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六十四 第 1a 页 WYG0831-049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录卷六十四    钱塘倪涛撰

  石刻文字四十

  唐碑

  孔子庙堂碑

  唐孔子庙堂碑武德九年虞世南撰并书余为儿童
时尝得此碑以学书当时刻画完好后二十馀年复
得斯本则残缺如此因感夫物之终弊虽金石之坚
卷六十四 第 1b 页 WYG0831-0490b.png
不能自久于是始欲集录前世之遗文而藏之殆今
盖十有八年而得千卷可谓富哉(集古录)

  顷见摹刻虞永兴孔子庙碑甚不厌人意亦疑石工
太远今观旧刻虽姿媚而造笔之势甚遒固知名

  下无虚士也荣咨道尝以二十万钱买一碑即此碑旧
刻其中缺字亦略相类唯额书大周孔子庙堂之碑
八字为异耳又碑末长安三年太岁癸卯金四月壬
辰朔水八日己亥木书额相王书也又云朝议郎行
卷六十四 第 2a 页 WYG0831-0490c.png
左豹卫长史直凤阁钟绍京奉相王教拓勒碑额雍
州万年县光宅镌字又卷尾昔人题云咸通七年七
月七日于二十二姊处得龙兄来认今福夷无大
费而甚爱之虽无前后数十字非宝藏是书之本
(山谷集)

  顷年观庙堂碑摹本窃怪虞永兴名浮于实及见旧
刻乃知永兴得智永笔法为多又知蔡君谟真行笔
札能入永兴之室也元祐四年在中都初见荣辑子
卷六十四 第 2b 页 WYG0831-0490d.png
雍家一本绍圣元年在湖阴又见张威福夷家一本
其十二月在陈留又见蔡宝臣致君家一本以石本
未刓缺不以摹本补缀则荣本第一张本第二蔡本
第三亦尝于他处见数本新旧杂揉所谓海图拆波
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者也然尚
有典刑亦不可废也陈留净土院书(同上)

  今世有好书癖者荣咨道尝以二十万钱买虞永兴
孔子庙堂碑予初不信以问荣则果然后求观之乃
卷六十四 第 3a 页 WYG0831-0491a.png
是未劖去大周字时墨本字犹有锋锷但墨纸有少
腐败处耳(同上)

  虞世南撰序并正书武德九年十二月 右孔子庙
堂碑虞世南撰武德时建而题云相王旦书额者盖
旧碑无额武后时增之耳至文宗朝冯审为祭酒请
琢去周字而唐史遂以此碑为武后时立者误也睿
宗所书旧额云大周孔子庙堂之碑今世藏书家得
唐人所收旧本犹有存者云(金石录)

卷六十四 第 3b 页 WYG0831-0491b.png
  永兴公守智永旧法故唐能书人尽变唯永兴号为
第一以右军谱系犹在也余尝见大周本于故家精
神遒整其云仍散落不复可考此当在嫡孙行唐人
唯魏华得正传孔颖达碑与虞相似或云孔卒时永
兴下世已久(清容居士集)

  右唐孔子庙堂碑虞世南撰并正书今在陕西西安
府学乃宋王彦超翻本字之缺者凡一百七十有九
予家藏旧拓唐刻因参校以足其文尝记在京师时
卷六十四 第 4a 页 WYG0831-0491c.png
见世南真迹谓以此文石本进呈太宗特赐王羲之
黄玉印一颗则世南之书贵重于当时者固已如此
但世之人不见真迹故鲜有知是说者(金薤琳琅)

  评者谓虞永兴书如层台缓步高谢风尘又如行人
妙选罕有失词观此碑果不虚也贾耽相公云孔子
庙堂碑青箱之至宝今碑已经五代翻刻尚尔则当
时可知但碑已断泐在西安府学余尝至其处见碑
傍一片石取视之则碑之破裂者如此恐后人不复
卷六十四 第 4b 页 WYG0831-0491d.png
得见此书可胜慨哉(石墨镌华)

  荣咨道以二十万买未劖去大周字本即此此刻乃
宋时重勒者永兴亲受笔诀于永禅师当时进呈石
本唐太宗以右军黄玉印赐之今谢表勒在群玉堂
帖好事者合观之可以知伯施书矣(玄牍记)

