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 第 1a 页 WYG0893-0694a.png

太平御览卷七十
宋 李昉等 撰
地部三十五
渊 泉水
渊
说文曰渊回水也
尚书逸篇曰尧子丹朱不肖舜使居丹渊为诸侯
卷七十 第 1b 页 WYG0893-0694b.png

过神渊饮马马果沉菑丘訢朝服拔剑而入三日三夜
杀三蛟一龙而出雷电随而击之十日十夜眇其左目
大戴礼曰圣人有国则渊不涌
左传郑子产曰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
于羽渊
又曰郑大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时门郑/城门也)
卷七十 第 2a 页 WYG0893-0694c.png

九州记曰乐寿县有房渊方三百里石勒建安三年水
忽变为赤燕慕容隽三年水忽生盐如印形其渊一日
再长再减不失其度居近者时见龙狗之状戏于旁叶
落于渊者辄有群燕衔出
盛弘之荆州记曰新野城北有柴山山上有清泠之渊
焉
又曰鱼复县有神渊北有白盐崖天旱火燃崖上推其
卷七十 第 2b 页 WYG0893-0694d.png

祖伐秦途经于此见渊中白壁赤柱状若官府因名龙
渊
宜都山川记曰乡下村有渊渊有神龙每旱百姓辄以
毒草投渊上流鱼死龙怒应时大雨
庄子曰舜以天下让其友北人无择无择曰异哉欲以
其国污我我羞之自投于清泠之渊
卷七十 第 3a 页 WYG0893-0695a.png

随巢子曰夏桀德衰岱渊沸
尸子曰龙渊有玉英
司马相如上林赋曰丹水更其南紫渊经其北
泉水
说文曰泉水源也
易象卦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诗泉水卫女思归也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
卷七十 第 3b 页 WYG0893-0695b.png

又曰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又曰莫高匪山莫浚匪泉
又曰相彼泉水载清载浊
又曰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又曰觱沸槛泉
传曰郑伯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
卷七十 第 4a 页 WYG0893-0695c.png

掘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论语撰考谶曰水名盗泉仲尼不漱
应劭汉官仪曰酒泉城城下有金泉味如酒故曰酒泉
郡(三秦记曰酒泉郡/中有井味如酒也)
晋安帝纪曰吴隐之字处默性廉操桓玄欲救汉南之
弊以隐之为刺史州界有一水父老云饮此水者廉士
皆贪
卷七十 第 4b 页 WYG0893-0695d.png

沈约宋书曰王彭盱眙人少丧母元嘉初父又亡家贫
力弱营葬乡人助作塼须得水天旱穿井数十丈无水
一旦塼灶前忽生泉用之事毕复竭助者嗟叹
隋书曰豆卢绩武帝嗣位拜渭州刺史甚有惠政华夷
悦服德泽流行大致祥瑞鸟鼠山谷呼为高武陇其下
渭水所出其山绝壁千寻由来乏水诸羌苦之绩马足
所践忽飞泉涌出有白鸟翔止厅前乳子而后去又白
卷七十 第 5a 页 WYG0893-0696a.png

夷神鸟来翔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唐书曰安金藏京兆长安人为太常丞初丧母寓葬于
都南阙口之北庐于墓侧躬造石坟石塔昼夜不息原
上旧
遁甲开山图荣氏解曰女狄暮汲石纽山下泉水中得
月精如鸡子爱而含之不觉而吞遂有娠十四月生夏
禹
卷七十 第 5b 页 WYG0893-0696b.png

丈冬温夏凉汉太尉郑公弘宿居潭侧因以名泉
又曰横流溪溪水甚小冬夏不乾俗亦谓贪泉饮者辄
冒于财贿同于广州石门境之贪流矣为二千石则不
饮之昔吴隐之挹而不乱岂谓能汩其真乎盖亦恶其
名也
又曰汲城县北三十里有太公泉泉上又有太公庙庙
侧高林秀木翘楚竞茂相传曰太公之故居也
卷七十 第 6a 页 WYG0893-0696c.png

脉水
又曰霍太山上有岳庙庙甚有灵鸟雀不栖其林猛虎
常
也
又曰长城背山面泽谓之白道城北出有高坂谓之白
道岭沿路唯土穴出泉挹之不穷古诗饮马长城窟非
虚言也
卷七十 第 6b 页 WYG0893-0696d.png

金之地也
益都耆旧传曰姜诗母好食生鱼饮江水诗至诚之感
一朝涌泉在于门侧流引江鱼以给膳羞
十洲记曰瀛洲有玉膏山出泉如酒味名之为玉酒也
玄中记曰东方有柴渚焉在齐国山山泉如井状深不
测至春时雹从井中出出常败五谷人常以林木柴塞
则不出故名为柴渚焉
卷七十 第 7a 页 WYG0893-0697a.png

