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五 第 1a 页 WYG0972-0168a.png

图书编卷一百五
明 章潢 撰
太学总序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序学则三代共之
礼书曰四代之学虞则上庠下庠夏则东序西序商
则左学右学周则东胶虞庠而周则又有辟雍成均
瞽宗之名则上庠东序右学西胶太学也故国老于
卷一百五 第 1b 页 WYG0972-0168b.png

焉记曰天子设四学盖周之制也周之辟雍则成均
也东胶即东序也瞽宗即右学也盖以其明之以法
和之以道则曰辟雍以其成其亏均其过不及则曰
成均以习射事则曰序以纠德行则曰胶以乐祖在
焉则曰瞽宗以居右焉则曰右学盖周之学成均居
中其左东庠则右瞽宗此太学也虞庠在国之西郊
小学也记曰天子视学命有司行事祭先师先圣焉
卷一百五 第 2a 页 WYG0972-0168c.png

于太学所以教诸侯之弟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
侯之德夫天子视学则成均也命有司行事祭先圣
先师焉即祀先贤于西学也祀先贤于西学则祭于
瞽宗也有司卒事适东序设三老五更之席即养国
老于东胶也养国老于东胶即祀三老五更于太学
也然则商之右学在周谓之西学亦谓之瞽宗夏之
东序在周谓之东胶亦谓之太学盖夏学上东而下西
卷一百五 第 2b 页 WYG0972-0168d.png

序盖以成均并见建于一丘之上而已由是观之成
均颁学政右学祀学祖东序养老更右学东序不特
存其制而已又因其所上之方而位之也夫诸侯之
学小学在内太学在外故王制言小学则公宫南之
左大学在郊以其选士由内以升于外然后达于京
故也天子之学小学居外太学居内故文王世子言
凡语于郊然后于成均取爵于上尊以其选士由外
卷一百五 第 3a 页 WYG0972-0169a.png

曰学制之可见于书者自五帝始其名曰成均说者
曰以成性也然则有民斯可教有教斯可学自开辟
则既然矣有虞氏始即学以藏粢而命之曰庠又曰
米廪则其自孝养之心发之也夏后氏以射造士如
行苇矍相之所言而命之曰序则以检其行也商人
以乐造士如夔与大司乐所言而命之曰学又曰瞽
宗则以成其德也学之音则校校之义则教也盖至
卷一百五 第 3b 页 WYG0972-0169b.png

即近郊并建四学虞庠在其北夏序在其东商校在
西当代之学居中南面而三学环之命之曰胶又曰
辟雍郊言其地壁言其象皆古今假借字也其外亦
以四学之制参而行之凡侯国皆立当代之学而损
其制曰泮宫凡乡皆立虞庠凡州皆立夏序凡党皆
立商校于是四代之学达于天下夫人而习闻之故
今百家所记参错不同者无他皆即周制杂指而互
卷一百五 第 4a 页 WYG0972-0169c.png

卷一百五 第 5a 页 WYG0972-0170a.png

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
以逮不足上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命乡简不帅
教者以告耆老皆朝于庠元日习射上功习乡上齿
大司徒帅国之俊士与执事焉不变命国之左乡简
不帅教者移之右如初礼不变移之远方终身不齿命
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
升之学曰俊士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
卷一百五 第 5b 页 WYG0972-0170b.png

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太子
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秀皆
造焉凡入学以齿将入学小胥大胥小乐正简不帅
教者以告于大乐正大乐正以告于王王命三公九
卿大夫元士皆入学不变王亲视学不变王三日不
举屏之远方西方曰棘东方曰寄终身不齿大乐正
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司马
卷一百五 第 6a 页 WYG0972-0170c.png

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学制考
明堂位曰米廪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后氏之序也瞽
宗殷学也頖宫周学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
有序国有学
按易传大初篇曰天子旦入东学昼入南学暮入西
学在中央曰大学天子之所自学也贾谊曰学之所
卷一百五 第 6b 页 WYG0972-0170d.png

