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第 1a 页 WYG0874-015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事实类苑卷十九 宋 江少虞 撰
典礼音律
恊律
燕龙图肃判太常建言今之乐太高始下诏求天下知
音律者李照言乐比古高五律而胡瑗阮逸相继出矣
李照之乐以纵黍累尺黍细而尺长律之容乃千七百
三十黍胡瑗以横黍累尺黍大而尺短律之容千三百
事实类苑卷十九 宋 江少虞 撰
典礼音律
恊律
燕龙图肃判太常建言今之乐太高始下诏求天下知
音律者李照言乐比古高五律而胡瑗阮逸相继出矣
李照之乐以纵黍累尺黍细而尺长律之容乃千七百
三十黍胡瑗以横黍累尺黍大而尺短律之容千三百
卷十九 第 1b 页 WYG0874-0154b.png
黍而径乃三分四釐六毫与径三分四釐六毫与容千
七百二十黍皆谓以尺而生律也阮逸又欲以量而求
音皆非也最后有房庶者亦言今之乐高五律盖用唐
乐而知之因收方响一个皆唐乐也其法以律生尺而
黍用一桴二米者是时无二米黍据见黍为律虽无千
七百三十黍之谬与三分四釐六毫之差然其声才下
三律盖黍细耳其法则是矣王原叔胡瑗大不喜其说
朝廷但授庶秘书省校书郎不究其说而庶房玄龄之
七百二十黍皆谓以尺而生律也阮逸又欲以量而求
音皆非也最后有房庶者亦言今之乐高五律盖用唐
乐而知之因收方响一个皆唐乐也其法以律生尺而
黍用一桴二米者是时无二米黍据见黍为律虽无千
七百三十黍之谬与三分四釐六毫之差然其声才下
三律盖黍细耳其法则是矣王原叔胡瑗大不喜其说
朝廷但授庶秘书省校书郎不究其说而庶房玄龄之
卷十九 第 2a 页 WYG0874-0154c.png
后其为人简脱尝与乡荐然好音宋京田元君荐而召
之是时臣下亦已得雅笛二与庶笛同又尝于雄州王
临处收得界笛一比太常乐下四律教坊乐下二律而
高于堂上乐一律又尝于才元处得并州铜尺一比大
府尺长三分以之定律与唐乐声同大府之尺定律笛
同二者必有一得也若得其黍用房庶法为律以考之
其为至当不疑矣其黍一稃二米者
二
之是时臣下亦已得雅笛二与庶笛同又尝于雄州王
临处收得界笛一比太常乐下四律教坊乐下二律而
高于堂上乐一律又尝于才元处得并州铜尺一比大
府尺长三分以之定律与唐乐声同大府之尺定律笛
同二者必有一得也若得其黍用房庶法为律以考之
其为至当不疑矣其黍一稃二米者
二
卷十九 第 2b 页 WYG0874-0154d.png
世言王朴为乐而不知乐之坏自朴始也初依常钟磬
皆无疑识用横黍尺制律命钟磬而志刻之太祖患
乐太高和岘用影长尺方能下律乐比唐为高五律矣
今太常铸钟最大者黄钟庶之黄钟志刻乃下林钟馀
钟率皆如此李照则多镵磬削钟以合其律而钟磬又
异朴时虽非大声而其器不完矣惜哉
三
君实与予莫逆之友也惟议乐为不合君实以胡瑗一
皆无疑识用横黍尺制律命钟磬而志刻之太祖患
乐太高和岘用影长尺方能下律乐比唐为高五律矣
今太常铸钟最大者黄钟庶之黄钟志刻乃下林钟馀
钟率皆如此李照则多镵磬削钟以合其律而钟磬又
异朴时虽非大声而其器不完矣惜哉
三
君实与予莫逆之友也惟议乐为不合君实以胡瑗一
卷十九 第 3a 页 WYG0874-0155a.png
黍之广为尺而后制律予用房庶一稃二米积一千二
百黍之广为律而后生尺律之法曰凡律图九合以尺
而生律者律为十分三釐八毫矣以其不合又变而为
方分其差谬处不可一二数也以律生尺者九十分黄
钟之长加十分以为尺凡律皆径三分围九分长分积
千八百一十分自九十分损益而十二律长短相形矣
