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 1a 页 WYG0968-0002c.png

图书编卷一
明 章潢 撰
太极河图洛书易卦象总叙
道一而已矣一不可见也凡天地间巨细隐显犁然
灿然孰非此一之散殊乎自羲禹文周孔作而君师
乎天下惧斯道终昧而人人日用莫之觉也故或为
之图或为之书或为之卦爻而系其辞道本无象也
卷一 第 1b 页 WYG0968-0002d.png

以为斯人虑至深且远而斯道传之万世卒赖有此
图书易卦可证也柰何传久失真诸儒又各以意见
穿凿附会牵扯补缀一愈晦而愈裂矣近乘学易之
暇爰缉先哲所遗而编次之益信是一也浑沦于未
画之前阐明于有画之后固不可沦之虚无亦不可
泥之象数也噫得意忘言得心忘象则是编也得非
求鱼兔者之筌蹄乎哉
卷一 第 2a 页 WYG0968-0003a.png

天地间形上形下道器攸分非道自道器自器也器
即道之显诸有道即器之泯于无虽欲二之不可得
也是图也将以为沦于无邪两仪四象八卦与夫万
象森罗者已具在矣抑以为滞于有邪凡仪象卦画
与夫群分类聚森然不可纪者曾何形迹之可拘乎
是故天一也无声无臭何其隐也成象成形何其显
也然四时行百物生莫非其于穆之精神无方易无
卷一 第 2b 页 WYG0968-0003b.png

也默识此图而太极生生之妙完具胸中则天地之
化机圣神之治教不事他求而三才一贯万物一体
备是矣可见执中执此也慎独慎此也千古之心传
传此也可以图象忽之哉
卷一 第 3a 页 WYG0968-0003c.png

卷一 第 3b 页 WYG0968-0003d.png

画离于东象阳中有阴也画坎于西象阴中有阳也
东北阳生阴下于是乎画震西南阴生阳下于是乎
画巽观阳长阴消是以画兑于东南观阴盛阳微是
以画艮于西北也
易系辞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
卷一 第 4a 页 WYG0968-0004a.png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
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
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
而成位乎其中矣
易系辞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
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卷一 第 4b 页 WYG0968-0004b.png

须会通观之固不可比拟搭配以强其同亦不可
执泥方局以标其异惟原夫天地之化工证以圣
人之经典则其同其异一循夫理之自然而我无
所与庶几能自得云
古太极图说一
道必至善而万善皆从此出则其出为不穷物本天
然而万物皆由此生则其生为不测包罗主宰者天
卷一 第 5a 页 WYG0968-0004c.png

刻之不作赤子未尝学虑言知能之良必归之圣人
绝无思为言仁义之至必归之盖凡有一毫人力安
排布置皆不可以语至道语至物也况谓之太极则
盘天地亘古今瞬息微尘悉统括于兹矣何所庸其
智力哉是故天地之造化其消息盈虚本无方体无
穷尽不可得而图也不可得而图者从而图之将以
形容造化生生之机耳若以人为矫强分析于其间
卷一 第 5b 页 WYG0968-0004d.png

于何人起于何代因其传流之久名为古太极图焉
尝读易系辞首章若与此图相发明说卦天地定位
数章即阐明此图者也何也总图即太极也黑白即
阴阳两仪天地卑高贵贱动静刚柔之定位也黑白
多寡即阴阳之消长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群分类聚
成象成形寒暑往来乾男坤女悉于此乎见也以卦
象观之乾坤定位上下坎离并列东西震巽艮兑随
卷一 第 6a 页 WYG0968-0005a.png

极两仪四象八卦吉凶大业虽毕见于图中而其所
以生生者莫之见焉其实阴阳由微至著循环无端
即其生生之机也太极不过阴阳之浑沦者耳原非
先有太极而后两仪生既有两仪而后四象八卦生
也又岂两仪生而太极遁四象生而两仪亡八卦生
而四象隐两仪四象八卦各为一物而别有太极宰
其中统其外哉惟于此图潜神玩味则造化之盈虚
卷一 第 6b 页 WYG0968-0005b.png

又何必别立名象以分析之也此之谓至道而不可
离此之谓至物而物格知至也若云孔子以前无太
极图而先天图画于伏羲后天图改于文王考之易
皆无据今尽阙之可矣虽然乾坤之易简久大之德
业即于此乎在而虞廷执中孔门一贯此外无馀蕴
也但按图索骥则又非古人画象垂训之意矣故曰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卷一 第 7a 页 WYG0968-0005c.png

古太极图圣人发泄造化之秘示人反身以完全此
太极也是极也在天地匪巨人身匪细古今匪遥呼
吸匪暂也本无象形本无声臭圣人不得已而画之
图焉阴阳刚柔翕辟摩荡凡两仪四象八卦皆于此
乎具而吉凶之大业生焉即所谓一阴一阳之道生
生之易阴阳不测之神也惟于此图反求之身而洞
彻无疑焉则知吾身即天地而上下同流万物一体
卷一 第 7b 页 WYG0968-0005d.png

