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三十五 第 1a 页 WYG0708-005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黄氏日抄卷三十五    宋 黄震 撰
 读本朝诸儒理学书(三/)
  晦庵先生文集(二/)
   杂著
尚书尧典注安安古说有以为安民之当安者今定为
 无所勉强之貌盖此节上下文皆言圣德未及安民
 事也百姓古说有以为百官之族姓者今指为畿内
卷三十五 第 1b 页 WYG0708-0053b.png
 庶民与下文万邦相恊谓民为百姓亦便也朔方朔
 字苏也万物至此死而复苏 尧冬至日在虚昏中
 昴今日在斗昏中壁盖天有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
 之一岁有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天度四分之
 一而有馀岁日四分之一而不足故天度常平运而
 舒日运常内转而缩天渐差而西岁渐差而东东晋
 虞喜始立差法约五十年退一度何承天以为太过
 倍其年又反不及隋刘焯折衷为七十五年 闰法
卷三十五 第 2a 页 WYG0708-0054a.png
 以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体圆健绕地左旋
 一日一周而过一度日少迟绕地一周而不及天一
 度月尤迟一日常不及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岁
 以三百六十日常数计之日行多三日九百四十分
 日之二百三十五为气盈月行少五日九十四分之
 五百九十二为朔虚合气盈朔虚而闰生焉 嫔于
 虞之下钦哉字说以为戒二女之辞于文意极顺前
 无此说
卷三十五 第 2b 页 WYG0708-0054b.png
舜典以至于岱宗柴望为句按书有三月庚戌柴望诗
 有巡狩告祭柴望则柴望二字相连为文甚明前此
 以柴字绝句者真不仔细耳 卒乃复古说谓五器
 受讫则还诸侯今说谓事毕则不复东而西向 夔
 曰于余击石拊石谓此益稷之误简方九官相逊不
 应自夸 璿玑璿者美珠饰玑以象星言天三家
 宣夜无师说周髀谓天似覆盆而斗极居中中高而
 四边下日月旁行绕之日近而见为昼日远而不见
卷三十五 第 3a 页 WYG0708-0054c.png
 为夜蔡邕以为考验多失浑天以为天包地天居地
 上有一百八十二度半强地下亦然北极出地三十
 六度南极入地亦三十六度而嵩高正当天之中极
 南北极特其两端其天与日月星宿斜而回转耿寿
 昌始铸铜为象转而望之知日月星辰所在即璿玑
 遗法蔡邕以为近得天体之实本朝因之为仪三重
 外曰六合仪平置单环面定四方侧立黑双环刻去
 极度数半出入地上下其一结于子午为天经其一
卷三十五 第 3b 页 WYG0708-0054d.png
 结于卯酉为天纬天经环南北二极皆为圆轴虚中
 而内向以挈在内三辰四游之环上下四方于是可
 考次内曰三辰仪亦为双黑环刻去极度数外贯天
 经之轴内挈黄赤二道赤道为赤单环外依天纬亦
 刻宿度而结于外环之卯酉黄道为黄双环亦刻宿
 度而又斜倚于赤道之腹而交结于卯酉而半入其
 内为春分后之日轨半出其外为秋分后之日轨下
 设机轮以水激之使日夜随天东西运转日月星辰
卷三十五 第 4a 页 WYG0708-0055a.png
 于是可考其最在内曰四游仪亦为双黑环如三辰
 仪之制以贯天经之轴环内两面各施直距外距指
 两轴要中之内又为小窾受玉衡要中之小轴使衡
 随环东西运转又可南北低昂以待占候者仰窥焉
 东西南北于是无不周遍愚按周髀谓日月绕斗极
 以见不见为昼夜即道家日月绕昆崙山相隐避为
 光明之说然道家之所指者山也山在地而高人或
 为其所隔则容有不见者虽无其事尚或可说周髀
卷三十五 第 4b 页 WYG0708-0055b.png
 之所指者斗也斗极高悬日月纵环绕于其上人亦
 安有因其远而不见者哉几于袭用之而愈舛矣日
 月星辰随天斜转东浮西沉人人共见则浑天之说
 为可信而本朝之占验愈密矣
大禹谟金縢召诰洛诰等说及武成日月谱
孝经刋误自开宗明义至庶人章去其所引诸书合为
 一章曰正经馀章刋其杂引左传等文而存其与诸
 经相关者为传初衡山胡侍郎论语说疑孝经引诗
卷三十五 第 5a 页 WYG0708-0055c.png
 非经本文沙随程可久亦言玉山汪端明以为此书
 多出后人傅会先生因而广之为刋误
读管氏弟子职始于学则次蚤作次受业对客次馔馈
 次乃食次洒扫次执烛次请衽次退习凡九篇皆叶韵而文
 质涩先生为之注释古者小学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于斯乎有考矣始于学则谓人莫先于学凡其后所
 叙皆学也蚤作次之受业又次之晨必先长者而起
 给事之后即读诵也请衽又次之而退习终之夜必
卷三十五 第 5b 页 WYG0708-0055d.png
 后长者而寐给事之后复读诵也此其大略也致知
 躬行工夫交进此其为大学基本云
记嵩山晁氏卦爻彖象说古易上下经及十翼凡十二
 篇费直以彖象文言杂入卦中古十二篇之易遂亡
 王弼因之又分爻之象辞各附当爻惟乾之小象不
 系于爻辞此记晁氏说也先生注按诗疏汉初传训
 皆与经别行及马融为周礼注欲省学者两读故就
 经为注高贵乡公谓彖象不连经文者十二卷之古
卷三十五 第 6a 页 WYG0708-0056a.png
 经传也然则先生本义之作盖复其旧云
蓍卦考误揲蓍之法五十策去其一以四十九策分置
 左右手所谓分二以象两又取一策悬于左手小指
 之间所谓卦一以象三揲者数之也先置右手策而以
