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732-020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授时通考卷十六
土宜
水利二
续文献通考明洪武八年十月浚泾阳县洪渠堰泾阳
属西安府其堰岁久壅塞不通灌溉遂命长兴侯耿炳
文督工浚之泾阳高陵等五县之田大获其利
明史沐英传英在滇百务具举简守令课农桑较屯田
钦定授时通考卷十六
土宜
水利二
续文献通考明洪武八年十月浚泾阳县洪渠堰泾阳
属西安府其堰岁久壅塞不通灌溉遂命长兴侯耿炳
文督工浚之泾阳高陵等五县之田大获其利
明史沐英传英在滇百务具举简守令课农桑较屯田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732-0204d.png
增损以为赏罚垦田至百万馀亩滇池隘浚而广之无
复水患子春在镇七年大修屯政辟田三十馀万亩凿
铁池河灌宜良涸田数万亩民复业者五千馀户为立
祠祀之
续文献通考永乐元年四月设溧水县广通镇闸坝置
闸官一员直隶和州吏目张良兴言州麻澧二湖之田
约五万馀顷唐宋时俱系熟田比岁间有耕者辄为水
渰祈自本州至含山县界增筑圩埂三十馀里以防水
复水患子春在镇七年大修屯政辟田三十馀万亩凿
铁池河灌宜良涸田数万亩民复业者五千馀户为立
祠祀之
续文献通考永乐元年四月设溧水县广通镇闸坝置
闸官一员直隶和州吏目张良兴言州麻澧二湖之田
约五万馀顷唐宋时俱系熟田比岁间有耕者辄为水
渰祈自本州至含山县界增筑圩埂三十馀里以防水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732-0205a.png
涝从之
又宣德四年五月福建福清县民奏县之光贤里官民
田百馀顷旧堤六百馀丈以障海水因堤坏田荒永乐
中县民尝奏请筑堤工部移文令农隙用工至今有司
未尝兴筑民不得耕上命工部责有司修筑因谕尚书
吴中曰陂池堤堰民赖其利外无贤守令举其政尔宜
申饬郡县务及时脩浚慢令者罪之
大政纪成化元年十月巡抚陜西都御史项忠开龙首
又宣德四年五月福建福清县民奏县之光贤里官民
田百馀顷旧堤六百馀丈以障海水因堤坏田荒永乐
中县民尝奏请筑堤工部移文令农隙用工至今有司
未尝兴筑民不得耕上命工部责有司修筑因谕尚书
吴中曰陂池堤堰民赖其利外无贤守令举其政尔宜
申饬郡县务及时脩浚慢令者罪之
大政纪成化元年十月巡抚陜西都御史项忠开龙首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732-0205b.png
郑白二渠功成关中水泉斥卤宋有龙首渠岁久湮废
居民病之忠奏开之渠馀三十里泾阳郑白渠亦久废
奏募工疏通于平地则度势高卑而穿渠遇岩石则聚
火镕铄而穿窦不二年而成名曰广惠渠凡灌田七万
顷人怀其惠立生祠祀之
夏原吉奏治苏松水利疏臣按浙西诸郡苏松最居下
流太湖绵亘数百里受纳杭湖宣歙诸州溪涧之水散
注淀山等湖以入三江顷为浦港湮塞汇流涨溢伤害
居民病之忠奏开之渠馀三十里泾阳郑白渠亦久废
奏募工疏通于平地则度势高卑而穿渠遇岩石则聚
火镕铄而穿窦不二年而成名曰广惠渠凡灌田七万
顷人怀其惠立生祠祀之
夏原吉奏治苏松水利疏臣按浙西诸郡苏松最居下
流太湖绵亘数百里受纳杭湖宣歙诸州溪涧之水散
注淀山等湖以入三江顷为浦港湮塞汇流涨溢伤害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732-0205c.png
苗稼拯治之法要在浚涤吴淞江诸浦导其壅塞以入
于海但吴淞江延袤二百五十馀里广一百五十馀丈
西接太湖东通大海前代屡塞不能经久自下江长桥
至夏驾浦约一百二十馀里虽云通流多有狭浅之处
自夏驾浦抵上海县南跄浦口一百三十馀里湖沙渐
涨已成平陆欲即开浚工费浩大且滟沙游泥浮泛动
荡难以施工今得刘家港即古娄江径通大海常熟之
白茆港径入大江皆系大川水流迅急宜浚吴淞江南
于海但吴淞江延袤二百五十馀里广一百五十馀丈
西接太湖东通大海前代屡塞不能经久自下江长桥
至夏驾浦约一百二十馀里虽云通流多有狭浅之处
自夏驾浦抵上海县南跄浦口一百三十馀里湖沙渐
涨已成平陆欲即开浚工费浩大且滟沙游泥浮泛动
荡难以施工今得刘家港即古娄江径通大海常熟之
白茆港径入大江皆系大川水流迅急宜浚吴淞江南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732-0205d.png
北两岸安亭等浦港以引太湖诸水入刘家白茆二港
使直注江海又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江要道今下流
壅遏难流傍有范家滨至南跄浦口可径通海宜浚令
深阔上接大黄浦以达泖湖之水此即禹贡三江入海
之迹每年水涸之时脩筑圩岸以禦暴流如此则事可
成于民为便也
吴岩兴水利以充国赋疏窃惟国家财赋多出于东南
而东南财赋皆资于水利近年以来东南地方下流淤
使直注江海又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江要道今下流
壅遏难流傍有范家滨至南跄浦口可径通海宜浚令
深阔上接大黄浦以达泖湖之水此即禹贡三江入海
之迹每年水涸之时脩筑圩岸以禦暴流如此则事可
成于民为便也
吴岩兴水利以充国赋疏窃惟国家财赋多出于东南