序而恩相及矣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
而民不诬矣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则贤(一作/圣)智者
在位而功不遗矣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
等而下不踰矣帝入大学承师问道退习而考于太
傅太傅罚其不则而匡(一作/达)其不及则德智长而理
(一作/治)道得矣此五学者既成于上则百姓黎民化辑
于下矣盖有虞氏上庠下庠夏后氏东序西序商人
卷一百五 第 7a 页 WYG0972-0171a.png

庶人家无塾则中里共一校室有塾之意春秋传郑
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是也而国学则人兼之左近
北东序即东学也左近南以其无房室亦名东序祀
先老于此即南学也右近北为士庠即北学也右近
南为瞽宗即西学也所谓凡有道德者使教焉死则
以为乐祖祀于瞽宗是也中为太学为视学乞言之
所文王世子及登歌清庙既歌而语以成之也总名
卷一百五 第 7b 页 WYG0972-0171b.png

按天子设四学并中学而五学一处并建周人则辟
雍居中南为成均上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学
礼者就瞽宗学书者就上庠学干戈者就东序学乐
德乐舞者就成均辟雍惟天子承师问道养三老五
更及出师受戒等就焉天子入太学则四学之人环
水观之故谓之辟雍总言亦大学也
尚书大传曰公卿之庶子大夫元士之适子十有三
卷一百五 第 8a 页 WYG0972-0171c.png

节焉践大义焉故入小学知父子之道长幼之节入
大学知君臣之义上下之位故为君则君为臣则臣
为父则父为子则子董仲舒曰王者正南面而治天
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
化于邑故养士莫大乎大学大学贤士所关也教化
之本原也今以一郡一国对亡应书者是王道往往
而绝也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
卷一百五 第 8b 页 WYG0972-0171d.png

汉武帝因公孙弘请为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
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壮端正者补博士弟子(太/学)
(建于/此)
班固曰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
幼之节十五入大学学先圣礼乐而知朝廷君臣之
礼其有秀异者移乡学于庠序庠序之异者移国学
于少学诸侯岁贡小学之异者于天子学于太学命
卷一百五 第 9a 页 WYG0972-0172a.png

唐太宗增创学舍一千二百间国学太学四间亦增
生员其书算各置博士凡三百六十员其屯营飞骑
亦给博士授以经业高丽百济高昌吐蕃诸国酋长
亦遣子弟请入国学国学之盛近古未有
阳城为国子司业引诸生告之曰凡学所以学为忠
与孝也诸生有人不省亲乎明日辞城还养者二十
辈有三年不归侍者斥之
卷一百五 第 9b 页 WYG0972-0172b.png

县立学时胡瑗教学于苏湖是时方尚词赋独湖学
以经义时务有经义斋择通经有器局者居之有治
事斋人各治一事又兼一事如边防水利之类故天
下谓湖学名秀彦其出而筮仕往往取高第及为政
多适于世用由讲习有素也至是诏州县皆立学于
是建大学于京师而有司请下湖州取瑗法以为大
学法著为令
卷一百五 第 10a 页 WYG0972-0172c.png

子学洪武二年诏天下立府州县学八年诏立社学
上谕中书省臣曰昔成周之世家有塾党有庠故民
无不知学是以教化行而风俗美今京师及郡县皆
有学而乡社之民乐睹教化宜令有司置社乐延师
儒以教民间子弟庶可导民善俗者方其初立学也
擢许存仁为博士以专学事四年升学为品始设祭
酒即拜存仁为之存仁元儒许谦之孙谦承考亭正
卷一百五 第 10b 页 WYG0972-0172d.png

六经四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所谓全体大
用之学也所谓治事者固已在乎经义之中宋人乃
分之为二则是以体用为二事而非圣贤之学矣
程颢言于朝曰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宜先
礼命近臣贤儒及百执事悉心推访有明先王之道
德业充备足为师表者其次有笃志好学材良行修
者延聘敦遣萃于京师朝夕相与讲明正学其道必
卷一百五 第 11a 页 WYG0972-0173a.png