 右手四四数左手之策又置左手策而以左手四四
 数右手之策所谓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四四之后必
 有零数左手者归之于第四第三指之间右手者归
 于第三第二指之间以勒之所谓归奇于扐以象闰
卷三十五 第 6b 页 WYG0708-0056b.png
 一挂两揲两扐为五岁之象故曰五岁再闰故再扐
 而后挂及后挂则又置前挂扐之策复以见存分二
 挂一为第二变矣每变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凡四营
 初一变两揲之馀挂扐者不五则九第二变不四则
 八第三变亦不四则八总三变之间若一五两四而
 三皆少称老阳以挂扐之馀存者三十六以四计之
 则九揲而九阳数也或两多一少则存者二十八以
 四数之则七揲七为少阳若一九两八而三皆多称
卷三十五 第 7a 页 WYG0708-0056c.png
 老阴以挂扐之馀存者二十四以四计之则六揲而六
 阴数也或两少一多则存者三十二以四数之则八
 揲八为少阴老阳则乾也少阳在初为震中为坎末
 为艮老阴则坤也少阴在初为巽中为离末为兑故
 三变成一爻十八变成一卦此其大略也诸说之误
 者先生各条列以辨
琴律说谓琴之有徽所以分五声之位而配以当位之
 律布徽之法则当随其声后之多少律管之长短而
卷三十五 第 7b 页 WYG0708-0056d.png
 三分损益上下相生以定其位今人但以四折取中
 又谓初弦黄钟之宫次弦大簇之商三弦中吕之角
 四弦林钟之徵五弦南吕之羽六弦黄清之少宫七
 弦太清之少商而一弦之中又各有五声十二律者
 凡一二焉皆起于龙龈终于临岳长四尺五寸不待
 抑按而为本律自然之散声又谓七徽之左为声律
 之初气厚身长声和节缓故琴之取声多在于此七
 徽则为正声正律初气之馀承徵羽既尽之后而黄钟
卷三十五 第 8a 页 WYG0708-0057a.png
 之宫复有应于此者且其下六弦之为声律亦皆承
 其已应之次以复其初而得其齐焉气已消而复息
 声已散而复圆是以虽不及始初之全盛而君子犹
 有取焉过此则气愈散地愈迫声愈高节愈促此六
 徽之后所以用之少又谓七弦既有散声所取五声
 之位又有按徽所取五声之位散声阳也通体之全
 声也无所受命而受命于天者也七徽阴也全律之
 半声也受命于人而人之所贵者也今人不察反以
卷三十五 第 8b 页 WYG0708-0057b.png
 中徽为重而不知散声之为尊又谓调弦古人所以
 破去三分损益隔八相生者乃迫于声律自然之变
舜典象刑说虽𤼵明帝舜之钦恤实讥后世之轻刑且
 谓少正卯之事独荀况言之必齐鲁陋儒愤圣人之
 失职故为此说以夸其权耳
乐记动静说辨性情字义详甚 已𤼵未𤼵说再详程
 氏遗书而推见中间一段日用本领工夫其说曰未
 𤼵之中本体自然不须穷索但当此之时敬以持之
卷三十五 第 9a 页 WYG0708-0057c.png
 使此气象常存而不失则自此而𤼵者其必中节矣
 愚谓此段不特有功于程氏亦有功于子思所以指
 示后学用力处甚的若程氏止说中和两节而有云
 赤子之心可以谓之中者尚合审订盖赤子之心恐
 不过无伪而已及其𤼵也恐未必中节而和 太极
 说静者性之所以立也动者命之所以行也实则静
 亦动之息尔故一动一静皆命之行而行乎动静者
 乃性之真也
卷三十五 第 9b 页 WYG0708-0057d.png
明道论性说按明道论性多非后学可遽晓而先生一
 一与之辨析 观心说辨佛氏以心观心之说之缪
 而圣贤所谓精一操存尽心存心者皆心自为之主
 与佛氏言心迹相似而实不同
仁说谓天地以生物为心而人得之以为心曰仁则温
 然爱人利物之心也程子谓爱不可为仁者但以爱
 之𤼵不可以名仁其徒有以万物与我为一为仁之
 体者可以见仁之无不爱非仁所以为体之真又有
卷三十五 第 10a 页 WYG0708-0058a.png
 以心有知觉释仁之名者可以言仁之包乎智非仁
 所以得名之实
王氏续经说谓二帝三王之治诗书六艺之文后世莫
 能及之非功效语言之不类乃本心事实之不侔也
 王氏一见隋文而陈十二策既不自量其力之不足
 为伊周又不知其君之不可为汤武及不遇而归复
 捃拾两汉以来文字言语之陋依仿六经次第采
 辑既不自知其学之不足为周孔又不知两汉之不
卷三十五 第 10b 页 WYG0708-0058b.png
 足为三王
养生说谓庄子称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
 经督者中也为善则畏其名之累已而不敢为恶则
 择其不至犯刑者而窃为之乃欲以其依违苟且之
 两间而循其中之所在不论义理专计利害乃贼德
 之尤者
观列子偶书其言精神入其门骨骸友其根我尚何有
 者即佛书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之所由出
卷三十五 第 11a 页 WYG0708-0058c.png
 此类甚众聊记剽掠之端
跪坐拜说两膝着地以尻著蹠而稍安者为坐伸腰及
 股而势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致其恭以头着地为拜
  周礼九𢷎辨一曰稽首手引头至地稽留多时为
 稽首臣拜君之拜也最重二曰顿首头叩地即举不
 停留为顿首平敌拜也三曰空首头至手不至地为
 空首君答臣之拜也三者正拜也四曰振拜战栗变
 动之拜五曰吉拜拜而后稽颡谓齐衰不杖以下者
卷三十五 第 11b 页 WYG0708-0058d.png
 六曰凶拜稽颡而后拜谓三年服者七曰奇拜谓一
 拜答臣下八曰褒拜谓再拜神与尸九曰肃拜但俯
 下手军中拜及妇人拜也最轻
壶说壶容斗五升注乃以二斗释之借方形虚加整数
