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第 1a 页 WYG0830-0323c.png

六艺之一录卷二十 钱唐倪涛撰
金器款识二十
不知年代品
太平钱
隋书食货志曰梁武帝时百姓或私以古钱交易有
卷二十 第 1b 页 WYG0830-0323d.png

平百钱但字有古今形有大小又有水波文及龟背者
两啬钱
敦素曰此钱重四铢径一寸三分微有外轮背面无
好郭其文篆书右曰两左曰啬形质大抵似半两制
作古异源流莫知董逌曰考字书无啬字又不与篆
卷二十 第 2a 页 WYG0830-0324a.png

书中出其以繬为啬又省文也此钱疑在南梁北齐
间
一文钱
泉志曰旧谱谓之一文审求其义了不可得然未知
何所稽也董逌曰考古文此字为巨泉盖圜钱也
卷二十 第 2b 页 WYG0830-0324b.png

旧谱曰形制类半两肉好无轮郭面有四曲文外向
有二字右类文字左不可识
永光钱
卷二十 第 3a 页 WYG0830-0324c.png

五金钱
泉志曰径八分重三铢六黍字文明澈制作甚精
大朝钱
卷二十 第 3b 页 WYG0830-0324d.png

董逌曰天福石晋年号当时所铸自有天福镇宝钱
见晋氏旧史李孝美曰此钱径八分重四铢六黍文
曰天镇福宝背文有一黎字在穿上字体形制与石
卷二十 第 4a 页 WYG0830-0325a.png

万岁钱
李孝美曰此钱径寸二分重十三铢面文缪篆曰皇
帝万岁背文缪篆曰忠孝传家肉好背有周郭
大兴钱
卷二十 第 4b 页 WYG0830-0325b.png

李孝美曰此钱径八分重四铢面文曰大兴平宝复
有一丁字在背文穿上
大千钱
泉志曰此钱径八分重三铢六参文曰大千通宝倒
卷二十 第 5a 页 WYG0830-0325c.png

字在通字之背制作字体肖大兴平宝钱
天感钱
泉志曰此钱文曰天感元宝字画遒劲顷岁获此寻
逸之
古钱
卷二十 第 5b 页 WYG0830-0325d.png

李孝美曰此钱径寸一分重十铢面有两字不可识
肉好有周郭皆夷漫如半两钱状
古文钱
泉志曰径一寸重四铢五参背文夷漫面肉坦平微
卷二十 第 6a 页 WYG0830-0326a.png

三字钱
泉志曰三字钱径寸一分重三铢三参面背肉形皆
平外无周郭制作简古字画夷漫叵辨亦圜法别种
也
千字钱
卷二十 第 6b 页 WYG0830-0326b.png

李孝美曰径寸六分重十铢面文右边有一千字体
如辽钱疑其同出而未得依据肉好皆有周郭
太兴钱
董逌曰文曰太兴平宝疑五代僭伪之所铸
外国品
卷二十 第 7a 页 WYG0830-0326c.png

王子年拾遗记曰因墀国在西域之北晋武帝时献
玉钱千缗其形如环环重十两上有天寿永吉之字
和同钱
卷二十 第 7b 页 WYG0830-0326d.png

万年钱
隆平钱
卷二十 第 8a 页 WYG0830-0327a.png

旧谱曰日本国钱四品并径寸重五铢其文𨽻书一
曰和同开珍二曰神功开珍三曰万年通宝四曰隆
平永宝其国延历中铸
乾文钱
卷二十 第 8b 页 WYG0830-0327b.png

而至云其国用铜钱文曰乾文宝
屋驮国钱
徐氏曰径七分厚薄肉好不异中夏字若梵书不可
复识
吐蕃国钱
卷二十 第 9a 页 WYG0830-0327c.png

敦素曰此钱径寸重五铢肉好精巧不减中国以铜
为之皆梵字不可识背文如开元钱有甲文询于众
人谓之梵钱
倭国钱
卷二十 第 9b 页 WYG0830-0327d.png

庆天历其国用钱文曰延喜通宝
梵字钱
泉志曰此钱径八分重三铢六参铜色纯赤文不可
辨大抵类屋驮吐蕃钱
天赞钱
卷二十 第 10a 页 WYG0830-0328a.png

