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五 第 1a 页 WYG0751-0218a.png

普济方卷一百二十五 明 周王朱橚 撰
伤寒门
诀
下太阳脉病证治法 三十九证
震甲
结胸之病项且强其形亦如柔痉状邪结胸中俯仰难
陷胸丸子除悽怆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b 页 WYG0751-0218b.png

头疼发热恶寒时表未解而反下之痞鞕心胸成硬痛
陷胸汤用亦相宜
震丙
结胸伤寒六七日脉𦂳而沉心下坚热实按之如石硬
陷胸汤剂更宜煎
震丁
伤寒热结十馀日水在胸中胁下淤头汗微微心有热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a 页 WYG0751-0219a.png

震戊
汗出复下大便难渴而舌燥又无眠日晡潮热从心下
少腹坚来五六天痛满连脐不可近气虚腹内更相煎
陷胸汤剂须臾进饵下能教重病痊
震已
脉滑而浮热尚浅按之心下痛还同除非小陷胸汤主
此證名为小结胸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b 页 WYG0751-0219b.png

宜汗反将泠水喷劫之其热腹中传肉上粟起或烦渴
文蛤五苓散可煎热先在表旋归里里实寒邪痞结胸
痛鞕心中无热證陷胸三物有奇功外无热时敛入里
陷胸治之犹未止白散饮调与服之结消热下病即已
震辛
太少之阳并病时头眩项强亦无期心胸痞结非宜汗
当刺大椎肝肺俞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a 页 WYG0751-0219c.png

妇人中风七八日发热表邪还恶寒经水适来傅里候
脉迟胁满碍胸间身凉讝语结胸状邪热应知血室干
当刺期门泄肝气更宜消息泻之安
震癸
寒热中风发有时经期远断竟违期热入血室浑如疟
可与柴胡汤主之
离甲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b 页 WYG0751-0219d.png

加桂柴胡和解安
离乙
汗下曾经五六日小便不利渴烦时寒热往来胸胁满
柴胡乾姜与桂枝
离丙
头汗恶寒为在表心胸鞕满里传推明医好辨阴阳證
识得柴胡表里宜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a 页 WYG0751-0220a.png

呕而发热小柴胡妄下还防热结无心下满时成硬痛
陷胸汤剂与之苏
离戊
蒸蒸发热辨阴阳不与柴胡可较量但是满而不痛者
宜煎半夏泻心汤
离己
漐漐汗出作有时心中痞满更如斯乾呕短气表方解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b 页 WYG0751-0220b.png

离庚
痞拘心下按之濡脉在关浮热反虚实热虚邪须辨识
大黄黄连泻心除
离辛
心下痞时复恶寒应从内热表虚看泻心汤中加附子
因阳攻痞自能安
离壬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a 页 WYG0751-0220c.png

五苓之药效非常
离癸
汗解之后胃不和心胸痞

益胃泻心姜疗瘥
兑甲
误下之人利数行水谷不化腹中鸣满胸痞鞕加乾呕
胃弱心烦痞转增下之益甚非为热胃中鞕是气虚膨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b 页 WYG0751-0220d.png

兑乙
心下

后利须从小便参
兑丙
汗吐下后犹不解噫气不除心下坚痞硬而虚和胃气
旋复代赭石汤煎
兑丁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a 页 WYG0751-0221a.png

除邪有法用之良
兑戊
外證未除数下之热而遂利里虚为痞鞕表里俱不解
桂枝人参汤最宜
兑己
汗下恶寒痞膈间桂枝解表最宜先大黄攻痞黄连佐
加入泻心汤内安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b 页 WYG0751-0221b.png

汗出伤寒热勿瘳心中痞鞕里当求呕而下利犹兼吐
须用柴胡大者投
兑辛
项头不痛脉微浮气上攻心痞鞕忧当吐胸寒宜瓜蒂
能除喘息利咽喉病人胁下素有痞连在脐傍痛引腹
腹痛因引入阴筋此名脏结邪相触
兑壬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a 页 WYG0751-0221c.png

