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860-020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义门读书记卷十六
         翰林院侍读学士何焯撰
  前汉书
诸侯王表周公康叔建于鲁卫(至/)亦五侯九伯之地
左传但言五侯九伯汝实征之非兼有其地盖班氏误
也若鲁卫各数伯里则以方计之耳
被窃鈇之言 窃鈇事必出诸子书注中应说近之而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860-0200b.png
不详颜乃迂谬
王子侯年表王莽擅朝伪褒宗室侯及王之孙焉 王
孙毕侯则近属无不分裂无复大藩之可惧矣
居摄而愈多非其正故弗录 例正而严
号谥姓名 此姓字乃衍文苏氏洵求其说而不得遂
谓加以异姓之例示天子不能有其同姓以戒权归于
下不思莽伪褒宗室居摄愈多班氏固云非正弗录无
在此表者也况此表自孝昭以讫哀平前此者安能曲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860-0200c.png
传私说哉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是以燕齐之祀与周并传 礼记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陆德明
云黄帝姓姬君奭其后也故燕齐并称
三人为众虽难尽继宜从尤功 从其尤者亦非以三
人一人为限注孟服二说皆失之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将帅受爵(至/)续元功次云 以
应本约故亦谓之功臣表可续元功之次也元功即指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860-0200d.png
高惠高后孝文功臣所谓以昭元功侯籍者也
外戚恩泽侯表其馀后父据春秋褒纪之义(至/)是以别
而叙之 皆不应功臣本约不可续前二表之后故别
之为恩泽也广博言其滥
百官公卿表或说司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土是为三
公 或说是诸侯执政之卿天子六卿大国三卿犹之
大国三军半于天子之六军也自秦汉皆沿诸侯之制
太尉秦官 应劭曰自上安下曰尉武官悉以为称按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860-0201a.png
宋时以太尉为武官相呼通称本应氏说
奉常秦官又均官都水两长丞 都水属太常治都以
内之水故其官曰长山陵所在尤以流水为急故太常
有专责也
郎中令秦官(至/)更名光禄勋 当从注中如淳说勋读
阍今闽越间犹有此音下更中大夫为光禄大夫亦以
在宫门内耳
仆射秦官(至/)有主射以督课之 仆射之义如此则已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860-0201b.png
矣秦官不徵诸汉书乃反附会周制耶以射为读如夜
音者尤谬
宗正秦官(至/)更名宗伯 应劭曰周成王之时彤伯入
为宗正也师古曰彤伯为宗伯不谓之宗正按宗正亦
谓之宗伯王莽缘此以改官名应说非无本但是后儒
曲说与周官不合故班氏断为秦官
中尉秦官(至/)更名执金吾 崔豹古今注曰金吾棒也
以铜为之黄金涂两末近代言金吾者祖之明人呼锦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860-0201c.png
衣卫指挥使为大金吾以所领官校御仗中持此云
太子太傅少傅古官(至/)舍人 庶子先马舍人属二傅
则宾友也
水衡都尉属官有上林均输御羞禁圃 御羞与禁圃
连类而言则是出珍羞之地名如说在蓝田者为近不
得如师古指御宿川以当之也
越骑校尉掌越骑 如淳曰越人内附以为骑也晋灼
曰取其材力超越也按骑非越人所长似晋说是不当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860-0201d.png
如师古以下文胡骑比例也
元朔五年不书列将军 按此年长平侯卫青为大将
军不书脱漏于三刘后也
元狩三年廷尉张汤为御史大夫 按史记表汤为御
史大夫在二年此疑误
古今人表 今人则褒贬具于书中虽云总备古今之
略要其实欲人因古以知今也师古谓不表今人其书
未毕故也恐非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860-0202a.png
而诸子颇言之(至/)故博采焉 此班氏以史迁但考信
六艺犹有疏略故复著此表存其大都虽百家所言不
遗其人也
礼乐志寿何以不若高宗 师古注享国五十九年故
云寿然石经云肆高宗之享国百年如五行志刘向传
言高宗百年者非一
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 怨刺起人表注以为懿王时
