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 第 1a 页 WYG0707-000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黄氏日抄卷二      宋 黄震 撰
 读论语
  圣人言语简易而义理涵蓄无穷凡人自通文
  义以上读之无不犁然有当于心者读之愈
  久则其味愈深程子所谓有不知手舞足蹈但以
  言语解著意便不足此说尽之矣故汉唐诸儒
  不过诂训以释文义而未尝敢赞一辞自本朝
卷二 第 1b 页 WYG0707-0004d.png
  讲明理学脱去诂训其说虽远过汉唐而不善
  学者求之过高从而增衍新说不特意味反浅
  而失之远者或有矣至晦庵为集注复祖诂训
  先明字义使本文坦然易知而后择先儒议论
  之精者一二语附之以发其指要诸说不同恐
  疑误后学者又为或问以辨之我辈何幸乃获
  蒙成敬受熟诵体之躬行庶不负先儒拳拳之
  意耳近世辟晦庵字义者固不屑事此其尊而
卷二 第 2a 页 WYG0707-0005a.png
  慕之者又争欲以注解名家浩浩长篇多自为
  之辞于经渐相远甚者或凿为新奇反欲求胜
  岂理固无穷耶震自幼蒙先父之教常读晦庵
  论语长师宗谕王贯道先生见其朝夕议论常
  不出晦庵论语谓晦庵读尽古今注解自音而
  训自训而义自一字而一句自一句而一章以
  至言外之意透彻无碍莹然在心如琉璃然方
  敢下笔一字未透即云未详震自此益信受诵
卷二 第 2b 页 WYG0707-0005b.png
  读但知喜悦而不能宣诸口今年踰六十遗忘
  是惧官所窃暇复读而间记集注或问偶合参
  考及他说不同者一二以求长者之教馀则尽
  在集注矣
  学而篇
学而时习章
 近世有石赓学于晦庵门人李闳祖作四书疑义谓
 晦庵注此章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
卷二 第 3a 页 WYG0707-0005c.png
 为有病必言气禀有清浊故质有昏明而觉有先后
 愚谓此于文字上生枝节实则觉有先后则清浊昏
 明者已在其中矣晦庵折衷诸家而归之简净读集
 注者何必更以求多为哉若陆象山尝谓论语有无
 头柄底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不知时习者何事及其
 门人杨慈湖又改时习为不习其说不知何如要之
 学者且当尊信吾圣人之训
有子孝弟章
卷二 第 3b 页 WYG0707-0005d.png
 按论语首章言学次章即言孝弟圣门之教人莫切
 于孝弟矣此章象山斥其为支离固不可知程子言
 为仁以孝弟为本论性则以仁为孝弟之本性中只
 有仁义礼智曷尝有孝弟来其说性尤精而性中曷
 尝有孝弟之语后觉乍见亦或以为疑盖实则父子
 之道天性而其说微觉求多于本文之外也晦庵或
 问中云孝弟则固仁之发而最亲者此语为婉而切
 似当收置集注使学者知孝即仁之事而仁即性之
卷二 第 4a 页 WYG0707-0006a.png
 有可也因尝思理一而已圣贤发明则愈久愈备大
 舜时止说克谐以孝未曾说仁汤时方说仁乃与宽
 对说孔子说仁又多与智对说至孟子方说仁义礼
 智四者而理益大备程子谓曷尝有孝弟盖以孟子
 之说释有子之说尔要之有子时未有四者之说亦
 未专主于说性孝弟为仁之本理脉固自浑融且孟
 子虽分仁义礼智为四端他日又尝谓仁之实事亲
 是也圣贤立论惟理是务亦未尝拘一端其言仁义
卷二 第 4b 页 WYG0707-0006b.png
 亦未尝不根于孝弟故孔子尝曰夫言岂一端而已
 夫各有所当也
曾子三省章
 集注首载尹氏曰曾子守约故动必求诸身语意已
 足矣次载谢氏曰诸子之学皆出于圣人其后愈远
 而愈失其真独曾子之学专用心于内惜其嘉言善
 行不尽传窃意用心于内者无形动求诸身躬行也
 其所指之一虚一实已不同盖心所以具万理而应
