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第 1a 页 WYG0968-0158a.png

图书编卷六
明 章潢 撰
大衍总叙
大衍者程子谓数始于一备于五小衍之为十大衍
之为五十信然也其用四十有九而一不用得非以
一为数之所由始乎其法则如杨诚斋以其数五十
而分二挂一象三揲四归馀为数之用以天数五地
卷六 第 1b 页 WYG0968-0158b.png

十有八变而八卦小成则引伸类长而六十四卦万
有一千五百二十得非数之所以为大衍乎易云天
生神物圣人则之彼蓍草一本百茎而两用之则各
得五十为大衍之数是蓍乃天生之神物而圣人则
之以为大衍信乎变化之道神之所为也然曰幽赞于神
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
刚柔而生爻又曰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
卷六 第 2a 页 WYG0968-0158c.png

显道神德行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和顺于道德而理
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恐又不可专以卜筮言也
是篇所编乃揲蓍之法后又因古人所用占法而微
有不同其所以为大衍者一也故并录之云
易系辞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
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
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所以成
卷六 第 2b 页 WYG0968-0158d.png

此河图之数也古今言数学者盖始于此天地只有
一十数衍而为百千万亿之无算者此十之积也十
数又只始于一数自二至十皆此一之积也一之上
更有何物此所谓易有太极是也太极虽超乎数之
外而实行乎数之中也自天一至地十细积之已自
具天地五十有五之数(一与二为三三与三为六六/与四为十十与五为十五十)
(五与六为二十一二十一与七为二十八二十八与/八为三十六三十六与九为四十五四十五与十为)
卷六 第 3a 页 WYG0968-0159a.png

往今来万事万变与夫鬼神之情状皆在此数包罗
中矣
天数五地数五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夫既已曰数矣
即河图之数也后儒有谓此特数焉耳非理也岂知
天下无理外之数又岂有数外之理哉是故专于数
学者非也视理数为二致者亦安足以成变化行鬼
神默契乎河图之蕴况河图自一至十为数五十五
卷六 第 3b 页 WYG0968-0159b.png

生其数亦百可当大衍之数者二故图书位数与易
卦合而揲蓍挂扐之数所以定卦爻过揲之数所以
定乾坤之策而当期之日合二篇之策而当万物之
数可见图书数之原蓍策数之衍要皆出于天而圣
人无所造作为于其閒也恶可以为数而忽之
卷六 第 4a 页 WYG0968-0159c.png

卷六 第 4b 页 WYG0968-0159d.png

显阴阳之数定乾坤之策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
爻也四十九者虚天一而不用象乎太极而神功不
测也五十五者天地之极数所以神变化而行鬼神
也然则大衍之数先哲之论多矣马季长郑康成之
徒各存一说义理昭然谨按系辞曰天数五五奇也
地数五五耦也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以成金木水火
土也天数一三五七九也地数二四六八十也此乃
卷六 第 5a 页 WYG0968-0160a.png

天一与地六合于北而生水地二与天七合于南而
生火天三与地八合于东而生木地四与天九合于西
而生金天五与地十合于中而生土朱汉上谓一三
五七九奇数所谓天数二十五二四六八十偶数所
谓地数三十凡五十有五成变化行鬼神者此也
天一下降与地六合而生水于北地二上驾与天七
合而生火于南天三左旋与地八合而生木于东地
卷六 第 5b 页 WYG0968-0160b.png

而生土于中以奇生者成而耦以耦生者成而奇天
阳也故其数奇地阴也故其数耦奇耦相合而五十
有五之数备大衍之数减其五者五行之用也虚其
一者元气之本也盖天五为变化之始散在五行之
位故中无定象天始生一肇其有数也而后生四象
五行之数今焉虚而不用是明元气为造化之宗居
尊不动也
卷六 第 6a 页 WYG0968-0160c.png

五十所因而自无所因故虚之则但为五十又五十
五之中其四十者分为阴阳老少之数而其五与十
者无所为则又以五乘十以十乘五而亦皆为五十
矣洛书积数四十五而其四十者散布于外而分阴
阳老少之数唯五居中而无所为则亦自含五数并
为五十矣
一二三四五天地之生数也五中数故不用六七八
卷六 第 6b 页 WYG0968-0160d.png

