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第 1a 页 WYG0838-0637c.png

六艺之一录续编卷十 钱唐倪涛撰
六书疏略
钱塘冯李骅天闲著
卮言(摘略)
此书虽疏小篆实为楷书而设以楷书偏傍点画多与
六书不合必读说文而后形声意义始不为俗讹所
误故正文之后附列古通今通俗文讹文四项其本
卷十 第 1b 页 WYG0838-0637d.png

经传所有者为今通其虽见经传而疑于六书者为
俗文
周氏字原云六经皆古文唐天宝三年诏集贤学
士卫包改作楷书今世所传反杂俗体以此
其俗通于正而点画谬误者为讹文盖以六书决之
而五万馀字虽所未睹孰得孰失皆可揣而晓也故
说文为篆隶之本字中之经
卷十 第 2a 页 WYG0838-0638a.png

六书之说详见周礼注疏汉艺文志许氏本序及通考
诸书兹不具论唯是古人制作一字有一字之义后
人不求甚解但云从厶声而已
榖梁范注某地作厶
见有论字义者便诟之为王氏之学夫王氏诚有不
免于穿凿者以其不细考说文而好为臆说也
如霸主西金炎初赤色之类
卷十 第 2b 页 WYG0838-0638b.png

也庠者养也左传止戈为武反正为五书云诗言志
易有风火鼎礼之飨者乡也春之言蠢秋之为愁也
其他仓雅之文不可枚举考亭或问亦尝言欲于四
书字义再加阐发诸如中心为忠如心为恕慝为恶
匿于心勿为旗脚三军全凭指挥种种疏解皆于六
书音义的确不易
昔朱子读易至字义犹有精力早衰未暇整顿之恨
卷十 第 3a 页 WYG0838-0638c.png

道理岂非便是邋等(骅)故切切于此历二十年昼夜
寒暑疾痛而不忍释思为造就人材者稍作涓埃之
助也
谐声必兼会意方见制字之义六书故云心之所
之为志乃先儒误以谐声为会意如其说则从心
从支声亦可谓之志乎或因改云心之所注为志
夫注即之也又安得但有声而无义乎
卷十 第 3b 页 WYG0838-0638d.png

从厶声所谓形声相益谓之字也虽祇言形声而会
意假借转注皆在其中且有兼象形指事者昔人讥
许书详于谐声而略于四义非也
声兼形者蟊从吊形也声兼事者祡用柴尞也声
兼意者儒为人需也声兼转者雕以周密转为雕
画也声兼借者球形似求毛下垂也求古裘字
其曰从厶声者重在声也而未尝无义如璋从章声
卷十 第 4a 页 WYG0838-0639a.png

也然或未尽明言如璚从矞与琼同而不言从空明
之义是也其曰从厶厶亦声者重在会意又兼谐声
如仙从䙴䙴亦声本以升迁为义而䙴又声是也然
又宜重会意而但曰从厶声此必传写讹脱厶亦二
字今就其义补之如神从□既训引出万物则知以
引申为会意不但以申之声是也其曰从厶省者如
逐从遁省豕走而追之为会意是也其曰从厶省声
卷十 第 4b 页 WYG0838-0639b.png


文以證之㫱从赧省而更无

义同则从省无疑故于正文无取者则从省文而得
之如霅从譶省若但从言则于两声杂沓不合是也
其曰读若厶有

者如譶之为杳是也有但从所读之字之义而不从
其声者如莙从君为大藻注读若威言如䋿之文色
非以莙亦读威音是也
卷十 第 5a 页 WYG0838-0639c.png

此等皆或增或订断不使一字有不解六书之恨其
无證佐确义亦不牵凿以蹈半山之讥世不乏癖昌
歜者庶其鉴之
古人制字用字有本义反义借义隔义通义诸种故字
从厶多有不同其从本义如谊从宜而训义是也或
从反义如祀从已而训无已是也或从借义如蔼从
葛而取其缠绵依附是也或从隔义如进从

卷十 第 5b 页 WYG0838-0639d.png



兔丝糖之黏似之故通此又以转兼借者要之反义
以下皆所谓转也
从厶声亦多不同有直从其义不烦训释者如中心为
忠如心为恕是也有曲从其义多其转折者如萱以
忘忧而从宪碧以青玉而从白是也有古今异音依
今音即失古意者如仍从乃声乃

