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三十六 第 1a 页 WYG0898-0091a.png

太平御览卷五百三十六
宋 李昉等 撰
礼仪部十五
封禅
河图真纪钩曰王者封泰山禅梁父易姓奉度继兴崇
功者七十二君
尚书中候曰维岁二月候在东馆(郑玄注曰维辞也/候齐桓公馆舍)叹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b 页 WYG0898-0091b.png

今寡人名为何君
管子曰卫困于狄按兵须灭乃存之仁不纯名为霸君
昔古圣王功成道洽符出乃封泰山今比目之鱼不至
凤凰不臻麒麟遁未可以封
礼记礼器曰是故因天事天(天高因高/者以事也)因地事地(地/下)
(因下者/以事也)因名山升中于天(名犹大也升上也中犹成/也谓巡狩至于方岳燔柴)
(祭天告以诸侯之成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a 页 WYG0898-0091c.png

三皇禅云云盛意也五帝禅云云特立于身也三
王禅梁父连延不绝父死子继也春秋汉含孳曰天
子受符以辛日立号帝宰奉图宗人共观九日悉见
后世之过方来之害以告天(受符谓应期之人当起/者之符代行其录运者)
(也/)曰请封禅到岱宗昼期过数告诸命(封封泰山/禅禅梁父)孝
经钩命诀曰封乎泰山考绩燔燎禅乎梁父刻石纪
号焕炳巍巍教化显著五经通义曰易姓而王太平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b 页 WYG0898-0091d.png

封以黄金为泥以银为绳经无明文以义说之所以
止封岱泰山者五岳之长群神之主故独封于泰山
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也禅梁父者泰山之攴属
能配泰山之德也史记封禅书曰齐桓公既霸会诸
侯于葵丘而欲封禅管
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
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
卷五百三十六 第 3a 页 WYG0898-0092a.png

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
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
封泰山禅社首(应劭曰山名在博县晋灼/曰在钜平南十三里也)皆受命然后
得封禅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西伐大夏过流
沙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南伐至邵陵登熊耳山以望
江汉兵车之会三而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诸侯莫违我者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于是管仲睹桓
卷五百三十六 第 3b 页 WYG0898-0092b.png

里之禾(应劭曰鄗上山也鄗音曤/苏林曰鄗上百里皆地名)所以为盛江淮之间
一茅三

之鸟然后
不来嘉榖不生而

乃不可乎桓公乃止
又曰始皇既并天下即位三年东巡狩郡县祠邹峄山
颂秦功业于是徵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于泰山
卷五百三十六 第 4a 页 WYG0898-0092c.png

而祭席用菹秸言其易遵也始皇闻此议各乖异难施
用由此绌儒生而遂除车道上自泰山阳至巅立石颂
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从阴道下禅于梁父其礼颇
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
也始皇之上太山中阪遇风雨暴至休于大树下因封
其树五大夫
又曰今天子即位尤敬鬼神之祀元年汉兴已六十馀
卷五百三十六 第 4b 页 WYG0898-0092d.png

上乡
古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立服色事未就
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诸所兴为皆废是时李
少君亦以祠灶榖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言上曰
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
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

禅则不死黄帝是也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
卷五百三十六 第 5a 页 WYG0898-0093a.png

祀射牛事上于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群儒既
不能辩明封禅事又牵拘于诗书古文而不能骋于是
上尽罢诸儒遂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
闻若有言万岁云于是以三百尸封太室奉祠遂东巡
海上四月还至奉高上令诸儒及方士言封禅人人殊
不经难施行天子至梁父礼祠地主乙卯
者皮弁缙绅射牛行事封太山下东方如郊祀太一之
卷五百三十六 第 5b 页 WYG0898-0093b.png

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
下阴道丙辰禅泰山下趾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天
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

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蜚禽及白雉诸物颇
以加礼兕牛犀象之属不用皆至泰山祭后土封禅祠
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天子从禅还坐明堂群
臣更上寿
卷五百三十六 第 6a 页 WYG0898-0093c.png