其孝弟忠信周旋礼乐其所以掖诱激励渐磨成就
之道皆有节序其要在于择善修身至于成化天下
自乡人而可至于圣人之道其学行皆中于是者为
明德取材识明达可进于善者使日受其业择其学
明德尊者为太学之师次以分教天下之学择士入
学县升之州州宾兴于太学太学聚而教之岁论其
贤者能者于朝凡选士之法皆以性行端洁居家孝
卷一百五 第 11b 页 WYG0972-0173b.png

程颐看详学制盖以宋制有外舍内舍上舍之法月
一私试岁一公明试补内舍生间岁一合试补上舍
生上舍分三等上等命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
解夫以礼义相先之地而月使之争殊非教养之道
改试为课有所未至则学官召而教之更不考定高
下镌解额以去利诱省烦文以专委任励行检以厚
风教
卷一百五 第 12a 页 WYG0972-0173c.png

自有二十五年学又无利可趋则所志可知后之人
自童稚间已有汲汲趋利之心何由得向善故古人
必使四十方仕其志始定
朱熹曰小学教之以事大学教之以理
熹学校议曰学校必选实有道德之人使为学官以
求实学之士裁减解额舍选滥缪之恩以塞利诱之
涂盖古之大学主于教人而因以取士故士来者为
卷一百五 第 12b 页 WYG0972-0173d.png

吕祖谦曰学校之说非为士之贫而养之也又非欲
群其类而习为文词也不农不商若何而可以为士
非老非释若何而可以为儒事亲从兄当以何者以
为法希圣慕贤当自何门而入道德性命之理当如
何而明治乱兴衰之故当何由而达考之古以为得
失之鉴验之今以为因革之宜此士之所当用心也
古之庠序以养老以习射以教诗书礼乐以率其德
卷一百五 第 13a 页 WYG0972-0174a.png

国家建学立师教追隆古崇正学迪正道振笃实革
华靡圣祖之训万世之法言流习日移道德之不务
而艺焉是攻日以佔毕摛染为事惟干禄之图噫以
人材为念者盍思仰体圣训而反其本乎
卷一百五 第 14a 页 WYG0972-0175a.png

引水使四方均得来观列辟
雍之内有馆舍而内无墙院
也其制环之以水圜象天也
辟雍学之名王制以殷之辟
雍与太学为一蔡邕月令论
云取其四门之学则曰太学
取其水圜如壁则谓之辟雍
卷一百五 第 14b 页 WYG0972-0175b.png WYG0972-0175c.png


诸侯曰泮宫泮之为言半也
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门无
也所以降杀于天子王制云
诸侯止有泮宫一学乃鲁之
所立非独泮宫明堂位曰米
廪有虞氏之庠也序者夏后
氏之学也瞽宗者殷氏之学
也泮宫周学也是鲁得立四
卷一百五 第 14b 页 WYG0972-0175b.png WYG0972-0175c.png


也
卷一百五 第 15a 页 WYG0972-0176a.png

文王有声曰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
服皇王烝哉
张载曰灵台辟雍文王之学镐京辟雍武王之学至
此始为天子之学矣
鲁颂泮水首章曰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
观其旂其旂筏筏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按诗于乐辟雍镐京辟雍庄子文王有辟雍之乐武
卷一百五 第 15b 页 WYG0972-0176b.png

学名以乐可以告人也礼法而雍和则德成矣所谓
成于乐也命夔典乐教胄子意非水旋丘如璧也岂
因灵台灵沼附会为之说与诸侯学制亦同五室但
以其贡士于天子而在国外不同在鲁则谓之泮宫
以泗水县泮水出焉作宫于上曰泮宫犹楚渚宫意
诗思乐泮水集于泮林亦非半于天子也王制作泮
宫郑氏曰頖之为言班也所以班政教也又因頖而
卷一百五 第 16a 页 WYG0972-0176c.png