卷二 第 5a 页 WYG0707-0006c.png
 万事正其心者正欲施之治国平天下孔门未有专
 用心于内之说也用心于内近世禅学之说耳后有
 象山因谓曾子之学是里面出来其学不传诸子是
 外面入去今传于世皆外入之学非孔子之真遂于
 论语之外自称得不传之学凡皆源于谢氏之说此
 说今视晦庵殊不侔使晦庵集注于今日谢氏之说
 不知亦收载否二说虽集注所并收然不可不考其
 异
卷二 第 5b 页 WYG0707-0006d.png
入孝出弟章
 晦庵于或问载苏氏之说云今之教人者引之极高
 示之极深教者未必能学者未必信务以诞相胜风
 俗之坏必自此始夫晦庵岂不悟苏氏此语之为讥
 伊川哉而载之或问其惩伊川门人之弊欤
三年无改章
 晦庵于集注取尹氏之说曰如其道终身无改可也
 如其非道何待三年三年无改者孝子之心有所不
卷二 第 6a 页 WYG0707-0007a.png
 忍故也次取游氏之说曰三年无改亦在所当改而
 可以未改耳其于或问则断以尹氏得用心之本游
 氏得制事之宜又设或问曰必若尹游之说则夫子
 之言得无有所不尽者乎盖不可改则终身不改固
 不待言其不可以待三年又非常之事不可以预言
 矣此又晦庵足尹游之说而完其义者也愚按尹游
 二说皆因礼有三年之丧而释三年为亲丧之三年
 因孟庄子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而释不改为亲没
卷二 第 6b 页 WYG0707-0007b.png
 三年之间不改其行事窃意此章本意本不为亲没
 而发特三年字与不改字与它处说人子居丧事偶
 同耳夫人子于其父之道谁不知体之而持久为难
 父在之时隐于志者三年无改其道父殁之后见于
 行者三年无改其道则其拳拳于亲而不敢违始为
 可知耳三年者槩言其久似与颜子三月不违仁语
 脉相近且夫子既明举父在与父殁两事而言则非
 独指居丧而言也明言于父之道又非独指其居丧
卷二 第 7a 页 WYG0707-0007c.png
 行事而言也必如古者之说徒主其三年之文而不
 暇顾其父在之文矣三年有成三年大比三年成都
 三年视敬业乐群皆要久而言岂徒三年之丧称三
 年哉而必以三年为居丧耶
知和而和章
 本意不过礼以和为贵和又当以礼节之耳范氏以
 知和而和属之乐而晦庵取焉礼乐虽相关但恐于
 本文有添
卷二 第 7b 页 WYG0707-0007d.png
因不失其亲章
 集注以为所依者不失其可亲之人则亦可宗而主
 之矣是一章三节各自为义也或问以为因上二者
 而不失其所亲则为可宗则下一节承上二节而言
 也恐不若集注为径然此一节终觉未易晓先师王
 宗谕贯道尝讲此章云宗者人所取为宗师宜超然
 卓立之人也因者因仍于古而非自立者也惟因而
 不失其可亲之人则源流既正亦可宗之也此语似
卷二 第 8a 页 WYG0707-0008a.png
 于集注有发
  为政篇
民免无耻章
 集注谓苟免刑罚而无所羞耻或问谓范吕谢尹氏
 皆以苟免为言殊失文意盖所谓免正以其革面而
 不敢为非真有免为罪戾耳岂冒犯不义以至于犯
 上作乱而脱漏宪网以幸免于刑诛之谓哉愚按二
 说似微不同实则经文惟言免字晦庵言苟免字以
卷二 第 8b 页 WYG0707-0008b.png
 发之恐后学看苟字粗浅故于或问再发以足之
 此等似当入集注
十五志学章
 程子谓孔子自言进德之序如此此语尽之矣诸儒
 议论叠出皆因待圣人过高谓圣人不待学故也然
 圣人亦与人同耳晦庵断以非心实自圣而姑为是
 退托此语尤有味而学者宜知所勉矣
攻乎异端章
卷二 第 9a 页 WYG0707-0008c.png
 孔子本意似不过戒学者它用其心耳后有孟子辟
 杨墨为异端而近世佛氏之害尤甚世亦以异端目
 之凡程门之为佛学者遂阴讳其说而曲为回护至
 以攻为攻击而以孔子为不攻异端然孔子时未有
 此议论说者自不必以后世之事反上释古人之言
 诸君子又何必因异端之字与今偶同而回护至此
 耶
举直错枉章