白虎加参疗可安
兑癸
伤寒大热若无多口燥心烦渴奈何背上恶寒犹有表
人参白虎自当和
坎甲
脉浮发热身无汗麻黄汤疗颇能除渴而欲饮无他證
白虎五苓亦可袪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b 页 WYG0751-0221d.png

太少阳传项强时心中痞鞕自难舒慎无妄下详其證
当刺大椎肝肺俞
坎丙
太阳少阳来合病自利黄芩汤主之呕者黄芩加半夏
生姜阳下治偏宜
坎丁
伤寒有热在胸中腹痛都缘邪气攻呕吐黄连汤可用
卷一百二十五 第 8a 页 WYG0751-0222a.png

坎戊
伤寒八九日来深风湿头烦痛怎禁体重不能自转侧
桂枝附子饮宜斟
坎己
大便

更加白术效尤奇
坎庚
卷一百二十五 第 8b 页 WYG0751-0222b.png

固卫风邪即便宽
坎辛
伤寒之脉浮而滑表热邪传在里寒白虎汤煎除内外
益气散热自能安
坎壬
伤寒脉结代而还悸动心中不自宽真气内虚邪更甚
炙甘草剂便平安
卷一百二十五 第 9a 页 WYG0751-0222c.png

木甲
不吐不下心烦忧胃中郁热如蒸油阴阳之气无偏胜
调胃承气汤可投
木乙
汗后脉迟不恶寒身重气短潮热还大便巳鞕腹中满
大承气饮下之宽
木丙
卷一百二十五 第 9b 页 WYG0751-0222d.png

通时腹满病须消
木丁
不转失气未可攻腹中燥粪热难容大便鞕少饮水哕
小承气饮服之通
木戊
伤寒不便十馀日日晡潮热发邪言独语真如见鬼状
直晴更觉识人难怵惕寻衣微带喘脉弦者活涩归天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0a 页 WYG0751-0223a.png

木己
阳明之病汗何多津液焦枯外泄过讝语小承汤味入
胃中燥鞕亦能和
木庚
阳明讝语热而潮食反不能燥屎焦便鞕有时能食者
亦宜逐结大承调
木辛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0b 页 WYG0751-0223b.png

承气汤煎大者通
木壬
三阳合病要分清汗下还须别重轻腹满身重难转侧
不仁讝语属阳明微尘面垢少阳證遗尿乃是太阳经
手足逆冷兼自汗除非白虎保安宁
木癸
二阳并病发潮热手足汗流大便难太阳證罢下之愈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1a 页 WYG0751-0223c.png

火甲
脉浮而𦂳口中乾喘热缘何不恶寒发汗反教生讝语
烧针烦躁更无眠下之又恐虚其胃客气乘虚膈不宽
舌上胎生何法治栀子䜴汤吐后安
火乙
渴欲饮水口舌乾中焦客热燥而烦人参白虎汤宜治
润燥除邪病始痊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1b 页 WYG0751-0223d.png

脉浮发热渴饮浆小便不利客膀胱猪苓汤利下焦热
用泻之时必得康
火丁
脉若浮来更带迟里寒表热更何疑下利清榖知寒甚
四逆汤温用却宜
火戊
阳明病下外有热手足温而不结胸心下懊憹饥不食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2a 页 WYG0751-0224a.png

火己
病在阳明发热潮大便溏时小便调胸胁鞕满邪犹在
服了柴胡病自消
火庚
胁满而呕大便难更看舌上白胎瘢柴胡汤主通津液
胃气因和汗濈然
火辛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2b 页 WYG0751-0224b.png

一身面目悉皆黄溲难潮热时加哕耳后耳前肿刺芒
十日若教浮脉续便当速用小柴汤
火壬
脉但浮时无里證表邪犹合用麻黄不尿腹满犹加哕
关格之病入膏肓
火癸
发汗小便自利者津液内竭不可攻自欲大便犹有鞕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3a 页 WYG0751-0224c.png

土甲
阳明病若得迟脉汗出多而微恶寒未解之时宜发汗
桂枝汤下表和安
土乙
脉浮无汗属阳明表实还教喘不停发汗麻黄汤可用
热邪解散病安宁
土丙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3b 页 WYG0751-0224d.png