四象亦无所当于五与十焉故四象之画成而以一
二三四纪其次九八七六积其实揲蓍之法具而挂
扐之五与四以一其四而为奇九与八以两其四而
为耦奇以象圆而径一者其围三故凡奇者其数三
偶以象方而径一者其围四而用半故凡偶者其数
二所谓参天两地者也及其揲之三变则凡三奇者
三其三而为九三偶者参其两而为六此九六之所
卷六 第 7a 页 WYG0968-0161a.png

六两其一偶以为二而合之为八两偶一奇则亦两
其两耦以为四参其一奇以为三而合之为七此七
八所以得数之实也是老少虽有不同然其成象之
所自得数之所由则皆有从来而不可诬矣若专以
一三五为九二四为六则虽合于积数之一端而于
七八则有不可得而通者矣
说卦传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
卷六 第 7b 页 WYG0968-0161b.png

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系辞传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
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
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又曰四营而成易十
有八变而成卦此教人所以揲蓍之法也大衍数五
十虚一不用取四十九蓍为一握信手中分置几左
右次以左手取左策执之而以右手取右一策挂左
卷六 第 8a 页 WYG0968-0161c.png

或三或四扐之左手无名指间次以右手反过揲之
策于左上遂取几右策执之而以左手四揲之观所
馀策如前扐之左手中指间次以右手反过揲策于
几右合两手一挂二扐之策置几之西边是谓一变
再以两手取几左右见存之策合之复四营如第一
变之仪而置挂扐之策于第一变挂扐之侧是谓二
变再以两手取几左右见存之策合之复四营如前
卷六 第 8b 页 WYG0968-0161d.png

三变乃观三变所得挂扐多少以画第一爻如是每
三变成爻十八变成卦是其老少之变与不变以占
事之吉凶焉
卷六 第 9a 页 WYG0968-0162a.png

卷六 第 9b 页 WYG0968-0162b.png

即蓍策奇耦而成卦而无方无体之妙已见于蓍故
曰蓍之德圆而神即奇耦六爻以为变而吉凶悔吝
之占已寓于卦故曰卦之德方以知可见圆而神者
自无而成有方以知者因有而知无神以知来知以
藏往一而已矣所谓兴神物以前民用岂专指蓍草
而言之哉
卷六 第 10a 页 WYG0968-0162c.png

卷六 第 11a 页 WYG0968-0163a.png

生数也六七八九十图之成数也四象九八七六之
数皆就成数内见然九者一三五之积六者二四之
积七者二五之积八者三五之积言九八七六则生
数已在其中必以九六为老七八为少者以成数论
之阳主进由七之进至九而极为阳之老阴主退由
八之退至六而极为阴之老九退而为七则七为少
六进而为八则八为少也进极而退所以七为少阳
卷六 第 11b 页 WYG0968-0163b.png

策者蓍之茎数曲礼所谓策为筮者是也大传所谓
乾坤二篇之策者正以其挂扐之外见存蓍数为言
耳盖揲蓍之法凡三揲挂扐通十三策而见存三十
六策则为老阳之爻三揲挂扐通十七策而见存三
十二策则为少阴之爻三揲挂扐通二十一策而见
存二十八策则为少阳之爻三揲挂扐通二十五策
而见存二十四策则为老阴之爻大传专以六爻乘
卷六 第 12a 页 WYG0968-0163c.png

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其实六爻之为阴阳者
老少错杂其积而为乾者未必皆老阳其积而为坤
者未必皆老阴其为六子诸卦者或阳或阴亦互有
老少焉盖老少之别本所以生爻而非所以名卦今
但以乾有老阳之象坤有老阴之象六子有少阴阳
之象且均其策数又偶合焉而因假此以明彼则可
若便以乾六爻皆为老阳坤六爻皆为老阴六子皆
卷六 第 12b 页 WYG0968-0163d.png

合其数必齐于此若乾坤之爻而皆得于少阴阳也
则乾之策六其二十八而为百六十八坤之策六其
三十二而为百九十二其合六为三百六十此则不
可易也
卷六 第 13a 页 WYG0968-0164a.png