卷二 第 9b 页 WYG0707-0008d.png
 举直错枉而民服词义晓然自不待注所不可晓者
 诸字耳两语交互归宿正在诸字若单云举直错枉
 舍诸字不言则不可耳今集注以诸字作众字说如
 诸侯之诸是云众枉众直也然晚学亦未易晓或疑
 诸者助辞即之于二字之连声错者置也如贾谊置
 诸安处则安之类错诸者犹云举而加之也举直者
 而置之于枉者之上是君子在位小人在野此民所
 以服或举枉者而置之于直者之上是小人得志君
卷二 第 10a 页 WYG0707-0009a.png
 子失位此民所以不服庶几此章两下相形之意方
 明未知然否若如旧说则举者用也错者不用也二
 字相背若如今说则举者举斯加彼之举也错者置
 之于此之名也二字相因其义训皆不同矣
  八佾篇
君子无争章
 辞义晓然本无可注近世立高论者回护争字其说
 杂然晦庵本注疏旧说射礼为證其说始平于是知
卷二 第 10b 页 WYG0707-0009b.png
 好议论而忽注疏者可戒也
使民战栗章
 苏氏谓公与宰我谋诛三桓而为隐辞以相语有以
 问尹氏者尹氏艴然曰说经而欲新奇何所不至矣
 此论最于说经有益闻者当戒
 胡氏因郊社之文以社为祭地之礼晦庵曰未可知
 也然其言有据存而考之可也愚谓社固祭地也然
 所祭指吐生百谷之土与稷为比则举地之一而言
卷二 第 11a 页 WYG0707-0009c.png
 之自王社以下皆然故春祈秋报皆于社焉若王者
 父天母地之大祭全举地而言恐又不止此社而已
三归
 集注云三归台名事见说苑而或问载旧说妇人谓
 嫁曰归三归云者一娶三姓而备九女如诸侯之制
 也愚按说苑谓管氏避得民而作三归殆如萧何田
 宅自污之类想大为之台故言非俭而台以处三归
 之妇人故以为名欤
卷二 第 11b 页 WYG0707-0009d.png
反坫
 郑注谓坫在两楹之间反爵其上按今世释奠反爵
 乃以四方板而圆坎其中或云此反坫之馀制然坫
 字从土而云在两楹间岂常设之者欤按郊特牲台
 门而旅树反坫杂记旅树而反坫郑氏亦以树为屏
 以反坫为反爵之地然内则载阁食之制云士于坫
 明堂位载朝会之制云反坫出尊崇坫康圭士虞礼
 载苴茅之制云僎于西坫上是则累土而为之者皆
卷二 第 12a 页 WYG0707-0010a.png
 可名坫而坫亦有高卑东西之不同非必反爵之处
 也如台门而旅树反坫当是立反坫于台门之内如
 今行在所之骐骥院牛羊司与凡营垒多于台门内
 立土墙之类欤郑氏之释反坫皆本论语其指坫为
 反爵皆本好之一字意两君之好为饮酒故云耳然
 以坫之反为爵之反似异于经文又按汲冢周书云
 乃立五宫咸有四阿反坫注云反坫外向室也则反
 坫又非反爵之地反主坫言非主爵言也反殆向外
卷二 第 12b 页 WYG0707-0010b.png
 之名坫殆别设大门屏之名岂两君之好必欲容其
 仪卫之众而为此外向之室欤世远不可知若据郊
 特牲以反坫与台门相联汲冢书以反坫与四阿相
 联则论语以反坫与树塞门相联恐均为宫室僭侈
 之事
  里仁篇
里仁为美章
 注以焉得知为失其是非之本心理固如此但本文
卷二 第 13a 页 WYG0707-0010c.png
 自明白此语恐觉微重耳
安仁利仁章
 谢氏谓仁者心无内外远近精粗之间非有所存而
 自不亡窃疑此佛氏心学之说若夫子本旨不过谓
 仁者安仁与仁为一耳又谓知者未能无意窃疑此
 亦佛氏绝意念之说若夫子本意不过谓知者知仁
 之为美慕而行之耳异端之说皆从庄子寓言死灰
 其心一语来近世诸儒或慕其高而言之然人决不
卷二 第 13b 页 WYG0707-0010d.png
 能无心心决不能无意心是活物凡动处皆是意特
 意有美恶耳虽仁者安仁此心亦何尝不流行哉于
 吾夫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可知矣
无适无莫章
 君子于天下无必欲为之心亦无必不为之心惟义
 是从而已此本旨也无此两者惟有义耳谢氏谓于