汉兴乐家有制氏 服虔曰鲁人也按周乐在鲁故制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860-0202b.png
氏犹传其声律
周有房中乐 宋祁曰周上有曰字按有曰字为是盖
相传唐山夫人云然而孟坚所见非周之旧特楚声也
与下曰本舜招舞也义同
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 按武帝始立
乐府此乐府令疑作大乐令
采诗夜诵 师古曰其言词或秘不可宣露故于夜中
歌诵也按夜诵与秘祝不同岂为不可宣露哉下文云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860-0202c.png
昏祠至明盖虑临祭或以倦惰获罪于天神地示故先
教之夜诵以肄习乐童也
西颢含秀垂颖续旧不废 续犹嗣续也不曰登新而
曰续旧善言天地生物之心矣
元冥易乱除邪革正异俗兆民反本抱素怀朴 书所
谓朔易者其义如此
丞相匡衡更定诗六章 诗甚凡鄙乃欲更定相如辈
所作不自量矣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860-0202d.png
天马以下十章 天马之歌杂以析酲之语胪于郊祀
其如乐何
景星空桑琴瑟结信成 空桑琴瑟见周礼大司乐夏
至祀地示所奏也
今汉郊庙诗歌未有祖宗之事(至/)所为发愤而增叹也
 后之作史者于本朝制作能昌言以折其衷若此者
罕矣
刑法志一同百里(至/)是谓千乘之国 百乘千乘惟此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860-0203a.png
及康成注周礼为审宋儒以百里出千乘后人并以十
里出百乘谬矣
踵秦而置材官于郡国(至/)修武备云 七语中括尽一
代兵制
古人有言天生五材(至/)帝王之极功也 此兼为建武
以还悉罢郡国都尉之官罢材官楼船士岁时不讲肄
武备言之
命甫侯度时作刑以诘四方(至/)用重典者也 志中虽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860-0203b.png
序甫刑而无一言及于金赎盖以唐虞之法止于官府
学校鞭朴轻刑而又情法可议者穆王则五刑皆得罚
锾以免衰世敝法不可以训故从削略而于萧望之传
中驳难张敞之议致其意焉
劝趣农桑减省租赋 此平刑之本省刑罚薄税敛深
耕易耨三者实相为表里
选张释之为廷尉罪疑者予民 主于平刑而又必得
其人斯民实被其泽非徒为宽柔姑息纵舍有罪而已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860-0203c.png
其减笞三百曰二百(至/)毕一罪乃更人 隋行新律除
讯囚酷法考掠不得过二百行杖者不得易人枷杖大
小皆有程式盖亦本此 今行笞五则更一人宜禁止
于是选于定国为廷尉 选张释之为廷尉招进张汤
赵禹之属于是选于定国为廷尉大书治乱得失以为
法戒非独文章照应之法
上罪梏拲而桎 即所谓身亲三木也
故俗之能吏公以杀盗为威 按今俗颇有此弊然盗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860-0203d.png
得财而未伤人者戮起意一人而流宥其馀固得古人
用刑之意专杀者必有报虐之阴祸不可不戒也
食货志农民户人已受田 周礼载师注引此作农民
户一人已受田脱一字则文义不可晓
庠序之异者移国学于少学 诸侯之国学为少学不
敢儗天子之太学也
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至/)令出而民利者也
 以下不过战国权宜之计又李商末流也以术笼取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860-0204a.png
富民使粟入于官钱归于农苟便目前诧为两利数年
之后爵不足重富亦无馀虽修卖爵之令应者渐少至
于裁价招民国体大坏又其穷也不得不趋丐夺而告
缗盐铁之徒出矣洪范傅说有作为奸诈以伤民财岂
非晁氏作法于贪乎
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 爵罔及恶德可
以入粟得之人主砺世之柄去矣况复入粟郡县不顾
其后乎以中盐变易卖爵明制为最善矣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860-0204b.png
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 诱民入粟而勿
收其租岂非欲取故与朝三暮四之术乎是故汉文之
除租不如三代之什一也
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至/)宫室列馆车马益增
修矣 自高帝以来俭素之美至景帝稍改前此五六
十年未尝以天下为乐也汉祚之长安得不差肩三代

