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714-022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溪日谈录卷十二
明 周琦 撰
著述谈
总说
天下书愈多而道愈蔽道愈蔽而人心愈坏将以为书
不可有则天下之盲者无以明聋者无以聪将以为不
可无则天下之明者反以蔽聪者反以塞然则人知术
东溪日谈录卷十二
明 周琦 撰
著述谈
总说
天下书愈多而道愈蔽道愈蔽而人心愈坏将以为书
不可有则天下之盲者无以明聋者无以聪将以为不
可无则天下之明者反以蔽聪者反以塞然则人知术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714-0220d.png
不可以不择而不知学亦不可以不择故天下之人知
择术而学矣亦当知其择书而读也凡书之无补于道
无益于人者非圣人书也宜火之矣不使乱吾之道可
也
朱子小学书
朱子谓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
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
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以至大夫元士
择术而学矣亦当知其择书而读也凡书之无补于道
无益于人者非圣人书也宜火之矣不使乱吾之道可
也
朱子小学书
朱子谓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
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
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以至大夫元士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714-0221a.png
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
修已治人之道是教之于大学当先自小学以基之后
世之才养于大学卒不能成大学之用者无小学以立
其基也
朱子摭拾前言往行可为小学中庸者编辑成书立为
小学之教是为大学以立其本如今人见小儿颇可教
者不先教以小学洒扫与通经史以立大学根本便教
拈弄文词以图侥幸科目世安得有全才哉
修已治人之道是教之于大学当先自小学以基之后
世之才养于大学卒不能成大学之用者无小学以立
其基也
朱子摭拾前言往行可为小学中庸者编辑成书立为
小学之教是为大学以立其本如今人见小儿颇可教
者不先教以小学洒扫与通经史以立大学根本便教
拈弄文词以图侥幸科目世安得有全才哉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714-0221b.png
朱子定本孝经
孝经一书汉儒以之名门朱子定为刋误琦复为之釐
正是病刋误之不行也
大学一章之经有十章之传孝经一章之经亦别为十
四章之傅祖大学意也
孝是人之出门第一件事孝经当与忠经相对但忠经
无立言至理且非圣贤之言故不足伍耳今孝经一书
乃小学中庸当与小学之书并行小子之学当先于此
孝经一书汉儒以之名门朱子定为刋误琦复为之釐
正是病刋误之不行也
大学一章之经有十章之传孝经一章之经亦别为十
四章之傅祖大学意也
孝是人之出门第一件事孝经当与忠经相对但忠经
无立言至理且非圣贤之言故不足伍耳今孝经一书
乃小学中庸当与小学之书并行小子之学当先于此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714-0221c.png
二书然后可及他书
周子太极图通书
朱子谓周子太极图立象于前为说于后互相发明平
正洞达绝无毫发可疑盖太极二字是孔子易有太极
之言其言得图而著其图得说而明朱子谓无毫发可
疑是真无疑也
太极之图与说本周子授二程之笔后儒惟朱子得其
旨要逐节解之则甚明矣
周子太极图通书
朱子谓周子太极图立象于前为说于后互相发明平
正洞达绝无毫发可疑盖太极二字是孔子易有太极
之言其言得图而著其图得说而明朱子谓无毫发可
疑是真无疑也
太极之图与说本周子授二程之笔后儒惟朱子得其
旨要逐节解之则甚明矣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714-0221d.png