定当速饵茵陈汤
土丁
症在阳明蓄血间虽然屎鞕便非难若教黑色邪传里
抵当汤速下之痊
土戊
阳明下后觉心烦初鞕后溏仔细看若果胃中有燥屎
大承气散下之安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4a 页 WYG0751-0225a.png

日晡发热如疟状审看内外更详之脉实大承气汤下
脉浮发汗桂枝宜
土庚
下后不便六七日烦热腹满痛相缠是知燥屎宿食故
可与大承气剂煎
土辛
小便不利大便难微热时时喘不眠宿食胃中犹燥结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4b 页 WYG0751-0225b.png

土壬
食谷不受呕更饶茱萸汤剂始能调服汤愈甚缘何故
当易别方理上焦
土癸
恶寒汗出太阳经渴而发热属阳明渴如不止邪传里
津液调和用五苓
金甲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5a 页 WYG0751-0225c.png

麻仁润燥最相投
金乙
三朝发汗犹不解发热蒸蒸入胃间调胃承气汤煎服
胃中邪热下之安
金丙
伤寒腹胀热邪招吐后缘知在上焦此是热邪传入胃
调胃承气亦能消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5b 页 WYG0751-0225d.png

若吐若下若发汗小便因数大便坚表邪入里脾约候
小承气汤病即痊
金戊
伤寒得病六七日大便鞕时小便利里实心满可攻之
大承气汤为要剂
金己
目不了了晴不和微热便难实更多此是内邪危恶證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6a 页 WYG0751-0226a.png

金庚
阳明发热汗尤多津液将枯可奈何入府之邪攻更急
大承气剂下之瘥
金辛
发汗不解腹满痛邪传入脏急须攻大承气剂下府热
润燥除积有奇攻
金壬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6b 页 WYG0751-0226b.png

承气汤宜大者煎
金癸
少阳合病与阳明脉滑而数宿食症少阳脉胜阳明负
大承气剂泄其经
水甲
脉浮而数邪传里六七日来大便难喜饥消谷并瘀血
抵当汤下即能痊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7a 页 WYG0751-0226c.png

伤寒七八日身黄其色浑如橘子囊小便不利腹微满
便宜速下茵陈汤
水丙
伤寒发热要消详瘀在胃中身必黄栀子蘖皮汤可疗
除邪解散效非常
水丁
伤寒发热瘀在里表湿身黄甚法消赤小豆汤除湿热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7b 页 WYG0751-0226d.png

少阳脉病證治法 一證
纪甲
未经吐下脉沉𦂳胁满往来寒热时乾呕邪传半表里
柴胡汤剂正相宜
太阴脉病證治法 三證
母甲
太阴之病脉浮时发汗还当用桂枝在表之邪随汗散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8a 页 WYG0751-0227a.png

母乙
自利不渴太阴病中焦寒在理当温脏中须识因寒故
用药之时四逆纯
母丙
误下因成腹痛时桂枝加芍最相宜若教大实当除下
桂枝大黄汤主之
少阴脉病證治法 二十三證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8b 页 WYG0751-0227b.png

少阴发热脉何沉其病当宜在表寻邪气未深微发汗
麻黄附子细辛斟
天乙
少阴得病二三日附子麻黄甘草汤邪未深时无里證
和荣益卫散之良
天丙
心烦之候更无眠寒极须从变热看黄连阿胶汤与服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9a 页 WYG0751-0227c.png

天丁
少阴得病口中和其背恶寒问炙科附子汤煎寒可散
阴消阳助起沉疴
天戊
身体疼痛手足寒浮沉细向脉中看脉浮可汗沉寒甚
便与温经附子煎
天己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9b 页 WYG0751-0227d.png

扶气散寒益胃中
天庚
少阴腹痛四五日小便不通内结深下利频频便脓血
桃花汤效莫沉吟
天辛
少阴吐利病难任手足寒邪厥泠侵烦躁阳争将欲死
茱萸汤可散沉阴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0a 页 WYG0751-0228a.png

