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五十四 第 1a 页 WYG0732-075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授时通考卷五十四
 蓄聚
  汇考
诗小雅我仓既盈我庾维亿
 传露积曰庾十万曰亿笺万物成则仓庾充满矣仓
 言盈庾言亿亦互辞喻多也
又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
卷五十四 第 1b 页 WYG0732-0758d.png
 笺仓廪有馀民得赊贳取食之所以纾官之蓄滞亦
 使民爱存新谷自古者丰年之法如此疏官有蓄积
 恐其久而腐败所以纾出官粟之蓄积久滞者待秋
 收然后取民新榖以纳官也地官旅师云凡用粟春
 颁而秋敛之注云困时施之饶时敛之此即我取其
 陈也王制云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则太平丰年当
 家自有积而得有贷官粟者作制者美古之辞据多
 以言不能使皆有蓄积犹今之丰年而民有贫而无
卷五十四 第 2a 页 WYG0732-0759a.png
 食者税敛有义用之以道以仓粟则陈陈相因民贫
 则贷取以食所以上下交济海内乂安岂言皆无蓄
 积人尽取之也
又曾孙之庾如坻如京
 笺庾露积榖也坻水中之高地也
又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笺成王见禾榖之稼委积之多于是求千仓以处之
 万车以载之言年丰收入踰前也
卷五十四 第 2b 页 WYG0732-0759b.png
又大雅乃积乃仓
 传言民乐时和国有积仓也疏乃有委积乃有囷仓
 言其有榖食之资
又周颂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传廪所以藏齍盛之穗也数万至万曰亿数亿至亿
 曰秭笺万亿及秭以言榖数多疏器实曰齍在器曰
 盛谓饭食也以米粟为之远本其初出于禾穗故谓
 廪之所藏为齍盛之穗也禹贡百里赋纳总即禾稼
卷五十四 第 3a 页 WYG0732-0759c.png
 也铚即穗也禾稼当积而贮之不在仓廪其穗当在
 廪藏之自穗以往秸及粟米皆在仓廪矣廪之高大
 于藏穗为宜地官廪人注云藏米曰廪者对则藏米
 曰廪藏粟曰仓其散即通也廪之所容兼米兼粟也
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榖皆入然后制
国用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
入以为出
 注通三十年之率当有九年之蓄疏通三十年之率
卷五十四 第 3b 页 WYG0732-0759d.png
 者每年之率入均分为四分一分拟为储积三分为
 当年所用二年又留一分三年又留一分是三年总
 得三分为一年之蓄王肃以为二十七年有九年之
 蓄而言三十举全数
又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
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
又月令仲秋之月穿窦窖修囷仓
 注为物当藏也穿窦窖者入地隋曰窦方曰窖
卷五十四 第 4a 页 WYG0732-0760a.png
又乃命有司趣民收敛务畜菜多积聚
 注始为禦冬之备
又孟冬之月命百官谨盖藏
 注谓府库囷仓有财物
又命司徒循行积聚无有不敛
 注谓刍禾薪蒸之属
周礼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乡里之委积以恤民
之艰阨门关之委积以养老孤郊里之委积以待宾客
卷五十四 第 4b 页 WYG0732-0760b.png
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县鄙之委积以待凶荒
 注委积者廪人仓人计九榖之数足国用以其馀共
 之所谓馀法用也少曰委多曰积
又廪人掌九榖之数以待国之匪颁赒赐稍食
 注匪读为分分颁谓委人之职诸委积也赒赐谓王
 所赐予给好用之式也稍食禄廪疏廪法有数名天
