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第 1a 页 WYG0726-0332c.png

武经总要前集卷八
宋 曾公亮等 撰
制度八
卷八 第 2a 页 WYG0726-0333a.png

阵变化为地阵或即张形布势破敌攻围不定其
形故为动也云象龙纵布雨天次之纵布四地次
于天后纵布四风挟天地之左右天前衡居其左
云居两端人多传韩信注释者与此微有差异而
有范蠡乐毅之说相杂今亦错综于其中(公孙弘/解续说)
(之意谓/之上语)其于部队或三或五或三十或五十阵图
如此变通由人其八阵用方圆阵法以寡禦众阵
卷八 第 2b 页 WYG0726-0333b.png

以三千步卒败羌万骑用此术也
李靖阵法
古今以来临戎对敌每作四面阵周回受敌以为必固
倘若选锋而击之其阵必破此非天殃将之失也
亦或作长阵或作蛇阵皆以队伍步骑相接或被
冲破一处即败散不全不将被溃师之罪移过于
下遂使骁勇小将无罪受诛今则翻成定制各立
卷八 第 3a 页 WYG0726-0333c.png

势既就诸战阵相应犹手臂相救以此攻守万无
一失然以中军为中黄阵次有若前冲行冲左突
右击白云青蛇大赤大黑权凶决胜先锋破敌以
上除中黄之外馀十二阵以应十二辰
大墨子 大赤午 破敌丑 左突寅
青蛇卯 推凶辰 前冲巳 先锋未
右击申 白云酉 决胜戌 后冲亥
卷八 第 3b 页 WYG0726-0333d.png

二百人并骑射长枪短兵等伏在阵随便冲击其
白云青蛇大赤大黑既碍掩尾趁退每阵加骑长
枪一百人凡都计马步军共万八百人成一大阵
其中三千人是骑射长枪马军除中黄大黑大赤
白云青蛇之外馀八阵每阵抽骑弓弩一百人共
八百人充游奕军挑战乱兵引敌如兵少即于队
中减人兵多即于队中加数必要存其阵队止即
卷八 第 4a 页 WYG0726-0334a.png

不在劳烦指布此则应变之法出入如神攻取皆
胜所向无敌其小阵皆有四头每头配勇将一人
用战鼓一面中央立一大旗号凡每面如有贼来
攻击即诸阵相应欲救南阵即南面鼓动八百人
一时顺日向南转战东西北同此只转步人骑兵
不移每阵相去广狭一百步状如街陌设诈挑战
引之令入即背他阵突出弓弩骑射长枪左右夹
卷八 第 4b 页 WYG0726-0334b.png

之可胜也
裴子法
五阵之法一鼓举黑旗则为曲阵二鼓举朱旗则为锐
阵三鼓举青旗则为直阵四鼓举白旗则为方阵
五鼓举黄旗则为圆阵阵之疏密卒一人居地广
纵各二步十人为一列一队凡十列广纵各二十
步阵间容阵队间容队曲间容曲前禦其前后禦
卷八 第 5a 页 WYG0726-0334c.png

以参短短以参长回军转阵以后为前以前为后
进无奔逸退无伏走五阵乃理
卷八 第 6a 页 WYG0726-0335a.png

卷八 第 7a 页 WYG0726-0335c.png

卷八 第 7b 页 WYG0726-0335d.png

等军量山川土地之形按阵而居可以逸待劳以
饱待饥其扬奇备伏皆马骑分而为八凡二千人
逐便而居以应权也六鼓举龙旗则为常山矣按
阵国策曰常山蛇击其尾其首救击其首其尾救
击其中其首尾皆救此其义也
卷八 第 8a 页 WYG0726-0336a.png

黄帝五行之金阵于卦属兑宫五音属商为白兽
则生孙子之方阵吴起之车箱阵诸葛亮之洞当
阵以其行伍洞彻而相当也其扬奇备伏兵后八
阵皆仿常山之法布之恐烦多不重录
卷八 第 9a 页 WYG0726-0336c.png

右前部居前后部居后中部皆并置校尉左右中
央司马各按部以前后曲相次曲以左右官相当
官以前后队相随队以百人为列以十人为对对
以五人为伍各按其处无动队分为团团合为队
谓之分合卒一人居地二步一队方十步广二十
步队间容队曲广十步曲间容曲部袤百八十步
部间容部阵广四百六十步阵间容阵凡设方者
卷八 第 9b 页 WYG0726-0336d.png

圆阵图
黄帝五行之土阵于卦属艮宫于五音属宫为勾
陈则孙子之圆阵吴起之车箱阵诸葛亮之中黄
阵以其居中位者土也
卷八 第 10a 页 WYG0726-0337a.png

卷八 第 10b 页 WYG0726-0337b.png

曲出其前前部后曲出与之并后部后曲出其后
后部前曲出与之并左右部及中部各旋向左右
卫骑随之校尉司马部后地如法四方高利圆圆
利守
卷八 第 11a 页 WYG0726-0337c.png

黄帝五行之水阵于卦属坎宫于五音属羽为玄
武则孙子之牝阵吴起之曲阵诸葛亮之龙腾阵
以其屈曲如龙腾也或名却月阵宋武帝多用此
卷八 第 12a 页 WYG0726-0338a.png

卷八 第 12b 页 WYG0726-0338b.png

曲出在左部前为左翼后部前曲出在右部前为
右翼中部前曲左右骑队分为左右与后队并校
尉司马部后居地如法左右高利牝牝利吞
卷八 第 13a 页 WYG0726-0338c.png

黄帝五行之火阵于卦属离宫于五音属徵为朱
雀太公名鸟云阵则孙子之牡阵吴起之锐阵诸
葛亮之鸟翔阵以其轻锐如鸟飞翔
卷八 第 14a 页 WYG0726-0339a.png