十馀人未能有所定先是司马相如病死有遗书颂功
德符瑞足以封泰山上奇其书以问倪宽对曰陛下躬
发圣德统摄群臣宗祀天地荐礼百神精诚所向徵兆
必报天地并应符瑞帝王之盛莭也宜顺承天庆垂万
世之基上然
又郊祀志曰初上欲治明堂奉高帝未晓其制度济南
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
卷五百三十六 第 6b 页 WYG0898-0093d.png

高皇帝祠坐对之
又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鲧岐伯令黄帝封东
泰山(韦昭曰别有小泰山在阴一名介山臣瓒按郑志/朱虚介中有小泰山是也汾阴子推所焚故名介)
(山也不以/介为大也)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天子既令设祠其至
东泰山泰山卑小不称其声乃令祠官礼之而不封焉
其后令带奉祠候神物复还泰山脩五帝之礼如前而
加禅祠石闾石闾者在泰山下趾南方方士言仙人闾
卷五百三十六 第 7a 页 WYG0898-0094a.png

泰山后十二岁而周遍五岳四渎矣后五年复至泰山
脩封武帝五脩封
春正月东巡海上夏四月还脩封泰山禅石闾天汉三
年受计还幸北地祠常山瘗玄玉(邓展曰/瘗理也)
又曰太始四年春三月甲申脩封丙戌禅石闾夏四月
幸不其(如淳曰其音基不/其山名因以为县)祠神人于交门宫(应劭曰神/人蓬莱仙)
卷五百三十六 第 7b 页 WYG0898-0094b.png

(曰如有神人景象/向祠坐而拜也)
又曰司马相如既病危家居茂陵天子曰相如病甚可
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
家无遗书问其妻对曰长卿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
又取去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来求当奏之其
遗书劄言封禅事所忠奏焉天子异之
续汉书祭志曰建武中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禅
卷五百三十六 第 8a 页 WYG0898-0094c.png

乎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何事泰山污七十二代之编录
三月上幸鲁过泰山泰山守以上过故承诏祭泰山及
梁父时中郎将梁松议封禅事上许松等奏乃求元封
时封禅故事议封禅所施用有司奏当用方石再累治
坛中皆方五尺一枚厚一尺用玉牒书藏方石牒厚五
寸长尺三寸广五寸有玉牒十枚列于方石旁东西南
北各三皆长三尺广一尺厚七寸检中刻三处深四寸
卷五百三十六 第 8b 页 WYG0898-0094d.png

一方寸一分一枚方五寸石四角有趾石皆再累一枚
长一丈厚一尺广二尺皆在坛上其下用距十八枚皆
高三尺厚一尺广二尺如小碑环坛立之去三步距石
下皆有石附入地四尺又用石碑高三丈广三尺五寸
厚尺二寸立坛内地去坛三尺
又欲及二月封故诏松因故封石空检更加封而已松
上疏争之以为登封之礼今告于皇天垂后无穷以为
卷五百三十六 第 9a 页 WYG0898-0095a.png

寄故石下恐非重命之义受命中兴似当特异以明天
意遂使泰山郡及鲁趣石工直取完青石无五色时以
印工不能刻玉牒欲用漆书之会求得刻玉者遂刻书
书秘刻方石中令容玉牒二月上至奉高遣御史与兰
台御史将工先上山刻石碑文二十二日辛卯辰燎祭
天于泰山下南方群臣皆从用乐皆如南郊诸王王者
二公孔子后褒成君皆助祭在位毕将升封或曰泰山
卷五百三十六 第 9b 页 WYG0898-0095b.png

以一特牲于常祠泰山处告祠泰山如亲耕貙刘先农
先处故食至时上御辇升山曰后山上即位于坛南北
面群
帝以寸二分悉亲封之讫太常命人发坛上石尚书令
奉藏玉牒已复石复讫尚书令五寸印封石检事毕皇
帝拜群臣称万岁令人立所刻石碑乃复道下二十五
日甲午禅祭地于梁阴以高后配山川群臣从如元始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0a 页 WYG0898-0095c.png

