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 第 1a 页 WYG0923-090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制度详说卷二   宋 吕祖谦 撰
  学校
   制度
学官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
虐简而无傲(虞/书)司徒掌邦教师氏教国子保氏养国子
(地/官)大司乐建学政(春/官)大乐正小乐正以诗书礼乐造士
(王/制)大司成论说(文王/世子)太常属官有博士武帝建元五年
卷二 第 1b 页 WYG0923-0903d.png
置博士宣帝黄龙元年增员十二人(前汉初武帝立博/士书惟有欧阳生)
(礼后仓易杨何春秋公羊而已至孝宣世复立大夏侯/胜小夏侯建尚书大戴德小戴圣礼施雠孟喜梁丘贺)
(易谷梁春秋元帝复立京房易平帝/立左氏春秋毛苌诗逸礼古文尚书) 太常卿一人中
二千石博士祭酒一人六百石博士十四人比六百石
(后汉博士祭酒博士本四百石宣帝增秩光武立施孟/梁丘京氏欧阳大小夏侯尚书齐辕固鲁申公韩婴毛)
(苌诗大小戴礼严彭祖/颜安春秋凡十四博士) 西晋武帝置国子祭酒博士
江左增为十六人不复分掌五经而谓之大学博士(晋/车)
(嗣言二汉旧事博士之职惟举明/经之士迁转各以本资初无定班) 开皇中国子不隶
卷二 第 2a 页 WYG0923-0904a.png
太常自前代皆属太常(隋/) 国子监祭酒一人司业二
人武德初以国子监曰国子隶太常寺贞观二年复曰
监高宗龙朔二年改曰司成馆咸亨二年复曰监武后
垂拱元年改曰成均寻复(唐高宗龙朔二年/改博士曰宣业)国子监阙
司业则以朝官判监事国子监直讲以国子监领六学
一曰国子学生徒分习五经 弘文馆唐高宗龙朔二
年置于东都上台生徒三十人崇文馆龙朔二年置于
东都东宫生徒二十人两馆生徒并以皇族后亲三品
卷二 第 2b 页 WYG0923-0904b.png
以上子孙为之广文馆玄宗天宝九载置领学子生业
进士者西都六十人东都十人学舍有虞氏养国老于
上庠(养也/大学)养庶老于下庠(小/学)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大/学)
养庶老于西序(小/学)商人养国老于右学(大/学)养庶老于左
(小/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纠也/大学)养庶老于虞庠(小/学)虞庠
在国之西郊(王制/内则)本章注上庠右学在西郊下庠左学
在国中王宫之东东胶亦在国中王宫之东西序虞庠
在西郊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 唐太宗增筑
卷二 第 3a 页 WYG0923-0904c.png
学舍一千二百区(选举/志) 庆历四年以锡庆院为大学
五年以马军都虞候公宇为大学熙宁四年复以锡庆
院为大学 养老四代庠序养老(见/上)凡养老有虞氏以
燕礼夏后氏以飨礼商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内/则)
(疏云皇氏云人君养老有四种一是养三老五更二是/子孙为国难而死者祖父三是养致仕之老四是引户)
(校年养庶人之老熊氏云天子视学之年养老一岁有/四谓四时皆养故郑氏注凡饮养阳气凡食养阴气阳)
(用春夏阴用秋冬是四时凡四也按文王世子云凡大/合乐必遂养老注云大合乐谓春入学舍菜合舞秋颁)
(学合声通前为六又季春大合乐天子视学亦/养老世子云凡视学必遂养老是总为七也) 凡养
卷二 第 3b 页 WYG0923-0904d.png
老五帝宪三王有乞言食三老五更于太学天子袒而
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所以教诸侯之弟
也 后汉明帝永平二年十月幸辟雍行养老礼尊事
三老(李躬为/三老)兄事五更(本纪桓荣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全具者为之蔡邕曰更)
(当为叟谯周曰汉中兴/三老不答拜后革之)和帝魏高贵乡公后魏孝文后
周武帝皆行养老礼辟雍周大雅文王灵台于乐辟雍
(疏云韩诗说辟雍者天子之学圆如璧壅之以水在南/方七里之内立明堂于中五经之文所藏处盖以茅草)
(郑氏以辟雍在西郊则与明堂宗庙皆异处颖子容云/大庙有八名清净谓之清庙禘祫谓之大庙告朔谓之)