五代史四夷附录曰契丹主按巴坚僭号名年曰天
赞泉志曰此钱径九分
应历钱
董逌曰契丹钱文曰应历重宝赵至忠北庭杂记曰
卷二十 第 10b 页 WYG0830-0328b.png

重熙钱
赵至忠北庭杂记曰圣宗卒少主宗真立改元景福
一年又改重熙泉志曰此钱径九分重三铢文曰重
熙通宝
清宁钱
卷二十 第 11a 页 WYG0830-0328c.png

钱径九分重三铢文曰清宁通宝
大康钱
徐竞高丽图经曰契丹咸雍十年改大康至十年改
元大安泉志曰此钱径九分重二铢四参以大康通
宝为号
卷二十 第 11b 页 WYG0830-0328d.png

李季兴东北诸蕃枢要曰契丹主天祐年号大安泉
志曰此钱径八分重二铢八参文曰大安元宝
寿昌钱
卷二十 第 12a 页 WYG0830-0329a.png

志曰此钱径九分重二铢四参文曰寿昌元宝
乾统钱
北辽通书曰天祚即位寿昌七年改为乾统泉志曰
此钱径寸重三铢二参文曰乾统元宝
天庆钱
卷二十 第 12b 页 WYG0830-0329b.png

李季兴东北诸蕃枢要曰契丹主天祚年号天庆泉
志曰此钱径九分重二铢四参文曰天庆元宝
千秋钱
卷二十 第 13a 页 WYG0830-0329c.png

常岁虏使入贡人多博易得耳董逌曰辽国钱盖近
世所为
东海三钱
泉志曰余按鸡林类事云高丽所铸有通宝重宝之
文今世所见凡三种通宝钱有二篆字及真行体重
卷二十 第 13b 页 WYG0830-0329d.png

三韩钱
孙穆鸡林类事高丽仿本朝铸钱以钱交易但其国
人与海海贾未以为便其钱规模与中国同皆以海
东通宝或海东重宝三韩通宝为记
东国钱
卷二十 第 14a 页 WYG0830-0330a.png

泉志曰此钱径寸重二铢四参文曰东国重宝轮郭
浑重字画明坦计高丽所铸
阇婆国梵书钱
三朝国史曰阇婆国在南海中其国剪银叶为钱博
卷二十 第 14b 页 WYG0830-0330b.png

铜银锡

交趾国黎字钱
黎
国朝会要曰秘书丞朱正臣言前通判广州窃见蕃
商多往交州贸市赍黎字及砂镴钱至州颇紊中国
之法
神奇厌胜品
卷二十 第 15a 页 WYG0830-0330c.png

南齐祥瑞志曰世祖治盆城又得一大钱文曰太平
百岁
广宗郡钱
卷二十 第 15b 页 WYG0830-0330d.png

三国典略曰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正月即位十月
广宗郡献瑞钱文曰归于圣帝
伪赵钱
晋书载记石勒传曰秦始中建德校尉王和掘得一
卷二十 第 16a 页 WYG0830-0331a.png

令公私行钱
应元钱
沈括笔谈曰庐山太平观乃九天采访使者祠唐开
元中创建元丰二年道士发地得一瓶封鐍甚固破
之有一铜钱文有应元保运四字不以为异元丰四
卷二十 第 16b 页 WYG0830-0331b.png

钱文符同本观乃以其钱表献
科斗钱
赵抃成都记曰唐乾符中蜀州刺史李师泰理第于
锦浦里北门西与李冰祠邻距宅之北地形渐高岗
走西南与祠相接于其堂北凿地五六尺得大冢砖
甓甚固得金钱于砖外数十枚各重十七八铢径一
寸七八分圆而无孔去缘二分有隐起规规内面各
卷二十 第 17a 页 WYG0830-0331c.png

泰师泰命并金钱复瘗之
台主衣库钱
顾烜曰中王之钱台主衣库今有此钱径四寸重八
卷二十 第 17b 页 WYG0830-0331d.png

寸重八两面文曰中王之钱背文曰五铢卐千敦素
曰所谓卐字者古万字也此钱钱中最大盖谓一当
五铢之千万固尝读其面文为钱中之王背文为五
铢千万于理为胜封氏曰面为𨽻书背为篆书
北斗钱
卷二十 第 18a 页 WYG0830-0332a.png

