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923-0977a.png

历代制度详说卷十一 宋 吕祖谦 撰
兵制
制度
历代之制兵之所来尚矣自黄帝有涿鹿之战颛顼氏
有共工之陈夏有甘扈之誓商周以兵定天下矣天下
既定戢藏干戈教以文德而犹立司马之官设六军之
众因井田而制军赋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923-0977b.png

封十为畿畿方千里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四
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有戎马一牛三四丘为甸
甸六十四井有戎马四兵车一乘牛十二甲士三人卒
七十二人干戈备具是谓乘马之法一同百里提封万
井除山川沈斥城池邑居园囿衢路三千六百井定出
赋六千四百井戎马四百匹兵车百乘此卿大夫采地
之大者也是谓百乘之家一封三百一十六里提封十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923-0977c.png

侯之大者也是谓千乘之国天子畿方千里提封百万
井定出赋六十四万井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故称万
乘之主戎马车徒干戈素具春振旅以蒐夏拔舍以苗
秋治兵以狝冬大阅以狩皆于农隙以讲事焉五国为
属属有长十国为连连有帅三十国为卒卒有正二百
一十国为州州有牧连帅比年简车卒正三年简徒群
牧五年大简车徒此先王为国立武足兵之大略也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923-0977d.png

公欲定卒伍修甲兵大国亦将修之而小国设备则难
以速得志矣于是乃作内政而寓军令焉故卒伍定乎
里而军政成乎郊连其什伍居处同乐死生同忧祸福
共之缓急足以相助其教已成尊天子以安百姓荀子
曰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直
秦之锐士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
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 汉高祖既定天下踵秦而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923-0978a.png

增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而
外有楼船皆岁时讲肄修武备之事元帝时以贡禹议
始罢角抵而未正治兵振旅之事也 隋志十二卫曰
翊曰骁骑曰武曰屯曰禦曰候分为左右皆有将军以
分统诸府之兵府有郎将副郎将坊主团主以相统制
又有骠骑车骑二府皆有将军后更骠骑曰鹰扬郎将
车骑曰副郎将别置折冲果毅 唐府兵之制起自西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923-0978b.png

建成为左领大都督燉煌公为右领大都督元吉统中
军发自太原有兵三万人及诸起义以相属与降群盗
得兵二十万析关中为十二道皆置府凡民年二十为
兵六十而免其能骑而射者为越骑其馀为步军武骑
高宗武后时天下久不用兵府兵之法寖坏番役更
代多不以时卫士稍稍亡匿至是益耗散宿卫不能给
宰相张说乃请募士宿卫十一年取京兆蒲同岐华府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923-0978c.png

岁一番命尚书左丞与州吏共选之明年更号曰彍骑
天宝以后彍骑之法又稍变废士皆失拊循八载折
冲诸府至无兵可校李林甫遂请停上下鱼书其后徒
有兵额官吏而戎器驼马锅幕糗粮并废矣初府兵之
制居无事时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
命将以征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
而将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府兵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923-0978d.png

土地又有人民又有其甲兵有其财赋布列天下然则
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故曰措置之势使然者
以此也 方镇节度使之兵也原其始起于边将之屯
防者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
总之者曰道自武德天宝以前边防之制其戍镇守捉
皆有使而道有大将一人曰大总管已而更名曰大都
督至太宗时行军征讨曰大总管在本道曰大都督高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923-0979a.png

名官景云三年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
自此而后接乎开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皆置节度使
及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
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其后禄山子庆
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宗命李光弼等讨
之号九节度之师久之大盗既灭武夫战卒以功起行
阵列为侯王者皆为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天下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923-0979b.png

国门以外皆分裂于方镇矣 宋朝神宗将北伐取三
晋之民十万为精锐其后又诏陜右籍民兵比年以来
复行什伍之令五家为保二十五家为甲有正有长以
率其民 训练大司马仲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
列陈如战之陈(云云/)遂以蒐田有司表貉誓民遂围禁
火弊献禽以祭社(云云/)仲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陈群吏
撰车徒读书契辨号名之用(云云/)遂以苗田如蒐之法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923-0979c.png

物之用(云云/)遂以狝田如蒐田之法罗弊献禽以祀祊
(云云/)仲冬教大阅前期群吏戒众庶修战法(云云/)徒乃
弊致禽馌兽于郊入献禽以享烝 齐桓既没晋文接
之先定其民作被庐之法总帅诸侯迭为盟主然其礼
已僭差又随时苟合以求欲速之功故不能充王制
鲁成公作丘甲哀公用田赋蒐狩治兵大阅之事皆失
其正春秋书而讥之以存王道于是师旅亟动百姓罢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923-0979d.png

