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八十八 第 1a 页 WYG0971-054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八十八
             明 章潢 撰
  财赋总叙
 贾山至言曰昔者周盖千八百国以九州之民养千
 八百国之君君有馀财民有馀力而颂声作秦皇帝
 以千八百国之民自养力尽不能胜其役财尽不能
 胜其求一君之身耳所自养者驰骋弋猎之娱天下
卷八十八 第 1b 页 WYG0971-0547b.png
 弗能供也然则国之废兴非财也财少而国延财多
 而国促其效可睹矣然自周官六典有太府又有王
 府内府且有惟王不会之说后之为国者因之两汉
 财赋曰大司农者国家之帑藏也曰少府曰水衡者
 人主之私蓄唐既有转运度支而复有琼林大盈宋
 既有户部三司而后有封椿内藏于是天下之财其
 归于上者复有公私恭俭贤主常指内帑以济经国
 之用故民裕而其祚昌淫侈僻主至糜外府以供耳
卷八十八 第 2a 页 WYG0971-0548a.png
 目之娱故财匮而其民怨此又历代制国用者龟鉴
 也
卷八十八 第 3a 页 WYG0971-0548c.png

卷八十八 第 4a 页 WYG0971-0549a.png
  周官理财总论
 或问周礼真理财之书乎曰周之理财理其出而已
 矣非理其入也理国之财而已矣非理天下之财也
 昔者天下之民百亩之田可以无饥墙下之桑五母
 之鸡二母之彘可以衣帛而食肉而又任之以百工
 商贾责之以嫔妇臣妾资之以山泽薮牧其地无
 馀利而其民有馀财当是时也下之所以输于上者
 常易办而上之所以取于下者常不见其难集内而
卷八十八 第 4b 页 WYG0971-0549b.png
 九功之正税九职之正赋外而九正之常则其时已
 至其财已可取责太宰立法以授之征者司徒之属
 征财以入之掌者太府之职掌财以颁之当用者如
 斯而已矣非理天下之财之入也财之来为无穷财
 之取为甚易其藏之常足而盈羡而其用之也则常
 惧其奸欺而卤莽是故一时之财不待于理其入而
 常尽心于理其出焉每观六典之书六卿之职兵既
 以私田而不饷士大夫既以公田而不廪而岁时经
卷八十八 第 5a 页 WYG0971-0549c.png
 费独祭祀宾客丧荒饮膳衣服与夫稍秼匪颁赐予
 玩好数者之用而已周公于此上则虑夫人侈心之
 生而妄费之无节下则虑夫掌财用财者之渗漏乾
 没或有以容奸而肆欺异日之忧则又虑夫国计匮
 乏而府库空虚既窘于用则不免虐取于民也于是
 一毫财赋之出而数人之耳目通焉前有太宰小宰
 宰夫后有太府掌皮地官之属又有泉府廪人但敛
 散赒救事近于民故泉府而下皆以属地官太宰兼
卷八十八 第 5b 页 WYG0971-0549d.png
 制国用故太府与司会皆列于天官而太府以下三
 府则皆掌货贿泉布以待用司会以下四职则皆掌
 会计以足用衣裘皮革之数一岁之出入尤多则又
 专命司裘掌皮以会计其用反覆十一官之职未尝
 不深叹周公措置之合宜而均节之有法防闲之周
 密而视听之详多也盖内府若可以兼王府矣而必
 分为二府者切于一身之用固不可以混夫一国之
 用也司会若可以通司书矣而必立为二司者掌财
卷八十八 第 6a 页 WYG0971-0550a.png
 用之会计固不可汨之以书契版图也职内若可以
 摄职岁矣而必分为二职者出入之数固不可以专
 责之一人之手也使其兼摄而通行之则不惟不免
 于奸欺而其内外之参差不齐出入之交错差舛簿
 书会计之烦多委轧亦必将有敝其精神而昏其思
 虑者周公不为此也故以太府言之自关市之赋以
 至万物之贡其各有所待非以其物也以其数之多
 寡而为所用厚薄之限也以其数之多寡为限则用
卷八十八 第 6b 页 WYG0971-0550b.png
 不免有欠馀势不免有相补足而财不免有相移用
 移易纷然始舛错而难理是非一人之所能理也故
 法式则见于太宰而定数则见于太府移用则掌于
 职内矣以内府言之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与夫四
 海币献之货贿纷然而入既择其精美者以充王之
 藏又择其精美者以充王之献九贡九赋九功之良
 兵良器与夫四方之金玉齿革兵器杂然而受既以
 共王之玩好又以共王之献赐又以待邦之大用是
卷八十八 第 7a 页 WYG0971-0550c.png
 亦非一人之所能究故其大体则掌于内府而其精
 美𦂳切者则分于王府矣又以外府言之掌邦布之
 出入以共百物之用此特其纲领也至于王后世子
 凡衣服之用邦布者则共之祭祀宾客丧纪会同军
 旅凡币帛赉予之用邦布者则共之赏赐给劳之用
 邦布者则又共之其出入文用固已锁碎不一矣而
 敛滞货给除贷所以用通者则又岂外府之所能兼
 乎故系邦之用者则外府领之而其在民者则分于
卷八十八 第 7b 页 WYG0971-0550d.png
 泉府矣以至司会而下掌皮而上其所以设官分职
 而不相参者大抵皆然虽式贡之馀财以共玩好之
 用而司书亦别为一书以待司会之考以佐太宰之
 撙节虽然此特其不相参者耳至于相参而相考者
 则内府在内反以共仰之大用外府在外反以共王
 后世子衣服之用内外互相考也职内职入反以每
 岁所入而考其所出职岁职出反以每岁所出證其
 所入出入互相考也不相参则可以专其耳目必相
卷八十八 第 8a 页 WYG0971-0551a.png
 考则可以防其奸欺惟其然也故财用之出上无所
 肆其侈下无所容其私上不侈而下不私则财常足
 于用征敛常不至于虐而民无复有受其病者然则
 周家之理财理其出而已非理其入也理之于上者
 不欲虐取之于下而已非固屑屑焉为是不惮烦也
 大宰统其大纲司徒统泉府仓人廪人之大纲会计
 则均出于司会式法之数则同出于大府然则论周
 家之理财太宰之府较太府太府式法之次序辨九
卷八十八 第 8b 页 WYG0971-0551b.png
 贡九正九赋九式九事之异同此则自有诸儒之傅
 说在
卷八十八 第 9a 页 WYG0971-0551c.png

卷八十八 第 10a 页 WYG0971-0552a.png
 经傅所称国中邦中四郊乡遂近郊远郊野等地名
 多错互惟比而观之自可见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
 地以场圃任园地又云国宅无征此则国中正名太
 宰又谓之邦中也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以
 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地而其下即称公邑
 则知近郊为乡远郊为遂其义甚明遗人邦之委积
 以待施惠即国中乡里以恤民之艰阨即六乡郊里
 以待宾客即六遂野鄙以待羁旅即甸外故知曰邦
卷八十八 第 10b 页 WYG0971-0552b.png
 中曰乡曰遂曰野界限亦甚明若秋官乡士掌国中
 以乡为国中遂士掌四郊则以遂为郊县士掌野则
 自遂以外之称书费誓鲁人三郊三遂郊在遂上则
 以乡为郊孟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十一使自赋则
 以乡为国中遂以外为野盖六乡者附郭之民与国
 中同故乡士称为国中民居稠密可井者少故孟子
 亦称为国中以其原系近郊之地故遗人以遂为郊
 里秋官遂士以遂为四郊也以乡对遂则遂为野故
卷八十八 第 11a 页 WYG0971-0552c.png
 遂人云掌邦之野孟子所谓请野九一而助以遂对
 甸则甸在郊外为野故县士又云掌野也
  周礼贡赋税征总论
 问畿外有贡畿内有赋有税有征敛之目其别何如
 曰公田以为税私田以出赋征敛则税赋之总名家
 征力征则以一家馀夫之力言之夫征地征则以一
 夫私田之赋言若畿外诸侯则食公田之税以为禄
 私田之赋以为贡耳学者于贡赋税之说何其纷纷
卷八十八 第 11b 页 WYG0971-0552d.png
 也愚请略公田之税而姑论畿内之赋次及于畿外
 之贡然后纷纷之说可以尽折而一之人徒见夫税
 以足食赋以足兵则以民赋为止于兵车以九赋为
 诸臣田禄之赋非也税赋虽一而赋有三凡起徒役
 毋过家一人此兵赋也甸出长毂一乘此车赋也一
 曰邦中二曰四郊而下此九等之赋也时方有事则
 农出一兵甸出一车事已则兵还于农车还于甸虽
 名为赋其实则使民自为卫耳有以足军之用而未
卷八十八 第 12a 页 WYG0971-0553a.png
 有以足国之用也国之大用有祭祀有宾客有丧荒
 羞服有工事币帛有刍秣匪颁好用不取诸民于谁
 责而供之于是始助百亩之私以制九等之赋劝九
 职之任以代九赋之出今考之周礼国中四郊之赋
 闾师征之野之贡赋县师征之委人征薪刍木材兽
 人廛人收皮毛筋角人敛齿角羽翮非人收金玉锡
 石泽虞取国泽财物掌葛掌染草则征絺绤染草以
 当邦赋掌炭掌茶则征灰炭茅莠以当邦赋其始也
卷八十八 第 12b 页 WYG0971-0553b.png
 以九谷为主而其中则皆以九赋之物充赋其始也
 以五等定轻重而其终则皆以年之上下出敛法熟
 读一书其所以孜孜于田赋之说者盖以未始立法
 也昔公田什一之税周礼曷尝一言之岂惟公田太
 宰九等之赋言军旅亦以一兵一车之出自有定制
 耳此自黄帝为井牧以来未之有改彼则自周公之
 身而经始之色目常虑其巧立轻重常恐其过差有
 无常患其相违受用常忧其相乱是以太宰正其名
卷八十八 第 13a 页 WYG0971-0553c.png
 载师酌其数闾师县师随其物大府谨其待用盖其
 始终本末无毫发不经思虑者达之王畿之外则有
 异名而无异法诸侯食其税于国则税之名变而为
 禄诸侯纳其赋于王则赋之名变而为贡始于太宰之致
 其用中于司马之制其赋终于小行人之致其献考
 之职方氏自扬之金锡荆之丹银并之布帛此即取
 物以充赋也自侯服之祀物甸服之嫔物以至要服
 之货物此即取物以为贡也其纤悉委曲则与畿内
卷八十八 第 13b 页 WYG0971-0553d.png
 无一不相合若以禹贡之书考之然后周礼贡税赋
 之别源流会通盖无可疑者夫冀州在王畿之内尧
 之所都也厥赋惟上上厥田惟中中是公田之税虽
 其等在五而私田之赋拆以他物则其等实在一也
 此乃太宰之九赋也八州在王畿之外诸侯之国也
 田赋之下于是始立为贡篚之制焉有金木铅石之
 贡有漆丝羽茅之贡有球琳琅玕银镂砮磬之贡此
 则大宰之九贡也然禹贡与周礼少异者周礼畿内
卷八十八 第 14a 页 WYG0971-0554a.png
 之类通可以言贡而禹贡则专以为赋禹贡畿内之
 赋专以粟米之属而周礼则杂以他物代之此特其
 微异者耳不害其为同也周衰王制不明贡税赋之
 法不复存成王周公之制鲁之宣公初税亩是以公
 田之外复履私田之亩行什一之税虽然赋则尚无
 恙也至于成公之作丘甲则每三甸而加一乘兵车
 之赋非复司马之旧哀公之用田赋则受田百亩而
 出赋二十亩私田之赋非复载师之旧至于邦国之
卷八十八 第 14b 页 WYG0971-0554b.png
 贡益悖谬而无统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是诸侯既不
 致贡于天子子产言郑伯之男服而使从公侯之贡
 (见昭公/十三年)是晋人责贡于诸侯者又难给焉此岂惟非
 周家之旧法哉虞夏贡赋之法自三代以来所谓相
 承而不废者至春秋而扫地矣呜呼读周礼见周之
 所以盛读春秋见周之所以衰
 按周礼置理财之官及理财之法可见天下货财必
 有统御而后能度支惟冢宰制国用此量入为出之
卷八十八 第 15a 页 WYG0971-0554c.png
 道也后世量出以为入故当事者漫无所纪各求其
 事之必济竭民之财而不知唐之钱榖判于丞相宋
 立三司使虽其法屡变要之欲一事宜以归主者元
 丰改制计相职分天下之民困于取之无度而公帑
 日窘虽欲会其岁之登耗审其储之盈缩稽其民之
 虚实以衡出入不可得也今之户部大率类此兵礼
 工光禄太仆等衙门钱粮多有不通籍户曹者当祖
 宗创设之始盖尝周览毕议兼总一时之条贯分布
卷八十八 第 15b 页 WYG0971-0554d.png
 诸司时移事更盈缩登耗实不相侔而尚守其二百
 年之旧由其不能通耳
卷八十八 第 16a 页 WYG0971-0555a.png

