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第 1a 页 WYG0830-050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录卷三十二 钱唐倪涛撰
石刻文字八
秦峄山刻石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
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
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惠专亲䡅远方登于峄
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六艺之一录卷三十二 钱唐倪涛撰
石刻文字八
秦峄山刻石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
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
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惠专亲䡅远方登于峄
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卷三十二 第 1b 页 WYG0830-0507b.png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
能禁止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害灭除黔首
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以乐石以著经纪皇帝曰
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
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
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
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金薤琳琅)
秦相李斯书峄山碑迹妙时古殊为世重故散骑常
能禁止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害灭除黔首
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以乐石以著经纪皇帝曰
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
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
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
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金薤琳琅)
秦相李斯书峄山碑迹妙时古殊为世重故散骑常
卷三十二 第 2a 页 WYG0830-0508a.png
侍徐公铉酷耽玉箸垂五十年时无其比晚获峄山
碑摸本师其笔力自谓得思于天人之际因是广求
己之旧迹焚掷略尽文宝受学徐门粗坚企及之志
太平兴国五年春再举进士不中东适齐鲁客邹邑
登峄山求访秦碑邈然无睹逮于旬浃怡怅于榛芜
之下惜其神踪将坠于世今以徐所授摸本刋石于
长安故都国子学庶博雅君子见先儒之指归淳化
四年八月十五日承奉郎守太常博士陜府西诸州
碑摸本师其笔力自谓得思于天人之际因是广求
己之旧迹焚掷略尽文宝受学徐门粗坚企及之志
太平兴国五年春再举进士不中东适齐鲁客邹邑
登峄山求访秦碑邈然无睹逮于旬浃怡怅于榛芜
之下惜其神踪将坠于世今以徐所授摸本刋石于
长安故都国子学庶博雅君子见先儒之指归淳化
四年八月十五日承奉郎守太常博士陜府西诸州
卷三十二 第 2b 页 WYG0830-0508b.png
水陆计度转运副使赐绯鱼袋郑文宝记
此碑自皇帝曰以下乃二世诏文在始皇刻石之旁
予见泰山碑如此郑文宝不见秦刻其所刻乃徐氏
摹本故牵联误书然此碑非文宝之传则后世不复
再见文宝可谓有功于字学者而宋史列传不言其
能书殆以政事而掩之耳(金薤琳琅)
秦峄山碑在邹峄山南二十里亦名邹山秦始皇东
行郡县上邹峄山刻石颂秦德李斯篆书(寰宇记)
此碑自皇帝曰以下乃二世诏文在始皇刻石之旁
予见泰山碑如此郑文宝不见秦刻其所刻乃徐氏
摹本故牵联误书然此碑非文宝之传则后世不复
再见文宝可谓有功于字学者而宋史列传不言其
能书殆以政事而掩之耳(金薤琳琅)
秦峄山碑在邹峄山南二十里亦名邹山秦始皇东
行郡县上邹峄山刻石颂秦德李斯篆书(寰宇记)
卷三十二 第 3a 页 WYG0830-0508c.png
右秦峄山碑者始皇帝东巡群臣颂德之辞至二世
时丞相李斯始以刻石今峄山实无此碑而人家多
有传者各有所自来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郑
文宝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一时此本文
宝云是铉所摹文宝又言尝亲至峄山访秦碑无获
遂以铉所摹刻石于长安世多传之余家集录别藏
泰山李斯所书数十字尚存以较摹本则见真伪之
相远也治平元年六月立秋日(六一题跋)
时丞相李斯始以刻石今峄山实无此碑而人家多
有传者各有所自来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郑
文宝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一时此本文
宝云是铉所摹文宝又言尝亲至峄山访秦碑无获
遂以铉所摹刻石于长安世多传之余家集录别藏
泰山李斯所书数十字尚存以较摹本则见真伪之
相远也治平元年六月立秋日(六一题跋)
卷三十二 第 3b 页 WYG0830-0508d.png
右邹峄山秦二世刻石以泰山所刻较之字之存者
颇多而磨灭尤甚其赵婴杨樛姓名以史记考之乃
微可辨其文曰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皇帝曰金石
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凡二十九字
多于泰山存者而泰山之石又灭盛德二字其馀则
同而峄山字差小又不类泰山存者刻画完好而附
录于此者古物难得兼资博览尔盖集录成书后八
年得此于青州而附之熙宁元年秋九月六日书(集古
颇多而磨灭尤甚其赵婴杨樛姓名以史记考之乃
微可辨其文曰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皇帝曰金石
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凡二十九字
多于泰山存者而泰山之石又灭盛德二字其馀则
同而峄山字差小又不类泰山存者刻画完好而附
录于此者古物难得兼资博览尔盖集录成书后八
年得此于青州而附之熙宁元年秋九月六日书(集古
卷三十二 第 4a 页 WYG0830-0509a.png
录)
