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九 第 1a 页 WYG0971-0271c.png

图书编卷七十九
明 章潢 撰
朝会总叙
周天子之朝有四一曰外朝以听讼二曰中朝以见
群臣三曰内朝以听政四曰询事之朝国有大事致
万民以询之于是后世有常朝与大朝会之礼焉汉
高祖用叔孙通起朝仪七年长乐宫成群臣奉贺武
卷七十九 第 1b 页 WYG0971-0271d.png

会也每月有朔朝至宣帝则五日一朝此常朝也唐
贞观初宣政殿每日临朝十三年则三日一朝二十
三年则每日常朝永徽间于太极殿五日一朝及朔
望朝开元后不能日见群臣而独望一朝其正旦冬
至五月朔千秋节则受朝贺焉宋太祖建隆二年正
旦御崇元殿受朝贺元丰中侍从官常参于垂拱殿
百司朝官五日一朝紫宸殿在京官朔望亦朝于紫
卷七十九 第 2a 页 WYG0971-0272a.png

于文德殿焉元世祖至元十一年正旦始御大明殿
受朝贺及后天寿节皆行朝贺礼每日则宰执入延
春阁及别殿奏事而已国朝之制正旦冬至圣寿节
于奉天殿受朝毕赐宴于谨身殿及东西庑其蕃使
表贡则以其所至之日而设朝每日见群臣于谨身
殿或奉天殿奉天门以为常朝焉今著历代朝会器
服仪文之详及国朝仪注图本作朝会篇
卷七十九 第 3a 页 WYG0971-0272c.png

通典周制天子有四朝一曰外朝秋官朝士掌之二
曰中门夏官司士正其位朝夕视政三曰内朝亦谓
路寝之朝正朝视事毕退适路寝听政四曰询事之
朝小司寇掌其政以致万人而询焉
周礼天官宰夫之职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九
卿大夫群吏之位掌其禁令叙群吏之治以待宾客
之令诸侯之复
卷七十九 第 3b 页 WYG0971-0272d.png

王视朝则前正位而退入亦如之
太仆之官在周为侍御之长所掌者视朝之事也
后世则专以典牧马之政失古意矣然视朝之政
若后世付之鸿胪而属之礼部可也
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
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其位王南向王公及
州长百姓北面群臣西面群吏东面小司寇摈以叙
卷七十九 第 4a 页 WYG0971-0273a.png

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
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
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左嘉石平罢民焉右
肺石达穷民焉帅其属而以鞭呼趋且辟禁慢朝错
立族谈者
按外朝在库门之外最居外者也人君不常御国
家有大典礼则于此朝会而朝士掌其法有大疑
卷七十九 第 4b 页 WYG0971-0273b.png

礼玉藻曰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视之退适路寝听
政使人视大夫大夫退然后适小寝释服
汉有天子大会殿为周之外朝萧何造未央宫言前
殿宜有后殿宜大会殿为外朝宫中有后殿为治朝
唐以宣政殿为前殿谓之正衙即古之治朝也以紫
宸殿为便殿谓之入阁即古之燕朝也外别有含元
殿含元非正至大朝会不御正衙则日见群臣百官
卷七十九 第 5a 页 WYG0971-0273c.png

宋朝因唐与五代之制文武官每日赴文明殿正衙
常参宰相一人押班五日起居即崇德长春二殿中
书门下为班首其长春殿常朝则内侍省都知押班
至神宗元丰中官制始行诏侍从官而上日朝垂拱
谓之常参官百司朝官以上每五日一朝紫宸为六
参官在京朝官以上朔望一朝紫宸为朔望参官遂
为定制
卷七十九 第 5b 页 WYG0971-0273d.png

率循旧章一日三朝每日晨兴上便服御奉天门
文东武西侍鸣鞭毕上乘辇往御武英殿或文华
阅章疏日率如此至午复出朝晚亦如之此每日
常朝之制也每月朔望上具皮弁服御正殿朝毕
上出奉天门视朝如常仪
太祖谕大臣曰近者臣僚尊卑体统多未得宜尔
等宜著礼仪以为定式礼部尚书李原名等会官
卷七十九 第 6a 页 WYG0971-0274a.png

