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 第 1a 页 WYG0726-024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武经总要前集卷二
           宋 曾公亮等 撰
  制度二
   讲武     教例
   教骑     旗例
   习勒进止常法 教平原兵
   教步兵    教骑兵(鼓角金钲/教场等图)
卷二 第 1b 页 WYG0726-0247d.png
   教法     教条十六事(三令五/申附)
   打围草教法(并/图) 日阅法
   骑兵习五变图 步兵习四变图
   教弩法(并/图)   教弓法
传曰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习趋利弗
及避难不毕前击后解此不习勒卒之过也其法百不
当一故曰军无众寡士无勇怯以治则胜以乱则负兵
不识将将不知兵闻鼓不进闻金则止虽百万之众以
卷二 第 2a 页 WYG0726-0248a.png
之对敌如委肉虎蹊安能求胜哉所谓治者居则阅习
动则整坚进不可以犯退不可以追前却如节左右应
麾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虽绝成阵虽散成行
治之素也古法曰三官不缪五教不乱是谓能军三官
者鼓金旗也五教者耳目手足心也教目知行色之旗
教耳知号令之数教足知进退之度教手知长短之兵
教心知赏罚之用五者用习取胜之治卒也故用兵欲
其便用器欲其利将校欲其精士卒欲其教盖士有未
卷二 第 2b 页 WYG0726-0248b.png
战而震慑者马有未驰而疲汗者非人怯马弱不习之
过也前古讲武教旗之法草教习勒之常虽未尽制胜
之方要之卷舒离合坐作进止不失其节矣然后观敌
应变临事制宜使之赴水蹈火出生入死同心一力前
无彊对宁不由斯而致焉方今虽有训练之方然而法
制未立是以旗幡虽设不主进退鼓角虽备不为号令
行伍虽列不问稀密部阵虽立不讲圆方见敌即驰遇
地即战不制奇正不为备伏不择险易不询孤虚及夫
卷二 第 3a 页 WYG0726-0248c.png
连师百万决机呼吸事不素定难乎应敌今故悉采前
世教阅之法重复研究详载于篇夫训士之法虽贵约
弃繁舍迂求要欲使人心齐劝指顾如一然有不可得
者要须兼存故但习其容不可施之战斗者草教日阅
是也虽曰训习便可勒为行阵者讲武教骑教步教弩
是也故不先日阅是谓教而无渐不后讲武是谓训习
而无功斯则交相为用而成折冲靖难之具也若夫乘
三农之隙习六师之容顺威仪明少长严赏罚陈号令
卷二 第 3b 页 WYG0726-0248d.png
麾焉使必从指焉使必赴则将帅当于此求其一二而
施之行事云
   讲武
仲冬之月前期十有一日所司请讲武遂申命将帅选
阅军士所由先于都门外芟莱除地为场方一千二百
步四出为和门于其中择地为步骑六军营埒之处左
右厢各为三军上军在北中军次之下军在南东西相向
中间相去容三百步五十步立表一行凡立五行表间
卷二 第 4a 页 WYG0726-0249a.png
前后各容五十步为三军进止之节前一日将帅及士
卒集于墠地所禁諠哗依色建旗为和门于都墠之中
四角皆建五綵牙旗金鼓甲仗威仪悉备大将以下各
有统率如常式步军大将被甲胄乘马教习士众为战
阵法是日未明十刻士众严备五刻将士皆擐甲各为
直阵以俟将军仪服备物大将各处于其中立于旗鼓
之下(若六军则每军鼓十三钲二大/角四旗并止于其军后表之下)立定吹大角三通
中军大将各以鞞合鼓二军俱击鼓三鼓有司偃旗步
卷二 第 4b 页 WYG0726-0249b.png
士皆跪二军诸帅果毅已上各疾趋集于中军旗鼓之
下左厢中军大将立于旗鼓之东西面诸军将立于旗
鼓之南北面西上以听誓大将军曰令讲武以教人战
进退左右一如军法用命有常赏不用命有常刑可不
勉之誓讫左右三军别长史二人振铎分循以警众请
果毅各以词告其所部遂击鼓有司举旗士众皆起骑
