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百六十八 第 1a 页 WYG0899-0087c.png

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十八
宋 李昉等 撰
道部十
养生
太平经曰养生之道安身养气不欲喜怒也人无忧故
自寿也
又曰一者数之始也生之道也元气所起也天之大纲
卷六百六十八 第 1b 页 WYG0899-0087d.png

相守气若泉源其身何咎是谓真宝老衰自去
又曰古者三皇之时人皆气清深知天地之至情故悉
学真道乃复得天地之公求道之法静为基先心神已
明与道为一开蒙洞白类如昼日不学其道若处暗室
而迷方也故圣贤惶骇
太上经曰守一则谛定心源守静则存神忘形定气通
无
卷六百六十八 第 2a 页 WYG0899-0088a.png

之日月鼻者三元之丘山口者绛宫之朱源眉者真元
之华盖发者明堂之林精舌者元英之龙辕齿者胃宫
之威力手者胆神之外援足者肾元之灵关阴极者洞
房之真机也
又曰涓子授苏林守三真一之道后林复诣涓子

之室无复之矣留一纸书置卧内以与林也其文曰五
斗三一大帝所秘精思十二年三一见相授子书矣但
卷六百六十八 第 2b 页 WYG0899-0088b.png

与三一相见乎如存洞房为上清公加之三元为五帝
君后金阙帝君所以乘景迅云周行十天者实由洞房
三元真一之道也世之学者皆尊守一当令心朴神凝
体专诚感所以百
心一神系念不散专气致和由朴之至也得之速也自
朴散真离华伪并起争竞乱生故一不卒感神不即应
非不欲往存之者不专思之者不审故弃积年之功绝
卷六百六十八 第 3a 页 WYG0899-0088c.png

仙之津途众真之妙诀子能守一一亦守子子能见一
一亦见子一须身而立身须一而生守一之戒戒于不
专专后不久久不能精精不能固固而不恒则三一去
矣身为空宅
五符经曰知一者无一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能知也
一者至贵无偶之号必欲长生三一当明思一至饥一
与之粮思一至渴一与之浆一能成阴生阳推行寒暑
卷六百六十八 第 3b 页 WYG0899-0088d.png

乃不去存一至勤一能通神少饮约食一乃留息知一
不难难在于
清也
又曰养其气所以全其身
又曰养气者常有少容
老子曰道言微深子未能别撮其枢略慎戒勿失先损
诸欲令人意逸闲居静处精细斋室丹书万卷不如守
卷六百六十八 第 4a 页 WYG0899-0089a.png

宜想内视则身神并一静思期真则众妙感会专精积
神不与物杂谓之清反神服气安而不动谓之道
又曰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披甲兵兕无所
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太上真经曰一乃无像求之难得守之易失易失由识
劣贪欲滞心廓然无为惟在守一积而未极皆由渐升
当在三元谛识神气状貌名字出入有无生镇三宫尸
卷六百六十八 第 4b 页 WYG0899-0089b.png

八素经曰凡学至道谛定其心除患清身知变革虑正
身清然后心定心定则道成道成则真降凡存一守神
要在正化正化由定心心定则识清识清则会于道
又太极真人曰古人为道也元寂静清念真存元日渐
引未归识源神知而能见见而能从从而能习习而能
坚坚而能成成而不居善人在于天下如橐䈁乎非与
万物交争其德常归焉以其谦虚无欲也欲者凶害之
卷六百六十八 第 5a 页 WYG0899-0089c.png

欲入无以辅其身也
太乙洞玄真经曰两耳名为六合之高窗也
又云脐中名曰受命之宫也
又曰养生之道耳目为主杂视则目闇广听则耳闭
君内传曰夫求道者要先令目清耳聪为主也且耳目
是寻真之梯级综灵之门户得失系之仙经曰养生以
不伤为本此要言也
卷六百六十八 第 5b 页 WYG0899-0089d.png

过于长生长生者必其外身也不以身害物非惟不害
而已乃济物而忘其身忘其身而身不忘是为善摄生者
也真道养神神能飞化
太上三元经曰养生之道必爱气存神不可剧言大呼
使神劳气损是以真人道士常吐纳以和六液
玄示经曰夫形体者持生之具也非所以生生也生生
乃以素朴为体以气为元以神为形此乃生之宫庭也
卷六百六十八 第 6a 页 WYG0899-0090a.png

无邻此所谓得玄明之生源又云外想宜绝内注玄真
然后长生
妙真经曰道人谋生不谋于名胸中绝欲意无所倾志
若流水居若空城积守无为乃能长生
众真戒曰性躁暴者一身之剧贼求道之散梯也用之
者真去改之者道来每事触类皆当柔迟而尽精㓗之
理如此几乎道也神者天地之所驰也颐神养性行道
卷六百六十八 第 6b 页 WYG0899-0090b.png