双五钱
双十钱
顾烜曰柄文日月文井文双五文双十五钱并奇异
卷二十 第 18b 页 WYG0830-0332b.png

四五钱
泉志曰此钱顾烜所载四傍皆篆书五字董逌谓之四五钱
明月钱
卷二十 第 19a 页 WYG0830-0332c.png

万国钱
泉志曰此钱径寸六分重十三铢面文平地作水文
一字类梵书不可识或曰日字背文为星官月免云
鹤龟形庆善郎中守仪真得之郡圃土中
龙文钱
卷二十 第 19b 页 WYG0830-0332d.png

敦素曰径九分重三铢两傍有文如日月皆不可识
三雀钱
旧谱曰径寸三分重十铢背面缘上皆作三雀衔花
面文曰五行大布背文有野草闲花之象
卷二十 第 20a 页 WYG0830-0333a.png

顾烜曰四文龟背钱今有此钱径一寸重六铢文曰
太平百钱背文隐起为龟形旧谱曰龟背文钱背为
龟甲隐起之形
水波纹钱
卷二十 第 20b 页 WYG0830-0333b.png

顾烜曰太平四文钱背有水波纹者三种并径一寸
重六铢文曰太平百钱大体类前条太平四文但制
作微为环壮而背有波纹耳旧谱曰水波纹钱大篆
小篆𨽻书三种
玄武钱
卷二十 第 21a 页 WYG0830-0333c.png

李孝美曰此钱径寸二分重八铢文曰永通万国背
文为玄武星剑之象
千秋钱
李孝美曰径寸九分重二十四铢面文曰千秋万岁
卷二十 第 21b 页 WYG0830-0333d.png

龙凤重轮钱
泉志曰此钱径寸三分重七铢二参背文重轮肉形
浑厚面文篆书曰永通泉货背为龙凤盘绕之象
压胜品
永安五男钱
卷二十 第 22a 页 WYG0830-0334a.png

旧谱曰径二寸三分厚一分重十八铢上下轮郭之
间皆作粟文面上四出文文曰永安五男背作四神
之状又有日月相待对者李孝美曰按所见者径寸
二分背面皆四出有粟文面文曰永安五男篆文与
后魏永安五铢相似唯男字真书耳
福庆钱
卷二十 第 22b 页 WYG0830-0334b.png

旧谱曰径寸二分半重一铢肉好背面皆有周郭亦
有径寸四分重十八铢者文曰伍男二女参公玖卿
好郭边作连珠文于外分为八分若箕形其二三五
九皆作大字
撒帐钱
卷二十 第 23a 页 WYG0830-0334c.png

旧谱曰径寸重六铢肉好背面皆有周郭其形五出
穿亦随之文曰长命守富贵背面皆为五出文若角
钱状景隆中中宗出降睿宗女荆山公主特铸此钱
用以撒帐敕近臣及修文馆学士拾钱其银钱则散
贮绢中金钱每十文即系一綵绦学士皆作却扇诗
卷二十 第 23b 页 WYG0830-0334d.png

既出逢韦巨源苏味道各执平一将在烛下云员外
事仆射省主欲有所取以手探平一怀尽而后已李
孝美曰顷见此钱于汝海王霖家形制文字皆如旧
所说但差大而铜铸耳
男钱
卷二十 第 24a 页 WYG0830-0335a.png

钱言佩之则生男也敦素曰径寸一分形制精巧字
体与货泉略同疑王莽时铸后周亦有布泉字皆玉
箸与此相并殊不侔也
辟兵钱
旧谱曰径八分重三铢背面皆有周郭又有两重于
卷二十 第 24b 页 WYG0830-0335b.png

一面曰去殃除凶一面曰辟兵莫当皆篆字其间有
八柱郭外仍有小柄
千金钱
旧谱曰形制轻重类辟兵钱其文一面曰长毋相忘
一面曰日入千金钱间亦有八柱
卷二十 第 25a 页 WYG0830-0335c.png

旧谱曰径八分重二铢五黍面文有四字皆科斗书
其可识者丰乐肉好背面皆有周郭李孝美曰此钱
文曰天清丰乐
君宜侯王钱
卷二十 第 25b 页 WYG0830-0335d.png