 以定之也然知借而不知还先生规而圆之去四角
 虚数四分之一外围二尺四寸一分五釐腹高五寸
 受斗五升如经之云
深衣制度衣二幅不裁裳六幅各裁为二以狭头向上
卷三十五 第 12a 页 WYG0708-0059a.png
 每裳三幅上属于衣一幅圆袂口径一尺二寸方领
 者两襟相掩则自方衣裳皆缘寸半带广四寸垂其
 馀为绅
殿屋厦室说及明堂说仪礼释宫 宫必南乡庙在寝
 东屋必五架通乎上下特广狭隆杀异尔中脊为栋
 前一架为楣前接檐为□后楣以北为室与室相连
 者为房房无北壁故得北堂之名室南其户户东而
 牖西户室为中霤西南隅为奥当牖之后东西隅为
卷三十五 第 12b 页 WYG0708-0059b.png
 窔当户之后西北隅为屋漏日光所漏入也户牖之
 间为依堂东西之中为两楹间南北之中曰中堂东
 西为序序即墙也堂上名序室房与夹名墉堂下曰
 壁曰墙其实一也堂序之外为夹室夹室之前曰厢
 相翔待事之处也亦名东西堂堂角有坫以土为之
 堂之侧为廉堂堂基廉棱之上也堂东阶曰阼阶阼
 酬也所以酢宾堂下至门为庭其涂为陈门限为阙
 夹门之堂为塾塾有四东西各又分南北乡也屋之
卷三十五 第 13a 页 WYG0708-0059c.png
 四垂为宇檐之东西起者为荣为翼
答社坛说坛高四尺四面各广二丈五尺四出陛社以
 石为主如钟高二尺五寸壝十五丈 坎在坛北壬
 地木随土宜
井田类说集荀悦论及班志
禘祫议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汉
 诸帝之庙各在一处不容合为都宫以序昭穆明帝
 遗诏无复起寝庙至今遂为同堂异室之制独原庙
卷三十五 第 13b 页 WYG0708-0059d.png
 外为都宫而各为寝庙为近古而礼本不经故李清
 臣谓略于七庙之室而为祠于佛老之侧杨时谓舍
 二帝三王之正礼而从一缪妄之叔孙通然不知所
 以致此由庙制不立而人心有所不安也
迁毁之序昭常为昭穆常为穆而陆佃非之不知昭穆
 本以庙之居东居西主之向南向北而得名初不为
 父子之号礼所谓昭与昭齿穆与穆齿传所谓太王
 之昭王季之穆文之昭武之穆是也如佃之说以为
卷三十五 第 14a 页 WYG0708-0060a.png
 父子之号则穆之子安得复为昭哉
五峰胡仁仲论短丧失不在文帝而在景帝愚往岁读
 汉书亦尝及此不料前辈所已言也
庙议图说先生尝请复祀僖祖而赵汝愚丞相不以为
 然给舍楼钥陈传良附其说径不行
君臣服议淳熙丁未岁高宗上仙礼部令用布四脚直
 领布襕衫麻绖州县莫晓其制先生谓四脚幞头周
 武帝所制之常冠用布一方幅前两角缀两大带后
卷三十五 第 14b 页 WYG0708-0060b.png
 两角缀两小带覆顶四垂因以前边抹额而系大带
 于脑后复收后角而系小带于髻前以代古冠亦名
 折上巾其后乃以漆沙为之而专谓之幞头其实夲
 一物也至于直领布襕衫上领不盘之说则直领者
 古礼也上有衣而下有裳者也上领有襕者今礼也
 今之公服上衣下裳相属者也公服隋文巡游令百
 官戎服从驾亦非当时朝祭之正服也如用直领则
 兼服布裙而加冠于首如用布襕衫则首加幞头今
卷三十五 第 15a 页 WYG0708-0060c.png
 但见公服之上领而有襕遂解直领为上领不盘而
 增襕字于衫字之上误也凡礼君之丧诸达官之长杖
学校贡举私议欲均解额立德行科罢词赋分诸经子
 史时务之年学校则选有道德之人专教导裁减解
 额舍选缪滥之恩以绝利诱
读吕氏诗记说桑中篇谓二南正风房中之乐乡乐也
 二雅之正朝廷乐也商周之颂宗庙乐也变雅固已
 无施于事变风又特闾巷之谣古者采诗以观民风
卷三十五 第 15b 页 WYG0708-0060d.png
 固不问美恶而悉存以训今乃引淫放之鄙词而文
 以风刺之美说
读唐志谓孟氏没士背本趋末不求知道养德以充其
 内而徒以文章为事业韩愈氏出始觉甚陋犹未免
 裂道与文为二物又复衰歇迨数百年而后欧阳子
 出恐亦未免于韩氏之病而其徒推尊之既曰今之
 韩愈又必引文不在兹者以张其说文王孔子之文
 与韩欧果若是其班乎
卷三十五 第 16a 页 WYG0708-0061a.png
读大纪为宇宙之间一理流行未尝有顷刻或停释氏
 乃欲求所谓空虚寂灭之地而逃焉
读两陈谏议遗墨谓熙宁日录王安石为一世祸败之
 原者其隐微深切皆聚此书而起熙丰讫宣靖六十
 年间诵说推明按为国是有识之士饮气吞声莫敢
 指议独两陈公出死力以排之终未免有所回互惟
 龟山指其离内外判心迹使道常无用于天下而经
 世之务皆私智之凿者最为近之及其请罢庙学配
卷三十五 第 16b 页 WYG0708-0061b.png
 食又不能如平日之言以正其罪
读苏氏纪年谓道者天而已天大无外圣人与天同德
 无一物之不知无一理之不当故曰吾道一以贯之
 而苏黄门指五鼓振衣何思何虑者为妙道之极自
 谓悟夫子一以贯之之旨
记程门同异及记疑二篇皆指杂异端之似以乱吾真
 者
记和靖五事迎天竺观音曰彼亦贤者也诚敬而拜之
卷三十五 第 17a 页 WYG0708-0061c.png
 日诵金刚经曰是母所训语及苏氏使民战栗解艴
 然曰训经而欲新奇无所不至矣
记孙觌事在敌营为某文贬损媚敌且以顺天自誇
记林黄中辨易谓以六画之卦为太极若论太极一画
 亦未有林又辟西铭大君为父母又降为宗子是错
 读了
记濂溪谓借得洪景卢所作国史濂溪传载太极图说
 乃云自无极而为太极
卷三十五 第 17b 页 WYG0708-0061d.png
旌儒庙碑阴儒即秦所坑儒也杜佑谓其自取祸及引
 汉党锢为戒先生谓佑之识趣如此所以陷于伾文
 之党
偶读谩记吴执中及其子岩夫皆附蔡京时寿皇以中
 原事问何蓑衣有胡孙拖白不终场等语以敌储允
 恭孙袭位为胡孙之验
闽人李复有潏水集论孟子养气云动必由理故仰不
 愧俯不怍无忧无惧此书信州有本
