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三十五 第 1a 页 WYG0896-0116c.png

太平御览卷三百三十五
宋 李昉等 撰
兵部六十六
营垒 烽燧
京观
营垒
孙子曰绝斥泽唯亟去无留为交军于斥岸之中必依
卷三百三十五 第 1b 页 WYG0896-0116d.png

高前死后生(戟便/也)此处平陆军也
礼记曰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辱也
左传曰许伯致师御靡旌摩垒而还
史记曰黄帝修德振兵与神农战于阪泉之野以师兵
为营卫
汉书曰周亚夫军于细柳天子入壁门而不得进上曰
此
卷三百三十五 第 2a 页 WYG0896-0117a.png

以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阵前行持弓弩令曰闻
金声而止虏还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如淳/曰手)
(对战/也)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
千人单于大惊
后汉书曰岑彭伐蜀所营地名彭亡闻而恶之欲徙会
日暮蜀刺客诈为可奴降夜刺杀彭
又曰樊宏王莽末与宗家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
卷三百三十五 第 2b 页 WYG0896-0117b.png

劳遗赤眉赤眉长老闻宏仁厚背称曰樊君素善且今
见待如此何必攻之引兵而去遂免寇难
又曰第五伦少介烈有义行王莽末盗贼起宗族闾里
争
持满以拒之
又曰吴汉自将𡵯骑二万馀人进逼成都去城十馀里
阻江北为营作浮桥使副将军刘尚将万馀人屯于江
卷三百三十五 第 3a 页 WYG0896-0117c.png

汉记曰庞萌攻盖延延与战破之诏书劳延曰庞萌一
旦反叛相去不远营壁不坚殆令人齿欲相击而将军
有不可动之节吾甚美之
魏志曰邓艾每见高山大泽辄规谋相度指画军营处
所时人皆笑之
又曰诸葛亮死军退司马宣王幸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又曰曹公征马超于关中军于渭南为贼冲突营不得
卷三百三十五 第 3b 页 WYG0896-0117d.png

沙为
立虽金汤之固未能过也公从之比明已就
又曰蜀先主帅兵东下伐吴魏文帝闻其树栅连营七
百馀里谓群臣曰彼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
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擒此兵忌也缓急
不相救一军溃则众心恐矣数日果有吴捷书至
晋书曰沮渠蒙逊载记曰改业筑西安城以其将臧莫
卷三百三十五 第 4a 页 WYG0896-0118a.png

筑家非筑城池也业不从俄而为吕纂所灭
又曰姚苌破魏褐飞于杏城苌命其将当城于营处一
栅孔中莳树一根以旌战功岁馀间之城曰营所至小
已广之矣苌曰少来斗战无如此快以一千六百人破
三万众国之事业由此剋举小乃为奇大何足贵
后父羊元之左将军皇甫商等檄又使就第乃与颙将
卷三百三十五 第 4b 页 WYG0896-0118b.png

歌每夜矛戟有光若火其垒井中皆有龙像进军屯河
南阻清水为垒造浮桥以通河北以大小函盛石沉之
以击桥名曰石鳖
崔鸿后赵录曰河瑞元年石勒下冀州郡县堡壁有众
至十馀万其衣冠人物集为君子营
宋书曰宗越善立营阵每数万人止顿自骑马前行使
军人随其后马至营合未尝参差
卷三百三十五 第 5a 页 WYG0896-0118c.png

旗巨舰过江蔽日乘潮顺流景登石头城而睹之不悦
曰彼军上有如是之气不可易也因率铁骑万人声鼓
而进霸
今送死欲为一战我众彼寡宜分其势僧辨然之乃以
强弩攻其前轻锐蹂其后径冲其中景遂大溃弃城而
遁
后周书曰杨猛征潼关封合阳伯邑百七户俄而潼关
卷三百三十五 第 5b 页 WYG0896-0118d.png

史大都督武卫将军仍镇善渚大统三年为窦泰所袭
猛脱身得免太柤以众寡不敌弗之责也仍配兵千人
守牛尾堡
唐书曰德宗幸奉天李晟赴难李怀光以朔方军屯咸
阳不欲晟独当一面以分功乃奏请晟兵诏令晟将兵
合怀光军晟引兵至陈陶斜军垒未周贼出兵来攻晟
乃出阵且言于怀光曰贼坚保宫苑攻之未必克今出
卷三百三十五 第 6a 页 WYG0896-0119a.png

曰马未衔秣士不素饱不若敛兵俟时而发晟乃收军
入垒
北际晚下营壕堑方周遽令移就崇冈将士云众已就
安堵不可劳扰行俭不从更令徙之此夜风雨暴至前
设营所水深丈馀将吏惊服问行俭曰何以知风雨也
行俭笑曰自今但依我节制何须问我所由知也
卷三百三十五 第 6b 页 WYG0896-0119b.png

陆法和于硖两岸筑二垒运石填江铁锁断之梁主令
法和垒北断白雁城道别立小栅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
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
利不如人和也
卷三百三十五 第 7a 页 WYG0896-0119c.png

者
太公兵法曰张军处将必避七舍七殃武王曰何谓七
舍七殃太公曰张军勿居天社勿居地社勿居虚器勿
居宿死勿居吞害勿居蜚锋勿居枯泉武王曰何谓天
社太公曰地高而仰者也何谓地社卑而下者也何谓
虚器攻败邑人莫居之者也何谓宿死冢墓丘陵间也
何谓枯泉枯泽无水者也何谓吞害即人所聚五榖处
卷三百三十五 第 7b 页 WYG0896-0119d.png