卷八十八 第 17a 页 WYG0971-0555c.png
  九赋
 九赋之中除关市币馀于九职无与山泽出于虞衡
 薮牧其馀千里之地孰非九职之民故曰九赋不外
 乎九职
  九职
 九职之中除虞衡薮牧当山泽之赋其馀七等之民
 分布于千里之内故九职即所以出九赋也
 按九职生财之道九赋敛财之道也王畿之内分九
卷八十八 第 17b 页 WYG0971-0555d.png
 等职事以任万民则生之者众为之者疾矣赋取于
 民之称兵有车马戎器亦取于民故谓兵为赋赋分
 九等乃王国赋入之定法也生之有常产敛之有定
 法先王之厚民也如此后世为民上者不过听民之
 自为生甚则困之使民无以为生且日夜疾视其民
 而敛之若仇民将何以遂其生哉
  理财考
 周礼太宰以九赋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在城/郭者)二曰
卷八十八 第 18a 页 WYG0971-0556a.png
 四郊之赋(去国/百里)三曰邦甸之赋(二百/里)四曰家削之赋
 (三百/里)五曰邦县之赋(四百/里)六曰邦都之赋(五百/里)七曰
 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币馀之赋(职币所/掌馀财)
 以九式均节财用一曰祭祀之式二曰宾客之式三
 曰丧荒之式四曰羞服之式五曰工事之式六曰币
 帛之式七曰刍秣之式八曰匪颁之式九曰好用之
 式
 叶时曰未见其理财先见其节用则是周公之节财
卷八十八 第 18b 页 WYG0971-0556b.png
 乃所以理财也
 太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式以受其货贿之入(金玉/曰货)
 (布帛/曰贿)颁其货于受藏之府(内/府)颁其贿于受用之府(外/府)
 凡官府都鄙之吏及执事者受财用焉(凡合用财物/皆受之太府)
 凡颁财以式法授之关市之赋以待王之膳服邦中
 之赋以待宾客四郊之赋以待王事邦县之赋以待
 币帛邦都之赋以待祭祀山泽之赋以待丧纪币馀
 之赋以待赐予凡邦国之贡以待吊用(即九贡/之财)凡万
卷八十八 第 19a 页 WYG0971-0556c.png
 民之贡以充府库(即九职/之财)凡式(九/式)(九/贡)之馀财以供
 玩好之用凡邦之赋用取具焉岁终则以货贿之入
 出会之
 王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货贿之藏凡王之
 献金玉兵器文织良货贿之物受而藏之凡王之好
 赐共其货贿
 内府掌受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待邦
 之大用凡四六之币用献之金玉齿革兵器凡良货
卷八十八 第 19b 页 WYG0971-0556d.png
 贿入焉
 外府掌邦布之入出以共百物而待邦之用凡有法
 者 故冢宰施其法于上者也司会察其法于下者
 也则有伤于国有蠹于民盖得以卷舒裁成王道焉
 然后参互以考之防吏之奸欺非以戕吾民也
 司书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九职九正九事邦中之
 版土地之图周知入出百物以叙其财受其币使入
 于职币
卷八十八 第 20a 页 WYG0971-0557a.png
 职内掌邦之赋入
 职岁掌邦之赋出
 职币掌式法以敛宫府都鄙与凡用邦财者之币振
 掌事者之馀财
  廪人(见前恤民/之患内)
 仓人掌粟入之藏辨九榖之物以待邦用若榖不足
 则止馀法用有馀则藏之以待凶而颁之
 按成周理财之官有太宰以制其出有司徒以制其
卷八十八 第 20b 页 WYG0971-0557b.png
 入而其官属之太宰者有职内以会其入有职岁以
 会其出有职币以会其馀而其大要则总之以司会
 掌之以司书所以参校钩稽之者日有日要月有月
 成岁有岁会若夫司徒之属则有所谓泉府廪人舍
 人仓人或以分其财首或以取其财用是固人君治
 世之大用而大臣经国之要务也原其所以经治之
 大要有三焉生财共王后及世子衣服之用
 按大府之职兼总内外二府内府在内所供者乃邦
卷八十八 第 21a 页 WYG0971-0557c.png
 之用外府在外所供者乃王及后世子衣服之用内
 外交相稽考用之于外者取之于内用之于内者取
 之于外此宫中府中共为一体而内外之情通或者
 深宫之中燕好之私恐外人知而中止者有矣此古
 人之深意欤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之式以逆
 邦国都鄙宫府之治以九贡之法致邦国之财用以
 九赋之法令田野之财用以九功之法令民职之财
 用以九式之法均节邦之财用掌国之宫府郊野县
卷八十八 第 21b 页 WYG0971-0557d.png
 都之百物财用凡在书契版图者之式以逆群吏之
 治而听其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
 会考岁成以周知四国之治以诏王及冢宰废置
 刘彝曰司会职财计者也而必先掌六典八法八则
 之式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者圣人以为职会计
 以进身者不顾国政之是非不度民情之弊疚惟利
 是积则或伤于仁惟财是求则或害于义故礼乐衰
 微黎民困弱非所以存国之体也故必知六典八法
卷八十八 第 22a 页 WYG0971-0558a.png
 八则之本然后施九贡九赋九功九式之法知其治
 之本而不失之则财用可致而不害夫王之所以皇
 建其极于天下者以生财有道取财有义用财有礼
 而已先儒谓自其系之九两以定其业任之九职以
 厚其生虽无常职者犹使之转移执事以食其力凡
 此皆生财也财足矣然后制九赋之法以取之又制
 为九式之法以用之夫有道以生财有义以取财有
 礼以用财然后有以服天下则诸侯有以服天下则
卷八十八 第 22b 页 WYG0971-0558b.png
 诸侯是以莫敢不来享而邦国之用可制故九贡又
 次之由是观之万世安民生裕国用之常经大道诚
 不出乎是书若王莽假之以祸天下王安石窃之以
 促国脉皆周礼之罪人也孔子曰若欲行而法则周
 公之典在王通亦曰如有用我执此以往
 谢枋得曰民生于三代之前其命制乎君民生于三
 代之后其命制乎天吾求其所以制命之道矣取民
 常少与民常多敛散得宜丰凶有备新者方收入廪
卷八十八 第 23a 页 WYG0971-0558c.png
 陈者即取以食农人补不足助不给从古以来岂无
 水旱霜蝗吾民常如有年者上之人敛散得其道也
 汉制大司农卿一人掌诸钱粮金帛货币郡国四时
 上月旦见钱榖簿其逋未毕各具别之边郡诸官请
 调度者皆为报给损多益寡取相给足丞一人主帑
 藏少府卿一人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
 凡山泽陂池之税名曰禁钱皆属焉后汉始以属司
 农水衡都尉主上林苑后汉有之并去职于少府
卷八十八 第 23b 页 WYG0971-0558d.png
 按母将隆言于哀帝曰国家武备缮治造作皆度大
 司农钱大司农钱自乘舆不以给供养供养劳赐一
 出少府盖不以本藏给未用不以民力供浮费判公
 私示正路也应邵注汉书谓县宫公作当抑司农今
 出水衡钱以为异政由是观之在大司农者国家之
 公用也在少府水衡者人主之私蓄也公用所储乃
 田赋之常数非军国之需则不用私蓄所具乃山泽
 之馀利虽燕好之私亦可用焉其制虽异而用则周
卷八十八 第 24a 页 WYG0971-0559a.png
 然出入之际有所分别不至混用而滥费
 汉高祖时张相为计相
 唐置度支郎中掌天下租赋物产丰约之宜道涂之
 利岁计所出而支调之
 宋沿五代之制置三司使以总国计号曰计省位亚
 执政目为计相恩数与参枢同
 按大学以用人理财为平天下之要道前代称辅弼
 之臣曰宰相会计之臣曰计相同以相称一以用人
卷八十八 第 24b 页 WYG0971-0559b.png
 一以理财皆相佐其君以平治天下者也
 唐制户部掌天下土地人民钱榖之政贡赋之差其
 属有四一曰户二曰度支三曰金四曰仓
 李翱作平赋书诸人皆知重敛之可以得财而不知
 轻敛之得财愈多也
 杨炎言于德宗曰财赋邦国大本生人之喉命天下
 治乱轻重系焉先朝权制以中人领其职五尺宦竖
 操邦之柄丰俭盈虚虽大臣不得而知无以计天下
卷八十八 第 25a 页 WYG0971-0559c.png
 利害臣请出之以归有司从之乃诏岁中截取入大
 盈库度支其数先闻
 按德宗为君杨炎为相无可取者惟此一事差强人
 意范祖禹谓炎知为相之体德宗知为国之务后世
 所当法也及德宗宣索于诸道而敕其勿使宰相知
 李泌知德宗非礼诛求而惆怅不敢言胥失之矣然
 德宗勿使宰相知是犹知所畏而秘之不言则为臣
 而不忠矣
卷八十八 第 25b 页 WYG0971-0559d.png
 宪宗元和二年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上之
 按自唐李吉甫为元和国计录丁谓因之为景德会
 计录其后林特作于祥符田况作于皇祐蔡襄作于
 治平韩绛作于熙宁苏辙作于元祐所会计者其别
 有五一曰收支二曰民赋三曰课入四曰储运五曰
 经费所以总括天下财赋出入之数而周知其有无
 多寡以为丰杀增减者也使今之知昔而后之知今
 以岁计定国用实有赖于斯焉
卷八十八 第 26a 页 WYG0971-0560a.png
 宋太祖以军旅饥馑尝预为之备不可临事厚敛于
 人始于讲武殿置封桩库常欲积缣帛二百万易外
 国昔太宗置景福殿库𨽻内藏库拣纳诸用上供物
 史臣曰有宋自中世以后内牵于繁文外挠于彊敌
 供亿既多调度不继势不得已徵求于民又多伐异
 而党同易动而轻变殊不知大国之制用如钜商之