其根则枝叶自茂浚其源则流𣲖自长细玩图象由
微至著浑辟无穷即易所谓乾元资始乃统天是也
何也分阴分阳而阴即阳之翕也纯阴纯阳而纯阳
即一阳之积也一阳起于下者虽甚微而天地生生
化化变通莫测悉由此以根源之耳况以此观之河
洛则知河图一六居下洛书戴九履一其位数生尅
不齐而一之起于下者宁有二哉以此观之易六十
卷一 第 8a 页 WYG0968-0006a.png

圆图起于复者此也横图复起于中者此也方图震
起于中者此也后天图帝出乎震者亦此也诸卦爻
图象不同莫非其变化特其要在反身以握乎统天
之元子以完全造化与天地同悠久也是故天之所
以为天者此也故曰乾以易知地之所以为地者此
也故曰坤以简能人之所以为人者此也故曰易简
理得而成位乎其中否则天地几乎毁矣况于人乎
卷一 第 8b 页 WYG0968-0006b.png

博则尽乎造化之运以语其约则握乎造化之枢惟
太极图为然故揭此以冠之图书编云
编首古太极图说
或曰河图天地之至文也子于是编不先河图而揭
古太极图以弁其首何也曰易有太极凡两仪四象
八卦皆于此乎备具故河图其数十而左旋相生洛
书其数九而右旋相尅先天图卦象对待不易后天
卷一 第 9a 页 WYG0968-0006c.png

之不可测者是也虽古太极图浑浑沦沦渊渊浩浩
本无象也其象至于不可纪本无数也其数至于不
可穷岂特图书先后天图周易卦爻皆从此出彼上而
天文下而舆地中而人情物理国家礼乐制度千变
万化孰非太极之运用哉此古太极图所以为图书
之冠惟于此图透彻其底里则诸图皆在范围中矣
或曰古太极一图且足以范围诸图子于河图洛书
卷一 第 9b 页 WYG0968-0006d.png

傅会破碎分裂而道为之晦焉何哉曰大德敦化小
德川流此固天地造化自然之妙不待后人一一比
拟而后见其同者故鄙意谓道一而已矣河图洛书
先天后天易卦大衍皆所以阐明此道也即如图书
各有指归玩图书者必各透其所以为图为书之旨
则其至一者不约自同矣是其本同者道也不同者
象数之多寡云耳犹之本同者人而有不同者象貌
卷一 第 10a 页 WYG0968-0007a.png

图为体图书先后天图易卦大衍皆太极之用可也
以河图为体洛书为用先天为体后天为用河图洛
书为体大衍为之用先后天为体周易序卦为之用
亦可也否则仰观乎天其于紫薇垣局且未之明徒以
太微天市为之比拟而又比之于各宿度何为也俯
察乎地其于山东形胜且未之识徒以河南陜西为
之较量而又较之各畿省何为也是故易为文字之
卷一 第 10b 页 WYG0968-0007b.png

不同乎诗书曾谓透彻五经之指归而自得于中者
必欲一 一牵搭钩连配合然后见其同哉所以古今
图书之编为明道也苟不能反诸身心以求同乎至
一之道而徒求同于象数奇偶之迹焉则是编反增
一赘疣矣于图书何有于古太极图何有然则太极
果备于人之身心乎哉曰尝观邵尧夫曰道为太极
曰心为太极予合而言之道心惟微斯为太极果能精
卷一 第 11a 页 WYG0968-0007c.png

其至矣
河图洛书总叙
图书天地之至文也求道而不求诸天地之至文其
何以知天地之化育哉然人心神妙莫测即天地之
化机也图者图此书者书此惟以道观图书则不离
象数自有超乎象数者在而图书洞然于吾心矣何
必互相钩连配搭然后见其同哉吾尝析而观之河
卷一 第 11b 页 WYG0968-0007d.png

于正南长于正西极于正北终于正东皆自内至外
周而复始左旋一周天也生数在内成数在外内外
相生而生生不穷此所以河图为相生也然纵观则
阳生阴中阴生阳中横观则一九太阳居西北二八
少阴居东南况西方九分为二七南方二七合为九
右转亦未始不相克也特以相克为河图之本旨则
非矣洛书阳生于正北长于正东极于正南消于正
卷一 第 12a 页 WYG0968-0008a.png

统乎阴周而复始右旋一周天也但九退为七八退
为六火金易位逆行则克谓洛书为相克也非欤阳
数则三八一六阴数则七二九四阳位则阳左阴右
阴位则阴左阳右势本相逆然阳居四正阴居四隅
土本冲和以五为主合阴生阳合阳生阴况南方九
分为二七西方二七合为九亦未始不相生特不要
以洛书为相生耳姑举其大意如此可见图自图书
卷一 第 12b 页 WYG0968-0008b.png

之化机本自相同无待后人之强合也若夫经纬表
里先辈论之详矣予方病其滞泥象数莫知斯道之
统体也又何事纷纷异同之辨
卷一 第 13a 页 WYG0968-0008c.png

卷一 第 13b 页 WYG0968-0008d.png

三八左四九右五十中圣人则马身旋文画为河图
然各点皆圈而旋转者亦取其象之圆而圈之故名
为图也若分开生成之数以补四隅则其象方而非
图之义矣此图与世所传之图异故名古河图云
卷一 第 14a 页 WYG0968-0009a.png

