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三十一 第 1a 页 WYG0830-049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录卷三十一    钱唐倪涛撰

  石刻文字七

  秦诅楚文

  又(有)秦嗣王□(敢)用吉玉□(宣)璧使其宗祝邵鼛布忠
告于不显大沈久(故)(巫咸本作不显大神巫咸亚驼本作不显大神亚驼)(以)
(底)楚王熊相之多罪昔我先君□(穆)公及楚成王是
(寔)(戮)力同心两邦□(若)(壹)绊㠯(婚)(姻)袗㠯齐
卷三十一 第 1b 页 WYG0830-0495d.png
盟曰枼(叶)万子孙毋相为不利(古文亲字)(仰)大沈久湫
而质焉今楚王熊相康(庸)回无(道)淫失(佚)(耽)
(古侈字)(纵)变输(渝)盟刺内之(则)暴虐不姑(辜)
戮孕(妇)幽刺(戚)拘圉其叔父寘者(诸)冥室椟棺
之中外之冒改久心不□皇天上帝及大沈久湫之
光□(烈)威神而兼俖(倍)十八世之诅盟率者(诸)侯之兵
㠯临加我欲刬伐我社稷伐灭我百(姓)求蔑法(法)
天上帝及大沈久湫之恤祠圭玉羲牲逑(逮)取𢓲(我)
卷三十一 第 2a 页 WYG0830-0496a.png
城新𢓲不□曰可今又悉兴其张矜
(音府巫咸本作籀文亿字)怒饰甲底兵奋士盛师㠯偪𢓲边(境)
将欲复其(贶)迹唯是秦邦之羸敝□(鞟)䩱栈舆
礼使介老将之㠯自救也(巫咸本作殹古也字)亦应□(古受字)皇天
上帝及大沈久湫之几灵德赐□(克)(巫咸本作古制字)楚师
且复略我边城□数楚王之俖盟犯诅箸(著)(诸)石章
㠯盟大神之威神

  湫渊

卷三十一 第 2b 页 WYG0830-0496b.png
  大沈故湫地志以为在安定朝那秦并天下祠官所
常奉大沈河沔江是为四川牲用牛犊具圭币其神
为中祠秦故就质虽用祝告然其制犹本尧舜旧典
女几少牢具婴毛一吉玉熊山其祠羞酒太牢具婴
毛五璧褚山少牢婴毛一璧騩山太牢具巫祝舞婴
毛一璧今用吉玉宣璧而不言数有祝去巫其礼已异当
秦汉间湫渊之灵或喧呼辄兴云仁寿中宜居湫水
移于始平故□册有灵应而朝那无闻

卷三十一 第 3a 页 WYG0830-0496c.png
  尔雅璧大六寸谓之宣肉倍好谓之璧今曰吉玉
宣璧盖取吉玉为宣璧也(广川书跋)

  亚驼

  王存乂以亚为乌今考钟鼎铭恶或为亚古人于书
盖假借从声其书自当如此周礼曰其川滹池古文
驼作驰字池故沱也诗曰江有沱其字本汜后世不
知书学故以沱为汜以驼为沱此宜读恶池为亚沱
不足怪也乌池在周为沤夷水起北地东入河一名
卷三十一 第 3b 页 WYG0830-0496d.png
𣸦水九泽一也顾野王考其地在灵丘竹书纪年穆
公十一年取灵丘则秦誓于此所以夸大其功而求
定于晋也黄伯思学士以乌驼为在乌氏按乌氏在
安定郡乌水所出观秦方得晋地恐不尽质于安定
一郡故知在灵丘为是(同上)

  巫咸

  巫咸河在女丑北其神威灵震耀得在祀典世图其
像右手掺青蛇左手掺赤蛇在保登山群巫所以上
卷三十一 第 4a 页 WYG0830-0497a.png
下故安邑有巫咸祠其地袤五十二里广七里周百
十六里誓在石章所以沈于此而告也石粗可砺当
时不择美石以传岂誓神者有取于此将图其可久
而存哉□不得而泐也(同上)