 子有御廪单云廪则平常藏米之廪明堂位鲁有米
 廪有虞氏之学以有虞氏尚孝合藏粢盛之委故名
卷五十四 第 5a 页 WYG0732-0760c.png
 学为米廪非廪称也诗云亦有高廪注云廪所以藏
 粢盛之穗以其万亿及秭数多非藏米之数故以藏
 穗言之与常廪御廪又异
又以岁之上下数邦用以知足否以诏榖用以治年之
凶丰
 注数犹计也疏上下即丰凶廪人之官以岁之丰凶
 得税物多少之帐计国之用以知足否若岁凶税物
 少而用多则不足廪人既知多少足否乃诏告在上
卷五十四 第 5b 页 WYG0732-0760d.png
 用榖之法以治年之凶丰此即王制云制国用必于
 岁之杪者是也
又凡万民之食食者人四釜上也人三釜中也人二釜
下也
 注此皆谓一月食米也六斗四升曰釜疏此谓给万
 民粮食之法食者谓民食国家粮上谓大丰年中谓
 中丰年下谓少俭年此虽列三等之年以中年是其
 常法釜当今六斗四升则今给请亦然
卷五十四 第 6a 页 WYG0732-0761a.png
又仓人掌粟入之藏辨九榖之物以待邦用有馀则藏
之以待凶而颁之
 注九榖尽藏焉以粟为主
管子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仓廪实则知
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又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榖也
又凡牧民者以其所积者食之不可不审也其积多者
其食多其积寡者其食寡无积者不食
卷五十四 第 6b 页 WYG0732-0761b.png
又国之寡狭壤之肥硗有数终岁食馀有数彼守国者
守榖而已矣
又岁有凶穰故榖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人君
不理则畜贾游于市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矣凡轻重
敛散之以时即准平守准平使万室之邑必有万钟之
藏藏镪千万千室之邑必有千钟之藏藏镪百万春以
奉耕夏以奉耘耒耜器械种穰粮食必取赡焉故大贾
畜家不得豪夺吾民矣
卷五十四 第 7a 页 WYG0732-0761c.png
又桓公曰粜贱寡人恐五榖之归于诸侯欲为百姓万
民藏之为此有道乎管子曰今者夷吾过市有新成囷
京者二家君请式璧而聘之桓公曰诺行令半岁万民
闻之舍其作业而为囷京以藏菽粟五榖者过半
又武王有巨桥之粟
 注巨桥仓在今广平郡曲周县
越绝书吴两仓春申君所造一名均输
吕氏春秋南吕之月蛰虫入穴趣农收聚无敢懈怠以
卷五十四 第 7b 页 WYG0732-0761d.png
多为务
淮南子夫天地之大计三年耕而馀一年之食率九年
而有三年之畜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积二十七年而有
九年之储虽涔旱灾害之殃民莫困穷流亡也故国无
九年之畜谓之不足无六年之积谓之悯急无三年之
畜谓之穷乏
韩诗外传王者藏于天下诸侯藏于百姓农夫藏于囷
庾商贾藏于箧笥
卷五十四 第 8a 页 WYG0732-0762a.png
大戴礼方冬三月草木落庶虞藏五榖必入于仓
史记天官书胃为天仓
 正义曰胃主仓廪五榖之府也占明则天下和平五
 榖丰稔
又其南众星曰廥积
 正义曰刍藁六星在天苑西主积藁草者
汉书高帝纪二年筑甬道属河以取敖仓粟
 注孟康曰敖地名在荥阳西北山上临河有大仓
卷五十四 第 8b 页 WYG0732-0762b.png
又七年萧何治未央宫立太仓
三辅黄图太仓萧何造在长安城外东南有百二十楹
又长安西渭北石徼西有细柳仓东有嘉仓初建一百
二十楹
汉书地理志河东郡有根仓滋仓
又食货志民三年耕则馀一年之畜三考黜陟馀三年
食进业曰登再登曰平馀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
岁遗九年食然后德化流洽礼乐成焉
卷五十四 第 9a 页 WYG0732-0762c.png
又文帝即位躬修节俭思安百姓贾谊说上曰古之人
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
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