少阴下利喉咽痛胁满心烦邪内传可与猪肤汤散热
调阴益胃自能痊
天癸
二三日病少阴传咽痛时将甘草煎不愈更寻何法治
选凭桔梗妙汤瘥
人甲
少阴之病入咽中言语声难疮在咙苦酒煎汤频漱咽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0b 页 WYG0751-0228b.png

人乙
病来相抟少阴中咽痛寒邪客气冲半夏汤煎频咽服
可将此法再旁通
人丙
少阴主水自调和寒不能禁下利多惟有白通汤可用
散寒温里病当瘥
人丁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1a 页 WYG0751-0228c.png

暴出脉死微续生
人戊
真武汤煎制水气少阴證治问元因四肢沉重兼腹痛
小便不通自利频呕加生姜除附子下利去芍用姜辛
欬者却须收逆气乾姜五味细辛温有时小便还通利
便减茯苓恐渗津
人己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1b 页 WYG0751-0228d.png

通脉四逆治之安面时赤色加葱用腹痛除葱用芍酸
咽痛去芍加桔梗呕者生姜二两宽便教利止脉不出
去梗加参亦霍然
人庚
少阴四逆肢不温有时泄下还腹痛小便不通或欬悸
四逆散煎即可用再加乾姜五味子止欬下利主治共
悸者导气加桂枝小便不利茯苓送腹痛加附用补虚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2a 页 WYG0751-0229a.png

人辛
少阴下利六七日欬而乾呕更无眠心烦口渴知其热
渗泄猪苓汤治痊
人壬
少阴得病二三日口燥咽乾急下之邪未深时热已甚
大承气剂用之宜
人癸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2b 页 WYG0751-0229b.png

大承气剂疗之平
地甲
少阴之病六七日腹满不便速下宜热壅阳明胜肾水
大承气剂效偏奇
地乙
少阴之病脉沉沉外症未形何处寻四逆汤煎宜急疗
温中即可散邪阴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3a 页 WYG0751-0229c.png

欲吐不能手足寒胸者实者吐之宽膈间痰饮成乾呕
四逆汤温始得安
厥阴脉病證治法 十九證
乾甲
蛔厥其人静复烦此为胃弱脏中寒蛔闻食臭时当吐
温脏乌梅圆下安
乾乙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3b 页 WYG0751-0229d.png

手足厥逆炙之良
乾丙
手足厥寒脉细微除非四逆入当归阳虚阴弱须生助
愿得良医辨病机
乾丁
厥逆其人内久寒散寒始得助阳还当归四逆辛温味
加入姜萸病即安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4a 页 WYG0751-0230a.png

大汗出时热不去四肢拘急痛难当恶寒下利厥而逆
散寒复阳四逆汤
乾己
内外虽分汗下馀阳虚阴胜总无殊因而厥泠亡津液
四逆回阳病可除
乾庚
胸中实结满而烦厥泠虽饥不可餐脉乍𦂳时邪内陷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4b 页 WYG0751-0230b.png

乾辛
厥而心悸水犹停入胃还教下利并欲治厥时先治水
茯苓甘草剂偏灵
乾壬
咽喉不利吐脓血寸脉沉迟手足寒麻黄升麻汤主治
里虚便泄治尤难
乾癸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5a 页 WYG0751-0230c.png

芩连姜参等分煎
坤甲
下利清榖内有寒身热不解外增烦汗出而厥阳虚甚
通脉四逆汤可餐
坤乙
利亡津液热伤气气虚后重转难通坚肾厚胁还散热
苦寒主治白头翁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5b 页 WYG0751-0230d.png

下利腹满身疼痛里有寒时表未通四逆汤煎利可止
身疼更与桂枝攻
坤丁
下利而渴欲饮浆有热在内要参详白头翁汤服之愈
散郁凉中作主张
坤戊
下利还将讝语并就中燥粪辨分明此为胃实肠虚症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6a 页 WYG0751-0231a.png

坤己
下利之后却更烦按而心下亦非坚乘虚客热胸中满
栀子䜴汤吐即安
坤庚
呕而脉弱邪传里里若虚时小便多身热微微还见厥
急煎四逆救沉疴
坤辛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6b 页 WYG0751-0231b.png