徒皆行及表击钲骑徒乃止又三鼓有司偃旗士众皆
跪又击鼓有司举旗士众举皆起骑骤徒趋及表乃止
卷二 第 5a 页 WYG0726-0249c.png
整列位定东军一鼓而举青旗为直阵西军一鼓而举
白旗为方阵以应之次西军一鼓而举赤旗为锐阵东
军亦鼓而举黑旗为曲阵以应之次东军鼓而举黄旗
为圆阵西军亦鼓而举青旗为直阵以应之次西军鼓
而举白旗为方阵东军亦鼓而举赤旗为锐阵以应之
次东军鼓而举黑旗为曲阵西军亦鼓而举黄旗为圆
阵以应之凡阵递为客主先举者为主从五行相胜之
法为阵以应之每变阵二军各选刀楯五十挑战于两
卷二 第 5b 页 WYG0726-0249d.png
军之前第一第二挑战迭勇怯之状第三为敌均之势
第四第五为胜败之形每将变阵先鼓而为直阵然后
变为馀阵之法五阵毕两军集俱为直阵又击三鼓有
司偃旗士众皆跪又击鼓举旗士众皆起骑驰徒走左
右军俱至中表相拟击而选每退行至一表跪起如前
遂复本列乃讲骑军二军吹角击鼓誓众俱进及表乃
止皆如步军惟无跪起骑军东西迭为客主为五变之
阵皆如步法每阵八骑挑战于两阵之间五阵毕俱待
卷二 第 6a 页 WYG0726-0250a.png
击鼓而前盘马相拟而罢遂振旅徒还
   教例
凡教为阵少者在前长者在后其还则长者在前少者
在后长者持弓矢短者持戈矛力者持旌勇者击鼓刀
楯为前行持槊者次之弓箭为后行将帅先告示众使
习见旌旗指挥之节旗仆则跪举则起习知金鼓动止
之节击鼓则进鸣金则止知刑罚之苦(或作/明)赏赐之利
持五兵之便战斗之备习惯跪起及行列险隘之路凡
卷二 第 6b 页 WYG0726-0250b.png
步骑三军之士备则满数省则半之损益随时唯不得
减将帅凡相拟击皆不得以刃及凡步士进退险过中
表二十四步而止不得过也
   教旗
凡教旗人无常数大抵五百人为一营以营之多少分
左右厢列次第建名号营壁已定依次秣马甲胄器仗
置本队幕前轻重兵粮置本队幕下凡步队队五十人
其职仪则队头一人副一人执旗一人(天/旗)傔旗二人(认/旗)
卷二 第 7a 页 WYG0726-0250c.png
其给器仗则鎗一十五根通旗在内弩五具弓矢十具
棒六具陌刀五具拍把四具牌五具凡骑队队五十人
执仪如步队器仗则鎗槊弓箭自馀不须凡左右厢给
鼓与钲各五具异色都教大旗旆二口大角名四定中
央幡槊十口左右立牌队别一枝(牌长/二尺)凡第一角声动
各营被马装束擐甲第二角声动即作队马步皆当
前依次立第三角声绝步兵依次先发引至战地凡折
冲果毅(今则诸军虞/候指挥使等)及队头看排量地之宜依次均列
卷二 第 7b 页 WYG0726-0250d.png
星布捉队队头旗前立副者押队若南北列阵则东西
相向东西列阵则南北相向凡一战队为两副队为驻
对初立皆抢脚量地布置步阵已定第四角声绝即引
骑军左右厢从营蹀躞缓行从南去步队二十步以下
次鱼丽驻立骑队已定乃集拆冲果毅队头等宣示法
令授回旋陈规矩告祸福然后还箸本队各令明告示
众闻鼓即战闻钲即退立定已后第五角声绝大旗向
前麾步骑齐行十步已下大旗向后麾步旗齐住大旗
卷二 第 8a 页 WYG0726-0251a.png
卧步兵皆胡跪卧抢大旗举并枪起立第六角声绝视
大旗捺诸队皆捺槊胡跪解幡大旗举左右厢齐举槊
第七角声绝左右厢并击鼓战队皆捺槊齐叫缓行相
向交战右厢击钲息鼓诸队引退左厢逐至右厢立队
处右厢息钲击鼓驻队捺槊齐叫而前左厢击钲息鼓
却回引退至中央左厢息钲击鼓却回交战少顷左厢
击钲息鼓引退至驻军右厢逐至左厢立队处右厢息
鼓击钲却退左厢息钲鸣鼓驻队捺槊齐叫而前逐至
卷二 第 8b 页 WYG0726-0251b.png
中央右厢息钲击鼓却回交战少顷左右厢皆击钲息
鼓各还本布阵地立定视大旗听鼓声旗合鼓动左右
厢前后正副三队作一队齐叫捺槊至中央交战听左
右厢钲声动各还本地依队举槊立定少顷听鼓视大
旗合两战队相依并四副队共为一队且行且合而前
直入齐叫至中央交战听左右钲声动即止各还本队
(此是三百人/作一队战也)立定听鼓视大旗合左右厢三战队并
六副队共为一队且行且合齐叫直前中央交战少顷