学校总叙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所谓学校
至不一也然惟国学有司乐司成专主教事而州闾
乡党之学则未闻有司职教之任者及考周礼地官
党正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孟月属民而读法祭祀
则以礼属民州长掌其州之教治政令考其德行道
艺紏其过恶而劝戒之然后知党正即一党之师也
卷一百五 第 16b 页 WYG0972-0176d.png

乡遂大夫莫不皆然盖古之为吏者其德行道艺俱
足为人之师表故发政施令无非教也以至使民兴
贤出使长之使民兴能入使治之盖役之则为民教
之则为士官之则为吏钧此人也秦汉以来儒与吏
始异趣政与教始殊途于是曰郡守曰县令则吏所
以治其民曰博士官曰文学掾则师所以教其弟子
二者漠然不相为谋所用非所教所教非所用士方
卷一百五 第 17a 页 WYG0972-0177a.png

之旧习而从事乎簿书期会之新规古人有言曰吾
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后之为吏者皆政学
者也自其以政学则儒者之学术皆筌蹄也国家之
学宫皆刍狗也民何由而见先王之治哉又况异途
捷径旁午杂出盖未尝由学而升者滔滔也于是所
谓学者姑视为粉饰大平之一事而庸人俗吏直以
为无益于兴衰理乱之故矣
卷一百五 第 17b 页 WYG0972-0177b.png

祖宗时重国子儒宗之选祭酒司业必简翰林宿学
有硕望者以充之礼眷迁陟于他司绝等前代未有
也即博士学正学录学博行修者亦往往补馆职列坊
局官已乃寘内台当是学国学惟官民生之目品官
自一品至七品皆荫叙与外夷子弟入学者曰官生
郡县中论秀升之若岁贡乡举曰民生军卫子弟得
选入受学曰军生诸官民军生非强学登科必积分
卷一百五 第 18a 页 WYG0972-0177c.png

惟京堂官三品而上乃得荫已别设武学武举而进
士科目益重得一第辄以资自侈举人下第者引他
故自弛不以时入监通岁至监者曾不能数十人岁
贡生类哀顿愿就教为禄仕计通天下郡县学岁贡
入监者十不能三四其后纳粟纳马入监之例起而国
学愈淆初例开时犹提学官试文理通而后听后弥
弊滥郡县学停降增附若斥退者得纳银齿于学于
卷一百五 第 18b 页 WYG0972-0177d.png

中士耻与为伍京闱重地曾不若郡庠邑序为犹有
推择也于是燕朋僻友恃蓄聚自恣蔑绳法不守虽
祭酒司业隆重不异畴昔而养望需陟颇不屑督迪
南北监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官颇独类剩员资叙渐
下迁往往宽纵取妄说而国学大坏于是太学特为
出身之涂而司教者不能迟之岁月冀优游于学举
人官生仅六月以上岁贡生仅八月以上援例生亦
卷一百五 第 19a 页 WYG0972-0178a.png

祖宗时特重督学使者之选两京用御史外省用按
察司风宪官类皆海内名流国盛时未论迨正德中
犹然御史萧鸣凤惩恶严虽才不贷副使魏校敦行
节受欺不悔副使李梦阳伸士义振萎习诵义不休
己皆遭搆去其后督学官稍益轻柄其任者必非有
卓行实学厌士心如异时高者虚谈沽誉劣者安乐
养交甚且开倖门招请托不忌又惮于巡历品阅独
卷一百五 第 19b 页 WYG0972-0178b.png

利而骛于奔趋嘉靖初诏吏部将天下提学官特考
察调黜而不久辄废
祖宗时重学官之选往往取耆儒宿学以充后科目
法行举人登乙榜者选授凡国推选坊局纂修典籍
会试校文必与焉其经保荐及九载处优考者类得
授翰林科道部曹官他常调未论也故廷臣荐士以
起家学官者为美谈后久刓弊师儒之职益轻乙科
卷一百五 第 20a 页 WYG0972-0178c.png

