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百二十三 第 1a 页 WYG0898-0662a.png

太平御览卷六百二十三
宋 李昉等 撰
治道部四
二
史记曰鲁公伯禽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
公曰何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
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b 页 WYG0898-0662b.png

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又曰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
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
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
语曰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人视阿田野不辟民
人贫苦昔
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
卷六百二十三 第 2a 页 WYG0898-0662c.png

大治
又曰公孙鞅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
公既见鞅语事良久孝公时睡弗应罢而去孝公怒景
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耶景监以让鞅鞅曰吾说
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
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去孝公复让监监亦让鞅鞅
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善
卷六百二十三 第 2b 页 WYG0898-0662d.png

鞅曰吾今说公以伯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
之矣鞅复见孝公孝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
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驩甚也鞅曰吾
说君以帝王之道而君曰
天下吾不能待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
以强国之术说君君悦之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汉书曰曹参相齐召长老诸先生问以安集百姓齐故
卷六百二十三 第 3a 页 WYG0898-0663a.png

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
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
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及
参去齐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
治无大于此者乎参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吾
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乎吾是以先之
又曰陆贾时说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
卷六百二十三 第 3b 页 WYG0898-0663b.png

取而顺守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
极武而
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秦之先/封于赵)乡使秦已并天下行
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唐书曰开元八年二月制曰顷者以庸调无凭好恶须
准故遣作样以颁诸州令其好不得过精恶不得至滥
任土作贡防源斯在诸州送物作巧生端苟欲富于斤
卷六百二十三 第 4a 页 WYG0898-0663c.png

长四丈同文共轨其事久行立样之时须载此数若求
两而加尺甚暮四而朝三宣令所司简阅有踰于比年
常例尺丈过多者奏闻
又曰开元二十五年定令诸课户一丁租调准武德
二年之制其调绢絁布并随乡土所出绢絁各二丈五
尺输绢絁者绵三两输布麻三斤其绢絁为疋布为端
绵为屯麻为綟若当户不成疋端屯綟者皆随近合成
卷六百二十三 第 4b 页 WYG0898-0663d.png

管子曰桓公伐楚济汝水踰方城望汶山使贡丝周室
列子曰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昆吾之剑切玉如泥
汉书
而政乱国危者甚众所任者非其人而所繇(音/由)者非其
道也是以政日以仆灭也夫周道衰于幽厉非道亡也
幽厉不繇也至宣王明文武之功业周道灿然复兴诗
人美之上天佑之为生贤佐行善之所致也孔子曰人
卷六百二十三 第 5a 页 WYG0898-0664a.png

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
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
应诚而至书曰白鱼入王舟有火复于王屋流为乌皆积
善累德之效也及后世淫逸不能统理群生废德教而任
刑罚刑罚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恶蓄于上上
下不和阴阳缪盭而妖孽生焉此灾异所缘起也臣闻
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
卷六百二十三 第 5b 页 WYG0898-0664b.png

不齐也尧舜行德则民仁寿桀纣行暴则民鄙夭夫上
之化下下之从上犹泥之在钧惟甄者之所为犹金之
在镕惟冶者之所铸绥之斯来动之斯和也
又曰董仲舒论时政曰为政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
譬诸琴瑟不调必解而更张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
工不能善调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
也
卷六百二十三 第 6a 页 WYG0898-0664c.png

利之心在教化之所助虽尧在上不能去民欲利之心
而能令其欲利不胜其好义也虽桀在上不能去民好
义之心而能令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故尧桀之分在
于义利而已故道民不可不慎也
又曰匡衡上书言政治曰五帝不同礼三王各异教民
俗
保民者陈之以德义示之以好恶观其失而制其宜也
卷六百二十三 第 6b 页 WYG0898-0664d.png