有八焉
国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考工记曰内有
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则九室在应门
外君日视治朝在路寝门外退适路寝听政卿退适
九室退听政也燕朝外朝非常诸侯亦三朝但无明
堂为差耳
按周礼太仆视燕朝则正位掌摈相治朝则司士
卷七十九 第 6b 页 WYG0971-0274b.png

孤东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王族故士虎士在
路门之右南面东上太仆太右太仆从者在路门
之左南面西上外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
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
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
其后左嘉石平罢民焉右肺石达穷民焉即此观
之古三朝之制可识矣
卷七十九 第 7a 页 WYG0971-0274c.png

公之位常北面不变者以三公内臣位尊故屈之
使常北面其馀诸侯孤卿大夫皆以地道尊君故
尊者东面卑者西面是以于外朝之时诸侯东面
尊于孤卿也故于内朝孤卿东面尊于卿大夫也
时亦无诸侯故也唯询事之朝非常朝之限故不
与三朝同按玉藻曰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视之
退适路寝听政使人视大夫大夫退然后适小寝
卷七十九 第 7b 页 WYG0971-0274d.png

优尊诗曰夜向辰言观其旂臣辨色始入之时也
又曰东方明矣朝既盈矣君日出而视之之时也
盖尊者体磐卑者体蹙体蹙常先体磐常后故视
学众至然后天子至燕礼设宾筵然后设公席则
朝礼臣入然后君视之皆优尊之道也然朝以先
为勤以后为逸退以先为逸以后为勤朝而臣先
于君所以明分守退而君后于臣所以防逸荒此
卷七十九 第 8a 页 WYG0971-0275a.png

卿诸侯之朝王其有先后乎诗云三事大夫莫肯
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夫夙先于朝夜后于夕
则公卿朝常先至夕常后退诸侯朝常后至夕常
先退明矣
四朝总论
天子之礼至尊无上其居处则内有六寝六宫外有
三朝五门其嫔御侍卫饮食衣服货贿之官皆领于
卷七十九 第 8b 页 WYG0971-0275b.png

宗伯有师以道之教训有傅以傅其德义有保以保
其身体有师氏以诏之徽有保氏以谏其恶前有凝
后有丞左有辅右有弼其侍御仆从罔匪正人以旦
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钦发号施令罔有不
臧在舆有旅贲之规(旅贲勇士掌执/戈楯夹车而趋)位宁有官司之
典(门屏之间/谓之宁)倚几有训诵之谏(工司所诵之谏/书之于几也)居寝
有亵御之箴(亵近/也)临事有瞽史之道宴居有工师之
卷七十九 第 9a 页 WYG0971-0275c.png

言庶人谤商旅于市(旅陈也陈货物/以示时所贵尚)百工献艺(献其/技艺)
(以喻/政事)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其书春秋尚/书有存者)御
瞽几声之上下(几犹察也/察其所乐)不幸而至于有过则又有
争臣七人面折廷争以正救之盖所以养之之备至
于如此是以恭巳南面中心无为以守至正而猊之
恭足以作肃言之从足以作乂视之明足以作哲听
之聪足以作谋思之睿足以作圣然后能以八柄驭
卷七十九 第 9b 页 WYG0971-0275d.png

迩无不服传说所谓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
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逸豫惟以乱民武王所谓亶
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所谓天降下民作之君
作之师维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箕子所谓皇建其
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
锡汝保极董子所谓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
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者正谓此也
卷七十九 第 10a 页 WYG0971-0276a.png

而治故在前小寝释服燕息也故在后其小寝一寝
在中四寝在于四角春居东北夏居东南秋居西南
冬居西北土王之月居中后之六宫正宫在前五宫
在后其制如王之五寝何谓三朝五门曰王宫之外
门一曰皋门二曰雉门三曰库门四曰应门五曰路
门(又曰虎门又曰库门此郑司农说也/康成以雉门在库门外而设两观)其朝在雉门
之外者曰外朝在路门之外者曰治朝路寝之廷曰
卷七十九 第 10b 页 WYG0971-0276b.png