  唐书法以欧虞并称然张怀瓘谓欧若狂将深入时
或不利虞若行人妙选罕有失词又虞刚柔内含欧
筋骨外露君子藏器以虞为优固当至谓秀岭危峰
卷六十四 第 5a 页 WYG0831-0492a.png
处处间起则非也欧虞固可并称今止存一庙堂碑
已经五代翻刻丰神尚尔映发初刻更不知何如矣
贞观四年碑成进御赐以右将军会稽内史印逸少
所佩当时已为文皇所重如此况今日乎(金石史)
孔子庙堂碑正书贞观四年今在西安府儒学其书
衔曰太子中舍人行著作郎臣虞世南奉敕撰并书
司徒并州牧太子左千牛率兼检校安北大都护相
王旦书额相王旦者睿宗也旧唐书宣宗大中五年
卷六十四 第 5b 页 WYG0831-0492b.png
十一月国子祭酒冯审奏文宣王庙碑始太宗立之
睿宗篆额加大周二字盖武后时书也请琢去伪号
从大唐字从之此大周字削而相王之衔独存也其
末曰永兴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王彦超再
建则元碑已亡此重刻也(金石文字记)

  孔宣尼碑

  崔行功撰孙希范八分书乾封元年(金石录)

  唐赠太师孔宣父碑此崔行功撰孙庭范书行功尝
卷六十四 第 6a 页 WYG0831-0492c.png
书开元寺千佛记者庭范无书名而此碑分𨽻是唐
初法亦有汉魏遗意可与唐诏表碑同观(石墨镌华)
唐孙师范𨽻书孔庙碑余灯下偶观此帙适儿子敏
耕在几边问孔圣人何字余曰仲尼彼曰故事中张
伯何以称尼父余曰父者男子美称因使之观此同
予诵毕而寝次早为甲寅三月二十日敬书其后以
还罗氏芳润阁并告我原溥也若夫唐世追封之典
礼与夫文章字画之妙则小子何敢议焉惟以手画
卷六十四 第 6b 页 WYG0831-0492d.png
纸摸索数十赞叹而已(玄牍记)

  唐赠太师鲁国孔宣公碑此为唐高宗封泰山还过
曲阜祀孔子赠太师所立碑也策崔行功撰孙师范
书时天下大权胥归中宫天子拱手中外谓之二圣
是非真能尊孔子者行功纂述虽颇博雅详缛有乖
厥体善乎太史公之赞孔子也曰高山仰止景行行
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
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师范𨽻书瘦硬而方削
卷六十四 第 7a 页 WYG0831-0493a.png
寡情是魏以后法非汉法也反不如开元后之风流
蕴藉也(金石史)

  唐孔子庙诏表碑

  此高祖高宗诏各一通祭文一通太子弘表一通皆
分书金明昌中暴风折木压碑仆趺损而碑不损刺
史高德裔易趺树之行书题六十五字于后王元美
曰其行笔不甚精工而时有汉意乃知古法自开元
帝始尽变也(石墨镌华)

卷六十四 第 7b 页 WYG0831-0493b.png
  唐加封孔子诏书碑𨽻书右诏二通表一通祭文一
通跋一通共一帙甲寅三月十九日借观于原溥跋
言是碑曾为风仆而字画不损疑其阴有所相此岂
非上堂闻丝竹音者耶(玄牍记)

  脩孔子庙诏表碑八分书仪凤二年三月今在曲阜
县庙中武德九年诏一通乾封元年诏一通皇太子
请立碑表一通乾封元年祭文一通共一碑金明昌
三年开州刺史高德裔记重建岁月于末(金石文字记)

卷六十四 第 8a 页 WYG0831-0493c.png
  襄州孔子庙堂碑

  于敬之撰正书无姓名垂拱二年二月 右唐襄州
孔子庙堂碑于敬之撰其前题鲁大司寇赠太师宣
尼父孔丘庙堂碑铭春秋之法或书字或书名皆所
以寓褒贬之意今敬之为孔子庙碑而斥其名何哉
(金石录)

  益州府学孔子庙堂碑

  周颢撰正书无姓名开元七年七月(金石录)