自八百一十三分损益之而十一律积实相通之往在
馆阁时决于同舍同舍莫能决遂变棋以决之君实不
百黍之广为律而后生尺律之法曰凡律图九合以尺
而生律者律为十分三釐八毫矣以其不合又变而为
方分其差谬处不可一二数也以律生尺者九十分黄
钟之长加十分以为尺凡律皆径三分围九分长分积
千八百一十分自九十分损益而十二律长短相形矣
自八百一十三分损益之而十一律积实相通之往在
馆阁时决于同舍同舍莫能决遂变棋以决之君实不
卷十九 第 3b 页 WYG0874-0155b.png
胜乃定其后一十年君实西京为留台予往候之不持
他书惟持所撰乐论八篇示之争论者数多莫能决又
投壶以决之予不胜君实戏曰大乐还魂矣凡半月卒
不得要领而归岂所见然邪将戏谑抑遂莫所执不敢
改之邪俱不可得而知也是必戏谑矣(并东斋/纪事)
鼓
周礼雷鼓鼓神祀灵鼓社祭路鼓鼓鬼享康成云雷鼓
八面鼓也灵鼓六面鼓也路鼓四面鼓也鼓之数不见
他书惟持所撰乐论八篇示之争论者数多莫能决又
投壶以决之予不胜君实戏曰大乐还魂矣凡半月卒
不得要领而归岂所见然邪将戏谑抑遂莫所执不敢
改之邪俱不可得而知也是必戏谑矣(并东斋/纪事)
鼓
周礼雷鼓鼓神祀灵鼓社祭路鼓鼓鬼享康成云雷鼓
八面鼓也灵鼓六面鼓也路鼓四面鼓也鼓之数不见
卷十九 第 4a 页 WYG0874-0155c.png
于经然神有尊卑则其数有多寡等杀理或然也必汉
时尚然所以康成云也几面鼓犹言几两车几区宅几
廛田也而唐开元中蜀人有绘其图以献者一鼓而为
八面六面四面既不可考击乃于县内别置散鼓国朝
仍之却于宗庙设而不作景祐中冯章靖公言雷鼓灵
鼓路鼓并当击考而散鼓请准乾德四年诏废不用然
不言鼓制之是非甚可憎也(东斋/纪事)
二
时尚然所以康成云也几面鼓犹言几两车几区宅几
廛田也而唐开元中蜀人有绘其图以献者一鼓而为
八面六面四面既不可考击乃于县内别置散鼓国朝
仍之却于宗庙设而不作景祐中冯章靖公言雷鼓灵
鼓路鼓并当击考而散鼓请准乾德四年诏废不用然
不言鼓制之是非甚可憎也(东斋/纪事)
二
卷十九 第 4b 页 WYG0874-0155d.png
吾闻羯鼓录序羯鼓之声云透空碎远极异众乐唐羯
鼓曲唯有邠州一父老能之有大合蝉滴滴泉之曲予
在鄜延时尚闻其声泾原承受公事杨元孙因奏事回
有旨令召此人赴阙元孙至邠而其人已死羯鼓遗音
遂绝今乐部中所有但名存而已透空碎远了无馀迹
唐明帝与李龟年论羯鼓云杖之弊者四匮用力如此
其为艺可知矣
三
鼓曲唯有邠州一父老能之有大合蝉滴滴泉之曲予
在鄜延时尚闻其声泾原承受公事杨元孙因奏事回
有旨令召此人赴阙元孙至邠而其人已死羯鼓遗音
遂绝今乐部中所有但名存而已透空碎远了无馀迹
唐明帝与李龟年论羯鼓云杖之弊者四匮用力如此
其为艺可知矣
三
卷十九 第 5a 页 WYG0874-0156a.png
唐之杖鼓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用杖今之杖鼓一头
以手拊之则唐之汉震第二鼓也明帝宋开府皆善此
鼓其曲多独奏如鼓笛曲是也今时杖鼓常时只是打
拍鲜有专门独奏之妙古曲悉皆散亡顷年王师南征
得黄帝炎一曲于交趾乃是杖鼓曲也
琴
秀水祥符院僧智和畜一古琴琴徽碧石细纹轸制作
精巧音韵清越中刻李阳冰篆三十九字其略云南溟
以手拊之则唐之汉震第二鼓也明帝宋开府皆善此
鼓其曲多独奏如鼓笛曲是也今时杖鼓常时只是打
拍鲜有专门独奏之妙古曲悉皆散亡顷年王师南征
得黄帝炎一曲于交趾乃是杖鼓曲也
琴
秀水祥符院僧智和畜一古琴琴徽碧石细纹轸制作
精巧音韵清越中刻李阳冰篆三十九字其略云南溟