(询大事在焉应门之内治朝也司士正其位宰夫掌/其法大仪正王之位而王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燕)
(朝也大仪正其位掌摈相族人朝焉玉藻曰朝服以/视朝退适路寝听政然则王日视朝于治朝而退听)
(政于燕朝矣雉门之外悬象治所以待民应门之设/宗庙社稷所以严神位路门之外则九室九卿朝焉)
(路寝之内则九/室九嫔居焉)外朝之法朝士掌之左九棘孤卿大
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
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左嘉石
平罢民焉右肺石达穷民焉
卷七十九 第 11a 页 WYG0971-0276c.png

卷七十九 第 12a 页 WYG0971-0277a.png

命令者王所以操御天下之大柄也一有所移则德
意不得施威福自下出复逆者三所以通达天下之
大机也一有所塞则过失不得闻下情无由达皆乱
亡所由生也稽之虞书命龙曰汝作纳言夙夜出纳
朕命惟允此主传命令于外弗当则纳之也又曰工
以纳言时而飏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此主达
复逆于上善则纳之也唐虞事简二者总为一官而
卷七十九 第 12b 页 WYG0971-0277b.png

耳尝合周制而论之凡王有命令大宰诏之然后命
内外史书之内史复审以法因而献可替否龙作纳
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后世中书不肯草制是也内
外史草制毕下大仆小臣传达于外善则行之审有
弗当得驳正故曰出入王之大命若后世封还王之
诏书是也凡臣下有复逆者大仆主诸侯小臣主三
公孤卿御仆主群吏庶民在外分接为之传达其善
卷七十九 第 13a 页 WYG0971-0277c.png

以治朝之法纠之矣内史掌叙事之法受纳访又得
以大史之典考之矣大事内史引以白王与之答问
使得谳言自尽冢宰从而赞之小事则宰夫白于冢
宰冢宰自听之而御史赞之虞书所谓工以纳言时
而飏之也盖周人制备故在于王所与夫亲民而在
外者既有所分而命有内外大小臣下有尊卑又各
有所属故与有虞小异者以此愚因是而有以知周
卷七十九 第 13b 页 WYG0971-0277d.png

专也内史主代王言矣然可以书而不得行也必夏
官之大仆小臣而后得以傅达之掌之者非一官王
之命令宁有下移之患哉秋官朝士掌达穷民矣大
仆小臣御仆掌诸侯诸臣吏民之复逆矣而又有宰
夫掌叙群吏之治以待之内史掌叙事之法以受之
纳之者非一人臣下之复逆岂复有壅蔽之患哉闻
之师曰夷考历代纳言之职秦汉改为尚书魏晋为
卷七十九 第 14a 页 WYG0971-0278a.png

进与左右亲信议政号曰内相故有天子私人其始
亦内史之职而其后遂建为三省宰相之官名实俱
紊矣尝参诸古今而断曰王疑冢宰则内史重疑内
史则宦官重自古宦官祸天下皆先窃宰夫之权得
居中承受章奏而后倾宰相之权又窃内史之柄典
国枢机以至废置天子在其掌握可不谨哉夫人主
亲览章奏则劳宰相专决则僭谓宜立为大公至正
卷七十九 第 14b 页 WYG0971-0278b.png

大宰然后进呈于天子谋谟既定命内史宣行之则
天下之治出于一体统正而朝廷尊矣
又按大仆正治朝廷之位而退又正燕朝之位是内
外之治常相通也内宰史掌王内之政令而属之大
宰是宫中府中实合于一体也故宰夫掌朝法以贰
小宰小宰掌宫刑以贰大宰凡复逆大仆传于宰夫
小宰以达于大宰凡命令大宰平章下于诸史而宣
卷七十九 第 15a 页 WYG0971-0278c.png

也
历代朝仪
郑康成之注玉藻曰天子诸侯皆有三朝曰外朝曰
治朝曰燕朝盖天子有五门一曰皋门二曰库门三
曰雉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库门之外者外朝也小
司寇朝士掌之路门之外者治朝也宰夫司士掌之
路门之内则路寝燕朝也大仆掌之小司寇之职曰
卷七十九 第 15b 页 WYG0971-0278d.png