卷六十四 第 8b 页 WYG0831-0493d.png
  唐封文宣王祠碑

  唐玄宗制王全荣书(墨池编)

  修孔子庙碑

  李邕撰张庭圭八分书开元七年十月(金石录)

  夫子庙碑为渝州刺史李邕撰宋州刺史张庭圭书
邕语亦似知尊夫子者第任书可耳不当遂任文也
庭圭官至太子詹事著直声家藏二王墨迹甚夥
书小史谓邕所撰碑碣必请庭圭书此亦其證也
卷六十四 第 9a 页 WYG0831-0494a.png
第所谓古木崩沙閒花映竹者尚未得尽其致耳(弇州
续槁)

  此李北海邕撰而张庭圭书邕文不及书此碑是已
庭圭名书书小史谓邕文必致圭书而评者有古木
崩沙閒花映竹之语观此亦未为的然但书赵盾作
赵遁何也(石墨镌华)

  修孔子庙碑李邕撰张庭圭八分书今在曲阜县庙
中按旧唐书张廷圭传廷圭素与陈州刺史李邕亲
卷六十四 第 9b 页 WYG0831-0494b.png
善屡上表荐之邕所撰碑碣之文必请廷圭八分书
之廷圭既善楷𨽻甚为时人所重庭字作廷邕传同
(金石文字记)

  唐美原夫子庙碑

  右美原夫子庙碑县令王岩字山甫撰并书碑不知
在何县岩天宝时人字画奇怪初无笔法而老逸不
羁时有可爱故不忍去之盖书流之狂士也文字之学
传自三代以来其体随时变易转相祖习遂以名
卷六十四 第 10a 页 WYG0831-0494c.png
家亦乌有定法耶至魏晋以后渐分真草而羲献父
子为一时所尚后世言书者非此二人则皆不为法
其艺诚为精绝然谓必为法则初何所据所谓天下
孰知夫正法哉岩书固自放于怪逸矣聊存之以备
博览(集古录)

  唐行美原县令王岩撰并书天宝中初尊夫子爵为
王碑以天宝八年立在美原(集古录目)

  王岩撰并行书天宝八年十二月(金石录)

卷六十四 第 10b 页 WYG0831-0494d.png
  唐圣主兴明故鲁先圣文宣王颂碑

  唐李处佑撰并书王延璬镌并篆额天宝九年九月
七日立(复斋碑录) 明州(宝刻丛编)

  唐修文宣王庙碑

  唐乐坤撰宝应二年立(京兆金石录) 鄠县(宝刻丛编)

  缙云县孔子庙记

  李阳冰撰并篆书上元元年七月(金石录)

  缙云孔子庙记上元二年李阳冰撰并书孔子庙像
卷六十四 第 11a 页 WYG0831-0495a.png
之制前史不载开元八年国子司业郭瓘奏云先圣
孔宣父以先师颜子配其像为立侍配享宜坐弟子
十哲虽得列像而不在祀享之位按祠令何休范宁
等二十二贤犹蒙从祀十哲请列享在何休等上于
是诏十哲皆为坐像据阳冰记云换夫子之容貌增
侍立者九人盖独颜回配坐而闵损等九人为立像
矣阳冰修庙在肃宗上元二年其不用开元之诏何
(六一题跋)

卷六十四 第 11b 页 WYG0831-0495b.png
  孔子庙碑

  史惟则八分书在河中府(金石略)

  文宣王庙新三门记

  裴孝智撰裴平八分书并篆大历八年十二月(金石录)

  右裴孝智撰文裴平书丹并篆额大历八年立篆额
字甚大(玄牍记)

  唐文宣王庙碑

  唐前侍御史裴(碑缺)八分书篆额贞元四年正月旬有
卷六十四 第 12a 页 WYG0831-0495c.png
一日建(复斋碑录) 明州(宝刻丛编)

  扶风文宣王庙记

  扶风县夫子庙碑首云天地吾知其至广也云云作
者唐大历二年丁未驾部郎中程浩碑尚在扶风县
今传为皮日休误矣皮在僖宗广明年与大历相去
殊远不知何以错误如此此碑书法清劲仍多古字
地作地三作三道作道子作□光作兑唐作天作
善作善游作曹作𣍘(升庵字说)