心焉因取充位精力倦于鼓舞而学术纰谬无能为
诸生先于是奔走有司结富豪以苟得而于月考课
及上下三等薄卒以赀不复关行能盖冗蠹甚矣弟
子员各以其意散处书院若寺观相师友独月朔望
一诣学而讲课缺然
祖宗以经术作人令研磨于义理以检点身心文尚
典质诸剽老庄浮华言若猎奇斗异者不录己文渐
卷一百五 第 20b 页 WYG0972-0178d.png

义雅词有烂其文后学校所取士遗弃典实独取轻
俊即戾经畔义者得录又学无师法经有成说讲贯
粗通即稚子能之业之者以为取足行文而止于微
义奥词固无俟深解为也于是穷年毕力独取进士
科高等课试之文读之他经史未论即异时所业专
经亦简弃不读独剪截科场中可为试目者为拟题
搆文己然者辄效辗转摹拟习为靡滥彼其以国家
卷一百五 第 21a 页 WYG0972-0179a.png

时业弃如弁髦即夙昔受学师升沉稍异忽若途人
长躁进之心伤揖逊之美而风习大溃当是时天下
学士聚讲者亦复不如古六籍四教逊志游艺成德
达才之盛独取近儒一二激世之论如所谓六经糟
粕须焚书一遭之语为至言倡天下于师心自用而
名世高虚之士至空灵自诩蔑弃修学混杨墨老释
于一途扬波助澜仕竞苟得居荣口实几于晋宋清
卷一百五 第 21b 页 WYG0972-0179b.png

(之人心者莫甚于学宫坏天下之士习者莫甚于科/举率天下为恶无纪莫甚于学官可一切废去而惟)
(敕天下守令于郡邑之内求老师宿儒为一乡之善/士者令师其一乡一国之善士者令师其一国而学)
(焉者必六德六行六艺以立其本经书以扩其用至/于农田水利及钱榖兵甲律令之类皆一一究极之)
(而可效诸用守令卑恭尽礼其师而劝诱成之其道/成德尊者则举而加之高位由邑而达之郡由郡而)
(达之省达之天下庶其可也/虽持议已激而痛时弊至深)
学校总论
王阳明先生论国家立学校之意曰三代皆所以明
卷一百五 第 22a 页 WYG0972-0179c.png

未始非三代之意也尧舜禹之授受曰人心惟危道
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斯明伦之本也道心者
率性之谓也未杂于人无声无臭而显者也诚之源
也人心则杂于人而危矣伪之端也见孺子之入井
而怵惕恻隐率性之道也从而纳交于孺子之父
母焉要誉于乡党朋友焉则人心矣饥而食渴而饮
率性之道也从而极滋味之美焉恣口腹之饕焉则
卷一百五 第 22b 页 WYG0972-0179d.png

之和为三千三百经曲之礼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
义为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而天下之达道
尽此矣舜使契为司徒以教天下教以此也孔子之
圣所求乎子臣弟友均曰未能未能乎此也是明伦
之学始于孩提之知爱少长之知敬则孩提少长无
不能而及其至虽圣人有所不能尽也故明伦之外
无学矣博学者学此者也审问者问此者也慎思者
卷一百五 第 23a 页 WYG0972-0180a.png

无事心外无理故心外无学是故于父子尽吾心之
仁于君臣尽吾心之义言吾心之忠信行吾心之笃敬
惩心忿窒心欲迁心善改心过处事接物无往而非
求尽吾心以自慊者也譬之植焉心其根而学也者
其培壅灌溉之者也扶植芟锄之者也今之学校必
由此而教之而后无忝于建学立师今之举业必由
此而精之而后不悔于敷奏明试今之仕进必由此
卷一百五 第 23b 页 WYG0972-0180b.png

二业合一
甘泉子曰古之学者本于一今之学者出乎二二则
攴攴则离攴离之弊也久矣故文武二而天下无全
材矣岂惟文武为然才德二而天下无全人矣岂惟
才德为然体用二而天下无知道矣岂惟体用为然
行之动静二而天下无善学矣岂惟动静为然德业
举业二而天下攴离甚矣非其本然也孟子之时其
卷一百五 第 24a 页 WYG0972-0180c.png