以载其身
太乙帝君经曰若能常行九晨照洞房泥丸之法者检
魂魄制万邪清净行之以致灵仙之气降于

引三光九星以照百神者也
上清列纪曰胎闭静息内保百神吞景咽液饮食自然
身必寿考可得升仙矣
卷六百六十八 第 7a 页 WYG0899-0090c.png

洞玉经曰食玄根之气者使人体中清朗神明入聪身
有日映面有玉泽服饵朝液悬根绝粒道要于金醴事
妙于冰玉所谓吐纳自然之和御九精之灵气者也
抱朴子曰长生之要在乎还年之道也延年除病其次
焉有不以自伐若年尚少壮而知还年阴丹以补脑采
七益于长谷者不服饵药亦不失一二百岁凡伤之道
有数焉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力所不胜而张举之深忧
卷六百六十八 第 7b 页 WYG0899-0090d.png


呕饱食即卧跳走喘息欢呼哭泣阴阳不交积伤至尽
乖养性之方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疲先寒而衣
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
不过多不欲甚劳不欲多
食生冷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大寒大风大热大风
大雾不欲冒之五味不可偏多凡言伤者亦不便觉久
则损寿耳是以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
卷六百六十八 第 8a 页 WYG0899-0091a.png

之术流冲营胃有补泻之方节宣劳逸有与夺之要忍
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然后先服草木以救亏缺后
服金丹以定无穷长生之理尽于此矣若有欲决意任
怀自谓达识知命不泥异端极情不营久生者安可告
养生之言哉
登真隐诀曰方诸青童云人学道亦苦不学亦苦二苦
之始乃同为苦之终则异为道者缘苦得乐不为道者
卷六百六十八 第 8b 页 WYG0899-0091b.png

苦甚矣心脑积罪生死不绝其难说况复不终其天之
年者哉此
思灵寻师劳苦历试数百用志不堕亦苦之至也此为
道之苦数十年中为苦之理乃有甚于彼得道之日乃
顿忘此苦犹百日之饥一朝而饱岂复觉向者之馁乏
耶非道则不可
右英真人曰夫内接家业以自羁外综王事以杂役此
卷六百六十八 第 9a 页 WYG0899-0091c.png

宝也
紫微元君曰疾之所生生乎念多邪之所兆兆于心散
念多则事广事广则累繁浮泛莫检纷纭不息内煎万
虑外劳百役形神弊矣众病安得不兴高墉重关犹恐
寇至况辟扉去防自我致寇也志以无涯伤性心以为
恶荡真形来在眼声发入听其为开意属想实有增羡
魂者正神神贵明信

卷六百六十八 第 9b 页 WYG0899-0091d.png

则牖闭磨镜决牖则能彻洞万虚𦕈察绝响面者神之
庭发者脑之华心悲则面焦脑减则发衰所以精气内
丧丹津损竭精者体之神明者身之宝劳多则精散营
竟则明消所以老随气落耄已及之
真诰曰富贵者破骨之斧锯载罪之舟车适足诲愆要
辱为伐命之兵非佳事也是故古之高人览罪咎之难
卷六百六十八 第 10a 页 WYG0899-0092a.png

迹自求多福保全至素者也裴君曰三关常调是长生
之道也口为天关手为人关足为地关调则五藏安安
则无病又存五神为体谓两手两足头也头相恒青两
手俱赤二足常白者则去仙近矣昔徐季道学仙于鹄
鸣山中亦时时出市中道间忽见一人著皮裤褶柱挑
杖季道乃拜之因语季
历踏双白偭二赤此五神之事其语隐也大历三皇文
卷六百六十八 第 10b 页 WYG0899-0092b.png

黄老经曰士能遗物乃可议生生本无邪为物所婴婴
久易志志欲外无能守以道乃可长生
太上太真利曰一在人身镇定三处能守三一动止不
忘三尸自去九虫自消不假药饵不须禁防久视之要
守一为先以行师教授职随才依功进位积善居尊先
杨妙气开道后生
三皇经曰天能守一覆而不举地能守一静而能处岳
卷六百六十八 第 11a 页 WYG0899-0092c.png

升玄经曰道有天法求之立得是谓三一之道当有将
军率兵断绝恶道
离合与真洞虚微哉难言非仙不传
太上素虚经曰三一者一身之虚宗百神之命根津液
之山源魂精之玉室是以胃池体方而授物脑宫圆虚
而适真
卷六百六十八 第 11b 页 WYG0899-0092d.png

气造化一之变通天地冥合是以上一为身之天帝中
一为绛宫之丹皇下一为黄庭之元主而三之一真并
绕身内二十四气以授生生一于身上应太微二十四
气真气徊和品物流形玄神浑分紫房杳冥上一真
帝之极也中一真皇之主也下一真王之妙也天皇得
极故上成皇极地皇得主故上成正一人皇得妙故上
成众妙三皇体真而守一其真极也得一而已
卷六百六十八 第 12a 页 WYG0899-0093a.png