卷十九 第 5b 页 WYG0874-0156b.png
夷岛产木名伽陀罗纹如银屑其坚如石遂用此作琴
临岳沈括笔谈朱长文琴谱皆著此琴即唐相汧公李
勉所置响泉之名见勉本传元祐末智和死州将以其
琴匣送尚书礼部付太常收管好事者时时取鼓之非
他琴比也
二
钱塘沈振畜一琴名冰清腹有晋陵子铭云卓哉斯器
乐惟至正音韵清古月澄风劲三馀神爽泛绝机静雪
临岳沈括笔谈朱长文琴谱皆著此琴即唐相汧公李
勉所置响泉之名见勉本传元祐末智和死州将以其
琴匣送尚书礼部付太常收管好事者时时取鼓之非
他琴比也
二
钱塘沈振畜一琴名冰清腹有晋陵子铭云卓哉斯器
乐惟至正音韵清古月澄风劲三馀神爽泛绝机静雪
卷十九 第 6a 页 WYG0874-0156c.png
夜敲冰霜天击磬阴阳潜感否臧前镜人其审之岂独
知政大历三年三月三日上底蜀郡雷氏斲凤沼内书
贞元十一年七月八日再修士雄记声极清越山阴陈
圣与名知琴少在钱塘从振借琴弹酷爱之后三十年
圣与官太常会振侄述鬻冰清索百千不售未几述卒
其妻得二十千鬻于僧道清转落于太一道士杨道英
久之圣与以五十千购得极珍秘之或以为晋陵子杜
牧之道号篆法类李义山笔亦莫可辨又不知士雄何
知政大历三年三月三日上底蜀郡雷氏斲凤沼内书
贞元十一年七月八日再修士雄记声极清越山阴陈
圣与名知琴少在钱塘从振借琴弹酷爱之后三十年
圣与官太常会振侄述鬻冰清索百千不售未几述卒
其妻得二十千鬻于僧道清转落于太一道士杨道英
久之圣与以五十千购得极珍秘之或以为晋陵子杜
牧之道号篆法类李义山笔亦莫可辨又不知士雄何
卷十九 第 6b 页 WYG0874-0156d.png
人也(并渑水/燕谈)
三
卢氏杂说韩皋谓嵇康琴曲有广陵散者以王陵毋丘
俭辈皆自广陵败散言魏散亡自广陵始故名其曲曰
广陵散以予考之散自是曲名如操弄操淡序引之类
故潘岳笙赋辍张女之哀弹流广陵之名散又应璩与
刘孔才书云听广陵之清散知散为曲名明矣或者康
借此名以谏讽时事散取曲名广陵乃其所命相附为
三
卢氏杂说韩皋谓嵇康琴曲有广陵散者以王陵毋丘
俭辈皆自广陵败散言魏散亡自广陵始故名其曲曰
广陵散以予考之散自是曲名如操弄操淡序引之类
故潘岳笙赋辍张女之哀弹流广陵之名散又应璩与
刘孔才书云听广陵之清散知散为曲名明矣或者康
借此名以谏讽时事散取曲名广陵乃其所命相附为
卷十九 第 7a 页 WYG0874-0157a.png
义耳
四
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予曾见唐初
路氏琴木皆枯朽殆不胜指而其声愈清又尝见越人
陶道真畜一张越琴传云古冢中败棺杉木也声极劲
挺吴僧智和有一琴瑟瑟徽碧纹石为轸制度音韵皆
臻妙腹有李阳冰篆数十字其略云南溟岛上得一木
名伽陀罗纹如银屑其坚如石命工斲为此琴篆文甚
四
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予曾见唐初
路氏琴木皆枯朽殆不胜指而其声愈清又尝见越人
陶道真畜一张越琴传云古冢中败棺杉木也声极劲
挺吴僧智和有一琴瑟瑟徽碧纹石为轸制度音韵皆
臻妙腹有李阳冰篆数十字其略云南溟岛上得一木
名伽陀罗纹如银屑其坚如石命工斲为此琴篆文甚
卷十九 第 7b 页 WYG0874-0157b.png
古劲琴材欲轻松脆滑谓之四善木坚如石可以制琴
亦所未喻也投荒录云琼管多乌樠呿陀皆奇木疑伽
陀罗即呿陀也(并笔/谈)
钟
国朝雅乐即用王朴所制周乐太祖时和岘以为声高
遂下其一律然至今言乐者又下其声太常歌工以其