峄山始皇刻石其文李斯小篆后魏太武登山使人
排倒之然而历代摹拓以为楷则邑人疲于奔命聚
薪其下因野火焚之由是残缺不堪摹写然犹上官
求请行李登涉人吏转益劳弊有县宰取旧文勒于
石碑之上凡成数片置之县𪠘须则拓取今间有峄
山碑皆新刻之碑也(封演闻见记)
右秦峄山刻石者郑文宝得其摹本于徐铉刻石置
峄山始皇刻石其文李斯小篆后魏太武登山使人
排倒之然而历代摹拓以为楷则邑人疲于奔命聚
薪其下因野火焚之由是残缺不堪摹写然犹上官
求请行李登涉人吏转益劳弊有县宰取旧文勒于
石碑之上凡成数片置之县𪠘须则拓取今间有峄
山碑皆新刻之碑也(封演闻见记)
右秦峄山刻石者郑文宝得其摹本于徐铉刻石置
卷三十二 第 4b 页 WYG0830-0509b.png
之长安此本是也唐封演闻见记载此碑云后魏太
武帝登山使人排倒之然而历代摸拓之以为楷则
邑人疲于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由是残缺不
堪摹写然犹求者不已有县宰取旧文勒于石碑之
上置之县𪠘今人间有峄山碑者皆是新刻之本而
杜甫诗直以为枣木传刻者岂又有别本欤按史记
本纪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
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而其颂诗不载其他始皇登
武帝登山使人排倒之然而历代摸拓之以为楷则
邑人疲于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由是残缺不
堪摹写然犹求者不已有县宰取旧文勒于石碑之
上置之县𪠘今人间有峄山碑者皆是新刻之本而
杜甫诗直以为枣木传刻者岂又有别本欤按史记
本纪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
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而其颂诗不载其他始皇登
卷三十二 第 5a 页 WYG0830-0509c.png
名山凡六刻石史记皆具载其词而独遗此文何哉
然其文词简古非秦人不能为也秦时文字见于今
者少此虽传模之馀然亦自可贵云(金石录)
陈伯修示余峄山铭字已残缺其可识者仅仅耳视
其气质浑重全有三代遗象顾泰山则似异疑古人
于书不一其形类也峄山之石唐人已谓枣木刻画
不应今更有此然求其笔力所至非后人摹传拓临
可得放象故知摹本有至数百年者夏郑公尝得此
然其文词简古非秦人不能为也秦时文字见于今
者少此虽传模之馀然亦自可贵云(金石录)
陈伯修示余峄山铭字已残缺其可识者仅仅耳视
其气质浑重全有三代遗象顾泰山则似异疑古人
于书不一其形类也峄山之石唐人已谓枣木刻画
不应今更有此然求其笔力所至非后人摹传拓临
可得放象故知摹本有至数百年者夏郑公尝得此
卷三十二 第 5b 页 WYG0830-0509d.png
本益可信也峄山今谓邹其记曰始皇乘羊车以上
其路犹存即邾文公所卜绎地郦道元曰始皇观礼
于鲁登此山命李斯大篆勒铭山额名曰画门其文
考史记多不合岂传者误耶魏武帝使人排倒犹有
求者不已秦则无道而篆刻顾后世不及故世以为
法取之不穷其后村落供命不给聚薪其下纵火焚
之遂至刓缺然不应遂无存字昔唐人尝取旧文勒
石故谓后世所摹皆新刻然碎碑未绝故是好奇者
其路犹存即邾文公所卜绎地郦道元曰始皇观礼
于鲁登此山命李斯大篆勒铭山额名曰画门其文
考史记多不合岂传者误耶魏武帝使人排倒犹有
求者不已秦则无道而篆刻顾后世不及故世以为
法取之不穷其后村落供命不给聚薪其下纵火焚
之遂至刓缺然不应遂无存字昔唐人尝取旧文勒
石故谓后世所摹皆新刻然碎碑未绝故是好奇者
卷三十二 第 6a 页 WYG0830-0510a.png
犹得拓本余有之不逮此本完也(广川书跋)
李斯峄山碑郑氏曰此颂德碑也斯字通古上蔡人
秦丞相直长者为真本横刋者皆摹本有徐氏门人
郑文宝依真本长刋者法度全备可近于真但攸字
立人相近一直笔作两股近李处巽于建康府新刻
甚谬(学古编)
金华王鲁斋跋东村峄山碑云东村赵公出示峄山
碑俾予缀名其后此固予之幸也而未得其说徐而
李斯峄山碑郑氏曰此颂德碑也斯字通古上蔡人
秦丞相直长者为真本横刋者皆摹本有徐氏门人
郑文宝依真本长刋者法度全备可近于真但攸字
立人相近一直笔作两股近李处巽于建康府新刻
甚谬(学古编)
金华王鲁斋跋东村峄山碑云东村赵公出示峄山
碑俾予缀名其后此固予之幸也而未得其说徐而
卷三十二 第 6b 页 WYG0830-0510b.png
思之好古者先当以其人之可尊次当以其事之可
传又其次始以其字之可法耳三者咸无焉虽古不
足贵也此碑徒以其篆之古也然登峄山者不见其
石著史记者又无其词踪迹茫昧不可致诘自唐已
有枣木本徐骑省摸唐刻于石今不可见矣郑文宝
刻于长安者亦不得宋公本今刻于墨妙堂者正与
此本同自骑省以下又三模矣所谓双钩者亦隐然
可见赵东村谓此虽摹传之馀然亦自可贵此言为
传又其次始以其字之可法耳三者咸无焉虽古不
足贵也此碑徒以其篆之古也然登峄山者不见其
石著史记者又无其词踪迹茫昧不可致诘自唐已
有枣木本徐骑省摸唐刻于石今不可见矣郑文宝
刻于长安者亦不得宋公本今刻于墨妙堂者正与
此本同自骑省以下又三模矣所谓双钩者亦隐然
可见赵东村谓此虽摹传之馀然亦自可贵此言为
卷三十二 第 7a 页 WYG0830-0510c.png
不诬云(格古要论)
金华黄晋卿跋峄山碑云欧阳公谓峄山无此碑观
杜子美赠李潮诗则欧阳公之前无此碑已久新斋
李公尝以模本刻于金陵郡学其石今亦弗存此是
徐鼎臣模刻旧本可宝也(同上)
府城西北隅有摹峄山秦碑极精致旁刻云峄山秦
刻磨灭久矣宋初惟江南徐铉有摹本赞皇李建中
传写得之遗余曾祖金紫公传子孙四世踰百年靖
金华黄晋卿跋峄山碑云欧阳公谓峄山无此碑观
杜子美赠李潮诗则欧阳公之前无此碑已久新斋
李公尝以模本刻于金陵郡学其石今亦弗存此是
徐鼎臣模刻旧本可宝也(同上)
府城西北隅有摹峄山秦碑极精致旁刻云峄山秦
刻磨灭久矣宋初惟江南徐铉有摹本赞皇李建中
传写得之遗余曾祖金紫公传子孙四世踰百年靖
卷三十二 第 7b 页 WYG0830-0510d.png
康建炎兵火相寻旧藏文籍散落殆尽独此刻仅存
命善工勒于青社郡舍阜昌甲寅河南李仲坦志石
虽舋校邹峄摹本有间矣(于钦斋集)
右峄山碑青社本断裂多矣余得之习礼检讨尝见
陈思孝论峄山翻本次第云长安第一绍兴第二浦
江郑氏第三应天府学第四青社第五蜀中第六邹
县第七然余于蜀中本未之见也(东里续集)
右秦峄山刻石宋淳化中太常博士郑文宝以徐铉
命善工勒于青社郡舍阜昌甲寅河南李仲坦志石
虽舋校邹峄摹本有间矣(于钦斋集)
右峄山碑青社本断裂多矣余得之习礼检讨尝见
陈思孝论峄山翻本次第云长安第一绍兴第二浦
江郑氏第三应天府学第四青社第五蜀中第六邹
县第七然余于蜀中本未之见也(东里续集)
右秦峄山刻石宋淳化中太常博士郑文宝以徐铉
卷三十二 第 8a 页 WYG0830-0511a.png
摹本刻之长安者唐封演谓此碑历代摸拓邑人疲
于供命聚薪焚之邑令取旧文刻置县𪠘则峄山前
此尝有是刻盖至唐而始焚欧阳公以峄山无此而
疑其非真非也宋董彦远书跋谓其文考于史记多
不合而疑传者之误今史记实无此文则传者未必
误特董氏之自误耳自文宝刻徐氏本其后翻本颇
多世之评者谓长安第一绍兴第二浦江第三应天
府学第四青社第五蜀中第六邹县第七又予闻之
于供命聚薪焚之邑令取旧文刻置县𪠘则峄山前
此尝有是刻盖至唐而始焚欧阳公以峄山无此而
疑其非真非也宋董彦远书跋谓其文考于史记多
不合而疑传者之误今史记实无此文则传者未必
误特董氏之自误耳自文宝刻徐氏本其后翻本颇
