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百五 第 1a 页 WYG0898-0551c.png

太平御览卷六百五
宋 李昉等 撰
文部二十一
笔 墨 砚 纸
笔
说文曰楚谓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
释文曰笔述也述而书之
卷六百五 第 1b 页 WYG0898-0551d.png

崔豹古今注曰牛亨问曰古有书契以来便应有笔也
世称蒙恬造笔何也答曰自蒙恬始作秦笔耳以柘木
为管以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豪非兔豪竹管也
非谓古笔也
又问曰笔有彤管何也答曰彤赤漆耳使史官载事故
以赤管言用赤心记事也
卷六百五 第 2a 页 WYG0898-0552a.png

怿女美
曲礼曰史载笔士载言也
汉书曰张安世持橐簪笔(橐契橐也近臣负橐簪/笔从备顾问或有所记)事孝
武帝数十年见谓忠谨
东观汉记曰班超字仲升家贫为官佣写书尝辍书投
笔叹曰大丈夫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
安能久事笔砚乎
卷六百五 第 2b 页 WYG0898-0552b.png

落笔于地
南史曰江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
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
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此笔犹可用卿自择其善者其文因此遒进
又曰郑灼家贫好学抄义疏以日继夜笔毫尽每削用之
卷六百五 第 3a 页 WYG0898-0552c.png

高颎戏谓曰笔乾译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
钱何以润笔上大笑
又曰刘行本累迁掌朝下大夫周代故事天子临轩掌
朝典笔砚持至御坐则承御大夫取以进之及行本为
掌朝将进笔于帝承御复欲取之行本抗声谓承御曰
笔不可得帝惊视问之行本言于帝曰臣闻设官分职
各有司存臣既不得佩承御刀承御亦焉得取臣笔帝
卷六百五 第 3b 页 WYG0898-0552d.png

国朝传记曰虞监草行本师于释智永智永长居楼上学
业
唐书曰柳公权为司封员外郎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
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
也
五代史周史曰和凝年十七举明经至京师忽梦人以
五色笔一束以与之谓曰子才可以举进士自是才思
卷六百五 第 4a 页 WYG0898-0553a.png

又曰马裔孙初为河东从事因事赴阙宿于逻店其地
有上逻神祠夜梦神见召待以优礼手授以笔一大一
小觉而异焉及为翰林学士旋知贡举私自谓曰此二
笔之应也洎入中书吏奉二笔熟视大小如昔梦中所
授
汉官仪曰尚书令仆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篆题曰
北宫工作
卷六百五 第 4b 页 WYG0898-0553b.png

官
金
扬子法言曰搥提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五帝者三
王之笔舌宁有书不用笔言不由舌耶刀不利笔不铦
宜加砥削之
论衡曰知能之人须三寸之舌一尺之笔然后能自通
神仙传曰李仲甫颍川人汉桓帝时卖笔辽东市一笔
卷六百五 第 5a 页 WYG0898-0553c.png

魏末传曰司马宣王欲诛曹爽呼何晏作奏曰宜上君
名晏失笔于地
世说曰王东亭尝梦有人与大笔其管如椽既觉与人
云当有大手笔事不日烈宗晏驾哀策谥议三者并所
作也
傅子曰汉末一笔之匣雕以黄金饰以和璧缀以隋珠
文以翡翠此笔非文犀之植必象齿之管丰狐之柱秋
卷六百五 第 5b 页 WYG0898-0553d.png

王羲之笔经曰汉时诸郡献兔毛书鸿都门惟有赵国毫中
用时人咸言兔毫无优劣管手有巧拙
又曰有人以绿沉漆竹管及镂管见遗录之多年斯亦
可爱玩讵以金宝雕琢然后为贵也
又曰昔人或以琉璃或以象牙为笔管丽饰则有之然
笔须轻便重则踬矣
笔墨法曰作笔当以铁梳梳兔豪毛及羊青毛去其秽
卷六百五 第 6a 页 WYG0898-0554a.png

东宫旧事记曰皇太子初拜给漆笔四十枝铜博山笔床一副
搜神记曰王祐病有鬼至其家留赤笔十馀枝在荐下
曰可使人簪之出入辟恶凡举事皆无恙
荆楚岁时记曰陆士衡云魏武帝刘媫妤以七月七日
祈
岭表录异曰番禺地无狐兔多用鹿毛野狸毛为笔又
昭富春勒等州则择鸡毛为笔其用也亦与兔毛无异
卷六百五 第 6b 页 WYG0898-0554b.png

之大惧因剪须鬓为笔笔甚善更使为之工者辞焉语
其由以实对遂下令使一户输人须或不能致辄责其值
墨
释名曰墨晦也言似物晦黑也
汉书王莽传曰汉兵起莽以墨污渭陵延陵周垣
东观汉纪曰和熹邓后即位万国贡献悉禁绝唯岁供
纸墨而已
卷六百五 第 7a 页 WYG0898-0554c.png

韦仲将笔墨方曰合墨法好醇烟𢷬讫以细绢蓰于缸
中
露蓰虑失飞去不可不慎墨一斤好胶五两浸梣皮汁
中梣江南樊鸡木皮也其皮入水绿色解胶又益墨色
可下鸡子白去黄五枚亦以真珠一两麝香一两皆别
治细蓰都合调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泽𢷬三万杵杵多
益善合墨不得过二月九月温时败臭寒则难乾冻镕
卷六百五 第 7b 页 WYG0898-0554d.png