卷一 第 14b 页 WYG0968-0009b.png

阳成内外相生故五行各居其方一六同宗居北二
七为朋居南三八同道居东四九为友居西五十相
守居中然合而观之一六水生三八木三八木生二
七火二七火生五十土五十土生四九金四九金生
一六水生生不穷左旋一周天也此与前古河图象
异义同而方则失其象并失其义矣
造物之秘有开必先圣人之精因象以示河图传于
卷一 第 15a 页 WYG0968-0009c.png

开先之意也圣人则之以画图也其立象垂训之意
亦深矣哉前图即所谓古河图龙马身中旋文其象
有如此也后图即所谓圣人则之而世所传之河图
是也可见则之者则马身所负之旋文而形诸图故
名之为河图耳后儒遂谓则河图以画卦于易何所
据邪伏羲始作八卦孔子谓其仰观俯察近求远取
通神明类物情未尝谓其取则河图也况马身旋文
卷一 第 15b 页 WYG0968-0009d.png

而伏羲则之为图其于八卦之义自有相吻合者在
矣今自图之数言之一二三四五生数也六七八九
十成数也一乃数之始十乃数之终而五则天地之
中数阴阳之总会也故数至五而极矣一乘五则六
故一六同位于北其行为水二乘五则七故二七同位于南
其行为火三乘五则八故三八同位于东其行为木
四乘五则九故四九同位于西其行为金五乘五则
卷一 第 16a 页 WYG0968-0010a.png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也于此而观其相生之序则水
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又生水其生生之义
亦无穷也或者乃曰河图之虚五与十者太极也奇
数二十耦数二十者两仪也以一二三四为六七八
九者四象也折四方之合以存乾坤坎离补四隅之
空以为兑震巽艮者八卦也果如其言其分析亦甚
矣恐圣人不如此之强合也借曰伏羲则图以画卦
卷一 第 16b 页 WYG0968-0010b.png

造化自然之运也岂必一一模仿为之哉
原图说
元气滋化而湿煖生一泡也滋生湿煖煴焉于是一
六二七殊而水火生水火者同源异用者也火性蒸
上蒸上者鬯以达鬯极必降降下者寒以坚于是三
八四九列而木金成木根于水华于火金液于火凝
于水水从火火从水也金木者水火之交也一六合
卷一 第 17a 页 WYG0968-0010c.png

中存五金木亦然水火木金皆五也五土也生生之始
终也然一泡之中五者顿具岂相待有哉元气滋煴
水之火也煖蒸湿随火之水也水之火其气即木是
以木成而火复丽火之水其精即金是以金凝而水
复胎金木一水火也火一水也一也顿具者也分为
两仪列为四象荡为八卦离为三百八十四爻皆此
矣或曰五既称土中奚曰虚曰岂惟中五即其在水
卷一 第 17b 页 WYG0968-0010d.png

也得五以成火夫阴不可为阳火不可为水各一其
性故也今为阳为阴为水为火五其有定性乎无定
性则生此五成此五在中此五在水火木金此五知
五行之相生而不知其所以生者五耳故五岂块然
有邪虚而已矣昔人有言搏空为块见块而不见空
土在天地后也粉块为空见空而不见块土在天地
先也亦善言五也虽然犹二也块与空一也何事抟
卷一 第 18a 页 WYG0968-0011a.png

之影也而泡亦影也是以君子贵洞虚焉则未发是
已
卷一 第 19a 页 WYG0968-0011c.png

卷一 第 19b 页 WYG0968-0011d.png

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而五居中圣人则龟身之
坼文画为洛书然各点皆直如字画者亦取其象而
画之故名为书也若点数亦圈而圆则非书之义矣
此书与世所传之书异故名为古洛书
卷一 第 20a 页 WYG0968-0012a.png

卷一 第 20b 页 WYG0968-0012b.png

间无十而一九三七二八四六纵横皆十数焉但五
行逆则相克其数本之合而观之一六水克二七火
二七火克四九金四九金克三八木三八木克中五
土中五土克一六水右转一周天也此与前古洛书
象异而义同然数皆圈圆失其书之旨矣
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固不独蓍为然而则之以画象
示人亦不独河图为然也洛之书其即河之图莫非
卷一 第 21a 页 WYG0968-0012c.png

出于洛其龟身之坼文皆直如字之画也后图亦谓
圣人则之者取则龟身之坼文而书之即所谓戴九
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而五居中以五
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是也书取其直图取其
圆图书之名异而图书之画象亦有不可混焉者矣
后儒乃谓大禹则洛书以叙畴今即九畴之传于世
者观之其位数虽于洛书未尝那移然考之圣经亦
卷一 第 21b 页 WYG0968-0012d.png

其确然为洛龟哉其所同者同此九数同此五行耳
吾人之所当究心者亦宜究竟五行在图何为而相
生在书何为而相尅九数之在天下所以无穷尽者
何为而足以范围乎天下之事物也洛书之数本不
待洪范而自明必欲以洛书洪范之位数一一强合
之何耶惟其必欲一一强合故或曰洛书虚其中亦
太极也奇耦各居二十亦两仪也一二三四合九八
卷一 第 22a 页 WYG0968-0013a.png

