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百六十六 第 1a 页 WYG0899-0076a.png

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十六
宋 李昉等 撰
道部八
道士
太霄经曰人行大道谓之道又云从道为事故称道士周
穆王因尹轨真人制楼观遂召幽逸之人置为道士平
王东迁洛邑置道士七人汉明帝永平五年置二十人
卷六百六十六 第 1b 页 WYG0899-0076b.png

法师置道士五十人晋惠帝度四十九人给户三百
真诰曰刘翊字子相后汉人也世居颖川家富以济贫
为事为陈太守后去官入山为道士
又曰淳于斟字叔顗会稽人汉桓帝时为县令入山修道
又曰刘宽字文饶后汉南阳太守年七十三入华山服丹
枣
卷六百六十六 第 2a 页 WYG0899-0077a.png

岂荣渭璜非宝万里求真缄兹内抱
又曰陶弘景父真宝清辨有才学工草𨽻闲骑射药术
而陶隐居亦善𨽻书虽效王书而别为一法文章尺牍
为世所重
又曰孙韬字文藏会稽剡人也入山师潘四明参受真
法学摹写遂大巧妙后学玉书殊有深意当时称之南
洞大碑及许长史坛碑并是韬迹也陶隐居手为经题
卷六百六十六 第 2b 页 WYG0899-0077b.png

已矣
又曰朱仲尝于会稽卖珠汉高后时人也仲以素书贳
酒于女凡家因盗写学其术
又曰道士不欲临丧损神坏气所以去世不仕而独存
焉
无伤也
抱朴子曰薛振字季和燕代人周武王时学道于钟山
卷六百六十六 第 3a 页 WYG0899-0077c.png

又曰郭文举河内软县人入陆浑山学道独能无情意
不生也
又曰吴大帝时蜀中有李阿者冗居不食累世见之号
曰百岁翁人往问事阿无所言但占阿颜色若欣然则
事吉若惨戚则凶若含笑则大庆微叹则深忧如此候
之未曾不审也一旦忽去不知所之
又曰范零子少好仙道如此积年后遇司马季主季主
卷六百六十六 第 3b 页 WYG0899-0077d.png

开零子忽发视之季主还乃遣归后
匮又戒勿发零子复发之季主乃遣之遂不得道
又曰冯良者南阳人少作县吏年三十为尉佐史迎督
邮自耻无志乃毁车杀马裂败衣裳去从师受诗传礼
易复学道术占候游十五年乃还州郡礼辟不就诏特
举贤良高第平道委还家年六十七弃世东度入山在
鹿迹洞中
卷六百六十六 第 4a 页 WYG0899-0078a.png

帝从其道德常宗师之愈自损退成帝请之若值望之
斋醮则待事毕然后往老子章句有安丘之学望之忽
病笃弟子公沙都侍于庭树下望之自知病有痊时冬
月鼻闻李香开目则见双赤李著枯枝望之仰手承李
自坠掌中因食李所苦尽除身轻目明遂去莫知何在
也
道学传曰燕济字仲微汉明帝时人也少好道德不仕
卷六百六十六 第 4b 页 WYG0899-0078b.png


树四时衣服不变

又曰鲍靓字大玄上党人也汉司𨽻鲍宣之后禀性清
慧学通经史修身养性蠕(而允/切)动不犯闻人之恶如犯
家讳人多从受业杨道化物号曰儒林
又曰王嘉字子年陇西人也来东阳谷口凿

徒数百各自穴处为人猊短陋而聪察滑稽有问世事
善恶终不直说过率有验
卷六百六十六 第 5a 页 WYG0899-0078c.png

人臣言忠与人弟言顺各因其法导之以善
又曰王远字方平常降蔡经家须臾麻姑至骑从半于
方平麻姑手爪如鸟经私心曰时背痒得搔之佳也方
平曰姑神人汝何

使背立从
又曰庾承先字崇光颖川人明老庄隐文江县土台山
立庐舍讲肄儒士释老受其学隐居江南累诏不出后
卷六百六十六 第 5b 页 WYG0899-0078d.png

又曰薛玉字世宝沛国人也梁时师玄圃先生以文章
见美善书翰尝书一章于崇灵观道正省壁上见者玩
之也
又曰东乡宗超字逸伦高密黔陬人也尝露坛行道奁
中香尽自然满溢又炉中无火而烟气自生氤氲周遍
久之不歇
又曰张裕天师十二世孙起招真观植名果尽山栖之
卷六百六十六 第 6a 页 WYG0899-0079a.png

又曰昔晋陵人钱妙真茅山燕口洞得道门人立碑于
茅山邵陵王亲为序今具存焉
辅时为大正屡为国讲说四年建安王伟于座问曰道
家经教科禁甚重老子二篇盟誓乃授岂先圣之旨非
凡所说耶景翼曰崇秘严科正宗妙化理在相成事非
乖越
卷六百六十六 第 6b 页 WYG0899-0079b.png

有与夺法先与书讨论同异顾遂屈服乃答曰自古之
遗狂水火不避得足下此箴始觉醒悟既往狂言不足
在怪又云法先每见道释二众亟相是非乃著息争之
论顾欢又作夷夏辩或及三科论明释老同异
又曰张诜吴郡嘉兴人也善玄言屡讲老子修行上道
讨论上经人自远集也诜寻求真秘甚识宗尚
又曰陈景尚吴人也善讲诵道释中皆不能及制灵书
卷六百六十六 第 7a 页 WYG0899-0079c.png

