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九十五 第 1a 页 WYG0836-0341a.png

六艺之一录卷二百九十五 钱唐倪涛撰
历朝书论
元陶宗仪书史论会要(内书法)
李斯一则 见前二百七十一卷
许慎论六书 见前一百七十五卷
萧何论书势 见前二百七十一卷
蔡邕笔论 见前二百七十一卷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b 页 WYG0836-0341b.png

钟繇曰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白云先生书诀 见前二百七十一卷
永字八法
所引禁经颜真卿柳宗元二颂八法详说载于书苑
菁华者俱已见前兹无庸复录唯旁注八字较诸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a 页 WYG0836-0342a.png

卫夫人笔阵图 见前二百七十一卷
王羲之题笔阵图后 见前二百七十一卷
王羲之笔阵图曰每作一字须用数种意或横画似八
分而发如篆籀或竖牵如深林之乔木而屈折如钢
钩或上尖如枯秆或下细若针芒或转侧之劳似飞
鸟空坠或棱侧之形如流水激来为一字数体俱入
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若书虚纸用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b 页 WYG0836-0342b.png

王羲之笔势论曰大字促之贵小小字宽之贵大著点
皆磊磊似大石之当衢或如蹲鸦或如蚪斗或如瓜
瓣或如栗子存若鹗口尖如鼠屎斫戈之法落竿峨
峨如长松之倚溪谷复似百钧之弩初张处其中画
之法皆不得倒其左右右相复宜粗于左畔横贵乎
纤竖贵乎粗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
稳
卷二百九十五 第 3a 页 WYG0836-0342c.png

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乎疏短胜乎长不得上
宽下窄不宜伤密密则似疴瘵缠身(不舒展也)不宜伤疏
疏则似溺水之禽(慢也)不宜伤长长则似死蛇挂树(腰肢无力)
不宜伤短短则如压死虾蟆(言匾阔也)莫以字小易而忙
行笔势莫以字大难而慢展毫头
王珉行书状曰虎踞凤峙龙伸蠖曲
索靖草书势曰婉若银钩漂若惊鸾
卷二百九十五 第 3b 页 WYG0836-0342d.png

梁武帝答陶隐居论书曰夫运笔邪则无芒角执笔宽
则书缓弱点掣短则法拥肿点掣长则法离澌画促
则字势横画疏则字形慢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
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钝比兹皆然任意所之
自然之理也又草书状曰或卧而似倒或立而似颠
斜而复正断而还连
僧智果心成颂(全录) 见前二百七十五卷
卷二百九十五 第 4a 页 WYG0836-0343a.png

翰林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全录) 见前二百七十五卷
翰林禁经九生法(全录) 见前二百七十五卷
变通异诀曰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方不
变谓之㪷圆不变谓之环此则书之大病学者切宜
慎之
李阳冰曰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常于日月星辰
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
卷二百九十五 第 4b 页 WYG0836-0343b.png

惨之分于虫鱼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于骨角齿牙
得摆拉咀嚼之势随手万变任心所成
欧阳询八法(全录) 见前二百七十五卷
孙过庭书谱曰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
衄挫于毫芒 篆尚婉而通𨽻欲精而密草贵流而
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
以枯劲和之以闲雅 必能傍通点画之情博䆒始
卷二百九十五 第 5a 页 WYG0836-0343c.png

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
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于
曲直
韩方明授笔要说曰第一执管其法以双指包管亦当
五指共执要在实指虚掌钩擪衄送亦曰抵送若以
单指包之则力不足而无神气第二𢳇管亦名拙谓
以五指共𢳇其管末吊笔急疾无体之书或起藁草
卷二百九十五 第 5b 页 WYG0836-0343d.png