多世之评者谓长安第一绍兴第二浦江第三应天
府学第四青社第五蜀中第六邹县第七又予闻之
卷三十二 第 8b 页 WYG0830-0511b.png
先师李文正公言尝见秘阁旧本才二十五字今所
传徐本乃其全文而字复加大何哉(金薤琳琅)
昔贤评徐散骑有字学而书法不能工今所模斯相
峄山碑仅得其状耳求所谓残雪滴溜鸿鹄群游之
妙徒想像于荒烟榛草间重以增慨(弇州山人稿)
唐封演谓魏太武登山排倒此碑然犹摸拓者多邑
人疲于奔命聚薪焚之有县宰取旧文勒于石其后
徐铉得模本郑文宝刻于长安自此刻者甚众评者
传徐本乃其全文而字复加大何哉(金薤琳琅)
昔贤评徐散骑有字学而书法不能工今所模斯相
峄山碑仅得其状耳求所谓残雪滴溜鸿鹄群游之
妙徒想像于荒烟榛草间重以增慨(弇州山人稿)
唐封演谓魏太武登山排倒此碑然犹摸拓者多邑
人疲于奔命聚薪焚之有县宰取旧文勒于石其后
徐铉得模本郑文宝刻于长安自此刻者甚众评者
卷三十二 第 9a 页 WYG0830-0511c.png
谓长安第一邹县最下而杜甫诗又云峄山之碑野
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据此数说则峄山旧石亡在
开元之前其翻本或以石或以木矣则未知铉所录
者县令所刻石耶抑即肥失真之本耶而铉自谓得
思于天人之际何也余所收二本一为郑文宝本正
临自铉者仅存形似无复神情其一本则至元间翻
刻据跋元祐中县令张文仲又刻之矣此又当居文
宝本之下原文二段后段乃二世诏文都玄敬谓宜在
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据此数说则峄山旧石亡在
开元之前其翻本或以石或以木矣则未知铉所录
者县令所刻石耶抑即肥失真之本耶而铉自谓得
思于天人之际何也余所收二本一为郑文宝本正
临自铉者仅存形似无复神情其一本则至元间翻
刻据跋元祐中县令张文仲又刻之矣此又当居文
宝本之下原文二段后段乃二世诏文都玄敬谓宜在
卷三十二 第 9b 页 WYG0830-0511d.png
石之傍文宝误录为一而至元刻跋以为皆二世颂
始皇语尤为可笑(石墨镌华)
余藏峄山铭二种一为宋淳化中郑文宝刻之长安
者一为元人摹宋张文仲本刻之邹县者元刻不足
言文宝刻者犹少存玉箸遗意斯篆不绝如线此尚
可意会知非李阳冰辈所能髣髴也唐封演谓其石
曹操排倒嗟乎秦虽暴铭词尚朴古近情真实无饰
有合圣人之威非如贼瞒荼戮忠良如鬼如蜮受禅
始皇语尤为可笑(石墨镌华)
余藏峄山铭二种一为宋淳化中郑文宝刻之长安
者一为元人摹宋张文仲本刻之邹县者元刻不足
言文宝刻者犹少存玉箸遗意斯篆不绝如线此尚
可意会知非李阳冰辈所能髣髴也唐封演谓其石
曹操排倒嗟乎秦虽暴铭词尚朴古近情真实无饰
有合圣人之威非如贼瞒荼戮忠良如鬼如蜮受禅
卷三十二 第 10a 页 WYG0830-0512a.png
劝进矫诈罔诬弋取汉鼎呕秽千古而又何以踣其
碑也又索虏拓跋焘登峄山见其石亦使排倒何其
一石而两遭其踣岂踣之后复竖之而又遇焘耶抑
别为一石耶始皇以力经营天下思欲威加万世乃
不一转盼而为人揶揄如此亦可鉴矣(金石史)
此元人又摹宋张文仲本重刻之峄县者不知张本
何如元摩定非其旧元刘之美一记益潦倒极可笑
铭后方为二世诏槩谓颂始皇功德误矣杜少陵云
碑也又索虏拓跋焘登峄山见其石亦使排倒何其
一石而两遭其踣岂踣之后复竖之而又遇焘耶抑
别为一石耶始皇以力经营天下思欲威加万世乃
不一转盼而为人揶揄如此亦可鉴矣(金石史)
此元人又摹宋张文仲本重刻之峄县者不知张本
何如元摩定非其旧元刘之美一记益潦倒极可笑
铭后方为二世诏槩谓颂始皇功德误矣杜少陵云
卷三十二 第 10b 页 WYG0830-0512b.png
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又云书贵瘦硬
方通神此刻转瘦于关中郑刻而失真益甚则书一
瘦硬何渠便通神耶工部时已传刻失真况宋元乎
可为慨叹(金石史)
峄山碑李斯篆皆玉箸燬于火宋郑文宝翻刻石在
陜西西安府学宋李西台翻刻在应天府学山东邹
县亦有翻本(考槃馀事)
峄山石刻秦刻久亡宋淳化四年太常博士郑文宝
方通神此刻转瘦于关中郑刻而失真益甚则书一
瘦硬何渠便通神耶工部时已传刻失真况宋元乎
可为慨叹(金石史)
峄山碑李斯篆皆玉箸燬于火宋郑文宝翻刻石在
陜西西安府学宋李西台翻刻在应天府学山东邹
县亦有翻本(考槃馀事)
峄山石刻秦刻久亡宋淳化四年太常博士郑文宝
卷三十二 第 11a 页 WYG0830-0512c.png
以徐铉摹本刻之于石在陜西西安府儒学中元至
元二十九年重刻者在邹县治其文有云功战日作
当是攻字古人以攻功二字通用齐侯镈钟铭肇敏
于戎功作攻周礼肆师凡师不功则助牵王车故书
功为工郑司农读为功古者工与功同字(金石文字记)
峄山刻字
秦始皇观礼于鲁登于峄山之上命丞相李斯以大
篆勒铭山岭名曰画门(水经注)
元二十九年重刻者在邹县治其文有云功战日作
当是攻字古人以攻功二字通用齐侯镈钟铭肇敏
于戎功作攻周礼肆师凡师不功则助牵王车故书
功为工郑司农读为功古者工与功同字(金石文字记)
峄山刻字
秦始皇观礼于鲁登于峄山之上命丞相李斯以大
篆勒铭山岭名曰画门(水经注)
卷三十二 第 11b 页 WYG0830-0512d.png
秦会稽刻石
皇帝休烈平壹宇内德惠攸长世有七年亲䡅天下周
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齐庄群臣诵功本原
事迹追道高明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法
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六王专倍贪戾慠猛率众自强
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
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
暴悖乱贼灭亡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皇帝并
皇帝休烈平壹宇内德惠攸长世有七年亲䡅天下周
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齐庄群臣诵功本原
事迹追道高明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法
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六王专倍贪戾慠猛率众自强
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
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
暴悖乱贼灭亡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皇帝并
卷三十二 第 12a 页 WYG0830-0513a.png
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
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
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
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