 无可无不可之间有义存焉则于两者之间参酌其
 义又是一意与经旨微不同
卷二 第 14a 页 WYG0707-0011a.png
吾道一以贯章
 圣人之道泛应曲当无非此理故曰一以贯之忠以
 尽已恕以及人则此道之所以泛应曲当而能一以
 贯之者也异端借一贯之字以證不二之说近或推
 之愈高谓道本自一不必言贯此固非后学所敢言
 诸儒疑一贯之道大而忠恕不足以当之至有天人
 体用等辨恐亦不若平心只味本文也
  公治长篇
卷二 第 14b 页 WYG0707-0011b.png
乘桴浮海章
 程子谓浮海之叹伤天下之无贤君晦庵于集注录
 之于或问言其未尽善因知经旨之本明白者不必
 赘辞也当从或问
非尔所及章
 诸说以仁字总罩一章之意因而说仁恕不同于本
 文似不曾解窃意理虽一定而人情不齐在已者可
 勉在人者不可强我欲无加诸人可能也欲人之无
卷二 第 15a 页 WYG0707-0011c.png
 加诸我不可必也故以为非尔所及耳故夫子言已
 所不欲勿施于人尽其在已而已大学言所恶于上
 勿施于下以至左右前后皆然亦尽其在已而已必
 欲强人之我若而彼此皆平则岂可得哉姑志所疑
 以俟请问
性与天道章
 子贡明言不可得而闻诸儒反谓其得闻而叹美岂
 本朝专言性与天道故自主其说如此耶要之子贡
卷二 第 15b 页 WYG0707-0011d.png
 之言正今日学者所当退而自省也
令尹子文注云斗谷于菟
 石赓云谷本作□乳也借作谷
  雍也篇
居敬行简章
 集注云伯子盖太简者而仲弓疑夫子之过许盖未
 喻夫子可字之意而其所言之理有默契焉者故夫
 子然之或问云夫子虽不正言其居简之失而所谓
卷二 第 16a 页 WYG0707-0012a.png
 可者固有未尽善之意矣仲弓乃能默契圣人之微
 旨而分别夫居敬居简之不同夫子所以深许之也
 愚按二说皆出晦庵而不同恐当从或问之说
孟之反不伐章
 集注载谢氏称孟之反无欲上人之心及孟之反可
 法之语或问以谢氏为过且云恐非夫子之意夫释
 经亦顺其本旨而已合参或问之说
祝鮀宋朝章
卷二 第 16b 页 WYG0707-0012b.png
 范氏说无鮀之佞而独有朝之美协于不有至而有
 之文晦庵以巧言令色不得分轻重而去其说且以
 无虐茕独而畏高明比此句之句法然书云无者总
 为禁止之辞虐茕独而畏高明是一句而平下两事
 两事相比也此句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相
 反者是一句而兼下两事两事相反也句法似亦不
 类如以辨佞为尤足以苟免乱世而宋朝自然之美
 色与人为之令色亦不同则范氏分轻重之说恐亦
卷二 第 17a 页 WYG0707-0012c.png
 自通学者更详之
何莫由斯道章
 洪氏将何字少歇而以人莫能由斯道晦庵独取之
 盖云世之不由于道者不少也程氏等说谓人何能
 不由斯道若曰日用常行者皆道也盖众说说得道
 字轻指天下之道也故以为莫不由之洪说说得道
 字重指道之践履于身者也故以为莫能由之恐合
 参考
卷二 第 17b 页 WYG0707-0012d.png
人之生也直章
 集注独取明道云生理本直罔不直也而亦生者幸
 而免尔或问则尽辨伊川以下诸说为未然愚意罔
 对人而言盖罔罔然不知所以为人者也幸而免对
 生也直而言盖侥倖苟免不能直者也人之生也直
 而已罔之生也不能直幸免而已幸而免者低回委
 曲苟全其生者也
  述而篇
卷二 第 18a 页 WYG0707-0013a.png
子所雅言章
 程曰若性与天道则有不可得而闻者要在默而识
 之也愚按本文未尝及此
怪力乱神章
 以怪力乱非理之正而别指鬼神为造化之迹非不
 正是一律而分轻重然载谢氏之说谓语常不语怪
 语德不语力语治不语乱语人不语神一体平说尤
 于经文协也
卷二 第 18b 页 WYG0707-0013b.png
  泰伯篇
泰伯至德章
 观三以天下让之说则商德日衰周德日兴太王父
 子兄弟□晓然知天命人心之有归预视天下为周