朱子谓先生之精因图以示先生之蕴因图以发而其
所谓无极而太极云者又一图之纲领所以明夫道之
未始有物而实为万物之根柢也岂太极之上复有无
极哉
周子融会孔子易有太极一句其理活泼泼地所以画
出图来又为之说真可谓得千载不傅之绪于残编断
简之中不由师传默契道体者欤
周子通书四十章无乃只是太极图的义理朱子以通
所谓无极而太极云者又一图之纲领所以明夫道之
未始有物而实为万物之根柢也岂太极之上复有无
极哉
周子融会孔子易有太极一句其理活泼泼地所以画
出图来又为之说真可谓得千载不傅之绪于残编断
简之中不由师传默契道体者欤
周子通书四十章无乃只是太极图的义理朱子以通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714-0222a.png
书为近世道学之源则六经四书非远世道学之传者
乎今人只立道学门户道学之源尚未之究故学多不
正矣
朱子读通书三纪方知义味然后发其精蕴盖三纪计
三十六年愚故谓读书不如古人多矣
周子通书用易语者过半馀皆春秋礼乐论孟中庸洪
范等语如诚上一诚下二诚几德三圣四思九乾损益
动三十一家人暌复无妄三十二拟议三十五刑三十
乎今人只立道学门户道学之源尚未之究故学多不
正矣
朱子读通书三纪方知义味然后发其精蕴盖三纪计
三十六年愚故谓读书不如古人多矣
周子通书用易语者过半馀皆春秋礼乐论孟中庸洪
范等语如诚上一诚下二诚几德三圣四思九乾损益
动三十一家人暌复无妄三十二拟议三十五刑三十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714-0222b.png
六蒙艮四十皆用孔子彖传象传及系辞大传语惟道
六志十颜子二十三过二十六拟议三十五圣蕴二十
九皆用论语中庸孟子语礼乐十三孔子三十八皆用
洪范礼乐春秋语大旨实祖易理故尝谓之易通
张子西铭正蒙
横渠于书室二牖上扁其东曰砭愚西曰订顽后因伊
川之说改为东铭西铭所作西牖之铭比之东铭则优
矣
六志十颜子二十三过二十六拟议三十五圣蕴二十
九皆用论语中庸孟子语礼乐十三孔子三十八皆用
洪范礼乐春秋语大旨实祖易理故尝谓之易通
张子西铭正蒙
横渠于书室二牖上扁其东曰砭愚西曰订顽后因伊
川之说改为东铭西铭所作西牖之铭比之东铭则优
矣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714-0222c.png
西铭一篇充其说可以尽性践形
横渠西铭无一字不纯于理若韩子原道原性便不能
纯
横渠正蒙成书之后以书质之程子答书曰所论大槩
有苦心极力之象而无宽裕温柔之气非明睿所照而
考索至此末又曰更望完养思虑涵泳义理他日自当
条畅又尝曰子厚谨严才谨严便有迫切之象无宽舒
之意观此可见正蒙之作比之西铭远矣
横渠西铭无一字不纯于理若韩子原道原性便不能
纯
横渠正蒙成书之后以书质之程子答书曰所论大槩
有苦心极力之象而无宽裕温柔之气非明睿所照而
考索至此末又曰更望完养思虑涵泳义理他日自当
条畅又尝曰子厚谨严才谨严便有迫切之象无宽舒
之意观此可见正蒙之作比之西铭远矣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714-0222d.png
正蒙十七章皆理到之言其间如天地风雷雨露霜雹
冰电等说甚当于理程子不是谓其理之讹舛乃谓其
词之迫切不可以程子之说通病之也
邵子皇极经世书
邵子皇极经世之作以元会运世之数穷天地万物之
理古今治乱之事程子谓之加一倍法盖数学也非理
学也容心以学夫数则理学之功缺矣欲学皇极经世
之数当依伯温之说先求大槩其书十二卷一卷二卷
冰电等说甚当于理程子不是谓其理之讹舛乃谓其
词之迫切不可以程子之说通病之也
邵子皇极经世书
邵子皇极经世之作以元会运世之数穷天地万物之
理古今治乱之事程子谓之加一倍法盖数学也非理
学也容心以学夫数则理学之功缺矣欲学皇极经世
之数当依伯温之说先求大槩其书十二卷一卷二卷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714-0223a.png
言元会运世三卷四卷言会五卷六卷言运七卷八卷
九卷十卷言万物之数十一卷十二卷言世必先用此
得其大义然后可用起例下元会运世之数以兆事物
也
康节之学祖伏羲先天之学也
康节皇极经世与蔡九峰洪范皇极书等学问皆是苦
心极力穷出天地间数以兆天地万物之事虽是枉费
心力不能维持正道然天地万物有理亦有数有数亦
九卷十卷言万物之数十一卷十二卷言世必先用此
得其大义然后可用起例下元会运世之数以兆事物
也
康节之学祖伏羲先天之学也