之其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
用相誇视而秦更名角抵先王之礼没于淫乐中矣
汉文帝躬戎服亲御鞍马从六郡良家材力之士驰射
上林讲习战陈聚天下精兵军于坝上棘门细柳 后
汉立秋之日郊礼毕始扬威武斩牲于东门以荐陵庙
其仪乘舆御戎路白马朱鬣躬执弩射牲牲以鹿麛太
宰令谒者各一人载获车驰驷送陵庙还官遣使者赍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923-0980a.png

貙刘兵官皆肄孙吴兵法六十四阵名曰乘之 唐高
祖武德八年十一月庚子讲武于同官玄宗开元初讲
武新丰诏薛讷为左军节度时诸部颇失序惟讷与解
琬军不动帝令召之至军门不得入礼成尤见慰劳先
天二年玄宗讲武骊山唐绍以典仪失军容当斩帝怒
甚坐绍纛下左右犹冀少贷金吾将军李邈遽传诏斩
之时深咎邈帝亦悔玄宗讲武骊山既三令帝亲鼓之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923-0980b.png

幽求张说叩马谏曰元振有大功虽有罪当宥乃赦死
流新州 宿卫周官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纠禁以时比
宫中之官府次舍之众寡为之版以待夕击柝而比之
国有故则令宿其比亦如之辨外内而时禁稽其功绪
纠其德行几其出入均其稍食去其淫怠与其奇邪之
民会其什伍而教之道艺月终则会其稍食岁终则会
其行事宫伯掌王宫之士庶子凡在版者掌其政令行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923-0980c.png

事作宫众则令之月终则均秩岁终则均叙以时颁其
衣裘掌其诛赏 前汉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
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皆秦
官又期门羽林皆属焉卫尉秦官掌宫门卫屯兵有丞
景帝初更名中大夫令后元年复为卫尉属官有公车
司马卫士旅贲三令丞卫士三丞又诸屯卫候司马二
十二官皆属焉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侍郎郎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923-0980d.png

户典谒署郎更直执戟宿卫门户考其德行而进退之
五官中郎将五官中郎五官侍郎五官郎中凡郎官皆
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户出充车骑左右仆射主虎
贲郎习射左右陛长主直虎贲朝会在殿中虎贲中郎
将中郎郎中羽林中郎将羽林郎无员掌宿卫侍从常
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良家子弟补
唐左右监门卫掌诸禁卫门籍之法左右千牛卫掌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923-0981a.png

五府每府中郎将一人左右郎将各一人凡府中郎将
掌领校尉旅师亲卫之属宿卫者而总其府事左右郎
将贰焉番上者以名籍上于大将军而配以职武德贞
观世重资荫二品三品子补亲卫二品曾孙三品孙四
品子职事官五品子若孙勋官三品以上有封及国公
子补勋卫及率府亲卫四品孙五品及上柱国子补翊
卫及率府勋卫勋官二品及县男以上子散官五品以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923-0981b.png

月番上者数千人宿卫内府及城门给廪食执扇三卫
三伯人其后入官路难三卫非权势子弟辄退番柱国
子有白首不得进者流外虽鄙不数年给廪禄故三卫
益贱人罕趋之左右卫凡五府三卫及折冲府骁卫番
上者受其名簿而配以职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
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左右金吾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
卫凡十六卫左右千牛卫掌侍卫及供御兵仗以千牛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923-0981c.png

属备宿卫师役则总戎具资粮点习以三百人为团一
校尉领之 国朝宿卫之法其任遥领于宗室散官其
实则常处以武夫兵吏
详说
古制兵之善无如邱甸后世则无如府卫然此二者异
用不可以不知自黄帝尧舜以来所以治天下出于一
本故万民无以生养则授之田而使耕筑之室而使居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923-0981d.png

之侵暴当是时尽天下之民皆可以为兵乃是其理当
然而后世乃谓三代寓兵于农是未尝知立国意者也
至于圣人不作而力征争夺之事起驱其民以为战者
皆是为一人之私孟子所谓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
其民及善战者服上刑言后世之兵非为民之举尽徇
人君之私欲虽桓文之师亦不过如此延及秦汉魏晋
南北十二国割据天下无日不用兵既取其财又夺其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923-0982a.png

调发皆具于民盖民无不可以为兵者故府卫之制取
其人以为兵皆蠲其征徭而使之有定籍于官宿卫征
行既有常数则天下之民稍得休息然则所谓府兵者
盖始与民为二矣而论者方以为与井田一法岂不过
哉其后府兵之法坏而安史乱作天下复被为兵之苦
与秦闾左事无异杜甫歌诗可见本末矣欲一遵圣人
治国之制则莫如复邱乘之兵既皆是自卫则无不为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923-0982b.png