卷六 第 14a 页 WYG0968-0164c.png

以四十八策分挂扐过揲而为此图挂扐过揲进退
各以四由老阳挂扐十二进一四为少阴挂扐十六
少阴挂扐十六进一四为少阳挂扐二十少阳挂扐
二十进一四为老阴挂扐二十四其进也至四十八
策之中焉止矣又由老阳过揲三十六退一四为少
阴过揲三十二少阴过揲三十二退一四为少阳过
揲二十八少阳过揲二十八退一四为老阴过揲
卷六 第 14b 页 WYG0968-0164d.png

不过乎中也
四十九者蓍之全数也以其全而揲之则其前为挂
扐其后为过揲以四乘挂扐之数必得过揲之策以
四除过揲之策必得挂扐之数其自然之妙如牝牡
之相御如符契之相合可以相胜而不可以相无且
其前后相因固有次第而挂扐之数所以为七八九
六又有非偶然者皆不可以不察也
卷六 第 15a 页 WYG0968-0165a.png

系辞传曰乾之策二百一十六(乾六爻老/阳过揲数)坤之策百
四十四(坤六爻老/阴过揲数)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万有一千
五百二十(合乾坤与六子三百八/十四爻二老过揲之数)当万物之数也
此以二老过揲数论若以二少过揲数论总数亦同
或曰何以不论挂扐曰挂扐以生爻过揲以明数而或
者乃舍挂扐并以过揲生爻误矣
卷六 第 16a 页 WYG0968-0165c.png

卷六 第 16b 页 WYG0968-0165d.png

爻变则以本卦二变爻占仍以上爻为主三爻变则
占本卦及之卦之彖辞四爻变则以之卦二不变占
仍以下爻为主五爻变则以之卦不变占六爻变则
占之卦彖辞乾坤则占二用
四象之数乃天地之间自然之理其在河图洛书各
有定位故圣人画卦自两仪而生有画以见其象有
位以定其次有数以积其实其为四象者久矣至于
卷六 第 17a 页 WYG0968-0166a.png

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有以乘之于后而九
六七八之数隐然于其中九七天数也三十六二十
八凡老阳少阳之策数也六八地数也三十二二十
四凡老阴少阴之策数也今专以九六为天地之数
乾坤之策谓七八非天地之数而为六子之策则误
矣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天数二十有五(一三/五七)
卷六 第 17b 页 WYG0968-0166b.png

五以五行气通凡五行减五大衍又减一故四十九
也姚信云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其六以象六画之数
兼虚一之数共为六画(此说/尤非)故减之而用四十九也
王弼云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其用四十九其
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
之太极也四十有九数之极也(云演天地之数/是云数之极非)尝因
诸家之说而考之易系之文首言乎大衍之数之用
卷六 第 18a 页 WYG0968-0166c.png

之数五十有五以成变化而行鬼神又其次则言乾
坤之策当期之日与万物之数故其末总提上文云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引而伸之触类
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
酢可与佑神矣观圣人立言之意不先言天地之数
五十有五而先言大衍五十者明所主在大衍也明
大衍包天地之数而非天地之数生大衍也何者天
卷六 第 18b 页 WYG0968-0166d.png

十也大衍虚一不用则不可以名求无名为有名之
宗故大衍足演天地之数也其用四十有九以生天
地之数而为天地枢故五奇五偶推而至于五十有
五此天地之数自大衍而生也阳爻阴爻推而至于
当期之日与万物之数此乾坤之策亦自大衍而生
也
论占以贞悔为体用
卷六 第 19a 页 WYG0968-0167a.png

用云尔伏羲始画三爻之卦八乾南坤北离东坎西
震东北巽西南兑东南艮西北此阴阳对待之定体
所谓贞也因而重之每卦之上又各变为三爻之卦
八是为六十四卦所谓悔也既重而为六十四卦卦
备六爻又于六爻卦六各变为六十四是为四千九
十六卦则又以所重之六十四为贞而所变之六十
四卦为悔矣卦之有变盖自伏羲时已然故箕子叙
卷六 第 19b 页 WYG0968-0167b.png

则自文王发之故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之序六
十四卦自乾坤屯蒙以至既未济之序皆以为文王
后天之卦其实不过阐明伏羲之意耳后天八卦虽
取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
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之义六十四卦虽取反对正
对往来顺逆之义然不过举此以例见耳其实错综
摩荡可以互为先后也故阴阳定立之位已寓妙万
卷六 第 20a 页 WYG0968-0167c.png