太浊歌不成声当铸钟时乃私赂铸匠使减其铜齐而
声稍清歌乃叶而成声而李照竟不知以此知审音作
亦所未喻也投荒录云琼管多乌樠呿陀皆奇木疑伽
陀罗即呿陀也(并笔/谈)
钟
国朝雅乐即用王朴所制周乐太祖时和岘以为声高
遂下其一律然至今言乐者又下其声太常歌工以其
太浊歌不成声当铸钟时乃私赂铸匠使减其铜齐而
声稍清歌乃叶而成声而李照竟不知以此知审音作
卷十九 第 8a 页 WYG0874-0157c.png
乐之难也照每谓人曰声高则急促下则舒缓吾乐之
作久而可使人心感之皆舒和而人物之生亦当丰大
王侍读洙身尤短小常笑戏之曰君乐之成能使我长
乎闻者以为笑而乐成竟不用
二
太常所用王朴乐编钟皆不圆而侧垂自李照胡瑗之
徒皆以为非及照作新乐将铸编钟给铜铸泻务得古
编钟一枚工人不敢销毁遂藏于太常钟不知何代所
作久而可使人心感之皆舒和而人物之生亦当丰大
王侍读洙身尤短小常笑戏之曰君乐之成能使我长
乎闻者以为笑而乐成竟不用
二
太常所用王朴乐编钟皆不圆而侧垂自李照胡瑗之
徒皆以为非及照作新乐将铸编钟给铜铸泻务得古
编钟一枚工人不敢销毁遂藏于太常钟不知何代所
卷十九 第 8b 页 WYG0874-0157d.png
作其铭曰粤朕皇祖宝和钟粤斯万年子子孙孙永宝
用叩其声与王朴夷则清声合而其形不圆侧垂正与
朴钟同然后知朴博古好学不为无据也其后胡瑗改
铸编钟遂圆其形而下垂叩之掩郁而不扬其镈钟又
长甬而震掉其声不和著作佐郎刘羲叟窃谓人曰此
与周景王无射钟无异必有眩惑之疾未几而仁庙得
疾人以羲叟之言验矣其乐亦寻废不用(并归/田录)
三
用叩其声与王朴夷则清声合而其形不圆侧垂正与
朴钟同然后知朴博古好学不为无据也其后胡瑗改
铸编钟遂圆其形而下垂叩之掩郁而不扬其镈钟又
长甬而震掉其声不和著作佐郎刘羲叟窃谓人曰此
与周景王无射钟无异必有眩惑之疾未几而仁庙得
疾人以羲叟之言验矣其乐亦寻废不用(并归/田录)
三
卷十九 第 9a 页 WYG0874-0158a.png
今太常钟镈皆于甬本为纽谓之旋虫侧垂之皇祐中
杭州西湖侧发地得一古钟匾而短其枚长几半寸大
略制度如凫氏所载惟甬乃中空甬半以上差小所谓
衡者予细考其制亦似有义甬所以中空者疑钟縻自
其中垂下当衡甬之间以横括挂之横括疑所谓旋虫
也今考其名竹筒之筒文从竹从甬则仅乎空甬半以
上微小者所碍横括以其横括所在也则有横之义也
其横括之形似虫而可旋疑所谓旋虫以今之钟镈校
杭州西湖侧发地得一古钟匾而短其枚长几半寸大
略制度如凫氏所载惟甬乃中空甬半以上差小所谓
衡者予细考其制亦似有义甬所以中空者疑钟縻自
其中垂下当衡甬之间以横括挂之横括疑所谓旋虫
也今考其名竹筒之筒文从竹从甬则仅乎空甬半以
上微小者所碍横括以其横括所在也则有横之义也
其横括之形似虫而可旋疑所谓旋虫以今之钟镈校
卷十九 第 9b 页 WYG0874-0158b.png
之此衡甬中空则犹小于甬者乃欲碍横括似有所因
彼衡甬俱实则衡小于甬似无所因又以其括之横于
中也则宜有衡义实甬直上植之而谓之衡者何义又
横括以其可旋而有虫形或可谓之旋虫今钟则实其
纽不动何缘得旋名若以侧垂之其钟可以掉荡旋转
则钟常不定击者安能常当其燧此皆可疑未知孰是
其钟今尚在钱塘予群从家藏之
磬
彼衡甬俱实则衡小于甬似无所因又以其括之横于
中也则宜有衡义实甬直上植之而谓之衡者何义又
横括以其可旋而有虫形或可谓之旋虫今钟则实其
纽不动何缘得旋名若以侧垂之其钟可以掉荡旋转
则钟常不定击者安能常当其燧此皆可疑未知孰是
其钟今尚在钱塘予群从家藏之
磬
卷十九 第 10a 页 WYG0874-0158c.png