亦与撮管同更有握管搦管之法非书家事
颜鲁公传张长史问答(止录笔法十二意) 见前七百二十五
卷
张怀瓘用笔十法(止录十法) 见前二百七十五卷
张怀瓘文字论曰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虽迹在尘
壤而志出云霄灵变无常务于飞动或若擒虎豹有
强梁拿攫之形执蛟螭见蚴蟉盘旋之势探彼意象
卷二百九十五 第 6a 页 WYG0836-0344a.png

张怀瓘六体书论曰执笔亦有法若执笔浅而坚掣打
劲利掣三寸而一寸着纸势有馀矣若执笔深而束
牵三寸而一寸着纸势巳尽矣其故何耶笔在指端
则掌虚运动适意腾跃顿挫生意在焉笔居半则掌
实如枢不转掣岂能自繇转运旋回乃成棱角笔既
死矣宁望字之生动哉
张怀瓘药石论曰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
卷二百九十五 第 6b 页 WYG0836-0344b.png

脂肉在马为驽骀在人为肉疾在书为墨猪惟题署
及八分则肥密可也
虞世南笔髓论曰笔长不过六寸捉管不过三寸真一
行二草三指实掌虚草则纵心奔放覆腕转蹙悬管
聚锋柔毫外拓左为外右为内
徐浩论书曰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
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病且不去
卷二百九十五 第 7a 页 WYG0836-0344c.png

小长令大大蹙令小疏肥令密密瘦令疏笔不欲捷
亦不欲徐亦不欲平亦不欲侧侧竖令平平峻使侧
捷则须安徐则须利
蔡希综法书论曰右军云若作点必须悬手而为之若
作波则抑而复曳忽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
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可谓难矣每字皆须骨气
雄彊奕奕然有飞动之态屈折之状如钢铁为钩牵
卷二百九十五 第 7b 页 WYG0836-0344d.png

也后为者客也既构筋力然后装束必须举措合则
起发相承每书一纸或有重字亦须字字意殊右军
书兰亭皆构别体盖其理也夫始下笔须藏锋转脚
前缓后急字体形势状如虫蛇相钩连意莫令断又
下笔意如放箭箭不欲迟迟则中物不入然则施于
草迹亦须时象其篆势八分章草古𨽻等体要相合
杂发人意思
卷二百九十五 第 8a 页 WYG0836-0345a.png

力笔死矣虚掌实指指不入掌东西上下何所阂焉
昔受教于韩吏部其法曰拨镫推拖撚拽是也
卢隽临池妙诀云用笔之法拓大指擪中指敛第二指
拒名指令掌心虚如握卵此大要也凡用笔以指节
外置笔令转动自在名指拒中指小指拒名指此细
要也又云一用纸笔墨二认势三裹束四真如立行
如行五草如走六上稀七中匀八下密
卷二百九十五 第 8b 页 WYG0836-0345b.png

李后主七字拨镫法 擪 压 钩 揭 抵 导送
李华二字诀 截 拽
偏傍向背
卷二百九十五 第 9a 页 WYG0836-0345c.png

卷二百九十五 第 9b 页 WYG0836-0345d.png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0a 页 WYG0836-0346a.png

字异形画者字之骨体欲其坚正匀净有起有止所
贵长短合宜结束坚实丿(音撇)□(音拂)者字之手足伸缩
异度变化多端要如鸟翼鱼鬣有翩翩自得之态乚
(音挑)剔者字之步履欲其沉实晋人挑剔或带斜拂或
横引向外至颜柳始正锋为之转折者方圆之法真
多用折草多用转折欲少驻驻则有力转欲不滞滞
则不遒然真以转而后遒草以折而后劲不可不知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0b 页 WYG0836-0346b.png

芾云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是也
宋高宗翰墨志云士于书法必先学正书以八法皆备
不相附丽至侧字亦可正读不渝本体盖篆𨽻之馀
风若楷法既到则肆笔行草自然臻妙
黄庭坚云作字须笔中有画肥不露肉瘦不露骨政如
诗中有句亦犹禅家句中有眼须参透乃悟耳
米芾云作字须要得笔苟得笔则细若丝发亦佳不得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1a 页 WYG0836-0346c.png

