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四十七 第 1a 页 WYG0896-0207a.png

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七
宋 李昉等 撰
兵部七十八
弓
释名曰弓穹也张之穹隆然也其末曰箫言箫梢也又
谓之弭以骨为之滑弭弭也中央曰弣跗抚也所抚持
也箫跗之间曰渊渊宛也言宛曲也
卷三百四十七 第 1b 页 WYG0896-0207b.png

可以解骖觚也弲(许缘/反)角弓也弧木弓也一曰往体寡
来体多曰弧弨(尺招切/刺朝反)弓反也

也张弛弓弦也彏(乌郭/切)弓急张也弸(拍生/切)弓强貌也弯
持弓关矢也蒲弓有所向也弘弓声也
又曰韣(音/独)韔(音/畅)弓衣也
又曰角𧤗(音/端)兽状似豕角善为弓出胡尸国(一曰出/休尸国)
卷三百四十七 第 2a 页 WYG0896-0207c.png

(以射除患扶/助下国也)世本曰挥作弓(宋里注曰挥/黄帝臣也)
孙卿子曰倕作弓龙鱼河图曰弓之神名曰典张(太公/兵法)
(又曰弓神/名曲张)
方言曰弓藏谓之韇(音独箭/衣也)
尔雅曰弓有缘者谓之弓(郭璞注曰即/今宛转弓也)无缘者谓之弭
(今之角/弓也)以金者谓之铣以辱者谓之珧玉者谓之圭(用/金)
(蚌玉饰弓两头/因以为名也)
卷三百四十七 第 2b 页 WYG0896-0207d.png

睽
又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又曰先张之弧
尚书曰和之弓在东房(孔安国注曰/和古之弓人)
又曰平王锡晋文侯彤弓一彤矢百玈(音/卢)弓十玈矢千
诗曰彤弓天子锡有功诸侯也彤弓弨兮受言藏之
卷三百四十七 第 3a 页 WYG0896-0208a.png

又曰弓矢斯张
又曰四牡翼翼象弭鱼服(郑玄注象弭弓反末彆者以/象骨为之以助御者彆必袂)
(切/)
礼记曰男子生桑弧蓬矢以射天地四方(注云天地四/方男子所有)
(事/也)
又曰凡遗人弓者张弓尚箸弛弓尚角(弓有往来体皆/欲其下曲隤然)
左手执箫右手承拊(箫井/头也)尊卑垂帨(帨佩巾也磬折则/佩垂授之仪尊卑)
卷三百四十七 第 3b 页 WYG0896-0208b.png

又曰越棘大者天子之戎器也
又曰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又曰武王克商后干戈弓矢包之以虎皮
周礼曰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辨其名物而掌
其
(于坚也服盛矢器/也以兽皮为之)及其颁之王弓弭弓以受射甲革椹
质者夹弓庾弓以受射豻(音/崖)侯鸟兽者唐弓大弓以授
卷三百四十七 第 4a 页 WYG0896-0208c.png

(体寡曰/夹庾)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规诸侯合七而成规大夫
合五而成规士合三而成规句者谓之敝弓凡祭祀共
射牲之弓矢(射牲者示亲杀也国语曰/郊之事天子必自射其牲)泽共射椹质之
弓矢(郑司农云泽宫也所以习射选士之处也射义/曰天子将至必先习射于泽者所以择士也)大
射燕射共弓矢如数
又曰庭氏掌射国中之妖鸟(马融傅曰国中妖鸟/枭鸮恶声之鸟也)若不
见其鸟兽则以救日之弓与救月之矢夜射之(兽虎狼/嘷鸣也)
卷三百四十七 第 4b 页 WYG0896-0208d.png

阴之弓与枉矢射之(枉矢/名也)
轸(轵毂/末)
又曰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
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
胶也者以为和也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者以为受霜
露也(六材之力/相和而足)凡取干之道七柘为上檍次之檿桑次
卷三百四十七 第 5a 页 WYG0896-0209a.png

阳声赤黑则向心阳声则远根(阳犹/清也)几析干射远者用
势射深者用直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
三材冬定体为弓长六尺有六寸谓之上制上士服之
弓长六尺有三寸谓之中制中士服之弓长六尺谓之
下制下士服之(人各以其形猊/大小用此弓也)
又曰弓力有三均谓之九和安弓危矢危弓安矢
卷三百四十七 第 5b 页 WYG0896-0209b.png