之正为乾坤离坎四隅之偏为兑震巽艮则亦八卦
也或又以先天图为取则河图后天图为取则洛书
以九数为图以十数为书何怪其说愈远而愈失其
真也殊不知盈天地间莫非阴阳之象数莫非易也
何必一一牵扯而后谓之同哉即如一身血脉本自
贯通何必以耳合目以手合足而后谓其作用之同
以右耳合左耳以左手合右手而后谓其方位之同
卷一 第 22b 页 WYG0968-0013b.png

河图洛书总考
孔安国云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
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
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畴
刘歆云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而画之八卦是也
禹时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河图洛书相
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
卷一 第 23a 页 WYG0968-0013c.png

九前一后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
邵子曰圆者星也历纪之数其肇于此乎方者土也
画州井地之法其仿于此乎盖圆者河图之数方者
洛书之文故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也
朱子曰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其方盖揭
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
四耦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
卷一 第 23b 页 WYG0968-0013d.png

蔡元定曰图书之象自汉孔安国刘歆魏关子明宋
邵尧夫皆谓如此至刘牧始两易其名而诸家因之
故今复之悉从其旧
以上六段虽各有所见要当折衷圣经
易大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吴草庐云河图之马不异于凡马洛书之龟不异于
凡龟初非怪事至今马背之毛其旋有如星点者特
卷一 第 24a 页 WYG0968-0014a.png

特其坼无此九数耳或曰马毛之旋如星点之圆圈
者曰图龟甲之坼如字画之纵横者曰书是也然传
自希夷者图书皆作圆圈何也曰方技家之取用不
过以其数之多寡而已故其传写之也通作圆圈取
其省易耳但曰图曰书立名既异二者自应不同若
洛书是圆圈则亦图也何以谓之书哉草庐此说似
亦有见康节云圆者星也方者土也正指其中言非
卷一 第 24b 页 WYG0968-0014b.png

龙马阳物也河图阳数也故圆而象天龟阴物也洛
书阴数也故方而象地河图左旋而相生其揖逊之
象欤洛书右旋而相尅其征诛之象欤阳全阴半故
河图终于十而洛书生于九天理之自然如此
河图洛书总论
河图洛书在伏羲时已并出矣易曰河出图洛出书
圣人则之盖则龙马之旋文画之为图则灵龟之坼
卷一 第 25a 页 WYG0968-0014c.png

观之河图阳数二十五阴数三十共五十有五洛书
阳数二十五阴数二十共四十有五此乃天地生尅
之数自有不同然其理则一而已或谓洛书之阴数
乏者非无十也一九二八三七四六相对皆十则十
已寓于其中如此而谓其同亦可也但以河洛虚中
为太极以阴阳奇耦之数各二十为两仪以一二三
四为六七八九为四象图则存乾坤坎离于四方补
卷一 第 25b 页 WYG0968-0014d.png

隅之偏为兑震巽艮是为八卦钩连牵搭必欲强而
同之岂知太极理数本不相离若必虚五与十为太
极则太极果别为一物哉阴阳消长盈虚自有老少
何必二十为两仪纵横十五为四象也至若卦之列
于东北者图书同矣然图以六为坤一为艮而书则
一为坤六为艮图以八为离三为震而书则三为离
八为震何也其列于西南者图以九为坎书则七为
卷一 第 26a 页 WYG0968-0015a.png

乾图以二为兑书则四为兑又何也是皆牵合附会
之说也殊不知五行即阴阳之老少东西南北中即
金木水火土之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即金木
水火土之数也圣人不过因天地自然之象数以画
卦叙畴一六为水坎也二七为火离也三八为木震
巽也四九为金兑乾也五十为土艮坤也此本图书
所同者特在图为相生在书为相尅况造化之妙有
卷一 第 26b 页 WYG0968-0015b.png

之生之者由艮坤兑乾坎震巽离故皆左旋生生不
穷自二方相易则皆右旋相尅则北方一六水尅西
方二七火西方二七火尅南方四九金南方四九金
尅东方三八木东方三八木尅中央五土五土复尅
北方水此皆自然法象不可易者何必一一穿凿以
强合之使天地之造化反滞泥而不通哉噫既欲强
合图书又欲强合先天后天卦位亦穿凿之甚矣
卷一 第 27a 页 WYG0968-0015c.png

天下之道本乎一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孟子曰夫
道一而已矣是一也先天地而不知其所以始后天
地而不知其所以终所谓天下之大本生生不息之
真机也观河图洛书其奇耦象数固不必强同然而
未始不同者一之居乎下也何也万物不齐生生化
化成始成终莫知端倪皆是一之所为也一六为水
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此非图书
卷一 第 27b 页 WYG0968-0015d.png

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从下左转则由一六水生
三八木由三八木生二七火由二七火生五十土由
五十土生四九金由四九金生一六水图之相生固
始终本乎一也以洛书言之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
四为肩六八为足而五位乎中从下右转则由一六
水尅二七火由二七火尅四九金由四九金尅三八
木由三八木尅五土由五土尅一六水书之相尅亦
卷一 第 28a 页 WYG0968-0016a.png