欧阳脩云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有馀
姜夔云用笔之法古人以比折钗股者欲其屈折圆而有
力屋漏痕者欲其无起止之迹锥画沙者欲其匀而
藏锋壁折者欲其布置之巧然皆不必若是笔正则
藏锋笔偃则锋出一起一倒一晦一冥而神奇出焉
常欲笔锋在画中则左右皆无病矣 方员者真草
之体用真贵方用草贵员方者参之以员员者参之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1b 页 WYG0836-0346d.png

此起者当如此应各有义理王右军羲之字当字得
字深字慰字最多多至数十字无有同者而未尝不
同也可谓不踰矩矣 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
苟且其相连处特是引带其字是点处皆重偶相引
带其笔皆轻唐以前多是独草不过两字属连若数
十字相连不足为奇更为大病也
姜夔禊帖偏傍考 见前一百四十七卷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2a 页 WYG0836-0347a.png

陈绎曾翰林要诀 见前二百七十七卷
陈绎曾法书论 见前
杜本曰夫兵无常势字无常体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
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日月垂象若水火成形倘悟其
机则纵横皆成意象矣
袁裒曰汉魏以降大抵皆有分𨽻馀风二王始复大变
右军森严而有法度大令散朗而多姿贞观以后书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2b 页 WYG0836-0347b.png

远迹二王不失古人意度君谟特守法度眉山豫章
一扫故常米薛二蔡大出新奇虽有祖袭而古风荡
然思陵筋骨过美吴傅朋姿媚伤妍姜尧章太守绳
墨则贻叉手并脚之讥大要探古人之玄机极前代
之工巧乃为至妙
郑枃曰题署之法弊于唐使人多忌讳其原盖出于阴
阳家者流世有广成子集阴阳家应候法纂异记感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3a 页 WYG0836-0347c.png

翁勒字法应神集音义章白云先生笔论玄鉴诸书
极言题署之法点画分毫未来去各立名字应之以
阴阳象之以五行法之以六神使术者能察人平生
祸福屋之大小字之尺寸各有程限占其喜怒休咎
之详年月远近之应可考而知按广成子当黄帝世
是时阴阳家未出葛仙翁生晋朝题署未有此病唐
一行以数学名家字非所长其必僧简定之流所托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3b 页 WYG0836-0347d.png

王世贞艺苑卮言
自张怀瓘以十体断书一曰古文二曰大篆三曰籀文
四曰小篆五曰八分六曰𨽻书七曰章草八曰行书九
曰飞白十曰草郑昂论文字之大变八一曰古文二曰
大篆三曰小篆四曰𨽻书五曰八分六曰行书七曰飞
白八曰草书其意盖取程邈以后之隶书与钟王之今
楷合而一之不然则是取汉碑之𨽻属之于八分而单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4a 页 WYG0836-0348a.png

直斥其妄据道生之意以𨽻为八分以真为𨽻也是即
吾所疑张郑之后说也夫以分为𨽻欧阳氏之误小以
𨽻为分以真为𨽻丰氏之误大也为丰氏之说大约与
张郑同其一曰𨽻书者程邈为御史以奏事繁多篆字
难成乃用𨽻人佐书以赴急速官司刑狱用之其二曰
次仲作八分书谓入篆八分存𨽻二分是先有𨽻而有
分固矣其三据淳化阁帖有邈天得一以清数语为据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4b 页 WYG0836-0348b.png

钟古意止是稍增一点一画以行怪如亢桑元命包假
书填难字类耳此李怀琳辈之所不为而可据为邈书
乎又明言汉因行之独符印幡信题署用篆则此外皆
用真𨽻书矣而何自汉末以前无一笔也欧赵所书之
碑又何无一真隶而皆分书也各碑既谓之分书则其
法正存今何尝入篆八分也以吾所见唯皇象天发神
谶有五分之篆蔡邕夏承有四分之篆疑此即所谓八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5a 页 WYG0836-0348c.png