 理财不求近效而贵远利宋臣于一事之行初议不
 审行之未几即区区较其失得寻议废格使上之为
卷八十八 第 26b 页 WYG0971-0560b.png
 君者莫之适从下之为民者无自信守因革纷纭是
 非贸乱而事弊日益以甚矣世谓儒者议论多于事
 功若宋人之言食货大率然也
 苏辙曰国之财赋非天不生非地不养非民不长取
 之有法收之有时尽于是矣而宗室官吏之众可以
 礼法节也祖宗之世士之始事当秩者俟阙则补否
 则循资而已不妄授也仁宗末年自宰相以下任子
 之法无不减损英宗之初三载考绩增以四岁神宗
卷八十八 第 27a 页 WYG0971-0560c.png
 之始宗室袒免之外不复推恩袒免之内以试出仕
 此四事者使今世欲为之将以逆人心违旧法不可
 言也而况于行之乎虽然祖宗行之不疑当世以为
 之非何者事势既极不变则败众人之所共知也今
 朝廷履至极之势独持之而不敢议臣实疑之诚自
 今日而议之因其势循其理微为之节文使见在者
 无损而来者有限今虽未见其利要之十年之后事
 有间矣贾谊言诸侯之变失今不治必为痼疾今臣
卷八十八 第 27b 页 WYG0971-0560d.png
 亦云
 陈傅良曰唐代宗时刘晏掌江淮盐铁之权岁入六
 百馀万缗是时租赋之所入不过千二百万而江南
 之利实居其半
 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观之浙东西
 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郡又居两浙十九
 也今国家都燕岁漕江南米四百馀万不以实京师
 而此五郡者几居江西湖广南直𨽻之半自宣德正
卷八十八 第 28a 页 WYG0971-0561a.png
 统以来每择任有心计重臣巡抚其地以司其岁入
 盖以此地朝廷国计所资故也伏愿明主一视同仁
 念此五郡财赋所出国计所赖凡百科索悉从宽省
 又必择任巡抚大臣假以便宜之权任其从宜经制
 而不拘以文法必计上无亏于国计下不殚于民力
 一方得安四方咸赖之矣
  本朝田土户口税粮课程钱钞
 十三布政司并直𨽻府州实在
卷八十八 第 28b 页 WYG0971-0561b.png
 田土计二百二十二万八千五十八顷九十二亩零
 十三布政司并直𨽻府州
 人户总计一千六十五万二千八百七十户
 人口总计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二十一口
 十三布政司并直𨽻府州夏税秋粮总数诸司职
  夏税
 米麦四百七十一万二千九百石
 钱钞三万九千八百锭
卷八十八 第 29a 页 WYG0971-0561c.png
 绢三十八万八千四百八十七疋
  秋粮
 米二千四百七十三万四百五十石
 钱钞五千七百三十锭
 绢五十九疋
 各布政司并直𨽻府州课程钱钞并金银布帛等项
 折收总计三百六十三万七百七十八锭有零
 外有各处土产茶盐硝矾朱砂水银等物虽有定额
卷八十八 第 29b 页 WYG0971-0561d.png
 数目繁碎难以备载
 已上俱大明会典
 按自弘正后至嘉靖二十五年大仓银库旧管一百
 六十二万馀新收四百八千八万馀开除三百七十
 一万馀羽林前等卫五十二仓粮旧管九百九十八
 万馀新收一百四十九万馀开除一百六千八万馀
  本朝会期岁入岁用之数
 张文疏略曰足国莫先生财生财尤莫先节用近年
卷八十八 第 30a 页 WYG0971-0562a.png
 冗食之费积习至今固非一日顷来尤甚供亿愈难
 陛下合无敕吏部查冗官兵部查冗兵工部查冗匠
 礼部于光禄寺司理于内府各监局查理各项冗费
 又命下户部约祖宗以来官兵吏匠及本部本岁赋
 入之数酌取其中以为定制以千之七为经费而储
 其三以备山陜各边兵荒非常之事此外如土木斋
 醮游赏燕乐贵戚近倖无名之赏不经之费悉从裁
 节不致妄用情由礼约费从事省期以数岁积蓄有
卷八十八 第 30b 页 WYG0971-0562b.png
 馀物力稍纾自然富强矣否则虽以泥沙为粟瓦砾
 为金而用之无节安得不乏古人有言国用盈虚在
 于节与不节不节虽盈必竭能节虽竭必盈此为至论
 臣等会同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及
 六科十三道官查得京库银以岁入言之夏税共该
 五万五百馀两秋粮共九十四万四千八百馀两马
 草二十三万七十馀两盐课折银三十馀万两 闸
 辨三万馀两通计各项实该一百四十万九百馀两
卷八十八 第 31a 页 WYG0971-0562c.png
 以岁用言之宣府年例五万两大同五万两辽东一
 十五万两延绥三万两甘肃宁夏共六万给散京卫
 官军俸银共三十三万五千馀两内府成造宝玩等
 项其数不可与知大约并前折俸银不下五六十万
 馀两通计各项实该一百万馀两其间支剩马草等
 银节该本部题准俱送太仓收候以备边方𦂳急之
 用不许别项支销故太仓之积多者三四百馀万少
 亦不下二百馀万夫(阙/)    前项额辨银两或
卷八十八 第 31b 页 WYG0971-0562d.png
 灾伤减免或小民拖欠或请旨蠲免入既亏于原额
 而出仍过于常数姑以近日言之宣府年例外运送
 过六千一万馀两大同年例外运送过七十七万馀
 两陜西各边年例外运送过四十馀万两辽东豫送
 过三十二万四千馀两盖边方𦂳急粮草缺乏镇巡
 等官内外奏讨之数又征进诸军给赏过六万九千
 六百馀两在京官军人等共用过银七十二万四千
 二百六十馀两及各边官军共六十九万三千三百
卷八十八 第 32a 页 WYG0971-0563a.png
 二十两陜西赈济银二十万两密云紫荆居庸倒马
 等处召买粮草银共一十二万八千馀两买金送内
 府二万六千五百馀两迄今举大婚礼等项支用一
 岁之间实用过四百馀万两通前年例将及五百馀
 万两是旧例岁用之外又加至四倍馀矣帑藏何由
 而不虚财用何由而不竭哉臣等窃闻沧海不能实
 漏卮邓林不能供野火其势使然也今值海内虚耗
 之日百姓愁苦之时加以兵荒之相仍供亿之浩繁
卷八十八 第 32b 页 WYG0971-0563b.png
 不经之费日甚于前奢靡之费渐长于昔而欲变制
 以周仓卒之取岂不难哉
  会计存留起用钱粮总数
 弘治十五年户部题会计钱粮以足国裕民事查得
 本部每年会计天下司府州县税粮存留一千一百
 七十六万四千八百六十五石零起运二千五百三
 万四千四百七十六石零马草存留四百九万二千
 五百六十四束起运二千一百八十五万二千七百
卷八十八 第 33a 页 WYG0971-0563c.png
 四十八束绢二十七万八千二百八十七疋布五十
 七万六百三十七疋花绒三十七万四千九百二十
 五斤一十二两户口食盐钞存留七千三百五十二
 万一千三百七十九贯零起运四千四百七十九贯
 零钞关船料大约二千七百一十九万三千六百一
 十一贯各运司额办盐课一百九十五引屯粮大约
 三百七十七万六千一百九十三石零及于本部递
 年支运过钱粮并各处岁支卷册内查得近年起运
卷八十八 第 33b 页 WYG0971-0563d.png
 京边并存留本处钱粮有遇事故停减而岁入不及
 原额者有逐年加减而岁支过于原额者至有一岁
 所入不足以供一岁支用者夫常入之赋或以停减
 而不足常用之数又以加添而过多则知在内在外
 一岁所入俱不足供一岁所出况今天下灾伤迭见
 供饷频繁若不早为处置诚恐将来误事非细
  户部财赋总数
 国家经制户部财赋或存留于司府或起运于京边
卷八十八 第 34a 页 WYG0971-0564a.png
 赋有常额费有常经公私所需未尝不足今查顺天
 等府浙江等布政司每年财赋实徵起存之例夏税
 秋粮马草地租屯田食盐钱钞税课盐课颜料果品
 厨料蜡茶灯草蒲杖盐斤局税门摊各有成数成化
 弘治以前各边宁谧百费岁入之赋足供岁出之用
 尚有盈馀南京内府及光禄寺并两直𨽻天下司府
 卫所各边一应起存钱粮不计外姑自其盈缩易见
 者言之京通仓粮入三百七十万石嘉靖十年以前
卷八十八 第 34b 页 WYG0971-0564b.png
 至有八九年之积今则所储仅馀四年大仓禄库岁
 入二百万两嘉靖八年以前内库积四百馀万外库
 有一百馀万今则内库止存一百一十馀万外库仅
 及二十馀万大仓银两极费而其诎者边防为最商
 铺料价次之马匹料草次之加以不时奏讨如进用
 修边给赏赈灾之类不可胜纪且今之边费每年仰
 给大仓有增无减及备查太仓岁额银正折银折草
 馀盐等银止计一百八十馀万加以𣲖剩馀米轻赍
卷八十八 第 35a 页 WYG0971-0564c.png
 放剩等银每年额入实计银二百馀万先年岁用各
 边额用主兵年例银四十一万卫所额用折粮四个
 月银二十三万一千四百二十馀两职官额用布绢
 银一十一万五千九百馀两军士额用布花银十万
 馀两京营额用马匹草料折色三个月并巡捕一年
 全支共银一十二万六千六十馀两仓场料草束额
 用银三千五万馀两每年大约实支银一百三十三
 万三千三百馀两近年以来除进用备边给赏赈灾
卷八十八 第 35b 页 WYG0971-0564d.png
 等项外各边每年加添募军银五十九万二千八百
 馀两各边每年加添防秋摆边设伏各兵银一百一
 十馀万各边每年又加添补岁用不敷盐银二十四
 万五千六百四十馀两京营每年加添商铺料价银
 二千馀两通前额用银内除卫所两个月折粮银不
 放外大约每年实支本仓银三百四十七万馀两是
 太仓每年岁费少银一百四十九万馀两迄今不为
 节省年复一年出浮于入虽有开纳括取等项有事
卷八十八 第 36a 页 WYG0971-0565a.png
 之时所济几何此近日户部之所具题国计如此诚
 不可不为之虑也
  户部财用出入揭帖
 臣等看得国家财赋正供之数总计一岁输之大仓
 银库者不过四百三十馀万两而细至吏承纳班僧
 道度牒等项毫釐丝忽皆在其中矣嘉隆之间海内
 虚耗公私贮蓄殊可寒心自皇上临御以来躬行俭