人人自爱而重犯法(至/)固其变也 人人自爱以下管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860-0204c.png
子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也于是罔疏而民富以下孟
子所谓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之弊也礼义不明则淳
厚之俗未几而散故霸者之治易兴亦易衰难以维持
经久也
见税什五 如今者计所收彼此均分吴地赋重则有
不止于此者
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 以人挽犁似始于此
故事岁漕关东榖四百万斛(至/)可以省关东漕卒过半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0860-0204d.png
 此即后代和籴所本
二年齐地饥(至/)毋与民争利 常平仓犹微寓损上益
下之意何谓与民争利此诸儒毁所不见耳榖石三百
馀正为常平法但行于边郡关东未遍也
汉氏减轻田租(至/)天下謷謷然陷刑者众 王莽亦仿
董生之意而不度时宜行之过当遂扰天下
凡轻重敛散之以时则准平守准平使万室之邑必有
万钟之臧臧襁千万 上准平句其始事也必行之经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860-0205a.png
久而后能有藏蓄守字极有关系近刻脱下守准平句
者失之
钱轻则以术敛之重则以术散之货物必平 此中即
兼寓敛散民粟之术矣
公孙宏以宰相(至/)然而无益于俗 奉已而不在民所
以无益于俗也
益广开置左右辅 当从平准书作益广关开字误也
式既在位(至/)上不说 卜式始进不正一旦更弦谁能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860-0205b.png
听之
不敢言轻赋法矣 轻史记作擅谓常法正供外擅取
诸民以訾给所过军也徐广注云擅一作经谓不顾经
常法则此刻轻者传写误也当改作经
租税禄赐皆以布帛及榖使百姓壹意农桑 元世祖
不师此意而承袭赵宋之会子金源之交钞亦不善变
法矣哉
乐语有五均 周书大聚解市有五均早暮如一送行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860-0205c.png
逆来振乏救穷其乐语之所本乎
郊祀志能知四时牺牲坛场上下氏姓所出者以为宗
 师古曰宗宗人按宗人宗伯之属周礼春官有都宗
人家宗人
禋于六宗 师古以乾坤六子之说为是按六子乃所
画之卦象岂可指为六神乎天宗三地宗三则与下山
川重复要之孟说为长
设射不来不来者诸侯之不来朝者也 史记作设射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860-0205d.png
狸首狸首者诸侯之不来者也徐广注狸一名不来
合七十年而伯王出焉 师古曰七十当为十七今史
记旧本皆作十七字按汉书中当据史记刋正者甚多
不止七十之为十七也小颜当日多拘于俗师之传未
及博求是正耳
自齐威宣时驺子之徒(至/)不可胜数也 此一段是秦
汉淫祀根柢亦此志之枢纽也
薄山者襄山也 襄山当从史记作衰山扬雄河东赋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860-0206a.png
爪华蹈衰
而雍有日月参辰南北斗 仲冯曰二十八宿既已备
而又言参与南北斗衍字也按参即参字谓三辰也仲
冯误以参昴当之耳
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 无黑帝者秦自以水
德当其一也
以为汉乃水德之时河决金堤其符也 河决岂佳事
而云水德之符乎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860-0206b.png
于是作渭阳五帝庙 作庙以祠五帝黩礼甚矣置贾
生而用妄人无稽之说岂非不学之累乎
于是始更以十七年为元年 此人主自改元之始不
祥莫大焉
古天子常以春解祠 解即韨除也张晏说是
齐人少翁以方见上(至/)天子自帷中望见焉 今人谬
以少翁事为李少君误始于长恨歌
有司言元宜以天瑞(至/)曰狩云 自改元已非而又阿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860-0206c.png
谀附会之汉廷亦可谓无人哉
乐成侯登上书言栾大 按功臣表乐成侯为丁义元
鼎五年大坐诬罔腰斩义亦坐言五利不道弃市此志
作登互异
又以卫长公主妻之 此天子女亦称长公主以卫主
妻大者令为亲属如大所言也
皆尝鬺亨上帝鬼神 师古曰鬺亨一也鬺亨煮而祀
也按鬺古烹饪字下亨乃古亨祀字也一之者非亨音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860-0206d.png
香两反
而神灵之封君七千 封君七千当如注中李奇之说
此方士自为地也又虑有斥其妄者故下文又有断斩
之说凡进邪术异端未有不欲假此以窃刑赏二柄者