卷八 第 14b 页 WYG0726-0339b.png

曲出在后部前左部前曲出在前部前相去二十
步左右官各前进二十步为嘴中部前曲左右队
前次之校尉司马部后居地如法后高前下利牡
牡利溃
卷八 第 15a 页 WYG0726-0339c.png

黄帝五行之木阵于卦属震宫于五音属角为青
龙则孙子之冲方阵吴起之直阵诸葛亮之折冲
阵以其直前折冲于敌
卷八 第 16a 页 WYG0726-0340a.png

二部出在前后中三部前并列相从而居校尉司
马部后居地如法前高后下利冲方利争险
车轮阵图
太公三才之地阵于卦属坤宫则孙子之车轮阵
吴起之衡阵诸葛亮之握机阵以其进止机巧为
名
卷八 第 17a 页 WYG0726-0340c.png

卷八 第 18a 页 WYG0726-0341a.png

前曲后队左右官后曲前队左右官各左移出二
十步右部亦如之相近如为鼓翼状校尉司马部
后居地如法平易利车轮车轮利进矣
罘罝阵图
太公三才之人阵一曰飞翼阵于卦属巽宫则孙
子之罘罝阵吴起之卦阵诸葛亮之名虎(或作/禽)翼
以其游骑两傍而舒翼也或名鱼丽阵又曰鱼贯
卷八 第 18b 页 WYG0726-0341b.png

阵则此也
卷八 第 19a 页 WYG0726-0341c.png

卷八 第 20a 页 WYG0726-0342a.png

右部前曲左右官居前横列后曲居后亦如之中
部及前后部曲等布地如法斥泽利罘罝罘罝利
救
雁行阵图
太公三才之天阵于卦属乾宫则孙子之雁行阵
吴起之鹅鹳阵诸葛亮之衡阵以其连接如秤衡
也传曰郑翩愿为鹳其御愿为鹅是也
卷八 第 21a 页 WYG0726-0342c.png

卷八 第 21b 页 WYG0726-0342d.png

曲进前出为首其后曲次之与前部前曲后部前
曲并前前部后曲左斜官曲相随后部后曲右斜
官曲相随右部却次后曲皆有斜亦官曲相随左
部却次前后曲皆左斜亦官曲相随校尉司马部
后居地如法城邱利雁行利绕裴子法曰凡八阵
之法转而相胜更为雌雄
方阵正而厚圆阵随而取正厚者力并故方胜圆
卷八 第 22a 页 WYG0726-0343a.png

若卷取之以牝吞圆势可败也法曰翼而张者攻
其两角故圆胜牡犹聚胜散也牝阵胜牡者牡阵
前锐后重象剑之锋而牝张其两翼前单后复也
法曰锐而锋者夹击之故牝胜牡犹复胜单也牡
阵胜冲方者冲方前众后疏战者相从居者有馀
牡背高项下因其地势以溃其虚可以败敌也法
曰得地助者昌失地助者亡故牡胜冲方冲方胜
卷八 第 22b 页 WYG0726-0343b.png

地势高利守以疲车轮之力故冲方胜车轮也
罘罝备在首尾虚在两傍其势不坚车轮之兵
须备以彊弩善冲乱敌法曰以守待攻者彊以
动待敌者亡此车轮胜罘罝也 雁行以前锐后
张延斜而行便于绕人罘罝前后横中央纵便于
绝延斜利于相救且战且息此罘罝胜雁行也
方阵行重而厚佚居者众用力者寡雁行延斜张
卷八 第 23a 页 WYG0726-0343c.png

选其勇力胁其旁此雁行胜方阵也凡三军迁徙
次舍之宜必就所喜避所恶依其水草利以刍牧
因险阻为沟垒则施攻薄而易备凡屯兵处军于
山之高者则为敌所接于山之卑者则为敌所囚
故知处山之势据其阴阳备其左右命曰鸟云之
阵言能鸟散而云合应变从利也
右阵法兵之形势也雷动猋举后发而先至离合
卷八 第 23b 页 WYG0726-0343d.png

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汉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定
著三十五家而孙武书凡八十二篇图九卷孙膑
八十九篇图四卷复有蚩尤二篇李左车韩信等
篇目并亡今之秘府所存孙武书惟十二篇无图
其所言皆权谋之事极为精密太公六韬黄石公
三略穰苴法吴子书皆远古所存可观者唐李靖
兵法于近世最为详练可举而行杜佑采其条目
卷八 第 24a 页 WYG0726-0344a.png

所存者惟唐人李筌有八阵图而其说难以依据
裴绪新令有九阵图参引大公孙子诸葛之法为
證舍是无有焉惜哉兵家形势之法不可无也战
国无如二孙吴起辈号善用兵者而著书背有图
汉名臣如韩信子方删定亦著其法周公六典司
马教坐作进退之度盖阵法者所以训齐士众使
其上下如一前后左右进退周旋如身之运臂臂
卷八 第 24b 页 WYG0726-0344b.png

天险赴深溪莫有逆其命者猝焉遇寇莫有错乱
然后可以从事于就敌驰驱于绝域同乎祸福存
亡则能决敌计矣无是法也则将何以使人哉平
居则训齐遇敌则击搏此其义也故废阵形而用
兵者败将也执阵形而求胜者愚将也夫便击刺
之利习广纵之势见敌而无奔北挠乱之祸拱揖
指挥无不服从者是岂不由素所习哉素习之法
卷八 第 25a 页 WYG0726-0344c.png

乱混混沌沌形圆而不可破不用阵法其孰能与
于此乎
卷八 第 25b 页 WYG0726-0344d.png

武经总要前集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