031-0068b.png
 
 
 
 
 
 
 
 格致镜原卷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