卷六十四 第 12b 页 WYG0831-0495d.png
  孔子庙残碑程浩撰颜真卿正书今在华州 此文
载于唐文粹为扶风文宣王庙记大历二年驾部郎
中程浩文而今西安府学有僧梦英书此一记其文
正同但去扶风古县也以下半篇其跋云此记刋石
元在湖州临安县梦英爱而书之岂驾部先作此于
扶风鲁公又书之于湖州而去其半篇耶又考唐地
里志临安县属杭州不属湖州得非梦英之误耶今
华州有此残碑数十字其文同(金石文字记)

卷六十四 第 13a 页 WYG0831-0496a.png
  唐范阳郡新置文宣王庙碑

  贞元五年韦稔撰张澹行书在涿州(金石文字记)

  颜真卿华岳题名有评事张澹

  封崇孔宣父故事碑

  湖州(金石略) 在安吉州学元和四年记(舆地碑目)

  处州孔子庙碑

  韩愈撰任迪行书大和三年(金石录)

  处州孔子庙碑唐咸通四年刺史王通古重立以传
卷六十四 第 13b 页 WYG0831-0496b.png
考之李繁作学官处州当元和二年至僖宗而碑已
废后世以昌黎公文可传故又刻石于学使世存之
昔欧阳文忠公谓隋唐之际天下州县学皆废且文
公见官为立祠州县莫不祭之则以夫子之尊由此
其盛呜呼礼之废久矣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周之制
凡始立学必释奠于先圣先师礼曰始立学者既衅
器用币然后释菜不舞不授器夫释奠有乐释菜无
乐郑康成谓释菜于诗书礼乐之官释奠于先圣鲁
卷六十四 第 14a 页 WYG0831-0496c.png
之锡成王以天子礼乐祀周公安得祭于学哉然则
先圣祀孔子可也当三代盛时夔伯夷世为先圣祀
于诸国必有合也至汉始以孔子祭于学天子亲祀
自晋成帝至唐武德定著于令其礼稍重范宁请用
王者仪而范宣之议当其释奠用帝王礼乐然谓释奠
幸存不以四时为祭今又无乐文忠公据后世苟简
便谓礼有不足则误矣昔贞观中始以孔子为先圣
永徽定令复用周公为先圣黜孔子为先师然文公
卷六十四 第 14b 页 WYG0831-0496d.png
遽以句龙弃得常祀无如夫子盛文忠谓孔子后
天下皆以为先圣岂亦不知考于古耶开元诏曰昔
缘周公南面夫子西坐自今后夫子南面而坐内出
王者衮冕之服衣之制诏丞相册封文宣王于是列
戟而以门人配焉其曰南面用王者事巍然以门人
为配岂古实行之尝怪二公于此不知考古使后世
疑之此可叹也(广川书跋)

  襄州文宣王庙记

卷六十四 第 15a 页 WYG0831-0497a.png
  裴度撰崔伟正书卢弘宣篆额太和六年(金石录)

  唐新修文宣王庙记

  唐郑楚南撰令狐骧正书篆额大和六年二月十五
日立(复斋碑录) 明州(宝刻丛编)

  唐封孔子为文宣王册

  唐玄宗御制行书无名太和七年七月明州刺史于
季友建(复斋碑录)

  文宣王新庙碑

卷六十四 第 15b 页 WYG0831-0497b.png
  刘禹锡撰卢径正书开成二年三月(金石录)

  唐邓州文宣王庙碑

  颜頩书

  颜頩真卿子富阳尉好为诗见颜真卿家庙碑

  修文宣王庙记

  裴坦撰卢匡书会昌五年十月(金石录) 许州(碑帖考)

  唐李绰云山北卢尚书匡有王内史借船帖宝惜
有年河东张公借之不得云只可就看不可借人
卷六十四 第 16a 页 WYG0831-0497c.png
也见尚书故实

  定州文宣王庙记

  卢肇撰并正书大中十三年八月(金石录)

  修文宣王庙记

  郑彦藻分书咸通六年黄州(金石略)

  修文宣王庙碑

  唐孔温裕修孔庙碑温裕孔子三十九代孙能以私
俸奏请葺庙宜蒙嘉奖矣碑贾防撰文聊略未称书
卷六十四 第 16b 页 WYG0831-0497d.png
者无名氏而亦有颜清臣柳诚悬遗意不作恶札(石墨
镌华)