卷三十五 第 18a 页 WYG0708-0062a.png
蜀人冯当可有缙云集封事乞移跸建康云此兴事造
 业之根本洪范所谓皇建其有极者也与先生皇极
 辨暗合
会稽官书有子华子云程孔倾盖之程子所作先生谓
 多取佛老医卜之言多用左传班史中字好事者伪
 造
嵊县有弋过二姓即少康所灭羿促之党
疫疾传染诬之以无染而不必避不若告之以虽有染
卷三十五 第 18b 页 WYG0708-0062b.png
 而不当避抑染与不染似亦系乎人心之邪正气体
 之虚实不可一槩论
笱者寡妇之器但笱易成寡妇亦能置之它人则取鱼
 之器尚多不专用笱耳谷风小弁诗皆曰无𤼵我笱
 岂寡妇之作也哉
附子熟则已疾生则杀人汉淳于衍毒许后生用也先
 生尝中乌喙毒正如许后證偶记汉质帝语得水尚
 可活多汲新水连饮呕泄而解
卷三十五 第 19a 页 WYG0708-0062c.png
读杂书偶记记亲祠以学士为执绥官甚详先生云余
 按曲礼少仪等书绥安也升车者执之以为安故执
 绥乃乘车者之事君车已驾则仆者负良绥取贰绥
 以先升既升然后以良绥授君君正立执之以升立
 于左仆执辔立车中以御勇士立右以备非常故开
 元开宝政和礼书皆以太仆卿为御千牛将军为右
 盖仿周礼而国史记国初奚屿摄太仆卿备顾问犹
 未有执绥之名
卷三十五 第 19b 页 WYG0708-0062d.png
记尚书三义棐本木名汉书注棐古匪字通用天畏匪
 忱犹曰天难忱尔孔传训作辅字殊无义理
记李复潏水集云龙门禹庙像豕首而冕服旧传鲧入
 羽渊化为黄熊而庙乃称禹非也先生谓其不考汉
 书说启母石处注中言禹亦尝变熊
记山海经浙江出三天子都在其东庐江出三天子都
 入江彭泽西
记三苗今溪蛮四种曰獠曰犵曰狑而最轻捷者曰猫
卷三十五 第 20a 页 WYG0708-0063a.png
 岂三苗之遗民乎
考韩文公与大颠书东坡谓妄撰而先生载其全书以
 为真今愚平心读其书真见其与韩文不同苏公学
 佛犹辨其为伪先生辟佛而反指其为真所不可晓
 况据韩文韩公止因祭神至海上曾与大颠语今请
 之者四书又亟以道为望安有平日谓道其所道非
 吾之所谓道而一旦求之亟如此使其既与习熟而
 少变旧说尚近人情今未之曾见而先欲闻其道尤
卷三十五 第 20b 页 WYG0708-0063b.png
 不可晓也
考欧阳公事迹其要者三事其一云学道三十年所得
 者平心无怨恶尔其二保州军变富公出为宣抚欲
 杀其已招安不杀者二千馀人公力争且云某至镇
 州必不受命二千人赖以免其三妖尼唤二牛皆能
 称前世姓名公言聪明圣智皆不能自知其前世而
 有罪为牛者乃知之乎又晚年守青州日论执青苗
 一事更六人越百年惟洪景庐作四朝史传乃尽言
卷三十五 第 21a 页 WYG0708-0063c.png
 之士之制行不苟合于当时而有待于后世者岂不
 难哉故公之言曰后世苟不公至全无圣贤
北辰辨云帝座惟在紫微者据七十二度常见不隐之
 中常居其所为天之枢馀星无不动者今谓在紫微
 者皆不动未然
声律辨五声宫最大而沉浊角居四者之中论中声者
 不以角而以宫者以宫在五行为土五常为信五事
 为思正当众声和与未和用与未用阴阳际会之
卷三十五 第 21b 页 WYG0708-0063d.png
 中所以为盛又注子时初四刻属前日正四刻属后
 日
开阡陌辨南北为陌陌之言百也遂间百亩洫间百夫
 径涂皆从谓之陌东西为阡阡之言千也沟间千亩
 洫间千夫径涂皆横谓之阡此其水陆占地不得为
 田者颇多而正经界止侵夺时畜泄有不得不然者
 商君急刻但见田为阡陌所束而耕者限于百亩人
 力不尽而地利有遗是以一旦奋然不顾尽开阡陌
卷三十五 第 22a 页 WYG0708-0064a.png
 悉除禁限以尽人力以尽地利说者乃误以开为创
 置之名
九江彭蠡辨谓禹贡称汉水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
 东为北江入于海彭蠡初非仰江汉之汇而后成江
 汉混流何以识其为昔日之汉水而今分之以北何
 以识其为昔日之江水而今分之以居中若以今江
 州为九江则汉九江郡夲在江北而今江州实武昌
 郡之柴桑县后以江北之寻阳并柴桑立郡又因寻
卷三十五 第 22b 页 WYG0708-0064b.png
 阳改为江州实非古九江地国初胡秘监旦近世晁
 詹事之说皆以九江与洞庭接證皆精慱盖洪水之
 患河为甚禹乃亲涖其他分属视之亦可也洞庭彭
 蠡之间乃三苗所居官属未必深入是以但见彭蠡
 之为泽不知其源甚远而尚多但见洞庭下流之已
 为江不知其中流之尝为泽而甚广也
皇极辨皇者君之称极者至极之义自孔氏训皇极为
 大中诸儒祖其说因复误认中字为含糊苟且不分
卷三十五 第 23a 页 WYG0708-0064c.png
 善恶之意其弊将使人君堕于汉元之优游唐代宗
 之姑息卒至是非颠倒而祸败随之作皇极辨
尹和靖手笔辨和靖专辟语录谓伊川尝曰某在何必
 看此书先生云是则先生不在时语录固不可废和
 靖又谓易传所自作语录他人所作先生云孔门专
 治春秋而废论语可乎
   杂学辨
苏氏易解谓性命之理甚明苏氏每为不可言不可见
卷三十五 第 23b 页 WYG0708-0064d.png
 之说务为闪倏滉漾不可捕捉足以眩夫未尝学问
 之庸人故为之辨 苏谓古之君子虑性之难见故
 以可见者言性皆性之似先生谓古之君子尽其心
 则知其性未尝患其难见非但言其似而已且性又
 岂有一物似之而可取此以况彼耶愚患苏之辞遁
 先生之辞直不待深辨人知所择矣 苏谓君子日
 修其善以消其不善不善者日消有不可得而消者
 焉小人日修其不善以消其善善者日消有不可得
卷三十五 第 24a 页 WYG0708-0065a.png
 而消者焉先生谓其言不善日消有不可得而消者
 疑若谓本然之至善言善日消有不可得而消者