不同者此也一为万化根本岂徒一与一为二二与
一为三而数皆由此生生不穷焉已哉夫图书皆起
于在下之一点诚有然者而一六同宗何也盖一岁
十二月一日十二时皆肇于子子者水位也水生于
阳成于阴气始动则阳生气聚而静则成水故云天
一生水地六成之以生水之初属一至成水则六矣
凡物之初生其形皆水而水为万物之原乃有生之
卷一 第 28b 页 WYG0968-0016b.png

书为然观易之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起乾之
初画在乾则曰初九潜龙勿用阳在下也非即图书
之下一点乎观先天图象由坤之纯阴而复之一阳
生焉复卦一阳在乎五阴之下非即乾卦初爻阳气
潜藏之义乎然八卦坎为水而一阳乃在乎二阴之
中又何也正天一地六生成之象也后天之坎乃在
先天坤位阴阳生成自不可离特其知大始者由一
卷一 第 29a 页 WYG0968-0016c.png

也况于人乎柰何圣人画象示人图书卦爻如合一
辙而后儒必欲牵扯钩连以强同其不必同者其于
图书卦爻本同之旨莫之措意且不求乎一之在吾
身者又徒嘐嘐于纸上之陈言其论弥繁失弥远矣
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又曰不远之复以脩身也
惟于此默而识之则此一在图书本无不同者不其
体备于吾之身心矣乎
卷一 第 29b 页 WYG0968-0016d.png

夫生生之本一一之性自生也非有使之生者也一
必生二一与二交生三三生万物交也者其所以生
生之妙机乎凡造化之理阳交乎阴坤居乾下焉水
静火伏焉水为火根火不得不返交乎水坤为乾藏
乾不得不下交乎坤机自然矣乾之下也不极火之
伏也不深未有能生者盖坤复晦朔亥子之际天下
之极深处也是之谓渊生生之本也此图书一皆居
卷一 第 30a 页 WYG0968-0017a.png

极之前阴含阳也有象之后阳分阴也无极无前后
而蔽于象则有之有则贰贰则不交矣诚即所分于
有象之后而察所含于无极之前极深研几不蔽于
象则渊可识渊识藏心其庶乎心藏则一得一得而
生生之机在我矣是以圣人之持虑恭以小驭气下
以微理物慎以穆非故务卑以成物也所以持是一
惧或离渊则贰而生机之穷以窒也何者天之下以
卷一 第 30b 页 WYG0968-0017b.png

而生物之不测也彼骈枝其识察采色而浅衷难乎
持是矣非天道矣兹龙必潜初而贵无首九三所为
夕惕哉
生尅合论
道可以象见而以定象执之非道也道可以意会而
以己意拘之非道也图也书也固可以象而见可以
意而会矣必欲比拟而同之岂知道者哉是故道本
卷一 第 31a 页 WYG0968-0017c.png

曰圣人以意会天地之造化而模写之耳至图书发
泄于龙马灵龟则是二篇乃天地自然之文章犹日
星在天海岳在地圣人未尝一毫措意其间也志圣
学者可于天地自然之文章而不求诸道哉彼图与
书其不同者图圆而书方图旋而书坼图五十五数
书四十五数皆无论也其未尝不同者非五行哉是
五行也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肾为精为智在
卷一 第 31b 页 WYG0968-0017d.png

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为神为礼在数为二七
在卦为离在支干为丙丁为己午是也在天为风在
地为木在人为肝为魂为仁在数为三八在卦为震
巽在支干为甲乙为寅卯是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
在人为肺为魄为义在数为四九在卦为兑乾在支
干为庚辛为申酉是也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
脾为意为信在数为五十在卦为艮坤在支干为戊巳
卷一 第 32a 页 WYG0968-0018a.png

四方之位而上下无常者五行变动之宜惟知一六
之为水也精也坎也不论其何方而其为水者如故
也惟知二七之为火也神也离也不论其何方而其
为火者如故也木金土亦然此皆以象言也然运行
于象数之中者意也河图左旋以相生洛书右旋以
相尅一生一尅消息盈虚如环无端此乃天地化机
自然之运也可以一毫己意参之哉盖河图惟其相
卷一 第 32b 页 WYG0968-0018b.png

火上水下木左金右坎离震兑精神魂魄象若对待
矣不知相生则顺故如此也洛书惟其相尅所以水
尅火火尅金金尅木木尅土土又尅水而金居火位
火位金乡水火既济金木相制象若反背矣不知相
尅则逆故如此也岂图书自相违欤阴阳刚柔翕辟
迭运生尅顺逆往来互根一寒一暑岁功成固非寒
与暑相悖也亦何必以暑配寒然后见其经纬之相
卷一 第 33a 页 WYG0968-0018c.png

呼配吸然后见其表里之相孚是故左旋则有以鼓
造物之出机莫不资始作成自无而有自一而万浩
浩乎其无穷也已右旋则有以鼓造物之入机莫不
归根复命自有而无自万而一渊渊乎其莫测也已
此所以河图非有馀洛书非不足随其五行之变化
莫非一元之周流一本万殊参伍错综显微无间体
用一原虽欲析图书而二之不可得矣但其在天地
卷一 第 33b 页 WYG0968-0018d.png