旧谱曰此钱径寸重如其文文有六字曰君宜侯王
五铢并篆书背面但有肉郭而无好郭形制与汉五
铢同而不甚精妙
长年钱
卷二十 第 26a 页 WYG0830-0336a.png

富钱
晋书石勒载记曰勒铸丰货钱旧谱曰径寸重四铢
文曰丰货世人谓之富钱言收此钱令人丰富
五男二女钱
卷二十 第 26b 页 WYG0830-0336b.png

李孝美曰此钱径七分厚一分半重十铢背面有字
皆曰五男二女
天下太平钱
李孝美曰天下太平钱二品大小不等面文皆曰天
卷二十 第 27a 页 WYG0830-0336c.png

有跃龙之状而平地作水文小者径八分重五铢为
五男二女戏弄之象而平地作毬路文疑亦厌胜之
流也洪遵曰此二钱今世有之又有二种其一面文
亦曰天下太平背文为四人持兵仗之象而平地作
水文径八分重三铢六参又有一种面文亦曰天下
太平背为九子母之形平地作毬路文径八分重二
铢四参
卷二十 第 27b 页 WYG0830-0336d.png

吴中有书贾来广陵出古钱三百馀见示刀布正伪
诸品皆备汪君祓江拓其文凡四以遗余一曰千秋
万岁面有龙凤形一曰长生保命面有北斗及男女
对立状一曰斩妖伏邪面有立神一蹲虎一篆符一
一曰龟鹤齐寿面无文盖古厌胜钱也暇日装演成
册为诗题后并邀祓江同作 翠墨手拓圜论文空
斋宝气歊浮云我有萧愚子和癖嗜好与世殊莸薰
卷二十 第 28a 页 WYG0830-0337a.png

录景严好事资前闻(千秋万岁钱见洪遵泉志)其三吉语擅苍雅
自藉神力通殷勤下土虮臣但稽首长生大帝保命
君于瓶解祟光景绝(宋周希稷诗谁家解祟吐于瓶)缟衣青纯年平
分及观阳幕得奇质(储华谷云钱以有字处为阴无字处为阳)龙凤腾霄
虎输乙斗匡首戴声回环揄袂交裙永为匹世间儿
女例心忪雨冷重屏梦萧瑟乞将后魏五男钱远胜
淮南万毕术撒之未足慰寒人佩此端能已愁疾壮
卷二十 第 28b 页 WYG0830-0337b.png

探囊尚有雕虫笔 ○汪为山亦赠予厌胜钱拓本
文曰金玉满堂篆书面有双龙绕之上有柄作片云
形大径二寸续装于册更为赋诗 金玉满堂语见
之老氏书所贵在能守盈缩相乘除胃脯或连骑舐
痔乃得车夤缘走权要极意为佃渔转瞬领军屋锁
涩集夔魖得失郑人梦此足发轩渠钱环篆四字字
偃披薤如善祝兼寓规陈义难龃龉片云抱廓外山
卷二十 第 29a 页 WYG0830-0337c.png

客何由储纸劳脱轻影一再结相于故人意不浅𬗟
想创物初不贪永为宝无悔亦无誉(厉鹗樊谢山房集)
续泉志序
吾友胡君一日尽出所弆古钱示余中指一大钱曰
此新莽货泉之镕也今几二千年矣土花活碧重晕
掩质明处其光可鉴转以赠子且曰汉书食货志云
冶镕炊炭应劭曰镕形容也作钱模也昔花山马衎
卷二十 第 29b 页 WYG0830-0337d.png

跋语题之曰范古之治器者以木曰模以土曰型以
金曰镕以竹曰范偏傍点画训诂极严太史喜尚新
异易镕为范虽范亦可通范礼少仪云左右轨范乃
饮扬子太玄经矩范之动成败之效也皆取法式之
意然究不若镕字于鼓铸之义为更切当耳君之博
识类如此乃复纵观所著续洪文安泉志辨齐太公
杏为齐太公货定台主衣库钱文中王之钱为钱中
卷二十 第 30a 页 WYG0830-0338a.png