康节皇极经世与蔡九峰洪范皇极书等学问皆是苦
心极力穷出天地间数以兆天地万物之事虽是枉费
心力不能维持正道然天地万物有理亦有数有数亦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714-0223b.png
有理其理之秘固当发之而数之秘亦当发之却又非
枉费心力者矣
蔡季通律吕新书
蔡元定之父蔡发字神与朱子尝称其博学强记高简
廓落易象天文地理无所不通杜门教子不干利禄故
季通十岁即教西铭稍长即教经世正蒙等书谓之曰
此孔孟正脉季通之学所由大进于是有律吕新书之
作以正乎乐朱子谓季通此书词约理明更欲均调节
枉费心力者矣
蔡季通律吕新书
蔡元定之父蔡发字神与朱子尝称其博学强记高简
廓落易象天文地理无所不通杜门教子不干利禄故
季通十岁即教西铭稍长即教经世正蒙等书谓之曰
此孔孟正脉季通之学所由大进于是有律吕新书之
作以正乎乐朱子谓季通此书词约理明更欲均调节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714-0223c.png
奏被之管弦别为乐书以究其业未有馀功元定善继
父志也如此夫其律吕本原十三篇律吕證辨十篇朱
子谓皆本于古人已试之成法若黄钟围径之数则汉
斛之积分可考寸以九分为法则太史小司马之说可
推五声二变之数变律半声之例则杜氏之通典具焉
变宫变徵之不得为调则孔氏之礼疏因亦可见至于
先求声气之元而因律以生尺则尤所谓卓然者而亦
班班杂见两汉之制蔡邕之说与夫国朝会要以及程
父志也如此夫其律吕本原十三篇律吕證辨十篇朱
子谓皆本于古人已试之成法若黄钟围径之数则汉
斛之积分可考寸以九分为法则太史小司马之说可
推五声二变之数变律半声之例则杜氏之通典具焉
变宫变徵之不得为调则孔氏之礼疏因亦可见至于
先求声气之元而因律以生尺则尤所谓卓然者而亦
班班杂见两汉之制蔡邕之说与夫国朝会要以及程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714-0223d.png
子张子之言观此则元定律吕之书诚所谓参互考寻
用其半生之力者矣朱子与西山书云但用古书古语
或注疏而以已意附其下方甚简约而极周尽学者一
览可辨梗槩故此书之成乃朱子相与季通共成之者
也朱子为新书之序其意亦略见矣
蔡发之学资于四方能会得易象天文地理之妙故诲
季通有作律吕新书之学发挥武侯六十四陈之图皇
极经世之历季通又诲伯静宜绍易学仲默宜演皇极
用其半生之力者矣朱子与西山书云但用古书古语
或注疏而以已意附其下方甚简约而极周尽学者一
览可辨梗槩故此书之成乃朱子相与季通共成之者
也朱子为新书之序其意亦略见矣
蔡发之学资于四方能会得易象天文地理之妙故诲
季通有作律吕新书之学发挥武侯六十四陈之图皇
极经世之历季通又诲伯静宜绍易学仲默宜演皇极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714-0224a.png
春秋则属之方仲故仲默有洪范皇极内篇之作其祖
与子与孙三代皆致理学而不为利禄至仲默之子抗
始第进士蔡氏之学其建阳之世学者邪
蔡九峰洪范皇极内篇说
蔡仲默谓易言象范言数盖象固阴阳之象数亦阴阳
之数不明乎数不足以语象不明乎象不足以语数故
作范以配易即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
足之数自一而起行至于九得九九八十一自原至终
与子与孙三代皆致理学而不为利禄至仲默之子抗
始第进士蔡氏之学其建阳之世学者邪
蔡九峰洪范皇极内篇说
蔡仲默谓易言象范言数盖象固阴阳之象数亦阴阳
之数不明乎数不足以语象不明乎象不足以语数故
作范以配易即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
足之数自一而起行至于九得九九八十一自原至终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714-0224b.png
而各有名如易六十四卦之名也上各列之以数如易
六十四卦之画也八十一数之下又各布之以数如易
三百八十四爻也一之一名原犹易三之三名乾也彖
之曰元吉几君子有庆犹乾彖之曰元亨利贞也原下
之数各以吉凶悔吝休灾平言之者犹爻之有占也与
夫一之二名潜一之三名守一之四名信一之五名直
之类共八十一者亦如原系以辞其实效易而作也其
亦苦心极力者乎
六十四卦之画也八十一数之下又各布之以数如易
三百八十四爻也一之一名原犹易三之三名乾也彖
之曰元吉几君子有庆犹乾彖之曰元亨利贞也原下