平绳直规旋矩折脩短相副奋笔轻举离而不绝等语
亦自与正书不甚应其为古𨽻无疑者后阅陆子渊书
辑云秦兴同天下之书而李斯遂为世宗时则赵高胡
母敬改省籀篆同谓之小篆程邈所上务趋便捷谓之
隶书王次仲分取篆𨽻之间谓之八分自邈以降谓之
秦𨽻贾鲂三仓蔡邕石经诸作谓之汉𨽻钟王变体谓
之今𨽻合秦汉谓之古𨽻庾元威造为散隶羲献复变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5b 页 WYG0836-0348d.png

散隶体谓之章草张伯英之法谓之草书卫瓘复采芝
法兼乎行书谓之藁草羲献之书谓之今草搆结微眇
者谓之小草复有游丝之草宋蔡襄为飞草谓之散草
刘伯升小变楷法谓之行书兼真谓之真行带草谓之
草行蔡邕所作轻微大字谓之飞白自馀诸体以类生
矣盖自是而𨽻与八分之说始明然谓羲献复变新奇
别以今𨽻谓之楷法此语觉赘盖受禅劝进即钟氏之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6a 页 WYG0836-0349a.png

羲献不过增华耳古𨽻亦非钟造东汉以后碑刻皆如
之特钟氏入妙耳飞白即古𨽻今𨽻萧子云颇作篆皆
大书用帚笔轻拂过或有带行者其体若白而势若飞
今亦不传矣后世有以草书作双丝下中露白者为飞
白极可笑吾三十时为余定州作飞白歌盖从俗之语
也今人称真草𨽻篆虽失作者之意然古𨽻今𨽻方圆
劲婉体自难合折为真𨽻似亦未为不通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6b 页 WYG0836-0349b.png

为径用之法故不为体势若汉款法篆字相近非有批
法之𨽻也即是秦权秦量上刻字人多不知亦谓之篆
八分则汉𨽻之未有挑剔者比秦𨽻则易识比汉𨽻则
微似篆若用篆笔作汉𨽻则得之矣由此而言则次仲
所成八分恐存𨽻八分就篆二分也衍之此论一洗怀
瓘千古之疑尽辟丰氏恣谈之陋
衍又曰𨽻书人谓宜匾殊不知妙不在匾挑拔平硬如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7a 页 WYG0836-0349c.png

妙也近代文徵仲得之瘦而怪者韩择木也丰而匾者
唐玄宗也拙而丑者朱协极也
沈存中云古人以散笔作隶书谓之散隶近岁蔡君谟
又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
白
章草古隶之变也行草今隶之变也芝旭草又行草之
变也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7b 页 WYG0836-0349d.png

类是也正行配者右军旦极寒雪晴晚复是也
毒热尊体何如奉橘夫人平康蔡家宾至爱鹅蕲茶晓
复毒热有以为唐文皇临者夫人平康蔡家宾有以为
后人书者理俱有之
钟太傅解散古隶而为今隶然张芝草书是今隶之变
观其行笔可知则钟太傅之前如曹师诸公亦已作今
隶但非程邈体耳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8a 页 WYG0836-0350a.png

难于宽绰而有馀此偏至之语大须意会不可典要又
云小心布置大胆落笔
梁武帝云点掣短则法拥尰点掣长则法漓凘画促则
字势横画疏则字形慢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
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钝张长史传此于颜平原而语
少变
董内直曰左欲去吻右欲去肩指欲实掌欲虚李萃曰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8b 页 WYG0836-0350b.png

能转腕手能转笔米元章云肉须裹筋筋须藏肉皆临
池者所宜知也
李阳冰云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方不变
谓之㪷圆不变谓之环此言篆法也篆亦须变况其它
乎
闻之张敬玄云楷书把笔妙在虚掌运腕不宜把笔苦
𦂳然大令少时作书右军从后掣其笔不得非耶曰此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9a 页 WYG0836-0350c.png