  右秦祀巫咸神文今流俗谓之诅楚文其言首述秦
穆公与楚成王事遂及楚王熊相之罪按司马迁史
记世家自成王以后王名有熊良夫熊适熊槐熊元
而无熊相据言穆公与成王盟好而后云倍十八世
卷三十一 第 4b 页 WYG0830-0497b.png
之诅盟今以世家考之自成王十八世为顷襄王而
顷襄王名横不名熊相又以秦本纪与世家参较自
楚平王娶妇于秦昭王时吴伐楚而秦救之其后历
楚惠简声悼肃五王皆寂不与秦相接而宣王熊良
夫时秦始侵楚至怀王熊槐顷襄王熊横当秦惠文
王及昭襄王时秦楚屡相攻伐则此文所载非怀王
则顷襄王也而名皆不同又以十八世数之则当是
顷襄然则相之名理不宜缪但史记或失之尔疑相
卷三十一 第 5a 页 WYG0830-0497c.png
传写为横也(集古录)

  苏东坡诅楚文诗 峥嵘开元寺髣髴祈年观旧筑
扫成空古碑埋不烂诅书虽可读字法嗟久换词云
秦嗣王敢使祝用瓒先君穆公世与楚约相捍质之
于巫咸万叶期不叛今其后嗣王乃敢搆多难刳胎
杀无罪亲族遭圉绊计其所称许何啻桀纣乱吾闻
古秦俗面诈背不汗岂惟公子卬社鬼亦遭谩辽哉
千载后发我一笑粲公自注云碑获于开元寺土下
卷三十一 第 5b 页 WYG0830-0497d.png
今在太守便厅秦穆公葬于雍橐泉祈年观下今墓
在开元寺之东南数十步则寺岂祈年之故基耶淮
南王迁于蜀至雍道病卒则雍非长安此乃古雍也
王注云问诅楚文于学古者云有数本其文皆同唯
神名异开元寺下所得乃诅于巫咸神者是数本中
唯巫咸之文笔法最精其家无之唯有此诅于亚驼
神一本详其篆文乃先生诗中语也(施注苏诗)

  右秦诅楚文余所藏凡有三本其一祀巫咸旧在凤
卷三十一 第 6a 页 WYG0830-0498a.png
翔府𪠘今归御府此本是也其一祀大沈久湫藏于
南京蔡氏其一祀亚驼藏于洛阳刘氏秦以前遗迹
见于今者绝少此文皆出于近世而刻画宛好文词
字札奇古可喜元祐间张芸叟侍郎黄鲁直学士皆
以今文训释之然小有异同今尽录二家所释于左
方俾览者详焉(金石录)