独异志云唐承隋乱乐簴散失独无徵音李嗣真密求
得之闻弩营中砧声求得丧车一铎入振之于东南隅
果有应者掘之得石一段裁为四具以补乐簴之阙此
妄也声在短长厚薄之间故考工记磬氏为磬以上则
磨其旁已下则磨其端磨其毫末则声随而变岂有帛
砧裁琢为磬而尚存故声哉兼古乐宫商无定声随律
命之迭为宫徵嗣真必常为新磬好事者遂附益为之
说既云裁为四具则是不独补徵声也
得之闻弩营中砧声求得丧车一铎入振之于东南隅
果有应者掘之得石一段裁为四具以补乐簴之阙此
妄也声在短长厚薄之间故考工记磬氏为磬以上则
磨其旁已下则磨其端磨其毫末则声随而变岂有帛
砧裁琢为磬而尚存故声哉兼古乐宫商无定声随律
命之迭为宫徵嗣真必常为新磬好事者遂附益为之
说既云裁为四具则是不独补徵声也
卷十九 第 10b 页 WYG0874-0158d.png
二
国史纂异云润州曾得玉磬十二以献张率更叩其一
曰晋某岁所造也是岁闰月造磬者法月数当有十三
宜于黄钟东九尺掘必得焉从之果如其言此妄也法
月令律为磬当依节气闰月自在其间闰月无中气岂
当月律此懵然者为之也扣其一安知其是晋某年所
造既沦陷在地中岂暇复按方隅尺寸埋之此欺诞之
甚也
国史纂异云润州曾得玉磬十二以献张率更叩其一
曰晋某岁所造也是岁闰月造磬者法月数当有十三
宜于黄钟东九尺掘必得焉从之果如其言此妄也法
月令律为磬当依节气闰月自在其间闰月无中气岂
当月律此懵然者为之也扣其一安知其是晋某年所
造既沦陷在地中岂暇复按方隅尺寸埋之此欺诞之
甚也
卷十九 第 11a 页 WYG0874-0159a.png
律吕
汉志阴阳相生自黄钟始而左旋八八为伍八八为伍
者谓一上生与一下生相间如此则自大吕以后律数
皆差须自蕤宾再上生方得本数此八八为伍之误也
或曰律无上生吕之理但当下生而用独倍二说皆通
然至蕤宾清宫生大吕清宫又当再上生如此时上时
下即非自然之数不免牵合矣自子至巳为阳律阳吕
自午至亥为阴律阴吕凡阳律阳吕皆下生阴律阴吕
汉志阴阳相生自黄钟始而左旋八八为伍八八为伍
者谓一上生与一下生相间如此则自大吕以后律数
皆差须自蕤宾再上生方得本数此八八为伍之误也
或曰律无上生吕之理但当下生而用独倍二说皆通
然至蕤宾清宫生大吕清宫又当再上生如此时上时
下即非自然之数不免牵合矣自子至巳为阳律阳吕
自午至亥为阴律阴吕凡阳律阳吕皆下生阴律阴吕
卷十九 第 11b 页 WYG0874-0159b.png
皆上生故巳方谓之律谓之中吕言阴阳至此而中也
至午则谓之蕤宾阳常为主阴常为宾蕤宾者阳至此
而为宾也纳音之法自黄钟相生至于中吕而终谓之
阳纪自蕤宾相生至于应钟而终谓之阴纪盖中吕为
阴阳之中子午为阴阳之分也
二
汉志言数曰太极元气函三为一极中也元始也行于
十二辰始动于子参之于丑得三又参之于寅得九又
至午则谓之蕤宾阳常为主阴常为宾蕤宾者阳至此
而为宾也纳音之法自黄钟相生至于中吕而终谓之
阳纪自蕤宾相生至于应钟而终谓之阴纪盖中吕为
阴阳之中子午为阴阳之分也
二
汉志言数曰太极元气函三为一极中也元始也行于
十二辰始动于子参之于丑得三又参之于寅得九又
卷十九 第 12a 页 WYG0874-0159c.png
参之于卯得二十七历十二辰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
十七此阴阳合德气钟于子化生万物者也殊不知此
乃求律吕长短体算立成法耳别有何义为史者但见
其数浩博莫测所用乃曰此阴阳合德化生万物者也
常有人于土中得一朽敝捣帛杵不识持归以示邻里
大小聚观莫不怪愕不知何物后有一书生过见之曰