人复还天地者宜如何彼不明天地之化育而分裂
比拟不知图书者也彼徒求造化于图书不知吾身
之图书自有在焉则是天地之文章亦恶足为有无
哉噫顺畅化机逆还化元此固乾坤化育之玄枢吾
人性命之实体天下万事万物之大机括也天地不
过假图书以泄其秘而太极先天后天各图象皆此
意也真信乎此则阴阳一极也寂感一心也费隐一
卷一 第 34a 页 WYG0968-0019a.png

运用得心忘象得意忘言虞廷精一之传孔门博约
之训不于图书具见之哉
卷一 第 35a 页 WYG0968-0019c.png

卷一 第 35b 页 WYG0968-0019d.png

生乎万物吾人以之应感乎万殊虽欲二之不可得
也但凡民囿于其中而不察贤智各执其偏而未融
此所以太极自为太极河图自为河图而或以己见
割裂强合之则造化几乎息矣此图即河图也其阴
阳交会奇耦位数与太极仪象皆不期合而自无有
不合者惟潜心以细玩之虽曰一六在下二七在上
其实皆阳上而阴下虽曰三八在左四九在右其实
卷一 第 36a 页 WYG0968-0020a.png

数在内而成数在外虽曰阴阳皆自内达外其实阳
奇一三七九阴偶二四六八皆自微而渐盛可见太
极图河图出于天地画于圣人固所以模写造化以
启牖后人其实天地亦有所不能违也考之书顾命
天球河图在东序论语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河图为
古帝王圣贤所重也如此彼欲分裂某几点置之某
处而更乱之盍即此太极河图观之哉但阴阳左右
卷一 第 36b 页 WYG0968-0020b.png

说是又不知阴阳合于中心而土本天地之中气也
非达观者其孰知之
卷一 第 37a 页 WYG0968-0020c.png

卷一 第 37b 页 WYG0968-0020d.png

外也惟五行之象数一定不乱则图书卦爻生尅变
化触处皆通岂特此图为然哉
一阴一阳之谓道五行者阴阳之变化八卦所由分
也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十为阴河图之数也
乾坎艮震属乎阳巽离坤兑属乎阴易卦之象也象
数若不同矣惟以五行言之其殆不期同而自无不
同者乎盖在数则一六水二七火三八木四九金五
卷一 第 38a 页 WYG0968-0021a.png

之震巽金不属之兑乾土不属之艮坤乎象数五行
其配属既确然不移虽谓圣人则河图以画卦揆之
于理亦无不可者是故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而则之
以画坎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而则之以画离天三生
木地八成之而则之以画震巽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而则之以画兑乾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而则之以画
艮坤自数而言曰五曰十自象而言曰艮曰坤象与
卷一 第 38b 页 WYG0968-0021b.png

此五行也象此五行也虽谓圣人则洛书以画卦亦
可也数之方位不同而卦亦因之岂圣人自用其智见
而为之哉若象数五行不明其一定之理其于图也
乃欲析一以补西北之隅为艮而六之在北者为坤
析二以补东南之隅为兑而七之在南者为乾析三
以补东北之隅为震而八之在东者为离析四以补
西南之隅为巽而九之在西者为坎此固不免割裂
卷一 第 39a 页 WYG0968-0021c.png

六为艮一为坤也八为少阴而三乃少阴之匹故八
为震三为离也九为老阳而四乃老阳之匹故九为
乾四为兑也七为少阳而二乃少阳之匹故七为坎
二为巽也纷纷沓沓各逞其依仿假借之见以至诡
诞失真而莫知所适从矣自今观之图书如故也八
卦随其位数而布列之五行生尅之理昭然于图书
卦画间也吁世儒好烦难忽易简岂特图书焉已哉
卷一 第 40a 页 WYG0968-0022a.png

卷一 第 40b 页 WYG0968-0022b.png

即奇偶位次而天地之交见矣
卷一 第 41a 页 WYG0968-0022c.png

卷一 第 41b 页 WYG0968-0022d.png

即奇偶位次而日月之交见矣
河图天地交洛书日月交总论
上古文字未备止画图象以相示观古太极图一元
浑含阴阳旋转凡天地日月之盈虚消息即图可默
会也河图洛书其义果止于顺逆不同生尅各成其
化工已哉盖相生者顺畅化机而即其画象可以见
天地之交相尅者逆还元化而即其画象可以见日
卷一 第 42a 页 WYG0968-0023a.png

大来内阳外阴天地交而万物通是也河图之数十
体数也全数五十有五日月以天地为体故体数为
有馀观天之运行每昼夜一周天而过一度證诸赤
道之度有馀可知也日月之交以形相摩荡也易曰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是也洛
书之数九用数也全数四十有五天地以日月为用
故用数为不足观日行每昼夜一周天而阳数二十
卷一 第 42b 页 WYG0968-0023b.png