  贾防撰孔温裕奏中书门下牒正书咸通十一年三
月今在曲阜县庙中(金石文字记)

  唐文宣王新庙碑

  大中年秘书郎郑言撰并书(吴兴掌故集)

  修文宣王庙院记

  高讽撰并书天祐十五年今在定州儒学碑称太师
卷六十四 第 17a 页 WYG0831-0498a.png
中书令北平王者王处直也(金石文字记)

  唐石经

  汉灵帝光和六年刻石五经文于太学讲堂此初刻
也蔡邕以熹平四年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议郎张
训韩说太史令单飏求正定六经文字帝许之邕乃
书丹刻石立于大学门外此再刻也魏正始中又立古
篆𨽻三体石经古文用科斗鸟迹体篆用史籀李斯
胡母敬体𨽻用程邈体此三刻也魏世宗神龟元年
卷六十四 第 17b 页 WYG0831-0498b.png
以王弥刘曜入洛石经残毁崔光之请补之此四刻
也唐天宝中刻九经于长安礼记以月令为首从李
林甫之请此五刻也文宗时郑覃以经籍刓缪建言
雠刋准汉故事太和七年敕唐玄度覆定石经字体
于国子监立石九经并论语孝经尔雅共一百五十
九卷字样四十卷开成二年告成此六刻也又孟蜀
亦刻九经谓之孟蜀九经朱晦翁所引石经是此

  按六朝以前用分𨽻今石经皆正书且多用欧虞书
卷六十四 第 18a 页 WYG0831-0498c.png
法知其为唐人书矣礼记首月令尊明皇纯字讳尊宪
宗又知其非天宝以前人书矣然则今西安府学石
经乃唐文宗时石经也旧在务本坊韩建筑新城
弃之于野朱梁时刘鄩用尹玉翁请迁故唐尚书省
之西隅宋元祐中汲郡吕公始迁今学嘉靖乙卯地
震石经倒损西安府学生员王尧惠等按旧文集其
缺字别刻小石立于碑傍以便摹补又按唐书谓文
宗朝石经违弃师法不足观然其用笔虽出众人不
卷六十四 第 18b 页 WYG0831-0498d.png
离欧虞褚薛法恐非今人所及惟王尧惠等补字大
为纰缪今华下东生文豸家有乙卯以前拓本庶几
称善焉右本乔景叔说

  右石墨镌华

  朱彝尊唐国子学石经跋云唐国子学石刻九经易
九卷二万四千四百三十七字书十三卷二万七千
一百三十四字诗二十卷四万八百四十八字周官
礼十卷四万九千五百十六字仪礼十七卷五万七
卷六十四 第 19a 页 WYG0831-0499a.png
千一百十一字礼小戴记二十卷九万八千九百九
十四字春秋左氏传三十卷十九万八千九百四十
五字公羊氏传十卷四万四千七百四十八字谷梁
氏传十卷四万二千八十九字孝经一卷二千一百
二十三字论语十卷一万六千五百九字尔雅二卷
一万七百九十一字开成二年都检校官银青光禄
大夫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判国子祭酒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太清宫使兼修国史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
卷六十四 第 19b 页 WYG0831-0499b.png
食邑二千户郑覃勘定勒石本也新旧唐书载覃奏
起居郎集贤殿学士周墀水部员外郎集贤殿直学
士崔球监察御史张次宗礼部员外郎孔温业四人
校定又册府元龟载文宗命率更令韩泉充详定官
而题名于石者有四门馆明经艾居晦陈玠又文学
馆明经不知名一人将仕郎守润州句容尉段绛将
仕郎守秘书省正字柏皓将仕郎守四门助教陈庄
士朝议郎知沔王友上柱国赐绯鱼袋唐玄度朝
议郎守国子毛诗博士上柱国章师道朝散大夫守
卷六十四 第 20a 页 WYG0831-0499c.png
国子司业骑都尉赐绯鱼袋杨敬之并覃共十人顾
国史所记者题名不书题名书者国史亦不纪不可
解也