此灵物也吾闻防风氏身长三丈骨节专车此防风氏
胫骨也乡人皆喜筑庙祭之谓之胫庙班固此论亦近
十七此阴阳合德气钟于子化生万物者也殊不知此
乃求律吕长短体算立成法耳别有何义为史者但见
其数浩博莫测所用乃曰此阴阳合德化生万物者也
常有人于土中得一朽敝捣帛杵不识持归以示邻里
大小聚观莫不怪愕不知何物后有一书生过见之曰
此灵物也吾闻防风氏身长三丈骨节专车此防风氏
胫骨也乡人皆喜筑庙祭之谓之胫庙班固此论亦近
卷十九 第 12b 页 WYG0874-0159d.png
乎胫庙也
凯歌
边兵每得胜回则连队抗声凯歌乃古之遗音也凯歌
词甚多皆市井鄙俚之语予在鄜延时制数十曲令士
卒歌之今粗记得数篇其一先取山西十二州别分子
将打衙头回看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其二天
威卷地过黄河万里羌人尽汉歌莫堰横山倒流水从
教西去作恩波其三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
凯歌
边兵每得胜回则连队抗声凯歌乃古之遗音也凯歌
词甚多皆市井鄙俚之语予在鄜延时制数十曲令士
卒歌之今粗记得数篇其一先取山西十二州别分子
将打衙头回看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其二天
威卷地过黄河万里羌人尽汉歌莫堰横山倒流水从
教西去作恩波其三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
卷十九 第 13a 页 WYG0874-0160a.png
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其四旗队浑
如锦绣堆银装背㟴打回回先教净扫安西路待向河
源饮马来其五灵武西凉不用围蕃家总待纳王师城
中半是关西种犹有当时轧吃儿(轧一/作斡)
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刘禹锡诗云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
羽衣曲又王建诗云听风听水作霓裳白乐天诗注云
开元中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造郑嵎津阳门诗注云
如锦绣堆银装背㟴打回回先教净扫安西路待向河
源饮马来其五灵武西凉不用围蕃家总待纳王师城
中半是关西种犹有当时轧吃儿(轧一/作斡)
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刘禹锡诗云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
羽衣曲又王建诗云听风听水作霓裳白乐天诗注云
开元中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造郑嵎津阳门诗注云
卷十九 第 13b 页 WYG0874-0160b.png
叶法善尝引上入月宫闻仙乐及上归但记其半遂于
笛中写之会西凉府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与其声
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散序用敬述所进为其腔而