而东南财赋皆资于水利近年以来东南地方下流淤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732-0206a.png
塞围岸倾颓臣等悉心推究东南冰利之切要者二事
一疏浚下流尝考浙西诸郡苏松最居下流太湖绵亘
数百馀里受纳天目诸山溪涧之水由三江以入于海
是太湖者诸郡之水所潴而三江又太湖之所泄也禹
贡所谓三江既入震泽底定是已若下流淤湮众水泛
溢渰没禾稼为害匪轻为今之计要在随其源委相其
利害酌量便宜为之区处如白茅港七浦塘刘家河此
苏州东北泄水之大川如吴淞江大黄浦此苏州南北
一疏浚下流尝考浙西诸郡苏松最居下流太湖绵亘
数百馀里受纳天目诸山溪涧之水由三江以入于海
是太湖者诸郡之水所潴而三江又太湖之所泄也禹
贡所谓三江既入震泽底定是已若下流淤湮众水泛
溢渰没禾稼为害匪轻为今之计要在随其源委相其
利害酌量便宜为之区处如白茅港七浦塘刘家河此
苏州东北泄水之大川如吴淞江大黄浦此苏州南北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732-0206b.png
交境与松江南境泄水之大川而吴淞之南北与白茆
诸港又各有支渠引上流诸水以归于其中而并入于
海此所谓源委者也就其中论之苏州之七浦塘刘家
河松江之大黄浦并皆深阔通利无阻惟白茅一港自
弘治七年疏浚之后今二十五六年吴淞一江自天顺
间疏浚之后今六十有馀年闻之白茆入海之处潮沙
壅积势若丘阜吴淞虽名一江仅如沟洫潮回水落虽
舟楫亦艰于行其旁渠港亦多湮塞下流既壅上流曷
诸港又各有支渠引上流诸水以归于其中而并入于
海此所谓源委者也就其中论之苏州之七浦塘刘家
河松江之大黄浦并皆深阔通利无阻惟白茅一港自
弘治七年疏浚之后今二十五六年吴淞一江自天顺
间疏浚之后今六十有馀年闻之白茆入海之处潮沙
壅积势若丘阜吴淞虽名一江仅如沟洫潮回水落虽
舟楫亦艰于行其旁渠港亦多湮塞下流既壅上流曷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732-0206c.png
归加以霪霖能不泛溢此其利害之可见者也今能浚
白茆一港使之通利如七浦刘家河则苏州东北之水
有所归而不积矣浚吴淞一江使之通利如大黄浦则
吴淞南北两界之水有所归而不积矣一修筑围岸臣
尝考之浙西之田高下不等随其多寡各自成围远近
相望吴越以来素称膏腴宋儒范仲淹尝论于朝曰江
南围田中有渠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涝则
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虽然围田全仗
白茆一港使之通利如七浦刘家河则苏州东北之水
有所归而不积矣浚吴淞一江使之通利如大黄浦则
吴淞南北两界之水有所归而不积矣一修筑围岸臣
尝考之浙西之田高下不等随其多寡各自成围远近
相望吴越以来素称膏腴宋儒范仲淹尝论于朝曰江
南围田中有渠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涝则
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虽然围田全仗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732-0206d.png
乎岸塍岸塍常利于修筑修筑坚完旱涝有备否则反
是臣愿自今以后每岁于农隙之时治农府州县官督
令田主佃户各将围田取土修筑水涨则专增其里水
涸则仍筑其外务令高阔坚固可通往来随其旱涝而
车戽出入如此先事有备而田皆成熟矣
徐贯治东南水患疏窃见嘉湖常镇水之上流苏松水
之下流上流不浚无以开其源下流不浚无以导其归
于是督同委官人等将苏州府吴江长桥一带菱芦之
是臣愿自今以后每岁于农隙之时治农府州县官督
令田主佃户各将围田取土修筑水涨则专增其里水
涸则仍筑其外务令高阔坚固可通往来随其旱涝而
车戽出入如此先事有备而田皆成熟矣
徐贯治东南水患疏窃见嘉湖常镇水之上流苏松水
之下流上流不浚无以开其源下流不浚无以导其归
于是督同委官人等将苏州府吴江长桥一带菱芦之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732-0207a.png
地疏浚深阔导引太湖之水散入淀山阳城昆承等湖
又开吴淞江并大石赵屯等浦泄淀山湖水由吴淞江
以达于海开白茆港并白鱼洪鲇鱼口等处泄昆承湖
水以注于江又开七浦盐铁等塘泄阳湖水以达于海
下流疏通不复壅塞开湖水之溇泾泄天目诸山之水
自西南入于太湖开常州之百渎泄荆溪之水自西北
入于太湖又开各斗门以泄运河之水由江阴以入江
上流疏通不复湮滞人无垫溺之忧岁有丰稔之望
又开吴淞江并大石赵屯等浦泄淀山湖水由吴淞江
以达于海开白茆港并白鱼洪鲇鱼口等处泄昆承湖
水以注于江又开七浦盐铁等塘泄阳湖水以达于海
下流疏通不复壅塞开湖水之溇泾泄天目诸山之水
自西南入于太湖开常州之百渎泄荆溪之水自西北
入于太湖又开各斗门以泄运河之水由江阴以入江
上流疏通不复湮滞人无垫溺之忧岁有丰稔之望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732-0207b.png
叶绅请治水以防灾荒疏窃惟直隶之苏松常浙江之
杭嘉湖约其土地虽无一省之多计其赋税实当天下