蔡质汉官仪曰尚书令仆丞郎月赐隃糜大墨一枚小
墨一枚
东宫旧事曰皇太子初拜给香墨四丸
修复山陵故事曰玄宫物有墨五丸
神仙传曰汉桓帝徵仙人王远远乃题宫门四百馀字
皆说方来之事帝恶之削去内字复见墨入板里
卷六百五 第 8a 页 WYG0898-0555a.png

曹植乐府诗曰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翰古人感鸟迹
文字有改判
葛洪神仙传曰班孟不知何许人也舒纸于前嚼墨一
喷皆成字竟纸各有意义
赵壹非草书曰后世慕崔杜张芝专欲草书为务十日一
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墨屈指画地爪折鳃出
亦效颦之增丑也
卷六百五 第 8b 页 WYG0898-0555b.png

云烧此消复可用然不知兄颇见之不今送二螺
郑氏婚礼谒文赞曰九子之墨藏于松烟
盛宏之荆州记曰筑阳县有墨山山石悉如墨
戴延之西征记曰石墨山北五十里山多墨可以书
浔阳记曰庐山有石墨可书
灾祥集曰天雨墨君臣无道谗人进
卷六百五 第 9a 页 WYG0898-0555c.png

申
顾野王舆地志曰汉时王朗为会稽太守子肃随在郡
住东斋中夜有女从地出称越王女与肃语晓别赠一
丸墨肃方注周易因此才思开悟
砚
释名曰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
晋书怀帝陷于平阳刘聪引帝入燕谓帝曰卿为豫章
卷六百五 第 9b 页 WYG0898-0555d.png

矣卿以所作乐府文示朕曰闻君善词赋试为看也朕
与武子
朕得十二筹卿与武子俱得九筹卿又赠朕柘弓银砚
卿颇忆否帝曰安敢忘之恨尔日不得早识龙颜
唐书曰柳公权常宝惜笔砚图书自扃鐍之常评砚以
青州石末为第一言墨易冷绛州黑研次之
太公金匮曰研之书曰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无得污白
卷六百五 第 10a 页 WYG0898-0556a.png

孔子平生时物也
西京杂记曰天子以玉为砚取其不冻
拾遗记曰张华撰博物志奏武帝帝赐青铁砚是于阗
国所献铸以为砚
魏武帝上杂物疏曰御物有纯银参带台砚一枚纯银
参带圆砚大小各一枚
卷六百五 第 10b 页 WYG0898-0556b.png

便执砚啼哭
东宫旧事曰皇太子初拜给漆石砚一枚
崔实四民月令曰正月砚冻释命童幼入小学学篇章
十一月砚冻命童幼读孝经论语
世语曰曹爽与明帝少同笔砚
晋传玄砚赋采阴山之潜璞简众材之修宜节方圆以
定形锻金铁而为池设上下之剖判配法象乎二仪木
卷六百五 第 11a 页 WYG0898-0556c.png

永嘉中记曰砚溪一源中多石砚
刘澄之宋永初山川古今记曰兴平石穴深二百许丈
石青色堪为砚
释名曰纸砥也平滑如砥石也
服虔通俗文曰方絮曰纸
东观汉记曰黄门蔡伦典作上方造纸所谓蔡侯纸也
卷六百五 第 11b 页 WYG0898-0556d.png

名榖纸用故鱼网作纸名网纸也
王隐晋书曰魏太和六年博士河间张揖上古今字诂
其巾部云纸今纸其字从巾古之素白依书长短随事
截绢枚数重沓即名幡纸字从系此形声也后和帝元
兴中中常侍蔡伦以故布𢷬剉作纸故字从巾是其声
虽同系巾为殊不得言古之纸为今纸
崔鸿前燕录曰慕容隽三年广义将军岷山公黄纸上
卷六百五 第 12a 页 WYG0898-0557a.png

疏
上每得永表启辄执玩咨嗟自叹供御者不及也
唐书曰杜暹为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吏胥以纸万馀张
赠之暹惟受百幅时人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何异也
语林曰王右军为会稽谢公乞纸库中惟有九万枚悉
与之桓宣云逸少不节
卷六百五 第 12b 页 WYG0898-0557b.png

后人言陟里与侧理相乱南人以海苔为纸其理纵横袤
侧因以为名
世说曰戴安道就范宣学所为范宣读书亦读书范宣
抄纸亦抄纸
桓玄伪事曰古旡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
皆以黄纸代之
卷六百五 第 13a 页 WYG0898-0557c.png

范宁教曰土纸不可以作文书皆令用藤角纸
盛宏之荆州记曰枣阳县一百许步蔡伦宅其中有造纸具
其傍有池即名蔡子池伦汉顺帝时人始以鱼网造纸
县人今犹多能作纸盖伦之遗业也
异苑曰张仲舒在广陵晨夕辄见门侧有赤气布空中
忽雨绛罗于其庭周广七八分长五六寸皆以笺纸系之
广长亦与罗等纷纷甚驶经宿仲舒暴疾死
卷六百五 第 13b 页 WYG0898-0557d.png

童子持纸花插地故寺东西相去十馀丈于是建刹正
当花处
傅咸纸赋曰既作契以代绳又造纸以当策
花中宫谷树固以惭兹靡滑谢此鲜华
东宫旧事曰皇太子初拜给赤纸缥红麻纸敕纸法各
一百
卷六百五 第 14a 页 WYG0898-0558a.png

卷六百五 第 14b 页 WYG0898-0558b.png

太平御览卷六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