其畜积足恃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
馀何为而不成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
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
其所矣
又武帝之初国家无事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
卷五十四 第 9b 页 WYG0732-0762d.png
府库馀财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又晁错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馁者非能耕而食之织
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
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
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辟汤武加以亡天灾数年
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馀力生榖
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
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
卷五十四 第 10a 页 WYG0732-0763a.png
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
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
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可得而有也
通典永平五年作常满仓
吴书注建康宫城即吴苑城城内有仓名曰苑仓故开
北渎通转运于仓所时人亦呼为仓城晋咸和中修苑
城为宫惟仓不毁故名太仓在西华门内道北
卷五十四 第 10b 页 WYG0732-0763b.png
益州记成都县东有古白帝仓
水经注汾阳故城积粟所在名之曰羊肠仓在晋门闾
阳北石磴萦委若羊肠故以为名即今羊肠坂是也
隋书食货志江左京都有龙首仓即石头津仓也台城
内仓南塘仓常平仓东西太仓东宫仓所贮总不过五
十馀万在外有豫章仓钓矶仓钱塘仓并是大贮备之
处自馀诸州郡台传亦各有仓
又魏天平元年常调之外逐丰稔之处折绢籴粟以充
卷五十四 第 11a 页 WYG0732-0763c.png
国储于诸州缘河津济皆官仓贮积以拟漕运自是之
后仓廪充实虽有水旱凶饥之处皆仰开仓以赈之元
象兴和之中频岁大穰榖斛至九钱
又齐河清三年令诸州郡皆别置富人仓
又开皇三年诏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陜州置
常平仓(六典以此通/转运非粜籴)华州置广通仓转相灌注
玉海大业二年十月置洛口仓于巩城周二十里穿三
千窖置回洛仓于洛阳北城周十里穿三百窖窖容八
卷五十四 第 11b 页 WYG0732-0763d.png
百石
唐六典司农寺有太仓令掌九榖廪藏之事注东都则
曰含嘉仓仓部郎中掌仓庾凡都之东租纳于都之含
嘉仓自含嘉仓转运以实京之太仓
唐书食货志开元二十一年京兆尹裴耀卿请罢陜陆
运而置仓河口使江南漕舟至河口者输粟于仓而去
县官雇舟以分入河洛置仓三门东西漕舟输其东仓
而陆运以输西仓复以舟漕以避三门之水险乃于河
卷五十四 第 12a 页 WYG0732-0764a.png
阴置河阴仓河西置柏崖仓三门东置集津仓西置盐
仓凿山十八里以陆运自江淮漕者皆输河阴仓自河
阴西至太原仓谓之北运自太原仓浮渭以实关中
又地理志华州华阴有永丰仓临渭仓河中府龙门有
龙门仓
唐会要咸亨三年关中饥监察御史王师顺运晋绛之
粟于河渭之间增置渭桥仓自师顺始也