之半况他郡所输犹多杂赋六郡所出纯为粳稻诚国
家之基本生民之命胍不可一日而不经理也若水道
不通为六郡农田之害所系亦重矣夫天目诸山之水
潴为太湖而六郡环乎其外太湖之水又由江湖以入
于海闻昔人于溧阳则为堰坝以遏其冲于常州则穿
港渎以分其势于苏松则开江河以导其流惟是入海
杭嘉湖约其土地虽无一省之多计其赋税实当天下
之半况他郡所输犹多杂赋六郡所出纯为粳稻诚国
家之基本生民之命胍不可一日而不经理也若水道
不通为六郡农田之害所系亦重矣夫天目诸山之水
潴为太湖而六郡环乎其外太湖之水又由江湖以入
于海闻昔人于溧阳则为堰坝以遏其冲于常州则穿
港渎以分其势于苏松则开江河以导其流惟是入海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732-0207c.png
之处潮汐往来易为湮塞故前代或置开江之卒或置
撩浅之夫以时浚治仅免水患历岁既久其法废弛遂
致诸湖巨浸壅遏其中江河故道淤涨于外土民利其
膏腴或堰而为田筑而为圃是以渰没田畴漂沦庐舍
固其所也方弘治四年一涝迨五年复涝今岁大水视
昔尤甚伏祈圣明思念东南大害于廷臣中选差有才
力通晓水利者一二员授以节钺重以委任会同抚按
讲求民瘼设法赈恤俟民困稍苏然后指定地方分投
撩浅之夫以时浚治仅免水患历岁既久其法废弛遂
致诸湖巨浸壅遏其中江河故道淤涨于外土民利其
膏腴或堰而为田筑而为圃是以渰没田畴漂沦庐舍
固其所也方弘治四年一涝迨五年复涝今岁大水视
昔尤甚伏祈圣明思念东南大害于廷臣中选差有才
力通晓水利者一二员授以节钺重以委任会同抚按
讲求民瘼设法赈恤俟民困稍苏然后指定地方分投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732-0207d.png
相视何地为山水入湖之冲何港为太湖入海之道自
源徂流一一讲究相与度其经费量其事期然后大加
浚治使下流得以宣泄然当此饥馑之际欲兴大役若
非任事者处之得其道则民力不堪不能不重困也
大政纪嘉靖三年大理卿郑岳上言臣勘事陜西道经
畿内河南诸处见大行西倚潼关东绕怀卫北极燕蓟
其水皆东注南入于海卢易滹沱流离漳洺卫沁洛瀍
其大也宜督居民濒水开田筑堤防以障汎溢凿沟渠
源徂流一一讲究相与度其经费量其事期然后大加
浚治使下流得以宣泄然当此饥馑之际欲兴大役若
非任事者处之得其道则民力不堪不能不重困也
大政纪嘉靖三年大理卿郑岳上言臣勘事陜西道经
畿内河南诸处见大行西倚潼关东绕怀卫北极燕蓟
其水皆东注南入于海卢易滹沱流离漳洺卫沁洛瀍
其大也宜督居民濒水开田筑堤防以障汎溢凿沟渠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732-0208a.png
以通灌溉其平畴旷土无川泽之利者量凿洫浍或为
陂塘下通水泉之出上收雨潦之入每府增置通判一
人以江左谙水利者居之督率郡邑专理农事则数年
之后皆为沃壤而水旱不足忧矣章下户部侍郎王承
裕覆议从之乃命各抚按官会同二司随宜举行
胡体乾修举水利疏禹之治水有三导川入海泄之以
去害也潴水为泽蓄之以兴利也浚畎及川乂之以播
种也盖高山大原众水杂流必有一低下处为之壑如
陂塘下通水泉之出上收雨潦之入每府增置通判一
人以江左谙水利者居之督率郡邑专理农事则数年
之后皆为沃壤而水旱不足忧矣章下户部侍郎王承
裕覆议从之乃命各抚按官会同二司随宜举行
胡体乾修举水利疏禹之治水有三导川入海泄之以
去害也潴水为泽蓄之以兴利也浚畎及川乂之以播
种也盖高山大原众水杂流必有一低下处为之壑如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732-0208b.png
人之有腹脏焉彭蠡震泽是也旁溪别绪万理朝宗必
有一合流入海之川为之泄如人之有肠胃焉江淮河
汉是也今以三吴水利观之有宣歙杭湖数郡之山原
而导之得所入然后有太湖之汪洋有太湖环五百里
之容受而泄之得所归然后有苏松常五郡之财赋漫
衍浸注为荡为漾纵横分合为滨为塘于是江浦领之
径带迂回而放之海此吴中形势之大都亦诸方言水
利之准则矣禹贡载治水成功则曰九川涤源九泽既
有一合流入海之川为之泄如人之有肠胃焉江淮河
汉是也今以三吴水利观之有宣歙杭湖数郡之山原
而导之得所入然后有太湖之汪洋有太湖环五百里
之容受而泄之得所归然后有苏松常五郡之财赋漫
衍浸注为荡为漾纵横分合为滨为塘于是江浦领之
径带迂回而放之海此吴中形势之大都亦诸方言水
利之准则矣禹贡载治水成功则曰九川涤源九泽既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732-0208c.png
陂四海会同而尽力沟洫乃则壤隩宅中事也故总叙
其事不过始之以决九川距四海终之以浚畎浍距川
今列水利事宜一曰禁淤湖荡广水利之翕聚也二曰
疏经河通其干也三曰开沟渠浚其支也四曰筑堤岸
防川泽之泛滥固田间之围拦也并山乡积水沿海护
塘共为六条所采昔人之议俱江南治水方略引以为
例他可类推云
吕光洵修水利以保财赋重地疏臣闻善治病者必攻
其事不过始之以决九川距四海终之以浚畎浍距川
今列水利事宜一曰禁淤湖荡广水利之翕聚也二曰
疏经河通其干也三曰开沟渠浚其支也四曰筑堤岸
防川泽之泛滥固田间之围拦也并山乡积水沿海护
塘共为六条所采昔人之议俱江南治水方略引以为
例他可类推云