目精烱然凝神注想擘肌分理不爽豪发经行巷陌
间见古钱辄摩挲宛转忽忽如有忘及既得之或释
一名或解一字欢呼拉友朋共加欣赏其耽痴成癖
又如此钱凡若干品大者完轮周郭方圜肉好小者
繁星难可名状君故多才工于摹拓伸纸破墨色香
具足暇则纂历代之规制考记传之逸文属夷僭国
神奇厌胜靡不该载取精之弘用力之勤梁顾烜唐
卷二十 第 30b 页 WYG0830-0338b.png

囊空之叹而是累累者又非可以为润屋之资藩身
之殖君之宝之吾甚惑焉虽然君无以古钱之见弃于
时勿适于用为足深慨也以君储蓄之富稍稍流布
岂必轻相衒耀窃恐好事者按图求之君即欲自珍
惜而有不可得者矣 乾隆元年月日仁和赵一清
朱祐辨文考制
家藏汉钱 半两 五铢 二器皆青绿色土古也
卷二十 第 31a 页 WYG0830-0338c.png

皆一寸 辨曰前汉篆半两五铢工铸甚精 考
曰前汉钱也孝文五年更秦半两钱为四铢文仍
半两至孝武元狩四年盗铸益多钱轻物贵有司
请更为皮币销半两钱铸三铢钱后以三铢轻易
作奸乃更请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质令不可得
摩取镕
家藏汉钱 大泉五十 契刀五百 二器皆青绿
卷二十 第 31b 页 WYG0830-0338d.png

分契刀重三钱八分圜径一寸柄长二寸 辨曰
汉篆大泉五十契刀五百说文契字从大汉书契
亦从大兹从木 考曰前汉钱也莽居摄变汉制
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泉五十又
造契刀其圜如大钱身形如刀长二寸文曰契刀
五百
家藏汉钱 大布黄人 器青绿色土古也得之襄
卷二十 第 32a 页 WYG0830-0339a.png

黄人 考曰莽即真以刘氏有金刀罢错刀契刀
及五铢钱更作宝货凡五物六名二十八品钱货
六品银货三品龟宝四品贝货五品布货十品大
布次布第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么布小布
小布长寸五分重十五铢文曰小布一百自小布
以上各相长一分重一铢文各为其布名直各加
一百上至大布长二寸四分重一两而直一千矣
卷二十 第 32b 页 WYG0830-0339b.png

家藏汉钱 货布 货钱 二器皆青绿色土古也
货布得之邵氏重四钱长广如汉书货钱得之襄
村氓重八分径一寸 辨曰柳叶篆货布货泉工
铸亦精 考曰中汉钱也莽伪天凤元年复申下
金银龟贝之货颇增减其贾直而罢大小钱改作
货布长二寸五分广一寸首长八分有奇广八分
其圜好径二分半足枝长八分间广二分其文右
卷二十 第 33a 页 WYG0830-0339c.png

一寸重五铢文右曰货左曰泉枚直一与货布二
品并行
家藏汉钱 大泉当千 器青黑色土古也得之旧
县贾人重一钱八分径一寸五分 辨曰大篆大
泉当千工铸甚劣 考曰汉末钱也孙权据江东
赤乌元年铸一当千大钱即此
家藏宇文周钱 五行大布 永通万国 二器皆
卷二十 第 33b 页 WYG0830-0339d.png

永通钱重八分径寸三分 辨曰小篆五行大布
永通万国 考曰宇文氏钱也武帝建德三年六
月壬子更铸五行大布钱以一当十宣帝大象元
年十一月初铸永通万国钱以一当十
历代刀布
契刀
卷二十 第 34a 页 WYG0830-0340a.png

前汉食货志曰王莽造契刀其环如大钱身形如刀
长二寸文曰契刀五百张晏曰其文左曰契右曰刀
无五百字也顾烜曰契刀五百非勒刀为此四字刀
上但有契刀二字而无五百张台曰台有此钱但薄
于错刀柄上文曰五百张顾二说并未见有柄者其
文铺成若错刀之陷金也
卷二十 第 34b 页 WYG0830-0340b.png

前汉食货志曰王莽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
荀悦汉纪曰居摄二年夏四月更造错刀一直五千
与五铢并行张晏曰刻之作字以黄金填其文上曰
一下曰刀
十布
卷二十 第 35a 页 WYG0830-0340c.png

