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 第 1a 页 WYG0893-0468a.png

太平御览卷四十
宋 李昉等 撰
地部五
王屋山 太行山
霍太山 首阳山
龙门山 岐山
梁山 太白山
卷四十 第 1b 页 WYG0893-0468b.png

嶓𡺪山 鸟鼠山
积石山
王屋山
列子曰太行王屋二山方七里高万仞北山愚公者年
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
曰吾与汝毕力平险可乎杂然相许(杂犹/佥也)其妻曰以君
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卷四十 第 2a 页 WYG0893-0468c.png

叩石垦壤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之孀妻有遗男始
龀往助之寒暑
甚矣汝之不慧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之心曾不若孀妻弱子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
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力乎河曲智叟无以应操
蛇之神闻知惧其不已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
卷四十 第 2b 页 WYG0893-0468d.png

神仙传曰甘始太原人善行气不食服天门冬治病不
用针艾在人间三百岁乃入王屋山
茅君内传曰王屋山之洞周回万里名曰小有清虚之
天
太素真人王君内传曰王屋山有小天号曰小有天周
回一万里三十六洞天之第一焉
太行山
卷四十 第 3a 页 WYG0893-0469a.png

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太行之道距飞狐之口守
白马之津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
神仙传曰王烈邯郸人服黄菁松花老而更少嵇叔夜
甚爱之每共入山游戏烈后独入太行山忽闻山东北
如雷声往视山上破数百丈石中有一孔径尺中有青
泥出烈取抟之随手坚凝气味如粳米饭也烈自食数
丸因掘归以与叔夜即皆成青石打之作铜声按神山
卷四十 第 3b 页 WYG0893-0469b.png

述征记曰登滑台城西南望太行山白鹿岩王莽岭冠
于众山之表
墨子曰墨子怒耕桂子曰我无喻于子墨子曰将上太
行驾骥与羊子将谁驱曰将驱骥足责也墨子曰我亦
尸子曰龙门鱼之难也太行牛之难也以德报怨人之
难也
卷四十 第 4a 页 WYG0893-0469c.png

车而返其后晋人思之于太行岭南为之立庙盖往时
回辕处也余按诸子书及史籍之文并言仲尼临河而
叹曰丘之不济命也夫如是非大行回辕之言也
博物志曰按太行山而北去亦不知山所限极处亦如
东海不知所穷
霍太山
史记曰智伯攻赵襄子襄子惧乃奔保晋阳原过后至
卷四十 第 4b 页 WYG0893-0469d.png

过竹二节莫通曰为我以是遗赵无恤原过既至以告
襄子襄
山(徐广曰在河/东永安县)山阳侯天使也三月丙戌余将使汝反
灭智伯亦立我百邑余将赐汝林胡之地灭智伯使原
过主霍太山祠祀
又飞廉先为纣作石椁(徐广曰作石/椁于此始)还无所报乃为坛
于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汝
卷四十 第 5a 页 WYG0893-0470a.png

水经注曰霍太山上有飞廉冢山下有岳阳庙甚灵鸟
雀不栖其林猛虎常守其庭此则禹贡岳阳也
唐书曰义旗初建高祖自太原起兵西赴关中途经霍
邑时隋将宋老生陈兵拒险义师不得进乃屯于贾胡
堡会霖雨积旬馈运不给高祖患之忽白衣老人诣军
门请见余霍山神也遗语大唐皇帝若向霍山东南傍
山取路八日雨止我当助尔破之高祖初哂之遣人东
卷四十 第 5b 页 WYG0893-0470b.png

邪及八日雨暴霁高祖太悦以太牢祭其山
首阳山
诗曰采苓采苓首阳之巅采苦采苦首阳之下采葑采
葑首阳之东
史记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二子让国而逃闻西伯善养
老往归焉及西伯卒武王载木主东伐纣伯夷叔齐扣
马而谏左右欲兵之太公曰义士也舍之伯夷叔齐耻
卷四十 第 6a 页 WYG0893-0470c.png

锁语曰晋平公与齐景公乘至于浍见人乘白骖八驷
以来平公之前公问师旷曰有犬狸身而狐尾者乎师
旷有顷而答曰有之首阳神其名曰来者首阳之神饮
酒霍太山而归其居于浍乎见之甚善君有喜焉
夷叔齐祠或云饿死此山今山东蒲坂南又谓首阳山
有叔齐祠未详饿死所在
卷四十 第 6b 页 WYG0893-0470d.png

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流而北注于河其中多苍玉吉
神泰逄司之是神好居于萯山之阳出入有光
吕氏春秋曰夏后氏孔甲田于东阳萯山遇大风雨皇
甫谧帝王世纪以为即东首阳山也盖是山之殊目矣
龙门山
尚书禹贡曰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孔安国曰龙门/在河东之西界)
周礼曰大司乐以阴竹之管龙门之琴瑟(阴竹/生北)于宗庙
卷四十 第 7a 页 WYG0893-0471a.png