月
败之患神有应散之期命有必尽之势夫神在则人神
去则尸盖由嗜欲乱心不能

在适而无累和而常通善恶各报报应之理毫釐无失
长生之本惟善为基人生天地间各成其性夫气清者
聪明贤达气浊者凶虐痴戆气刚者高严壮烈气柔者
慈仁淳笃夫明者伏其性以延命暗者恣其欲而伤性
卷六百六十八 第 12b 页 WYG0899-0093b.png

性守神以养其命人之生也皆由于神神镇则生神断
则死所以积气为精积精为神故仙者内求内密则道
来真者修寂修静则合真神者须积感则虚通常能守
一则仙近矣则与天地共寄于太无中矣又能洞虚体
无则太无共寄于寂寥中矣能洞寂则听视不闻见与
道冥矣道者虚通之至真也术者变
形因术以济人人之有虚因修而契道道之要者在深
卷六百六十八 第 13a 页 WYG0899-0093c.png

士服之栖集昆崙下士服之长生人间于是太一元君
述还丹金液之要行于世
又曰木公金母者二气之祖宗阴阳之原本仙真之至
宰造化之元元凝气成真与道合体且气之弥纶天地
经营动植在人为人在物为物发大蕴散无穷生发乎天
而命成乎人立之者天行之者道玄老云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将自复复谓归常道而常存也长久之要者天保
卷六百六十八 第 13b 页 WYG0899-0093d.png

又曰商王闻彭祖有道拜为大夫每称疾闲居不预政
事服云母粉麋鹿角水精常有少容性深静不自言有
道士诣问莫之告王于掖庭立华屋紫阁使祖居之问
延年益
一金丹此道至大其次当爱精养神服食草药可以长
生其次阴阳运气导养屈伸使百节气行关机无滞此
可以无为病所侵思神念真坐忘鍊液皆可以令人长
卷六百六十八 第 14a 页 WYG0899-0094a.png

王之所为也吾所闻浅薄道止于此不足宣传人生于
世但养之得宜至百馀岁不及此者皆伤之也大醉大
喜大怒大温大寒大劳大极皆伤也至乐至忧至畏至
怖至挠至躁至奢至淫皆伤也甚饥甚渴甚思甚虑皆
伤也久坐久立久卧久行皆伤也寒温得节饥饱适宜
无思无为惟清惟静此可与言修身耳已得其寿复养
之得宜则长寿但要莫伤也冬温夏凉不失四时之和
卷六百六十八 第 14b 页 WYG0899-0094b.png

也车服威仪知足不求者所以一其志也八
至耽溺者所以导其心也凡此之物本以养人人之不
能斟酌得中反以为患故圣贤垂戒惧不才者溺之流
荡忘返用之失所故修道之士皆令禁之欲以检制之
也亦犹水火用之过当反为害耳人不知经脉损伤血
气不足内理空疏髓脑不实体已先病故为外物所犯
因风气酒欲以发之若本充实岂有病也凡远思羡愿
卷六百六十八 第 15a 页 WYG0899-0094c.png

所患寒温失节阴阳不交皆所伤也男女相感犹天地
相生也所以导养神气使人不失其和天地昼离而夜
合一岁三百六十交故四时均而万物生生成不知穷
极所以天不失其动地不失其和物不失其生而能长
久也人不能法天地而有常减衣绝食自取死病愚之
甚也法此修摄节宣之外则有服元和之气得其道则
邪不能入此理身之本也其
卷六百六十八 第 15b 页 WYG0899-0094d.png

早晏之法可以教初学之士引进向善之门渐正其心
而徐息其罪咎非便能致人得道也若血脉枯竭神气
凋败岂思神念真而能守之固未知其益矣此由凡人
为道而求其末不务其本也
又曰内不养神外劳其形元精渐虚神气困竭而昼长
勤服读诵经诀此亦无益也诸经万三千首皆示以始
涉之门庭耳商王具受诸要行彭祖之永寿但不能戒
卷六百六十八 第 16a 页 WYG0899-0095a.png

集仙箓曰女凡者陈市上酒妇也作酒美有仙人过其
家饮酒即以素书五卷贳酒凡开视之乃仙方养性长
生之术也凡私写其要诀依而修之三年颜色更少数
岁贳酒仙人复来笑谓之曰盗道无师有趐不飞女凡
随仙人去
又曰太阳女朱翼得吐纳之道事绝洞子李修修著书
四十篇名曰道源常行之道以柔胜刚弱制强如临深
卷六百六十八 第 16b 页 WYG0899-0095b.png

寿
又曰太阴女卢金学道未成当道沽酒密访其师会客
过使问客土数为岁但南三北五东九西七中一耳还
报曰客大贤者至得道人也我始问一知五矣遂问长
生之道得补导之要蒸丹之方
又云太玄女颛和常曰人处世一失不可复得一死不
可复生况寿限之促非修道不可延也遂洗心求道而
卷六百六十八 第 17a 页 WYG0899-0095c.png

卷六百六十八 第 17b 页 WYG0899-0095d.png

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