卷二 第 4a 页 WYG0923-0905a.png
(明堂飨射谓之辟雍占云谓之灵台其四门之学谓之/太学其中室谓之太室袁准云死生交错非其礼矣大)
(司乐疏云三代天/子学总曰辟雍) 汉刘向请兴辟雍王莽立辟雍
后汉光武中元元年初建明堂辟雍灵台(本记辟雍去/明堂三百步)
显宗和帝顺帝皆临辟雍飨射 魏晋东晋后魏皆有
辟雍教法周大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三曰师以贤得
民四曰儒以道得民周大司徒以本俗六安万民四曰
联师儒(并周/礼) 王制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
兴民德齐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命乡简不帅教
卷二 第 4b 页 WYG0923-0905b.png
者以告耆老皆朝于庠习射尚功习乡尚齿不变右乡
移左左乡移右如初礼不变移之郊不变移之遂不变
屏之远方终身不齿乐正崇四术立四教(尚书传曰年/十五入小学)
(十八入/大学)春秋教以礼学冬夏教以诗书王子群后卿士
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不帅教者大乐正以告于王
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皆入学不变王亲视学不变
屏之远方终身不齿(王/制) 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大
司成论说在东序(文王/世子)比年入学(每岁来/入也)中年考校(间/岁)
卷二 第 5a 页 WYG0923-0905c.png
一年视离经辨志(离经断绝句也辨志谓/别其心志所趋向也)三年视敬业
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
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学/记) 汉武帝元朔
五年丞相公孙弘请太常择民年十八仪状端正补博
士弟子复其身一岁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不通
罢之(儒林/传) 唐国子授经以周易尚书周礼仪礼礼记
毛诗春秋三传各为一经兼习孝经论语老子太宗诏
诸生能通一经者皆署吏太学以四品五品及郡县公
卷二 第 5b 页 WYG0923-0905d.png
子孙及从三品之曾孙为之 庆历二年国子监言国
学除七品以上子孙许试补外八品以下至庶人例不
受补每多冒称欲依唐四门学以八品至庶人子孙补
学生从之 郡国乡学周州长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
州序(序州党/之学也)党正以礼属民饮酒于序(地/官)古之教者家
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学记术/当为遂)诸侯天子命之教
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
诸侯曰頖宫(王制頖之言班/也所以班政教) 鲁僖公修泮宫(泮者半/也半有)
卷二 第 6a 页 WYG0923-0906a.png
(水半无水也半水者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水也) 汉元帝郡国置五经百石
卒史(儒林/传) 后魏献文帝大安元年初立乡学郡置博
士助教后魏郡县学始乎此梁武帝北齐文宣帝并州
郡立学 隋开皇二十年废州县学炀帝州郡置学官
州县学春秋仲月释奠 高祖武德七年诏诸州县及
乡并令置学开元二十一年敕州县学生兼习吉凶礼
公私有礼事处令示仪式 太平兴国二年赐庐山白
鹿洞书史至道二年赐嵩阳书院额咸平四年潭州兵
卷二 第 6b 页 WYG0923-0906b.png
麓书院降经史大中祥符二年赐应天府书院额景祐
四年诏藩镇许立学他州勿听 庆历四年诏诸州各
立学如学者二百人以上许更置县学 祀典大司乐
掌成均之法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之死则为乐祖祭
于瞽宗(春/官)大胥春入学舍采合舞(春官采读为菜蘋蘩/之属王制疏云释菜)