二十九日有奇故必积闰以成岁而月数止二十證
诸日之黄道月之九道其度不及赤道亦可知也况
观河图画象阳生于正北长于正东盛于正南极于
正西阴生于正南长于正西极于正北终于正东运
行四正周而复始且阳生于下自下而上阴生于上
自上而下一六二七皆阳上阴下三八四九皆阴左
阳右五十土象居中亦阳内阴外即奇偶以观天地
卷一 第 43a 页 WYG0968-0023c.png

也非欤观洛书画象阳生于正北长于正东极于正
南消于正西阴生于西南长于东南盛于东北终于
西北错行代明周而复始且阳生于东而消于西阴
生于西而望于东一六相推成七日月上升之象也
九四相推为十三而又成乎三三八相推为十一而
又成乎一日月下沈之象也一五相推成六而复还
元矣即奇偶以观日月其出没消息亦不待一毫矫
卷一 第 43b 页 WYG0968-0023d.png

交各一其义也盖天地交而日月往来以生明日月
交而天地化生以成岁所以阴阳变化自然相生相
尅而神妙万物有如此但天地交则泰矣易即严艰
贞于九三日月交则既济矣易即谨衣袽于六四君
子因图书而致慎于交也深矣哉若夫统观河图除
中五十则外数三十径一围三故圆谓图为天之象
可也统观洛书除中五数则外数四十径一围四故
卷一 第 44a 页 WYG0968-0024a.png

而盈也非日之象乎书之数四十有五其数偶而乏
也非月之象乎此则自学者观会通以尽其变耳而
潜神图书者可无反身之功哉盖天地日月之交即
吾人性命之理姤复之机也果能以此洗心退藏于
密天地交而一阳含于六阴之中日月交而一贞完
其纯阳之体则天地合德日月合明而生尅之神妙
不在图书而在我矣否则图书固不当互相牵扯而
卷一 第 44b 页 WYG0968-0024b.png

致命之学何与哉
卷一 第 45a 页 WYG0968-0024c.png

卷一 第 45b 页 WYG0968-0024d.png

运于四方五与十居于中所谓以圆涵方也天道下
降降生于下自下而上始北次东故一与三生数居
之自内而外历南终西故七与九成数居之东北属
阳阳在阳方为主生于内在阴方为客成于外也地
道上升阴生于上自上而下始南次西故二与四生
数居之自内而外历北终东故六与八成数居之西
南属阴阴在阴方为主生于内在阳方为客成于外
卷一 第 46a 页 WYG0968-0025a.png

地必依于地也
按河图之数十天地五生数合五成数析观天一天
三天五是为参天地二地四是为两地参天两地合
为三五中五一四为五三二为五参伍以变错综其
数一三五成九二四成六九与六合为三五二五一
成八三四成七八与七合为三五至五得一合九五
得二合八五得三合七五得四合六皆三五一得六
卷一 第 46b 页 WYG0968-0025b.png

以五合十一三二四六八七九参天两地而参伍错
综变化无穷
卷一 第 47a 页 WYG0968-0025c.png

卷一 第 47b 页 WYG0968-0025d.png

一三九七运于中所谓以方涵圆也天道左旋阳生
于正北自北而东故一与三生数居之极于正南自
南而西故九与七成数居之东北阳阳进故在阳一
进为三西南阴阴退故在阴九退为七也地道右转
阴生于西南自西而东故二与四生数居之极于东
北自东而西故八与六成数居之上属阳阳进故在
阳二进为四下属阴阴退故在阴八退为六也天五
卷一 第 48a 页 WYG0968-0026a.png

为主也
按洛书之数九天地五奇数四偶数总观纵横斜直
十五是为参伍相错交宗是为错综分为参两中五
合一三合九七隅二四与八六参天两地而倚数参
之一三五生九九七五生一三九五生七七一五生三
两之二六生八八四生二四二生六六八生四至参
其一生三参其三生九参其九生七参其七生一两
卷一 第 48b 页 WYG0968-0026b.png

五合十一九二八三七四六参伍错综而参天两地
生生不息
参两参伍总论
或问参两参伍之旨曰参天两地而倚数此是圣人
解河图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此是圣人解洛书参两
参伍此是圣人作易本旨一部易皆是参两参伍之
妙用参两参伍非是两事并论图书河图是洛书之
卷一 第 49a 页 WYG0968-0026c.png

综为用在洛书参伍错综为体参天两地为用洛书
非外于河图自河图生数参天两地而成一三五成
九纯阳故为老阳二四成六纯阴故为老阴二五一
成八阳多阴少故为少阴三四成七阴多阳少故为
少阳老变而少不变故易经六十四卦皆用九用六
九六者参天两地之数合为十五是为参伍参伍以变
故老阳变为少阴老阴变为少阳二老阴阳俱纯二
卷一 第 49b 页 WYG0968-0026d.png

合九五得三为八阳中少阴合七是为阳数错综皆
合为三五五得四为九合六四得二为六合九一得
四为九合是之谓老阳老阴错综相合五得二为七
合八二得六为八合七三得四为七合八是之谓少
阳少阴错综相合皆合为三五故易有四象皆参伍
错综之用参伍错综皆参天两地之妙河图洛书始
终妙在参两二字一三五参天得九故生南方九九
卷一 第 50a 页 WYG0968-0027a.png