 疑若谓良心之萌蘖而苏氏初不知性之所自来特
 假浮屠非幻不灭得无所还者为是说而幸其或中
 愚窃意苏言君子修善以消不善可言小人修不善
 以消其善不可夫小人特陷于不善而不自知不善者
 日长则善者日消亦不自知耳不善者何可言修善
 者亦何尝有心于消之苏言善者日消有不可得而
卷三十五 第 24b 页 WYG0708-0065b.png
 消者可言不善者日消有不可得而消者不可夫天
 理无澌尽善者固有不得而尽消天理浑全则人欲
 消尽特患夫人不能自尽其力何不善者之不可得
 而消呜呼此苏氏之所以不知性也 苏谓孟子之
 于善见其继者而已先生谓孟子道性善盖探其本
 而言之与易之旨无毫发异愚谨按先生平日论易
 与孟子之言善本分两截继之者善言太极分阴阳
 继此而生人物者皆此善是主造化而言孟子道性
卷三十五 第 25a 页 WYG0708-0065c.png
 善言人性所得于阴阳造化而生之理浑然纯粹是
 主人性而言人性之善正由本阴阳继之者善故无
 不喜苏子误认继之者善为人物既生以后之事故
 先生不复如平日分两截径探其本言之学者更当
 参其平日之言
苏黄门老子解苏侍郎晚为是书合吾儒于老子为
 未足又并释氏而弥缝之可谓舛矣然其自许甚高
 至谓当世无一人可语此而其兄东坡亦以为不意
卷三十五 第 25b 页 WYG0708-0065d.png
 晚年见此奇特其可谓无忌惮者欤因为之辨 苏
 谓孔子以仁义礼乐治天下皆器也而晦其道老子
 绝而弃之以明形而上之道先生谓示人以器则道
 在其中苏氏离器而言不知指何物名道道者仁义
 礼乐之总名今曰绝仁义弃礼乐以明道是舍二五
 而求十也岂不悖哉 苏又谓因老子之言以达道
 者不少而求之于孔子者常苦其无从先生谓因老
 子之言达道者何人何如其达而所达何道孔子循
卷三十五 第 26a 页 WYG0708-0066a.png
 循善诱诲人不倦入德之途坦然明白而曰常苦其
 无从乃自状其不知道而妄言耳 苏又谓中者佛
 性之异名而和者六度万行之总目也先生谓和者
 天下之达道也六度万行吾不知其所谓然毁君臣
 绝父子以人道为大禁达道固如是耶
张无垢中庸解张公始学于龟山逃儒以归于释而其
 释之师又教以改头换面故凡张氏所论著皆阳儒
 阴释盖不特庄周出于子夏李斯原于荀卿而已因
卷三十五 第 26b 页 WYG0708-0066b.png
 览中庸说掇其尤甚者著于篇 天命之谓性言性
 之所以名乃天之所赋人之所受义理之本原今无
 垢谓赞性之可贵耳未见人收之为己物则是天之
 生人未以此与之而置之他所人自起而收之而后
 得为己物不知未得此性之前其人孰使之呼吸食
 息于天地间以收此性性又岂块然一物可博而寘
 之躯壳中耶张又云变者此诚忽然而有倏然而无
 又云吾诚一往则耳目口鼻皆坏又云诚未足贵凡
卷三十五 第 27a 页 WYG0708-0066c.png
 其语怪不伦处先生一一为之辨
吕氏大学解 吕氏之先与二程游家学最为近正然
 未能不惑于浮屠老子之说末流不能无弊今论一
 二以补其阙先生又自注其下云正献公神道碑载
 公进读上语及释老公曰尧舜虽知此乃以知人安
 民为急此其所差之端本原如此则其流弊可胜道
 哉 吕解致知格物云与尧舜同者忽然自见先生
 谓此释氏一闻千悟一超直入之虚说也吕氏又云
卷三十五 第 27b 页 WYG0708-0066d.png
 草木之微器用之别皆物之理也求其所以为理则
 为格物忽然识之此为物格先生谓此释氏闻声悟
 道见色明心之说也吕氏又云闻见未彻正当以悟
 为则所谓致知格物正此事先生谓以悟为则乃释
 氏之法而吾儒所无也
古史馀论苏子曰古之帝王皆圣人也其道以无为宗
 万物莫能婴之先生谓此特以老子浮屠之意论圣
 人非能知圣人之所以圣也至谓孔子知之至而未
卷三十五 第 28a 页 WYG0708-0067a.png
 尝言孟子知其一二而人不信是以夫子之言为有
 隐而孟子之知为未尽也 又黄帝纪云其言与老
 子相出入以无为宗其设于世者与时俯仰皆其见
 于外者也先生谓是以圣人之内外心迹判然两途
 而文章事业之见于世者皆不出于中心之实然也
  又舜纪云舜禹避朱均而天下归之足以致天下
 之逆益避启而天下归启为不度而无耻先生谓避
 之而彼不吾释则不获已而受之何病于逆避之而
卷三十五 第 28b 页 WYG0708-0067b.png
 幸其见舍则固得本心之所欲又何耻焉惟不避而
 强受之乃为逆偃然当之而彼不吾归乃可耻耳
 夏纪以与贤为好异以与子为不敢与贤以为异周
 纪谓民生之初父子无礼君臣无义先生各辨其失
 云
读余隐之尊孟辨(隐之建安/人名允文) 其一温公疑孟谓夷惠
 之行与夫子同非隘与不恭也先生云夫子时乎清
 而清时乎和而和夷惠一于清和故孟子又立言以
卷三十五 第 29a 页 WYG0708-0067c.png
 救其末流之弊又谓陈仲子亦狷者有所不为也孟
 子过之甚先生云正使母兄不慈不友亦无逃去之
 理又谓孟子以齿德之尊自居先生云达尊三者不
 相值则各伸其尊一或相值则通视其重之所在而
 致隆焉又谓孟子不告齐以止其伐燕先生云明镜
 止水照其面我者而已不能探其背而逆照之沈同
 以私而问燕故燕之可伐孟子之所宜知也不以公
 而问齐故齐之不可伐孟子之所不宜对也又谓父
卷三十五 第 29b 页 WYG0708-0067d.png
 子不责善是父不教子不谏隐之辨云教以义方岂
 自教哉观过庭事可见先生云观内则论语则其谏
 也以微又谓孟子论性无有不善为失言指朱均为
 證隐之辨云牺生犁胎龙寄蛇腹岂常也哉又谓贵
 戚之卿谏不听则易位为乱之资辨云孟子得春秋
 之遗意又谓孟子为礼猊饮食而仕又谓仁者皇帝
 王伯皆用也又谓舜窃负而逃为里巷之言先生皆
  一一明其说而窃负特设辞耳 其二李泰伯常语
卷三十五 第 30a 页 WYG0708-0068a.png