吕光洵修水利以保财赋重地疏臣闻善治病者必攻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732-0208d.png
其本善救患者必探其源水利之兴废乃吴民利病之
源也臣尝巡历各该地方相视高下询问父老颇得其
说辄敢条为五事仰俟裁择一曰广疏浚以备潴泄二
曰脩圩岸以固横流三曰复板闸以防淤淀四曰量缓
急以处工费五曰专委任以责成功何谓广疏浚以备
潴泄盖三吴之地古称泽国其西南翕受太湖阳城诸
水形势尤卑而东北际海冈陇之地视西南特高大抵
高者其田常苦旱卑者其田常苦涝昔人治之高下曲
源也臣尝巡历各该地方相视高下询问父老颇得其
说辄敢条为五事仰俟裁择一曰广疏浚以备潴泄二
曰脩圩岸以固横流三曰复板闸以防淤淀四曰量缓
急以处工费五曰专委任以责成功何谓广疏浚以备
潴泄盖三吴之地古称泽国其西南翕受太湖阳城诸
水形势尤卑而东北际海冈陇之地视西南特高大抵
高者其田常苦旱卑者其田常苦涝昔人治之高下曲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732-0209a.png
尽其制既于下流之地疏为塘浦导诸河之水由北以
入于江由东以入于海而又亩引江潮流行于冈陇之
外是以潴泄有法而水旱皆不为患近年以来纵浦黄
塘多湮塞不治惟二江颇通一曰黄浦二曰刘家河太
湖诸水源多而势盛二江不足以泄之而冈陇支河又
多壅绝无以资灌溉于是上下俱病而岁常告灾臣据
各府所报河浦湮塞之处在下流者以百计而其大者
六七所在上流者亦以百计而其大者十馀所治之之
入于江由东以入于海而又亩引江潮流行于冈陇之
外是以潴泄有法而水旱皆不为患近年以来纵浦黄
塘多湮塞不治惟二江颇通一曰黄浦二曰刘家河太
湖诸水源多而势盛二江不足以泄之而冈陇支河又
多壅绝无以资灌溉于是上下俱病而岁常告灾臣据
各府所报河浦湮塞之处在下流者以百计而其大者
六七所在上流者亦以百计而其大者十馀所治之之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0732-0209b.png
法当自要害者始宜先治淀山等处一带茭芦之地导
引太湖之水散入阳城昆承三泖等湖又开吴淞江并
大石赵屯等浦泄淀山之水以达于海浚白茆港并鲇
鱼口等处泄昆承之水以注于江开七浦盐铁等塘泄
阳城之水以达于江又导田间之水悉入于水浦小浦
之水悉入于大浦使流者皆有所归而潴者皆有所泄
则下流之地治而涝无所忧矣乃浚臧村等港以溉金
坛浚澡港等河以溉武进浚艾祁通波以溉青浦浚顾
引太湖之水散入阳城昆承三泖等湖又开吴淞江并
大石赵屯等浦泄淀山之水以达于海浚白茆港并鲇
鱼口等处泄昆承之水以注于江开七浦盐铁等塘泄
阳城之水以达于江又导田间之水悉入于水浦小浦
之水悉入于大浦使流者皆有所归而潴者皆有所泄
则下流之地治而涝无所忧矣乃浚臧村等港以溉金
坛浚澡港等河以溉武进浚艾祁通波以溉青浦浚顾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732-0209c.png
浦吴塘以溉嘉定浚大瓦等浦以溉昆山之东浚许浦
等塘以溉常熟之北凡冈陇支河湮塞不治者皆浚之
深广使复其旧则上流之地亦治而旱无所忧矣此三
吴水利之大经也何谓脩圩岸以固横流盖四府最居
东南下流而苏松又居常镇下流其水易潴而难泄虽
导河浚浦引注于江海而每遇秋霖泛涨风涛相薄则
河浦之水逆行田间冲齧为患宋转运使王纯臣常令
苏湖作田塍禦水民甚便之而司农丞郏亶亦云治河
等塘以溉常熟之北凡冈陇支河湮塞不治者皆浚之
深广使复其旧则上流之地亦治而旱无所忧矣此三
吴水利之大经也何谓脩圩岸以固横流盖四府最居
东南下流而苏松又居常镇下流其水易潴而难泄虽
导河浚浦引注于江海而每遇秋霖泛涨风涛相薄则
河浦之水逆行田间冲齧为患宋转运使王纯臣常令
苏湖作田塍禦水民甚便之而司农丞郏亶亦云治河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732-0209d.png
以治田为本其说多可采行臣尝询故老以为二三十
年以前民间足食无事岁时得因其馀力营治圩岸而
田益完美近年空乏勤苦救死不赡不暇脩缮故田圩
渐坏而岁多水灾是吴下之田以圩岸为存亡也失今
不治则坍没日甚而农桑日蹙矣宜令民间如往年故
事每岁农隙各出其力以治圩岸圩岸高则田自固虽
有霖涝不能为害且足以制诸湖之水不得漫行而咸
归于河浦则河浦之水自高于江江之水自高于海不
年以前民间足食无事岁时得因其馀力营治圩岸而
田益完美近年空乏勤苦救死不赡不暇脩缮故田圩
渐坏而岁多水灾是吴下之田以圩岸为存亡也失今
不治则坍没日甚而农桑日蹙矣宜令民间如往年故
事每岁农隙各出其力以治圩岸圩岸高则田自固虽
有霖涝不能为害且足以制诸湖之水不得漫行而咸
归于河浦则河浦之水自高于江江之水自高于海不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732-0210a.png
待决泄自然湍流而冈陇之地亦因江水稍高又得亩
引以资灌溉盖不但利于低田而已何谓复板闸以防
淤淀河浦之水皆自平原流入江海水漫而潮急沙随
浪涌其势易淤不数年即沮洳成陆岁脩之则不胜其
费昔人论其便宜去江海十馀里或七八里夹流而置
闸时其启闭以禦淤沙岁旱则闭而不启以蓄其流岁
涝则启而不闭以泄其流闸有三利盖谓此也而宋臣
郏侨亦云钱氏循汉唐遗事自松江而东至于海又导
引以资灌溉盖不但利于低田而已何谓复板闸以防