卷二 第 9a 页 WYG0726-0251c.png
听左右钲声则止各还本队处(此是五百人/作一队战也)立定大旗
捺诸队枪皆捺大旗举诸队枪皆举又捺至半诸队即
降枪大旗摆鼓声动左右厢齐叫缓步行唱护护大旗
急摆更大叫吐枪急入相刺当此之时大旗头著地听
钲声动大旗举即还依本队处立不得举枪须大旗举
诸队枪齐举大旗合大队自簇立定视大旗旋本队还
归本处视大旗捺诸队枪齐捺大旗举诸队枪齐举又
捺大旗诸队即降枪听鼓声视大旗摆却直前齐唱护
卷二 第 9b 页 WYG0726-0251d.png
护至中路以后更大叫急入左右箱刀交直过左厢向
右厢地立右厢向左厢地立立定视大旗摆左右诸队
准前直入齐唱护护中路大叫急入交刀直过各还本
地立视大旗举诸队举大旗合正副队齐簇步军立队
定第八角声动绝左右骑军从北相掩相交蹀躞缓行
绕兵一匝还旧位立定步军视大旗捺从北而南以次歌
舞还营至营依队次立少顷第九角声绝胡跪捲旗缠
幡视大旗捺诸队齐捺大旗举诸队齐举大旗旋诸队
卷二 第 10a 页 WYG0726-0252a.png
散还本幕步军散后更捺大旗骑军以次从北卷队蹀
躞缓行还营依队次立少顷第十角声绝以次解脱复
槽枥
   旗例
凡掉而招旗则众皆集一点卓旗则队头集二点卓旗
则百人将集三点卓旗则五百人将集一点一招则千
人将集一招而掉则譀簸旗则整齐掉而指则合左再
挥则左右再摆则右偃旗则止摆而指则开再掉而指
卷二 第 10b 页 WYG0726-0252b.png
则聚再掉则散卷旗则衔枚卧旗则俯伏举旗则起三
掉则见敌左右掉则布阵再晱则进招而掩则跪再招
则退再招再掉则素救援再睒则发军归
   习勒进止常法
凡教前一日诸营将校各分方位立旗以自表东军立
青旗西军白旗南军赤北军黑(皆牙旗/为和门)大将居于中黄
牙旗以为四旗之主诸军行止视大将之旗金钲鼓角
陈之于牙旗之左右其法每队五十人教日逐队自营
卷二 第 11a 页 WYG0726-0252c.png
缠旗枪至场左右厢各依队次解幡而立队各相去十
步方十步分布使匀其驻队塞空去前队二十步布列
已讫诸营将校悉向大将军牙旗候处分每隔一队定
一战队即出队前五十步听角第一声绝诸队一时散
立第二声绝诸队一齐捺枪卷幡张弓拔剑第三声绝
诸队一齐举枪第四声绝诸队一齐笼枪跪膝目视大
将军黄旗耳听鼓声如黄旗前亚鼓声动齐唱呜呼呜
呼两厢队并进前至中界齐斗唱杀击刺争战胜负讫
卷二 第 11b 页 WYG0726-0252d.png
胜从负不过三十步审知其败马军逐北闻鼓钲即止
叫却行膊上架枪侧行回身向本处散立第一角声绝
一时掩枪解幡第二声绝一时举枪第三声绝一齐簇
队听进止如放散更听角一会然后以次发引归本营
失节度者有罪凡教战如须加兵作大队者即视大将
军碧白二旗交即五队合为一队(是合二百五/十人为队)其队𤼵
及卷旗举枪簇队斗战一依前法若大将五旗交即十
队合为一队(是合五百人为一队虑贼大/队前冲故作大队以禦之也)队法如初教
卷二 第 12a 页 WYG0726-0253a.png
讫欲还营听次角第一声绝即散二百五十人为队第
三角声绝即散五十人为一队如此凡三度则教毕
   教平原兵
凡教兵必择平原旷野孤山高陇可以登高视远之地
大将居其上南向左右置鼓十二面角二十枚立五色
旗分左右六纛在前旗节次之监军御史禆副左右衙
官驻队如偃月形为后骑下临平野使士卒目见旌旗
耳闻鼓角心存号令乃命诸将分为左右皆去兵刃以
卷二 第 12b 页 WYG0726-0253b.png
精新甲胄旗帜教之盖以易见而生勇也各以兵马使
为长班布其次阵间容阵队间容队曲间容曲人间容
人出入来往不阂驰逐以长参短以短参长回军转阵
以后为前以前为后进无奔迸退不趋走纷纷纭纭斗
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以正合以奇胜
听音望麾乍合乍离于是三令而五申之白旗点鼓声
动则左右厢齐合朱旗点角声动则左右厢齐离离之
与合皆不过子午之位左厢阳向而旋右厢阴向而旋
卷二 第 13a 页 WYG0726-0253c.png