唐书李宪传河中兵仰食于绛常数十万石故敖保山
卷五十四 第 12b 页 WYG0732-0764b.png
为固民之输者十牛不胜一车宪于濒汾相城治新仓
当费二百万请留坦县粟粜河南以钱还籴绛粟𣙜其
赢以葺新仓绛人利赖
唐陆贽奏议君养人以成国人戴君以成生上下相成
事如一体然则古称九年六年之蓄者盖率土臣庶通
为之计耳固非独丰公庾不及编氓
宗史食货志常平义仓汉隋利民之良法常平以平榖
价义仓以备凶灾周显德中又置惠民仓以杂配钱分
卷五十四 第 13a 页 WYG0732-0764c.png
数折粟贮之岁歉减价出以惠民宋兼存其法焉
文献通考宋太宗端拱二年置折中仓许商人输粟优
其价令执劵抵江淮给茶盐每一百万石为一界禄仕
之家及形势户不得辄入粟
又淳化五年令诸州置惠民仓如榖稍贵即减价粜与
贫民不得过一斛
宋史食货志咸平中库部员外郎成肃请福建增置惠
民仓因诏诸路申淳化咸平惠民之制
卷五十四 第 13b 页 WYG0732-0764d.png
又嘉祐二年诏天下置广惠仓初天下没入户绝田官
自鬻之枢密使韩琦请留勿鬻募人耕收其租别为仓
贮之以给州县郭内之老幼贫疾不能自存者领以提
点刑狱岁终具出纳之数上之三司户不满万留田租
千石万户倍之户二万留三千石三万留四千石四万
留五千石五万留六千石七万留八千石十万留万石
田有馀则鬻如旧四年诏改𨽻司农寺州选官二人主
出纳岁十月遣官验视应受米者书名于籍自十一月
卷五十四 第 14a 页 WYG0732-0765a.png
始三日一给人米一升幼者半之次年二月止有馀乃
及诸县量大小均给之其大略如此
宋会要京诸仓总二十三所凡受四河运至京师者谓
之转般仓永丰通济万盈广延延丰顺成济远富国受
江淮所运永济永富二仓受怀孟二州所运广济第一
仓受颖寿二州所运广积广储二仓受曹濮诸州所运
其受京畿之租者曰税仓京东界则广济第二仓受之
京北界则广积第一仓骐骥院天驷监仓受之京西界
卷五十四 第 14b 页 WYG0732-0765b.png
则左天厩坊仓受之京南界则大盈右天厩仓受之
宋史夏竦传竦子安期知渭州籍塞下閒田募人耕种
岁得榖数万斛以备赈发名曰贷仓
玉海绍兴二十六年始置丰储仓以百万石为额
续文献通考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司农等言丰储仓初
额一百五十万石不为不多积之既久宁免朽腐异时
缓急必致失措拟以每岁诸州合解纳行在米数及诸
处坐仓收籴若干预行会计以俟对兑不尽之数如常
卷五十四 第 15a 页 WYG0732-0765c.png
平法许其于陈新未接之时择其积久者尽数出粜俟
秋成补籴则足五十万石之额永无销耗此亦广储蓄
之策也从之
又嘉泰时叶筠知南剑州州贫生子多不举筠请立举
子仓赈给之
又理宗绍定六年资政殿学士知潭州曾从龙奏州县
赈民之法有三曰济曰贷曰粜济不可常惟贷与粜为
利可久今拨缗钱一千万有奇分下潭州十县委令佐
卷五十四 第 15b 页 WYG0732-0765d.png
籴米置惠民仓乞比附常平法从之
又绍定中曾用虎知兴化军事立平籴仓捐楮币万六
千缗为籴本益以废寺之榖岁歉价高则发仓以粜之
岁丰价平则散诸寺易新榖藏焉
又初闽人生子贫者多不举绍兴中朱文公请立举子
仓淳祐中赵汝愚帅闽推广其意括绝没之田产召佃
输租仍发籴本建仓收储遇受孕五月以上者则书于
籍逮免乳日人给米一石三斗至是诏赐常平钱米赈
卷五十四 第 16a 页 WYG0732-0766a.png
给之
宋史儒林传真德秀知潭州除斛面米申免和籴以苏
其民民艰食既竭力赈赡之复立惠民仓五万石使岁
出粜又立慈幼仓
宋吕祖谦曰大抵荒政统而论之先王有预备之政上
也修李悝平粜之政次也所在蓄积有可均处使之流
通移民移粟又次也咸无焉设糜粥最下也
金史食货志世宗大定十年上责户部曰随处时有赈
卷五十四 第 16b 页 WYG0732-0766b.png
济往往近地无粮取于他处往返既远人愈难之何为
不随处起仓年丰多籴以备赈济设有缓急岂不亦易
办乎
农桑通诀蓄积篇蓄积者有国之先务皆为民计非徒
曰藏富于国也先王预备忧民之意大抵无事而为有
事之备丰岁而为歉岁之忧是故国有国之蓄积民有
民之蓄积当粒米狼戾之年计一岁一家之用馀多者
仓箱之富馀少者儋石之储莫不各节其用以济凶乏
卷五十四 第 17a 页 WYG0732-0766c.png
此固知尧汤之时国无捐瘠所谓蓄积多而备先具者