之数各以吉凶悔吝休灾平言之者犹爻之有占也与
夫一之二名潜一之三名守一之四名信一之五名直
之类共八十一者亦如原系以辞其实效易而作也其
亦苦心极力者乎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714-0224c.png
五行七图言植物动物用物事类吉凶支干人体性情
则又如易说卦为君为父为金为釜之类也八十一数
原起冬至之半为一之一冲属立春为二之二从为春
分为三之三公属立夏为四之四中属夏至为五之五
用属立秋为六之六分属秋分为七之七戎属立冬为
八之八终属冬至之半为九之九是则原之与终如坤
复之交而为冬至冲为立春从如临同人之交而为春
分公为立夏中如姤乾之交而为夏至用为立秋分如
则又如易说卦为君为父为金为釜之类也八十一数
原起冬至之半为一之一冲属立春为二之二从为春
分为三之三公属立夏为四之四中属夏至为五之五
用属立秋为六之六分属秋分为七之七戎属立冬为
八之八终属冬至之半为九之九是则原之与终如坤
复之交而为冬至冲为立春从如临同人之交而为春
分公为立夏中如姤乾之交而为夏至用为立秋分如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714-0224d.png
师遁之交而为秋分戎为立冬准范准易而作愚推之
实有是夫
阴符经
阴符经上中下三篇皆言乎天者也
阴符经所谓天道是元亨利贞天行是春夏秋冬五贼
是仁义礼智信天性即天道天行五贼具于心者之理
天生是阳长阴消之义天杀是阴长阳消之机凡此皆
言乎天道者也世以阴符经为老氏之书其实非道德
实有是夫
阴符经
阴符经上中下三篇皆言乎天者也
阴符经所谓天道是元亨利贞天行是春夏秋冬五贼
是仁义礼智信天性即天道天行五贼具于心者之理
天生是阳长阴消之义天杀是阴长阳消之机凡此皆
言乎天道者也世以阴符经为老氏之书其实非道德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714-0225a.png
经比也
下篇言盲者善听聋者善视其视与听失夫天之一而
亦专乎天之一天之未尝长于人也
道德经
道德经是李耳出关时尹喜应紫气之占留而著之者
也
道德经之言是退一步说话其应于用亦是退一步用
事不先人而施于事乃后人而用其力故用力不难而
下篇言盲者善听聋者善视其视与听失夫天之一而
亦专乎天之一天之未尝长于人也
道德经
道德经是李耳出关时尹喜应紫气之占留而著之者
也
道德经之言是退一步说话其应于用亦是退一步用
事不先人而施于事乃后人而用其力故用力不难而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714-0225b.png
成功易矣
张良成汉之业虽得圯下老人之书其权诈实学道德
经也
张良从赤松子游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之意
道德经周末之书周末之人尚权诈故是书之作纯用
权诈之说春秋战国嬴秦之世人皆宗之为应世之道
如孙吴黄石公习之而为兵法苏秦张仪公孙衍习之
而为游说韩非申不害习之而为刑名凡此皆权诈也
张良成汉之业虽得圯下老人之书其权诈实学道德
经也
张良从赤松子游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之意
道德经周末之书周末之人尚权诈故是书之作纯用
权诈之说春秋战国嬴秦之世人皆宗之为应世之道
如孙吴黄石公习之而为兵法苏秦张仪公孙衍习之
而为游说韩非申不害习之而为刑名凡此皆权诈也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714-0225c.png
岂吾之所谓道哉
道德经语如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
义而后礼非退一步乎如谷而深溪而卑非深藏其机
而诈者乎
列子书
愚想列子为人乃天地间之疏旷者老子虽亦疏旷阔
大胸次比之列子较详密故列子言亦疏旷其见则眼
界甚宽其心却平淡也
道德经语如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
义而后礼非退一步乎如谷而深溪而卑非深藏其机
而诈者乎
列子书
愚想列子为人乃天地间之疏旷者老子虽亦疏旷阔
大胸次比之列子较详密故列子言亦疏旷其见则眼
界甚宽其心却平淡也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714-0225d.png