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轨度和安敦勉莫不顺令
黔首脩絜人乐同则嘉保泰平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
舟不倾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陲休铭(金薤琳琅)
秦始皇登稽山刻石纪功常存山侧孙畅之述征书
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
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
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
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轨度和安敦勉莫不顺令
黔首脩絜人乐同则嘉保泰平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
舟不倾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陲休铭(金薤琳琅)
秦始皇登稽山刻石纪功常存山侧孙畅之述征书
卷三十二 第 12b 页 WYG0830-0513b.png
云丞相李斯所篆也(水经注)
史记秦始皇本纪云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有立
石刻颂秦德越绝书云始皇以二十七年来游会稽
以正月甲戌到越留舍都亭取钱塘浙江岑石长丈四
尺南北面广一尺东西面广一尺六寸刻文于大越
东山上其道九曲去越二十里水经云秦始皇登会
稽山刻石纪功尚在山侧孙畅之述征记云丞相李
斯所篆也梁书竟陵王子良为会稽太守范云为主
史记秦始皇本纪云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有立
石刻颂秦德越绝书云始皇以二十七年来游会稽
以正月甲戌到越留舍都亭取钱塘浙江岑石长丈四
尺南北面广一尺东西面广一尺六寸刻文于大越
东山上其道九曲去越二十里水经云秦始皇登会
稽山刻石纪功尚在山侧孙畅之述征记云丞相李
斯所篆也梁书竟陵王子良为会稽太守范云为主
卷三十二 第 13a 页 WYG0830-0513c.png
簿云以山上有始皇刻石三句一韵多作两句读之
并不得韵又字皆大篆人多不详云夜取史记读之
明日登山读之如流张守节云会稽山刻李斯书其
字四寸画如小指圆镌今文字整顿是小篆字予尝
上会稽东山自秦望山之巅并黄茅无树木其山侧
有三石笋中有水一泓别无他石石笋并无字复自
小径别至一山俗名鹅鼻山又云越王栖于会稽宫
娥避于此又云娥避山山顶有石如屋大中开插一
并不得韵又字皆大篆人多不详云夜取史记读之
明日登山读之如流张守节云会稽山刻李斯书其
字四寸画如小指圆镌今文字整顿是小篆字予尝
上会稽东山自秦望山之巅并黄茅无树木其山侧
有三石笋中有水一泓别无他石石笋并无字复自
小径别至一山俗名鹅鼻山又云越王栖于会稽宫
娥避于此又云娥避山山顶有石如屋大中开插一
卷三十二 第 13b 页 WYG0830-0513d.png
碑于其中文皆为风雨所剥隐约就碑可见缺画如
禹庙没字碑之类不知此石果岑石欤非始皇之力
不能插于石中此山险绝罕有至者得一采药者则
至之耳非伪碑也或云大篆或云小篆皆不可考(西溪
丛语)
秦颂德碑丞相李斯小篆史记始皇三十七年上会
稽祭大禹望于南海立石刻颂德二世元年春行郡
县至会稽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从者名
禹庙没字碑之类不知此石果岑石欤非始皇之力
不能插于石中此山险绝罕有至者得一采药者则
至之耳非伪碑也或云大篆或云小篆皆不可考(西溪
丛语)
秦颂德碑丞相李斯小篆史记始皇三十七年上会
稽祭大禹望于南海立石刻颂德二世元年春行郡
县至会稽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从者名
卷三十二 第 14a 页 WYG0830-0514a.png
以彰先世成功盛德越绝云秦皇东游至会稽以正
月甲戌到大越舍都亭取钱塘岑石长丈四尺南北
面广六尺三寸东面广四尺西面广尺六寸刻于越
东山上其道九曲去越二十一里水经云秦始皇登
稽山刻石纪功尚在山侧梁书竟陵王子良为会稽
太守范云为主簿以山上有始皇石刻三句一韵多
作二句读之并不得韵又有字皆不详云夜取史记
读之明日登山读之如流张守节史记正义云会稽
月甲戌到大越舍都亭取钱塘岑石长丈四尺南北
面广六尺三寸东面广四尺西面广尺六寸刻于越
东山上其道九曲去越二十一里水经云秦始皇登
稽山刻石纪功尚在山侧梁书竟陵王子良为会稽
太守范云为主簿以山上有始皇石刻三句一韵多
作二句读之并不得韵又有字皆不详云夜取史记
读之明日登山读之如流张守节史记正义云会稽
卷三十二 第 14b 页 WYG0830-0514b.png
刻李斯书其字四寸画如小指圆镌今文字整顿是
小篆也姚令威丛语云尝上会稽东山自秦望山之
巅并黄茅无树木复自小径别至一山俗名鹅鼻山
山顶有石如屋大插一碑于其中文皆为风雨所剥
隐约就碑可见缺画如禹庙没字碑之类不知此石
果岑石欤非始皇之力不能插于石中此山险绝罕
有至也绍兴二十八年王詹事十朋为签书判官莫
舍人济教授府学梁寺丞安世为会稽尉用令威所
小篆也姚令威丛语云尝上会稽东山自秦望山之
巅并黄茅无树木复自小径别至一山俗名鹅鼻山
山顶有石如屋大插一碑于其中文皆为风雨所剥
隐约就碑可见缺画如禹庙没字碑之类不知此石
果岑石欤非始皇之力不能插于石中此山险绝罕
有至也绍兴二十八年王詹事十朋为签书判官莫
舍人济教授府学梁寺丞安世为会稽尉用令威所
卷三十二 第 15a 页 WYG0830-0514c.png
记锐意搜抉三公各赋三十四韵以纪其事王公诗
叙云秦颂德碑世传在秦望山莫知所在教授莫子
齐好奇嗜古搜访甚力有言在何山者莫以语十朋
何山见图经在秦望东南疑其真秦望十朋语县尉
梁次张劝其亲往梁慨然而行命工登山梁得之碑
石仅存字磨灭已尽墨片纸而还作诗具记始末因
次其韵且记吾三人好事之癖永以示后人莫公诗
叙云秦会稽石刻唐人如张守节司马贞皆尝援以
叙云秦颂德碑世传在秦望山莫知所在教授莫子
齐好奇嗜古搜访甚力有言在何山者莫以语十朋
何山见图经在秦望东南疑其真秦望十朋语县尉
梁次张劝其亲往梁慨然而行命工登山梁得之碑
石仅存字磨灭已尽墨片纸而还作诗具记始末因
次其韵且记吾三人好事之癖永以示后人莫公诗
叙云秦会稽石刻唐人如张守节司马贞皆尝援以
卷三十二 第 15b 页 WYG0830-0514d.png
證史记绍兴初舅氏姚令威删定登山吊古见碑石
犹存后二十馀年分教是邦以语签判王龟龄勉邑
尉梁君求之则石已缺字不可见矣以诗记其事龟
龄既赓以济首发其端书以示济按会稽秦颂德碑
凡二百九十六字视秦世泰山之罘诸刻独此碑字
为最多唐李嗣真云斯小篆之精古今妙绝秦望诸
山及皇帝玉玺犹千钧强弩万石洪钟岂徒学者之
宗匠亦是传国之遗宝周越法书苑独载封禅碑数
犹存后二十馀年分教是邦以语签判王龟龄勉邑
尉梁君求之则石已缺字不可见矣以诗记其事龟
龄既赓以济首发其端书以示济按会稽秦颂德碑
凡二百九十六字视秦世泰山之罘诸刻独此碑字
为最多唐李嗣真云斯小篆之精古今妙绝秦望诸
山及皇帝玉玺犹千钧强弩万石洪钟岂徒学者之
宗匠亦是传国之遗宝周越法书苑独载封禅碑数