治得其方亦可痊
坤壬
呕而发热用柴胡此證多由胃气虚怫郁诸经并表里
良医审视莫模糊
霍乱脉病證治法 六證
霍甲
恶寒而利脉犹微利止须知血已亏四逆加参兼益血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7a 页 WYG0751-0231c.png

霍乙
头疼发热阴阳半欲饮不饮辨机关热重当煎五苓散
寒多急与理中圆
霍丙
吐利止时内自和身疼犹是表邪多外台有语汗之愈
当用桂枝汤疗瘥
霍丁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7b 页 WYG0751-0231d.png

四逆汤煎主治之
霍戊
既吐且利小便利脉微欲绝大汗渍内寒外热恐亡阳
救之速投四逆剂
霍己
吐下之馀津液微汗出而厥脉如丝通脉四逆加猪胆
阳虚欲绝好为之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8a 页 WYG0751-0232a.png

劳甲
阴阳差易病其人少气强交体重身热上冲胸头不举
阴中小腹急难容拘挛膝胫难舒展两眼生花亦闇瞢
馀毒薰蒸详此症烧裈散服有奇功
劳乙
大病新瘥又复劳枳实栀子䜴汤熬宿食还加大黄用
或解或下辨分毫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8b 页 WYG0751-0232b.png

瘥后伤寒还发热小柴胡可去其疴脉浮汗解沉实下
消息合宜无太过
劳丁
伤寒瘥后致脾虚腰下肿缘水气淤牡蛎泽泻散主治
利其小便病能除
劳戊
喜唾应知胃上寒犹疑瘥后有邪干胃间津液须温润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9a 页 WYG0751-0232c.png

劳己
伤寒解后面羸瘦少气吐而逆气拘竹叶石膏汤主
治和调胃气热方除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0a 页 WYG0751-0233a.png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1a 页 WYG0751-0233c.png

木土棺墓上知尸临墓下土金归二木棺无气止
金水尸中有命随火水气前逢命者金火尸中有
气微水火棺中生有气尸□棺下木金危水火命
前逢气可土木逢之不可推墓□棺上多应死尸
□棺下救应迟金土尸来□木上病人危困不须
疑尸向棺头金木位患家犹自好求医伤寒棺墓
起例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1b 页 WYG0751-0233d.png

子是少阴肾之经当日行土运水气微邪受病系
天字号下第一證其脉浮缓其證腰脚沉重病甲
巳日差是气墓无邪其證湿寒 又如乙亥日已
生人病司天在亥司地在寅从邛上将已数到司
天见丑字即大阴證也又将日干加人命已上数
到司天见辛字壬字号下药伤寒手三阴三阳运
气从午至亥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2a 页 WYG0751-0234a.png

歌云土火乙庚疾大减先干后差 乙未日病是
手太阳经乙属金运未为金气 歌云金见丁辛
先汗后差 丙申日病是少阳经病属水运身是
火气 歌云水火命前逢气可先汗后差 丁酉
日病是手阳明经丁属水运酉为金气 歌云木
风火热气和清 戊戌日病是太阳经戊属火运
戌为火气 歌云火乙丁先汗后差 己亥日病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2b 页 WYG0751-0234b.png

庚疾大减
伤寒足三阴三阳运气从予至巳
假令甲子日病是足少阴经甲属土运子为水运
歌云土水甲巳从来道 乙丑日病是足太阴
经乙属金运丑为土气
歌云金土丁壬汗似蒸
丙寅日病是足少阳经丙属水运寅为木气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3a 页 WYG0751-0234c.png

丁卯日病是足阳明经丁属木运卯为土气
歌云木土丙辛之日差
戊辰日病是足太阳经戊属火运辰为水气
歌云水火气前逢命者
己巳日病是足厥阴经己属土运巳为木气
歌云土木逢之不可推
又棺墓例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3b 页 WYG0751-0234d.png

又甲化土太阳水命墓相刑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4a 页 WYG0751-0235a.png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5a 页 WYG0751-0235c.png