淤淀河浦之水皆自平原流入江海水漫而潮急沙随
浪涌其势易淤不数年即沮洳成陆岁脩之则不胜其
费昔人论其便宜去江海十馀里或七八里夹流而置
闸时其启闭以禦淤沙岁旱则闭而不启以蓄其流岁
涝则启而不闭以泄其流闸有三利盖谓此也而宋臣
郏侨亦云钱氏循汉唐遗事自松江而东至于海又导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732-0210b.png
海而北至于扬子江又沿江而西至于江阴界一河一
浦大者皆有闸小者皆有堰臣按郡志盖与侨之言颇
合然多湮废惟常熟县福山闸尚存正德间巡按御史
谢琛议复吴塘等闸而不果即今金坛县议复庄家闸
江阴县议复桃花闸嘉定县议于横沥练塘等处各置
闸如旧臣访诸故老皆以为便以是推之凡河浦入海
之地皆宜置闸然后可以久而不壅盖不独数处为然
也何谓量缓急以处工费夫经略得宜则事易集施为
浦大者皆有闸小者皆有堰臣按郡志盖与侨之言颇
合然多湮废惟常熟县福山闸尚存正德间巡按御史
谢琛议复吴塘等闸而不果即今金坛县议复庄家闸
江阴县议复桃花闸嘉定县议于横沥练塘等处各置
闸如旧臣访诸故老皆以为便以是推之凡河浦入海
之地皆宜置闸然后可以久而不壅盖不独数处为然
也何谓量缓急以处工费夫经略得宜则事易集施为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732-0210c.png
有渐则民不烦往岁凡有兴作皆并役于一时是以功
未成而财食告匮为今之计宜令所在有司检勘某水
利害大某水利害小某水至急某水差缓其最大而急
者则今岁修之次者明年修之次者又明年修之则兴
作有序民不知劳而其工费之资亦可以先时而集矣
但方今岁时荒歉公私俱绌既不可加敛于民而内帑
又不敢望乞将见年未完钱粮系解大户侵欺者督令
有司设法清追数十馀万两存留在官略仿宋臣范仲
未成而财食告匮为今之计宜令所在有司检勘某水
利害大某水利害小某水至急某水差缓其最大而急
者则今岁修之次者明年修之次者又明年修之则兴
作有序民不知劳而其工费之资亦可以先时而集矣
但方今岁时荒歉公私俱绌既不可加敛于民而内帑
又不敢望乞将见年未完钱粮系解大户侵欺者督令
有司设法清追数十馀万两存留在官略仿宋臣范仲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732-0210d.png
淹以官粮募饥民修水利之法行令有司查审应赈人
数籍其老病无力者为一等壮健有力者为一等无力
者日给米一升听其自便有力者日给米三升就令开
浚通将前项官银及赈济钱粮一体通融给散各令造
册查考则官不徒费民不徒劳所谓一举而两利者也
丘浚大学衍义补井田之制虽不可行而沟洫之制则
不可废今京畿之地地势平衍率多洿下一有数日之
雨即便淹没不必霖潦之久辄有害稼之苦农夫终岁
数籍其老病无力者为一等壮健有力者为一等无力
者日给米一升听其自便有力者日给米三升就令开
浚通将前项官银及赈济钱粮一体通融给散各令造
册查考则官不徒费民不徒劳所谓一举而两利者也
丘浚大学衍义补井田之制虽不可行而沟洫之制则
不可废今京畿之地地势平衍率多洿下一有数日之
雨即便淹没不必霖潦之久辄有害稼之苦农夫终岁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732-0211a.png
勤苦盻盻然而望此麦禾以为一年衣食之计赋役之
需垂成而不得者多矣良可悯也北方地经霜雪不甚
惧旱惟水涝之是惧十岁之间旱者什一二而潦恒至
六七也为今之计莫若少仿遂人之制每郡以境中河
水为主又随地势各为大沟广一丈以上者以达于大
河又各随地势各开小沟广四五尺以上者以达于大
沟又各随地势开细沟广二三尺以上者委曲以达于
小沟其大沟则官府为之小沟则合有田者共为之细
需垂成而不得者多矣良可悯也北方地经霜雪不甚
惧旱惟水涝之是惧十岁之间旱者什一二而潦恒至
六七也为今之计莫若少仿遂人之制每郡以境中河
水为主又随地势各为大沟广一丈以上者以达于大
河又各随地势各开小沟广四五尺以上者以达于大
沟又各随地势开细沟广二三尺以上者委曲以达于
小沟其大沟则官府为之小沟则合有田者共为之细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732-0211b.png
沟则人各自为于其田每岁二月以后官府遣人督其
开挑而又时常巡视不使淤塞如此则旬月以上之雨
下流盈溢或未必得其消涸若夫旬日之间纵有霖雨
亦不能为害矣朝廷于此又遣治水之官疏通大河使
无壅滞又于夹河两岸筑为长堤高一二丈计则众沟
之水皆有所归不至溢出而田禾无淹没之苦生民享
收成之利矣是亦王政之端也
严讷水利圩图论今天下以垦田当司农钜供者苏松
开挑而又时常巡视不使淤塞如此则旬月以上之雨
下流盈溢或未必得其消涸若夫旬日之间纵有霖雨
亦不能为害矣朝廷于此又遣治水之官疏通大河使
无壅滞又于夹河两岸筑为长堤高一二丈计则众沟
之水皆有所归不至溢出而田禾无淹没之苦生民享
收成之利矣是亦王政之端也
严讷水利圩图论今天下以垦田当司农钜供者苏松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732-0211c.png
为最苏松介在湖海厥土涂泥利害以水圩岸者所以
堤水而田即周礼稻人匠人所掌涂防者也田甚下湿
岸则陡立如城河循其外而中田焉禾在田虽芃芃起
矣而河流犹出其上舟行者盖俯而窥也岸或咫隙莫