 德覈实考成有司催徵以时逋负者少奸贪犯赃之
卷八十八 第 36b 页 WYG0971-0565b.png
 人严并不贷加以北人款贡边费省减又会徼天幸
 岁比丰登故得仓库积贮稍有赢馀然闾阎之间已
 不胜其诛求之扰矣臣等方欲俟国用少裕请皇上
 特下蠲租之诏以慰安元元之心今查万历五年岁
 入四百五十五万九千四百馀两而六年所入仅三
 百五十五万九千八百馀两是比旧少进八十馀万
 两矣五年岁出三百四十九万四千二百馀两而六
 年所出乃至三百八十八万八千四百馀两是比旧
卷八十八 第 37a 页 WYG0971-0565c.png
 多用四十馀万两矣问之该部云因各处存留蠲免
 数多及节年追赃犯人财产已尽无可完纳故入数
 顿少又两次奉旨取用及凑补金花拖欠银两计三
 十馀万皆额外之需故出数反多也夫古者王制以
 岁终制国用量入以为出计三年所入必积有一年
 之馀而后可以待非常之事无匮乏之虞乃今一岁
 所出支多于所入如此年复一年旧积者日渐消磨
 新收者日渐短少目前支持巳觉费力脱一旦有四
卷八十八 第 37b 页 WYG0971-0565d.png
 方水旱之灾疆场意外之变何以给之此皆事之不
 可知而势之所必至也此时欲取之于官则仓廪所
 在皆虚无可措处欲取之于民则百姓膏血已竭难
 以复支而民穷势蹙计乃无聊天下之患有不可胜
 讳者此臣等所深忧也夫天地生财止有此数设法
 巧取不能增多惟加意樽节则其用自足伏望皇上
 将该部所进揭帖置之座隅时赐省览总计内外用
 度一切无益之费可省者省之无功之赏可罢者罢
卷八十八 第 38a 页 WYG0971-0566a.png
 之务使岁入之数常多于所出以渐复祖宗之旧庶
 国用可裕而民力亦赖以少宽也鄙谚云常将有日
 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伏惟
 圣明留意
 王鏊震泽长语记正德以前各处税粮马草折徵银
 各盐课银各钞关船料银及云南闸办银每年入数
 总计二百四十三万两移送内库豫备成造等项十
 馀万两官军俸银及折粮银共六十六万六千馀两
卷八十八 第 38b 页 WYG0971-0566b.png
 宣府大同辽东陜西年例共四十万两若有声息𦂳
 急奏讨加添四五十馀万或二三十万圣旦千秋等
 用二十九万馀两亲王王妃公主及上用又天下王
 府银盘水罐仪仗等用共三十万七千馀两每年出
 数总计二百万两此我朝岁用银两出入大约总数
 也其不时灾伤蠲免赈济营缮征讨册所费并不在
 此数
 震泽长语又记正德以来天下亲王三十郡王二百
卷八十八 第 39a 页 WYG0971-0566c.png
 十五镇国将军至中尉二千七百文职二万四百馀
 员武职十万馀员卫所七百七十二旗军八十九万
 六千馀廪膳生员三万五千八百吏五万五千馀各
 项禄粮约数千万
 浙江等十三布政司并南直𨽻额𣲖夏秋税粮大约
 二千六百六十八万馀石此我朝岁用粮米出入大
 约总数也除灾伤蠲免等亦未计及
 震泽长语又云祖宗时岁用省以黄腊一事言之国
卷八十八 第 39b 页 WYG0971-0566d.png
 初岁用不过三万斤景泰天顺间加至八万五千成
 化以后加至十二万其馀可推也又正德十六年工
 部奏巾帽局缺内侍但靴鞋合用纻丝纱罗皮张等
 料成化间二十馀万弘治间至三十馀万正德八九
 年至四十六万末年至七十二万此我朝内府岁用
 后来日增之大略也即此二者可以知其馀矣
 顺天程策略曰天下财赋自漕运外其以银输大仓
 库领于度支之经费者岁入一百一十六万有奇而
卷八十八 第 40a 页 WYG0971-0567a.png
 各转运司馀盐课银一百三万有奇耳九边主客兵
 馈饷岁为银二百三十六万有奇内府之供应官员
 之俸给京卫兵马之布花刍菽为银一百三十五万
 有奇总计一岁所出浮于入数二百五十馀万
 嘉靖二十五年北京月支米二十五万三千五百二
 十八石京营官军十六万五千七十名支十六万二
 千三百二十二石杂差军匠二万四千三百九十九
 名支二万二千七百六十八石班操官军三万八千
卷八十八 第 40b 页 WYG0971-0567b.png
 二百九十八名支一万五千三百一十九石八斗将
 军勇力校尉二万六千四百六十五名支二万六千
 九百一十三石监局官匠七千五百五名支一千八
 百二十三石一斗厨役五千五百四十一名支五千
 四百五十三石四斗武生二百一十一名支六十三
 石三斗仓场攒斗三千三百四十五名支三千九十
 一石乐工四百六十四名支二百八十石五斗净身
 男并孤老九千八百名支二千九百四十石屯军一
卷八十八 第 41a 页 WYG0971-0567c.png
 万四千二百五名支一万三百八十三石八斗仓攒
 甲斗一千三百四十八名支一千一百七十石一斗
 京军岁支冬布五十六万二千一百三十六疋绵花
 二十八万一千五百四十六斤京官一万七千八百
 七员除四月五月例折绢实支折色米银二十六万
 七千八百三两七钱
 按洪武十一年封周王于河南开封一郡惟一王府
 今则郡王三十九府辅国将军二百一十二位奉国
卷八十八 第 41b 页 WYG0971-0567d.png
 将军二百四十四位中尉以下不计矣洪武年间军
 职二万八千有奇成化迄今不知增几倍算洪武初
 锦衣卫官二百五员今一千七百馀员此禄所以不
 足也嘉靖八年春詹事奏云正德年间亲王三十位
 郡王二百十五位将军中尉二千七百位文官二万
 四百武官十万卫所七百七十二万旗军八十九万
 六千廪膳生员三万五千八百吏五万五千其禄俸
 粮约数千万天下夏秋税粮大略二千六百六十八
卷八十八 第 42a 页 WYG0971-0568a.png
 万四千石出多入少故王府久缺禄米卫所久缺月
 粮各边缺军饷各省缺俸廪今宗室王二等将军三
 等中尉四等主君五等及疏庶人凡五万馀文武官
 益冗兵益窜名占役徒烦抽补召募名数日增而实
 用日减加以冗费无经财安得不尽司农告匮有以
 也
  会计问答
 问堂堂万乘什一之征何以足用孔子盍彻何以谓
卷八十八 第 42b 页 WYG0971-0568b.png
 之彻也曰能通之谓彻通之者均之也民有其十君
 用其一乃造化实理流行不滞之妙君民情相协是
 均事相安是均报相宜是均贵与贱均文与武均名
 与实均事与既均施与答均有倚重非均有姑息非
 均有作无益伤苦节各出纳皆非均故为政首务直
 须覈实今食者京营卫官军十八万八千能禦战几
 何内团营六万馀即唱名几何外卫班操三万八千
 馀能援敌几何将军勇力校尉二万六千五百以充
卷八十八 第 43a 页 WYG0971-0568c.png
 宫卫羡否匠作七千六百以布功指羡否厨役五千
 六百以供庖力羡否乐舞生一千三百五十以协音
 班羡否教坊四百七十净身男孤老九百八十其给
 养羡否凡此岁支米三百馀万石布五十六万馀疋
 绵花二十八万馀斤于此参较裁量然后取与相当
 用无不足
 问国用不足正德来已然但嘉靖壬子后民业萧飒
 何如曰天下岁徵粮三千六百三十馀万石漕费白
卷八十八 第 43b 页 WYG0971-0568d.png
 粮南粮禄俸饷边等各有头项内运三百七十万正
 德间京师月支三十四万每侵用大仓原积嘉靖元
 诏革月止支十八万二年后月支二十五万四千馀
 京通仓弘治前十年之积嘉靖十年前尚有六年馀
 积二十年后不彀四年之数岁入银粮折八十馀万
 两及户口商税盐银船料草折闸办等共二百四十
 三万馀而官军折俸诸边年例内府成造声息奏讨
 赏赐节诞亲宗各费约二百馀万嘉靖八年前内库
卷八十八 第 44a 页 WYG0971-0569a.png
 积四百馀万外库积一百馀万二十年后止存内库
 一百一十馀万外库三十馀万二十九年大寇深入
 通州请备兵银八十万蓟州请备边三十七万大同
 请增防秋四十馀万宣府请增防秋四十馀万京师
 咸宁经略费出多名昌平怀柔顺义白羊口湖河川
 紫荆关各加厚治增定赏格自是岁各边募兵银五
 十九万三千摆边谟伏客兵银一百一十馀万又加
 盐银二十四万六千京营加免放马料一十八万内
卷八十八 第 44b 页 WYG0971-0569b.png
 府加补料数千共数支太仓三百四十七万扣岁入
 尚欠一百四十馀万却以开纳括取济用添设天下
 巡抚数员兵备数员员下所用无算河南山东创练
 各六千山西陜西倍戍而南倭实猛东南缮城百万
 计远调募勇百万计哨海百万计其被标掳囊万万
 不能计也时出奇告能提编巧取括㩁无漏军门挥
 金扶夫兢刺加以元寮纵宫奄风求宦林自立之
 难又广有张琏福有胡平江有三巢川有三章大同
卷八十八 第 45a 页 WYG0971-0569c.png
 有丘富河南有师尚照贵州有杨河民告困矣
 问本朝度支之法何如国初费甚繁而仓库有储用
 不告急何与今异也曰天下货财必有统御而后能
 度支周礼冢宰制国用此量入为出之道后世量出
 以为入故当事者漫无所纪各求其事之必济竭民
 之财而不知唐之钱榖判于丞相未立三司使虽其
 法之屡变要之欲一事权以归王者元丰改制计相
 职分天下之民困于取之无度而公帑日窘虽欲会
卷八十八 第 45b 页 WYG0971-0569d.png
 其岁之登耗审其储之盈缩稽其民之虚实以衡出
 纳不可得也今之户部大率类此兵礼工光禄太仆
 等衙门多有不通籍户曹者祖宗创设之始盖尝周
 览毕议兼总一时之条贯分布诸司矣时移事更盈
 缩登耗虚实不相侔而尚守其二百年之旧知其不
 能通也乎哉
 问治国经制可得言乎曰经制之道莫善于任土经
 制之法莫要于慎费财慎者民之心财者民之力取
卷八十八 第 46a 页 WYG0971-0570a.png
 其力之所不逮则其心伤得乎丘民可以为天子奚
 而伤其心乎其用使之然也以必不可已之用而为
 之取随古今盈缩登耗缓急必能率力之所逮其不
 慎于取者非殖货自封则经制之法缺也古者井田
 养民而秦废之汉初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景三十
 而税一光武初行十一之法后亦三十而税一晋隆
 和亩收二升五季钱民税两浙亩三升末用不轻王