左传曰王赐晋文公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
又曰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櫜弓矢
又曰楚子享公于新台使长鬣者好以大屈(宴好之赐/大屈弓名)
(也/)
又曰舟坚射陈武子中手(舟坚季/氏臣也)失弓而骂(武子/骂也)
又曰周公相武王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
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封父古之诸侯也/繁弱大弓名也)封之
卷三百四十七 第 6a 页 WYG0896-0209c.png

又曰鲁伐齐士皆坐列颜高之弓六钧皆分取传而观
之(颜高鲁人也三十斤为钧六/钧一百八十斤也故异之)
又曰子荡以弓梏华弱于朝
又曰阳虎税甲如公宫取宝玉大弓以出
旌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故
不敢进
卷三百四十七 第 6b 页 WYG0896-0209d.png

免胄而趋风楚子使工尹襄问之以弓(杜预注曰/问遗之也)
又曰楚灵王次于乾溪右尹子革夕王与之语曰昔我
先王熊绎僻在荆山唯是桃弧棘矢以供禦王事
榖梁曰八年盗窃大弓大弓者武王之戎弓也周公受
赐藏之鲁
焦赣易林曰桃弓苇戟除残去恶
郭璞毛诗拾遗曰象弭鱼服毛云弭弓反末以象骨为
卷三百四十七 第 7a 页 WYG0896-0210a.png

左传曰左执鞭弭弭者弓之别名谓以象牙为弓今西
方
春秋佐助期曰天弓主司弓弩之张神名推亡
史记曰上迎宝鼎于中山有路弓乘矢集获坛下
又曰黄帝骑龙上天小臣不得上悉持龙髯髯拔堕堕
黄帝之弓百姓望帝抱其弓而号后世因名其弓曰乌
号
卷三百四十七 第 7b 页 WYG0896-0210b.png

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又曰子贡说越王以兵从吴伐齐越王乃使以秦屈卢
之弓步光之剑以贺
续汉书曰鲜卑亦东胡之支也禽兽异于中国者有野
马羱羊角端牛以角为弓世谓之角端弓者也
东观汉记曰祭彤为辽东太守至则厉兵马远斥候彤
有勇力能贯三百斤弓
卷三百四十七 第 8a 页 WYG0896-0210c.png

三百斤
谢承后汉书曰朱穆为尚书岁初百官朝贺有虎贲当
阶置弓于地谓群僚曰此天子弓谁敢干越百僚皆避
之穆呵之曰天子之弓当戴之于首上何敢置地大不
敬即收虎贲付狱治罪皆肃然服之
张璠汉记曰陈球为零陵太守州兵朱盖等反与桂阳
贼胡简数万人转攻零陵球城守弦大木为弓羽矛为
卷三百四十七 第 8b 页 WYG0896-0210d.png

魏志曰句骊别种居小水因名小水貊出好弓所谓貊
弓也挹娄弓长四尺力如弩弓用楛长尺八寸青石为
镞古肃慎国也
魏要略曰北方有橐离之国其王侍婢有身王欲杀之
婢
中猪以喙嘘之徙马闲马以气嘘之王疑以为太子令
其母收畜之名曰东明常令牧马东明善射王怒夺其
卷三百四十七 第 9a 页 WYG0896-0211a.png


明得渡鱼鳖解散追兵不得渡东明因都王夫馀之
地
王隐晋书曰刘琨与丞相笺曰不得进军者实困无食
残民鸟散录召之日皆披林而至衣服蓝缕木弓一张
荆弓十双
晋中兴书曰符犍匈暴露刃张弓椎钳锯凿杀人弓具
备置左右
卷三百四十七 第 9b 页 WYG0896-0211b.png

沈约宋书曰萧思话为梁州太祖赐以弓琴手敕曰丈
人顷何所作事务之暇故以琴书为娱耳并往乘弓一
张材
之便成老公令人叹息良材美器宜在尽用之地丈人
真无所与让也
梁书曰羊侃膂力绝人所用弓至二十石马上用六石
弓
卷三百四十七 第 10a 页 WYG0896-0211c.png

欲相角猛带两鞬左右驰射并取四弓叠而挽之梁人
嗟服
后魏书曰傅融性豪爽有三子灵庆灵根灵越并有才
功融以此自负谓足为一时之雄尝谓人曰吾昨夜梦
有一骏马无堪乘者人曰何由得人乘之有一人曰唯
有傅灵庆堪乘此马又有弓一张亦无人堪引有一人
曰唯有傅灵根可以弯此弓又有数纸文书人皆读不
卷三百四十七 第 10b 页 WYG0896-0211d.png