禦而田且沛泽矣其田之最高阜去水远而水不及溉
者则又终古舄卤田在上下壤之间土厚而水深则号
膏腴以其得水蓄泄可为旱涝备而所能蓄泄者以有
圩岸耳岁苦旱则河之水续桔槔而上以入于田河不
堤水而田即周礼稻人匠人所掌涂防者也田甚下湿
岸则陡立如城河循其外而中田焉禾在田虽芃芃起
矣而河流犹出其上舟行者盖俯而窥也岸或咫隙莫
禦而田且沛泽矣其田之最高阜去水远而水不及溉
者则又终古舄卤田在上下壤之间土厚而水深则号
膏腴以其得水蓄泄可为旱涝备而所能蓄泄者以有
圩岸耳岁苦旱则河之水续桔槔而上以入于田河不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732-0211d.png
龟坼田不乏溉岁苦潦则戽水出于河而岸障之虽劳
人力不尽待命于天自三江道湮疏浚失宜恒雨注积
而无从尾闾也水襄于岸寸许而膏腴汨为巨浸不能
与下湿者论良瘠矣庙堂深为国计轸念民瘼枚择宪
臣专董水政林公承简书之重躬橇载之勤周爰咨诹
寻源彻委决壅导积涤茹存汇塘之浦之泾之港之溪
之闸之以为宣节之大计者既殚厥心矣条缕其目知
圩岸为切务而修筑焉卑令高缺令补废令兴薄令培
人力不尽待命于天自三江道湮疏浚失宜恒雨注积
而无从尾闾也水襄于岸寸许而膏腴汨为巨浸不能
与下湿者论良瘠矣庙堂深为国计轸念民瘼枚择宪
臣专董水政林公承简书之重躬橇载之勤周爰咨诹
寻源彻委决壅导积涤茹存汇塘之浦之泾之港之溪
之闸之以为宣节之大计者既殚厥心矣条缕其目知
圩岸为切务而修筑焉卑令高缺令补废令兴薄令培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732-0212a.png
而厚浮令杵而坚规画既定先有司而躬督察之凡阅
岁而次第告成故老相传以为正德庚午嘉靖辛酉才
淫雨匝旦漂没无算今浃旬弥月而民幸不悉鱼者先
见之豫图而成劳之阴赐也
张瀚淮凤垦田议往年出守庐阳巡行阡陌劝民开塘
蓄水又尝往来凤淮两府之间一望数十里皆红蓼黄
茅大抵多不耕之地间有耕者又苦天泽不时非旱则
涝盖雨多则横潦瀰漫无所归束无雨则任其焦萎救
岁而次第告成故老相传以为正德庚午嘉靖辛酉才
淫雨匝旦漂没无算今浃旬弥月而民幸不悉鱼者先
见之豫图而成劳之阴赐也
张瀚淮凤垦田议往年出守庐阳巡行阡陌劝民开塘
蓄水又尝往来凤淮两府之间一望数十里皆红蓼黄
茅大抵多不耕之地间有耕者又苦天泽不时非旱则
涝盖雨多则横潦瀰漫无所归束无雨则任其焦萎救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0732-0212b.png
济无所资夫水土不平耕作无所施力必先度量地势
高下跟寻水所归宿浚河以受沟之水开沟渠以受横
潦之水官道之水设大堤以通行偏小之村亦增卑以
成径惟欲于道傍多开沟洫使接续通流水由地中行
不占平地又度低洼处所多开塘堰以潴蓄之夏潦之
时水归沟塘亢旱之日可资灌溉高者麦低者稻平衍
地多则木棉桑枲皆得随宜树艺土本膏腴地无遗利
遍野皆衣食之资矣
高下跟寻水所归宿浚河以受沟之水开沟渠以受横
潦之水官道之水设大堤以通行偏小之村亦增卑以
成径惟欲于道傍多开沟洫使接续通流水由地中行
不占平地又度低洼处所多开塘堰以潴蓄之夏潦之
时水归沟塘亢旱之日可资灌溉高者麦低者稻平衍
地多则木棉桑枲皆得随宜树艺土本膏腴地无遗利
遍野皆衣食之资矣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0732-0212c.png
图书编论浚渠筑堰禹之治水不过曰决九川距四海
浚畎浍距川而已而天下之言智者莫踰焉何哉洪范
五行水曰润下知水之性润下则知禹之治水矣是故
先决九川以导于海使水之大者有所归次浚畎浍以
距于川使水之小者有所泄此所以九州同四隩宅而
万世永利也商之衰也五行之官世失其业周人始命
遂人十夫为沟百夫为洫千夫为浍万夫为川而沟洫
之制始立稻人以潴蓄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
浚畎浍距川而已而天下之言智者莫踰焉何哉洪范
五行水曰润下知水之性润下则知禹之治水矣是故
先决九川以导于海使水之大者有所归次浚畎浍以
距于川使水之小者有所泄此所以九州同四隩宅而
万世永利也商之衰也五行之官世失其业周人始命
遂人十夫为沟百夫为洫千夫为浍万夫为川而沟洫
之制始立稻人以潴蓄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0732-0212d.png
水以列舍水以浍泻水而沟洫之制益详至于匠人氏
又辨其深广之度而通其蓄泄之宜其法可谓尽善矣
然周人岂夷陵谷而为之哉亦不过因其自然之利而
修伯禹之故而已周之衰也遂人稻人匠人之官又世
失其业列国之君皆自利以病人国暴秦之兴又废沟
洫开阡陌而水利废矣是故孙叔敖起芍陂则楚受其
惠文翁穿溲口则蜀以富饶史起凿漳水于魏则邺傍
有稻粱之咏郑国导泾水于秦则谷口有禾黍之谣许
又辨其深广之度而通其蓄泄之宜其法可谓尽善矣
然周人岂夷陵谷而为之哉亦不过因其自然之利而
修伯禹之故而已周之衰也遂人稻人匠人之官又世
失其业列国之君皆自利以病人国暴秦之兴又废沟
洫开阡陌而水利废矣是故孙叔敖起芍陂则楚受其
惠文翁穿溲口则蜀以富饶史起凿漳水于魏则邺傍
有稻粱之咏郑国导泾水于秦则谷口有禾黍之谣许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0732-0213a.png