训难之了是也又有割裂古今二体成文乍观之全
卷十 第 6a 页 WYG0838-0640a.png

嶏音魄合圯䤏省非从配也䤏

至于厶省声尤有不同晞从希而曰稀省希本稀义
此易明也船从㕣而曰铅省铅非船义此不易明也
通长读之始得
本注详之
谐声与会意同为合体成字但合体而其意可想不必
因声得义则曰会意如音加十为章□在甲下为卑
卷十 第 6b 页 WYG0838-0640b.png

郑氏以二母为会意非也如其说则无部可归矣
合体而就形生意又恰有声可依则曰谐声

为忠如心为恕是也
会意与指事亦多相似大都物之实而可睹者为指事
故以上下当之理之虚而可想者为会意故以武信
当之
假借与转注旧训亦有未安大都物与事为类而从此
卷十 第 7a 页 WYG0838-0640c.png

也
正讹从反侧取义变形成类为转注如侧山为□到㞢
为匝之属但此不过转注之一端不可以此数字尽
之有由静义转为动义者如好恶转而可好可恶趣
走转为趣之走之是也有由实字转为虚字者虽本
虫然本肉之本草焉本乌而本毛又本手皆转为语
词是也有由正义转为反义者污为洁康为苛徂为
卷十 第 7b 页 WYG0838-0640d.png

以乱为治不在此例盖乱本治字烦

唐室改经溷写沿误此等皆亟宜改正者
假借于部母如非之取义于鸟飞相背齐之取义于禾
生整列□之取义于日昃鸟栖履之取义于形之似
舟哭之取义于声之似犬不字至字皆取象于鸟之
上去为不下来为至此假借之正法旧注以令长当
之未确
卷十 第 8a 页 WYG0838-0641a.png

转注非假借也

诗淇奥只借室之奥曲不必加水作澳有匪只借
匚之非文不必加文作斐皆假借之一端陆深书
辑曰转注者转其音以注为别字令长之类是假
借者不转音而借为别用能朋之类是说亦未尽
其形声相益如袖之取义于

卷十 第 8b 页 WYG0838-0641b.png

如饴乃合两假借成文者可以类推矣
虽两借而冰为形台为声故在冰部非郑氏二母
为会意之说也
大都形事意声四者书之经也转注假借二者书之权
也不必正形正事正意正声而因此可以通彼则为
转注本非真形真事真意真声而即彼可以比此则
为假借故转注有四以又为𠂇形之转也以上为下
卷十 第 9a 页 WYG0838-0641c.png

假借亦有四以丶为主形之借也以上为尊事之借
也艾之为治意之借也乌之为呼声之借也至由丽
尔为尔汝又为语词是假借兼转注由矢族为攒族
又为宗族是转注兼假借转假之用明六书无不达
者矣
字不解义则俗讹莫考如弼风褒如充耳说文作□训
衣博裾从衣从□□即保之古文故今文作褒毛传
卷十 第 9b 页 WYG0838-0641d.png

言伯叔如此褒然盛饰而亡人寠陋之苦直如充耳
不闻传写褒误作袖余秀在右二音康成遂以耳聋
多笑释之不思袖乃古文袖字
袖故余秀切又以袖义无当通作在右切此不审
字形而妄读者
汉书董仲舒传褒然为举首正用诗褒如文义刻本
亦作袖是袖然为举首矣复成何语耶
卷十 第 10a 页 WYG0838-0642a.png

其盛服是亦以袖为袖不知裾乃倨之借袖亦袖
之讹而作此曲说英雄欺人耳 家语本作倨倨
注释作裾裾本误
家训鹖出上党色并黄黑无駮杂也尝读陈思鹖赋扬
玄黄之劲羽试检说文鳻雀似鹖而青出羌中集韵
音分此疑顿释不知似鹖而青乃䲸也非鳻也分介
相似而讹师古注汉书黄霸传亦云鳻鹖雀音芬二
卷十 第 10b 页 WYG0838-0642b.png