柳者未免苦𦂳习二王者不妨虚和
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出没斯有倚伏开阖藉乎阴
阳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一点失所如美女之眇一
目
书家者流称钟张羲献古雅之士往往左袒钟张华俊
之俦则必服膺羲献今合诸家之论可以类推王羲之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9b 页 WYG0836-0350d.png

比之张钟钟当雁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
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羊欣云羲
之便是小推张不知献之自谓云何又云张字形不如
右军自然不及小王谢安尝问子敬君书何如右军答
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答云世人那得知梁
武帝云世之学者宗二王元常逸迹曾不睥睨羲之有
过之之论后生遂尔雷同元常谓之古肥子敬谓之今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0a 页 WYG0836-0351a.png

逸少至学钟书势巧形密及其独运意疏字缓又子敬
之不逮逸少犹逸少之不逮元常学子敬者如画虎也
学元常者如画龙也陶贞白答梁武帝云伏览书论使
元常老骨更蒙荣造子敬懦肌不沈泉夜逸少得进退
其间则玉科显然可观又云比世皆高尚子敬海内非
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今奉此论自舞自蹈未
足逞泄日月愿以所摹窃视洪远思旷此二人皆是拘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0b 页 WYG0836-0351b.png

臣昔不能拔赏随世所贵规模子敬多历年所始见敕
旨论书一卷商略字势洞达字体又以逸少不及元常
犹子敬不逮逸少因此研思方悟𨽻式始变子敬全法
元常庾肩吾云张工夫第一天然次之钟天然第一工
夫次之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上夫过
之唐太宗云钟虽擅美一时亦为过绝论其尽善或有
所疑至于布纤浓分疏密霞舒云卷无所间然但其体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1a 页 WYG0836-0351c.png

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笔
踪拘束若严家之饿𨽻其枯树也虽槎蘖而无屈伸其
饿𨽻也则羁羸而不放纵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
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画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雾结
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翔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其
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孙过庭云元常
专工于𨽻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1b 页 WYG0836-0351d.png

之笔札虽则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是知逸少之比
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张怀瓘云若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若真行
妍美粉黛无施则逸少第一若章草古逸极致高深则
伯度第一若章则劲骨天纵草则变化无方则伯英第
一其间备精诸体唯独右军次至大令然子敬可谓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逸少可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2a 页 WYG0836-0352a.png

宋齐之际右军几为大令所掩梁武一评右军复伸唐
文再评大令大损若唐文之论是偏好语不足以服大
令心也人谓右军内擪故森严而有法大令外拓故散
朗而多姿法自兼姿姿不能无累法也后人学右军终
不能似大令巳自逗漏李北海苏眉山赵吴兴笔然则
大令之于右军真父子耳不可称伯仲也
抱朴子曰吴之善书者则有皇象刘纂岑伯然朱季平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2b 页 WYG0836-0352b.png

事飘乎若起鸿之乘劲风腾鳞之蹑惊云
按南史谓刘休者与王僧虔同省而是时海内俱习羊
欣书以右军迹涉轻微多所不好休独重之自是右军
之书复盛后至梁武时陶贞白尚云比世皆高尚子敬
不复知有元常逸少亦然然则右军之书得刘休而振
得梁武而著得唐文而后大定犹之顾恺之画亦至唐
始定矣羊欣学子敬者也故武帝评子敬为河朔子弟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3a 页 WYG0836-0352c.png

羞涩是以文皇诋子敬为饿𨽻而学敬元者时人讥以
为重儓子敬饿𨽻敬元成重儓矣然同一人书也饿𨽻
之与沓拖子弟一瘦一肥毋乃太相牴牾欤
武帝评萧思话书如仙人啸树而张伯英如汉武好道凭
虚欲仙欲仙尚未仙也汉武欲仙又去仙远也伯英乃
不如思话乎
梁武始重元常而下子敬特许逸少踯躅其间观陶隐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3b 页 WYG0836-0352d.png