  右杭世骏石经考异

  九经并孝经论语尔雅字样都计六十五万二百五
十二字今在西安府儒学其未有年月一行题名十
行曰开成二年丁已岁月次于玄日惟丁亥书石学
卷六十四 第 20b 页 WYG0831-0499d.png
生前四门馆明经臣艾居晦书石学生前四门馆明
经臣陈玠书石学生前文学馆明经臣(缺)   书
石官将仕郎守润州句容县尉臣段绛校勘兼看书
上石官将仕郎守秘书省正字臣柏皓校勘兼看书
上石官将仕郎守四门助教臣陈庄士覆定字体官
翰林待诏朝议郎权知沔王友上柱国赐绯鱼袋臣
唐玄度校勘官兼专知都勘定经书检校刋勒上石
朝议郎守国子毛诗博士上柱国臣章师道朝散大
卷六十四 第 21a 页 WYG0831-0500a.png
夫守国子司业骑都尉赐绯鱼袋臣杨敬之都检校
官银青光禄大夫(官衔缺十字案九经字样云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国子祭
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清宫使监修国史上柱国
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臣覃按旧唐书开成元
年正月中书门下奏起居舍人集贤殿学士周墀监
察御史张次宗礼部员外郎孔温业兵部员外郎集
贤殿直学士崔球等同勘校经典释文又云令率更
令韩泉充详定石经官新唐书亦列墀等四人而碑
卷六十四 第 21b 页 WYG0831-0500b.png
不载

  旧唐书文宗纪开成二年宰相判国子祭酒郑覃进
石壁九经一百六十卷时上好文覃以经义启导稍
折文学之士遂奏置五经博士依汉蔡邕刋碑立于
太学创立石壁九经诸儒校正讹谬上又令翰林勒
字官唐玄度复校字体又乖师法故石经立后数十
年名儒皆不窥之以为芜累甚矣旧史之评如此愚
初读而疑之又见新书无贬辞以为石壁九经虽不逮
卷六十四 第 22a 页 WYG0831-0500c.png
古今亦何遽不贤于寺碑冢碣及得其本而详校之
乃知经中之缪戾非一而刘煦之言不诬也

  凡经中虎字皆缺末笔作虎虓号虩饕滮篪禠等字
同避太祖讳 渊字缺笔作渊姻亦作姻避高祖讳
 世字缺笔作世泄作泄绁作绁弃作弃勚作勚叶作
叶渫揲韘媟谍堞偞皆改从云 民字皆缺笔作民
氓作氓岷作㞴坻昏缗痻珉□□皆改从氏避太
宗讳 亨字皆作亨避肃宗讳 豫字皆缺笔作豫
卷六十四 第 22b 页 WYG0831-0500d.png
避代宗讳 适字皆缺笔作适避德宗讳 诵字皆
缺笔作诵避顺宗讳 纯字皆缺笔作纯避宪宗讳
 恒字皆缺笔作恒避穆宗讳 湛字皆缺笔作湛
葚作葚椹作椹避敬宗讳 乃若高宗讳治中宗讳
显睿宗讳旦玄宗讳隆基文宗讳涵皆不缺笔者礼
天子事七庙自肃至敬七宗而高祖太宗创业之君
不祧者也玄宗以上则祧庙也故不讳耳文宗则今
上也古者卒哭乃讳故生不讳左传文公宣公传字更
卷六十四 第 23a 页 WYG0831-0501a.png
滥恶而成城字皆缺末笔谷梁襄昭定哀四公传仪
礼士昏礼皆然此为朱梁所补刻考之宋刘从又黎
持二记但言韩建刘鄩移石而不言补刻然成字缺
笔其为梁韩无疑昔人固未尝遍读而博考也

  宋建隆三年刘从又修文宣王庙记言天祐甲子
岁太尉许国公为居守移太学并石经于此甲子
岁昭宗迁洛之年许国公者韩建也 元祐五年黎
持石经记则云石经旧在务本坊自天祐中韩建
卷六十四 第 23b 页 WYG0831-0501b.png
筑新城而石经悉弃于野至朱梁时刘鄩守长安
从幕吏尹玉羽之请辇入城中置于此地即唐尚
书省之西隅也今龙图吕公领漕陕右以其处洼
下命徙置于府学之北墉而建亭焉二说不同