左右各复初位信旗下立俟白旗掉鼓音动左右厢各
云蒸鸟散弥川络野然而不失部队之疏密朱旗棹角
音动左右厢各复初位前后左右人立之疏密使无差
尺寸散则法天聚则法地如此三合三离三聚三散不
如法者军吏之罪罚从军令既毕大将乃立五色旗十
二口置于左右厢阵前每旗用壮士五十人守之使壮
士五十人夺旗左厢夺右厢旗右厢夺左厢旗鼓音动
而夺角音动而止得旗者胜失旗者负胜则赏负则罚
卷二 第 13b 页 WYG0726-0253d.png
因是使习知立阵之法
   教步兵
凡教阵先量士卒多少即教场中分三道土河中分左
右厢回队夹一土盆以次布战锋队第一队为战队间
一队抽取一队为驻队队随多少每厢各两重布队凡
入教场布阵先六纛次五方旗次角次鼓次钲次认旗
次左右厢兵马使次第相续立定一队为驻队一队为
战队皆取五方信旗为号(凡士卒动静/皆号信旗)吹角一会点青
卷二 第 14a 页 WYG0726-0254a.png
旗兵马使都虞候集(凡旗皆须地/上卦为照也)点赤旗十将副将同
集点皂旗小所由悉集受处分讫却归本队(放归本队/须候却揭)
(五色旗/乃还)丁宁晓谕讫南头第一队两厢各出一旗以告
(辨谓排比所教/练兵马已记)告讫旗归本队即视信旗合击鼓一
槌诸队尽簇信旗开鼓一槌诸队尽开却依本处立信
旗举鼓一槌诸队枪旗并举齐唱轧声信旗亚又鼓一
槌诸队枪旗并亚齐唱千声诸队弩手齐出至亚前第
三土河作上弩势(凡出并至前/第三土河)又鼓一槌架箭又鼓一
卷二 第 14b 页 WYG0726-0254b.png
声皆唱杀声却退本队立定又鼓一槌齐唱千声弓手
齐出至土河各为架箭势又鼓一槌齐唱杀声陌刀齐
亚不得背面起陌刀头却还本队立定(凡归队却行皆/须前脚续后脚)
(不得回一/面行也)旗又三点一点一交声三点三交声讫鼓三
(一声警众二声排/比三声陈长行)便长打鼓皆作何何声左右厢并
进至中央出此河立定大叫交交胡禄交匝右厢退左
厢还至本队前土河右厢点信旗唤驻队大叫交交走
救与战队齐立定左厢退右厢逐之至本土河前左厢
卷二 第 15a 页 WYG0726-0254c.png
点信旗唤驻队大叫交交走叫与战队立定右厢退左
厢逐之至中央土河立定良久听鼓声歇何何声绝鼓
一槌齐唱千声枪头并举与肩齐(若枪头低地/一尺已下也)又一鼓
声齐唱杀枪旗尽亚三手三杀然后击钲钲𤼵左右厢
齐退并不得回面起枪至本土河立定讫候鼓声一槌
齐千声枪旗并揭立信旗合鼓一槌诸队齐作羽林声
听角声𤼵羽林声止教毕(候转语/齐唱喻)视行旗点著地则两
厢齐唱□视五方旗及角声行左右厢两头各出一队
卷二 第 15b 页 WYG0726-0254d.png
至第二土河行依军次还营
   教骑兵
凡出骑兵须以五方旗先引次角次鼓次金钲馀依军
次左右厢兵马相续至教场去就进退一视信旗金鼓
左右厢各十队(大小临时量/马数多少)已至教场立定惟展信旗
馀诸旗幡尽卷左右厢相去各二百步散立凡一骑军
纵模各四步立定吹角一会点青旗大将集点赤旗副
将集点皂旗小所由集其所由来集须军行榜队前从
卷二 第 16a 页 WYG0726-0255a.png
南左右厢齐对抽来(还队赤/准此法)取教练使处分曰兵贵静
而恶喧一切齐整勿令纷乱进退去就一视信旗所由
得处分讫还队各谕本队士众须左右两旗出至中央
土河告辨讫专听角声第一通角声绝敛兵作队第三
通角声绝旗预皆捺解幡第三通角声绝旗槊尽举而
亚左右厢击鼓齐动两厢齐叫急行进至中央土河使
唱何何交战少时右厢钲声动右厢引退至本立处左
厢钲动左厢引退至本立处其右厢遂逐至左厢第二
卷二 第 16b 页 WYG0726-0255b.png
土河右厢钲声动右厢即引退至中央土河其左厢人
还逐至中心土河左右厢即引退击鼓齐唱何何更交
战少时毕左右厢击钲钲声动即各退还本立处听角
声第一通绝捲旌旗幡摄箭弛弓第三通绝诸旗槊一
时尽举簇作队第三通绝各引散还本立处视五方旗
及信旗从南作两队相对直出向南至教场中央相合
双旗续五方旗及鼓角即归并如来次
卷二 第 17a 页 WYG0726-0255c.png