百馀岁然后得与神遇 恐其言不验被诛故远其期
于百馀岁即后言非少宽暇神不来之意
其秋有星孛于东井(至/)天其报德星云 以彗孛为德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860-0207a.png
星纪一时阿谀兼以明封禅无益也
明堂中有一殿(至/)名曰昆仑 依古名而其制度之不
经若此
禹建言汉家宗庙祭祀多不应古礼(至/)宜于长安定南
北郊为万世基 后世郊祀之礼稍存古制者贡匡之
所贻也
天地以王者为主 此语乃参赞之本中庸之蕴也
又罢高祖所立梁晋秦荆巫 梁晋秦荆之巫不当罢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860-0207b.png
家人尚不欲绝种祠(至/)恐其咎不独止禹等 以子政
而为此言学固不可杂耶
莽遂崇鬼神淫祀(至/)语在其传 以莽事终之者惧东
京之主有藉口法祖宗复为武宣之淫祀俾其鉴于莽

天文志星者金之散气其本曰人汉者亦金散气其本
曰水 今西人窃金之散气一语谓云汉者乃众星所
聚而成固未必非然忘其本曰水四字遂目天河之说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860-0207c.png
为古人之误则又妄矣 孟康注水生于金一语亦失
本义在地成形莫大于水故聚精而成河汉之象耳凡
星皆金散气何以上云其本曰人不曰其本曰水乎
长庚(至/)天晴而见景星 天晴而见景星当属下条
五行志鲧堙洪水汨陈其五行 天一生水水失其性
则五行由此皆乱其序列也
今高庙不当居辽东(至/)于礼亦不当立 此贡禹匡衡
罢诸庙所本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0860-0207d.png
视亲戚贵属在诸侯(至/)承天意之道也 此即吕步舒
不知其师书以为大愚者董子亦几得祸以故言不可
不慎也
刘歆以为金石同类 此邵子金生于石所本
先是一年有司奏罢郡国庙(至/)通儒以为违古制 五
行传本向歆故绌毁庙之议
过河阳主作乐 河阳当如外戚传作阳河注家未及
并此举正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0860-0208a.png
昭帝始元二年冬亡冰(至/)欲以说下 此乃由臣下杀
不时之象非为行宽缓也
书序又曰 五行志已引书小序则孔传乃真西汉古
书耶
河平元年四月己亥晦日有食之(至/)月同孝惠 孝惠
时以十月为岁首今食于夏正之四月虽变之大者月
固不同也
地理志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 言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0860-0208b.png
十二州者此最为得之经师相承以为十二州在禹治
水之后不可通矣
厥田中下赋贞 师古注州第九赋亦正当也按赋乃
与田正当不谓与州也郑康成曰其赋中下其不曰同
者避乃同之文
浮于淮泗达于河 河读作荷说文荷字下注云荷泽
水在山阳胡陵禹贡浮于淮泗达于荷兼引此志及禹
贡之文则作河者乃寡学者因经文之讹而妄改也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0860-0208c.png
荥波既猪 波史记作播是也后云泆为荥非水名
东为北江入于海 师古曰自彭蠡江分为三遂为北
江而入海史记注孔安国云自彭蠡江分为三道入震
泽遂为北江而入海按入震泽之语最为谬妄颜氏削
去得之
锡土姓 师古注言封诸侯赐之土田因以为姓按因
以为姓所谓以国为姓也
改禹徐梁二州合之于雍青分冀州之地以为幽并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0860-0208d.png
周礼注此州界扬荆豫兖雍冀与禹贡略同青州则徐
州地也幽并则青冀之北也无徐梁梁属于雍犹幽并
之属于冀也
𥧲曰五湖 师古曰五湖在吴按具区在吴既为薮则
五湖不专在吴明矣
京兆尹船司空 百官公卿表都司空注如淳曰律司
空主水及罪人船既司空所主兼有罚作船之徒役皆
在此县也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0860-0209a.png
左冯翊高陵(左辅都/尉治) 范煜汉书郡国志刘昭注引潘
岳关中记曰三辅旧治长安城中长吏各在其县治民
光武东都之后扶风出治槐里冯翊出治高陵盖左冯
翊治长安城中故左辅都尉治高陵也
太原郡(有家/马官) 后汉咸宣传云卫青充使买马河东太
原家马官其以此时置耶
河内郡温 续书郡国志温下注济水所出王莽时大
旱遂枯绝孟坚不载岂为此耶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0860-0209b.png
陈留郡济阳(莽曰/济前) 东汉光武生于济阳官舍莽更名
济前其北也
汝南郡慎阳 师古曰慎字本作滇音真后误为慎耳
今犹有真邱真阳县字并单作真知其音不改也阚骃
云永平五年失印更刻遂误以水为心今合马伏波传
观之知小学坏于王莽之乱矣误以水为心亦或因汝
南更有慎故
常山郡上曲阳(恒山北谷/在西北) 恒山有北谷即飞狐口后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0860-0209c.png
书注引晋地道记自县北行四百二十五里恒多山坂
名飞狐
勃海郡南皮 莽以南皮为迎河亭殆因书有同为逆
河之文故并以是名郡也
(世祖即位更名高/邑莽曰禾成亭) 东汉光武名秀禾成则秀莽之
更名若兆之矣
平原郡阿阳 按外戚传注当作阳阿传写误也宋本
监本亦误阿阳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0860-0209d.png
北海郡平寿 应劭曰古㘰寻今㘰城是按㘰寻当在
河南瓒说是也既云太康居㘰寻桀亦居之安得无豫
夏国之都乎应说因下斟县而误
琅邪郡柜(根艾水东入/海莽曰韨同) 根水经注作柜县或以是得
名县西南有柜艾山莽曰韨同四字疑韨下注误入柜