卷三十二 第 16a 页 WYG0830-0515a.png
十字而已至欧阳公赵德父集录天下金石遗文殆
尽亦不复有秦望山碑姚令威纪鹅鼻山顶石屋所
插一碑今石屋故在碑盖无有梁次张所摸片纸指
为秦碑乃在何山其去鹅鼻尤为隔绝尽记本末以
俟后之君子(施宿会稽志)
稽山颂德碑李斯篆疑在越州(金石略)
李斯书峄山颂淳化间守太常博士郑文宝以徐铉
所授本刻于长安国学泰山颂至元间行台侍御史
尽亦不复有秦望山碑姚令威纪鹅鼻山顶石屋所
插一碑今石屋故在碑盖无有梁次张所摸片纸指
为秦碑乃在何山其去鹅鼻尤为隔绝尽记本末以
俟后之君子(施宿会稽志)
稽山颂德碑李斯篆疑在越州(金石略)
李斯书峄山颂淳化间守太常博士郑文宝以徐铉
所授本刻于长安国学泰山颂至元间行台侍御史
卷三十二 第 16b 页 WYG0830-0515b.png
李处巽获刘跂所摸本刋于建邺郡庠由是其迹仅
存而所传浸广予考诸记载始皇及二世抵越取浙
江岑石刻颂于山亦斯笔也磨灭久矣好古博雅者
盖愿见而不可得予乃以家藏旧本模勒置于会稽
黉舍庶与峄泰等文并贻于后但史记攸长作修长
世字作三十追道作追首又作追守轨度作度轨今
则俱依石刻至正元年辛巳岁夏五月望日承德郎
绍兴路总管府推官东平申屠駉识
存而所传浸广予考诸记载始皇及二世抵越取浙
江岑石刻颂于山亦斯笔也磨灭久矣好古博雅者
盖愿见而不可得予乃以家藏旧本模勒置于会稽
黉舍庶与峄泰等文并贻于后但史记攸长作修长
世字作三十追道作追首又作追守轨度作度轨今
则俱依石刻至正元年辛巳岁夏五月望日承德郎
绍兴路总管府推官东平申屠駉识
卷三十二 第 17a 页 WYG0830-0515c.png
右秦会稽刻石按史记始皇三十七年上会稽祭大
禹望于南海立石刻颂秦德后其石人称秦望山碑
山在会稽县东南四十里宋书载竟陵王子良尅日
登秦望山主簿范云以山上有始皇石刻人多不识
乃夜取史记读之明日登山云读如流子良大悦以
为上宾则晋宋以来石固无恙欧阳公赵明诚皆好
集古文不应此独见遗郑夹漈通志金石略虽尝载
而云疑在越州亦无真见此皆予之所未晓者元至
禹望于南海立石刻颂秦德后其石人称秦望山碑
山在会稽县东南四十里宋书载竟陵王子良尅日
登秦望山主簿范云以山上有始皇石刻人多不识
乃夜取史记读之明日登山云读如流子良大悦以
为上宾则晋宋以来石固无恙欧阳公赵明诚皆好
集古文不应此独见遗郑夹漈通志金石略虽尝载
而云疑在越州亦无真见此皆予之所未晓者元至
卷三十二 第 17b 页 WYG0830-0515d.png
正初东平申屠子迪为绍兴路推官以家藏旧刻刻
于路学即今之所传是也然不知其先何从得之予
观其字画与峄山碑绝类岂亦出徐鼎臣郑文宝之
所摹而申屠氏尝藏之欤(金薤琳琅)
申屠氏跋谓石刻与史所载不同者数字今按史云
有子不嫁石刻作而嫁史云杀之无罪石刻作无辜
史云和安敦诚石刻作敦勉则又跋中之所未及漫
识之(同上)
于路学即今之所传是也然不知其先何从得之予
观其字画与峄山碑绝类岂亦出徐鼎臣郑文宝之
所摹而申屠氏尝藏之欤(金薤琳琅)
申屠氏跋谓石刻与史所载不同者数字今按史云
有子不嫁石刻作而嫁史云杀之无罪石刻作无辜
史云和安敦诚石刻作敦勉则又跋中之所未及漫
识之(同上)
卷三十二 第 18a 页 WYG0830-0516a.png
秦始皇刻石凡六皆铺张其灭六王并天下之事其
言黔首风俗在泰山则云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
内外靡不清净在碣石门则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
如此而已惟会稽一刻其辞曰饰省宣义有子而嫁
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诚夫为寄豭
(正义曰豭牡猪也左氏定公十四年传既定尔娄猪盍归我艾豭寄豭者淫于他室)杀之无罪
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卲氏曰母云者母之也)咸化廉
清何其繁而不杀也考之国语自越王句践栖于会
言黔首风俗在泰山则云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
内外靡不清净在碣石门则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
如此而已惟会稽一刻其辞曰饰省宣义有子而嫁
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诚夫为寄豭
(正义曰豭牡猪也左氏定公十四年传既定尔娄猪盍归我艾豭寄豭者淫于他室)杀之无罪
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卲氏曰母云者母之也)咸化廉
清何其繁而不杀也考之国语自越王句践栖于会
卷三十二 第 18b 页 WYG0830-0516b.png
稽之后惟恐国人之不蕃故令壮者无取老妇老者
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
取其父母有罪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
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内传子胥
之言亦曰越十年生聚吴越春秋至谓句践以寡妇
淫佚过犯皆输山上士有忧思者令游山上以喜其
意当其时盖欲民之多而不复禁其淫佚传至六国
之末而其风犹在故始皇为之厉禁而特著于刻石
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
取其父母有罪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
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内传子胥
之言亦曰越十年生聚吴越春秋至谓句践以寡妇
淫佚过犯皆输山上士有忧思者令游山上以喜其
意当其时盖欲民之多而不复禁其淫佚传至六国
之末而其风犹在故始皇为之厉禁而特著于刻石
卷三十二 第 19a 页 WYG0830-0516c.png
之文以此与灭六王并天下之事并提而论且不著
之于燕齐而独著之于越然则秦之任刑虽过而其
坊民正俗之意固未始异于三王也汉兴以来承用
秦法以至今日者多矣世之儒者言及于秦即以为
亡国之法亦未之深考乎(碑帖考)
秦之罘山刻石
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
临照于海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
之于燕齐而独著之于越然则秦之任刑虽过而其
坊民正俗之意固未始异于三王也汉兴以来承用
秦法以至今日者多矣世之儒者言及于秦即以为
亡国之法亦未之深考乎(碑帖考)
秦之罘山刻石
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
临照于海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
卷三十二 第 19b 页 WYG0830-0516d.png
定法度显著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六国
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