州长百姓北面群臣西面群吏东面小司寇摈以叙
进而问焉以众辅志而弊谋朝士之职曰掌外朝之
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
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
庶在其后此岂非所谓外朝者乎宰夫之职掌治朝
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吏之位司士之职
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王南面三公北面东上
卷七十九 第 16a 页 WYG0971-0279a.png

门之右南面东上太仆太右太仆从者在路门之左
南面西上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族揖士旁三揖王
还揖门左揖门右太仆前王入内朝皆退此岂非治
朝者乎太仆掌正朝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王视朝
则前正位而退入亦如之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而
掌其政以待达穷者与遽令闻鼓声则速逆御仆与
御庶子王视燕朝则正位掌摈相王不视朝则辞于
卷七十九 第 16b 页 WYG0971-0279b.png

曰周制天子有四朝一曰外朝在皋门之内二曰中
朝在路门之外三曰内朝即路寝之朝四曰询事之
朝在雉门之外小司寇掌之所以每朝列位所向不
同者皆以事异故变其位王公之位常北面不变者
以三公内臣位尊故屈之使常北面其馀诸侯孤卿
大夫皆以地道尊右故尊者东面卑者西面是以于
外朝之时诸侯东面尊于孤卿也故于内朝孤东面
卷七十九 第 17a 页 WYG0971-0279c.png

朝同此通典四朝之说也至于文王世子公族朝于
内朝庶子掌之其在外朝司士掌之玉藻朝服以日
视朝于内朝退适路寝听政然则文王世子与玉藻
所谓朝者诸侯之朝也盖至于汉亦有中朝外朝之
名刘辅传曰中朝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等俱
上书而孟康注曰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
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霍光
卷七十九 第 17b 页 WYG0971-0279d.png

治内千秋为丞相而曰治外则是有中朝外朝之别
也然中朝外朝之名必始于武帝以后此汉初制也
汉初惟有叔孙通朝仪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令群臣
朝十月平明谒者治礼次第而入殿廷陈车骑设兵
卫张旗帜功臣列侯以次陈西方东向文官丞相以
下陈东方西向广行设九宾胪句传百官执戟传警
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御史执法举不
卷七十九 第 18a 页 WYG0971-0280a.png

虽用为正然每月朔至于十月朔犹常享会考后汉
志虽以每月朔岁首为大朝贺举觞上寿奏食举乐
然每朔惟十月旦从故事者正以高祖定秦之月元
年岁首也若高祖讲朝仪于长乐武帝受计于甘
泉显宗朝正月于德阳此汉朝会之所也班固东都
赋曰春王三朝会同汉京是日也天子受四海之图
籍膺万国之珍贡张衡东京赋曰每岁元旦观于殿
卷七十九 第 18b 页 WYG0971-0280b.png

后司仪辨等以朝而天子礼以三揖询问朝政行群
臣燕饮之礼以罢此汉元会之礼也魏王肃疏云汉
初公卿皆亲以事升朝故高祖躬追反走之周昌武
帝遥可奉奏之汲黯宣帝使公卿五日一朝成帝始
置尚书五人自是凌迟朝礼遂缺观此则是汉代五
日一朝起自孝宣而罢于成帝耳世祖中兴纪述其
每旦视朝日昃乃罢曰每旦者世祖之勤劳也故其
卷七十九 第 19a 页 WYG0971-0280c.png

未央宫前殿而汉有宫闱之禁自叔孙通制朝会而
汉有君臣之礼召文臣则见于宣室(贾谊/何武)召武臣则
见于武台李陵不下司马门则有罚醉亵殿上则有
劾嬖臣怠慢于朝会宰相得檄召而戮辱之则犹知
宫阙之严而君臣之不相狎盖至见于大台而愿以
常服朝踞厕视大将军而加以不冠见则何亵之甚
也彼其溺于宴安而惮于礼法不乐于外庭之检束
卷七十九 第 19b 页 WYG0971-0280d.png