三子文武材干堪以驾驭当世常密谓乡人曰汝闻之
不鬲虫之子有三
勇之士多相归附
唐书曰太宗谓萧瑀曰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近
得良弓十数以示弓工乃曰非良材也朕问其故工曰
木心不正脉理皆邪弓虽刚劲而遣箭不直非良弓也
朕始悟焉朕以弧矢定四方使弓多矣有天下之日浅
卷三百四十七 第 11a 页 WYG0896-0212a.png

遂延耆老问之政术京官五品已上更宿中书内省上
每延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疾苦政教之得失焉
家语曰楚共王出游亡其鸟㘁之弓(鸟㘁良/弓名也)左右请求
之王曰止也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闻之
曰惜乎其不大也宜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又曰弓调而后求劲焉
国语曰周宣王时有童谣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有夫妇
卷三百四十七 第 11b 页 WYG0896-0212b.png

于野而养之是为褒姒卒以衰周
又曰更盈侍魏王见一雁过曰臣能遥弓而落雁乃弯
弓向雁雁即落
又曰鄢之战郤至三逐王卒王使工尹襄问之以弓郤
至甲胄而见客免胄而听命
韩诗外传曰齐景公使人为弓弓人之妻曰此弓者泰
山南乌号之柘燕牛之角荆麋之筋河鱼之胶四物者
卷三百四十七 第 12a 页 WYG0896-0212c.png

战国策曰楚人有好以弱弓微缴加归雁之上者顷襄
王闻召而问之对曰见鸟六双王何以不圣人为弓以勇
士为缴时张而射之此六双者可得而囊载也
越绝书曰麻林山勾践欲伐吴种麻为弓弦使齐人守
之
万强弓劲弩皆射六百步之外
卷三百四十七 第 12b 页 WYG0896-0212d.png

先君宝之用子贡曰使吾宝而与我师是不可恃也于
是以杨干麻筋之弓六往
江表传曰高句骊王遣使贡孙权角弓
吴时外国传曰扶南之先女人为主名柳叶有模趺国
人字混慎好事神一心不懈神感至意夜梦人赐神弓
一张教载贾人舶入海混慎晨入庙于神树下得弓便
载大船入海神回风令至扶南柳叶欲劫取之混慎举
卷三百四十七 第 13a 页 WYG0896-0213a.png

邺中记曰石虎女骑皆手持雌黄宛转角弓
遁甲开山图曰河东有独头山多青檀可以为良弓
三礼图曰彤弓天子所用玈弓卿以下所用也
崔豹舆服注曰两汉京兆河南尹及执金吾同𨽻校尉
皆使人导引传呼行者止坐者起四人持角弓走者射
之有乘高窥者亦射之晋魏设弓而不用焉
卷三百四十七 第 13b 页 WYG0896-0213b.png

呼以柘为弓因名曰乌号
风俗通曰乌号弓者柘桑之枝枝条畅茂鸟豋其上垂
下着地乌遍去从后拨杀取以为弓因名乌号耳
又曰白鹇古弓名
沈怀远南越志曰宋昌县有棘竹长十寻俚人取以为
弓
又曰沙麻竹人削以为弓弓似弩淮南所谓浮子弩也
卷三百四十七 第 14a 页 WYG0896-0213c.png

四
广志曰缘沉古弓
博物志曰徐偃王既治其国仁义著闻欲舟行上国乃
通沟陈蔡之间得朱弓矢以已得天瑞遂因名为号自
称徐偃王
列女传曰晋平公使工人为弓三年乃成射不穿一札
公怒将杀工其妻繁人之女也见公曰妾之夫造此弓
卷三百四十七 第 14b 页 WYG0896-0213d.png

之角缠以荆麋之筋糊以河鱼之胶此四者天下选也
而不穿一札是君不能射也而反欲杀妾之夫不亦谬
乎妾闻射之道左手如拒右手如附枝右手发之左手
不知此射之道也公以其言为仪而穿七札弓工立得
出赐金三镒(綦毋遽注曰繁人官名札铠/也燕角善楚筋纫河胶粘也)
为占之卦成语曰君北室床西头当有两死男人一鬼
卷三百四十七 第 15a 页 WYG0896-0214a.png