 专辟孟子劝时君行王至以为五伯之罪人先生云
 李氏不知时措之宜诋孟子而甚畏齐王尊管仲至
 以文王太公比之良由不识圣贤本心李氏又谓无
 孟子可也不可无六经无王道可也不可无天子先
 生云有孟子而后六经之用明有王道而后天子之
 位定 其三郑公艺圃折衷谓孟氏挟仲尼以欺天
 下卖仁义者也意齐王不知价遂愚齐王求极所索
 而后售觉齐王之稍觉也抱而之他三宿出昼冀齐
卷三十五 第 30b 页 WYG0708-0068b.png
 王呼已而还直又谓秦汉欲无夷狄韩愈欲无释老
 孟子欲无杨墨甚哉未之思隐之亦皆为之辨而先
 生断之
  愚尝妄意孔子盖在下之尧舜而孟子则汤武救
  世之心也时也然亦不过劝时君以行仁义而已
  耳温公以恪实执一之见而疑之此可与权之所以
  为难也泰伯亦迈往之士而尚纵横之学固宜诋
  孟子如云可无王道等语何其自背于理以自贻
卷三十五 第 31a 页 WYG0708-0068c.png
  后世之讥未足攻孟适以自攻矣尝记叶绍翁四
  朝闻见录力辨泰伯诸书无一诋孟子而常语独
  诋之以为伪书且考世所传泰伯不试四科优劣
  论之年此年泰伯实不预试恐泰伯未尝诋孟子
  或如绍翁之云也特所学正与孟子相反则攻之
  亦其情耳若郑氏折衷特病风丧心信口叫号之
  言亦何足辨且凡世之惑于异端而自叛圣门者
  不敢明诋孔子必借孟子为之词愚所闻见往往
卷三十五 第 31b 页 WYG0708-0068d.png
  而然使孔子而可明诋论语一书亦安知其不求
  疵耶善乎韩文公之言曰观圣道必自孟子始此
  韩子灼然有见于斯道之传而非他人所可及欤
  较之濂洛特未至精微耳然其廓清之功岂细乎哉
胡子知言疑义盖先生与张吕讲辨其疑者知言曰天
 理人欲同体而异用同行而异情先生云胡子欲人
 于天理中拣别得人欲又于人欲中便见得天理其
 意甚切然本体只一天理更无人欲去却人欲便是
卷三十五 第 32a 页 WYG0708-0069a.png
 天理圣人未尝教人识天理于人欲汨没之中也愚
 谓胡子之言本自难晓先生既为以意逆志而明之
 又为析微直指以断之有功后学何如哉知言曰心
 无不在本天道变化为世俗应酬又曰放而不知求
 耳闻目见为己蔽父子夫妇为己累衣裘饮食为己
 欲先生云疑世俗字有病犹释子谓父母家为俗家
 也愚谓己蔽己累己欲皆民彝天伦人事之不可废
 者今一切病之亦恐染于释子之说知言曰性者天
卷三十五 第 32b 页 WYG0708-0069b.png
 地鬼神之奥或问心曰无生死先生云两章似皆有
 病又知言曰欲为仁先识仁之体先生云此语大可
 疑又曰动则心矣先生云心字作情字如何
更同安县学斋名如汇征之名乃学优而仕之事非学
 者所宜先乃更以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目之
同安谕学者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此君子所以孜孜爱
 日今或未及日中而散教不素明也不欲举有司之
 法姑以文告知古人之所以为学则将有欲罢不能
卷三十五 第 33a 页 WYG0708-0069c.png
 者
谕诸生学者相与嬉其间其杰然者乃知以干禄蹈利
 为事至于语圣贤之馀旨究学问之本原则罔乎莫
 知然理义所以养心者固在诸君顾不察耳
谕职事学校之政不患法制之不立而患理义不足以
 养其心
补试榜谕君子学以诚其身近世假手程文以欺有司
 今劝父兄之爱子弟者为求师友习孝弟驯谨之行
卷三十五 第 33b 页 WYG0708-0069d.png
 以诚其身何必因人成事幸一朝之得而贻终已之
 羞哉
策试榜谕凡朝廷之事非草茅所宜言而师生相与之
 诚意亦不当数见于文字之间
   策问
大抵皆以修学事略启其端而叩之
谓贤良方正科特以疑文隐义困于所不知如此则贤
 且良矣至以博学宏词自命而试于礼部者则又可
卷三十五 第 34a 页 WYG0708-0070a.png
 笑愚按博学宏词之科设而贤良方正之科废则士
 不于其行而于其文已可笑近世狭天下为无人去
 宏博之称以小词科名之士亦就焉又可笑近年小
 词科例抑而不取士犹就之愈可笑呜呼试科举者
 犹曰草茅借此仕进也试词学者皆已仕进之人也
 不读书明理以修己治民而犹穷日夜缀缉以自取
 薄贱岂惟可笑亦可悲哉
谓州县虽有学独城阙之子得以家居廪食出入以嬉
卷三十五 第 34b 页 WYG0708-0070b.png
白鹿书堂策问 问孔孟后荀卿扬王韩本朝欧王苏
 胡程氏之学
   记解经
凡解释文字不可令注脚成文
读书之要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论语课会说古者潜心六艺考诸日用疑焉则问后世
 之所讲有不待问而弟子之听于师又非所疑具一
 时之文耳
卷三十五 第 35a 页 WYG0708-0070c.png
讲礼记序说礼者履也谓昔之诵而说者至是可践而
 履也礼以极卑为事愈卑愈约
玉山讲义程珙问孔子言仁孟子兼言仁义又问三代
 以前只说中与极先生与之敷析甚详愚按此疑而
 问问而答者也横经讲授近世无过于先生者矣以
 此为训奈何犹有携经就讲所在谋衣食或延人设
 讲求盖俗吏之名者岂所谓犹胜别留心者耶虽然不
 若务其实者
卷三十五 第 35b 页 WYG0708-0070d.png
沧洲精舍谕学者老苏学为文兀坐终日读书者七八
 年今人要学道未能用旬月熟读一卷书不曾举得
 一两行经传成文不曾记得一两处首尾相照不如
 归家杜门依老苏法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及诗书
 礼记程张诸书读之有个入处方好求师所谓就有
 道而正