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烹灭彊暴振救黔首
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哉宇县
之中承顺圣意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其东
观曰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逮于海隅遂登
之罘昭临朝阳观望广丽从臣咸念原道至明圣法初
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彊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
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
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烹灭彊暴振救黔首
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哉宇县
之中承顺圣意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其东
观曰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逮于海隅遂登
之罘昭临朝阳观望广丽从臣咸念原道至明圣法初
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彊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
卷三十二 第 20a 页 WYG0830-0517a.png
阐并天下菑害绝息永偃戎兵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
听不怠作立大义昭设备器咸有章旗职臣遵分各知
所行事无嫌疑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常职既
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群臣嘉德祗诵圣烈请刻之罘
(史记本文)
右之罘山秦篆遗文才二十一字曰于久远也如后
嗣焉成功盛德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其文与峄山
碑泰山刻石诏语同而字画皆异惟泰山为真李斯
听不怠作立大义昭设备器咸有章旗职臣遵分各知
所行事无嫌疑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常职既
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群臣嘉德祗诵圣烈请刻之罘
(史记本文)
右之罘山秦篆遗文才二十一字曰于久远也如后
嗣焉成功盛德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其文与峄山
碑泰山刻石诏语同而字画皆异惟泰山为真李斯
卷三十二 第 20b 页 WYG0830-0517b.png
篆耳此遗者或云麻温故学士于登州海上得片木
有此文岂杜甫所谓枣木传刻肥失真者耶(集古录)
凡二十一字文与史记所载二世诏同而不完或传
其文刻于片木麻温故学士得之于登州海上疑后
人所传模也(集古录目)
右秦之罘山刻石按史记始皇纪二十九年登之罘
山凡刻两碑今皆磨灭独二世诏二十馀字仅存后
人凿石取置郡𪠘欧阳公集古录以为非真又云麻
有此文岂杜甫所谓枣木传刻肥失真者耶(集古录)
凡二十一字文与史记所载二世诏同而不完或传
其文刻于片木麻温故学士得之于登州海上疑后
人所传模也(集古录目)
右秦之罘山刻石按史记始皇纪二十九年登之罘
山凡刻两碑今皆磨灭独二世诏二十馀字仅存后
人凿石取置郡𪠘欧阳公集古录以为非真又云麻
卷三十二 第 21a 页 WYG0830-0517c.png
温故学士于登州海上得片木有此文岂杜甫所谓
枣木传刻肥失真者此论非是盖甫指峄山碑非此
文明矣之罘在秦属东莱今属登州(金石录)
李斯篆图经云在牟平县西北九十里之罘西顶上
(访碑录)
之罘山刻石可辨者十九字在登州(金石略)
秦李斯玉箸篆今存二十一字在山东莱州府文登
县(格古要论)
枣木传刻肥失真者此论非是盖甫指峄山碑非此
文明矣之罘在秦属东莱今属登州(金石录)
李斯篆图经云在牟平县西北九十里之罘西顶上
(访碑录)
之罘山刻石可辨者十九字在登州(金石略)
秦李斯玉箸篆今存二十一字在山东莱州府文登
县(格古要论)
卷三十二 第 21b 页 WYG0830-0517d.png
之罘山刻石秦始皇刻字画剥落在山东登州府福
山县东北(古今书刻)
右秦之罘山刻石所存仅二十字盖二世诏也欧阳
公谓其刻与泰山峄山文同而字画皆异而惟以泰
山为真吾子行撰周秦石刻音释亦谓其与琅琊石
文皆不类秦刻而不收录及考之董氏书跋谓峄山
刻字与泰山似异疑古人于书形类不一则此又有
不当疑者予又安能定是非于其间哉(金薤琳琊)
山县东北(古今书刻)
右秦之罘山刻石所存仅二十字盖二世诏也欧阳
公谓其刻与泰山峄山文同而字画皆异而惟以泰
山为真吾子行撰周秦石刻音释亦谓其与琅琊石
文皆不类秦刻而不收录及考之董氏书跋谓峄山
刻字与泰山似异疑古人于书形类不一则此又有
不当疑者予又安能定是非于其间哉(金薤琳琊)
卷三十二 第 22a 页 WYG0830-0518a.png
此刻汝州帖亦尝载之然字仅十五予家所藏视汝
帖多御史大夫臣五字盖宋莒公赐书堂本也(同上)
秦琅琊台刻石
维二十六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
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
已大毕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
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
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
帖多御史大夫臣五字盖宋莒公赐书堂本也(同上)
秦琅琊台刻石
维二十六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
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
已大毕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
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
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
卷三十二 第 22b 页 WYG0830-0518b.png
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
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措必当莫不如画皇帝