  秦誓文有三本传于世岐阳告巫咸朝那告大沈要
册告亚驼岐阳之石在凤翔府署朝那之石在南京
卷三十一 第 6b 页 WYG0830-0498b.png
蔡挺家亚驼之石在洛阳刘忱家其言述秦穆公与
楚成王遂及熊相背十八世诅盟之罪以史记世家
考之秦十八王当惠文王与楚怀王同时纵横争霸
此诅正为怀王也怀王十一年李兑约五国以伐秦
怀王为从长秦逆击之皆引而归今文云熊相率诸
侯之兵以临加我是也后五年怀王忿张仪之诈发
兵攻秦败于蓝田文又云悉兴其众以逼我边城是
也惠王后十三年王遣庶长章拒楚师明年大败之
卷三十一 第 7a 页 WYG0830-0498c.png
丹阳遂取楚汉中地六百里文又云克剂楚师复略
我边城是也或以为熊商时商与相声相近而事非
是或以为顷襄时顷襄王横立乃在秦昭王九年历
惠文武王至昭王是时楚已失郢微弱已甚秦何所
畏而诅之哉或以熊相芈姓元和姓纂有熊相宜僚
又有熊相祈为怀王将然亦非是熊相疑怀王名史
记世家作槐当时脱误遂不可考今存古本随字辨
释录之于后又秦嗣王敢用吉玉宣璧使其宗祝邵
卷三十一 第 7b 页 WYG0830-0498d.png
鼛布悯告于不(读作丕)显大沈久湫(久读作故湫音子由反亚驼即滹沱
河也在并州巫咸在解州盐池西南久湫在安定郡即朝那湫也以下字多假借)㠯底楚王
熊相之多罪昔我先君穆公及楚成王是(王之望读作寔)
(勠)力同心两邦若壹绊㠯婚姻袗(音之忍反)㠯齐盟曰叶
万子孙毋相为不利亲卬(仰)大沉久湫而质焉今楚
王熊相康(庸)回无道淫失(佚)(音耽)乱宣奓(古侈字)竞从
(纵)变输(渝)盟刺内之(古则字下同)暴(音薄报反)虐不姑(巫咸亚驼
并作辜字)刑戮孕(妇)幽刺(亲)戚拘圉其叔父寘者(读作
卷三十一 第 8a 页 WYG0830-0499a.png
诸下同)冥室椟棺之中外之则冒改久心不畏皇天上
帝及大沈久湫之光列威神而兼背十八世之诅盟
率诸侯之兵㠯临加我欲刬伐我社稷伐灭(音许劣反)
百姓求篾法皇天上帝及大沈久湫之恤祠圭玉羲
(牺)牲逑取𢓲(古我字)边城新(音皇县名)𢓲不敢
曰可今又悉兴其众张矜(音于力反满也籀文亿字)怒饰甲底
兵奋士盛师以偪我边竞(境)将欲复其贶迹唯是秦
邦之羸众敝赋(读作鞟)(音俞)栈舆礼使介老将之㠯
卷三十一 第 8b 页 WYG0830-0499b.png
自救也(巫咸亚驼作殹古也字)亦应□(读作受)皇天上帝及大沈
久湫之几灵德赐(古克字)剂(音遵为反尔雅云剪齐也巫咸作字古制字
亚驼作剂字巫咸作克楚楚日复略我边城无师字)楚师且复略我边城敢
数楚王熊相之倍盟犯诅箸(著)者石章㠯盟大神之
威神(西溪丛语)

  书诅楚文后云秦誓文世有三石初得大沈湫文于
𨙸又得巫咸文于渭最后得亚驼文于洛其词尽同
惟所用以质于神者则随其号以异书尽奇古间存
卷三十一 第 9a 页 WYG0830-0499c.png
钟鼎遗制亦或杂有秦文盖书画始变者也岁久渐
以刓缺因据旧本得其完书此秦人底誓于神叙国
之信作盟诅之载词者也大沈故湫在朝那当汉安
定郡方四十里巫咸祀在安邑巫咸山下临盐水亚
驼则在晋为沤夷其传自周秦为著祀则厎而致信
于礼则然其在盟诅于主□誓大事在盟小事在诅
若诅誓而求厌则惟后世末俗行之非古也秦楚之
会著于书者不详见不知其同盟者凡几何岁而质
卷三十一 第 9b 页 WYG0830-0499d.png
于神者如是众也当其时唯岐阳之盟最盛且显馀
不见于书今考其词若出一时又不知其一日会盟
安得亲质秦都又遍朝那灵丘耶前世疑楚无熊相
而秦楚初未相搆岂有相趣以十八世之盟誓哉然
春秋时楚本熊穴后世以熊为号又以其传自熊霜
又谓熊相其间如熊相禖熊相宜僚熊相祈而姓书
熊相为芉姓方其盟质于神楚亦再世失秦则诅盟
宜非一人古者列国有书类不主名其告于神亦惟
卷三十一 第 10a 页 WYG0830-0500a.png
曰嗣王则楚以其姓此其称也然自成王后其见于
经者盖平王以无忌取秦女昭王亡而秦使子蒲子
尾赴难其在威怀间始合盟然则谓十八世者亦可
得而见也今曰昔我穆公及楚成王亲质大沈故湫
夫以其时考之楚成王十三年而秦穆公立其相与
假尊周者盖二十三年虽不知其在何时亲质然知
其会盟之日最为长且久也然质于恶池安邑湫渊
果知非一时其为诅且宗祝分致以告于神矣且楚
卷三十一 第 10b 页 WYG0830-0500b.png
自成王十八世为庄襄其顷襄时楚犹盛故秦以连
衡为雄楚以约从为霸当此时天下诸侯不归秦则
归楚楚使诸侯析符求合亦可谓威强盛大宜秦人
之畏也张仪以地诈楚则齐与楚合今视其词则有
是则商于也其后秦虏屈丐楚悉国兵复
与秦战则所谓刬伐我社稷伐灭我百姓而秦犹分
汉中以和楚然则背犯盟而诅于神者此其为秦惠
文时也怀王死顷襄王立当时犹以天下之势在楚
卷三十一 第 11a 页 WYG0830-0500c.png
故谓楚之故地汉中林郦可得而复山东河内可得
而一劳民休众南面称王矣于是襄王复与诸侯约
从则所谓率诸侯之兵以临加我然则秦之诅楚为
顷襄也呜呼武关之诈则没而不书及犹谓
楚人倍犯盟诅志其神而公怨之其自以为求信于
神者妄也然文辞简古犹有三代馀习非之罘琅琊
可况后先此其为可传也(广川书跋)