卷二 第 18a 页 WYG0726-0256a.png

卷二 第 19a 页 WYG0726-0256c.png

卷二 第 20a 页 WYG0726-0257a.png
   教法
入唱护护退唱何何救唱交交倒枪旗唱杀立枪旗唱
于转队左厢阳转右厢阴旋鼓一声进一步金一声退
一步信旗交点唱喏旗转唱杀旗队下不得辄语角声
鼓声各一诸队亚枪(头去枪/约五寸)角声一鼓声二弩手出阵
前齐进去队三步量疏密解镫立鼓一声架箭二声𤼵
箭唱杀比三𤼵箭乃止退入队角声一鼓声三即弓手
出如弩法三于三杀角声一鼓声四陌刀大斧出听鼓
卷二 第 20b 页 WYG0726-0257b.png
声三于三杀刀斧相间闻金声即退鼓一声即唱于揭
枪听角鼓声一其左右厢下各出一队至中土河岸看
亚认旗相交后开两队各抽归本位即举认旗交两厢
齐亚枪唱杀听鼓长打即战锋队左右齐入齐至土盆
交一匝闻金而退名曰小胡禄交鼓声长打战锋队与
驻队齐入至土盆交一匝四队为大胡禄交闻金鼓各
还旧位何何声勿绝又听鼓声齐作于杀三声举枪听
角声一鼓声一左右各簇两队为一队鼓声二即簇四
卷二 第 21a 页 WYG0726-0257c.png
队为一队角声一鼓声三信旗开散各引还本队立角
声三鼓声四左右唱喏则左右从首以次卷队至将军
前齐簸旗作轧千声两厢队合双引当中央出还营
   教条十六事
凡教士应进不进应退不退应坐不坐应起不起应簇
不簇应捺不捺应卷不卷应举不举应合队而不合队
应擘队而不擘队不应合队而误入他队不应擘队而
误入他队言语欢哗不闻鼓声旗幡翻纷扰疏密失次
卷二 第 21b 页 WYG0726-0257d.png
并节级科罪其条勒于总管以下各录一本熟喻士卒
免临阵失仪
  三令
 一令
   观敌人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
 二令
   听金鼓视旌旗以齐其耳目
 三令
卷二 第 22a 页 WYG0726-0258a.png
   举斧钺以宣其刑赏
   五申
  一申
   申赏罚以一其心
  二申
   视分合以一其途
  三申
   昼战戒旌旗
卷二 第 22b 页 WYG0726-0258b.png
  四申
   夜战听火鼓
  五申
   听令不恭视之以斧钺
卷二 第 23a 页 WYG0726-0258c.png
 