礼之变也苏武之典属国萧望之赐爵关内侯张禹
之罢相就第孔光之为太师皆朝朔望此又汉世朝
朔望之礼也石奋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
朝臣冯参以列侯奉朝请世祖中兴不任功臣其加
优异者皆以列侯奉朝请此又汉世奉朝请之制也
若唐之朝仪冬正设仗以朝万国则于含元殿盖唐
之含元在周为外朝于唐为大朝也朔望起居则于
卷七十九 第 20a 页 WYG0971-0281a.png

为正衙也只日常朝则于紫宸殿盖唐之紫宸在周
为内朝在汉为宣室于唐为上阁也夫上阁之制果
何所始乎自东晋之太极殿有东西阁之名故唐置
紫宸上阁所以法晋制也唐制凡御紫宸则先立仗
于正衙然后唤仗自东西阁门而入故谓之入阁自
玄宗以前犹未有此制也开元以后以朔望上食玄
宗欲避正殿遂移紫宸唤仗自阁门以入始有入阁
卷七十九 第 20b 页 WYG0971-0281b.png

衙而行入阁礼宋建隆元年行于文德殿者皆是礼
也盖宋朝之大庆即唐之含元宋朝之文德即唐之
宣政宋朝之紫宸即唐之紫宸也开宝中诸儒增附
新礼遂载月朔入阁之仪文以文德为上阁差舛尤
甚淳化中太宗尝命张洎详定仪注洎以为入阁之
仪乃唐一时之礼非盛制也至宝元二年仁宗又以
问宋庠庠言开元本无此制请改旧仪欧阳修与刘
卷七十九 第 21a 页 WYG0971-0281c.png

之起居而废正衙自明宗失之唐末或指朔望宣政
为入阁尤为误说至熙宁三年遂罢入阁行正衙之
制而朝仪遂为万世法若夫景德之阁门仪制景德
之合班图则定于梁灏李宗谔祥符之阁门仪制则
定于陈彭年张知白祥符之重画入阁图则定于杨
徽之张洎大礼庆贺合班图则定于天禧紫宸垂拱
立班图则定于景祐至于康定之阁门仪制则定于
卷七十九 第 21b 页 WYG0971-0281d.png

之朝仪也
卷七十九 第 22a 页 WYG0971-0282a.png

卷七十九 第 23a 页 WYG0971-0282c.png

卷七十九 第 24a 页 WYG0971-0283a.png

卷七十九 第 25a 页 WYG0971-0283c.png

卷七十九 第 26a 页 WYG0971-0284a.png

周制朝会班位其在外朝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
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
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斯听狱之时所列/位焉树棘以为位)
(者取其赤心而外刺也列槐以为位者槐/之言怀也言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也)其在中朝
则王南面三公北面东上孤东面北上卿大夫西面
北上王族故士虎士在路门之右南面东上太仆太
右太仆从者在路门之左南面西上(此王视事于路/门之位也王族)
卷七十九 第 26b 页 WYG0971-0284b.png

则王南向三公及州长百姓北面群臣西面群吏东
面汉高帝长乐宫成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
西方东向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向唐开元礼正
旦冬至受群臣朝贺典仪设文官三品以上位于横
街之南道东介公酅公于横街之南道西武官三品
以上于介公之西少南每等异位重行北面相对为
首设文官四品五品位于乐悬东六品以下于横街
卷七十九 第 27a 页 WYG0971-0284c.png

刺史及三品以上东方南方于文官三品之东重行
北面西上西方北方于武官三品之西重行北面东
上四品以下皆分方位于文武官当品之下诸州使
人分方位于朝集使下亦如之设诸亲位于四品五
品之南皇宗亲在东异姓亲在西设诸方客位三等
以上东南方者于东方朝集使之东每国异位重行
北面西上西北方者于西方朝集使之西每国异位
卷七十九 第 27b 页 WYG0971-0284d.png