东观汉记曰中元元年正月群臣复奏言登封告成为
民报德百里所同陛下辄距绝不许臣下不敢颂功述
德谨按河雒谶书赤汉九世尚巡封泰山凡三十六事
陛下遂以仲月令辰巡岱岳之正礼奉河雒之明文以祈
灵瑞以为兆民于是许焉至泰山乃复议曰国家德薄
灾异仍至图谶盖于此耶上东巡狩至泰山有司复奏
河图谶记表章赤汉九世犹著明者后凡三十六事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0b 页 WYG0898-0095d.png

之
典略曰建武三十年有司奏封禅诏曰灾异连仍日月
薄蚀百姓怨叹而有事泰山污七十二代编录以羊皮
杂貂裘何彊颜耶
晋书礼志曰魏明帝黄初中护军

礼巡狩为先昭扬祖祢封禅为首是以自古革命受符
未有不蹈梁父登泰山刋无竟之名纪天人之祭者也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1a 页 WYG0898-0096a.png

望帝曰闻

十馀君耳故太史公曰虽有受命之君而功有不洽是
以中间其远者千有馀年近者数百载其仪不可得记
吾何德之脩敢庶几乎兹岂谓世无管仲以吾有桓公
登泰山之志乎吾不敢欺天也济之所言华则华矣非
助我者也
虽拒济议而实使高堂隆草封禅之仪以天下未一不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1b 页 WYG0898-0096b.png

(舍我/亡也)
又曰武帝平吴混一区宇太康元年卫瓘等上表请封
禅诏曰此盛德之事所未议也
又表曰唐虞三代济世弘功之君莫不仰承天休俯恊
人志祭员丘履梁父未有辞焉者盖不可让也今陛下
勋高百王德无与二茂绩宏规巍巍之业固非臣等所
能究论而圣旨劳谦屡自抑损时至弗应推美不居阙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2a 页 WYG0898-0096c.png

五臣等诚不敢奉诏诏曰方当共思弘道以康庶绩且
候他年无所纷纭也
沈约宋书礼志曰永平三年高祖将扫戎狄浑一天宇
朔无尘当议奏封禅脩升中之礼缙绅文者咸曰宜然
自汉光武登封之后斯绝矣
孙言宋书曰袁淑为吏部郎太祖元嘉二十六年大举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2b 页 WYG0898-0096d.png

岳席卷赵魏检玉岱宗今其时也臣逄千载之会愿上
封禅书一篇使追七十二代帝曰盛德之事何足以当
之
隋书志曰封禅者高厚之位也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
德增泰山之高以报天厚梁父之基以报地也昭天之
所命工成事就有益于天地若天地之更高厚云汉光
武中兴聿尊其故晋宋梁齐及皆未遑其义后齐有巡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3a 页 WYG0898-0097a.png

封禅高祖不纳晋王又率百官抗表固请帝命有司草
仪注于是
曰此事体大朕何德以堪之但当东狩因拜岱山耳十
五年春幸兖州遂以岱山为坛如南郊
唐书曰贞观中房玄龄议曰汉建武中封禅用元封故
事封太山于圜台上四面皆立石阙并高五丈有方石
再累藏牒书石检十枚于四边栝之东西各三南北各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3b 页 WYG0898-0097b.png

石状去坛三步其下石跗入地数尺今按封禅者本以
成工告于上帝天道崇质义取醇素故藉用藁秸樽以
瓦甒近代此法不在经诰又乖淳朴之道矣定议除之
按梁甫湜谓梁阴近代设坛于山下乃乖处阴之义今
定禅礼改坛立于山北
又曰贞观六年文武百官以初平突厥盛德被于海内
又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4a 页 WYG0898-0097c.png

人足虽阙封禅之礼亦可以比德于尧舜昔始皇为合
天心自称皇帝登封岱宗奢侈自矜汉文竟不登封而
躬行籍田刑措不用今皆称始皇暴虐之主汉文为有
德之君以此言之无假封禅
又曰高宗麟德二年十月司礼太常伯刘祥道疏请封
禅丁卯将封太山发自东都三拜正月戊辰朔车驾至
泰山亲祀昊天上帝于封祀坛以高祖太宗配享帝升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4b 页 WYG0898-0097d.png