 方贽均两浙田亩一斗元耶律楚材定天下税则三
卷八十八 第 46b 页 WYG0971-0570b.png
 上亩三升中亩二升五合下亩二升水田五升国初
 天下田租定三升五升其后东南之地以都北加运
 耗又籍没田袭原租额及沿宋六郡公田例遂有亩
 税五斗七斗及一石馀者加苏元秋粮三十六万张
 士诚税额百万今至二百七十馀万天之生财国之
 用财今于昔无异而取者悬绝民何以堪故不议任
 土不裁冗费欲天下治难矣
 按田赋著夏书什一而税孟轲氏谓尧舜之道古今
卷八十八 第 47a 页 WYG0971-0570c.png
 不可易之中制也国家则壤定赋粟米之征初未逮
 什一(盖并地税/为什一也)迩岁起运加耗诸色带徵重以上下
 有司之过求所至胥徒之横索殆已近于什二矣而
 两京诸曹之𣲖办一方百费之供需岁增月益诸徭
 共夫马无一而不出于丁田又冗出纳之际因缘苛
 滥不可胜道呜呼宽一分民受一分之赐惟良牧念
 之
  理财时务
卷八十八 第 47b 页 WYG0971-0570d.png
 财用之在天下其生出有原其制用有节而其补救
 有要今天下银课自上供外其领于度支之经费者
 岁二百九十万有奇耳而诸边兵饷殆且称是窃闻
 祖宗开立各边以陜西八府供延宁甘肃以山西三
 府供宣大以山东永平供辽东而又各以几辅河南
 诸郡麦银益之率岁入自足一岁之用即如宣镇岁
 九十万两而民赋居十之七他镇亦略相孚发帑金
 以代赋乃救急权宜非经制也今乃为额且岁有加
卷八十八 第 48a 页 WYG0971-0571a.png
 益矣夫宣大增于辛丑壬寅蓟镇增于庚戌盖一时
 惩寇侵轶故厚集广募冀一创抑之今敌款虽不足
 恃而土兵久练计必服习诸镇之入卫南兵之寄寓
 不可议撤乎诸召募修边等费不可议覈乎而又推
 之各边籍民赋之由耗考经制之当复则费必大省
 矣是议边饷者其一也国初亲王岁禄五万石数岁
 而裁为万石或千石盖不以亲故殚民财祖训言将
 军以下有才能者得改官升转如铨法又不以亲故
卷八十八 第 48b 页 WYG0971-0571b.png
 妨其任也今嫡长世及支庶递降而丽属籍者万五
 千馀岁禄之数即竭天下之赋不能赡也诚宜斟酌
 变通稍为限制递降之法视亲疏为等杀绝封之后
 令为业以自资而弛禁阶什一如齐民法则禄必渐
 省而法可经久是议藩禄者其一也军职世及报功
 也圣祖垂永世无穷之谕而复严犯罪谪配之律盖
 仁义并行之道也今前泽不斩而后勋复继故系藉
 日繁而制禄日广至锦衣之冗滥则又其甚者也夫
卷八十八 第 49a 页 WYG0971-0571c.png
 箕裘不世则豢养不足以劝功下纪不惩则诈谖益
 恃以无恐诚宜禁其旁袭而严其比试诸不中式与
 试不如期者夺其禄编为士伍无少贷有犯法者则
 案劾谪遣之如律诸冗滥非功次者检籍而褫革焉
 武胄其少清乎是议军职者其一也他如职以事列
 则内外剩员之无关事守者可汰也廪以称事则匠
 艺力勇之诡名篡籍者革也费必有经则不时之宣
 索无名之赏赉可停也断而行之于财计其少补乎
卷八十八 第 49b 页 WYG0971-0571d.png
 夫是数者皆节约之说也若生出之原则赋法备矣
 即孔桑持筹亦何以加者无已则愚谓屯政之当修
 也盐法之当复也夫国家实边之策斯二者实赖为
 议者盖屡及矣而卒泥不行者患在行之不果而挠
 于沮事之议也往诸边武备废弛敌骑充斥耕稼之
 地灌莽弥望今北人业已纳款而环庆以西亦稍革
 面塞上之腴可垦必多诚宜以时相度利便为封畛
 堡砦使足居守募军民耕垦其中期以三年方徵之
卷八十八 第 50a 页 WYG0971-0572a.png
 税仍薄其额则愿耕者必众矣其内地之侵于官豪
 者量时久近以渐清之要在当事者虚心任怨勿纵
 勿忧事必有济也或乃谓计其羡仅足以供军岂未
 计养军之重费邪盐政一坏于输粟之易银再坏于
 馀盐之权制故商人不乐趋塞而竞逐馀盐之制生
 是飞𨌔利失而诸边愈窘一有灾警帑金虽出乃至
 无从得粟始惩榖钱之利商不计榖贵之弊反移之
 国也屯田既复刍粟且易得宜处给工本尽收馀盐
卷八十八 第 50b 页 WYG0971-0572b.png
 而并正课悉开之边仍轻估以召之约非由报中者
 则无从得引而私贩辖害等弊则属其禁勿使犯商
 人必趋塞下矣商通则塞地益垦边庾可满而帑金
 可以渐革减也或乃计开中之入无当于原估其始
 者易银之浅见邪愚又谓河以北水利稼政宜修也
 夫京辅诸郡古燕赵用以内支诸雄外禦边寇者唐
 之三镇亦以其力抗天下未闻借资于他境也今濒
 海千里萑苇极目而深诸郊一遇霖潦溟渤为区
卷八十八 第 51a 页 WYG0971-0572c.png
 岂地利之不如古邪诚宜仿元人疏潬漂障滹沱遗
 迹于滨河之地或筑堤洒渠或潴为陂泽或去其壅
 塞使水有所归则不为患矣而又修虞集之议于京
 东濒海地用南人水耕法募民田之亦以三年起轻
 科仍禁贵戚毋请夺诸他郡滨水者悉准是则地利
 必兴畿辅殷阜亦可渐减漕粟以纾东南之困此永
 世利也他如长淮以北河济左右诸封域类多无弃
 倘营田之使悉心讲画勤行劳徕而以辟土劝农计
卷八十八 第 51b 页 WYG0971-0572d.png
 其吏治于财计亦岂无禆乎
  钱法(附/)
 南齐孔顗论铸钱不可惜铜爱工又言利孔四散乃
 是以小利失大利实不可易之论也大槩如周如秦
 如汉五铢如唐开元其规或可以为式此是钱之正
 若一时之所铸如刘备铸大钱(时军用不足刘巴请/铸直百钱平诸物价)
 (旬月间府/库充足)第五琦铸乾元钱(唐肃宗国用不足币重/货轻琦请铸乾元钱径)
 (一寸每缗/重十斤)此是钱之权也如汉武帝以鹿皮为币王
卷八十八 第 52a 页 WYG0971-0573a.png
 莽以龟贝为币此是钱之蠹也或见货财之多欲得
 废钱或见货财之少欲得鼓铸皆一时矫枉之论不
 可通行者也圣初置宝源局铸造通宝者二洪武六
 年禁民私铸申著律令成祖而后皆有年号通宝体
 郭尽制轻重适中彷佛乎五铢开元之遗较之八铢
 半两赤仄当千榆荚荇叶不失之大重则失之大轻
 者相去远甚矣顾日久则敝法敝则民玩容有壅而
 不布者今上迩岁既允滇中按臣之请又可科臣部
卷八十八 第 52b 页 WYG0971-0573b.png
 臣之奏乃颁降式钱行各省直设法经理一体鼓铸
 给散行使且于凡巧伪之徒竞相规利城社奸豪阻
 挠钱法置炉舟中夜铸明散任意低昂希图兴贩者
 罪各有差而捕获者皆有重赏法禁严矣宣课等税
 轻则尽数收钱重则银钱中半与夫大仓给放商价
 钱二分兼支既不病商亦不扰民惠泽流矣然或通
 之而辄以塞或各以其方私相布者未尽无也论者
 谓宜握广铸之柄申流布之令收纳兼输矣而又抑
卷八十八 第 53a 页 WYG0971-0573c.png
 兴贩以节夫钱之流折当不行矣(折当谓行钱所在/有以二当一以三)
 (当二者遂至以钱/为无用而贱之)而又严责成以疏夫钱之滞斯钱
 之利可兴而钱之弊可釐弊釐则民宜民宜则时从
 即不必奇羡于目前而息出息入足下足上钱神不
 滞投金损珠之化且坐而致若夫私钱之禁则既有
 令而孔顗之言具在也又何赘焉
  议边权(附/)
 各边主客兵岁费二百三十六万两而宣大蓟居三
卷八十八 第 53b 页 WYG0971-0573d.png
 之二宣大蓟岁费一百五十馀万而居二之一宣大
 岁额之增嘉靖辛丑壬寅始蓟镇之增庚戌始正统
 丁卯始发内帑济边前是俱守常额时辽东止十万
 宣大十五万嘉靖二十五年辽东官军七万三千三
 百岁用粮八十六万石弱宣府官军八百六十弱粮
 九十万三千强料十二万三千强大同官军六万四
 千强粮六十八万四千强料二十万三千强延绥官
 军三万三千强粮四十三万强粮十万弱宁夏官军
卷八十八 第 54a 页 WYG0971-0574a.png
 四万一千强粮四十五万六千强料七万七千强甘
 肃官军五万三千强粮六十万二千强料十二万四
 千强国初召商中盐量纳粮料实边不烦转输而食
 自足谓之飞挽后因积纳数多价直亦贱兴利之臣
 遂改议上纳折色行之既久习以为常彼时改折粮
 料有馀而价亦贱计似所入为有嬴利未为不可近
 来粮料不足而价亦腾贵徒烦转籴边用索矣大率
 盐一引纳银五钱先时可籴米一石今多不过三四
卷八十八 第 54b 页 WYG0971-0574b.png
 斗或二三斗故商人所纳数倍于前而国初之所资
 以饷军者实则无增于旧彼此亏费其弊益滋是故
 多得银不如少得米省和籴之扰也杜侵尅之弊也
 慰待哺之望也渐垦边地以致殷富也一举而四善
 具焉说者又谓间曾开纳本色召商不至盖何者上
 纳本色时商自募民耕种塞下而得榖为易又塞下
 之积甚多而价轻又无戎敌之患今则耕种废矣塞
 下之积虚矣榖价腾涌强敌出没势不安居商人安
卷八十八 第 55a 页 WYG0971-0574c.png
 得粮料应召募乎欲复本色非减头斗利商人使商
 人趋利而开垦边地不可也然必迟之四五年而后
 得其利
 霍韬曰甘肃延绥军士月粮一石折银四钱成化米
 一石价银二钱军士得银四钱买粟二石食乌得不
 足也今则银一钱仅买粟二升银四钱仅买粟八升
 矣军士数口之家月食八升之粟如之何可足也空
 腹守边寒苦交迫无怪其然矣然粟价所以先廉而
卷八十八 第 55b 页 WYG0971-0574d.png
 后厚者何也成化以前边防严固猛将林列故边地
 尽耕边粟自多今则将庸卒弱不堪支持地之出粟
 者寡人之食粟者众成化以前盐引皆输边粟故富
 商自招流民自垦边地其米价自平而食自足弘治
 以后盐引输银故富商大贾得输银之便而不复开
 垦边地粟之所以贵而食之所以不足者殆为此也
 又曰边军每粮一石价银一两二钱收受之际惟八
 钱馀四钱则官吏渔猎之矣及其给军又止与四钱
卷八十八 第 56a 页 WYG0971-0575a.png
 存留四钱谓之奉行樽节之例兼之守臣极力苛刻
 凡军粮上纳尽攘而归于其家虚出通关以蔽覆其
 攫夺之罪军士实粮升勺不沾惟甘冻馁而已夫盗
 边粮者服上刑典法具在迩年禁令宽弛贪墨如市
 不深切惩创则人心何由反正风俗何由挽回乎
 成化中叶淇既变中盐本色为纳银正德中冯清又