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
物也震得乾初爻坎得乾中爻艮得乾上爻巽得坤
初爻离得坤中爻兑得坤上爻皆言其变也则乾坤
为正不待言矣凡占卦者皆以贞为体以悔为用悔
虽所以尽天下之变而体常在贞必以贞为主焉故
自八卦之变而言则本卦为贞之卦为悔所占之事
在体则重于贞所占之事在用则重于悔而占例可
卷六 第 20b 页 WYG0968-0167d.png

之圣人何以为占邪盖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
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象与变皆吾心体心体之象
即其辞也心体之变即其占也因其动静而观之吉
凶见焉何待假辞以为占哉且易之为卦各言一象
如屯难之象也故所言皆艰危之意蒙昧之象也故
所言皆开通之意需待之象也故所言皆安舒之意
卷六 第 21a 页 WYG0968-0168a.png

然止各发明一义而已不相兼也以此待天下之变
非屯之时而得屯非蒙之时而得蒙非需之时而得
需非讼之时而得讼与他卦亦皆非其时而得其事
与文王所系之辞不相直也然而后世占者常用其
辞则假其辞以明变耳如占动而示以静辞则不当
动矣如占晦而示以显辞则不终晦矣但从刚柔进
退究极其情则又推本于画前之易未动之几则意
卷六 第 21b 页 WYG0968-0168b.png

此哉朱子考变之例见于易学启蒙者比附之占止
从意凑贞悔之取亦杂支离而况倚于断辞不能尽
意以是言蓍失其圆神之德矣
卷六 第 22a 页 WYG0968-0168c.png

卷六 第 23a 页 WYG0968-0169a.png

右蓍四十九策绦作一束法太极全体之象其数之
卷六 第 23b 页 WYG0968-0169b.png

(二画卦/四画也)阴仪之画七(仪一画象二/画卦四画也)因而七之七七四
十有九传曰蓍之德圆而神圆者其数奇以七圆聚
而簇之则有自然之圆矣卦之德方以知者其数偶
以八方比而叠之则有自然之方矣神者妙用不测
知者变通不拘蓍阳卦阴蓍动卦静大易之体用至
矣
卷六 第 24a 页 WYG0968-0169c.png

卷六 第 24b 页 WYG0968-0169d.png

于中以象人左右策四十有八盖总卦爻之实也八
卦经画二十有四重之则为四十有八又每卦各八
变其爻亦四十有八也其揲法先以左手取左半之
策握之而以右手取右半一策挂置于中而不复动
以象人居天地之中其阴阳寒暑昼夜变化一听于
天而无与焉一虽无与而常与四十有八者并用参
为三才者也次以右手四揲左手之策而归其奇或
卷六 第 25a 页 WYG0968-0170a.png

一闰又以右手取中半之策取三馀三取一馀二取
六馀四取四归于次指中指之间谓之再扐象五年
再闰而后挂者谓总所归二奇置于挂一之所如挂
之法韵会曰合而置之是也其归奇之数不四则八
(无所谓不/五即九)得四为奇(一个/四也)于是复合过揲之策或四
十四或四十分揲归挂如前法为第二变又合所馀
过揲之策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分揲归挂亦
卷六 第 25b 页 WYG0968-0170b.png

三奇为老阳三偶为老阴两偶一奇以奇为主为少
阳两奇一偶以偶为主为少阴每三变而成一爻十
有八变而成一卦一卦可变而为六十四卦而四千
九十六卦在其中矣
卷六 第 26a 页 WYG0968-0170c.png

卷六 第 26b 页 WYG0968-0170d.png

三奇三三为九过揲之数亦四九三十有六偶之象
方方者径一而围四阴用其半老阴三偶三二为六
过揲之数亦四六二十有四少阳一奇二偶一奇三偶
二积一二二为七过揲之数亦四七二十有八少阴
一偶二奇一偶二二奇三积一二二二为八过揲之
数亦四八三十有二此蓍数卦画自然之妙也
卷六 第 27a 页 WYG0968-0171a.png

卷六 第 27b 页 WYG0968-0171b.png

口识其以阳变阴也三变皆得偶有类于坤其画为
乂识其以阴变阳也三变得两奇一偶以偶为主即
其偶之在初在二在三有类于巽离兑其画为

不变三变得两偶一奇以奇为主即其奇之在初在
二在三有类于震坎艮其画为一而不变凡有是八
体亦八卦之体象也(为一者二十四体为一者亦二/十四体为口者八体为乂者六)
(体共六十四/图说如后)
卷六 第 28a 页 WYG0968-0171c.png