列子曰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未尝终形之所形者
实矣而形形者未尝有其言似近道其实则远于道矣
又曰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其死生之说
岂吾原始反终之道哉
庄子书
庄子生于孟子之时不近学孟子之道却远学于老子
孟子生于庄子之时不力辟庄子之谬却力辟乎杨子
墨子尝以地言之庄子楚人也孟子邹人也邹通于北
实矣而形形者未尝有其言似近道其实则远于道矣
又曰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其死生之说
岂吾原始反终之道哉
庄子书
庄子生于孟子之时不近学孟子之道却远学于老子
孟子生于庄子之时不力辟庄子之谬却力辟乎杨子
墨子尝以地言之庄子楚人也孟子邹人也邹通于北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714-0226a.png
而远于南楚通于南而远于北时孟子历聘齐梁不过
与当世贤等耳老子道德经世皆尊为古书故庄子惟
知道德经之可尊不知孟子之可学也以势言之杨墨
之迹著也庄子之迹微也迹著者易见迹微者难闻况
列国之君尚功利忘仁义杨墨以仁义乱当时孟子知
杨墨之害深而不知庄子之学讹也庄子于此安得不
远学老子而学孟子乎孟子于此安得不力辟杨墨而
辟庄子乎
与当世贤等耳老子道德经世皆尊为古书故庄子惟
知道德经之可尊不知孟子之可学也以势言之杨墨
之迹著也庄子之迹微也迹著者易见迹微者难闻况
列国之君尚功利忘仁义杨墨以仁义乱当时孟子知
杨墨之害深而不知庄子之学讹也庄子于此安得不
远学老子而学孟子乎孟子于此安得不力辟杨墨而
辟庄子乎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714-0226b.png
庄子之讹于道与杨墨之讹于道不同故杨墨之讹止
于当时庄周之讹流于后世
庄周曰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是孰主
张是孰纲维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其言却似近理其
实又似说天地日月自是天地日月其主张纲维又别
有主张纲维之者于道似远矣
又所谓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初解实似有理及细
推之圣人教人岂有为名而学者乎又似有弊
于当时庄周之讹流于后世
庄周曰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是孰主
张是孰纲维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其言却似近理其
实又似说天地日月自是天地日月其主张纲维又别
有主张纲维之者于道似远矣
又所谓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初解实似有理及细
推之圣人教人岂有为名而学者乎又似有弊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714-0226c.png
韩非五难
韩公子非善刑名其学与郑人申不害皆善刑名同学
黄老之术不害以是相韩昭侯非口吃不能言故著为
书及使秦上书说秦灭韩故以所著书献秦秦悦之李
斯尝与共学疾而间之遂下吏斯遗之药令自杀以予
观之韩国本非宗族诱外国灭之有不容诛之罪矣其
所著书并所抱学卒无见用为李斯所杀岂非天假之
手而遗之药乎
韩公子非善刑名其学与郑人申不害皆善刑名同学
黄老之术不害以是相韩昭侯非口吃不能言故著为
书及使秦上书说秦灭韩故以所著书献秦秦悦之李
斯尝与共学疾而间之遂下吏斯遗之药令自杀以予
观之韩国本非宗族诱外国灭之有不容诛之罪矣其
所著书并所抱学卒无见用为李斯所杀岂非天假之
手而遗之药乎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714-0226d.png
孙子十三篇
尝读孙子十三篇其词厉其意奇其谋变诈而不常其
法多不正出非仁义之师也若黄石公书则先仁义而
后杀伐其与孙子权谋有馀而仁义不足者异矣
孙子十三篇比黄石公素书尚不及耳郑原以厕易论
语之后则原之不谙道也可知矣
荀子书
荀子以性为恶只此一句便见其不识道道在日用之