敌也䲸从介性耿介也介曷义近故或称鹖或称䲸

字形求义乌能定其音之是非
说文餐训吞音骖从

饭也俗作飧从歹乃

𩟷夕飧别飧音孙从夕会夕食之意诗伐檀首章素
餐与檀貆叶末章素飧与轮□叶本自分明而释文于劝餐之飧则音孙
卷十 第 11a 页 WYG0838-0642c.png

苏昆二音总不审于

此古训诂家如郑郭颜陆所谓博洽之选以专门名
者矣而犹不免况后来之彦其不奉说文为读书识
字之闇室一镫也
方言□铄盱扬

案说文矍从瞿之音义手持佳欲逸走目左右惊视
也盱训张目


卷十 第 11b 页 WYG0838-0642d.png

郭不改正只之为矍而直以讹传讹岂得为昔贤讳
乎
前人于六书但以穿凿为嫌而忘其为卤莽之报如龙
耳重听事出山海经黄氏日抄云作此书者人也未
尝与龙接谈何以知其重听而谓耳聋从龙如邱陇
从阜岂龙在阜朦胧从月岂龙在月(骅)谓古者人龙
未始不相接豢龙御龙黄先宁不闻之至陇以山阜
卷十 第 12a 页 WYG0838-0643a.png

从笼省皆假借法直以生龙当之宜其惑已
又字书疑嘻本训痛反从喜无义虽曰喜声岂无他声
可从此古制字之不可解者(骅)谓古字从反义者多
有如祀训无巳而从巳䪳训不正而从尹之属但嘻
嘻从喜乃是


伤伯姬宜出非但从欣喜正文不审于六书从省之
法遂不可解其所云岂无他声可从一语为如㝱初
卷十 第 12b 页 WYG0838-0643b.png

又如论豺狼二字谐声与会意别埤雅以豺为才以狼
为良必执字之偏傍以立义则貉之从各狐之从瓜
貀之从出貙之从区皆何所取兽族中才且良者莫
如驺虞天□虎蜼字何以从马从廌从虫邪(哗)谓豺
以报本而从才狼以善顾而从良古人制字偶取一
义非论其全也貉以北方别种而从各狐以哀吟而
从呱省貙以狸伏而从伛省貀以尾短而从蜃省固
卷十 第 13a 页 WYG0838-0643c.png

通娱驺虞性驯刍取娱乐也天麟之义在孝廌为能
效廌鸣者也虎蜼之义在佳从锥省尾两岐似锥能
塞鼻孔也马廌虫皆部母乃形也而执之以求义元
怪其于六书之旨愈疑而愈远矣
又如止戈为武左有明徵说在许氏数百年之前正六
书会意字夹漈必归之谐声既极论以义取文为书
之失又以为古武有作戊又作㦻戊之前𠂹象执戈
卷十 第 13b 页 WYG0838-0643d.png

戈之义又以掩㦻之㦻不当用袭裘字则何不云㦻
从习声则自相矛盾而不觉矣又云□之从亡亦犹
战之从单(音善)戮之从翏戢之从咠戣之从癸皆声之
谐夫单翏咠癸为战戮戢戣之声固也独不曰战有
殚力之义戮有戮力之义戢有藏葺之义戣有取象
终葵之义(皆从省法)义在声中字总无有声而无义者如
徒以声而已则战何不从善声作

卷十 第 14a 页 WYG0838-0644a.png



抵前人于形声易解处仍自依义立说至不易解处
即但依声立说此便于卤莽者耳顾以儒先义理解
字为徒劳用心其与没字碑相去几何
岳珂桯史载王荆公熙宁中撰字说行之天下苏东坡
曰姑以奔粗二字言之牛之体壮于鹿鹿之行速于
牛今积三为字而其义皆反之何也荆公元以应(骅)
案奔乃后起之字不可并訾六书粗训行超远原王
卷十 第 14b 页 WYG0838-0644b.png


牛又未尝不疾奔乎字说固多臆缪然岂得因噎而
废食邪
字说未见全书诸家所载如论诗毳衣如菼云菼
初生其里赤色故从炎不知菼字本作

初生剡锐也菼即以剡省若从炎赤为义且与次
章如璊复矣王氏亦不细心说文故多为世所讥
六艺之一录续编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