卷六 第 28b 页 WYG0968-0171d.png

以三变方得奇为艮之策八再变得奇为坎之策八
初变得奇为震之策八归扐得二十策过揲得二十
八策以四约之归扐得五(五个/五)过揲得七(七个/四)为阳
之正而不变
卷六 第 29a 页 WYG0968-0172a.png

卷六 第 29b 页 WYG0968-0172b.png

有四以初变即得偶为巽之策八再变得偶为离之
策八三变得偶为兑之策八归扐得十六策过揲得三
十二策以四约之归扐得四(四个/四)过揲得八(八个/四)为
阴之正而不变
卷六 第 30a 页 WYG0968-0172c.png

卷六 第 30b 页 WYG0968-0172d.png

揲得三十六策以四约之归扐得三(三个/四)过揲得九
(九个/四)九者阳之极变而为阴易以变为占凡阳爻之
变者通谓之九
卷六 第 31a 页 WYG0968-0173a.png

卷六 第 31b 页 WYG0968-0173b.png

过揲亦得二十四策以四约之归扐得六(六个/四)过揲
得六(六个/四)六者阴之极变而为阳易以变为占凡阴
之变者通谓之六
右八卦之体各八合而为六十四象焉其揲法从程
子张子云再变三变不挂而得之盖初变既挂一以
象人置而不用复二变乃蒙上不复挂者为是也揲
右不揲左从唐张辕庄绰二家盖天动地静阳变阴
卷六 第 32a 页 WYG0968-0173c.png

三而乘之以二者成其为奇之阳也左馀二而右承
之以六馀四而乘之以四者成其为偶之阴也阴阳
太少均齐平正若如近世三变皆折左右并揲之法
则为老阳者十二少阴二十八少阳二十老阴四参
差多寡不齐如前一变挂后二变不挂而亦左右并
揲之法则为太阳者二十七少阴二十七少阳九太
阴一虽皆六十有四然太极之体极少盖有终岁揲
卷六 第 32b 页 WYG0968-0173d.png

论所占吉凶悔吝乃心上知来之几
易之有占所以知来也故曰极数知来之谓占又曰
占事知来知来之占全在几上而几之可验者吉凶
悔吝而已为善则吉吉者心之安处也为不善则凶
凶者心之不安处也自凶而趋吉则悔悔者心有所
悟而必欲改也自吉而向凶则吝吝者心有所羞而
不欲为也此皆天命之本然而良知之所不容自己
卷六 第 33a 页 WYG0968-0174a.png

以示人欲其知本心之明不从外得也祸福无门惟
人自召盖谓几在我也故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
善必先知之善不善非吉凶所先见之几乎舍此而
求未至之祸福则有假于谶纬术数而命自外来人
谋不能与亦何益矣故周之兴也卜世三十卜年七
百而卒不如其言盖德有厚薄则运之长短因之而
推测之术岂足以尽天下之变乎借使欲以推测尽
卷六 第 33b 页 WYG0968-0174b.png

正可趋吉避凶以为安身之地而徒事口谈则亦足
以招祸矣
卷六 第 34a 页 WYG0968-0174c.png

卷六 第 34b 页 WYG0968-0174d.png

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以老阴之数二十四乘以六爻
之数则为百四十有四合之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
日者周十二月为一期以朔言之则三百五十有四
以气言之则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举气盈朔
虚之中数言之故曰三百有六十也然少阳之策二
十有八积乾六爻之策则百六十有八少阴之策三
十有二积坤六爻之策则百九十有二合之亦三百
卷六 第 35a 页 WYG0968-0175a.png

二篇者上下经六十四卦也阳爻百九十二以老阳
三十六乘之积六千九百十有二阴爻百九十二以
老阴二十四乘之积四千六百有八合之则为万有
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然以少阳二十八乘阳
爻百九十二积六千一百四十有四合之一万一千
五百二十是知少阴少阳之数隐于老阴老阳之中
七九皆为阳而奇六八皆为阴而偶也此乾坤九六
卷六 第 35b 页 WYG0968-0175b.png