孝经援神契曰禹凿龙门辟伊阙决江开岷导四渎(凿/龙)
(门以
汉书地理志云龙门山在冯翊夏阳县北(续汉/书同)
辛氏三秦记曰河津一名龙门巨灵迹犹在去长安九
百里江海大鱼俱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
曝鳃龙门
尸子曰古者龙门未凿吕梁未开河出于孟门上
卷四十 第 7b 页 WYG0893-0471b.png

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
流无有丘陵高阜名曰洪水大禹通之孟门始见
水经注云风山四十里河水南出孟门与龙门相对即
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水巨阨兼孟门津之名也又有
黄河自峰山西四十里南出孟门山北经禹凿广岸崇
深倾崖及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焉
卷四十 第 8a 页 WYG0893-0471c.png

诗曰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又曰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孟子曰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
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
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君子不以其所
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去邠踰
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
卷四十 第 8b 页 WYG0893-0471d.png

河图括地象曰岐山在昆崙山东南为地乳上多白金
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时人亦谓岐山为凤凰堆
郦道元水经注天柱山上有凤凰祠或云其峰高峻迥
出诸山状若柱因为名焉
书曰既载壶口治梁及岐(壶口在冀州梁在雍/州循山治水在西)
诗曰奕奕梁山维禹甸之(奕奕大貌甸治也禹/治梁山除水灾也)
卷四十 第 9a 页 WYG0893-0472a.png

我不如捷之速也问其所曰绛人也问绛事焉曰梁山
崩将召伯宗谋之问将若之何曰山有朽壤而崩可若
何国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为之不举降服乘缦彻乐
出次祝币史辞以礼焉其如此而已虽伯宗若之何
谷梁书曰梁山崩雍河三日不流晋君召伯宗而问之
伯宗来遇辇者不避使车右下而鞭之辇者曰所以鞭
我者其取道远矣伯宗下车而问焉曰子有闻乎对曰
卷四十 第 9b 页 WYG0893-0472b.png

奈何曰天有山天崩之天有河天壅之虽召伯宗如之
何
汉志注曰梁山在夏阳西北即尚书禹贡治梁及岐
诗韩奕篇曰奕奕梁山晋国所望大梁别小梁之号俱
在韩城县界大梁在今县西又按三秦记梁山宫城又
名织锦城
卷四十 第 10a 页 WYG0893-0472c.png

辛氏三秦记曰太白山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三百里不
知高几许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尺山下军行不得
鸣鼓角鸣鼓角则疾风暴雨兼至也
周地图记曰太白山甚高上恒积雪无草木半山有横
云如瀑布则㴻雨人常以为候验之如离毕焉故语曰
南山瀑布非朝即暮
魏略曰吉荗苏则值乱隐于扶风南太白山中以经籍
卷四十 第 10b 页 WYG0893-0472d.png

峨眉山
列仙传曰陆通楚狂接舆也好养性在蜀峨眉山世世
见之数百年
华阳国志曰犍为南安县南有峨眉山去县八十里地
图云有仙药汉武求不能得
益州记曰峨眉山南安县界当县南八十里两山首相
望如峨眉
卷四十 第 11a 页 WYG0893-0473a.png

易乾凿度曰岷山上为井络
书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江东南流/沱东行也)
书璇玑钤曰禹导江水决岷山流九贡(九贡九/州之贡)
家语曰江始出岷山其源可以滥觞及至于江津不方
舟
汉书曰成帝时岷山崩壅江水逆流
山海经曰岷山江水出焉(今在汶山郡广阳/县西大江所出也)其上多金
卷四十 第 11b 页 WYG0893-0473b.png

嶓冢山
书曰嶓冢导漾东流为汉
华阳国志曰西岷嶓地称天府
河图括地象曰嶓冢山上为狼星上有异花草名骨容
食之无子
鸟鼠山
河图括地象曰鸟鼠同穴山地之干也上为掩毕星渭
卷四十 第 12a 页 WYG0893-0473c.png

汉武内传曰封君达陇西人也初服黄连五十馀年入
鸟
牛号青牛道士也
山海经曰鸟鼠同穴山今在陇西首阳县西南山有鸟
鼠同穴鸟名鵌鼠名


穿地入数尺鼠在内鸟在外而共处
孔安国传曰鸟鼠共为雌雄
卷四十 第 12b 页 WYG0893-0473d.png

尾凡同穴地皆肥沃壤尽软熟如人耕多生黄花紫草
积石山
书曰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
穆天子传曰西济于河用申八骏之乘以饮于枝时之
中积石之南河
山海经曰积石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冒覆也积/石今在金)
(城河门辟西南𦍑中/河行塞外东入塞内)是山也万物无不有
卷四十 第 13a 页 WYG0893-0474a.png

卷四十 第 13b 页 WYG0893-0474b.png

太平御览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