 
 
 
 
 
 
 
卷二 第 23b 页 WYG0726-0258d.png
右草教之法一人守围地三尺十二将将别千人凡万
二千人守地三万六千尺积尺得步六千积步得里一
十五里馀二百四十步围中径阔得地五里馀二百步
以左右决胜将为交头其次左右将主士伍为行列皆
以金鼓旌旗为节度其初起围张翼随山林势无远近
皆为部分其合围地虞候先择之定讫以善弧矢者人
为围中骑其步卒枪幡守围有漏禽者坐守围之史大
兽公之小兽私之以观进止也
卷二 第 24a 页 WYG0726-0259a.png
  日阅法(并/图)
国朝军制凡五百人为一指挥其别有五都都一百人
统以一营居之大阅步骑既不常设但每营为日习之
法以教坐作进退然非施于两军相当者故宜用鼓声
为节骑兵五变步兵四变今列于右
卷二 第 25a 页 WYG0726-0259c.png
 
 
 
 
 
 
 
 
卷二 第 25b 页 WYG0726-0259d.png
  右步四十六骑百七十四合为一部闻鼓声步箭
  三𤼵说军门开骑军出各箭三𤼵马回背身两𤼵
  讫步迎骑箭三𤼵骑入军门闭骑步箭又三𤼵鼓
  声止
卷二 第 26a 页 WYG0726-0260a.png

卷二 第 27a 页 WYG0726-0260c.png
 
 
 
 
 
 
 
 
卷二 第 27b 页 WYG0726-0260d.png
  右骑百七十四分三部部别四行闻鼓声第一部
  出各箭三𤼵讫前二行架枪大呼三刺后二行亦
  大呼回马背𤼵二箭乃还旧处第二第三部次出
  箭𤼵略同惟第二部出时前二队行架鎗刺讫不
  回射第三部复如第一步也凡三部皆再出声鼓
  止第一部后行已曾回马𤼵箭者再出时不发即
  第二部未𤼵者更迭习之下皆仿此
卷二 第 28a 页 WYG0726-0261a.png

卷二 第 29a 页 WYG0726-0261c.png

卷二 第 30a 页 WYG0726-0262a.png
  右骑百七十四分十队闻鼓声并再出各箭三𤼵
  架鎗丈呼二刺声鼓止
卷二 第 31a 页 WYG0726-0262c.png
 
 
 
 
 
 
 
 
卷二 第 31b 页 WYG0726-0262d.png
  右步一百八十一骑二十七合为一阵第一鼓直
  (或作/否)枪刀第二鼓鎗刀挐皆生弓者立候击木角
  乃𤼵箭馀如骑兵第一习
卷二 第 32a 页 WYG0726-0263a.png

卷二 第 33a 页 WYG0726-0263c.png
  右步一百八十八步鼓声作执旗者出行前以为
  界一鼓直枪刀二鼓枪刀皆坐弓弩者立俟击木
  弓弩各箭三𤼵鼓声作少进又三𤼵箭讫俟鼓声
  前行拽枪刀而趋弓弩从之至界旗上闻鼓直枪
  刀又鼓皆坐弓弩者立箭三𤼵讫闻鼓复立垂枪
  首闻金而退至旧处止一鼓直枪刀二鼓坐解旗
  三鼓复直枪刀四鼓旗枪如旧鼓声止
卷二 第 34a 页 WYG0726-0264a.png
 
 
 
 
 
 
 
 
卷二 第 34b 页 WYG0726-0264b.png
  右兵数及进退法如第二惟弓弩听击木各𤼵一
  箭依此无差也
卷二 第 35a 页 WYG0726-0264c.png