  右金石文字记

  朱彝尊宋京兆府学石经跋云京兆府学新移石经
碑记宋元祐中京兆黎持撰文河南安宜之书锓之
者长安石工安民也其曰汲郡吕公者宣公大防之
卷六十四 第 24a 页 WYG0831-0501c.png
兄以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知陕州以直龙图阁
知秦州大忠也自唐郑覃等勒石壁九经一百六十
卷天祐中筑新城石为韩建所弃刘鄩守长安幕吏
尹玉羽请辇入城鄩谓非急务玉羽绐曰一旦敌兵临
城碎为矢石亦足以助战鄩然之移置尚书旧省至
大忠领漕日始克尽立于学载持记甚详玉羽者京
兆长安人以孝行闻杜门隐居鄩辟为保大军节度
推官仕后唐至光禄少卿晋高祖召之辞以老退归
卷六十四 第 24b 页 WYG0831-0501d.png
秦中尝著自然经五卷武库集五十卷其书散见
于册府元龟惜欧阳子不为立传而其书亦不传于
世也

  右石经考异

  张参五经文字

  五经文字三卷凡一百六十部三千二百三十五字
大历十一年国子司业张参以说文字林兼采汉石
经著为定体按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记曰大历
卷六十四 第 25a 页 WYG0831-0502a.png
中名儒张参为国子司业始详定五经书于论堂东
西厢之壁辨齐鲁之音取其宜考古今之文取其正
由是诸生之师心曲学偏听臆说咸束而归于大同
积六十载崩剥污蔑泯然不鲜今天子尚文章尊典
籍国学上言遽赐千万时祭酒皞博士公肃(韦公肃)
以羡嬴再新壁书惩前土涂不克以寿乃析坚木负
墉而比之其制如版牍而高广其平如粉泽而絜滑
背施阴关使众如一附离之迹无迹可寻堂皇靓深
卷六十四 第 25b 页 WYG0831-0502b.png
两屋相照申命国子能通法书者分章揆日悬其业
而缮写焉此文当作于太和年间自土涂而木版
自木版而石壁凡三易矣乃今石刻其末曰乾符三
年孙毛诗博士自牧以家本重校勘定七月十八
日书刻字人乃鱼宗会其字别体与朱梁所刻相类
本文不然当是开成所刻其中有磨改𢾗字者意自
牧所为也

  右金石文字记

卷六十四 第 26a 页 WYG0831-0502c.png
  书录解题云五经文字三卷唐国子司业张参撰大
历中刻石长安太学

  崇文总目云初参拜诏与儒官校正经典乃取汉蔡
邕石经许慎说文吕忱字林陆德明释文命孝廉生
颜传经抄撮疑互取定儒师部为一百六十非缘经
见者皆略而不集

  张参五经文字序云凡一百六十部三千二百三十
五字分为三卷说文体包古今先得六经之要有不
卷六十四 第 26b 页 WYG0831-0502d.png
备者求之字林其或古体难明众情惊懵者则以石
经之馀比例为助石经湮没所存者寡通以经典及
释文相承𨽻省引而伸之不敢专也近代字样多依
四声传写之后偏傍渐失今则采说文字林诸部以
类相从务于易了不必旧次自非经典文义之所在
虽切于时略不集录以明为经不为字也非常体偏
有所合者详其證据各以朱字记之俾夫观省无至
多惑