学坏矣儒学坏而天理几乎息矣呜呼知学之坏而
不知儒者之学之坏也原本及末故知合一之说则
可以化举业而知道矣或问何为合一说执事则敬
作字则学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故学在修其二
而复之一而已矣
小学(附/)
夫自小学与大学二而今之才遂与古之才异矣社
卷一百五 第 24b 页 WYG0972-0180d.png

焉曰曷请以山木譬诸今夫童蒙也者非山木勾萌
之时也乎成人也者非其根干具而枝叶花实将不
可禦者乎夫勾萌根干同一山木则固同一生意惟
于其勾萌而禁其摧折焉于其根干具而禁其斧斤
焉是则其所以养之者异耳夫自其勾萌而养之也
欲其直则直矣从其曲则曲矣观之山木童蒙之教
其不尤重乎哉或曰请问社学庠序之所以同者奚
卷一百五 第 25a 页 WYG0972-0181a.png

敬其兄是心也谓秦之小子与越之小子异乎哉夫
是心也秦之小子不异乎越之小子谓秦越之成人
或异乎秦越之小子然乎否也是故洒扫应对歌咏
舞蹈小子之教也而入孝出弟者其本也春夏以礼
乐秋冬以诗书成人之教也而事亲从兄者其本也
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因其爱亲敬长之良而训以
申之礼以理之乐以乐之是之谓养正孟子曰大人
卷一百五 第 25b 页 WYG0972-0181b.png

爱亲敬长有不容自己之心戒慎恐惧尽而知之存
而养之自富贵贫贱以至终食造次颠沛而不违是
谓不失故成人小子无二心也社学庠序无二教也
社学也者自其勾萌而养之使之勃焉进于条达者
也庠序也者自其根干具而益养之使之翘焉极于
参天摩汉者也曰爱亲敬长此愚夫愚妇所以与知
与能者也可以举天下国家而尽之也乎曰吾未闻
卷一百五 第 26a 页 WYG0972-0181c.png

其他人之兄者矣爱其亲而不能爱他人之亲则其
于亲也其必有时爱有时不爱其爱也必非由其赤
子之爱达之也乎敬其兄而不能敬他人之兄则其
于兄也其必有时敬有时不敬其敬也必非由其赤
子之敬达之也乎是故爱其亲亦爱他人之亲则老
老之政必行矣天下之老有不得衣帛而食肉者其
为图之必不已也敬其兄亦敬他人之兄则子庶民
卷一百五 第 26b 页 WYG0972-0181d.png

图之必不已也用是以观居其位忍于牛羊其人民
而弗之恤者其固以失其爱敬之心非一朝一夕也
乎是故由爱敬之心充而至于恶可已不知手之舞
之足之蹈之天下之能事毕矣虽以配天地可也于
天下国家何有哉
训蒙大意
王阳明先生示教读曰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
卷一百五 第 27a 页 WYG0972-0182a.png

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直
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记之
读书以开其知觉盖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
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固其
理也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以泄
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
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以周旋揖让而动荡
卷一百五 第 27b 页 WYG0972-0182b.png

但开其知觉而已亦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
咏以宣其志也夫然故顺适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
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
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之立教之微意
也若近世之训蒙稚者督责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
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
其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
卷一百五 第 28a 页 WYG0972-0182c.png

薄庸劣日趣下流是盖驱之以恶而求其为善也何
可得乎凡吾所以教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
迂尔其务体吾意母辄因时俗之故废其绳墨焉
卷一百五 第 29a 页 WYG0972-0183a.png

