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九 第 1a 页 WYG0893-0618a.png

太平御览卷五十九
宋 李昉等 撰
地部二十四
水下
水下
晏子曰景公问廉政何如对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其
浊无不涂其清无不扫
卷五十九 第 1b 页 WYG0893-0618b.png

是哉满而后渐者其水乎(李轨注曰水满坎而/后进博学而后仕)
瑞应图曰共工氏受水瑞百官师长以水为号蒙水瑞
水也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则蒙水出于山焉
韩诗外传曰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大小似有智者动
而之下似有礼者踏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
命者历险致远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国家以
宁万事所平此智者所以乐于水也
卷五十九 第 2a 页 WYG0893-0618c.png

之上子胥过跪而乞食女子箪食壶浆而饭之子胥食
而去谓女子曰掩子壶浆勿令其露女子曰行矣子胥
行五步还顾女子已自投濑中后子胥伐楚师还过漂
阳濑上欲报以百金不知其家乃投金濑水而去后有
妪行哭而来曰吾女年三十不嫁击缥于此遇穷人饭
之恐事泄投水而死乃取金归
物论曰所以立天地者水也夫水也者本也吐元气发
卷五十九 第 2b 页 WYG0893-0618d.png

又曰九州之外皆水也余昔在会稽仰看南山见云如
瀑练方数十丈其声硠磕须臾山下居民惊骇洪水大
至
列仙传曰负局先生上吴山语下人吾欲还

楚词曰沧浪之水清可以濯吾缨餐浪之水浊可以濯吾
足
卷五十九 第 3a 页 WYG0893-0619a.png

物无不润
山海经曰剡山有兽焉名曰合窳见则天下大水高简
之山其上有水焉甚寒而清帝台之浆水也(郭璞注曰/河东觲县)
(橹道山有水潜出山上/俗名曰鸯浆即此类也)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
周有寒暑之水
又曰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而西流至于河其中多河罗
之鱼一首而十身
卷五十九 第 3b 页 WYG0893-0619b.png

(管子曰上有/赭下有铁)
水经注曰郁水即夜郎豚水也汉武帝时有竹王兴于豚
水
之不去闻有声持破之得一男儿遂雄夷濮氏竹为姓
所捐破竹于野成林王祠竹林是也王尝从人止大石
上命作羹从者白无水王以剑击石出水今竹王水是
也
卷五十九 第 4a 页 WYG0893-0619c.png

术游浮砀郡门二百馀年后入砀取水龙子与弟子期
曰皆洁斋待于水傍果乘赤鲤出入砀中有万人观之
留月馀复入水也
又曰姜水按世本炎帝姜姓
帝王世纪曰炎帝神农氏其母曰似游华阳感神而生
炎帝长于姜水
又曰昔沫水自蒙山至南安而溷崖水脚漂疾破害舟
卷五十九 第 4b 页 WYG0893-0619d.png

冰乃
穿也
又曰黄水出夏阳县西北连巫山溪出雄黄颇有神异
采之常以冬月祭祀凿石深数丈方得雄黄故溪水取
名焉
又曰沁水南历猗氏又南与骉骉水合水出东北巨
骏山乘高泻浪触石流响世人因声以称之
卷五十九 第 5a 页 WYG0893-0620a.png

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焉
又曰溱水出浮石岭北青衣山亦谓之青衣水也
又曰庐山之北有石门水水出岭有双石高竦其状若
门因有石门之名焉水导双石之中悬流飞㴻近三百
步许下散漫十步许上望之连天若曳飞练于霄中也
又曰永昌郡有兰苍水出西南博南县汉明帝永平十
二年置博南山名也县以山名之其水东北流出博南
卷五十九 第 5b 页 WYG0893-0620b.png

之歌曰汉德广开不宾渡博南越苍津一渡兰苍为他
人山高四十里兰苍水有金沙越人收以为黄金又有
充珠穴穴出光珠又有琥珀珊瑚黄白青珠也
荆州记曰夏首东二十里有涌口二水之间谓之夏洲
首尾七百里华容监利二县在其中
楚词曰过夏首而西浮郭仲产云此水冬断夏通因名
夏水
卷五十九 第 6a 页 WYG0893-0620c.png

绩水
又曰汉沔会流处岸上有石铭云下至水有三十里皆
传李斯刻石于此
龙鱼河图曰玄洲在北海中地方三十里去南岸十万
里
万震南州异物志曰天竺有恒水一号新陶水水特甘
香下有真盐也
卷五十九 第 6b 页 WYG0893-0620d.png

盛弘之荆州记曰阳县西有粉水源出房陵县取其水
为粉鲜洁异于馀水故因粉为名也巴郡临江县有此
水旧常献之也
韩诗外传曰溱与洧三月桃花水下之时众士女执兰
祓除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此两水上招魂祓除不
祥也
秦州记曰成纪县有石臼中水深数尺水旱无增减故
卷五十九 第 7a 页 WYG0893-0621a.png