又谕学者唯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增损吕氏乡约 德业相励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
卷三十五 第 36a 页 WYG0708-0071a.png
 相恤
禆正书唐陈昌晦所撰先生在同安时访先贤事传而
 得之
   序
家藏石刻序欧阳集录一千卷时玩之泉南又得东武
 赵氏金石录数倍之乃集家藏数十种追配之
上蔡语录序以最后得胡文定家写本上下篇为正而
 去吴中板本增多至百馀章又得其遗语三十馀章
卷三十五 第 36b 页 WYG0708-0071b.png
 别为一篇凡共著三篇
论语纂训序先生外兄丘子野所纂凡十四家
论语要义序魏何晏集汉魏诸儒之说为注本朝邢炳
 修皇甫侃之疏为正义王安石父子尝尽废之二程
 独得孟子以来不传之学于遗经先生始遍求古今
 诸说而编之删为要义
论语训蒙口义序删录要义以成之本之注疏以通其
 训诂参之释文以正其音读然后会之诸先生之说
卷三十五 第 37a 页 WYG0708-0071c.png
 以发其精微又以平生闻于师友得于心思者附见
戊午谠议序太上中兴恢复之势已八九成秦桧归自
 敌庭力主和议当时人伦尚明人心尚正天下交口
 以为不可而桧以梓宫长乐藉口和议遂不可破自
 是以来士大夫狃于积衰之俗以忘雠忍辱为当然
 癸未之议曰不可和者尚书张公阐左史胡公铨而
 已秦桧之罪使人伦不明人心不正而末流之弊至
 于如此之极因读魏元履所次戊午谠议而发明其
卷三十五 第 37b 页 WYG0708-0071d.png
 意如此
送张仲隆序圣贤言治必以仁义为先而不以功利为
 急不知出此而苟有一切之计是申商吴李之徒所
 以亡人之国而自灭其身者国虽富其民必贫兵虽
 强其国必病利虽近其为害也必远顾弗察而已
程氏遗书序二程门人各自为书散出并行传者颇以
 已意窜易先生有家藏数篇皆著当时纪录主名
 未更后人之手后益以类访求得凡二十五篇
卷三十五 第 38a 页 WYG0708-0072a.png
遗书附录序明道行状之属凡八篇伊川之祭文奏状
 各一篇又伊川行事本末取实录文集凡他书可
 證者次为年谱
语孟集义序蒐辑条流二程之说又取张横渠范氏二
 吕氏谢氏游氏侯氏尹氏凡九家之说附之名曰精
 义后改名集义云
通鉴纲目序温公编通鉴既成别为目录三十卷上之
 晚病本书太详目录太简更著举要历八十卷未
卷三十五 第 38b 页 WYG0708-0072b.png
 成也胡文定公复修举要补遗先生因两公四书别
 为义例表岁以首年而因年以著统大书以提要而
 分注以备言名纲目云
言行录序先生病文集及记事书所载名臣言行散出
 无统又汨于虚浮诡诞之说掇聚为此录
中和旧说序先生自叙幼从李延平求喜怒哀乐未
 𤼵之旨未达闻张敬夫得衡山胡氏学往问之亦未
 省退而沉思谓人自婴儿至老死莫非已𤼵特其未
卷三十五 第 39a 页 WYG0708-0072c.png
 发者为未尝发尔后忽自疑复取程氏书虚心平气
 而徐读之未及数行冻解冰释然后知情性之本然
 圣贤之微旨其平正明白乃如此
尹和靖言行录序程夫子有言涵养必以敬进学则在
 致知若尹公其学于夫子而有得于敬之云乎先生
 微意盖有未满于其致知者
程氏外书序十二篇名外书者以取之之杂视前书尤
 当精择
卷三十五 第 39b 页 WYG0708-0072d.png
中庸集解序唐李翱始为之说然所谓灭情以复性者
 又杂乎佛老至濂溪始得其要以著于篇二程于此
 既皆无书门人惟吕氏游氏杨氏侯氏有成书若横
 渠若谢氏尹氏亦或记其语别自为编会稽石□子
 重始集而次之
诗集传序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
 之于雅以大其规和之于颂以要其止
再定太极通书序太极图说一篇通书四十一章世传
卷三十五 第 40a 页 WYG0708-0073a.png
 旧本遗文九篇遗事十五条事状一篇皆先生所集
 次周子之学莫备于太极一图而诸本皆附于通书
 之后长沙本胡氏所定通书章次颇有移易又刋去
 章目惟建安本特据潘志置图篇端而书之次序名
 章亦复其旧后得临汀杨方本尽正其舛陋云
吕氏诗记序唐初诸儒疏义不出毛郑之区域本朝刘
 侍读欧阳公王丞相苏黄门河南程氏横渠张氏始
 用己意发明及其久而说者愈多学者无所适从
卷三十五 第 40b 页 WYG0708-0073b.png
 吕氏家塾始兼总众说而会通之
李丞相奏议序谓天之爱人甚矣迫于气数而或至于
 乱也亦预出弭乱之人以拟其后若故丞相陇西公
 所谓能弭乱之人非耶政宣之际都城大水猝至公
 独知其必有戎狄兵戎之祸上疏极言不幸谪去不
 七年敌薄都城公以眇然放逐之踪出负天下山岳
 万钩之重遂却强敌复以□远谪建炎再造首登庙
 堂慨然以修政攘夷为己任又遭□以去其在绍兴
卷三十五 第 41a 页 WYG0708-0073c.png
 因事献言深以议和退避为非策反覆之终其身使
 公之言用于宣和之初则都城必无围迫之忧用于
 靖康则宗国必无颠覆之祸用于建炎则中原必不
 至于沦陷用于绍兴则复祖宗之宇而报不共戴天
 之雠久矣顾乃使之数困于庸夫孺子之口不得卒
 就其志呜呼痛哉然今天子方总群策以图恢复是
 书也得备清閒之燕而幸有以当上心者则有志之
 士将不恨其不用于前日而知天之所以生公者真
卷三十五 第 41b 页 WYG0708-0073d.png
 非偶然矣愚按先生此序感慨世变令人于邑盖不
 特为李公发也后学所当成诵
通鉴举要历序清源郡旧刻举要历八十卷谢公克家
 记其篇首甚悉朝命以其板付学省航海而没焉温
 公之曾孙伋来领郡再出家藏本刻焉先生谓温公
 爱君忠国稽古陈谟之意再三而不能已者尤于此
 书见之视其书之显晦而考其所以关于时运者则