卷一百五 第 30a 页 WYG0972-0183c.png

礼书曰天子之于老也其所养也三国老也庶老也
死政者之老也岁养之也三仲春也季春也仲秋也
周礼罗氏罗春乌献鸠以养国老在仲春月令养衰
老授几杖在仲秋文王世子曰凡大合乐必遂养老
郑氏云大合乐谓春入学舍菜合舞秋颁学合声于
是时也天子则视学焉遂养老此养老于仲春仲秋
者也月令季春之末择吉日大合乐天子乃率三公九
卷一百五 第 30b 页 WYG0972-0183d.png

于季春者也若夫简不帅教出征受成以讯馘告凡
天子入学莫不养老此又不在岁养之数也夫贵胄
谓之国子则贵而老者谓之国老贱者谓之庶人则
贱而老者谓之庶老国子与庶人俊者同其学所以
一道德国老与庶老异其学所以别分义故有虞氏
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
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
卷一百五 第 31a 页 WYG0972-0184a.png

者之老焉故罗氏献鸠以养之者国老也司徒以保
息养之者庶老也司门以其财养之者死政者之老
也若夫外饔者正稿人所谓耆老者总三者而言之
也郑氏谓三老五更各一人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
名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谓
人君养老有四种一是养三老五更二是子孙为官
而死者父祖三是养致仕之老四是引斤校言庶人
卷一百五 第 31b 页 WYG0972-0184b.png

饮养阳气凡食养阴气阳用春夏饮用秋冬是四时
养老凡四也文王世子凡大合乐必遂养老大合乐
谓春入学舍菜合舞秋颁学合声又季春大合乐天
子视学亦养是七也然则古者建国必立三卿乡饮
必立三宾而养老必立三老故礼曰三公在朝三老
在学三公非一人则三老五更非各一人矣汉志
以德行年高者一人为五更故永平中拜桓荣为
卷一百五 第 32a 页 WYG0972-0184c.png

制误矣先王父事三老兄事五更则三老五更乃群
老之尤者而致仕之老亦在其间皇氏离而二之误
之矣月令无冬夏养老之文周礼礼记特言春养秋
食而已熊氏谓养老岁有七亦误矣又礼记言天子
视学遂适东序养老则视学养老皆同日也郑氏谓
用其明曰亦误矣养老之礼外饔掌割烹酒正共酒
稿人共食罗氏共鸠方其养也必先释奠于先老遂
卷一百五 第 32b 页 WYG0972-0184d.png

发咏焉登歌清庙下管象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
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则乞言宪典之义著而孝悌
之化行矣有司告以乐阕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群
吏曰反养老于东序而终之以仁此所谓一举事
而众皆知其德之备也礼言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
而服深衣夏后氏以飨礼而服燕衣殷人以食礼而
服缟衣周人修而兼用之而服玄服盖虞氏以燕则
卷一百五 第 33a 页 WYG0972-0185a.png

礼之中而周则文备故修而兼用之周官外饔言享
耆老此周人以饔醴养老也行苇言饮射而继之以
祈黄耇此周人以燕礼养老也礼记曰食二老五更
于太学此周人以食礼养老也然玄衣燕衣也燕衣
非冕服及总干而舞必冕服以舞者乐之成故特服
冕以明至诚有加而无杀也冕而总干施于食礼而
记称食尝无乐者考之于诗商颂言顾予烝尝而有
卷一百五 第 33b 页 WYG0972-0185b.png

戒鼓钟送尸则尝有乐矣乐师飨食诸侯序其事令
奏钟鼓钟师凡飨食奏燕乐籥师宾客享食鼓羽籥
之舞则食有乐矣其曰食尝无乐盖非商周之制也
汉明帝养老之礼其曰乘舆先到辟雍礼殿御坐东
庠遣使者安车迎三老五更天子迎于门屏交礼道
自阼阶三老升自宾阶至阶三天子揖如礼三老升
东南三公设几九卿正履请天子亲袒割牲执酱而
卷一百五 第 34a 页 WYG0972-0185c.png

礼亦如之明日皆诣阙谢其养特三老五更二人而
已群老不与焉非古礼之意也
卷一百五 第 34b 页 WYG0972-0185d.png

图书编卷一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