名霓裳羽衣曲诸说各不同今蒲中逍遥楼楣上有唐
人横书类梵字相传是霓裳谱字训不通莫知是非或
谓今燕部有献仙音曲乃其遗声然霓裳本谓之道调
法曲今献仙音乃小石调耳未知孰是(并笔/谈)
二
笛中写之会西凉府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与其声
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散序用敬述所进为其腔而
名霓裳羽衣曲诸说各不同今蒲中逍遥楼楣上有唐
人横书类梵字相传是霓裳谱字训不通莫知是非或
谓今燕部有献仙音曲乃其遗声然霓裳本谓之道调
法曲今献仙音乃小石调耳未知孰是(并笔/谈)
二
卷十九 第 14a 页 WYG0874-0160c.png
欧阳公归田录论王建霓裳调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
听水作霓裳以不晓听风听水为恨余尝观唐人西域
记云龟兹国王与臣庶知乐者于大山间听风水之声
均节成音后翻入中国如伊州凉州甘州皆是龟兹至
也此说近之但不及霓裳耳郑嵎津阳门诗注叶法善
引明皇入月宫闻乐归以笛写其半会西凉府杨敬述
进婆罗门曲声调吻同按之使韵乃合二者制霓裳羽
衣则知霓裳亦来自西域云(出西清/诗话)
听水作霓裳以不晓听风听水为恨余尝观唐人西域
记云龟兹国王与臣庶知乐者于大山间听风水之声
均节成音后翻入中国如伊州凉州甘州皆是龟兹至
也此说近之但不及霓裳耳郑嵎津阳门诗注叶法善
引明皇入月宫闻乐归以笛写其半会西凉府杨敬述
进婆罗门曲声调吻同按之使韵乃合二者制霓裳羽
衣则知霓裳亦来自西域云(出西清/诗话)
卷十九 第 14b 页 WYG0874-0160d.png
抛毬曲
海州士人李慎言尝梦至一处水殿中观宫女戏毬曲
十馀阕为之传叙其事甚详有抛毬曲十馀阕词皆清
丽今独记两阕侍燕黄昏晓未休玉阶夜色月如流朝
来自觉承恩最笑倩旁人认绣毬堪恨谁家几帝王舞
茵操尽绣鸳鸯如今重到抛毬处不是金炉旧日香
歌曲
世称善歌者皆曰郢人郢州至今有白雪楼此乃因宋
海州士人李慎言尝梦至一处水殿中观宫女戏毬曲
十馀阕为之传叙其事甚详有抛毬曲十馀阕词皆清
丽今独记两阕侍燕黄昏晓未休玉阶夜色月如流朝
来自觉承恩最笑倩旁人认绣毬堪恨谁家几帝王舞
茵操尽绣鸳鸯如今重到抛毬处不是金炉旧日香
歌曲
世称善歌者皆曰郢人郢州至今有白雪楼此乃因宋
卷十九 第 15a 页 WYG0874-0161a.png
玉问曰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次为阳阿
薤露又为阳春白雪引商刻羽杂以流徵遂谓郢人善
歌殊不考其义其曰客有歌于郢中者则歌者非郢人
也其曰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
羽杂以流徵则和者不过数人而已以楚之故都人物
猥盛而知者止于数人则为不知歌甚矣故玉以此自
况阳春白雪皆郢人所不能也以其所不能者名其俗
岂非大误也襄阳耆旧传虽云楚有善歌者歌阳菱白
薤露又为阳春白雪引商刻羽杂以流徵遂谓郢人善
歌殊不考其义其曰客有歌于郢中者则歌者非郢人
也其曰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
羽杂以流徵则和者不过数人而已以楚之故都人物
猥盛而知者止于数人则为不知歌甚矣故玉以此自
况阳春白雪皆郢人所不能也以其所不能者名其俗
岂非大误也襄阳耆旧传虽云楚有善歌者歌阳菱白