景山复萧何之故堰则兴元之荒瘠复为膏腴赵尚宽
修召信臣之故渠则南阳之泻卤变为沃壤之数君子
者孰非因其自然之利而修其已然之法哉谓之得周
官之遗意亦可也国家司空有总职水利有专官省以
督之府府以督之县而县之陂塘圩堰又莫不有长重
以宪臣之稽察皆以悯惠元元而兴水利也然遇水旱
民辄告病者是必有其故矣此无他陂塘圩堰之长皆
失其业而郡县长吏又莫之省忧故也欲脩周官之职
修召信臣之故渠则南阳之泻卤变为沃壤之数君子
者孰非因其自然之利而修其已然之法哉谓之得周
官之遗意亦可也国家司空有总职水利有专官省以
督之府府以督之县而县之陂塘圩堰又莫不有长重
以宪臣之稽察皆以悯惠元元而兴水利也然遇水旱
民辄告病者是必有其故矣此无他陂塘圩堰之长皆
失其业而郡县长吏又莫之省忧故也欲脩周官之职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0732-0213b.png
加疏浚之功通灌溉之利绝漂没之患甚盛心也愚者
以为周官之职不可卒复而沟洫之遗意尚亦可寻周
官曰沟必因水势防必因地势盖沟以导水不因水势
则其流易壅防以止水不因地势则其土易坏为今之
计莫若申饬郡县长吏督率陂塘圩堰之长察水势之
曲直原地势之高卑可堤则堤可决则决因陂塘圩堰
之旧加疏浚筑塞之功而又严侵占之禁明考课之法
则灌溉之利兴漂没之患免矣虽然贾让有言曰立国
以为周官之职不可卒复而沟洫之遗意尚亦可寻周
官曰沟必因水势防必因地势盖沟以导水不因水势
则其流易壅防以止水不因地势则其土易坏为今之
计莫若申饬郡县长吏督率陂塘圩堰之长察水势之
曲直原地势之高卑可堤则堤可决则决因陂塘圩堰
之旧加疏浚筑塞之功而又严侵占之禁明考课之法
则灌溉之利兴漂没之患免矣虽然贾让有言曰立国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0732-0213c.png
居民疆理土地必遗川泽之利分度水势所不及大川
无防小水得入陂障卑下以为圩泽使秋水多得所休
息左右游波宽衍而不迫此诚万世水利之上策
又古之畿甸数百亩之田必沟数十沟之水必川数大
川之水必就洼而为湖沟因水漱防因水淫渊因水罄
折而向于渠为湖为渚也湖渚多而天下西北之水不
助河而为暴然后数千里中原之地可树艺而农唐虞
之盛由五事宣八风雨𤾉时若无崩竭淫溢之灾无转
无防小水得入陂障卑下以为圩泽使秋水多得所休
息左右游波宽衍而不迫此诚万世水利之上策
又古之畿甸数百亩之田必沟数十沟之水必川数大
川之水必就洼而为湖沟因水漱防因水淫渊因水罄
折而向于渠为湖为渚也湖渚多而天下西北之水不
助河而为暴然后数千里中原之地可树艺而农唐虞
之盛由五事宣八风雨𤾉时若无崩竭淫溢之灾无转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0732-0213d.png
漕输将之费而封浚分画功臻于永赖此谓本务
又伊洛水田议河南本有水利可以兴水田古之人盖
尝为之矣如太阳三渠去府城南十里而近分洛水以
溉田者宣利渠去永宁县南三里而近又有新兴万箱
等渠皆亦分洛水以溉田者伊阳渠去嵩县东十里而
近永宁渠去嵩县南六里而近又有鸣皋顺阳济民等
渠皆分伊水以溉田者而卢氏县之东涧水则尝析而
为渠流入于城中以灌蔬圃者也可以灌蔬圃则亦可
又伊洛水田议河南本有水利可以兴水田古之人盖
尝为之矣如太阳三渠去府城南十里而近分洛水以
溉田者宣利渠去永宁县南三里而近又有新兴万箱
等渠皆亦分洛水以溉田者伊阳渠去嵩县东十里而
近永宁渠去嵩县南六里而近又有鸣皋顺阳济民等
渠皆分伊水以溉田者而卢氏县之东涧水则尝析而
为渠流入于城中以灌蔬圃者也可以灌蔬圃则亦可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0732-0214a.png
以灌田兴水田之利也至于伊洛瀍涧载在经史流经
府城外夏秋间每泛溢而东者宁不可以堤障之车戽
而耕种为水田乎盖其人习于种旱谷惮于胼手胝足
之劳而又不谙埂塍之制不惯于栽插耘耔之方术也
闻永宁嵩县亦已有水田其民颇称饶裕予方欲募召
能作水田之人于苏松及永宁嵩县之已有成效者以
分教乎凡伊洛三川之民兴粳稻之利于此一方而惜
乎不久即迁官去入闽矣洛民每苦粮重疏欲与汝南
府城外夏秋间每泛溢而东者宁不可以堤障之车戽
而耕种为水田乎盖其人习于种旱谷惮于胼手胝足
之劳而又不谙埂塍之制不惯于栽插耘耔之方术也
闻永宁嵩县亦已有水田其民颇称饶裕予方欲募召
能作水田之人于苏松及永宁嵩县之已有成效者以
分教乎凡伊洛三川之民兴粳稻之利于此一方而惜
乎不久即迁官去入闽矣洛民每苦粮重疏欲与汝南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0732-0214b.png
道丈地而均粮格不行倘水田之利成每亩可收谷三
四钟其每亩所上粮一斗比之苏松犹为轻则即不尽
水田以水田与不水田相参错为轻重数年以后岁稍
多收民间亦或稍致饶裕如永宁嵩县也粮则稍重于
输将不为难予请轻折而不得欲兴水田以利斯民而
以转官去不获遂心又以为大夫士亦安于故常而不
乐为此也且著为议以告后来者
又江西水利议江西列郡为州者一为县者七十有二
四钟其每亩所上粮一斗比之苏松犹为轻则即不尽
水田以水田与不水田相参错为轻重数年以后岁稍
多收民间亦或稍致饶裕如永宁嵩县也粮则稍重于