下重行每等异位奉礼设门外位文官于东朝堂之
前每等异位重行西面介公酅公于西朝堂之前武
官于介公之南少退每等异位重行东面诸亲位于
文武官四品五品之南皇宗亲在东异姓亲在西设
诸州朝集使位东南方者在宗亲位之南每等异位
重行西面西北方者于异姓亲之南每等异位重行
东面诸州使人分方位于朝集使之下亦如之诸方
卷七十九 第 28a 页 WYG0971-0285a.png

西面北上西北方者于西方朝集使之南东面北上
宋大庆殿正旦冬至大朝会三师三公侍中中书令
左右仆射开府仪同三司在丹墀香案之南少东次
尚书左丞相在其后皆北面西上亲王在香案之南
少西北面东上门下侍郎位于其东次左散骑常侍
次给事中左谏议大夫次左司谏正言皆重行位于
其后观文资政殿大学士学士端明殿学士位于次
卷七十九 第 28b 页 WYG0971-0285b.png

次中书舍人右谏议大夫次右司谏正言皆重行位
于其后翰林学士承旨至宝文渊阁学士位于次南
次枢密直学士待制重行位于其后并东面北上契
丹使在龙墀之上少西北面宗姓节度使以下至率
府副率在横街之南分东西相对各重行异位北上
夏国使在宫架之东军员在其后夏国从人次之高
丽使在宫架之西军员在其后高丽从人次之诸道
卷七十九 第 29a 页 WYG0971-0285c.png

第十一班正六品第十二班从六品第十三班正七
品第十四班从七品第十五班正八品第十六班从
八品第十七班正九品第十八班从九品使客位文
官之东
洪武元年太祖皇帝谓侍臣曰朕念创业之艰难日
不暇食夜不安寝侍臣对曰陛下日览万几未免有
劳圣虑上曰汝曹不知创业之初其功实难守成之
卷七十九 第 29b 页 WYG0971-0285d.png

洪武元年九月上朝罢召宿卫武臣谕之曰朕与尔
等起布衣历战阵十五六年乃得成功朕今为天子
卿等亦任显荣居富贵非偶然也当四方豪杰并起
互相攻夺提孤军应敌危亦甚矣然每出师必戒将
士毋妄杀戮毋焚民居此心简在上帝故有今日卿
等亦思曩时在民间视元之将帅轻裘肥马气燄赫
然何敢望之然彼之君臣不思祖宗创业之艰骄淫
卷七十九 第 30a 页 WYG0971-0286a.png

相对以北为上元文武百司自一品至九品序列于
崇文门外文班自外旁折位入日精门武官自外旁
折位入月华门各就东西起居位立定然后趋丹墀
就位行礼国朝文官齐班位于午门外之东西向以
北为上武官齐班位于午门外之西东向以北为上
午门西偏门入奉天门西偏门文官起居位于文楼
丹墀之南北上西向武官起居位于武楼丹墀之南
卷七十九 第 30b 页 WYG0971-0286b.png

侍从班起居位于文官起居位之北北上西向文官
一品二品拜位于内道上之东每等异位重行北面
西上武官一品二品拜位于内道上之西每等异位
重行北面东上文官三品以下拜位于丹墀内道下
之西每等异位重行北面东上分文武官为十八位
第一班正一品第二班从一品第三班正二品第四
班从二品第五班正三品第六班从三品第七班正
卷七十九 第 31a 页 WYG0971-0286c.png

非特不能保其富贵遂至丧身灭名今历数已在朕
何敢骄怠常恐政事废缺日慎一日自非犒赏将士
宴百官享劳外使未尝设宴为乐尔等亦须勤身守
法勿忘贫贱之时勿为骄奢淫佚之事则身常荣而
家常裕矣
洪武十年九月上谓侍臣曰前代庸君暗主莫不以
垂拱无为藉口纵恣荒宁不亲政事孰不知治天下
卷七十九 第 31b 页 WYG0971-0286d.png