卷十九 第 15b 页 WYG0874-0161b.png
露朝日鱼丽知之者不过数人复无阳春白雪之名又
今郢州本谓之北郢亦非古之楚都或曰楚都在今宜
城界中有故墟尚在亦不然也此鄢也非郢也㨿左传
楚成王使斗申宜为商公沿汉沂江将入郢王在渚宫
下见之沿汉至于夏口然后溯江则郢当在江上不在
汉上也又王在渚宫下见之则渚宫盖在郢也楚始都
丹阳在今枝江文王迁郢昭王迁鄀皆在今江陵境中
杜预注左传云楚国今南郡江陵县北纪南城也谢灵
今郢州本谓之北郢亦非古之楚都或曰楚都在今宜
城界中有故墟尚在亦不然也此鄢也非郢也㨿左传
楚成王使斗申宜为商公沿汉沂江将入郢王在渚宫
下见之沿汉至于夏口然后溯江则郢当在江上不在
汉上也又王在渚宫下见之则渚宫盖在郢也楚始都
丹阳在今枝江文王迁郢昭王迁鄀皆在今江陵境中
杜预注左传云楚国今南郡江陵县北纪南城也谢灵
卷十九 第 16a 页 WYG0874-0161c.png
运邺中集诗云南登宛郢城今江陵北十二里有纪南
城即古之郢都也又谓之南郢
歌舞
古人饮酒皆以歌舞属献寿尊者亦往往歌舞长沙王
小举袖云国小不足回旋太宗亦自起舞属群臣古人
淳质舞以达欢欣不必合度臻好故人人可为之不差
不及也张燕公诗云醉后欢更好全胜未醉时动容皆
是舞出语总成诗又云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颓醉后
城即古之郢都也又谓之南郢
歌舞
古人饮酒皆以歌舞属献寿尊者亦往往歌舞长沙王
小举袖云国小不足回旋太宗亦自起舞属群臣古人
淳质舞以达欢欣不必合度臻好故人人可为之不差
不及也张燕公诗云醉后欢更好全胜未醉时动容皆
是舞出语总成诗又云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颓醉后
卷十九 第 16b 页 WYG0874-0161d.png
凉风起吹人舞袖回盖舞者曲折益尽奇妙非有师承
不可得故士大夫不复起舞矣或有善舞者人以其似
乐人所为古人之歌亦复如是节奏简淡故三百篇可
以吟咏缘时未有新繁之声是可善自新变声作日益
繁靡欲今人弥置繁声以三百篇为法何可得也隋以
前南北朝旧曲犹颇似古如公莫舞丁督护之类岂不
简淡自唐以来此等曲辞大率不入听矣又但知畏闻
古韶夏之类直恐见之未能忘味也胡琼善琴教人作
不可得故士大夫不复起舞矣或有善舞者人以其似
乐人所为古人之歌亦复如是节奏简淡故三百篇可
以吟咏缘时未有新繁之声是可善自新变声作日益
繁靡欲今人弥置繁声以三百篇为法何可得也隋以
前南北朝旧曲犹颇似古如公莫舞丁督护之类岂不
简淡自唐以来此等曲辞大率不入听矣又但知畏闻
古韶夏之类直恐见之未能忘味也胡琼善琴教人作
卷十九 第 17a 页 WYG0874-0162a.png
采蘋鹿鸣等曲稍蔓延其声傍近郑卫虽可听非古法
也近世乐府为繁声不已又加重叠谓之缠声促数尤
甚固不从容一唱三叹矣太学诸生承胡先生之教许
鼓琴吹箫及以方响代编摩然所奏唯鹿鸣采蘋数章
而已诸生因缘为郑卫声闻者疑之或以相问有戏之
者曰此无他直缠声鹿鸣采蘋(刘真之/诗证)
也近世乐府为繁声不已又加重叠谓之缠声促数尤
甚固不从容一唱三叹矣太学诸生承胡先生之教许
鼓琴吹箫及以方响代编摩然所奏唯鹿鸣采蘋数章
而已诸生因缘为郑卫声闻者疑之或以相问有戏之
者曰此无他直缠声鹿鸣采蘋(刘真之/诗证)
卷十九 第 17b 页 WYG0874-0162b.png
事实类苑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