  秦祀巫咸文俗谓之诅楚文总二百六十二字灭及
卷三十一 第 11b 页 WYG0830-0500d.png
漫不可辨者三十四字以大沈久湫文相参其灭字
适相补而以古文考之可尽读云(石林题跋)

  治平中渭之耕者得之于朝那湫傍熙宁初蔡挺子
正为渭帅乃徙置郡𪠘其辞正与巫咸文同而字体
亦相类惟大沈久湫神名与后称克剂楚师巫咸文
云克楚师不同者二字盖亦当时同刻之文也(同上)
有巫咸大沈久(音故)湫亚(音夸)驼三种辞则一乃后人伪
作先秦之文以先秦古器比较其篆全不相类其伪
卷三十一 第 12a 页 WYG0830-0501a.png
明矣篆文皇本从自世传始皇谓与罪臭相似因去
一画不足为病在前亦有如此者峄山数成等字皆
与古异此碑用之及用秦权殹字作也盖知见秦峄
山秦权而后创造者未必不欲人曰峄山用此法诚
古也其如辨者何(学古编)

  右秦诅楚文凡三曰久湫曰巫咸曰亚驼其石皆出
宋世说者谓初得巫咸文于凤翔次得久湫文于渭
又次得亚驼文于洛其词则一惟告于神者随号而
卷三十一 第 12b 页 WYG0830-0501b.png
异自石文之出黄鲁直张芸叟皆有训释欧阳公董
彦远王顺伯皆有论辨欧阳公谓以史记世家考之
自楚成王十八世为顷襄王名横不名熊相而疑传
写之误董氏谓秦之诅楚为顷襄也其见亦同顺伯
云秦自穆公十八世至惠文王与楚怀王同时从横
争伯此诅为怀王也或以楚自成王十八世至顷襄
王秦人之文不应数楚之世况顷襄立是时楚已微
弱非秦所畏不应有诅叶少蕴生先顺伯亦云熊相
卷三十一 第 13a 页 WYG0830-0501c.png
疑即怀王二说似为有见董氏又云其词若出一时
不知一日会盟安得亲质三所宋章樵云盟石告神
当于其地巫咸在解州盐池告文不应远在古雍董
氏疑其宗祝分致以告神顺伯谓当时告神想不止
是见于世者惟此而已此或得之予特疑其自秦至
宋千有馀年尝沈之于水瘗之于地其字画纤细理
难完好唐人编古文苑虽尝载其辞而自宋以前荐
绅君子曾无一言及之董氏谓岁久石渐刓阙因据
卷三十一 第 13b 页 WYG0830-0501d.png
旧本得其完书不知所谓旧本果出何时元吾子行
博古士也以先秦古器比较此篆绝不相类以为后
人伪作但宋世诸公爱其笔迹无有异论予固不得
而定之也(金薤琳琅)