何以曰耄期倦于勤大禹何以惜寸阴文王何以日
昃不食且人君日理万几怠心一生则庶务壅滞贻
患不可胜言朕即位有年常以勤励自勉未旦即临
朝晡时而后还宫夜卧不能安席披衣而起或仰观
天象见一星失次即为忧惕或量度民事有当速行
者即次第笔记待旦发遣朕非不欲暂安但祇畏天
命不敢故尔朕言及此者但恐群臣以天下无事便
卷七十九 第 32a 页 WYG0971-0287a.png

志业广惟勤尔群臣但能以此为勉朕无忧群臣皆
顿首受命
洪武十八年春三月太祖谓侍臣曰朕夙兴视朝日
高始退至午复出迨暮乃罢日间所决事务恒默坐
审思有未当者虽中夜不寐筹虑得当然后就寝侍
臣对曰陛下励精图治天下苍生之福但圣体过劳
太祖曰吾岂好劳而恶安何者天下未宁吾饥不暇
卷七十九 第 32b 页 WYG0971-0287b.png

无事高居宴乐亦岂不可顾自古国家未有不以勤
而兴以怠而衰者天命去留人心向背皆决于是甚
可畏也安敢暇逸
永乐元年九月上御右顺门与侍臣论时政曰朕即
位未久常恐民有失所每宫中秉烛夜坐披阅州郡
图籍静思熟计何郡近罹饥荒当加优恤何郡地迫
边鄙当置守备旦则出与群臣计议行之近河南数
卷七十九 第 33a 页 WYG0971-0287c.png

小康朕之愿也
永乐四年正月太宗皇帝御右顺门晚朝百官奏事
毕皆趋出召六部尚书及近臣谕曰早朝四方所奏
事多君臣之间不得尽所言午后事简卿等有所欲
言可从容陈论毋以将晡朕倦于听纳盖朕有所欲
言者亦欲及此时与卿计议上又曰朕每旦四鼓以
兴衣冠静坐是时神清气爽则思四方之事缓急之
卷七十九 第 33b 页 WYG0971-0287d.png

中间取四方奏牍一一省览其有边报及水旱等事
即付所司施行宫中事亦多须伺外朝事毕方与处
置閒暇则取经史览阅未尝敢自暇逸诚虑天下之
大庶务之殷岂可须臾怠惰一怠惰则百度弛矣卿
等宜体朕此意相与勤励无厌斁也自今凡有事当
商确者皆于晚朝来庶得尽委曲
永乐四年七月祀太庙太宗还御奉天殿遣使祭告
卷七十九 第 34a 页 WYG0971-0288a.png

复召侍臣与语久之时已五鼓侍臣请曰圣躬勤劳
须少息太宗曰朕尝在宫中周思庶事或一事未行
或行之未善即不寐至旦必行之乃心安积习既久
亦忘其劳盖尝自念才德不逮若又不专心志勤思
虑所行何由尽善生民何以得安盖勤于思则理得
勤于行则事治勤之为道细民不敢废况君乎洪惟
我太祖成祖思创业守成之艰难日不暇食夜不安
卷七十九 第 34b 页 WYG0971-0288b.png

衣而起仰观乾象或秉烛夜坐披阅州郡图籍周恤
民𨼆暇则取经史览阅未尝敢自暇逸与大禹惜寸
阴文王日昃不遑暇食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国家有
道之长岂偶然哉
洪武二十四年九月礼部言朝廷礼贵于严肃近者
文武官入朝往往争趋竞进品级紊乱高下失伦甚
非所以明礼法振朝纲也请自今朝参之时将军先
卷七十九 第 35a 页 WYG0971-0288c.png

次之应天府及在京杂职官员又次之有不如仪从
监察御史及仪礼司纠覈从之
按丘浚曰我祖宗以勤为治无日不朝而每日之间
有早午晚三朝或再朝焉诚以自古祸乱之端皆起
自蒙蔽蒙蔽之由起自上下之情不通上下之情不
通起自君臣不相接见然徒接见而不相亲问答犹
不见也故圣祖御制大诰首篇以君臣同游为开卷
卷七十九 第 35b 页 WYG0971-0288d.png