 公所为再三不能自已之心可为太息而流涕
卷三十五 第 42a 页 WYG0708-0074a.png
南轩文集序孟子没而义利之说不明董仲舒诸葛武
 侯二程先生屡𤼵明之而世莫信国家南渡张魏公
 唱明大义以断国论胡文定公诵说遗经以开圣学
 敬夫魏公嗣子而讲学于胡公季子五峰先生之门
 故其见于议论措诸事业无一毫功利之杂既没其
 弟定叟裒其故藁先生谓其平生之言不止此也其
 心亦未尝一日以是而自足也乃益为访求断以敬
 夫晚岁之意定其书为四十四卷复取经筵口义一
卷三十五 第 42b 页 WYG0708-0074b.png
 章附于表奏之后使敬夫所以尧舜吾君而不愧其
 父师之传者读者有以识其端
向芗林文集序大略云张子房为韩报仇虽不遂然卒
 藉汉灭秦然后弃人间事使千载下闻风叹息可谓
 壮哉陶元亮自以晋世宰辅子孙耻复屈身后代虽
 事业不槩见而高情逸想播之声诗者后世皆自以
 为莫及也盖古之君子大者既立而后节槩之高语
 言之妙乃有可得而言不然则纪逡唐林之节非不
卷三十五 第 43a 页 WYG0708-0074c.png
 苦王维储光羲之诗非不清一失身于新莽禄山则
 所辛勤而仅得传世者适足为嗤笑资余以是观古
 验今而于芗林居士向公有感也公自文简公左右
 真宗钦圣宪肃母仪天下庆流宗支不可胜数然逮
 公之仕则国家之变极矣绝僣叛守孤城危于九死
 而不夺及绍兴争和议至病死不忘岂不凛乎子房
 元亮之心哉然二子皆为之于不可为之后不及有
 益人之国公乃竭股肱之力宗社再安劳烈所就视
卷三十五 第 43b 页 WYG0708-0074d.png
 二子又有光焉是以中年乞身一觞一咏岂徒以发
 兴吐辞之工盖必有其本矣
谢监岳文集序谢绰中建之政和人晦翁先君子尉政
 和行田间闻读书声入而视之仪礼也以时方专治
 王氏学而独能尔异之即与俱归勉其所未至遂中
 绍兴三年进士第主邵武之泰宁簿自以不能俯仰
 归领祠官以卒其子东卿以遗文过武夷精舍先生
 相与太息流涕而序之
卷三十五 第 44a 页 WYG0708-0075a.png
金华潘公文集序中书舍人潘公宣和初为博士独斥
 大臣蒙蔽为馆职不游蔡京父子门使淮南不肯与
 中官同燕席靖康召对论时宰何㮚唐恪不可用建
 炎初召为右司谏首论乱臣逆党绍兴入为都司又忤
 时相以归秦桧擅朝公遂废不复起前后出入三朝
 在官不过八百六十馀日所居谨庇风雨郭外无尺寸
 之地先生许以孔子所未见之刚因其兄子畤之请而
 为之序
卷三十五 第 44b 页 WYG0708-0075b.png
大学章句序自伏羲神农黄帝尧舜而司徒典乐之官
 已设三代之隆其法浸备孔子取其法诵而传之孟子
 没其传泯焉程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顾其
 为书犹颇放失是以采而辑之
中庸章句序中庸者尧舜禹所以相传也天下之理岂
 有加此吾夫子虽不得其位而所以继往圣开来学其
 功反有贤于尧舜者子思推本尧舜以来相传之意
 质于平日父师之言作为此书而程夫子所以为说
卷三十五 第 45a 页 WYG0708-0075c.png
 者不传故为定著章句复取石氏书删为此书
云龛李公文集序参政文敏李公扈跸临安适遭己酉
 三月五日之变挺身赴难神采毅然逆折凶渠谕以
 大义退而阴赞宰府为离贰逆党尊复明辟之计是
 其所以立岂独以其文而已哉
丰清敏遗事序法家拂士低回迁就诡辞以幸济者公
 独正色诵言以至流放以没愚按公四明人东都事
 略亦云此序以为缙云盖其先自栝徙鄞耳
卷三十五 第 45b 页 WYG0708-0075d.png
武夷图序武夷君著自汉世祭以乾鱼不知果何如今
 崇安县南馀二十里武夷山相传即神所宅清溪九
 曲人迹不到处往往有枯查插石庋舟舡棺柩柩中
 遗骸外列陶器尚皆未坏颇疑前世道阻未通川壅
 未决时夷落所居而汉祀者即其君长今山之群峰
 最高其大者犹以大王为号半顶有小丘焉岂即君
 之居耶羽人高文举更定图本为题其首
韩文考异序欧阳公言韩文印本初未必误多为校雠
卷三十五 第 46a 页 WYG0708-0076a.png
 者妄改如罗池碑改步为涉田氏庙改天明为王明
 之类耳公自言儿童时得蜀夲于随州李氏岁月当
 在天禧中其书已故弊则摹印与祥符杭本未知孰
 先孰后而嘉祐蜀本又其子孙明矣然犹三十年间
 闻善本必求而改正之固未尝必以旧本为是至秘
 阁本则亦民间所献是正之者岂尽刘向扬雄之徒
 哉近世本多不同惟南安军方氏校定本号精善别
 有举正十卷论所以去取之意又他本所无然其去
卷三十五 第 46b 页 WYG0708-0076b.png
 取以祥符杭本嘉祐蜀本及李谢所据秘阁本为定
 而尤尊秘阁本虽有缪误往往曲从今更悉考诸本
 之异同苟其是虽民间近出小本不敢违有所未安
 虽官本古本石本不敢信各详著其所以然为考
 异十卷
黄子厚诗序子厚名铢少先生一岁同事屏山刘病翁
 所工诗文琴书以穷死其徒三山许阅裒其所作先
 生极言其变化开阖恍惚微妙其形容委折变态处
卷三十五 第 47a 页 WYG0708-0076c.png
 三叹有遗音矣宜玩味之
楚词序自屈原赋离骚而南国宗之通号楚词而离骚
 深远矣然自原至汉未久说者已失其趣如太史公
 未能免而刘安班固贾逵之言世复不传隋唐间训
 解者尚五六家又有僧道骞者能为楚声之读亦漫
 不复存独东京王逸章句与近世洪兴祖补注并行
 而王书之所取舍洪氏皆不能有所是正于是稍加
 檃括定为集注八卷又因晁氏续变二书补著五
卷三十五 第 47b 页 WYG0708-0076d.png
 十二篇所取必其凄凉怨慕者为得其馀韵而以
 无心而冥会者得(阙/)
 
 
 
 
 
 黄氏日抄卷三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