 之将有矣书称太王肇基王迹诗称至于太王实始
 剪商与夫子之言皆合至欧阳公作泰誓论始为周
 人追讳其事窃意圣人明白洞达初无可讳者故晦
 庵集注惟直述其事或问于三让亦姑举礼辞固辞
卷二 第 19a 页 WYG0707-0013c.png
 终辞而不敢质其说盖三辞乃饮食赐予之事故晦
 庵不敢确言以为三让天下之说(三让事/见下)○或问有
 疑泰伯父死不赴伤毁发肤皆非贤者之事晦庵辨
 以太王之欲立贤子圣孙为其道足以济天下而非
 有憎爱之间利欲之私也是以泰伯去之而不为狷
 王季受之而不为贪父死不赴伤毁发肤而不为不
 孝使泰伯而不有以深自绝焉则亦何以必致国于
 王季而安其位哉愚按王充论衡谓泰伯知太王欲
卷二 第 19b 页 WYG0707-0013d.png
 立王季入吴采药断发文身以随吴俗太王薨泰伯
 还王季再让泰伯不听三让曰吾之吴越吴越之俗
 断发文身吾刑馀之人不可以为宗庙社稷主王季
 始知其不可而受之此其所载颇详且与吾夫子三
 以天下让之说合可以破或者信史书言泰伯父死
 不赴之疑或问又载苏黄门谓子夏言泰伯端委以
 治吴则未尝断发文身愚按黄门作古史专据左传
 以辟史记然世远安知此是而彼非耶今其主左传
卷二 第 20a 页 WYG0707-0014a.png
 谓至仲雍而后断发文身则惑矣泰伯仲雍始入吴
 而断发文身者随其俗也泰伯果端委于其先矣仲
 雍继之为君而方断发文身岂人情耶且断发文身
 者始入吴之事也端委而治者吴人尊信之后泰伯
 君吴之事也发虽尝断何妨复长身虽尝文何妨被
 衣两义固不相害也其始随俗及得位则临之以礼
 理固然也若谓泰伯端委至仲雍继位而后断发文
 身是谓仲雍不肖也为君而不肖者有矣未有下同
卷二 第 20b 页 WYG0707-0014b.png
 庶民者也且时仲雍已老矣发星星何可断身黑者
 何可文耶
  子罕篇
子罕言利章
 集注惟载程氏之言曰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
 道大故皆罕言愚按自孟子不言利世以利为不美
 字而此章以利与命仁并言故世疑之惟或问中晦
 庵言利者义之和全于义则利自至若多言利则人
卷二 第 21a 页 WYG0707-0014c.png
 不知义而反害于利矣命者天之令修已以俟然后
 可以立命若多言命则人事不修而反害于命矣仁
 者性之德必忠信笃敬克己复礼然后能至若多言
 仁则学者凭虚躐等而反害于仁矣三者皆理之正
 不可以不言而忧深虑远又不可以多言也此言似
 合入集注可免世俗分轻重美恶之疑
鄙夫空空章
 或问谓空空指鄙夫而言此语合入集注盖集注未
卷二 第 21b 页 WYG0707-0014d.png
 尝明言空空指谁
  先进篇
先进于礼乐章
 晦庵以先进为前辈野人为郊外之民后进为后辈
 君子为士大夫此甚平实引程子曰先进于礼乐文
 质得宜今反谓之质朴而以为野人愚谓若以先进
 为朝廷邦国行礼乐之人则宜如程子宛转其说若
 泛言前一辈人而于礼乐亦止泛言于礼乐之事则
卷二 第 22a 页 WYG0707-0015a.png
 程子之说视本文为有添矣或止云先辈质朴故于
 礼乐之事犹野人也则与晦庵叶
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四子侍坐而夫子启以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盖试言
 其用于世当何如也三子皆言为国之事皆答问之
 正也曾晰孔门之狂者也无意于世者也故自言其
 潇洒之趣此非答问之正也夫子以行道救世为心
 而时不我予方与二三子私相讲明于寂寞之滨乃
卷二 第 22b 页 WYG0707-0015b.png
 忽闻曾晰浴沂咏而归之言若有触其浮海居夷之
 云者故不觉喟然而叹盖其意之所感者深矣所与
 虽点而所以叹者岂惟与点哉继答曾晰之问则力
 道三子之美夫子岂以忘世自乐为贤独与点而不