尝读孙子十三篇其词厉其意奇其谋变诈而不常其
法多不正出非仁义之师也若黄石公书则先仁义而
后杀伐其与孙子权谋有馀而仁义不足者异矣
孙子十三篇比黄石公素书尚不及耳郑原以厕易论
语之后则原之不谙道也可知矣
荀子书
荀子以性为恶只此一句便见其不识道道在日用之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714-0227a.png
常性为根本根本既失其著为书道存乎否乎
荀卿之书其近理者如非相等篇意亦正当能定而后
应等说言亦切实与夫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
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而生亦且有义故最为
天下之贵又君子大心则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皆
先儒之所取者然不免为放荡之词也
李斯学荀卿之道相秦以烧诗书诸子百家语坑儒生
四百六十馀人非秦之罪也李斯之相非其道也李斯
荀卿之书其近理者如非相等篇意亦正当能定而后
应等说言亦切实与夫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
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而生亦且有义故最为
天下之贵又君子大心则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皆
先儒之所取者然不免为放荡之词也
李斯学荀卿之道相秦以烧诗书诸子百家语坑儒生
四百六十馀人非秦之罪也李斯之相非其道也李斯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714-0227b.png
以此相秦非斯罪也学荀卿之道非其道也学之不正
其祸如此可不畏哉
董子三策
董子道之大原出于天与孔子太极生两仪邵子道为
天地之本实相龃龉盖大原者太极也天亦太极之所
生故曰太极生两仪太极者道也道生乎天地故曰道
为天地之本岂太极之道反出于天邪朱子以释中庸
盖断章取义非用其全者也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
其祸如此可不畏哉
董子三策
董子道之大原出于天与孔子太极生两仪邵子道为
天地之本实相龃龉盖大原者太极也天亦太极之所
生故曰太极生两仪太极者道也道生乎天地故曰道
为天地之本岂太极之道反出于天邪朱子以释中庸
盖断章取义非用其全者也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714-0227c.png
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所谓朝廷百官万民即家国
天下之谓也驭家国天下之大者其功当自格物致知
始不自格物致知以立其体安能修齐治平以达其用
乎故圣贤之学始自格致而董子之𨗳其君则疏于是
矣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程子谓之度越
诸子诚度越矣
扬子书
天地间无物无理亦无物无数其理与数何尝外乎阴
天下之谓也驭家国天下之大者其功当自格物致知
始不自格物致知以立其体安能修齐治平以达其用
乎故圣贤之学始自格致而董子之𨗳其君则疏于是
矣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程子谓之度越
诸子诚度越矣
扬子书
天地间无物无理亦无物无数其理与数何尝外乎阴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714-0227d.png
阳若羲文周孔以及周张程朱皆能发理之秘而数亦
无不该后世扬子云之太玄邵尧夫之皇极经世蔡季
通之律吕新书蔡仲默之洪范皇极皆祖伏羲之先天
文王之后天以发乎数之秘亦理无不该而天下之事
物兆焉太玄则一而三三而九九而二十七二十七而
八十一洪范皇极则一而三三而九九复九而八十一
太玄洪范各以九极其法加三倍也易则自一而二二
而四四而八八复八而六十四其法则为加一倍焉太
无不该后世扬子云之太玄邵尧夫之皇极经世蔡季
通之律吕新书蔡仲默之洪范皇极皆祖伏羲之先天
文王之后天以发乎数之秘亦理无不该而天下之事
物兆焉太玄则一而三三而九九而二十七二十七而