太后配享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辛未御
降禅坛壬申御朝觐受朝贺改元乾封
又曰麟德三年登封泰山先是皇后抗表曰封禅旧仪
登
紊徽章望以展礼之日总率六宫内外命妇亲奉奠献
从之至时遂以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帝行
初献之礼毕执事者趋下而宦者执帷皇后率六宫以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5a 页 WYG0898-0098a.png

在位者瞻望或诮焉
又曰永淳二年上以风眩转加停封中岳上自东封之
后皇后盛赞行中岳之礼每下诏辄年饥寇至而罢于
是嵩山之下营奉天宫以为有事之渐时有童谣曰嵩
高凡几层不畏登不得但畏不得登及是礼物必备竟
以疾加而还
又曰开元登封祀昊天上帝于泰山以高祖神尧皇帝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5b 页 WYG0898-0098b.png

山下坛礼毕上乃饮福酒中书令张说进称天赐皇帝
天乙神策周而复始永绥兆人帝拜稽首山上作员台
四阶位之碱玉中金注碱祭以天下同文之印封然后
焚柴燔发群呼万岁传呼从山顶至山下振动天地銮
辂还山下之斋宫有庆云随马祥风绕辂中书令张说
等贺上曰朕以薄德恭膺大宝云物休佑皆是卿辅弼
之力君臣相保勉副天心长如今日不敢矜怠说等又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6a 页 WYG0898-0098c.png

复有祥风助乐卿云引燎灵迹盛事千古未闻辛卯祀
皇地祗于社首之太折坛睿宗皇帝配享藏玉册于石
碱如封祀坛之仪初上登山至斋宫其夕阴云惨烈劲
风四散裂幕折柱寒气切骨上露立祈请仰自誓曰某
身有
天气清晏及升坛休气四塞登封飘然天外及禅社首
五色云见日重轮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6b 页 WYG0898-0098d.png

王何故秘之贺知章曰玉牒本是通于神明之意前代
帝王祈求各异或祷年算或思神仙其事微密故外人
莫知之上曰朕今此行皆为苍生祈福更无秘请宜将
玉牒出示百僚其词曰有唐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
上帝天启李氏运兴土德高祖太宗受命立极高宗升中
六合殷盛中宗绍复继体不定上帝眷佑锡臣忠武底
绥内难推戴圣父恭承大宝十有三年祗若天意四海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7a 页 WYG0898-0099a.png

风俗通曰封禅必于岱宗者万物之长如阴阳交代触
石
制石高二丈刻之曰事天以礼立身以义事父以孝成
民以仁四夷八蛮咸贡其职
白虎通曰封禅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
也始受命之日改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
平也所以必于太山何万物之所交代之处必于其上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7b 页 WYG0898-0099b.png

广厚也刻石记号者著已上之迹也天以高为尊地以
厚为德故增太山之高以放天附梁父之基以报地名
天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天地若高者加高厚者加厚
矣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以印玺故孔
子曰升太山观易姓之王可得而数者七十馀君
风俗通曰封太山禅梁父说岱宗上有金箧玉策能知
人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8a 页 WYG0898-0099c.png

识者知七十有二
袁准正论曰封禅之言惟周官有王大封之文齐桓公
欲封禅闻管仲之言止焚燎而祭天皆王者之事非诸
侯所为也是以学者疑焉后秦一主汉二君脩封禅之
事其制为封土方丈馀崇于太山之上皆不见于经秦
汉之事未可专信管仲云禹禅会稽告天则同祭地不得
异也会稽而可禅四岳皆可封也夫洛阳者天地之所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8b 页 WYG0898-0099d.png

奚必于太山王婴古今通论曰太山上为天门值户户
为明堂圣帝受天官之宫也即位三十年功成治定则
告成于天登封太山刻石纪号
之能纪立德济世扬晖仁风以登封太山者七十有四
家其谥号可知者十有四也
晋太康地纪曰奉高者以事东岳帝王禅代之处也故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9a 页 WYG0898-0100a.png

示增高也
南史曰齐高帝幸华林晏集使各效技艺褚彦回弹琵
琶王僧虔柳世隆弹瑟沈文季歌子夜张敬儿舞王俭曰
臣无所解唯知诵书因跪上前诵相如封禅文上笑曰
此盛德之事吾何以堪之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9b 页 WYG0898-0100b.png

太平御览卷五百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