江夏
中有上古漆笥内有黄素写千君所出太平经三部村
人惊异于经所起院供养先呈陶隐居隐居云此真干
君古本闿将经至都便苦劳疟诸治不愈陶隐居闻云
此病非他恐取经为咎何不送经还本限依二日送寻
愈
卷六百六十六 第 7b 页 WYG0899-0079d.png

者皆称赏焉
又曰严智明字惠识晋陵人也受性有善声幼工诵咏
齐明帝有疾每引法众于内殿行道闻智明咏经甚怀
赏悦云疾为之愈及法席既解智明还外帝中夜不安

又曰徐师子字德威东海人也陈武帝立宗灵大观引
德威为观主后卒文皇敕赍秘器葬焉
卷六百六十六 第 8a 页 WYG0899-0080a.png

至孝住石渚观母老不敢远离乃迎母于观边立小屋
以尽温清母终毁瘠过礼识者嘉之
又曰郗愔字方回高平金乡人为晋镇军将军心尚道
法密自遵行善𨽻书与右军相埒手自起写道经将盈
百卷于今多有在者
又曰张孝秀以王元规笔迹妙巧频相请屈元规但玩
泉石终日抚琴啸咏了不执笔临还止为行书数行而
卷六百六十六 第 8b 页 WYG0899-0080b.png

又曰许思玄者许远游之弟也生而好道儒雅知名晋
简文帝为俗外之交也
又曰任敦尚慱昌人永嘉中投茅山讲道集众敦窃叹
曰众人虽云慕善皆外好耳未见真心可与断金者
曰晋陆纳为尚书令时年四十病疮告杜恭云奕世短
寿临终皆患此疮恭为奏章又与云飞散谓纳曰君命
至七年果如其言王右军病请恭恭谓弟子曰右军病
卷六百六十六 第 9a 页 WYG0899-0080c.png

又曰蒋负刍义兴人也与晋陵薛彪之为俗外之交去来
茅山有志栖托齐永明中暂往陶隐居一过便尽素契
陶后解绂结宇中茅(中茅/山也)仍请负度岭相就经典药
术常共论之
又曰杨超字超远东海人也入山事陶隐居往复与陶
论难得为入室
又曰诸慧开字智远吴兴乌程人也每以戒行自修拯
卷六百六十六 第 9b 页 WYG0899-0080d.png

邑赖之有三人积饥食饱而致死其家诉县称慧开饲
杀
此科遣而不问
又曰濮阳者不知何许人事道专心祈请皆验郑鳀(音/帝)
女足跛阳疗之寻差晋简文废世子无嗣时使人祈请
于阳于是中夜有黄气起自西南遥堕室尔时李皇后
怀孝武
卷六百六十六 第 10a 页 WYG0899-0081a.png

安西山经日不返亦不知所之先娶散骑常侍吴郡孙
宏女为妻迈居临安山中为书谢遣其妻云欲闻悬溜
之响山鸟之鸣自为萧韶九成不能胜也偶景青葱之下
栖息岩岫之室以为殿堂广夏不能过也情愿所终志
绝于此吾其去矣长离别矣
又曰褚伯玉字元璩吴郡钱塘人早慕冲虚年十八父
为娶妇入前门伯玉后门出往剡居瀑布山性耐寒暑
卷六百六十六 第 10b 页 WYG0899-0081b.png

闽中飞湍走险伯玉泊舟晚濑冲飙忽起山水暴至激
船上巅崩落绝嶂徒似以为水渍缘阻寻求见伯玉自
若以小杖撝舟涉不测之泉众以骇伏入霍山而去初
隐瀑布山齐高祖钦其风欲与相见辞以疾而去帝追
恨诏瀑布山下立太平观孔稚圭立碑
又曰张陵博学及河洛天文悉穷其妙静处衡门不求
闻达弹琴咏诗顺志而已
卷六百六十六 第 11a 页 WYG0899-0081c.png

隐
又曰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自号华阳隐居常
谓人曰我心恒如悬镜触物不遗好行阴德拯济困穷
合施诸药远近赖之平生尝昼眠看书必至半夜好闻
松风
至一斗而断不进也
卷六百六十六 第 11b 页 WYG0899-0081d.png

灵产勉从父命咽以成疾父以人有天性不可移遂不
复逼深研道几遍览仙籍宋明帝于禹冗之侧立怀仙
观诏使居之迁大中大夫加给事高帝赐以鹿巾猿裘
竹素之器手诏曰君有古人之风赐以林下之服登从
之日可以相存也
又曰张绎字世和吴郡人也奖励学徒整肃法事屡讲
众经理致深密词端华辨当时所宗梁武帝雅相钦赏
卷六百六十六 第 12a 页 WYG0899-0082a.png

理隐居嘉焉专心道法居贫守约善八体书别制云篆
作茅山南洞碑甚工
又曰宋文同字文明吴郡人也梁简文时文明以道家
诸
义渊学者宗赖四方延请长于著撰讷于口辞
又曰王遂起太原人为集真观主性少眠纵卧熟犹觉
人语言论相涉即领其辞莫不叹其清悟
卷六百六十六 第 12b 页 WYG0899-0082b.png

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