云逸少学钟势巧形密及其独运意疏字缓然则太平
寺主临池之趣全在钟也及考窦暨述书赋高祖叔达
恢弘厥躬泯规矩合童蒙张怀瓘书品云状貌亦古乏
于筋力既无奇姿异态有减于齐高然则梁武帝之声
价不振实以学元常之故也学钟张殊极不易不得柔
中之骨不䆒拙中之趣则钟降而笨不得放中之矩不
得变中之权则张降而俗矣吾向者阅隋僧智果书梁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4a 页 WYG0836-0353a.png

有钟繇书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语以为不应重下评意所谓司徒者繇子会也及览前
辈题评以十二种意外归之太傅吾窃非之载阅繇父
子本传繇不为司徒会加司徒虽寻伏诛而所称司徒
者必会矣然又以梁武与陶隐居论书至数十往复皆
不及会不应称之若此及阅袁昂本文所谓十二种云
云乃在启内敕旨具云如卿所评臣谓钟繇书气密丽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4b 页 WYG0836-0353b.png

帝观钟繇书法十有二意云平直均密锋力轻快补损
巧称字外之奇文所不书然则袁昂之称司徒十二种
法正谓繇也吾家蓄太傅荐季直表黄初二年司徒东
武亭侯盖是时华歆辞疾繇实转司徒四年迁太尉而
歆复代之史有脱漏故耳二者实可相證因记于此
钟太傅七十六其子司徒仅四十五右军五十九子大
令四十三天假以年不果胜尊公乎曰不尔格已定矣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5a 页 WYG0836-0353c.png

颜书贵端骨露筋藏柳书贵遒筋骨尽露旭素之后不
得不生𧦬光高闲颜柳之馀不得不生即之溥光智永
伯施有书学而无书才颠旭狂素有书才而无书学河
南北海有书姿而无书体平原诚悬有书力而无书度
杨用修云张旭妙于肥藏真妙于瘦以予论之瘦易而
肥难用修此语未必能知书者笔肥则结搆易密笔瘦
则结搆易疏此瘦难而肥易也唯是既成之后瘦近劲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5b 页 WYG0836-0353d.png

也
僧亚栖云书贵能变方自成家王右军变白云欧阳询
变右军柳公权变欧阳此殆是呓语白云先生何人亦
未有书迹存世盖右军偶一言之大抵托辞耳欧阳书
法实一变然非变右军若柳之于欧法少变而意故不
变也
五代时杨少师凝式黄鲁直极重之谓为散僧入圣又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6a 页 WYG0836-0354a.png

耳而余见其一二行皆不甚合作闻朱象玄有韭花帖
甚佳未及见之
李北海在唐人书品中不甚烺烺而赵文敏法之便自
名世北海伤佻然自雅文敏稍稳然微俗眉山亦尝学
北海不如其学平原也孙虔礼书书述谓其万字一类
风行草偃轻之也至矣今所书书谱令后人极力摹仿
尚自隔尘以此知古人不可及也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6b 页 WYG0836-0354b.png

元章出褚河南故左袒河南河南楷似行然自有楷平
原草似楷然自有草李北海杨凝式及元章鲁直无楷
矣
虞伯生谓坡谷出而魏晋之法尽米元章薛绍彭黄长
睿诸公方知古法而长睿所书不逮所言绍彭最佳而
世遂不传米氏父子最盛行举世学其奇怪弊流金朝
而南方独盛遂有张于湖之险涩张即之之恶谬极矣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7a 页 WYG0836-0354c.png