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坤卦用六利永贞右明
六十四卦九六变占之通例朱子曰凡卦六爻皆不变
则占本卦彖辞而以内卦为贞外卦为悔按左氏传
孔成子筮立卫公子元遇屯䷂(震下/坎上)曰利建侯秦伯
伐晋筮之遇蛊䷑(巽下/艮上)曰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此
卦六爻皆不变占本卦彖辞卦象之例也
一爻变则以本卦变爻辞占晋毕万遇屯䷂(震下/坎上)之
卷六 第 36a 页 WYG0968-0175c.png

(乾/上)二爻九也晋文公遇大有䷍(乾下/离上)之暌䷥(兑下/离上)三
爻九也陈敬仲遇观䷓(坤下/巽上)之否䷋(坤下/乾上)四爻六也
南蒯遇坤䷁(坤下/坤上)之比䷇(坤下/坎上)五爻六也晋献公遇
归妹䷵(兑下/震上)之暌䷥(兑下/离上)上爻六也此一爻变占本
卦爻辞之例也二爻变则以本卦二爻变辞占仍以
上爻为主传无例二爻变则占本卦及之卦彖辞而
以本卦为贞之卦为悔公子重耳筮得国遇贞屯䷂
卷六 第 36b 页 WYG0968-0175d.png

三爻变二爻二爻上爻在两卦皆八而司空季子占
之曰皆利建侯此三爻变例也又变在前十卦主贞
后十卦主悔见启蒙六十四卦变图
四爻变则以之卦二不变爻占仍以下爻为主传无
例五爻变则以之卦不变爻占穆姜往东宫遇艮之
八䷳(艮下/艮上)史曰是谓艮之随䷐(震下/兑上)盖初四五三爻
得六三上爻得九凡五爻皆变惟二爻得八不变法
卷六 第 37a 页 WYG0968-0176a.png

之彖辞以为对非也
六爻变惟乾坤占二用馀卦占之卦彖辞蔡墨曰乾
之坤曰见群龙无首吉此其例也于是一卦可变六十
四卦而四千九十六卦在其中矣引而伸之触类而
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大衍总论
大衍之数本之河图其说旧矣因天地之数五十有
卷六 第 37b 页 WYG0968-0176b.png

有所㨿也至谓卦本六画减五行并虚一之数为六
爻故止用四十有九则穿凿附会失愈远矣殊不知
蓍草一本百茎可当大衍之数者二故揲蓍取五十
茎为一握以衍其数所谓天生神物圣人则之者此
也况参天两地三阳二阴变化错综以五乘十以十
乘五其数皆五是五本数之祖也圣人用蓍以大衍
其五十之数何必谓其取河图洛书中之五数而大
卷六 第 38a 页 WYG0968-0176c.png

衍即八之为小成六十四为大成也惟其谓大衍之
数皆从河洛五数而大衍之所以于河图必去其五
于洛书必增其五而后与大衍合恐圣人不如是安
排布置也要之五数在天地间五行五伦五德五方
无往不然自大衍之数则为五十自河图之数则为
五十五自洛书之数则为四十五理本一致何必一
一牵合而后谓之同哉或谓河图数原在大衍后而
卷六 第 38b 页 WYG0968-0176d.png

也盖疑者疑五十与五十五数不免有所增损以强
合之故也况天数五以下原在大衍后而今则在乎
大衍之前矣天一地二以下原在第十章之首而今
则在乎天数五之首矣岂不以旧文错简故从而更
易之也又安知大衍与河图数不有所混而不必合
之为一章邪后学于圣经当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愚
于河图大衍之数姑存其疑以请正云
卷六 第 39a 页 WYG0968-0177a.png

昔圣人幽赞神明而生蓍则河图洛书以作大衍参
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发挥于刚柔用九用六
立卦生爻和顺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故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在天曰
阴与阳在地曰柔与刚在人曰仁与义此性命之原
也故易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
之故六易六位以成章六十四皆变为六十四也三
卷六 第 39b 页 WYG0968-0177b.png

卦得先天则天地山泽雷风水火相错顺逆先天八
卦六十四卦可穷也卦得后天则震巽离坤兑乾坎
艮互易反对后天八卦六十四卦可穷也由先天后
天始乾坤蒙终坎离既济未济而四千九十六卦生
焉天地万物之理尽在是也以之和顺道德而理于
义以之穷理尽性则至于命矣
卜筮总论
卷六 第 40a 页 WYG0968-0177c.png