故头重痛不得举持弓箭者主射胸腹故心中悬痛不
得饮食昼则浮游夜还病人故惊恐若徙其尸柩便皆
丁强于是令归室中果得两败棺中有角弓及数箭物
已久远木消烂徙骸理之合家皆愈
洞林曰曲阿令赵元瞻儿字虎舒从吾学卜自求著作
卦见吾有盛艾小陵龟欲得之不与语之曰当作卦相
为致此物合自来复数日果有一龟入厩虎舒后见吾
卷三百四十七 第 15b 页 WYG0896-0214b.png

作卦曰案卦之是为龟虎舒奉弓起再拜
老子曰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又使学视小如大纪昌㲠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三年
之后如轮睹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干射
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孟子曰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犹
卷三百四十七 第 16a 页 WYG0896-0214c.png

孔丛子曰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射蛟龙于云
梦
胡非子曰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无
所用弓羿闻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令合
弓矢而教之射
孙卿子曰繁弱钜黍古之良弓也
又曰天子雕弓诸侯彤弓大夫黑弓礼也
卷三百四十七 第 16b 页 WYG0896-0214d.png

之
阙子曰宋景公谓弓人曰为弓亦迟矣对曰臣不得见
公矣公曰何也臣之精尽于弓矣献弓而归三日而死
公张弓登虎圈之台东面而射矢踰西霜之山集彭城
之东其馀力逸劲饮羽于石梁夫尽精于一弓而身为
矢死况治天下余何其独也
尸子曰鸿鹤在上杆弓鞟弩待之若发若否问二五弗
卷三百四十七 第 17a 页 WYG0896-0215a.png

抱朴子曰金弧玉弦无激矢之长
又曰农夫得彤弓以驱鸟南成得衮衣以负薪犹世人
得仙丹而不贵
淮南子曰射者捍乌号之弓弯綦卫之箭(捍张弓弯引/也綦美箭所)
(出地名也卫羽也乌号柘桑其材坚劲乌跱其上及飞/至枝必挠下劲能复起摷乌随之乌不敢飞号呼其上)
(伐其材以
(也乌于也号呼也于是抱弓而号/也自以名其弓为乌号之弓也)重之羿逢蒙子之巧
卷三百四十七 第 17b 页 WYG0896-0215b.png

(百发百中故曰之/巧要取竞逐也)何则以所持之小也
又曰淇卫箘路(箘<路箭竹也出于/淇地卫箭羽也)饰以银虽有薄缟然
独犹不能穿也若假之筋角之力弓弩之势则贯兕甲
而经于革楯矣
又曰典张弓名也一名彷徨弓
又曰宛转弓今之弭弓是也
吕氏春秋曰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已能用强弓也其
卷三百四十七 第 18a 页 WYG0896-0215c.png

止(至于一/半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孰能用是宣王所用
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
孰能不阿
又曰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招谓/的也)
杜夷函求曰弓折由射者之数剑缺因用之者多
新序曰楚熊渠子夜行见

视知石也却复射之矢摧无迹
卷三百四十七 第 18b 页 WYG0896-0215d.png

定准见可而发君子养其人足用
韩阳天子要集曰弧者天弓备盗贼
楚辞曰带长剑兮挟秦弓(言身死带剑弓/示不舍武也)
刘邵赵郡赋曰其器用则六弓四弩弩绿沉黄间堂溪
鱼肠丁令角端
陈琳武军赋曰弓则乌号越棘繁弱角端象弭绣质哲
弣文身
卷三百四十七 第 19a 页 WYG0896-0216a.png

惊啼猿映枝转
后梁宣帝咏弓诗曰虞人招不进繁氏久弥工已悲轩
主迹复挹楚王风
杨师道奉和咏弓诗曰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乌飞
随帝辇雁落逐鸣弦
齐王融谢武陵王赐弓启曰殿下摛藻蕙楼畅艺兰苑
敷积玉于风筵叠连珠于月的兔园掩秀邺水惭奇融
卷三百四十七 第 19b 页 WYG0896-0216b.png

韬镂景逸干稍云玩溢百龄佩流千载
晋嵇含木弓铭曰乌号之朴丰条足理弦弧走栝截飞
骇止射隼高墙出必有拟既用禦武亦以招士
李尤良弓铭曰弓矢之作爰自曩时乡射载礼招命在
诗
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