  秦泰山刻石

  皇帝临立作制明(阙)    廿(阙)(阙) 并(阙)

  不(阙)  𨊩远黎登兹(阙)(阙)   从臣思迹本原

  (阙)    德(阙)(阙)行诸产得宜

卷三十一 第 14a 页 WYG0830-0502a.png
  右文五行行十二字存者三十字阙三十字在石
之西面

  大义著明陲于后嗣(阙)   皇帝躬听既平下(阙)

  兴夜寐建设长(阙)

  右文三行行十二字存者二十一字阙十四字在
石之北面

  (阙)经宣达远近毕理(阙)   贵贱分明男女体顺慎

  (阙)  昭隔内外靡不清(阙)    化(阙)无穷(阙)
卷三十一 第 14b 页 WYG0830-0502b.png
遗诏(阙)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阙)

  金石

  右文六行行十二字存者四十一字阙二十六字
在石之东面

  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阙)(阙) 为之者不称成
(阙) 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阙)昧死言臣请
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

  右文七行行十二字存者五十一字阙六字在石
卷三十一 第 15a 页 WYG0830-0502c.png
之南面(以上金薤琳琅)

  秦泰山刻石右秦二世诏李斯篆天下之事固有出
于不幸者矣苟有可以用于世者不必皆贤圣之作
也蚩尤作五兵纣作漆器不以二人之恶而废万世
之利也小篆之法出于秦李斯斯之相秦焚弃典籍
遂欲灭先王之法而独以已之所作刻石而示万世
何哉按史记秦始皇行幸天下凡六刻石及二世立
又刻诏书于其旁今皆亡矣独泰山顶上二世诏仅
卷三十一 第 15b 页 WYG0830-0502d.png
在所存数十字耳今俗传峄山碑者史记不载又其
字体差大不类泰山存者其本出于徐铉又有别本
云出于夏竦家者以今市人所鬻校之无异自唐封
演已言峄山碑非真而杜甫直谓枣木传刻尔皆不
足贵也余友江邻几谪官于奉符尝自至泰山顶上
视秦所刻石处云石顽不可镌凿不知当时何以刻
也然而四面皆无草木而野火不及故能若此之久
然风雨所剥其存者才此数十字而已本邻几遗余
卷三十一 第 16a 页 WYG0830-0503a.png
也比今所传峄山碑本特为真者尔(集古录)