丹杨郡丹杨(楚之先熊绎所封/十八世文王徙郢) 按左传子革曰熊绎
僻在荆山则云在枝江者近之盖丹水之阳非此丹杨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0860-0210a.png
也班氏误
(渐江水出/南蛮夷中) 蛮夷字误按罗愿新安小志蛮夷中蛮
中乃率山之讹仍衍夷字
广汉郡涪 应劭曰涪水出广汉南入汉与刚氐道班
注涪水出徼外南至垫江入汉互异疑有误
巴郡垫江 垫许氏说文作褺从衣不从土此传写误
朐忍 朐忍字书作音蠢与颜异说文有朐字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0860-0210b.png
金城郡(昭帝始元六年/置莽曰西海) 平纪元始四年冬置西海郡
乃王莽遣中郎将平宪等持金币诱羌豪良愿等献地
为之非改金城故名也注疑有讹字特附见西海之名
于此郡下耳
允吾(莽曰/修远) 允街(莽曰/修远) 两地属一郡不应有两修远
疑注中有讹字允吾注修字监本半刻为食字岂饬字

五原郡西安阳 汝南有安阳故此加西代郡加东也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0860-0210c.png
后郡国志西安阳北有阴山注引徐广曰阴山在河南
阳山在河北史记曰蒙恬筑长城临洮延袤万里馀度
河据阳山
渔阳郡雍奴 水经注雍奴薮泽之名四面有水曰雍
水不流曰奴
元菟郡乐浪郡 武纪云朝鲜降以其地为乐浪元菟
临屯真番四郡今志但有二郡按昭帝始元五年夏罢
儋耳真番郡临屯之罢不见于纪志但有二郡可以意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0860-0210d.png
推也
南海郡中宿(有洭/浦官) 按此官字疑当作关唐书地理志
广州浈阳县西南有洭浦故关
日南郡比景 比疑读为背阚骃曰比读荫庇之庇影
在巳下言身所庇也见水经注
赵国邯郸 后书光武纪注云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
此而尽则张晏注中衍一郸字
中山国北新成 河南有新成故此加北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0860-0211a.png
河间国 应劭曰在两河之间按两河当即指滹沱河
滹沱别河言之
长沙国收酃 讹以攸酃二县为一脱音收二字注直
书攸作收北宋小字本上音收二字在音铃下则皆孟
注也
韩地伯益能仪百物以佐舜 若予上下草木鸟兽所
谓仪百物也
燕地南得涿郡之易容城范阳北新成故安涿县良乡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0860-0211b.png
新昌 北新成属中山国非涿郡
可贵哉仁贤之化也 虽仁贤之化亦以简而严故
齐地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故汉三服官在齐其一在
陈留之襄邑
其中具五民云 贾于其地者多故有五方之民
吴地谓虞仲夷逸 师古注虞仲即仲雍也夷逸言窜
于蛮夷而遁逸也然以论语叙述逸民之例求之夷逸
自别为一人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0860-0211c.png
自太伯寿梦称王六世 自下衍太伯二字
粤地其君禹后(至/)云封于会稽 西汉会稽一郡吴越
共之故前以会稽为吴分此仍叙封于会稽明百越所