时怒张筋脉屈折生柴之态且谓至吴越见傅朋书最
多皆随分赞叹图来者稍知正法今傅朋书世遂少见
绍彭号翠微居士余有其书数纸𦂳密藏锋得晋人意
惜少风韵耳
铁围山丛谈谓其父京善榜书妙出四家之上此虽曲
笔然亦必有可观者米芾元章自负以为前无古人然
是行笔非真笔也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7b 页 WYG0836-0354d.png

一家若赵承旨则各体俱有师承不必已撰评者有奴
书之诮则太过然谓直接右军吾未之敢信也小楷法
黄庭洛神于精工之内时有俗笔碑刻出李北海北海
虽佻而劲承旨稍厚而软惟于行书极得二王笔意然
中间逗漏处不少不堪并观承旨可出宋人上比之唐
人尚隔一舍
张即之非不遒劲而粗丑俗恶种种可恨是颜柳之疏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8a 页 WYG0836-0355a.png

种可鄙是旭素之重儓坏家法者
苍颉九篇相传是李斯其第九章乃云豨信是陈豨韩
信刘京是大汉西土是长安右军少从丞相渡江北踪
永绝其题笔阵图有云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
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二体书
始知学卫夫人徒费年月王著集淳化帖有汉章帝书
千文字纰缪如此徒资嗢噱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8b 页 WYG0836-0355b.png

嗣撰不应右军预有之然梁武帝命殷铁石摹取右军
千字命兴嗣次韵故当有右军千文非谬也又有卫夫
人笔阵图右军题笔阵图后及右军笔势图一章笔势
论十二章昔贤皆辨其妄然是六朝善书者拟作苟能
熟览思亦过半矣
孙过庭云乐毅论则情多拂郁东方赞则意绝瑰奇黄
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兰亭之兴集思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9a 页 WYG0836-0355c.png

耳未必右军作书时预有此狡狯也又一云黄庭如飞
天仙人洛神如凌波仙女曹娥碑如幼女漂流于风浪
间
朱长文作续书谱而进石曼卿苏子美于妙退裴行俭
孙虔礼王绍宗李邕钟绍京韦陟贺知章裴休于能吾
未敢信也
怀琳大急就嵇康绝交书皆托之右军以应贞观之募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9b 页 WYG0836-0355d.png

俊不妨张翼之乱真也
杨用修云古人例多能书如管宁人但知其清节而不
知其银钩之敏又引管宁别传云宁字画若银钩及茅
山碑云管宁银钩之敏是也余固知其误按索靖字幼
安其章草法有银钩虿尾及考陶隐居解真碑云幼安
银钩之敏允南风角之妙正谓索靖也盖管宁亦字幼
安用修误以为宁遂并其姓名改之耳考宁三国志注
卷二百九十五 第 30a 页 WYG0836-0356a.png

凶而不知其字画之工注见草书韵会当是时刘聪刘
曜皆能书而聪之狞凶大出曜上俱见本载记用修又
误以刘德升为刘景升而云即表也表初在党人中俊
厨顾及之列其人品之高可知此尤可笑
用修又云南唐王文秉工小篆不在二徐下又有王逸
老者善篆与八分其命名乃欲抗右军不知何代人疑
即文秉也按陶九成书史王升字逸老号羔羊居士草
卷二百九十五 第 30b 页 WYG0836-0356b.png

脩似未之见新郑高少师拱藏东坡草圣醉翁亭记并
石本跋细阅无一坡法而渴笔遒逸飞动中有正书却
近俗吾断以为逸老书盖南渡以后诸公不能辨此元
人却不作此结法也
杨又引东坡跋希白作字自有江左风味故长沙法帖
比淳化为胜世俗不察争访阁本误矣乃知潭帖胜淳
化多矣希白钱易也按希白乃潭州僧希白耳书家谓
卷二百九十五 第 31a 页 WYG0836-0356c.png

宁以希白为钱易其孟浪殊可笑也
卷二百九十五 第 31b 页 WYG0836-0356d.png

六艺之录卷二百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