  史记载秦始皇帝及二世皆行幸郡县立石刻辞今
世传泰山篆字可读唯二世诏五十许字而始皇刻
辞莫可复见宋丞相莒公镇东平日遣工就泰山摹
倚墨本以庆历戊子岁别刻新石亲作后序止有四
十八字欧阳文忠公集古录亦言友人江邻几守官
奉符亲到碑下才有此数十字而已余以大观二年
春从二三乡人登泰山宿绝顶首访秦篆徘徊碑下
卷三十一 第 16b 页 WYG0830-0503b.png
其石埋植土中高不过四五尺形制似方而非方四
面广狭皆不等因其自然不加磨砻所谓五十许字
者在南面稍平处人常所模拓故士大夫多得见之
其三面尤残缺蔽闇人不措意余审视之隐隐若有
字痕刮磨垢蚀试令模以纸墨渐若可辨自此益使
加工模之然终意其未也政和三年秋复宿岳上亲
以毡椎从事校之他本始为完善盖四面周围皆有
刻字总二十二行行十二字字从西南起以北东南
卷三十一 第 17a 页 WYG0830-0503c.png
为次西面六行北面三行东面六行南面七行其末
有制曰可三字复转在西南棱上每行字数同而每
面行数乃不同如此广狭不等居然可见其十二行
是始皇辞其十行是二世词以史记證之文义皆具
计其缺处字数适同于是泰山之篆遂成完篇宋欧
阳二公初未尝到惟凭工匠所说无(缺)惟人多以二
公为信故亦不复详阅余既得墨本并得碑之形象
制度以归亲旧闻之多来访问倦于屡报乃为此谱
卷三十一 第 17b 页 WYG0830-0503d.png
大凡篆字二百二十有二其可识者百四十有六今
亦作篆字书之其毁缺及漫灭不可见者七十有六
以史记文足之注其下谱成犹壁间久幽沉晦之迹
今遂历然秦至无义不足论然李斯小篆古今所师
经千三百有馀岁而复彰兹可尚也(河间刘斯立泰山秦篆谱后序)
右秦泰山刻石大中祥符岁真宗皇帝东封兖州太
守模本以献凡四十馀字其后宋莒公摹刻于石欧
阳公载于集古录者皆同盖碑石为四面其三面稍
卷三十一 第 18a 页 WYG0830-0504a.png
磨灭故不传世所见者特二世诏书数十字而已大
观间汶阳刘跂斯立亲至泰山绝顶见碑四面有字
乃模以归文虽残阙然首尾完具不可识者无几于
是秦篆完本复传世间矣以史记本纪考之颇多异
同史云亲巡远方黎民而碑作亲𨊩远黎史云大义
休明而碑作著明史云垂于后世而碑作陲于后嗣
史云皇帝躬圣而碑作躬听史云男女礼顺而碑作
体顺史云施于后嗣而碑作昆嗣史云具刻诏书刻
卷三十一 第 18b 页 WYG0830-0504b.png
石而碑作金石刻皆足以正史氏之误然则斯碑之
可贵者岂特玩其字画而已哉碑既出斯立模其文
刻石自为后序谓之泰山秦篆谱云(金石录)

  泰山篆秦丞相李斯书庆历庚子岁宋莒公惜其残
剥摹石于东平郡凡四十七字江邻几治奉符患四
方求者日至厌于供命则又刻其字于县𪠘按其文
秦二世诏也史记载始皇帝上泰山立石封祠下禅
梁父刻所立石诏书其叙巡狩以时不书封禅事立
卷三十一 第 19a 页 WYG0830-0504c.png
石书诏非缘封禅发之疑史记自误二世元年东行
郡县并海南至会稽尽刻始皇所立石石旁著大臣
从者名如此则泰山刻石始皇帝所立始皇诏书刻
其三面二世诏宜在其阴今石南面为二世诏书始
皇帝刻诏书乃在北西东三面盖石仆而后人起立
植之以其一面稍完故立之南乡此其故也河间刘
跂尝披抉剔去其翳蚀处得字九十有八班班可知
以史记考之其词可读明年余至泰山就视其石高
卷三十一 第 19b 页 WYG0830-0504d.png
才八九尺方面二尺馀以乱石培其下昔所建立盖
凿石为穴下寝其中岁久摧仆则后人累石固其趾
以存至字则止此未可以久远期也考其词寴(音亲)𨊩
(音邻)远黎史作远方黎民大义著明史作休明陲于后
世而史作垂于后嗣皇帝躬听史作躬圣男女体顺
史作理顺且刻诏书金石皆史误以词可得證之然
昭隔内外或谓为融古字相借不然则格与隔不可
兼用也陲为边陲若垂后世则当作𠂹说文甚辨慎
卷三十一 第 20a 页 WYG0830-0505a.png
不应尔见泰山篆字疑其字误慎书杂以古字论捡
押也曰施于后嗣石尤可考益为昆字昔卫宏尝谓
古一字有两名者就注之御史大夫则夫夫也莒公
亦曰夫中有大如千人书千千今考礼记檀弓曰夫
夫是也则字盖如此此李斯所得据也大人贯簪为
夫则大夫同文义亦可知呜呼三代书名至秦焚灭
尽之后世不得知先王命书之意惟秦文是习此其
祸天下后世其有穷耶后世无所考书名论辨字意
卷三十一 第 20b 页 WYG0830-0505b.png
则犹以是为据盖亦敝也篆文于后世为工然况之
三代此其为异政殊俗之法以乱同文者君子则宜
过而不问也昔汉儒谓秦废先王书李斯欲以其书
传后世以愚黔首然黔首卒叛秦而不可愚至于其
书在者后世诸儒方共解诂以传而三代书名幸有
存者则随弃不录然则秦之为患其足以愚后世者
余于此知之矣非秦能愚人诸儒盖自愚而不知也
(广川书跋)