岂皆藏于国哉盖必有藏于民者矣今之为农者见小
近而不虑久远一年丰稔沛然自足侈费妄用以快一
时之适所收榖粟耗竭无馀一遇小歉则举贷出息于
兼并之家秋成倍称而偿之岁以为常不能振拔其间
有收刈甫毕无以糊口者其能给终岁之用乎尝闻山
西汾晋之俗居常积榖俭以足用虽间有饥歉之岁庶
免夫流离之患也传曰收敛蓄藏节用御欲则天不能
卷五十四 第 17b 页 WYG0732-0766d.png
使之贫信斯言也近世利民之法如汉之常平仓榖贱
则增价籴之不至于伤农榖贵则减价而粜之不使之
伤民唐之义仓计垦田顷亩多寡丰年纳榖而藏之凶
年出榖以赒贫乏官为主之务使均之是皆敛其馀以
济不足虽遇俭岁而不忧饥殍也然尝考之汉史贾生
言于文帝曰汉之为汉几四十年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彼一时也自文帝躬行节俭以化天下至景帝末年太
仓之粟陈陈相因而民亦富庶人徒见古之蓄积常有
卷五十四 第 18a 页 WYG0732-0767a.png
馀后之蓄积常不足岂天之生物不如古之多人之谋
事不如古之智盖古之费给有限而后之费给无穷无
怪乎有馀不足之不同也
明史食货志明初京卫有军储仓洪武三年增置至二
十所各行省有仓官吏俸取给焉边境有仓收屯田所
入以给军二十八年增京师诸卫仓凡四十一永乐中
设北京三十七卫仓益令天下府县多设仓储正统中
增置京卫仓凡七
卷五十四 第 18b 页 WYG0732-0767b.png
又凡京仓五十有六通仓十有六直省府州县藩府边
隘堡站卫所屯戌皆有仓少者一二多者二三十云
续文献通考明正统四年大学士杨士奇言太祖笃意
养民天下郡县悉出官钞籴榖贮仓以备水旱岁久滋
弊榖尽食毁请择遣京官廉干者往督有司凡丰稔州
县各出库银平籴以备荒郡县官以举废为殿最仁政
无切于此上命户部急行之
明杨漙奏疏凡古圣贤立国必修预备之政太祖洪武
卷五十四 第 19a 页 WYG0732-0767c.png
年间每县于四境设立仓场出官钞籴榖储贮其中又
于近仓之处佥点大户看守以备荒年赈贷官籍其数
敛散皆有定规又于县之各乡相地所宜开浚陂塘及
修筑滨江近河损坏堤岸以备水旱耕农甚便皆万世
之利自洪武以后有司亦皆视为文具是以一遇水旱
饥荒民无所赖官无所措公私交窘只如去冬今春畿
内郡县艰难可见况闻今南方官仓储榖十处九空甚
者榖既全无仓亦无存矣大抵亲民之官得人则百废
卷五十四 第 19b 页 WYG0732-0767d.png
举不得其人则百弊兴此固守令之责若养民之务风
宪之臣皆所当问年来因循亦不之及此事虽若可缓
其实关系甚切
明史周忱列传宣德五年忱迁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
诸府七年江南大稔诏令诸府县以官钞平籴备赈贷
苏州遂得米二十九万石故时公侯禄米军官月俸皆
支于南户部苏松民转输南京者石加费六斗忱奏令
就各府支给与船价米一斗所馀五斗通计米四十万
卷五十四 第 20a 页 WYG0732-0768a.png
 石有奇并官钞所籴共得米七十万馀石遂置仓贮之
 名曰济农
 又正统初淮扬盐课亏敕忱巡视忱为节灶户运耗得
 米三万二千馀石亦仿济农仓法置赡盐仓益补逃亡
 缺额由是盐课大殖
大清会典顺治十三年议准积榖赈给令修葺仓廒印烙
 仓斛选择仓书籴粜平价不许别项动支
 又康熙二十九年
卷五十四 第 20b 页 WYG0732-0768b.png
谕朕抚育黎元勤思治理足民之道宜裕盖藏从来水旱
 靡常必丰年恒有积储庶歉岁不忧饥馑如康熙二十
 七年颇称岁稔诚使民间经营撙节早为储偫何至二
 十八年偶遇旱祲室皆悬磬总因先时无备遂至糊口
 维艰比蠲除正赋特发帑金分行赈济所在官司悉仰
 体朕怀竭力从事被灾之众始获安全倘非拯救多方
 则焭黎必流移失所今霖雨时降黍苗被野刈穫在即
 可望有秋惟恐愚民不知爱惜物力狼籍耗费祗为目
卷五十四 第 21a 页 WYG0732-0768c.png
 前之计罔图来岁之需纵令年复履丰亦难渐臻殷阜
 应行直省各督抚严饬地方官吏家谕户晓务使及时
 积贮度终岁所食常有馀储用副朕轸念民依绸缪区
 画至意
 又康熙三十年覆准直属所捐米石大县存五千石中
 县存四千石小县存三千石倘遇荒岁即以此项给散
 其留仓馀剩者俱于每年三四月照市价平粜五月初
 旬尽数解交守道贮库九月初司各州县仍领出买新