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踰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
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
事业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
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
寇贼驩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
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措必当莫不如画皇帝
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踰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
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
事业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
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
寇贼驩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
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卷三十二 第 23a 页 WYG0830-0518c.png
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维秦王兼有
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琊列侯武城侯王
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
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
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于海上曰古之帝
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
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
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
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琊列侯武城侯王
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
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
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于海上曰古之帝
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
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
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
卷三十二 第 23b 页 WYG0830-0518d.png
其身未殁诸侯背叛法令不行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
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
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史记)
琅邪山名也越王句践之故国也句践并吴欲霸中
国徙都琅邪秦始皇二十六年灭齐以为郡城即秦
王之所筑也遂登琅邪大乐之山作层台于其上谓
琅邪台台在城东南一里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
周二十里馀傍滨巨海秦王乐之因留三月乃徙黔
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
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史记)
琅邪山名也越王句践之故国也句践并吴欲霸中
国徙都琅邪秦始皇二十六年灭齐以为郡城即秦
王之所筑也遂登琅邪大乐之山作层台于其上谓
琅邪台台在城东南一里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
周二十里馀傍滨巨海秦王乐之因留三月乃徙黔
卷三十二 第 24a 页 WYG0830-0519a.png
首二万户于琅邪山下复十二年所作台基三层层
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馀步高五里刋石立碑纪
秦功德(水经注)
秦李斯篆书在诸城县东南百四十里秦始皇二十
八年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
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颂秦德台基三层
层高三丈在琅邪城南东十里上有始皇碑文字剥
落(寰宇记)
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馀步高五里刋石立碑纪
秦功德(水经注)
秦李斯篆书在诸城县东南百四十里秦始皇二十
八年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
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颂秦德台基三层
层高三丈在琅邪城南东十里上有始皇碑文字剥
落(寰宇记)
卷三十二 第 24b 页 WYG0830-0519b.png
右秦琅邪台刻石在今密州其颂诗亡矣独从臣姓
名及二世诏书尚存然亦残缺熙宁中苏翰林守密
令庐江文勋模拓刻石即此碑也从臣姓名五大夫
作夫夫泰山秦篆亦如之或以谓古大与夫同为一
字恐不然余家所藏古器款识有周大夫始鼎及秦
权铭黔首大安皆用大字盖古人简质凡字点画相
近及音同者多假借用之别无他义东汉时碑刻尚
多如此(金石录)
名及二世诏书尚存然亦残缺熙宁中苏翰林守密
令庐江文勋模拓刻石即此碑也从臣姓名五大夫
作夫夫泰山秦篆亦如之或以谓古大与夫同为一
字恐不然余家所藏古器款识有周大夫始鼎及秦
权铭黔首大安皆用大字盖古人简质凡字点画相
近及音同者多假借用之别无他义东汉时碑刻尚
多如此(金石录)
卷三十二 第 25a 页 WYG0830-0519c.png