卷三十一 第 21a 页 WYG0830-0505c.png
  咸阳志曰泰山碑秦相李斯书迹妙时古为世所重
郑文宝摸刋石于长安故都国子学今在文庙石皆
剥落唯二世诏一面稍见(学古篇)

  右秦二世东行诏书李斯篆其篆甚佳余在两京廿
馀年求之不能得比连得于洪遵道而楮墨亦佳京
师四方之所趋也而好古博雅之士皆在其所收蓄
周秦以来金石刻甚富然余独见邹仲熙高庭礼陈
思孝有斯刻固其难得如此也(东里续集)

卷三十一 第 21b 页 WYG0830-0505d.png
  余既得泰山秦篆又求得刘跂此谱遂附于后以见
秦刻在泰山者其未磨灭盖不止于今之所传墨本
也应天府学有此谱石刻余得之张士谦云(同上)
右秦泰山刻石欧阳公谓其友江邻几尝至泰山视
秦刻石所存仅数十字而其本乃邻几所遗赵明诚
谓宋真宗东封兖州守摹本以献凡四十馀字后宋
莒公刻之于石其说与欧阳公合明诚复谓大观间
汶阳刘跂亲至泰山绝顶见碑四面有字乃摹其文
卷三十一 第 22a 页 WYG0830-0506a.png
刻石自为后序谓之泰山秦篆谱明诚复以史记与
谱较之不同者凡十数字谓足以正史氏之失予家
旧藏此刻仅五十一字乃二世诏即欧阳公所谓江
邻几本赵氏所谓兖州及宋莒公摹本是也近得刘
谱视前加九十三字后序谓篆石埋植土中崇四五
尺五十一字在南面稍平故尝为人摹拓其三面皆
残缺蔽闇跂刮摩垢蚀而字始出盖刻文起西面而
北而东而南共二十二行其末曰制曰可三字复转
卷三十一 第 22b 页 WYG0830-0506b.png
刻西南棱上由是篆文首尾几于复完而俾之传世
此则跂之功也董氏书跋谓二世诏书宜在石阴而
今在其南始皇之诏乃在北西东三面盖碑石尝仆
后之人以一面稍完故树之南向董又谓石崇九尺
面方二尺馀而跂云石之崇五尺更俟登山访之(金薤
琳琅)

  欧阳文忠宋莒公皆不知峄山碑四面有字盖在刘
谱未出之前元吾衍子行号称博洽其学古编云石
卷三十一 第 23a 页 WYG0830-0506c.png
皆剥落惟二世诏一面稍见岂亦未尝见刘谱耶(同上)
金石录言刘跂作秦篆谱凡一百四十四字金薤琳
琅言宋莒公摹本仅二世诏五十一字今所存惟臣
斯臣去疾御史夫臣昧死言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
明白矣臣昧死请等二十九字在岳顶碧霞元君宫
之东庑而泰安州城内东岳庙中别刻一石亦止二
十九字其宋本不传(金石文字记)

  泰山刻石并二世诏李斯篆在奉符县泰山顶上(访碑
卷三十一 第 23b 页 WYG0830-0506d.png
录)

  刻二世诏文李斯篆在密州(金石略)

  封泰山刻李斯篆其石埋植土中高五尺形制似方
非方四面广狭不等总二十二行行各十二字(名山记)
泰山碑秦李斯篆始皇封禅泰山碑石在山东济南
(考槃馀事)


  六艺之一录卷三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