 与三子者哉后世谈虚好高之习胜不原夫子喟叹
 之本旨不详本章所载之始末单摭与点数语而张
 皇之遗落世事指为道妙甚至谢上蔡以曾晰想像
 之言为实有暮春浴沂之事云三子为曾晰独对春
卷二 第 23a 页 WYG0707-0015c.png
 风冷眼看破但欲推之使高而不知陷于谈禅是盖
 学于程子而失之者也程子曰子路冉有公西华言
 志自是实事此正论也又曰孔子与点盖与圣人之
 志同便是尧舜气象此语微过于形容上蔡因之而
 遂失也曾晰岂能与尧舜易地皆然哉至若谓曾晰
 狂者也未必能为圣人之事而能知夫子之志遂以
 浴沂咏归之乐指为老安少怀之志曾晰与夫子又
 岂若是其班哉窃意他日使二三子盍各言尔志此
卷二 第 23b 页 WYG0707-0015d.png
 泛言所志非指出仕之事也今此四子侍坐而告以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此专指出仕之事而非泛使之
 言志也老安少怀之志天覆地载之心也适人之适
 者也浴沂咏归之乐吟风弄月之趣也自适其适者
 也曾晰固未得与尧舜比岂得与夫子比而形容之
 过如此亦合于其分量而审之矣
  颜渊篇
颜渊问仁章
卷二 第 24a 页 WYG0707-0016a.png
 注云为仁者所以全其心之德也愚按此章前曰克
 己复礼为仁后曰为仁由已此注恐指为仁由已之
 为仁耳盖以语脉而详之克己复礼为仁云克己复
 礼即所为仁为非用力之字若为仁由已则为乃用
 力之字语虽相似而脉则不同也要之为仁之工夫
 即是上文克己复礼盍更详之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章
 注云谓棘子成之言乃君子之意愚按上文棘子成
卷二 第 24b 页 WYG0707-0016b.png
 曰君子质而已矣故子贡指其说君子恐非其所言
 别有君子之意也合审
  子路篇
仲弓问政章
 程子谓仲弓问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
 所不知人其舍诸便见仲弓与圣人用心之小大推
 此义则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
 间耳愚按仲弓正问举才之方而孔子教之耳程子
卷二 第 25a 页 WYG0707-0016c.png
 岂意其不欲举才而推其弊至此欤范氏曰失此三
 者不可以为季氏宰况天下乎恐亦衍文
  宪问篇
霸诸侯
 注云霸与伯同长也愚意天下之主谓之王诸侯之
 长谓之伯此指其定位而名也以德方兴而为天下
 所归则王(平/声)声转而为王(去/声)王政不纲而诸侯之长
 自整齐其诸侯则伯声转而为霸皆有为之称也正
卷二 第 25b 页 WYG0707-0016d.png
 音为静字转声为动字
 商周之初诸侯犹未强大故有德易以兴周衰诸侯
 强大地丑德齐莫能相一管仲辅齐仅能以智力总
 率之使之尊周攘夷其济世之功亦不少故夫子称
 之若孟子之言则又存万世之常道
孔子沐浴而朝章
 胡氏曰仲尼此举先发后闻可也愚谓孔子于义尽
 矣此事果可先发后闻则夫子亦为之矣不待胡氏
卷二 第 26a 页 WYG0707-0017a.png
 发其所不及也此言似不必附集注
  卫灵公篇
有教无类章
 注专主变化气类愚恐夫子与进互童孟子来者不
 拒之意皆在其中也
  季氏篇
季氏将伐颛臾章
 集注云远人谓颛臾分崩离析谓四分公室家臣屡
卷二 第 26b 页 WYG0707-0017b.png
 叛或问载苏氏考究定公十年子路为季氏宰哀公
 十一年冉求为季氏宰则伐颛臾在季康子之世哀
 公七年季康子伐邾以召吴寇故曰远人不服而不
 能来也十五年公孙宿以成叛故曰邦分崩离析而
 不能守也恐当以或问所载为正盖颛臾在邦域之
 中难指其为远人而夫子此语正因季氏将伐颛臾
 而槩及当时之国事谓他有当理者尚多也所谓远
 人非正指将伐之颛臾也