则莫如复唐府兵彼得尽除赋役徭使而吾常得其人
为兵是以利害相博亦足以偿矣宋朝制兵之失起于
唐室方镇之兵盛自古未尝有养兵数十年而不用者
孙武云兴师十万日费千金古人止论兴师之害耳昆
阳之役八十万淝水之役几百万皆是临时取具于民
岂有预养兵数十万人以待用者耶盖唐末诸镇各擅
财赋养兵以抗人主唐以是亡而五代之变皆因于兵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923-0982c.png

兵则未尝制置太祖方欲以兵定天下故严阶级之法
明抚御之道其时止十五万则天下之大亦不知有养
兵之用太宗皇帝既平太原欲遂取幽州而不克自是
无岁不有契丹之患故末年之兵已至三十万真宗与
北方盟罢兵为和而兵盖已五十万矣及元昊为难西
方益兵遂至八十万盖执国政者不考本末但以益兵
为功为将帅者不知力战惟以益兵为请而天下自是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923-0982d.png

之既分则真以为兵者所以卫民而民者所以养兵也
天下岂有弥历百数十岁具百万之师未尝有战斗之
事而饱食安坐以嬉者哉盖历代兵制之失未有过此
者今天下当分裂之馀而养兵无异于全盛之世京口
秣陵鄂渚之兵至二十万行都卫兵至十四五万诸州
厢禁兵及其它量置戍守者又且二十馀万而蜀之兵
亦几二十万然则今世盖尝养八十万之兵也自绍兴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923-0983a.png

年无小斗矣夫养八十万之师四五十年而无一日之
用也然则若之何欤今天下所以财用虚竭天子焦劳
于上而群臣执事奔走尽力于其下尽用目前苟且之
法以罔天下遗利十分之八尽举以食其兵也天下果
可得而治欤论者莫不曰丰财强兵当世之急务夫循
今日之养兵则兵益弱而不可强则财益竭而不可丰
痈疽之患心腹之忧以制吾国家之命者是兵之为也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923-0983b.png

者何惮而久不为之虑哉弊必有所并害必有所集适
当其时甚深之忧必非空言之所能济也天下之患方
其未形也则人以为难知及其既验也则人以为尚浅
而可忽及其方盛也则又以为力之所不能为至其极
甚也则遂熟眠退听之而已矣此四者使有一智者出
而维持经营之犹可以少善其后其最难者遭极甚之
时天下耳目之所习熟同知其患而以无如之何而遂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923-0983c.png

四出唐既已亡而遗毒馀祸五代之民更迭受之四十
馀年其变故之数而天下有不可一朝居之患当此之
时束而羁之如马之在闲虎之在圈也自以为安宁而
无事矣而岂知承平百年之后养兵益多费财益广豢
习而不用者益可为惴惴之忧哉观今天下天子大臣
早夜皇皇于上郡县小吏慄慄于下尽有前世聚敛之
害而莫当割剥之名夫明知其为天下之大患而不敢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923-0983d.png

之人譬如风痹重腿之疾与人命为终始虽磨以岁月
疗以药石恐其犹无益也而甚者以为既若此矣而又
加酒色焉故渐而为之者极难甚迂而不可以骤见其
功不知为患反加甚焉若益薪于火者今世皆是也此
其患则有二添募一也言民兵二也且非不知兵之为
无用有汉唐百万之众而未见应敌一二之功其所以
添募而不得已者真以儿戏待目睫者也又况于民兵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923-0984a.png

可畏锋刃之下性命俄顷之间非我莫能当也今又脱
田亩耰锄之事而助之乎以渐制之者有三精练习一
也废招补二也复府卫三也夫为天下之浮论者曰兵
不可不多为国家之实计者则兵益少而后能益精益
精而后能以十万之师为百万之用敌之所畏畏其精
也非畏其多也旧兵之额数名存实亡者尽勿复补迟
以十年州郡之厢禁军其不存而可弃者大半矣于是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923-0984b.png

不待智者而后知也非有奇策何足救患又况骄惰之
兵议论所及变且随起练习未精拣汰先是(按是字疑/有讹脱)
则精兵未得其利而罢兵先为患矣况于府卫前世之
遗法书传之轶事以言则可而何以行之其不为笑者
几希故此三利者皆今世之所不得为也所不得为无
以救患又加二弊焉嗟夫天下之事非有异术也行之
欲坚持之欲久欲无所沮挠而中废耳然则天下之大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923-0984c.png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923-0984d.png

历代制度详说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