 改陜西粮草为折色边境既以市籴为艰而官司又
 有侵剋之弊不免请发内帑而亏国损民二臣实作
卷八十八 第 56b 页 WYG0971-0575b.png
 俑哉
 按自成化间开设榆林卫巡抚涂子俊增置城砦陜
 西民供不继奏送江南折粮银以补不足然初亦依
 江南原折银例每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放支军士
 其后大同等边缺乏亦暂送银补足数皆不多未有
 以万计送者弘治间户部尚书叶淇奏改商人赴边
 纳粮中盐之法令纳银赴司解部分送各边自此始
 有年例银两而盐法屯田一时俱坏商人既不上纳
卷八十八 第 57a 页 WYG0971-0575c.png
 本色而边方米价涌贵市籴艰难盐课银两不敷支
 用遂日渐增加迨至数万益以各钞关商税犹且不
 足而加赋于民内帑渐虚东南民力日竭若盐法复
 国之旧则边境田地皆为商人佃种以供本色而年
 例银两可以尽革惜顾佐不尽言于刘瑾以复正盐
 法迨后边储告缺而年例银两终不可罢自兹展转
 侵渔其弊日滋而边方屯田皆就荒芜国计民生将
 何底极也
卷八十八 第 58a 页 WYG0971-0576a.png
 一日海运 洪武末及永乐初苏松浙江等处岁粮
 俱输纳大仓(苏州/地方)由海道以达直沽洪武三十年永
 乐六年十二年海运粮俱有数见岁运条下
 二曰海陆兼运 永乐初肇北京江南粮一由海道
 一由淮河入黄河至阳武陆运至卫辉由卫河入白
 河至通州
 三曰支运先是永乐五年礼部会官议北京合用军
 饷本处税粮子粒并黄河漕运未能周急必藉海运
卷八十八 第 58b 页 WYG0971-0576b.png
 然后足用即目海船数少每岁运不过五六十万石
 且未设衙门专领事不归一莫若于苏州大仓城内
 专设海道都漕运使司堂上官于文武中择公勤廉
 干者以充行移与布政司同各处卫所见有海船并
 出海官军俱属提调以时检点如法整治奉太宗文
 皇帝圣旨运粮的事再议了来说至九年以济宁州
 同知潘叔正言命工部尚书宋礼都督周长等发山
 东丁夫十六万五千浚元会通河自济宁至临清三
卷八十八 第 59a 页 WYG0971-0576c.png
 百八十五里于是始达通州十年礼以海船造办大
 迫议造浅船五百艘曰会通河运淮杨徐兖等处岁
 粮一百万石以补海运一年之数十二年平江伯陈
 瑄等始议原坐大仓岁粮苏州并山东兖州送济宁
 仓河南山东送临清仓各支收浙江并直𨽻卫分官
 军于淮安运至徐州京卫官军于徐州运至德州各
 立仓廒收囤山东河南官军于德州接运至通州交
 收名为支运一年四次十三年增造浅船三千馀艘
卷八十八 第 59b 页 WYG0971-0576d.png
 海运始罢遮洋船每岁于河南山东小滩等水次兑
 运粮三十万石内六万石于天津等卫仓收二十四
 万石内十四万石连耗折银六钱俱从直沽入海转
 运苏州仓收
 四曰兑运 先是里河民运多失农月永乐末始令
 民运于淮安瓜州补给脚价兑与军军民两易卫所
 出给通关付缴从巡抚侍郎周忱等议也宣德八年
 参将吴亮言江西浙江湖广江南船各回附近水次
卷八十八 第 60a 页 WYG0971-0577a.png
 领兑南京江北船于瓜淮领兑其淮徐临德诸仓仍
 支运十分之四浙江苏松等船本各司府地方领兑
 不尽者仍于瓜淮交兑其北边一带如河南彰德府
 于小滩山东济南州县于济宁其馀水次仿此(脚价/米在)
 (淮安水次者每正粮一石外加五斗在瓜/州水次者每正粮一石外加五斗五升)
 五曰改兑成化七年都御史滕昭议罢瓜淮兑运
 里河官军顾江船于江南水次交兑民加过江之费
 视远近为差十年议淮徐临德四仓支运粮七十万
卷八十八 第 60b 页 WYG0971-0577b.png
 石改就水次兑与军船名为改兑每年议𣲖多准其
 数然不为常例(浙江等处每正粮一石外加过江米/一斗南直𨽻等处每正粮一石外加)
 (过江米一/斗三升) 天顺间始额漕舟遮洋里河共额一万
 七千七百七十五只官军一十二万一千五百员名
 岁运粮四百万(石/)
  总叙长运
 按前代所用之夫皆是民丁惟今朝则以兵运前代
 所运之粟皆是转递惟今朝则是长运唐宋之船江
卷八十八 第 61a 页 WYG0971-0577c.png
 不入汴汴不入河河不入渭今日江湖之船各远自
 岭南湖北直达于京师唐宋之漕卒犹有番休今则
 岁岁不易矣漕法便易而回船又有载盐之利今之
 漕卒其劳百倍一岁之间大半在途无室家之乐有
 风波之险洪闸之停留舳舻之冲激阴雨则虑湿漏
 浅涩则费推移沿途有将领之科索上仓苦官攒之
 留难及其回家之日席未及煖而文移又催以兑粮
 矣漕卒艰苦如此食此粮者其知所自哉(长运又在/五运之外)
卷八十八 第 61b 页 WYG0971-0577d.png
  漕法沿革
 国朝运法凡三变初海运再海陆兼运三漕运已而
 漕运之法又二变初转运再兑运已而兑运又有支
 兑改兑遮洋一总犹海运但不自大仓开洋绕出登
 莱大洋只从天津入海运至苏州耳转运虽变兑运
 而淮徐临德四仓尚存改兑即改支兑者为兑运其
 为兑运一也
  粮运轻赍
卷八十八 第 62a 页 WYG0971-0578a.png
 按万表云粮运轻赍所谓一六二六三六者即耗粮
 也江西湖广浙江兑运正米一石加耗六斗六升又
 加尖米一斗共七斗六升以四斗随船作耗馀三斗
 六升则折银故谓之三六江南直𨽻兑运正米一石
 加耗尖米共六斗六升除四斗随船作耗只二斗六
 升折银故谓之二六江北直𨽻兑运正米一石加耗
 尖米共五斗六升除三斗随船作耗六只二斗六升
 折银故亦谓之二六若山东河南兑运之耗并尖米
卷八十八 第 62b 页 WYG0971-0578b.png
 止四斗一升除二斗五升随船馀一斗六升折银故
 谓之一六盖加耗随地里远近为差耳先是耗粮俱
 本色随船候到湾顾车起粮则易银为用后以湾中
 米价低昂不一而易卖又滞交纳弘治十三年都御
 史张敷华都督郭宏方议折银每石定价伍钱可以
 轻赍就于交兑之时支领随船此一六二六三六轻
 赍之名由始也然只令完纳兑运三百三十万石而
 已馀耗本折皆归旗卒官固无利之者是故旗卒富
卷八十八 第 63a 页 WYG0971-0578c.png
 饶粮运于斯为盛其成化一年改淮徐临德四仓支
 运粮七十万石此山东河南直𨽻民运西仓交纳者
 亦令军船就水次与民交兑运赴京通二仓上纳即
 今之所谓改兑者其加耗数少止有随船耗米俱无
 一六二六三六折耗轻赍就令于兑运轻赍银内均
 贴脚价进仓等用若地方灾伤支运仓粮亦以兑运
 轻赍处贴之亦只总完四百万石而已此虽减耗究
 贴比之只了兑运者数虽减少然用亦裕而军无告
卷八十八 第 63b 页 WYG0971-0578d.png
 苦至正德六七年来京师权要始有官债虚立文约
 逼夺轻赍而弊又从此生矣时各总运官多出其门
 牵引为害盖借公物以为私赂希宠庇耳于是始有
 鞘封过淮赴漕运衙门呈验重封仍委官至张家湾
 过发之盖以革逼夺之弊而把总聂钦遂引夤缘验
 封查算使用以羡馀献之于官故又有扣除之例矣
 钦虽即以赃败而后之相继者则用意算扣岁增其
 数咸务多献以为功太仓库所积羡馀至盈数十万
卷八十八 第 64a 页 WYG0971-0579a.png
 而官旗揭借陪费贻害不可胜言钦之倡始为可罪
 也夫一六二六三六轻赍乃耗粮也惟因地有远近
 故耗有多寡非脚价也若脚价则一例矣湾中起粮
 使用则各总皆同又何必分一六二六三六之殊哉
 今以轻赍除于官是则正粮四百万之外复收其耗
 粮也岂制法之意乎后又添设参将一员驻劄通州
 专一验封参将王佐乃定脚价搜刮仓中使用如太
 监则有茶果钱如经历仓攒每石一釐则谓之釐儿
卷八十八 第 64b 页 WYG0971-0579b.png
 钱及至吏书门官斗级之类莫不定之以数每年造
 报花销遂以为例先年仓中使用初无定数每因人
 之狡懦而高下而增减之司使用之人又有虚数以
 欺众者累致争讦故此法一立一时人亦便之但使
 用公行太监茶果又添火耗催茶果者又有班儿钱
 其经历仓攒往年各卫得以所带货物高价与之而
 今皆纹银且以此为应得又于数外求之为厚薄低
 昂矣盖作法于凉其弊犹贪作法于贪弊将焉止故
卷八十八 第 65a 页 WYG0971-0579c.png
 为法之不可不慎也后又革去参将只巡仓御史会
 同通州坐粮员外验封查算凡仓中一应无名之费
 俱不准开销扣除愈多粮米不能上纳运军苦逼之
 甚势不可行乃以别淮南河起剥以抵其费为法不
 一故仓有挂欠之米库有羡馀之银而理不可通又
 往往人皆以为言故又议以羡银给军夫羡馀不复
 扣之于官而又给军是矣然而无救于粮运之弊者
 盖有说也各总运船只旗甲一人管事众军只任撑
卷八十八 第 65b 页 WYG0971-0579d.png
 挽今以羡馀概给使旗甲则有挂欠锁扭追赔船军
 则有羡馀歌唱饮酒恝然不顾但恨扣除之不多又
 相结党告讦欺打旗甲时湾中粮运俱集动聚数人
 成群哄嚷官亦无如之何为弊一至于此而旗甲受
 累日益困敝是故旗甲敝而运亦敝也愚谓盈缩之
 利当归旗甲旗甲裕而运其有不裕哉众军则量赏
 之以酬其撑挽之劳可也
  运期宜早
卷八十八 第 66a 页 WYG0971-0580a.png
 万历初总理河道侍郎万恭与漕运都御史王宗沐
 议疏言黄河之汛与潮汐等三月清明水高数尺且
 不害运惟自五月至于九月为伏秋水多至数四高
 者丈馀此运船之所必避也使岁运从四月前尽过
 徐吕二洪而闸河先肃清以待事令不与怒河直则
 河岂能为之患哉故河臣能使河之安而不能使运
 之早漕臣能使运船之入闸而不能使运船之必早
 入河其权则在于各省之粮储道矣宜督令江以南
卷八十八 第 66b 页 WYG0971-0580b.png
 各省粮储趁早运输巡按御史验覈限四月前尽漕
 船过徐臣等得按程殿最之其三月过洪者以上劳
 叙四月者次之至五月者罚而过伏秋水漂流者重
 拟则为河亦所以为漕也奏可于是漕船不与河泛
 溢直而岁运毕如期抵京京未直平不翔踊如异时
 矣
卷八十八 第 67a 页 WYG0971-0580c.png