于开物成务以前民用而非若后世之论利害也圣
人以百姓迷于吉凶之故虽父兄临之师保诲之官
司治之亦不知畏也所畏者惟在鬼神且如蛮夷氐
羌虽无君臣之序亦有决疑之卜或以金石或以草
木国不同俗然各信其神以知来事而况于百姓乎
故圣人因其明通之以卜筮使先斋戒以神明其德
德既神明则机易发触而后卜筮之师以言告之则
卷六 第 40b 页 WYG0968-0177d.png

设教也后世不知易之为教欲开人心而执其象占
立为断例则不过一卜筮推测利害之粗迹耳先师
有言筮固是易龟亦是易可谓知筮龟矣外易理而
说蓍龟则其言岂不赘乎春秋以后卜筮别有繇辞
如陈懿氏卜妻敬仲则曰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有妫
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
与京晋献公卜立骊姬则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
卷六 第 41a 页 WYG0968-0178a.png

千乘三去三去之馀获其雄狐史苏筮晋伯姬嫁秦
穆公遇归妹之暌则曰为雷为火为嬴败姬车脱其
辐火焚其旂不利行师败于崇丘归妺暌孤寇张之弧
侄其从姑六年其逋逃归其国而弃其家明年其死
于高梁之墟如此类者甚多皆不以易理断也盖后
人自为繇辞如汉焦贡易林京房火珠林之类耳或
谓易中亦有此理不以其说为非则固后世之见也
卷六 第 41b 页 WYG0968-0178b.png

外之理别有一说哉及文王系辞正以发明伏羲之
意而已周公孔子复申爻传四圣一心亦无他意乃
复别系之辞则易外又添一说矣虽于利害时或测
知然琐碎烦难理非一贯何足以开人心哉其在洪
范言卜筮于卜则曰雨霁蒙驿克于筮则曰贞悔雨
霁蒙驿克者是以五气占也贞悔者是以二体占也
然其辞则皆本于易矣虽筮法仅存卜法无考必不
卷六 第 42a 页 WYG0968-0178c.png

小术耳何足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哉
龟长筮短之辨
大禹谟舜命禹曰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俞洪
范曰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
及卜筮既谋及于心又谋及于卿士庶人志乃先定
而谋又佥同则何待于卜筮哉此见圣人之心至虚
无物不敢以人谋自私也若谓卜以决疑不疑何卜
卷六 第 42b 页 WYG0968-0178d.png

协从卜不习吉是不再卜也而金縢则言乃卜三龟
一习吉其所谓卜三龟者非立三人以相参考也正
如洛诰有谓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
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此岂再三之渎哉
盖即一事而分条异其命辞耳在舜卜禹而得吉则
不必再卜此则卜涧水东瀍水西之外又卜瀍水东
以覆验洛之吉否不嫌于相袭也故曲礼曰卜筮不
卷六 第 43a 页 WYG0968-0179a.png

又曰卜筮不相袭者盖以卜人筮人各有专职故惟
卜与卜袭筮与筮袭而以卜袭筮以筮袭卜则其法不
相通焉若卜筮互相为占则礼之所有也礼先筮而
后卜洪范亦有龟从筮从或龟从筮逆之说筮龟固
并用矣但古大事决于卜故曰大事卜小事筮而左
传因谓之筮短龟长则二者并占以从龟为长耳卜
筮互相推决故各立官蓍为枯株不若龟有灵性故
卷六 第 43b 页 WYG0968-0179b.png

其德本无高下蓍短龟长之说盖自俗传而蓍龟遂
分轻重岂惟以龟有血气之灵蓍为枯槁之物哉夫
蓍龟所占皆本于易但龟主于象蓍主于数象则穷
于五行数则观于二体其所推极亦系于人之精神
耳圣人不生龟亦不出而龟难蓍易业亦易传意必
当时卜师之术远而深筮师之术近而浅推测各穷
其术事之小大因亦殊焉故大事卜小事筮礼家遂
卷六 第 44a 页 WYG0968-0179c.png

知起于何时观舜言龟筮协从则唐虞之前二法已
皆有之或谓伏羲始造龟卜神农始以蓍筮亦臆说
耳观大传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大乎蓍龟之
说则卜筮已备于伏羲之世矣
卷六 第 44b 页 WYG0968-0179d.png

图书编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