(无牲牢币帛释/奠有牲牢币帛)仲春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月/令)凡学春
官释奠于先师秋冬亦如之(春官官谓诗书礼乐之官/释奠者直奠置其物无食)
(饮酬酢/之礼)凡释奠者必有合也(国无先圣先师则所释/奠者必与邻国合也)
卷二 第 7a 页 WYG0923-0906c.png
国故则否(文王世子若周则有周公/鲁则有孔子则不合也)魏齐王正始七年
祀孔子以颜渊配东晋祭先圣旧以社日孝武改用孟
秋 南齐释奠乐舞牲器悉依上公 北齐月朔祭酒
领诸生拜孔圣揖颜回 四仲月上丁释奠 唐高祖
武德二年释奠以周公为先圣孔子配享贞观二年房
玄龄议晋宋梁陈及隋大业皆以孔子为先圣颜回为
先师诏罢周公祠更以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二十
二年诏左丘明至范宁二十一人用其书行其道宜配
卷二 第 7b 页 WYG0923-0906d.png
享孔子庙高宗显庆二年长孙无忌等议永徽今改用
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请改从贞观从之 开元八
年诏颜回等十哲易为坐像曾参特坐于十哲之次图
七十子及二十二贤于庙壁二十七年制曾参不载四
科俾修旧位 建隆元年帝亲制文宣王兖国公二赞
 天僖五年以圣制文宣王赞及近臣撰十哲七十二
贤赞镂板 幸学天子将出征类于上帝宜乎社造乎
祢祃于所征之地受命于祖受成于学(定兵/谋也)出征执有
卷二 第 8a 页 WYG0923-0907a.png
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王/制)天子视学大昕鼓徵所以
警众也(文王世子昧爽/击鼓以召众) 汉高帝十二年章帝元和二
年安帝延光三年后魏孝文太和十九年唐高宗乾封
元年大中祥符元年皆幸鲁祠孔子 后汉光武建武
四年晋武帝太始七年惠帝元康三年成穆孝武三帝
梁武帝天监七年九年北齐孝武永熙中年后周宣帝
大象二年隋文帝唐高祖(按自汉光武建武四年至唐/高祖但列累朝年号不著幸)
(学事实当/有缺文) 建隆元年太祖幸国子监太宗端拱元年
卷二 第 8b 页 WYG0923-0907b.png
幸监召李觉讲易泰卦淳化五年孙奭讲尧典说命真
宗咸平二年崔偓佺讲大禹谟仁宗天圣二年马龟符
讲说 世子齿于学国人观之曰有父在则礼然其二
曰有君在则礼然其三曰长长也(文王/世子)天子设四学当
入学而太子齿唐玄宗开元七年太子行齿胄礼太子
谒先圣为初献亚献终献并以胄子诏褚无量坐讲
晋惠帝为太子及悯怀太子讲经竟并亲释菜于太学
 元帝大兴三年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梁武帝天监
卷二 第 9a 页 WYG0923-0907c.png
八年北齐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高宗总章元年开曜
元年永隆二年中宗景龙二年睿宗先天元年并太子
释奠(元嘉释奠舞六佾天监释奠著绛纱襮贞观释奠/太子为初献国子祭酒张复嗣为亚献揖司业赵)
(洪智为/终献)置博士弟子员前汉高帝未遑庠序之事孝惠
高后文景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武帝元朔五年
令太常置博士弟子五十人(儒林传昭帝增百人元帝/增千人成帝增三千人后)
(汉质帝游学至三万生晋武帝初太学生三千人大始/八年七千人东晋孝武帝置太学生六千人后魏道武)
(太学生三千人宋武帝置生三百二十人北齐太学生/二百人隋三百六十人唐高祖百四十员太宗国学八)
卷二 第 9b 页 WYG0923-0907d.png
(千馀人皇祐二年内舍生以百人为限熙宁元年于内/舍二百人外增外舍生一百员四年外舍生不限员上)
(舍一百员内/舍二百员)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
讫于元始一经说至百馀万言大师众至千馀人(儒林/赞)
 江左迄宋齐时或置学不能十年乡里莫或开馆公
卿罕通经术 梁武帝天监四年开五馆建国学以五
经教授以明山宾陆琏沈浚严植之贺玚补博士各主
一馆有数百生 庆历二年侍御史王洙言国子监每
科诏下许品官子弟投保官家状量试艺业给牒充广
卷二 第 10a 页 WYG0923-0908a.png
文太学律学三馆学生多或至千馀人即随秋试召保
取解及科场罢日则生徒散归居常讲筵无一二十人