卷二 第 27a 页 WYG0707-0017c.png
  阳货篇
性相近章
 性者此理素具于此心人得之于天以生者也自一
 阴一阳之谓道而继之者善于以赋予于万物人为
 万物之灵其性之所自来固无有不善而既属于人
 则不能以尽同故夫子一言以蔽之曰性相近也至
 孟子当人欲横流之时特推其所本然者以晓当世
 故专以性善为说自此言性者纷纷矣由今观之谓
卷二 第 27b 页 WYG0707-0017d.png
 性为相近则验之身稽之人参之往古考之当今上
 探之圣贤下察之众庶无一不合信乎其为相近也
 谓性为皆善则自己而人自古而今自圣贤而众庶
 皆不能不少殊推禹汤文武之圣亦未见其尽与尧
 舜为一孟子盖独推其所本然者以晓人也言性之
 说至本朝而精以善者为天地之性以不能尽善者
 为气质之性此说既出始足以完孟子性善之说世
 之学者乃因此阴陋吾夫子之说而不敢明言其为非
卷二 第 28a 页 WYG0707-0018a.png
 则曰性相近是指气质而言若曲为之回护者然则
 孟子之言性何其精而夫子之言性何其粗耶窃意
 天命之谓性所谓天地之性是推天命流行之初而
 言也推性之所从来也所谓气质之性是指既属诸
 人而言也斯其谓之性者也夫子之言性亦指此而
 已耳本朝之言性特因孟子性善之说揆之人而不
 能尽合故推测其已上者以完其义耳言性岂有加
 于夫子之一语哉且天下之生凡同类者无有不同
卷二 第 28b 页 WYG0707-0018b.png
 而纤悉则不能尽同此其所以为造化之妙如桐梓
 之生一也而枝条花叶之横斜疏密则无一同然要
 其所以为桐梓者终相若也此相近之说也而可以
 知人矣人之形体一也而耳目口鼻之位置美恶则
 无一同然要其所以为人者终相若也此相近之说
 也而可以知其无形者矣人之能言一也而其声音
 之清浊高下则无一同然要其所以为人声者终相
 若也此相近之说也而可以推人之性矣其赋自天
卷二 第 29a 页 WYG0707-0018c.png
 何有不善自阴阳杂揉属之人而谓之性宜不能粹
 然而皆善此相近之说也奈何独主性善之说而遂
 废性相近之说耶故尝谓夫子言性相近惟指其实
 然者故他日言中人以上中人以下生而知学而知
 人品节节不同皆与相近之言无戾孟子专言性善
 惟推其本然者故他日言二之中四之下性之反之
 先觉后觉人品亦各各不同终归于夫子相近之说
 学者亦学夫子而已夫子未尝言性言性止此一语
卷二 第 29b 页 WYG0707-0018d.png
 何今世学者言性之多也无亦知其性之相近而戒
 其习之相远可乎(孟子言忍性是性不能/皆善而忍亦习之义也)
匏瓜
 黄勉斋宰临川刋临川人应抑之天文图有匏瓜星
 其下注云论语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正指
 星而言盖星有匏瓜之名徒系于天而不可食正与
 维南有箕不可簸扬维北有斗不可挹酒浆同义又
 建昌吴观附此于四书疑义未知然否
卷二 第 30a 页 WYG0707-0019a.png
  微子篇
虞仲
 注云虞仲即仲雍与泰伯同窜荆蛮者愚按仲雍尝
 治吴为君恐不可言逸民亦无隐居放言之事兼仲
 雍生伯夷叔齐之前使虞仲果仲雍也亦何为反序
 次于夷齐之后恐先儒自有所据耳
  尧曰篇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卷二 第 30b 页 WYG0707-0019b.png
 集注载孔氏曰周至也言纣至亲虽多不如周家之
 多仁人或问则曰范氏之说因上文而以周亲为周
 室之亲亦善但于书文不协愚意于书文虽不协于
 本文则协且免得添纣字与多字又免得改周字为
 至字似当两存耳又按古注孔曰亲而不贤不忠则
 诛之管蔡是也仁人谓箕子微子来则用之此说虽
 大赉之初未有管蔡之事而状不如意甚明
 黄氏日抄卷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