搜神记曰汉末零郡太守有女悦门下书佐使婢取书
佐饮馀水饮之有娠而生子至能行太守抱儿使求其
父儿直
三齐略记曰康浪水在齐城西南十五里康衢州宁戚
扣牛角歌于此也
述征记曰临淄牛山下有女水齐人谚曰世治则女水
流世乱则女水竭慕容超时乾涸弥载及宋武北征而
卷五十九 第 7b 页 WYG0893-0621b.png

又曰梁邹城西有笼水云齐孝妇诚感神明涌泉𤼵于
室内潜以绩笼覆之由是无瓮汲之劳家人疑之乃待
其出而搜其室试𤼵此笼而泉遂涌流漂居宇故名曰
笼水
始兴记曰林水源中有石室室前磬石上行罗千瓮中
悉是饼银采伐遇之不得取取必迷闷
名山略记曰僧权道人居晋安霍山晨出涧忽见白水
卷五十九 第 8a 页 WYG0893-0621c.png

不复
盛弘之荆州记曰桂阳郡有国水一边冷一边暖冷处
青且清暖处白且浊
陇右记曰武都紫水有泥其色亦紫而粘贡之用封玺
书故诏诰有紫泥之美
方舆韶州记曰曲江县修仁水西南注连水北有三枫
亭五渡水齐范云为始兴太守至修仁水酌而饮之赋
卷五十九 第 8b 页 WYG0893-0621d.png

流
吴录地理志曰天门零陵县有溪水山兽从数十里往
饮
广志曰弱水不胜毛羽世无见者
博物志曰水有浊有清河淮浊江汉清南阳有清泠之
水丹水泉水汝南有黄水华山南有黑水天下之水皆类
五
卷五十九 第 9a 页 WYG0893-0622a.png

而酣舞也
又曰湓水昔有人此处洗铜盆水暴涨失盆乃投水取
盆见一龙衔盆夺之而去故曰湓水
又曰蓝田灞水滴漏若以金银铜铁器盛之皆漏唯匏
叶则不漏人掌中亦漏服之(阙/) 毛(阙/)得仙
论衡曰阳燧取火于日方诸取水于月天地之间巧历
所不能与其数乎然以掌搏之中引类于太极之上而
卷五十九 第 9b 页 WYG0893-0622b.png

异苑曰孙权赤乌八年遣校尉陈勋漕句容中道凿破
窑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船长数十丈蠢
蠢而动有顷悉融液成汁时人莫能识得此之后获泉
源咸谓
水灾
书曰上天降灾下民昏垫
又曰汤汤洪水方割(汤汤流貌洪/水割害也)荡荡怀山襄陵浩浩
卷五十九 第 10a 页 WYG0893-0622c.png

传曰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史记曰秦武王三年渭水赤三日昭王三十四年渭水
大赤三年(洪范五行传曰赤者火色也水尽赤者以火/沴水也渭水秦大川也阴阳色乱秦用严刑)
(败乱之/象见也)
汉书五行志曰高后三年汉中南郡水出流六千馀家
南阳沔水流万馀家是时女主独治诸吕相王
续汉书五行志曰桓帝永兴三年彭城两水逆流永寿
卷五十九 第 10b 页 WYG0893-0622d.png

忠直
献帝建安二年汉水溢害人物是时天下大乱
古今注曰安帝延平六年河东水化为血元初二年颍
川襄城临水化为血不流
京房易曰君湎于酒淫于色贤人潜国家危厥异流水
赤
救水灾
卷五十九 第 11a 页 WYG0893-0623a.png

谢承后汉书曰沛国陈宣字子舆建武十年雒水出造
天津城门或欲筑塞之宣諌曰昔王尊正身金堤水退况
圣主耶言未绝而水去
范晔后汉书曰公沙穆锐思河洛推步之术永寿元年
雨大水三辅以东无不漂没穆明晓占候乃预告令百
姓陟居高地故弘农人独得免灾
卷五十九 第 11b 页 WYG0893-0623b.png

预为之备刺史不听文公独诣大船百姓或有信文公
颇有防者到其日旱烈文公急命从载白刺史刺史不
信至日中云起须臾雨至晡时湔水涌起十馀丈突坏
庐舍所害数千人
淮南子曰古者水为民害禹凿龙门辟伊阙平治水土
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契教以君臣之义父
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
卷五十九 第 12a 页 WYG0893-0623c.png

之后无不王者(谓夏/殷周)有阴德也周衰礼义废孔子以三
代之道教导于世其后继嗣至今不绝者有隐行也
又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水浩漾而不息于是女
娲
卷五十九 第 12b 页 WYG0893-0623d.png

太平御览卷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