卷八十八 第 68a 页 WYG0971-0581a.png
  岁漕各省府𣲖数及各总船卒运数
 漕运岁额粮斛四百万兑运三百三十万石支运七
 十万石成化八年该漕运都御史奏准将支运粮米
 就各水次领兑名为改兑漕司一向循守旧规均搭
 分𣲖军船领兑运纳除外河遮洋总下旗军六千三
 百名运粮三十万石内正兑二十四万石改兑六万
 石里河南京等十一总旗军一十一万五百一名每
 军一名额运止兑粮二十五石二斗九升二合惟北
卷八十八 第 68b 页 WYG0971-0581b.png
 𨽻总下每军多运三升八合以尽畸零之数每浅船
 一只旗军十名共运正粮三百七石二斗耗在外前
 项官军共分𣲖正兑粮三百六万石改兑粮六十四
 万石运赴京通二仓正兑者三七改兑者四六上纳
 通前不失四百万石之数正耗米之外照依有司地
 里远近又出轻赍以备水陆脚价浙江江西湖广最
 远每石二斗六升折银一钱五釐山东河南二省最
 近每石止出一斗六升折银六分其改兑粮米原系
卷八十八 第 69a 页 WYG0971-0581c.png
 有司自运淮徐临德四仓上纳官军支运之数其正
 耗米浙江江西二省每石四斗二升江南各府三斗
 二升江北各府三斗七升山东河南二省一斗七升
 俱是本色原无折色轻赍京通二仓水陆脚价递年
 于正兑轻赍内挖贴完纳损正兑之有馀以补改兑
 之不足多寡适均不分南北通融领兑前项漕规俱
 经先朝文武大臣议处停当行之岁久则例已定
 自永乐年间开设里河漕运以来定拨湖广江西浙
卷八十八 第 69b 页 WYG0971-0581d.png
 江南京江南江北中都留守司卫所官军一千二万
 七千八百馀员名分为十二总岁运粮储四百万石
 于京通天津蓟州等仓交纳其江西湖广浙江南直
 𨽻都司卫所官军运粮由扬子大江至江北里河由
 仪真扬州淮安邳徐济宁东昌临清德州天津直抵
 通州等九卫皆𨽻漕运所辖者不过欲其程途接续
 制统联络便攒运也其直𨽻德州天津通州等九卫
 又其临近京师天下根本万一天时亢旱边务缓急
卷八十八 第 70a 页 WYG0971-0582a.png
 不同稍有不继必须用此直𨽻官军转搬至京得以
 一时而集是北直𨽻通州等九卫之官军尤重于迤
 南漕运卫所之官军矣
  岁漕𣲖数运总论
 中古制国用悉赋畿内无有输于千里之外者秦废
 封建而漕运聿兴其数亦视国之侈节以为盈缩焉
 汉初米不过数十万石元封元年山东漕岁盖六百
 万石昭帝元凤二年诏减漕三万石明年又诏勿漕
卷八十八 第 70b 页 WYG0971-0582b.png
 唐初亦不过数十万石睿宗河南陜运一百八十万
 石天宝岁水运二百五十万石代宗时刘晏岁百一
 十万石刘晏后寝减至季巽复如之宋太平兴国始
 置汴河岁运江淮粳米三百万石大中祥符初至七
 百万石此最登之数也景德三年以李溥之请定制
 为六百万石天圣间则又以吴耀卿言减五十万石
 元漕三百馀万石至我国朝岁运定例四百万馀石
 载之历代实为中制然其为攴为兑为改兑为本色
卷八十八 第 71a 页 WYG0971-0582c.png
 为折色或遇事变为减留为借拨为蠲免虽无定则
 而数则常盈焉
卷八十八 第 72a 页 WYG0971-0583a.png
 