卷二十 第 35b 页 WYG0830-0340d.png

前汉书食货志曰王莽铸大布次布第布壮布中布
差布厚布幼布么布小布小布长寸五分重十五铢
文曰小布直一百自小布以上各相长一分相重一
铢文各为其布名直各加一百上至大布长二寸四
分重一两而直千钱矣是为布货十品
货布
卷二十 第 36a 页 WYG0830-0341a.png

前汉食货志曰王莽天凤元年罢大小钱改作货布
长二寸五分广一寸首长八分有奇广八分其圜好
径二分半足枝长八分间广二分其文右曰货左曰
布重二十五铢直货钱二十五与货泉并行
大黄布刀
卷二十 第 36b 页 WYG0830-0341b.png

旧谱曰重七铢长二寸三分文曰大黄布刀张台曰
此亦王莽所铸文曰大黄布刀莽自言黄虞之后又
改平帝定安太后为黄室主则大黄莽之自称也意
者岂非莽之初谓刀布一物后分为二耶
蒙城古刀
卷二十 第 37a 页 WYG0830-0341c.png

有寸方十三字彷佛隶书背有方孔不透身形如刀
文曰货布五百疑王莽所铸
长平古刀
卷二十 第 37b 页 WYG0830-0341d.png

中所得状如小刀长二寸四分阔五分柄长二寸阔
四分柄端有孔总长四寸七分背面俱有字不可识
沂州银刀
嘉祐杂志曰王公和学士罢沂州得银刀一有齐大
公杏九字九字中阙不相属刀上又有隐起圜形疑
卷二十 第 38a 页 WYG0830-0342a.png

长平异布
旧谱曰亦幼奇所得也长寸一分下广九分者长五
寸广五分向上渐阔无好足枝长四分间广三分面
有两字类科斗书背有三道文不可识
异布
卷二十 第 38b 页 WYG0830-0342b.png

旧谱曰长四寸一分上广寸二分下广寸五分首长
六分广寸好径五分足枝长寸二分间广四分重十
卷二十 第 39a 页 WYG0830-0342c.png

曰按所见古布多矣唯此一品极大而形制特与大
黄布刀相似旧谱以谓状如货泉有所未尽
异布
旧谱曰长寸八分肩广寸下广寸一分足间广五分
正圜无好及周郭重十二铢面文五字不可识
卷二十 第 39b 页 WYG0830-0342d.png

旧谱曰长寸七分肩广寸足间广六分有好形
制与上布相类面文三字其左边一字与中心
一字亦类上布右边及中心字而倒正不同亦
有无好者
异布二品
卷二十 第 40a 页 WYG0830-0343a.png

旧谱曰长短广狭与上二品相似文字
异布
张台曰长寸七分半肩广八分足间二分有肉郭面
文两字
卷二十 第 40b 页 WYG0830-0343b.png

张台曰长寸六分肩广八分首广五分足间广二分
重六铢背面各一字面文如日下安乂字又两画长
短不齐背文如了傍加竖斜画与上布皆于宝鼎尉
王铸处见之
异布
卷二十 第 41a 页 WYG0830-0343c.png

张台曰长二寸一分肩广寸三分首广九分足枝长
六分间广四分半重二十八铢面文四字有如二字
者金边安瓜者山下安中者两口相重者背文一字
与面文右边向上者同形质朴厚不曾磨铝于检校
膳部李涿处见之
异布
卷二十 第 41b 页 WYG0830-0343d.png

李孝美曰按此布长短广狭轻重与上布相类面文
六字亦同但倒正相异复无背文耳
异布
李孝美曰按此布长二寸上广寸二分下广寸三分
卷二十 第 42a 页 WYG0830-0344a.png

周郭面文六字亦不可识
异布
洪遵曰余按此布长二寸肩广四分首广六分半足
枝长五分间广四分半重十三铢八参正圜背面肉
好皆有周郭面文四字
卷二十 第 42b 页 WYG0830-0344b.png

洪遵曰按此布长二寸二分肩广四分半首广八分
足枝长五分半间广如之正圜重十六铢七参面文
不可识
古铜片
卷二十 第 43a 页 WYG0830-0344c.png

旧谱曰咸通八年兖海观察郑汉章奏百姓于野内
掘得古铜片四千九百五十五片诏翰林验云上有
齐归化三字按其形制及文篆外莫之睹亦古布流
也
卷二十 第 43b 页 WYG0830-0344d.png

六艺之一录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