听讲欲自今听学满五百日者方得取应从之 熙宁
四年增广太学生员分三等以初入学生员为外舍不
限员自外舍升内舍自内舍升上舍以百员内舍以二
百员为限 封爵先圣元帝赐孔霸爵关内侯号褒成
君奉孔子后(孔光/传) 平帝元始初谥孔子曰褒成宣尼
公 后魏孝文大和十六年改谥宣尼曰文宣尼父后
卷二 第 10b 页 WYG0923-0908b.png
周宣帝大象二年封孔子为邹国公 唐高宗乾封元
年赠孔子太师武后天授元年封孔子为隆道公玄宗
开元二十七年谥孔子为文宣王其后嗣褒圣侯改封
嗣文宣王是年颜子赠兖国公闵子骞十哲赠侯曾参
七十二子赠伯 大中祥符元年谥宣尼曰元圣文宣
王后避圣祖名改至圣文宣王立学后汉光武建武四
年初起太学光武中年以后专事经学开门受徒者编
牒不下万人光武中元元年初建三雍明帝永平二年
卷二 第 11a 页 WYG0923-0908c.png
亲行其礼正坐自讲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九年
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匈奴亦遣子入学(通/鉴)安帝
薄于艺文博士倚席不讲学舍鞠为园蔬(通/鉴)顺帝永建
六年起大学质帝时游学至三万馀生然章句渐疏而
浮华相尚 后汉灵帝熹平四年正五经文字刻石立
于太学门外(本纪北齐昭帝诏文襄所运石经列于学/馆外唐文宗命张参定五经镵之石嘉祐)
(六年章友直/篆石经碑) 魏文帝黄初五年立太学于洛阳 吴
孙休永寿元年立学 蜀时文立游大学(按此七字/疑有误)
卷二 第 11b 页 WYG0923-0908d.png
晋武帝修立学校荀顗以制度赞维新郑冲以儒学登
保傅茂先以博学参朝政子真以好礼居秩宗 东晋
元帝中兴贺荀刁杜诸贤并稽古博文东序西郊未闻
弦诵自穆帝至武帝并以中堂为太学晋自中朝而迄
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无 后魏道武于平城
先立太学太武始光三年春起太学于城东后徵卢元
高允等而州郡各举才学于是人多砥砺儒术转兴孝
文迁都洛邑立太学刘芳李彪以经书进崔允邢峦以
卷二 第 12a 页 WYG0923-0909a.png
文吏达 宋明帝大始中初置总明观元儒文史四科
 南齐武帝永明三年诏立学乃省总明观 北齐兴
和武定之间儒业复盛 后周文帝出魏晋之制度复
姬旦之茂典卢景宣修五礼之缺长孙绍远正六乐之
坏明皇纂历内有崇文之观外重成均之职宣帝大象
二年幸露台问学 自梁武帝至陈天嘉初国学未立
天嘉以后稍置学官成业盖寡 隋文帝京邑达于四
方皆启学校讲诵之声道路不绝暮年专尚刑名仁寿
卷二 第 12b 页 WYG0923-0909b.png
之间遂废天下学惟存国子一所炀帝复开庠序 四
门学后魏孝文帝迁都洛邑立四门小学(诗灵台疏颖/子容春秋释)
(例云太庙四门/之学谓之太学) 北齐隋皆有四门学隋开皇二十年
废高祖诏四门学生百三十员高宗龙朔二年东都四
门生三百员俊士二百员西京四门生千三百人(其五/百人)
(以六品七品及侯伯子男之子为/之其八百人以庶人俊造者为之) 宋文帝元嘉十五
年立儒学馆十六年命何尚之立玄素学何承天立史
学谢元立文学雷次宗立儒学为四学(按通考及群书/考索谢元立文)
卷二 第 13a 页 WYG0923-0909c.png
(学下有雷次宗立儒学/为四学九字今改正)元嘉二十年立国学二十七年
废 律博士天监四年置胄子律博士 隋律学隶大
理寺唐武德初隶国子监寻废贞观六年复置高宗显
庆三年复废龙朔二年复置学生二十人熙宁六年于
国子监制律学 书学隋国子寺统国子太学四门书
算学 唐武德初废贞观二年复高宗显庆三年又废
龙朔二年东西都复置石经说文字林为颛业 算学
(见/上)唐废唐显庆元年复三年又废龙朔二年东西都
卷二 第 13b 页 WYG0923-0909d.png
复置九章五曹周髀为颛业唐国子监领国子太学广
文四门律书算学医学太宗贞观三年置医学 武学
玄宗开元十九年两京诸州各置太公庙以张良配享
春秋仲月上戊日祭武学人准明经进士行乡饮酒礼
取自古名将十哲七十二弟子肃宗乾元元年不以张
良配享上元元年太公望封为武成王享祭一同文宣
王正元二年删去十哲 建隆三年建武成王庙四年
帝幸武成王庙指白起像曰此人杀已降不武之甚杖
卷二 第 14a 页 WYG0923-0910a.png
画去之是年六月诏管仲宜塑像升于堂吴起宜画像
降于庑下大中祥符元年诏武成王加谥昭烈武成王
庆历三年五月置武学于武成王庙以阮逸为教授八