沟洫志禹堙洪水 堙之者鲧耳
同为迎河入于勃海 臣瓒注武帝元光二年河移徙
东郡更注勃海禹时不注也按更注勃海者当在周定
王五年河徙之时若始于元光二年则下不得云复禹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0860-0211d.png
旧迹矣
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 多
凿井则可以灌溉此法行之尤便易而有渐非若大役
难兴也金史泰和八年七月诏诸路规画水田部民谓
水田之利甚大沿河通作渠如平阳掘井种田俱可灌
溉比年邳沂近河布种豆麦无水则凿井灌之计六百
馀顷比之陆田所收数倍以此较之他境无不可行者
遂令诸路按察司因劝农可按问开河或掘井如何为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0860-0212a.png
便规画具申以俟兴作惜当时未及尽行平阳邳沂则
仿井渠而有效者也然井非极深亦不能蓄水
许商以为古说九河之名(至/)不离此域 古说九河在
沇之境不在冀东据沇有九河既道之文也然禹贡又
言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大陆即今钜鹿又迤而北
其非沇境可知许商谓其三见在成平东光鬲界中者
是也惟其北载之高地又分泄之使不盈溢则沇居下
流可以无被泛溢故原本九河既道为沇地降邱宅土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0860-0212b.png
之由乃互见之文施功实在冀州东北包举于恒卫既
从大陆既作二句之内耳 按杜佑通典以魏德沧三
州属古兖州旧疆则九河之地实在沇境大陆又北于
唐为德沧二州于今为河间府之地也
按经义治水有决河深川而无堤防雍塞之文 二语
不愧明禹贡
盖堤防之作(至/)赵魏亦为堤去河二十五里 商周行
水皆法禹之智不立堤防
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0860-0212c.png
长水校尉平陵关并(至/)乃无水灾 禹疏九河所以防
猥盛放溢之患盖以河复受东北诸水非一道所能容
播之为九则清浊可以分流即空下流近水之地勿为
官亭民室之意若入海则止由一道然后能括除成空
而无贮淤之患故经云同为逆河入于海此四人之说
当合而用之乃尽治河之要而关并韩牧王横三条考
其实则止为一说今若能仿此意而行则河可免百年
溃决之患至于入海之道但当随其所向专注一口闻
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0860-0212d.png
议者乃不广其容水之区徒欲多穿入海之空其毋乃
两失之乎 张戎言水性就下行疾则自刮除成空而
稍深此即近代刷沙之说所本也
艺文志于是建臧书之策 文选注载刘歆七略曰孝
武皇帝敕丞相公孙宏广开献书之路百年之间书积
如山又曰尚书有青丝编目录即此所谓臧书之策也
易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 隋书经籍
志云惟失说卦三篇后河内女子得之
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0860-0213a.png
诗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 前叙六家齐诗止有
后氏孙氏不及辕固按儒林传固传夏侯始昌始昌传
后苍则后氏故传皆本诸辕固也
礼周官经六篇 师古曰即今之周官礼也亡其冬官
以考工记充之按周礼天官凌人注引汉礼器制度贾
公彦疏云叔孙通前汉时作汉礼器制度多得古之周
制惜乎不载七略故此志无称焉
故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 注中韦颜说皆出于郑康
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0860-0213b.png
成礼运篇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注宋儒朱子取注中瓒
说以下文求之固皆谓仪礼也
春秋世本十五篇 古今人表权舆于世本
小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字书当以此六者部分
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 今讹字必饬行盖其遗

苍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 梁庾元威云汉晋
卷十六 第 28a 页 WYG0860-0213c.png
正史及古今字书并云苍颉九篇是李斯所作今窃寻
思必不如是其第九章论豨信京刘等郭景纯云豨信
是陈豨韩信京刘是大汉西土是长安此非谶言岂有
秦时朝宰谈汉家人物先达何以安之今按此志止言
七章则自八以下或后人所附益元威景纯皆未覈论
至此尔
墨家是以右鬼 如淳注右鬼谬甚
农家孔子曰所重民食 师古注误以武为汤
卷十六 第 28b 页 WYG0860-0213d.png
小说家伊尹说二十七篇 依托之书皆入小说弗为
弗灭斯举衷矣
诗赋家上所自造赋二篇 上所自造赋不以冠赵幽
王之上而介于寿王儿宽之中此汉人所以近古也
阴阳家神农兵法一篇 神农兵法一篇其今之握机

形法家山海经十三篇 山海经在形法家今作十八
篇不知始于何时
卷十六 第 29a 页 WYG0860-0214a.png
经方神农黄帝食禁七卷 食禁周礼疏中作食药
 
 
 
 
 
 
 
卷十六 第 29b 页 WYG0860-0214b.png
 
 
 
 
 
 
 
 义门读书记卷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