 
 
 
 
 
 
 
卷八十八 第 72b 页 WYG0971-0583b.png
  漕运各仓总论
 漕之法莫善于转般莫不善于直达稽之于古汉漕
 关东山东之粟悉从渭而上故河东有粮仓泾仓荣
 阳有敖仓河南以东置漕舟五百艘则知东方诸郡
 其粟自远而致者皆至三河交卸给节而入都矣迨
 后魏邸阁之法立历代相因在唐则于水次有集津
 仓有洛口又有含嘉仓有河阴仓水通则随近转运
 否则暂寓以待以及江南之运积杨州汴河之运积
卷八十八 第 73a 页 WYG0971-0583c.png
 河阴河船之运积河中操舟便宜无有倾覆唐之运
 于斯为盛在宋东京之制度四方之运者谓之船般
 仓曰永丰曰通济曰富国等凡十仓则受淮江所运
 谓之里河曰永济曰永富者受淮孟等州所运谓之
 西河曰广济等者受颖寿等州所运谓之河南曰广
 积曰广储者则受漕濮所运谓之北河又置搬运仓
 于真楚泗三州而江南之船至三仓而止汴船转输
 京师故大中祥符间岁漕至七百万石可谓极矣一
卷八十八 第 73b 页 WYG0971-0583d.png
 达直达久涉岁月奸费互作而委积𤼵运名浮于实
 遂启边人之乱元都幽燕变为海运而白河一道接
 运备至在河西则有仓十四通州则有仓十三河仓
 则十有七是皆重于转般也我国家监于前代其漕
 运之敖仓在京通者则有总督大监户部尚书或侍
 郎巡仓则有御史拨粮则有员外郎监收则有主事
 以至仓使攒典各有人焉所以统储天下之粟以资
 国用也在淮徐临德者监收亦有大监亦有主事以
卷八十八 第 74a 页 WYG0971-0584a.png
 至仓使攒典亦各有人焉所以分储天下之粟以待
 转运也及后转运变为兑运又变为长运至今其间
 因时便宜为军民计者固周且审然竟疑于直达也
 议者谓转运则民有往复出纳之扰长运则军有守
 浅阻冻之困利害盖相当焉
  漕运考(附/)
 程颐曰禹贡冀州为帝都东西南三面距河他州贡
 赋皆以达河为止按禹贡所谓达于河即达京也然
卷八十八 第 74b 页 WYG0971-0584b.png
 叙水路于贡赋之后每州皆同亦后世漕运之法也
 但未明言其为漕耳
 管子曰粟行三百里则国无一年之积粟行四百里
 则国无二年之积粟行五百里则国众有饥色
 左传晋荐饥乞籴于秦秦输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
 曰汎舟之后吴城刋沟通江淮
 按汎舟以输粟开渠以通粮道已见于春秋之世
 秦欲攻匈奴运粮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腄琅琊
卷八十八 第 75a 页 WYG0971-0584c.png
 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
 按飞挽始于秦盖由海道以入河也海运在秦时已
 有之
 汉兴高祖时漕运山东之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
 十万石
 李文时贾谊上疏曰天子都长安而以淮南东南边
 为秦地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
 远者不在五百里而至公侯地方百里中之而为都
卷八十八 第 75b 页 WYG0971-0584d.png
 输将繇使远者不在五十里而至输者不苦其繇繇
 者不伤其费故远方人安及秦不能分人寸地欲自
 有之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不轻
 而致也上之所得甚少下之所苦甚多也
 武帝时通西南夷灭朝鲜击匈奴筑卫朔方转漕甚
 远山东咸被其劳 武帝劳中国人漕中国粟以争
 无用之地是以璀璨之珠而弹啁啾之雀也务虚名
 而受实害损有用之才而易无用之地岂盛德事哉
卷八十八 第 76a 页 WYG0971-0585a.png
 郑当时言关中运粟请引渭穿渠泾易漕度而渠下
 民田万馀顷又可得以溉此损漕省卒上以为然发
 卒穿渠以漕运大便利吕祖谦曰汉初中都所用者
 省漕运之法未讲也郑当时议开漕渠引渭入河盖
 缘是时用粟之多漕法不得不讲
 宣帝时耿寿昌奏故事岁漕关东榖四百万斛以给
 京师用卒六万人宜籴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诸
 郡榖足供京师可省关东漕卒过半寿昌此议遇京
卷八十八 第 76b 页 WYG0971-0585b.png
 辅丰穰之岁亦可行之
 赵充国条留屯十二便其五曰至春省甲士卒循河
 湟漕榖至临羌以威羌虏扬武折冲之具也
 充国此议遇岁丰稔边方无事亦可行之
 光武北征命寇恂守河内收四百万斛以给军以辇
 车骊驾转输不绝诸葛亮在蜀劝农讲武作木牛流
 马运米集斜谷口邸閤息民休士三十年而后用之
 后魏于水运之次随便置仓每军国有须应机漕引
卷八十八 第 77a 页 WYG0971-0585c.png
 (此法亦/民便)
 隋文帝以仓廪上虚议为水旱之备诏于蒲陜等十
 三州募运米丁又各置仓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
 之粟以给京师
 隋制凡经过之处以丁夫递运要害之处置仓场收
 贮次第运之以至京师运丁得以番休而不久劳漕
 船得以回转而不长运且所漕之粟亦得以随宜措
 置而或发或留也
卷八十八 第 77b 页 WYG0971-0585d.png
 唐都关中岁漕东南之粟高祖太宗时用物有节而
 易赡水陆漕运不过二十万石
 玄宗时裴耀卿请于河口置仓有武牢洛口等名使
 江南之舟不入黄河黄河之舟不入洛口而诸仓节
 级转运水通则舟行水浅则寓于仓以待不滞比于
 旷年长运利便一倍有馀在当时未行又请罢陆运
 而置仓于河口凡三岁漕七百万石
 代宗时刘晏掌漕事故时陆运斗米费钱十九晏命
卷八十八 第 78a 页 WYG0971-0586a.png
 囊米而载减钱十五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渭江南
 之运积杨州汴河之运积河阴河船之运积渭口渭
 船之运入太仓岁转粟一十万石无升斗溺者
 宋定都于汴漕运之法分为四路东南之粟自淮入
 汴至京师陜西之粟自黄河入汴至京师陈蔡之粟
 自关河(即惠/民河)入汴至京师山东之粟历漕济及郓入
 五丈渠至京师四河惟汴最重
 汉唐建都于关中汉漕仰于山东唐漕仰于江淮其
卷八十八 第 78b 页 WYG0971-0586b.png
 运道所经止于河渭一路宋都汴梁四冲八达之地
 故其运道所至凡四路
 宋岁漕东南米麦六万斛漕运以储积为本故置转
 般仓于真(今仪/真)(今淮/安)(今泗/州)三州以发运官董之
 江南之船输米至三仓卸纳即载官盐以归舟还其
 郡卒还其家汴船诣转般仓漕米输京师三仓有数
 年之备
 按宋人以东南六路之粟载于转般之仓江船之入
卷八十八 第 79a 页 WYG0971-0586c.png
 至此而止无留滞也汴船之出至此而发无覆溺也
 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江岂非良法欤窃以宋人都
 汴漕运比汉唐为便易前代所运之夫皆是民丁惟
 今朝则以兵运前代所运之粟皆是转递惟今朝则
 是长运唐宋之船江不入汴汴不入河河不入渭今
 日江湖之船各远自岭北湖南直达于京师唐宋之
 漕卒犹有番休今则岁岁不易矣宋人又有载盐之
 利今之漕卒比之宋人其劳百倍一岁之间大半在
卷八十八 第 79b 页 WYG0971-0586d.png
 途无室家之乐有风波之险洪闸之停留舳舻之冲
 激阴雨则虑浥漏浅涩则费推移沿途为将领之科
 索上仓为官攒之留难及其回家之日席未暇煖而
 文移又催以兑粮矣运粮士卒其劳苦万状有如此
 者伏乞推行宋人转船载盐之法于今日少宽士卒
 之一分宽一分则受一分赐矣况其所赐非止一分
 哉
 按沙河即今淮安府板闸至新庄口一带是也
卷八十八 第 80a 页 WYG0971-0587a.png
 本朝永乐十三年平江伯陈瑄因运舟沂淮险恶乃
 寻宋刘璠议开沙河以避淮水之险乔惟岳继自楚
 州之至淮阴故道于是开清江浦五十馀里置四闸
 以通漕又于沿江一带增堰以防走泄蓄水以资灌
 注引泉以备乾涸(至今/为利)今日运道自仪真直抵潞河
 其间最险者有二所高邮湖堤及徐吕二洪是也然
 二洪之险地也地有定形人可以用其力湖堤之险
 天也天无常变虽若非人力可为然人力胜天亦有
卷八十八 第 80b 页 WYG0971-0587b.png
 此理惟今高邮之湖南起杭家觜北至张家沟共三
 十馀里唐李吉甫为淮南节渡使始于湖之东亘南
 北筑平津堰以防水患(即今/牵路)在宋时又有斗门水闸
 本朝洪武九年知州赵原者始甃以砖永乐十九年
 加以砖之大者景泰五年又护以木桩实以砖土以
 备风浪舟楫往来方其天色晴霁风恬浪静如行镜
 中一遇西风骤起波涛汹涌人物沦亡不可胜计建
 议者往往欲于旧堤之外湖泊之傍别为长堤一带
卷八十八 第 81a 页 WYG0971-0587c.png
 约去旧堤一二十丈下覆铁釜以定其基旁树木桩
 以固其势就浚其巾之土以实之用砖色砌一如旧
 堤其中旧有减水闸三座就用改作通水桥洞引湖
 水于内以行舟楫仍于外堤造减水闸以节水势如
 此则人力足以胜天省官物之失陷免人物之死亡
 为利实亦不小
 元史食货志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
 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自伯颜献海运
卷八十八 第 81b 页 WYG0971-0587d.png
 之言而江南之粮分为春夏二运盖至于京师者岁
 至三百馀万石民无挽输之劳国有储蓄之富岂非
 一代良法欤
 按海运之法自秦已有之而唐人亦转东吴粳稻以
 给幽燕以给边方之用而已用之以足国则始于元
 焉考元史论海运有云民无挽输之劳国有储蓄之
 富又云海运视河漕之数所得盖多故终元之世海
 运不废作元史者皆国初史臣生长胜国习见海运
卷八十八 第 82a 页 WYG0971-0588a.png
 之利所言非无徵者我朝洪武三十年海运粮七十
 万石给辽东军饷永乐初海运七十万石至北京至
 十三年会通河通利始罢海运窃以自古漕运所从
 之道有三曰陆曰河曰海陆运以车水运以舟所运
 有多寡所费有繁省河漕视陆运之费省什三四海
 运视陆运之费省什七八今漕河通利岁运充积固
 无资于海运也然会河一河譬则人身之咽喉也一
 日食不下咽立有死亡之祸请于未事之先而为意
卷八十八 第 82b 页 WYG0971-0588b.png
 外之虑寻元人海运之故道别通海运一路与河漕
 并行江西湖广江东之粟照旧河运而以浙东西濒
 海一带由海道运使人习知海道一旦漕渠少有滞
 塞此不来而彼来亦思患预防之先计也夫海运之
 利以其放洋而其险也亦以其放洋今日欲避放洋
 之害宜预遣习知海道者起自苏州刘家港访问傍
 海居民渔斤灶丁逐一次第蹈视泊舟港㲼沙石多
 寡洲渚远近丘曲为之设法图画具本以防傍海通
卷八十八 第 83a 页 WYG0971-0588c.png
 运之法是亦良法且元史载海运自至元二十年始
 至天历二年止备载岁运所至之数以见其所失不
 无意也窃恐今日河运之粮每年所失不止此数况
 海运无剥浅之费无挨次之守而国家亦有水战之
 备可以制服朝鲜安南边海之夷诚万世之利也至
 元时韩仲晖等言自安民山开河北至临清凡二百
 五十里引汶绝济直属漳御建闸三十有一度高低
 分远近以节蓄泄赐名会通河
卷八十八 第 83b 页 WYG0971-0588d.png
 按会通河之名始此至我朝洪武二十四年会河淤
 往来者悉由陆以至德州下河永乐初肇造北京粮
 道由江入淮由淮入黄河运至阳武由陆运水运至
 北京厥后济宁州同知潘叔正因州夫递运之难请
 开会通河朝命工部尚书宋礼发丁夫疏凿以复故
 道又命刑部侍郎金纯开黄河故道分水以益漕河
 自是始罢海运专事河运盖永乐十三年也明年平
 江伯陈瑄又请浚淮安庄闸一带沙河自淮以北沿
卷八十八 第 84a 页 WYG0971-0589a.png
 立浅铺筑牵路树柳木穿井泉于是漕法通便噫元
 之为此河河成而不尽以通漕盖天假元人之力以
 为我朝之用也
 又按历代建都于西北者皆仰给东南之漕都长安
 者阻关陜之险漕运极难所以资于江淮渭河都洛
 阳汴梁者兼资汴洛汝蔡而已惟我朝建都幽燕东
 至于海西暨于河南尽于江北至大募水涓滴皆为
 我国家用其功最钜者其运河由江而入䢴沟繇淮
卷八十八 第 84b 页 WYG0971-0589b.png
 而度上清口经徐吕二洪沂沁泗水至济宁居运道
 之中所谓天井闸者即元史所谓会源闸也诸水毕
 会于此而分流于北此盖居南京之间南北中分之
 处通议诸闸天井居其中临清总其会居中者如人
 身之有腰脊也总会如人身之有咽喉腰脊损则四
 支莫运咽喉闭则五脏不通济宁居腹里之地而多
 有旁出之途临清乃会通河之极处漕路之要害也
 东控青齐北临燕赵且去边关不远疾驰之骑不浃
卷八十八 第 85a 页 WYG0971-0589c.png
 旬可到为国家深长之思者请跨河为城两际各为
 水门以通舟楫而包围巨闸在于其中设官以司启
 闭屯兵以为防守亦思患预防之一事也
 凡漕运事宜详具漕河图后但河之淤决不常或有
 为陆运海运之说以备不虞是或一道也并采录之
  陆运(附/)
 陆运之方每人行十步三十六人可行一里三百六
 十人可行十里三千六百人可行一百里每人负米
卷八十八 第 85b 页 WYG0971-0589d.png
 四斗以夹布囊盛之用印封记人不息肩米不着地
 排列成行日行五百回计路二十八里轻行一十四
 里重行一十四里日可运米二百石每运给米一斗
 可供二万人此百里一日运粮之术也
  海运(附详/已后)海运图后
 今浙福海船虽极远番皆能通至京师或不难也松
 江与太仓通泰州俱有沙船淮安有海雕船常由海
 以至山东宁海县贾米离天津不远若以南京等总
卷八十八 第 86a 页 WYG0971-0590a.png
 缺船卫分坐兑松江太仓等处近海粮米者求的当
 船户厚与雇值量运三四万石岁一行之使海舟渐
 熟可为日后之备或可行也
 
 
 
 
 
卷八十八 第 86b 页 WYG0971-0590b.png
 
 
 
 
 
 
 
 图书编卷八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