张军处将也
太白阳经曰偃月营形象偃月背背山冈面陂泽轮逐
山势弦随面直地窄山狭之所营
又曰偃月外营右置上弦门中置偃月门左置下弦门
文选曰夜薄休屠营
卢思道从军行曰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卷三百三十五 第 8a 页 WYG0896-0120a.png

汉书音义曰高台上作桔槔头置兜零以薪草置其中
常悬之有寇则火然举之曰烽下多积薪寇至则燔之
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乃举烽(广雅曰兜/零箭也)
史记曰周幽王后褒姒好举烽火叩贼鼓方喜王欲后
喜辄诈为之后犬戎兵至举烽火叩贼鼓群臣不救皆
曰王欲后喜耳遂杀幽王及褒姒
又曰魏王与信陵君博北境举烽火言寇入界信陵君
卷三百三十五 第 8b 页 WYG0896-0120b.png

汉书曰单于立四岁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烽
火通于甘泉
东观汉记曰郭伋为并州伋知卢芳贼难卒以力制常
严
又曰马成缮治障塞自西河至渭桥河上至安邑太原至
井陉中山至邺皆筑堡壁起烽燧十里一候
后汉书曰廉范为云中太守会匈奴入塞烽火日通故
卷三百三十五 第 9a 页 WYG0896-0120c.png

五千人请移檄范不听遂选精兵自率士卒拒之
又曰骠骑大将军杜茂屯北边筑亭候修烽燧
后周书曰宇文贵性聪敏过目就记尝道逢二人谓其
左右曰此人是县党何因就行左右不识贵便说其姓
名莫不嗟伏白兽烽经为商人所烧烽师纳货不言其
罪他日此师随例来参贵乃问云商人烧烽何因私放烽
师愕然遂自首伏明察如此
卷三百三十五 第 9b 页 WYG0896-0120d.png

夜
败入朝一降人耳夫隋天子岂礼我乎突厥虽来本无
冤隙若往投之必相存济晟知其怀二心乃密遣从者
入伏远镇令速举烽染于见四烽俱发问晟曰城上然
烽何也晟绐之曰城高地迥必遥见贼来我国家法若
贼少举二烽来多举三烽大逼举四烽使见贼多而又
近耳染于大惧谓其众曰追兵已逼且可投城既入镇
卷三百三十五 第 10a 页 WYG0896-0121a.png

唐书曰元和中京兆尹李

四县共管

人今远近无虞畿内烽燧请停从之
玄女战经曰诸见举烽火传言虏且起欲知审来否以
言者时所加之得阳者不得阳者为来法

甘氏天文占曰权举烽表远近沉浮权四星在辕尾西边
卷三百三十五 第 10b 页 WYG0896-0121b.png

火锤其头若警备急燃火放之权重本低则末仰见烽
火
吴时缘江戍图曰每刺奸屯有五兵贼曹一人皆作烽
火有急以光传之
黄帝出军决法曰行军行兵两燧相要地形不便望见
烽火不得为客
卫公兵法曰烽台于高山四顾险绝处置之无山亦于
卷三百三十五 第 11a 页 WYG0896-0121c.png

台高五丈下阔一丈形图
又曰诸军马拟停三五日即须去军一二百里以来安
置爟烽如有动静举相见其烽并于贼路左侧逐要置
每二
奕候视至暮速即分食吃即移十里外止宿虑防贼徒
暮间见烟火夜间掩袭捉将其贼路左右草中着人宿
止以听贼徒如览来报燧家举烽递报军司如觉十骑
卷三百三十五 第 11b 页 WYG0896-0121d.png

骑以上二百以下即放两炬火准前应灭贼若五百骑
以上五千骑以下即同放三炬火准前应灭前烽应讫
即赴军若虑走不到军即且投山谷逐空方可赴烽如
以次烽候视不觉其举火之烽即须差人急走告知既
置爟烽军内即须应接又置一都烽应接四山诸燧其
都烽如见烟火急报大总管云某道烟火起大总管须
当严备收拾生畜遣人远拓每燧令别奏一人押一道
卷三百三十五 第 12a 页 WYG0896-0122a.png

庾阐杨都赋注曰烽火以置于孤山头缘江相望或百
里
里孙权时合暮举燧于西陵鼓三竟达吴都
南徐敬业古意曰甘泉警烽侯上谷抵楼兰
北门行曰羽檄起边庭烽燧入咸阳
张景阳杂书曰长铗鸣鞘中烽火烈边庭
蔡邕徙朔方上书曰既到徙所乘塞守烽职在候望忧
卷三百三十五 第 12b 页 WYG0896-0122b.png

蔡谟与弟书曰军之耳目当用烽鼓烽可遥见鼓可遥
闻须臾百里
京观
左传曰丙辰楚军于邲遂次于衡雍潘党曰君盍筑武
军(筑武军营/以章武功)而收晋尸以为京观臣闻剋敌必视子孙
以无忘武功楚子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武王
克商作
卷三百三十五 第 13a 页 WYG0896-0122c.png

有京观惩淫慝
又曰齐侯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太行张武军
于荣庭戍郫邵封少水以报平阴之役乃还
又曰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封殽尸而还遂霸西戎
崔鸿夏录曰赫连勃勃大破南凉杀众数万以人头
为京观号曰髑髅台
梁书曰天歼丑类宜为京观用旌武功
卷三百三十五 第 13b 页 WYG0896-0122d.png

太平御览卷三百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