金见丁辛大乙丁丙己木水乙己并戊壬土水大丙己
水土原来号用丁土水甲己从来道金土丁壬汗作蒸
木土丙辛之日差火金己己汗如倾水金甲戊言文汗
木火乙戊不差争土火己庚疾大减金木安康在丙庚
金燥水寒中土湿木风火热气和清此是加临安愈诀
莫与迷入取次轻
伤寒汗差起例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5b 页 WYG0751-0235d.png

起伍子元建歌云乙庚之岁戊为头从寅顺行至本命
戊土是丙戌是小肠属火逢水汗出第三日是壬寅与
本命戌是三合小差第五日甲辰相冲第七日丙午相
冲丙是水运见汗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6a 页 WYG0751-0236a.png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6b 页 WYG0751-0236b.png

阳为表里从目内眦上头连于风府分为四道下项并正
别脉上下六道以行于背与身为经太阳经为诸阳主
气或中寒邪必发热而恶寒缘头项腰脊是太阳经所
过处今头项痛身体疼腰脊强其脉尺寸俱浮故知太
阳经受病也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7a 页 WYG0751-0236c.png

甲子司天午人病还向甲子加人

破字号下第一證常将日干加人

应看其十字那个字寻号轮着支上定
假令甲子日亥生人

字用药调胃承气汤主之
男逆传经
一日酉阳明经阳明第二證木字号下乙字号药承气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7b 页 WYG0751-0236d.png

二日甲少阳火纪字号下第一證甲子号药小柴胡汤
主之
三日未太阴土母字号下第二證乙字号药桂枝
汤主之
四日午少阴大人字号下第二證癸字号药承气
汤主之
五日已厥阴木坤字号下第八證辛字药柴胡汤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8a 页 WYG0751-0237a.png

汤主之
女顺传经
一日未太阴土母字号下甲字药桂枝汤主之
二日申少阳火纪字号下甲字药柴胡汤主之
三日酉阳明金木字号下丙字药承气汤主之
四日戍太阳水武字号下丁字号药调胃承气汤
主之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8b 页 WYG0751-0237b.png

六日子少阴火天字号下己字药桃花汤主之
伤寒运气相尅病證衰旺歌
气旺人衰应不死人旺气衰必定凶火水尅人原是
吉人

假令木

己脾土受病土临其轻也上见甲乙肝胆木受病木临其
轻也运用十干起则君火不当其位也馀皆放此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9a 页 WYG0751-0237c.png

假令丙寅生人丙戌日得病丙辛是水运戌是太阳丙
为水气系天符日其病难愈当日足太阳司天前三辰
司地是巳丑乃丑为阴支从子上将丙寅数到司天戌
上是少阴君火證第二日受病二日传至亥足厥阴木
前證少阴君火乃厥阴木生少阴君火为母生子宜补
脾泻脾而愈
三日传至戌足太阳水前少阴大水尅火客胜主为贼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9b 页 WYG0751-0237d.png

子为火气为水不能尅火一水不能尅三火也
四日传至酉足阳明土少阴火生胃土宜补心而愈
五日传至申足少阳木少阴火生胆木宜补肝泻脾
六日传至未足太阴土少阴火生太阴脾土宜补脾
而愈
七日传至午少阴肾水少阴火第七日至壬辰木运水气
为水生火水尅火为中半之道其人虽不死火困而已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0a 页 WYG0751-0238a.png

辰日差
又汗差例
假令乙化金阳明金见丁辛至第四日或第八日汗差
又甲化土太阳寒水甲子日汗第三日见已亦有汗
气天非常运尅气时无灾若气来尅运必须忙若逄尸
绝井丘墓必定难逃此度殃此是先贤真妙诀后人学
者仔细详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0b 页 WYG0751-0238b.png

命前一杀是三丘斯人得病不须忧命后一杀是五墓
相逄必定泪交流但将五子元中建又逄棺椁墓休囚
日神但无尸棺墓医人病疗得无休注云戊己辰戍丑
未为墓甲乙寅卯为庚申辛酉为棺尸棺居墓上日尸
居棺下日对冲是又云寅卯辰为三丘丑为墓此例
用五字元建从寅上顺行至司上见木为棺金为尸尅
人命者此为棺中有鬼谷必但以二字皆是辰却告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1a 页 WYG0751-0238c.png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1b 页 WYG0751-0238d.png