卷六十四 第 27a 页 WYG0831-0503a.png
  洪迈容斋三笔云书字有俗体一律不可复改者如
冲凉况减决五字悉以水为冫虽士人札翰亦然玉
篇正收入于水部中而冫部之末亦存之而皆注云
俗乃知由来久矣唐张参五经文字亦以为讹
朱彝尊五经文字跋云唐大历十年有司上言经典
不正取舍莫准乃诏儒官校定经本送尚书省并国
子司业张参辨齐鲁之音考古今之字详定五经书
于论堂东西厢之壁论堂者太学孔子庙西之夏屋
卷六十四 第 27b 页 WYG0831-0503b.png
也见舒元舆问国学记其初涂之以土而已太和间
祭酒齐皞司业韦公肃易之以坚木择国子通书法
者缮写而悬之堂礼部郎刘禹锡为作记当时场屋
至发题以试士文苑英华载有王履贞赋其略曰置
六经于屋壁作群儒之龟镜又云一人作则京国仪
型光我廊庙异彼丹青其推诩若此是书自土涂而
木版自木版而刋石字已三易恐非参所书矣以予
论之唐人多专攻诗赋留心经义者寡参独奉诏与
卷六十四 第 28a 页 WYG0831-0503c.png
孝廉生颜传经取疑文互体钩考而断决之为士子
楷式为功匪浅矣故禹锡记称为名儒作史者宜以
之入儒林传而旧史新书俱不及焉按孟浩然集有
送张参及第还家作钱起集有送张参明经举觐省
诗而郎官石柱题名参曾入司封员外郎之列盖
参在开元天宝问举明经至大历初佐司封郎寻授
国子司业者也今其姓氏仅一见于宰相世系表一
见于艺文志小学类他不详焉阙事一也参谓读书
卷六十四 第 28b 页 WYG0831-0503d.png
不如写书度其书法必工故当时壁经群儒奉为龟
镜纵不得与儒林之列书家姓氏亦宜载之而书苑
书谱书史俱未之及阙事二也壁经虽无存然参所
定五经文字与唐玄度九经字样同刻石附九经之
后欧阳永叔最嗜金石文字其序集古录云上自周
穆王下更秦汉隋唐五代外至四海九州名山大泽
穷厓绝谷荒林破冢神仙鬼物诡怪所传莫不皆有
乃独唐所刻石经录中跋尾三百九十六篇此独无
卷六十四 第 29a 页 WYG0831-0504a.png
有是唐刻石经永叔当日反失于摹拓未免类于昌
黎韩子所云摭拾星宿遗羲娥矣阙事三也今诸书
皆有雕本独五经文字九经字样止有拓本无雕本
阙事四也予思汉魏石经既已湮没惟唐开成本尚
存参书幸附刋于石顾学者束诸高阁罕有游目者
故具书之

  右石经考异

  唐元度九经字样

卷六十四 第 29b 页 WYG0831-0504b.png
  九经字样一卷凡七十六部四百二十一字国子监
奏覆定石经字体官翰林待诏唐玄度状准太和七
年十二月五日敕覆定九经字体者今所详覆多依
司业张参五经文字为准其旧字样岁月将久画点
参差传写相承渐至乖误今并依字书参详改正诸
经之中别有疑阙旧字样未载者古今体异𨽻变不
同如总据说文即古体惊俗若依近代文字或传写
乖讹今与校勘官同商较是非取其适中纂录为新
卷六十四 第 30a 页 WYG0831-0504c.png
加九经字样一卷请附于五经字样之末奉敕宜依
开成二年八月十二日中书门下牒

  右金石文字记

  书录解题云五经字样一卷唐沔王友翰林待诏唐
元度撰补张参之所不载

  玉海云大历十年司业张参纂成五经文字以类相
从开成中翰林待诏唐玄度加九经字样补所不载
晋开运末祭酒田敏合二者为一编以考正俗体讹
卷六十四 第 30b 页 WYG0831-0504d.png
谬后周广顺三年六月田敏进印板九经书五经文
字样各二部一百三十册宋朝重和元年十一月二
十八日言者谓张参唐元度所撰五经文字九经字
样辨證书名颇有依据然其法本取蔡邕石经许氏
说文宜重加修定分次部类为新定五经字样从之
顾炎武日知录云唐人以说文字林试士其时去古
未远开元以前未改经文之日篆籀之学童而习之
今西安府所存唐睿宗书景龙观钟犹带篆分遗法
卷六十四 第 31a 页 WYG0831-0505a.png
至于宋人其去古益远而为说日以凿矣大历中张
参作五经文字据说文字林刋正谬失甚有功于学
者开成中唐玄度增补复作九经字样石刻在关中
(今西安府学)向无板本间有残缺无别本可證近代有好
事者刻九经补字并属诸生补此书之缺以意为之
乃不知此书特五经之文非经所有者不载而妄添
经外之字并及字书中汎博之训予至关中洗刷元
石其有一二可识者显与所补不同乃知近日学者
卷六十四 第 31b 页 WYG0831-0505b.png
之不肯阙疑而妄作如此

  右石经考异






  六艺之一录卷六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