不争好仁乐施则下不暴上义高节则民兴行宽柔和
惠则众相爱四者明王所以不严而成化也
又曰元帝时京房问上曰幽厉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
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者巧佞房曰知其巧佞而任
之邪将以为贤也上曰贤之房曰然则今何以知其不
贤也上曰以其时乱而君危知之房曰若是任贤必治
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幽厉何不觉悟而更求贤曷为
卷六百二十三 第 7a 页 WYG0898-0665a.png

悟天下安得危亡之君房曰齐桓公秦二世亦尝闻此
二君而非笑之然则任竖刁赵高政治日乱盗贼满山
何不以幽厉卜之而觉悟乎上曰唯有道者能
来耳房因免冠谢曰春秋记二百四十二年灾异以示
万世之君今陛下即位以来日月失明星辰错行山崩
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水旱螟虫民人饥疫盗贼不
禁刑人满市春秋所记灾异尽备陛下视今为治耶为
卷六百二十三 第 7b 页 WYG0898-0665b.png

然幸其瘉于彼又以为不在此人也(瘉与愈同愈胜也/言其胜于彼也)
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
前也
后汉书曰桓谭上疏曰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
辅佐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治道未洽者所谓
贤者异也且设法禁者非能尽塞天下之奸皆合众人
之所欲也大抵取便国利民多者则可矣夫张官置吏以
卷六百二十三 第 8a 页 WYG0898-0665c.png

魏志曰袁涣字曜卿为梁相每敕诸县曰世治则礼备
世
又曰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崔琰为别驾从事谓琰
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曰今天下
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骸原
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计较兵
甲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
卷六百二十三 第 8b 页 WYG0898-0665d.png

晋书武帝初受禅驸马都尉傅玄上疏曰先王之治天
下也明其大教长其义节道化行于上清议隆于下上
下相奉人怀义心亡秦荡灭先王之制以法术相御而
义心亡矣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
达而天下贱守节其后纲维不摄而虚无放诞之论盈
于朝野使天下无清议而亡秦之弊发焉
崔洪春秋前凉录曰张天锡曰时小府长史纪瑞上疏
卷六百二十三 第 9a 页 WYG0898-0666a.png

国马力已尽求之勿休人既劳竭役之无已故也造父
之御不尽其马虞舜之治不穷其人故造父无失御虞
舜无失人
唐书曰魏徵上疏曰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
自诚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
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恐懈
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拥塞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
卷六百二十三 第 9b 页 WYG0898-0666b.png

思无因怒而滥刑然后简能而任择善而从之智者尽其
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
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
无为之大道哉
又曰陈子昂上书言政理曰元气者天地之始万物之
母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0a 页 WYG0898-0666c.png

和则天地平而元气正矣是以古先帝王见人之通于
天地天人相感阴阳相和灾害之所不生嘉祥之所以
作也遂取象于天效法于地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于是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故人得安其俗乐其业甘其
食美其服阴阳大和元气已正天地降瑞风雨以时矣
又曰景云二年监察御史解琬陈时政曰臣闻国之安
危在于为政若为政以法虽暂安而必危为政以德虽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0b 页 WYG0898-0666d.png

下登位今已逾年上封事者多言明圣述太平或曰功
巍巍德赫赫非惟不裨于政教亦乃陛下之厌闻臣以
为当今风俗未甚振理政令未息烦劳阴阳未调和库
藏未充牣流离
牢耳未闻康哉之声目未睹太平之事且贞观永徽之
天下亦今日之天下相去几何而风俗淳季相反由理
之失也夫伯者任智失德于人故大伪缘生矣然巧智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1a 页 WYG0898-0667a.png

本托之以求进假之以取容口是而心非言同而意反
明君哲后亦何尽能察哉趋竞之吏巧知之人欲密网
以为至公不知网密而犯者众用苛细以为勤事不知
事细而扰愈烦赏贪冒为强能鄙贞正为孤介随波浮
沈者题之曰智刚毅正直者目之曰愚岁月渐渍日致
浇浮朴散淳离流荡忘反若不匡救其弊何由使风俗
淳质生人以康哉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1b 页 WYG0898-0667b.png

太平御览卷六百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