中不可炙针入四分留三呼
此二穴阳维之会非太阳经也太阳经穴夹项后发
际大筋外廉陷中名曰天桂不针此者桂枝已主太
阳病故也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2a 页 WYG0751-0239a.png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2b 页 WYG0751-0239b.png

于目外皆络于耳分为四道下缺盆循于胁并正别脉
六道上下主经营百郑流气三部故病人胸胁痛而耳
黄帝针经邪在肝则两胁痛又曰胆胀胀者胁下痛口
中苦善太息或口苦咽乾或往来寒热而呕其脉尺寸
俱弦者知少阳经受病也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3a 页 WYG0751-0239c.png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3b 页 WYG0751-0239d.png

上至股内复㾾贯肾络膀胱直行从肾上贯肝鬲入肺
中系舌本伤寒热气行于藏流于少阴之经少阴主肾
肾恶燥故渴而引饮又经发汗吐下已后藏府空虚津
液枯竭肾有馀热亦渴故病人口燥舌乾而渴其脉尺
寸俱沉者知少阴经受病也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4a 页 WYG0751-0240a.png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4b 页 WYG0751-0240b.png

腹满而嗌乾尺寸俱沉细者知太阴经受病也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5a 页 WYG0751-0240c.png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5b 页 WYG0751-0240d.png

右足之厥阴两阴俱尽故曰厥阴夫阴尽为晦阴出为
朔厥阴尽为义也其脉循阴器而止络于舌本也脉弗
营则筋急则引舌与卯故唇青舌卷而卯缩凡病人烦
满而囊缩其脉尺寸俱微缓者知厥阴经受病也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6a 页 WYG0751-0241a.png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6b 页 WYG0751-0241b.png

之源口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气气口亦太阴也是
以五藏六府之气味皆出入胃变见于气口
右手关前一分气口之位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7a 页 WYG0751-0241c.png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7b 页 WYG0751-0241d.png

在手关前一分者人迎之位挟喉咙两旁者人迎之穴人
迎之位属手大阴肺之经人迎之穴属阳明胃之经故素
问云人迎亦胃脉也
右手关前一分人迎之位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8a 页 WYG0751-0242a.png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8b 页 WYG0751-0242b.png

肾为命门三十六难曰命门者精神所舍原气所系男
子藏精女人系胞主生死之要病人有命门脉者活无
者死仲景云少阴病手足逆冷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
灸太溪七壮故伤寒必诊太溪以察其肾之盛衰也
太溪穴足内踝后根骨上动脉陷中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9a 页 WYG0751-0242c.png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9b 页 WYG0751-0242d.png

藏六腑皆受气为荣浊者为胃荣行脉中卫行脉外阴
阳相贯如环无端胃为水谷之海主禀四时皆以胃气
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故伤寒必胗冲阳
以察胃气之有无也
冲阳在足跗上五寸骨间动脉上去陷谷三寸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0a 页 WYG0751-0243a.png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0b 页 WYG0751-0243b.png

与桂枝汤后其證尚自汗发热恶寒脉尚寸浮尺弱而
反烦为邪痹在阳维经故可先针风池一穴是少阳阳
维之会在项后发际陷中是针入一寸一分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1a 页 WYG0751-0243c.png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1b 页 WYG0751-0243d.png

门不用行子午法恐缠藏膜引气上但下针令病人吸
五吸停针良久徐徐出针此是平写法也凡针期门必
写勿补可肥人二寸瘦人寸半深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2a 页 WYG0751-0244a.png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2b 页 WYG0751-0244b.png

鼻来于鼻络于目下咽分为四道并正别脉六道上下
行腹纲维于身盖诸阳在表阳明主肌肉络于鼻故病
人身热目疼鼻乾不得卧其脉尺寸俱长者知阳明经
受病也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3a 页 WYG0751-0244c.png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3b 页 WYG0751-0244d.png

是小肠募足少阴任脉之会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五吸
炙亦良然不及针
普济方卷一百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