卷二 第 36a 页 WYG0726-0265a.png
大凡讲武以示法程教旗以习进退教草以示杀获日
阅以便作坐虽在治世不可以故善训士者先教耳
所以审金鼓也次数目所以辨旗帜也次教手使屈伸
便利提挈敏急次教足使进退合宜往来迅疾末教心
使庶务恭顺执事精彊又教之抵对令赞喏整肃趋骤
趫捷教之装束使里愎佩结器仗伦序又使出入坐起
尊卑大小不相踰越而示之礼衣食寝卧顺时调息不
伤寒暑而为之制教战之𤼵号令既审指挥无失阵而
卷二 第 36b 页 WYG0726-0265b.png
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别而合之绝而解
之无犯进退之节无绝人马之力故一人学战教成十
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
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之众此教兵之率也至
于执兵用刃(或作/技)又有法焉凡教刀者先使执持便惯
乃以形制轻重折(或作/斫)伐勇劣而为之等教旗若枪者
先使把有方盘旋进退乃以干之长短大小插赖深浅
而为之等教弓者先使张弓架矢威仪容止乃以弓之
卷二 第 37a 页 WYG0726-0265c.png
硬弱箭之迟速远近射的亲疏穿甲重数而为之等教
弩者先使之系缚弛张轻利捷敏乃准弓矢而为之等
此教器械之略也传曰以不教民战是为弃之非此物

  教弩法(并/图)
弩者中国之劲兵四夷之畏服也古者有黄连百竹八
檐双弓之号绞车擘张马弩之差今有三弓合蝉手射
小黄皆其遗法若乃射坚及远争险守隘怒声劲势遏
卷二 第 37b 页 WYG0726-0265d.png
冲制突者非弩不充然张迟难以应卒临敌不过三𤼵
而短兵已接故或者以为战不便于弩然则非弩不便
于战为将者不善于用弩也唐诸兵家皆谓弩不利于
短兵必以长戟大牌为前列以禦奔突亦令弩手负刀
棒若贼薄阵短兵交则舍弩而用刀棒与战锋队齐入
奋击常先定驻队人收弩(恐弩临/时有损)近世不然最为利器
五尺之外尚须发也故弩当别为队队攒箭注射则前
无立兵对无横阵若虏骑来突驻足山立不动于阵前
卷二 第 38a 页 WYG0726-0266a.png
丛射之中则无不毙踣骑虽劲不能骋是以戎人畏之
又若争山夺水守隘塞口破骁陷勇非弩不克用弩之
法不可杂于短兵尤利处高以临下但于阵中张之阵
外射之进则蔽以旁牌者次论回张而复入则弩不绝
声贼无奔轶矣故特出此法以具于后
  𤼵弩人   进弩人   张弩人
卷二 第 39a 页 WYG0726-0266c.png
其教法曰 张弩后丁字立 当弩八字立
高揎手届衫襟左右承撞  右手迎上
当心有张 张有阔狭   左䏶右膊
还复当心 安箭高举手  敌远台头放箭敌近平
身    敌在左右回身 敌在上挈手
敌在下抵手𤼵讫唱杀却掣 拗蝎尾弩还著地
  教弓法
唐王琚教射二篇多言射之容止非战阵所急今掇其
卷二 第 39b 页 WYG0726-0266d.png
切可施于兵家者具于左矢量其力弓量其力无动容无
作色和其肢体调其气息一其心志谓之楷式故曰莫
患弓远软服当自远莫患力羸常当之引但力胜其弓
则容貌和𤼵无不中故始学射必先学持满须能制其
弓定其体后乃射之然其的必始于一丈百𤼵百中寸
以加之渐至百步亦百𤼵百中乃为术成矣或升的于
高山或置的于深谷或拽或掷使其的纵横前却不失
所准乃可以射禽与敌凡弓恶左倾箭恶直懦颐恶傍
卷二 第 40a 页 WYG0726-0267a.png
引颈恶却垂胸恶前凸背恶后偃此射法骨髓之病也
身前疏为猛虎方腾额前临为封兕欲闻出弓为怀中
吐月平箭为弦上悬卫此皆有容仪之善也控弦有二
术无名指叠小指压大指头指当弦直立中国之法也
屈大指头以指压勾之此北胡法也胡法立小利于马
上汉法力多利于步用然其妙特在头指间世人皆以
其指未龊弦则置箭曲又伤其羽但令指面随弦直立
即脱而易中其致还乃过常数十步古人以为神而秘
卷二 第 40b 页 WYG0726-0267b.png
之胡法不使大指过头指亦为妙耳其执弓欲使弛前
入扼弝后当四指本节平其大指使承镞却其头指使
不碍则和美其有声而駃矣
 
 
 
 
 武经总要前集卷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