仪无一定之制时有更改惟我朝自祖宗以来至于
今日率循旧章一日三朝自古帝王所无也每日晨
兴上便服御奉天门文东武西侍鸣鞭毕鸿胪卿唱
入班百官行叩头礼分班侍立翰林学士侍御座左
锦衣卫夹陛西立六科给事中分班左右御史分班
面北立鸿胪官属立其后先日谢恩见辞者于鸿胪
寺报名至日先赴午门外俟百官叩头毕鸿胪卿对
卷七十九 第 36a 页 WYG0971-0289a.png

府六部以次奏所司合行事次通政司引人于御前
面奏请旨该司出班承旨大理司以下有事出奏无
则已次礼科引差使考满官员次六科各奏旨意题
本守卫揭帖赏赐钞锭次鸿胪宣奏藩府镇边所遣
使臣上命以酒饭赏赐既而两京堂上官新升者及
在外三司来朝赴任者面见叩头毕鸿胪唱奏事毕
群臣俱侧身向上立鸣鞭毕上乘辇往御武英殿或
卷七十九 第 36b 页 WYG0971-0289b.png

日常朝之制也每月朔望上具皮弁服御正殿百官
公服叩头毕分班侍鸿胪卿宣奏谢恩见辞员数毕
上出奉天门视朝如常仪臣窃考前代之制有所谓
捲班放仗入阁等名或失于粗略或失于繁琐惟今
日朝仪酌古准今实为得中
洪武二十年冬十月太祖皇帝谕大臣曰近者臣僚
尊卑体统多未得宜尔等宜著礼仪以为定式礼部
卷七十九 第 37a 页 WYG0971-0289c.png

条所谓朝参之礼有八焉颁行既久而奉行者偶因
一时之便遂袭以为故事旁观者虽知其非而不敢
以为言后来者因以为当然者有之窃观前代朝会
班次仪注皆著成图式载在文献通考诸书者可考
也乞敕大臣及翰林院鸿胪寺官将累朝实录及礼
仪定式等书并稽洪武永乐年间以来事例详加讲
究稳括节润画为图式悬于两长安门用以表正百
卷七十九 第 37b 页 WYG0971-0289d.png

定制云
朝廷讲筵之礼
自古帝王曷常不以勤政典学为首务哉顾深宫决
事非有公卿执事相与参商也典籍独对非有贤士
大夫可备顾问也即有天纵神圣之资岂能独成虽
日视朝御讲容接臣下若可以待咨询弘启沃然一
日之间不过片顷而又肃之以等威重之以纠仪君
卷七十九 第 38a 页 WYG0971-0290a.png

此虑故于大诰首篇以君臣同游为开卷第一义而
于早朝之外又御便殿听政经筵之外又御文华殿
日讲分情两尽礼意兼周无非欲其上下通蒙绝蔽
开泰召和虑至深远也皇上嗣祚往在冲年不免仅
循故事今神睿日长思藻日新乞于每日间御便殿
会集内阁部院大臣及科道官凡关系应行重务未
得胜画或圣心已定就中恐有未尽者不妨从容访
卷七十九 第 38b 页 WYG0971-0290b.png

员朝见赴任亦可兼访时出天语分付以所宜行如
遇奏本事体明白亦就时批答径下所司如成祖谕
廷臣以午后事简有言可得从容如孝庙朝召对徐
溥刘健等故事则不出皇序不下堂阶而明见万里
泽沛海隅矣乃若文华日讲正辨论得详之地如但
取讲官口诵而已伛偻而前逡巡而退为益几何谓
当于前一日先进讲章皇上览阅之馀端默凝思有
卷七十九 第 39a 页 WYG0971-0290c.png

如讲官对未称旨但在讲或听讲诸臣咸令各陈所
见得者非工失者非拙顺者非美逆者非违不但圣
贤之微言奥旨可以旁通而诸臣之忠邪深浅亦可
槩见皇上何惮而不为也虽然其要在于和颜色略
仪文皇上虽临下以庄不必其矜持之过也诸臣虽
事上以敬可省其节目之烦也盖便殿与正朝异日
讲与经筵异也
卷七十九 第 39b 页 WYG0971-0290d.png

图书编卷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