卷五十四 第 21b 页 WYG0732-0768d.png
 榖还仓
 又康熙三十四年
谕积贮米榖最为要务倘能实有盖藏则虽遘凶荒必不
 至于饥馁但小民不知储蓄每于丰稔之年恣意糜费
 一遇歉岁即坐困不支今正值麦石收穫之时应行各
 该地方官劝谕百姓令各户量力捐输积贮该州县官
 将输纳之人姓名数目详记册籍其秋禾收穫以后亦
 依此例举行如春月转贷于乏榖之民俟秋月即照此
卷五十四 第 22a 页 WYG0732-0769a.png
 数偿还备用每岁当收穫时遵行此捐输之法不数年
 间米谷充裕纵使岁偶不登何至闾阎艰于粒食大学
 士等与九卿詹事科道会议具奏遵
旨议定令直省各督抚饬各州县卫所官员劝谕乡绅士
 民人等每岁收穫时令各户量力所能不论几石几斗
 捐输积贮若将米麦贷于乏谷之人俟收穫时即照原
 领米麦之数交纳如有不肖官员抑勒多收情弊事发
 即照私派钱粮例处分每岁收穫时俱照此遵行
卷五十四 第 22b 页 WYG0732-0769b.png
 又康熙四十三年覆准山西之民别无他业惟资田亩
 恐积贮谷少一时需用购买维艰每大州县存榖二万
 石中州县一万六千石小州县一万二千石
 又康熙四十四年议准河南省河南府居数省之中积
 榖以备赈济山陜之需令将四十三年漕米每米一石
 易榖二石共榖四十六万五千六百石零于河南府收
 贮榖二十三万五千六百八十一石造仓廒二百九十
 三间其馀二十三万于近汴近洛之祥符县贮榖三万
卷五十四 第 23a 页 WYG0732-0769c.png
 石中牟县贮榖二万五千石泛水县贮榖二万石巩县
 贮榖二万五千石偃师县贮榖二万八千石陜州贮榖
 二万七千石灵宝县贮榖二万八千石阌乡县贮榖二
 万七千石共造仓廒三百六十四间严敕加谨收贮每
 年于青黄不接之时出陈易新照依三分之一借给民
 人秋后还仓
 又雍正三年
谕古者视土之上中为储蓄之节盖为民经画久远不为
卷五十四 第 23b 页 WYG0732-0769d.png
 一时苟且之计积之于丰年用之于歉岁所谓有备无
 患法良而意美也朕自临御以来宵旰勤求无刻不以
 民为念乃重农积粟之诏屡下而闾阎率少盖藏官仓
 亦多亏缺即如直𨽻保定等府去岁颇称有秋今春二
 麦亦熟乃以夏秋雨水过多田禾被涝而民间遂有饥
 色几至流离若非多方赈恤穷民必致失所此皆草野
 无知食不以时用不以礼但快目前之有馀罔计异日
 之不足一遭旱涝追悔无从至于常平等仓原为备荒
卷五十四 第 24a 页 WYG0732-0770a.png
 而设乃有司奉行不力多至缺额罪何可逭兹据江南
 浙江江西湖广福建河南山西陜西广东广西云南贵
 州等省督抚报称今岁秋成八九十分不等朕览不胜
 慰悦又重为吾民计及久长宜及此时讲求储蓄之道
 以备将来该督抚等可转饬有司遍行晓谕务须撙节
 爱惜各留有馀预为他时缓急之需社仓之法亦宜乘
 此丰年努力为之勿但视为虚文故事朕为吾民筹画
 养赡之道惓惓于怀无时或释而吾民自谋其身家若
卷五十四 第 24b 页 WYG0732-0770b.png
 但苟且因循不复长顾远虑则重负朕轸念元元之意
 矣至于州县仓储向有亏缺者若不乘此丰收之时速
 行买补将来发觉断不姑贷慎之慎之
 又雍正三年
谕积贮仓粮特为备荒赈济之用但南省地方甚属潮湿
 米在仓一二年便致霉烂实难收贮改贮稻榖似可长
 久应否改贮稻榖收贮之处著详议具奏遵
旨议定江安闽浙湖广江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
卷五十四 第 25a 页 WYG0732-0770c.png
省内除安徽但有稻榖原无存贮米石及浙江福建仓
米有限无容改易其湖南湖北四川江西四省存贮米
石皆在五万石内外令于一年内改换稻榖江淮截漕
米广东存仓米皆八万馀石广西存仓米十万馀石零
分作二年改换稻谷云南米五十七万馀石贵州米四
十万馀石一二年内不能尽行改易每年云南应给兵
粮十四万九千六百馀石贵州兵粮九万五千六百馀
石即将二省存仓之米支给至秋成时于额徵内徵收
卷五十四 第 25b 页 WYG0732-0770d.png
稻榖补项云南存仓米石四年内尽可改换贵州三年
内尽可改换令各地方官添造仓廒以备收贮
 
 
 
 
 
钦定授时通考卷五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