一五得三故生东方三老阳少阳互为生成皆是参
天二四两地得六故生西北六六八得四故生东南
四二六得八故生东北八八四得二故生西南二老
阴少阴互为生成皆是两地如所谓参其一生三参
其三生九参其九生七参其七生一两其二生四两
其四生八两其八生六两其六生二如环无端此参
天两地生生不息参天两地合为参伍错综分为参
卷一 第 50b 页 WYG0968-0027b.png

此是圣人作易之旨
图书参两参伍总论
图书易卦本非数之所能尽也然一涉之于数人即
以术数目之矣数可尽废哉盖专言术数之占小技
也不足言也然天地人物果能逃乎数焉否也图书
乃造化自然之文而天地之所以示人者止此奇偶
之数耳周易六十四卦止此九六之用耳奇耦九六
卷一 第 51a 页 WYG0968-0027c.png

倚数曰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其所以发挥幽赞神明
者且无论己彼河图之数十十者天地之全数无盈
亏也洛书之数九九者天地之活数无穷尽也以参
两归之河图参伍归之洛书不亦大分析哉善观图
书者得意忘言是或一道也何也一奇象天圆而围
三三本奇数故三三为九而乾用九也二偶象地方
而围四两本偶数故二四为六而坤用六也九六合
卷一 第 51b 页 WYG0968-0027d.png

变为七是三五之变即九六之变而一原于天三地
两之本然也河图本相生也皆自生数言之天一天
三天五为参天地二地四为两地合一三五为九二
四为六倚数即用九六是也况图之全数五十有五
合九六皆成五十四而虚其一则图之全用九与六
也而参两见矣且二五为七一三四为八合九与六
七与八皆成十五如此而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则随
卷一 第 52a 页 WYG0968-0028a.png

天地者何可测邪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是五者
天地之生数也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是二五为
十者天地之成数也至三五则变矣洛书相克虽于
成数为不足也然一九三七四六二八皆成十合乎
中五则纵横斜直皆成十五要皆错综其数而三其
五为十五又三其十五为四十五所以书本用九五
九亦成四十有五谓洛书为参伍以变者此也究其
卷一 第 52b 页 WYG0968-0028b.png

之耳其实参与两即五也则是洛书虽参伍以变阳
居四正阴居四隅以阳统阴而参两天地亦何能外
乎九六之用哉可见九与六也合之为参两析之为
参伍乃图书所同也岂特图书为然周易六十四卦
三百八十四爻推而至于天地间万事万物洪纤高
深孰能逃乎九六之外邪要之生克相需乃化育不
息之真也惟其参两天地所以相生也而克之者即
卷一 第 53a 页 WYG0968-0028c.png

变所以相克也而生之者即于此乎存焉故参伍实
已妙夫参两之功惟其相生故其数有馀则不容以
不克惟其相克故其数不足则不容以不生图书相
克本相为用而其不必牵合者于兹益信矣玩图书
者诚能握参两之权而妙参伍之用则盈虚消息与
时偕行夫焉有所倚
古太极河图洛书总说
卷一 第 53b 页 WYG0968-0028d.png

夫今也周子太极图圈象本空下图阴阳互根五行
相生又指其中空圈为太极虽与此图互相发明未
若此图原画自古先圣帝更浑涵耳可见图有古今
太极何古今之有予岂徒信古之图哉信夫太极而
已矣曰河图洛书亦以古名果与今之图书异欤曰
图出于河而谓之图云者如世之画图然也盖马身
之旋毛本圆而总图亦圆今之总图已方其象矣书
卷一 第 54a 页 WYG0968-0029a.png

甲坼本直而书之画文亦直今之书画已圆其象矣
圆象天方象地圆为星方为土今则于其本圆者方
之本方者圆之不亦失古人命名取象之旨哉且三
图皆古人本造化法象以昭示夫消息盈虚之真机
儒家经典中失此图象久矣医与养生家其书籍幸
免秦灰而圣人之精蕴赖以不泯可见上古未有书
契而先有图象则图象卦画俱传自上古故太极河
卷一 第 54b 页 WYG0968-0029b.png

焉耳今古并陈于前虽无论其中意义而其画象是
非易辨也况缘古证今则古圣之精神所以描写化
工之秘而垂示无穷者不可以意会也邪或曰世有
积书者号家藏百千卷且不辨图也书也为何物也
至其中意义不啻绘画中之黑白其纵横多寡为何
事也子何区区古今之辨乎曰孔子叙易必原夫古
者包羲氏著大学必推夫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卷一 第 55a 页 WYG0968-0029c.png

曰信而好古一则曰好古敏求所以我思古人实获
我心况尚友千古予志也敢谓今之人尽异于古之
人乎则夫潜神古图书又曷敢谓世之无同志乎前
三图并后易卦先后天方圆八图皆我父白城公手
授时弟汉尚未总角也能了其大意特因注意举业
皆束而藏之甫十岁父弟继没嗣是学易精研象义
乃于诸图体玩久之恍然天地间充耳盈目皆太极
卷一 第 55b 页 WYG0968-0029d.png

之先若有潜通默会者然予父弟久已同游古人矣
古图书具存也兹重有感并述所自云
图书编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