竞
魏记曰洛城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东一里有改泉
泉上有黄帝祠
三辅旧事曰昔有犊失母哀鸣甚苦地为发泉因名鸣
犊泉今天旱祭之降雨在冯翊
又曰姜泉在岐山县水经注云炎帝长于姜水故以名
也
卷七十 第 7b 页 WYG0893-0697b.png

典妃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长于姜水因以氏焉
义兴记曰国山县有金硎硎中沙石有灼灼如金者旧
名金泉时获真金也
汉水记曰汉水有泉方圆数十步夏常沸涌望见白气
冲天能差百病常有数百人饮
宣城记曰临城县南四十里有盖山登百许步有舒姑
泉
卷七十 第 8a 页 WYG0893-0697c.png

涌泗流见朱鲤一双今作乐嬉戏泉故涌出
周景式庐山记曰山西有龙泉精舍初远法师遣诸道
人行卜地息此而渴法师因以杖掘地即泉出天旱法
师令道人读海龙王经泉中有物如蛇而角出腾空中
去须臾而雨
括地图记曰昆丘之上有赤泉饮之不老神宫有美泉
饮之眠三百岁乃觉不死
卷七十 第 8b 页 WYG0893-0697d.png

虽帝浆无以过也
又曰宜都夷陆县南勾将山下有三泉传云本无此泉
居者苦于汲水有一女子孤贫忽有一乞人疮痍竟体
村人
下三处即飞泉涌出
浔阳记曰莫山有涧深尺馀朝夕辄有涌泉溢出如潮
号为潮泉
卷七十 第 9a 页 WYG0893-0698a.png

郡国志曰兰州有梁泉昔梁晖者为羌所围无水晖以
鞭扣地以青羊祈山神涌泉出而榆木成林
又曰肃州延寿城有山出泉注地水肥如肉汁燃之极
明与膏无异但不可食此方人谓名漆得水愈炽
吕氏春秋曰太公钓于滋泉
又曰水之美者昆崙之井高泉之山有涌泉焉
淮南子曰正土之气仰乎埃天(正土中也其气上/水埃天中央也)埃天
卷七十 第 9b 页 WYG0893-0698b.png

(英水/银也)
黄龙(黄金之精/为黄龙也)黄龙入藏生黄泉(黄泉黄龙/之精汋也)黄泉之埃
上为黄云(其气上/至天也)阴阳相薄为雷激阳为电(言黄气之/相激薄也)
上者就下(其气遍流/于天下也)流水就通激而合乎黄海(言水从/天下则)
(通流入/于海也)偏土之气仰乎青天(偏土方/土也)青天八百岁生青
增(青增青石也东方数八/故八百岁而一化也)增八百岁生青澒澒八百岁
生青金金千岁生青龙青龙入藏生青泉青泉之埃上为青
卷七十 第 10a 页 WYG0893-0698c.png

乎青海壮土之气仰于赤天(壮土南/方土也)赤天七百岁生赤
丹(赤丹砂也南方数七/故七百岁而一化也)赤丹七百岁生赤金(丹砂也化/为砂而可)
(以为金故/气赤澒也)金千岁生赤龙赤龙入藏生赤泉赤泉之埃上
为赤云阴阳相薄为雷激阳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
而合乎赤海弱土之气仰乎白天(弱土西/方土也)白天九百岁
生白礜(白礜白石也西方数九/故九百岁而一
澒九百岁生白金白金千岁生白龙白龙入藏生白泉
卷七十 第 10b 页 WYG0893-0698d.png

下流水就通而合乎白海牡土之气仰乎玄天(牡土北/方土也)
玄天六百岁生玄磁(磁石也北方数六故/六百岁而一化也)玄磁六百岁
生玄澒玄澒六百岁生玄金玄金千岁生玄龙玄龙入
藏生玄泉玄泉之埃上为玄云阴阳相薄为雷激阳为
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乎玄海
又曰昆崙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也
傅咸神泉赋曰余所居庭庭前有涌泉在夏则冷涉冬
卷七十 第 11a 页 WYG0893-0699a.png

抱朴子曰昆崙及蓬莱其上鸟兽饮玉井泉皆长生不
死也
李华云母泉诗序曰洞庭湖西玄石俗谓之墨山山南
遍庭宇发源如乳源末泒如浮浆烹茶灌园漱濯皆用
之大浸不盈大旱不耗自墨山西北至石门东南至东
陵广二十里尽生云母墙阶道路光彩如列星井泉溪
卷七十 第 11b 页 WYG0893-0699b.png

太平御览卷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