输将不为难予请轻折而不得欲兴水田以利斯民而
以转官去不获遂心又以为大夫士亦安于故常而不
乐为此也且著为议以告后来者
又江西水利议江西列郡为州者一为县者七十有二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0732-0214c.png
陂塘无虑数万有奇以兴一方之水利宜大有益于民
事者乃今脩浚方新而旋复壅决所在控告者月无虚
牍而民事无补矣推原其故则以沟洫久废互相因循
莫为修举曰富强自为封殖也曰贫瘠苦于资计也曰
势分而众心易媮也曰利钜而当事易撼也又其大者
江湍湖汇势易毁齧而平礼等处一决辄数百丈彭蠡
四际一涨率为巨浸膏腴污莱人谋无措也且职水利
者奉上官之檄至捉里胥以支应致使旱乾水溢待命
事者乃今脩浚方新而旋复壅决所在控告者月无虚
牍而民事无补矣推原其故则以沟洫久废互相因循
莫为修举曰富强自为封殖也曰贫瘠苦于资计也曰
势分而众心易媮也曰利钜而当事易撼也又其大者
江湍湖汇势易毁齧而平礼等处一决辄数百丈彭蠡
四际一涨率为巨浸膏腴污莱人谋无措也且职水利
者奉上官之檄至捉里胥以支应致使旱乾水溢待命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0732-0214d.png
于天或者归诸气数适然委之无可奈何焉非民之利
也昔唐韦丹为江西观察筑堤捍江为陂塘五百馀所
溉田万有二千顷功德被于八州兹江右之地当当时
故趾彼既筑以利民若此况于数百载之后求其故智
安得藉口于杜亚先事之无功而并弃贾让之下策乎
是故在高原宜凿池引水以资其利在下隰宜筑堤开
港以杀其势门闸不复修举坝堰之策犹可行也民力
宜恤三时务农之后亦可劳也专利之禁必严而曲防
也昔唐韦丹为江西观察筑堤捍江为陂塘五百馀所
溉田万有二千顷功德被于八州兹江右之地当当时
故趾彼既筑以利民若此况于数百载之后求其故智
安得藉口于杜亚先事之无功而并弃贾让之下策乎
是故在高原宜凿池引水以资其利在下隰宜筑堤开
港以杀其势门闸不复修举坝堰之策犹可行也民力
宜恤三时务农之后亦可劳也专利之禁必严而曲防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0732-0215a.png
者有罪议贷之令必申而惰事者无赦择贤吏焉专其
委任俾利建百年勿惜一时之费计安万姓勿恤一人
之讟如是而水利不兴未之见矣
滇南水利策滇南水利于天下犹之弹丸黑子也然而
滇之人非谷不养榖非农不入农非水利不殖夫曲靖
之水洱海之旱患之久矣而未闻有治之者不重也曲
靖之水前未有也盖诸山源水合流南出东则东山西
则真峰山束焉中为草场旧称荒海水至以通流水去
委任俾利建百年勿惜一时之费计安万姓勿恤一人
之讟如是而水利不兴未之见矣
滇南水利策滇南水利于天下犹之弹丸黑子也然而
滇之人非谷不养榖非农不入农非水利不殖夫曲靖
之水洱海之旱患之久矣而未闻有治之者不重也曲
靖之水前未有也盖诸山源水合流南出东则东山西
则真峰山束焉中为草场旧称荒海水至以通流水去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0732-0215b.png
以牧马既而马废不牧地听开垦稍稍筑围然未甚也
近十岁间则悉覈而征之于是起围遍于荒海而水之
所委无几矣乃始岁岁患潦而民之黄粮军之屯粮胥
病矣及水之盛则或决围而围田亦病矣夫其所为病
如此治而愈之非难也而有不能者盖有二焉官不能
捐稍入之利而武弁豪右窟穴其间者倡为成功之说
忍而不能去奈何其以小利害大事也谓宜博询利害
即不尽除犹当先其甚者去之官减其额岁岁稍除期
近十岁间则悉覈而征之于是起围遍于荒海而水之
所委无几矣乃始岁岁患潦而民之黄粮军之屯粮胥
病矣及水之盛则或决围而围田亦病矣夫其所为病
如此治而愈之非难也而有不能者盖有二焉官不能
捐稍入之利而武弁豪右窟穴其间者倡为成功之说
忍而不能去奈何其以小利害大事也谓宜博询利害
即不尽除犹当先其甚者去之官减其额岁岁稍除期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0732-0215c.png
以水不为灾而止可矣故曰审计为急也洱海之旱非
他也梁王山之水分流而下者故皆有坝蓄之诸甸今
略已湮废而青海周官海之流亦罔潴蓄以故一遇恒
𤾉赤地千里而莫之救也夫陂塘蓄泄前人经营以为
水计虑者甚悉也其始之稍隳以补苴易矣则废而任
之以至于大坏而有司者犹莫以为意避擅兴之嫌偷
恬静之誉需秩满迁次则去之耳后来继今者又复尽
然非课之章程厉以诛赏此病不除故曰课功为急也
他也梁王山之水分流而下者故皆有坝蓄之诸甸今
略已湮废而青海周官海之流亦罔潴蓄以故一遇恒
𤾉赤地千里而莫之救也夫陂塘蓄泄前人经营以为
水计虑者甚悉也其始之稍隳以补苴易矣则废而任
之以至于大坏而有司者犹莫以为意避擅兴之嫌偷
恬静之誉需秩满迁次则去之耳后来继今者又复尽
然非课之章程厉以诛赏此病不除故曰课功为急也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0732-0215d.png
虽然滇之水利非独此也邓川之龙泉势将齧川永昌
之叠水河每患淤塞其他源委当讲者亦多矣
钦定授时通考卷十六
之叠水河每患淤塞其他源委当讲者亦多矣
钦定授时通考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