右秦琅邪台刻石按史记始皇二十八年东行登琅
邪乐之留三月作琅邪台立石颂德赵明诚谓其颂
诗已亡所存惟从臣姓名及二世诏书然亦残阙又
谓熙宁中密州守尝模拓刻之于石予家所藏乃宋
莒公刻本仅十有七字皆颂诗中语与密本不同俟
博识者辨之(金薤琳琅)
琅邪台石刻李斯篆山东青州府诸城县琅邪山(古今
书刻)
邪乐之留三月作琅邪台立石颂德赵明诚谓其颂
诗已亡所存惟从臣姓名及二世诏书然亦残阙又
谓熙宁中密州守尝模拓刻之于石予家所藏乃宋
莒公刻本仅十有七字皆颂诗中语与密本不同俟
博识者辨之(金薤琳琅)
琅邪台石刻李斯篆山东青州府诸城县琅邪山(古今
书刻)
卷三十二 第 25b 页 WYG0830-0519d.png
秦碣石刻石
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武殄暴逆文复无罪庶
心咸服惠论功劳赏及牛马恩肥土域皇帝奋威德并
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
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
著仪矩(史记秦始皇纪)
秦始皇秦望山碑
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武殄暴逆文复无罪庶
心咸服惠论功劳赏及牛马恩肥土域皇帝奋威德并
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
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
著仪矩(史记秦始皇纪)
秦始皇秦望山碑
卷三十二 第 26a 页 WYG0830-0520a.png
九州要记云始皇登秦望山以望海今始皇碑在嘉
兴县(王象之舆地碑目)
李斯秦望山碑在会稽今无(学古编)
秦始皇朐山碑 残碑二十字
李斯篆在登州州衙(金石略)
秦赣榆刻石
赣榆县北东侧巨海有秦始皇碑在山上去海一百
五十步八寸一行一十二字(水经注)
兴县(王象之舆地碑目)
李斯秦望山碑在会稽今无(学古编)
秦始皇朐山碑 残碑二十字
李斯篆在登州州衙(金石略)
秦赣榆刻石
赣榆县北东侧巨海有秦始皇碑在山上去海一百
五十步八寸一行一十二字(水经注)
卷三十二 第 26b 页 WYG0830-0520b.png
于潜县刋字
秦皇所刋于潜县石杵山石杵十数字(廖瑜杭州府志碑碣目)
云麓漫抄
秦始皇刻石
秦始皇二十八年即帝位之三年也东行上峄山立
石颂德自泰山至会稽凡六刻石史记皆载其词惟
不著峄山刻观其语皆相类三句一换韵二世立李
斯从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石旁
秦皇所刋于潜县石杵山石杵十数字(廖瑜杭州府志碑碣目)
云麓漫抄
秦始皇刻石
秦始皇二十八年即帝位之三年也东行上峄山立
石颂德自泰山至会稽凡六刻石史记皆载其词惟
不著峄山刻观其语皆相类三句一换韵二世立李
斯从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石旁
卷三十二 第 27a 页 WYG0830-0520c.png
著大臣从官名以彰先帝成功盛德唐封演叙后魏
太武登山使人排倒之然历摹为楷式邑人疲于供
命聚薪其下因火焚之由是残缺上官求请人益劳
甚有孙令取旧文勒于他石人间所传皆新刻也其
词曰(与前金薤琳琅所载峄山刻石文同兹不重录)廿如拾切今人作二十
字读非是乐石颜师古谓取泗滨磬石作此碑石皆
宋莒公所记而学易先生河间刘师立复著论世传
泰山篆可读者惟有二世诏五十许字始皇刻辞皆
太武登山使人排倒之然历摹为楷式邑人疲于供
命聚薪其下因火焚之由是残缺上官求请人益劳
甚有孙令取旧文勒于他石人间所传皆新刻也其
词曰(与前金薤琳琅所载峄山刻石文同兹不重录)廿如拾切今人作二十
字读非是乐石颜师古谓取泗滨磬石作此碑石皆
宋莒公所记而学易先生河间刘师立复著论世传
泰山篆可读者惟有二世诏五十许字始皇刻辞皆
卷三十二 第 27b 页 WYG0830-0520d.png
谓已亡宋莒公镇东平日遣工就摹得别刻新石止
有卌八字集古录亦云江邻几才得此数十字余以
大观二年登泰山宿绝顶访秦篆其石埋植土中高
不过四五尺形制似方而非方四面广狭不等所谓
五十许字者在南面稍平处人常所摹其三面残缺
人不措意余审观之刮摩垢蚀渐若可辨政和三年
秋复宿岳上亲以毡椎从事始为完善盖四面周围
悉有字总二十二行行十二字字从西面起以北东
有卌八字集古录亦云江邻几才得此数十字余以
大观二年登泰山宿绝顶访秦篆其石埋植土中高
不过四五尺形制似方而非方四面广狭不等所谓
五十许字者在南面稍平处人常所摹其三面残缺
人不措意余审观之刮摩垢蚀渐若可辨政和三年
秋复宿岳上亲以毡椎从事始为完善盖四面周围
悉有字总二十二行行十二字字从西面起以北东
卷三十二 第 28a 页 WYG0830-0521a.png
南为次西面六行北面三行东面六行南面七行制
曰可三字复在西南棱上十二行是始皇辞十行是
二世辞以史记證之文意具如亲䡅远□史作亲巡
远方黎民金石刻史作刻石著作休嗣作世听作圣
陲作垂体作礼昆作后皆史家误北海王寿茂松刻
于石宣政间张漴侍郎知袭庆府奉诏书修东岳庙
碑尝登山访秦篆与此说同
庚子销夏记
曰可三字复在西南棱上十二行是始皇辞十行是
二世辞以史记證之文意具如亲䡅远□史作亲巡
远方黎民金石刻史作刻石著作休嗣作世听作圣
陲作垂体作礼昆作后皆史家误北海王寿茂松刻
于石宣政间张漴侍郎知袭庆府奉诏书修东岳庙
碑尝登山访秦篆与此说同
庚子销夏记
卷三十二 第 28b 页 WYG0830-0521b.png
李斯泰山碑断本
泰山碑世无石本余仅有二十九字按其文乃秦二
世诏也剥落已甚但存郛廓耳此真秦石非宋庆历
中宋莒公及江邻几翻刻也金石略中载秦时石刻
有十皆李斯一手书当日欲尽灭先王之迹而以已
书行世奸恶甚矣董逌有言曰篆文于后世为工然
况之三代此其为戎翟异俗之法以乱中国者君子
则宜过而不问也余谓其知言
泰山碑世无石本余仅有二十九字按其文乃秦二
世诏也剥落已甚但存郛廓耳此真秦石非宋庆历
中宋莒公及江邻几翻刻也金石略中载秦时石刻
有十皆李斯一手书当日欲尽灭先王之迹而以已
书行世奸恶甚矣董逌有言曰篆文于后世为工然
况之三代此其为戎翟异俗之法以乱中国者君子
则宜过而不问也余谓其知言
卷三十二 第 29a 页 WYG0830-0521c.png
徐铉摹秦峄山铭
峄山铭杜少陵诗已云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
肥失真在唐时已不见石刻矣宋人董逌谓曾见残
缺本气质浑重有三代遗象原石耶枣木传刻耶余
见徐常侍摹本其门人郑文宝于淳化四年刻之长
安精神奕奕常侍自谓得思于天人之际良非过也
旧称徐常侍善小篆映日视之书中心有一缕浓墨
正当其中至曲折处亦无偏侧其妙如此惜不得见
峄山铭杜少陵诗已云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
肥失真在唐时已不见石刻矣宋人董逌谓曾见残
缺本气质浑重有三代遗象原石耶枣木传刻耶余
见徐常侍摹本其门人郑文宝于淳化四年刻之长
安精神奕奕常侍自谓得思于天人之际良非过也
旧称徐常侍善小篆映日视之书中心有一缕浓墨
正当其中至曲折处亦无偏侧其妙如此惜不得见
卷三十二 第 29b 页 WYG0830-0521d.png
其手迹耳
六艺之一录卷三十二
六艺之一录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