八十一洪范皇极则一而三三而九九复九而八十一
太玄洪范各以九极其法加三倍也易则自一而二二
而四四而八八复八而六十四其法则为加一倍焉太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714-0228a.png
玄洪范皆拟易而作观此可见天地间无物无数无数
无理随起而随合也
文中子书
尝以孟子之后王通一人而已其人则间气所生其学
宜足以继孟子惜乎资禀失之太过去圣人世远无圣
贤之道以裁之故立心过高一见隋帝献太平十二策
即以皋夔稷契事业自期及退而不用以教授河汾即
以孔曾思孟事业自望才有所就而德无所养竟不能
无理随起而随合也
文中子书
尝以孟子之后王通一人而已其人则间气所生其学
宜足以继孟子惜乎资禀失之太过去圣人世远无圣
贤之道以裁之故立心过高一见隋帝献太平十二策
即以皋夔稷契事业自期及退而不用以教授河汾即
以孔曾思孟事业自望才有所就而德无所养竟不能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714-0228b.png
开伊洛关闽之源也惜夫
王通以中说当论语立心甚大故致续经之失也无怪
焉通于是乎衰矣
王通门徒累百散仕四方皆能成大事业通虽未用于
世其学亦见于此
王通十二为人师有白首北面以事之者其必名震于
时有不可得而掩者矣若孔孟之在当时安肯振作如
是哉
王通以中说当论语立心甚大故致续经之失也无怪
焉通于是乎衰矣
王通门徒累百散仕四方皆能成大事业通虽未用于
世其学亦见于此
王通十二为人师有白首北面以事之者其必名震于
时有不可得而掩者矣若孔孟之在当时安肯振作如
是哉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714-0228c.png
韩子原道原性
韩子博爱之谓仁不是差了只是偏了见道不全故耳
若朱子心之德爱之理体用兼备如何得偏至谓尧以
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
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
不得其传者又甚精切性有三品之说却是差了其佛
骨一表却又义气凛然照耀古今愚故谓昌黎之学醇
疵相半恶得而全病之邪
韩子博爱之谓仁不是差了只是偏了见道不全故耳
若朱子心之德爱之理体用兼备如何得偏至谓尧以
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
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
不得其传者又甚精切性有三品之说却是差了其佛
骨一表却又义气凛然照耀古今愚故谓昌黎之学醇
疵相半恶得而全病之邪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714-0228d.png
韩子亦识道之人但未识其真耳
吾师问斋先生曰退之是作文悟道非先悟道而后有
文最说得韩愈是
郁离子书
予尝曰前代子书若老庄之类其文简古其道实病本
朝郁离龙门二子之书文虽不古而道则无病且非放
旷之词比之五子之书却甚切实
郁离子退居青田山中十年著为是书世故甚熟而取
吾师问斋先生曰退之是作文悟道非先悟道而后有
文最说得韩愈是
郁离子书
予尝曰前代子书若老庄之类其文简古其道实病本
朝郁离龙门二子之书文虽不古而道则无病且非放
旷之词比之五子之书却甚切实
郁离子退居青田山中十年著为是书世故甚熟而取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714-0229a.png
喻甚长也
郁离子一书引援典故取喻时情读之最能痛快则凡
处已处人处世用无不可也
龙门子书
龙门子书比郁离子书词气醇雅无有迫切之言郁离
子多言世故龙门子多言义理言世故者多圭角气言
义理者多醇厚气然皆于世为有补者也
龙门子书比之郁离子书较优
郁离子一书引援典故取喻时情读之最能痛快则凡
处已处人处世用无不可也
龙门子书
龙门子书比郁离子书词气醇雅无有迫切之言郁离
子多言世故龙门子多言义理言世故者多圭角气言
义理者多醇厚气然皆于世为有补者也
龙门子书比之郁离子书较优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714-0229b.png
东溪日谈录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