月罢武学熙宁五年六月诏于武成王庙置学(按此下/原缺)
卷二 第 15a 页 WYG0923-0910c.png
侍中高阳王雍上表曰窃惟三载考绩百王通典今任
事上中者三年升一阶散官上第者四载登一级閒冗
官本非虚置或以贤能而进或因累勤而举如其无能
不应忝兹高选以勤以能进之朝伍或征官外戍远使
绝域催督逋悬察检州镇皆是散官以充剧使乃于考
陟排同闲伍检散官之人才非皆劣称事之辈未必悉
贤而考闲以多课烦以少上乖天泽之均下生不等之
苦复寻正始之格汎后任事上中者三年升一阶汎前
卷二 第 15b 页 WYG0923-0910d.png
任事上中者六年进一级三年一考自古通经今以汎
前六年升一阶检无僭犯倍年成级以此推之明以汎
代考也徐州刺史萧宝寅又论曰方今守令厥任非轻
及课悉以六载为程既而限满代还复经六年而叙是
则岁周十二始得一阶于东西两省文武闲职公府散
佐无事冗官或数旬方应一直或弦朔止于暂朝及其
考日更得四年为限是则一纪之内便登三级彼以实
劳剧任而迁贵之路至难此以散位虚名而升陟之方
卷二 第 16a 页 WYG0923-0911a.png
甚易何内外之相悬令厚薄之如是孝明帝延昌二年
又将大考百寮散骑常侍领三公郎中崔鸿以考令于
体例不通乃建议曰窃惟王者为官求才使人以器黜
陟幽明扬清激浊故绩效能官才必称位者朝升夕进
年岁数迁岂拘一阶半级阂以同寮等位者哉二汉以
降太和以前苟必官须此人人称其职或超腾转陟数
岁而至公卿或长兼试守称允而迁进者披卷则人人
而是举目则朝贵皆然故能时收多士之称国号丰贤
卷二 第 16b 页 WYG0923-0911b.png
之美窃见景明以来考格三年成一考转一阶贵贱内
外万有馀人自非犯罪不问贤愚莫不上中才与不肖
比肩同转虽有善政如龚黄儒学如王郑才史如班马
文章如张蔡得一分一寸必为常流所攀选曹亦抑为
一槩不曾甄别琴瑟不调改而更张虽明旨已行犹宜
消息时不从 大唐考课之法有德义清慎公平恪勤
各一善自近侍至于镇防并据执事目为之最凡二十
七焉一最以上有四善为上上一最以上有三善或无
卷二 第 17a 页 WYG0923-0911c.png
最而有四善为上中一最以上有二善或无最而有三
善为上下一最以上有一善或无最而有二善为中上
一最以上或无最而有一善为中中职事粗理善最弗
闻为中下爱憎任情处断乖理为下上背公向私职务
废阙为下中居官谄诈及贪浊有状为下下若于善最
之外别有可嘉尚及罪虽成殿而情状可矜或虽不成
殿而情状可责者省校之日皆听考官临时量定诸州
县官人抚育有方户口增益者各准见户为十分论每
卷二 第 17b 页 WYG0923-0911d.png
加一分刺史县令各进考一等(增户口谓课丁率一丁/同一户法增不课口者)
(每五口同一丁例其/有破除者得相折)其州户口不满五千县户不满五
百者各准五千五百户法为分若抚养乖方户口减损
者各准增户法亦每减一分降一等(课及不课/并准上文)其劝课
农田能使丰殖者亦准见地为十分论每加一分各进
考一等(此谓永业口分之外别/能垦起公私荒田者)其有不加劝课以致减
损者(谓永业口分之/内有荒废者)每损一分降考一等若数处有功
并应进考者并听累加贞观六年监察御史马周上疏
卷二 第 18a 页 WYG0923-0912a.png
曰今流内九品以上有九等考第自比年不过中上未
得有上下以上考者臣谓所设九等正考当今之官必
不施之于异代也纵使朝廷实无好人犹应于见在之
内比校其尤善者以为上第岂容皇朝士人遂无堪上
下之考朝廷独知贬一恶人可以惩恶不知褒一善人
足以劝善臣谓宜每年选天下政术尤最者一二人为
上上其次为上中其次为上下则中人以上可以自劝
矣神龙中御史中丞卢怀慎上疏曰臣闻孔子曰为邦
卷二 第 18b 页 WYG0923-0912b.png
百年可以胜残去杀又曰苟有用我者期月已可三年
有成故书云三载考绩校其功也子产贤者也其为政
尚累年而化成况其常材乎窃见比来州县官佐下车
布政有多者一二年少者三五月遽即迁除不论课考
或历时未改便倾耳而听企踵而睹争求冒进不顾廉
耻亦何暇宣风布化求瘼恤人哉户口流散百姓凋弊
职为此也何则人知吏之不久则不从其吏吏知迁之
不遥又不尽其能偷安苟且脂韦而已又古之为吏者
卷二 第 19a 页 WYG0923-0912c.png
长子孙仓氏庾氏即其后也臣请都督刺史上佐两畿
县令等在任未(按此下/原缺)
 
 
 
 
 
 
卷二 第 19b 页 WYG0923-0912d.png
 
 
 
 
 
 
 
 历代制度详说卷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