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四 第 1a 页 WYG0701-0534a.png

朱子语类卷七十四
易十
上系上
系辞或言造化以及易或言易以及造化不出此理(阙/)
上下系辞说那许多爻直如此分明他人说得分明便
浅近圣人说来却不浅近有含蓄所以分在上下系
也无甚意义圣人偶然去这处说又去那处说尝说
卷七十四 第 1b 页 WYG0701-0534b.png

读诗者不去理会那四字句押韵底却去理会十五
国风次序相似(渊/)
问第一章第一节盖言圣人因造化之自然以作易曰
论其初则圣人是因天理之自然而著之于书此是
后来人说话又是见天地之实体而知易之书如此
如见天之尊地之卑却知得易之所谓乾坤者如此
如见天之高地之下却知得易所分贵贱者如此又
卷七十四 第 2a 页 WYG0701-0534c.png

天尊地卑至变化见矣是举天地事理以明易自是故
以下却举易以明天地间事(人/杰)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观天地则见易也(僩/)
天尊地卑上一截皆说面前道理下一截是说易书圣
人做这个易与天地准处如此如今看面前天地便
是他那乾坤卑高便是贵贱圣人只是见成说这个
见得易是准这个若把下面一句说做未画之易也
卷七十四 第 2b 页 WYG0701-0534d.png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上句是说天地造化实体以明下
句是说易中之事天尊地卑故易中之乾坤定矣杨
氏说得深了易中固有屈伸往来之乾坤处然只是
说乾坤之卦在易则有乾坤非是因有天地而始定
乾坤(㽦/)
天尊地卑章上一句皆说天地下一句皆说易如贵贱
是易之位刚柔是易之变化类皆是易不必专主乾
卷七十四 第 3a 页 WYG0701-0535a.png

道善有善之类恶有恶之类各以其类而聚也(谟/)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此只是上句说天地间有卑有高
故易之六爻有贵贱之位也故曰列贵贱者存乎位
(㽦/)
问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曰物各有类善有善类恶有恶
类吉凶于是乎出又曰方以事言物以物言(砺○人/杰录云)
(方犹/事也)
卷七十四 第 3b 页 WYG0701-0535b.png

有本末事有终始之意随其善恶而类聚群分善者
吉恶者凶而吉凶亦由是而生耳伊川说是亦是言
天下事物各有类分故存乎易者吉有吉类凶有凶
类(㽦/)
问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曰方向也所向善则善底人皆
来聚所向恶则恶底人皆来聚物又是通天下之物
而言是个好物事则所聚者皆好物事也若是个不
卷七十四 第 4a 页 WYG0701-0535c.png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上是天地之变化下是
易之变化盖变化是易中阴阳三爻之变化故曰变
化者进退之象也变化只进退便是如自坤而乾则
为进自乾而坤则为退进退在已变未定之间若已
定则便是刚柔也(㽦/)
问不知变化二字以成象成形者分言之不知是滚同
说(学履录云问不知是变以成象化以成形为将/是变化二字同在象形之间曰不必如此分)曰
卷七十四 第 4b 页 WYG0701-0535d.png

云变化者进退之象如此则变是自微而著化是自
盛而衰曰固是变是自阴而阳化是自阳而阴易中
说变化惟此处最亲切如言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
者趋时者也刚柔是体变通不过是二者盈虚消息
而已此所谓变化故此章亦云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所谓立本变
化者进退之象所谓趋时又如言吉凶者失得之象
卷七十四 第 5a 页 WYG0701-0536a.png

之渐吝是凶之端(文/蔚)
问变化是分在天地上说否曰难为分说变是自阴而
阳自静而动化是自阳而阴自动而静渐渐化将去
不见其迹又曰横渠云变是倏忽之变化是逐旋不
觉化将去恐易之意不如此说既而曰适间说类聚
群分也未见说到物处易只是说一个阴阳变化阴
阳变化便自有吉凶下篇说得变化极分晓刚柔者
卷七十四 第 5b 页 WYG0701-0536b.png

摩是那两个物事相摩戛荡则是圜转推荡将出来摩
是八卦以前事荡是八卦以后为六十四卦底事荡
是有那八卦了团旋推荡那六十四卦出来汉书所
谓荡军是团转去杀他磨转他底意思(阙/)
问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窃谓六十四卦之初刚柔两画
而已两而四四而八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
二而六十四皆是自然生生不已而谓之摩荡何也
卷七十四 第 6a 页 WYG0701-0536c.png

如今人磨子相似下面一片不动上面一片只管摩
旋推荡不曾住自两仪生四象则老阳老阴不动而
少阴少阳则交自四象生八卦则乾坤震巽不动而
兑离坎艮则交自八卦而生六十四卦皆是从上加
去下体不动每一卦生八卦故谓之摩荡(铢/)
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方是说做这卦做这卦了那鼓之
以雷霆与风雨日月寒暑之变化皆在这卦中那成
卷七十四 第 6b 页 WYG0701-0536d.png

许多物事都出来易只是模写他这个(渊/)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此已上是将造化之实体对
易中之理此下便是说易中却有许多物事(㽦/)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通人物言之如牝马之类在植物
亦有男女如有牝麻及竹有雌雄之类皆离阴阳刚
柔不得(㽦/)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知者管也乾管却大始大始即物
卷七十四 第 7a 页 WYG0701-0537a.png

或问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如何是
知曰此知字训管字不当解作知见之知大始是万
物资始乾以易故管之成物是万物资生坤以简故
能之大抵谈经只要自在不必泥于一字之间(盖/卿)
乾知大始知主之意也如知县知州乾为其初为其萌
芽坤作成物坤管下面一截有所作为乾以易知乾
阳物也阳刚健故作为易成坤以简能坤因乾先发
卷七十四 第 7b 页 WYG0701-0537b.png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他是从上面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处说来文蔚曰本义以知字作当字解其义如何曰
此如说乐著太始太始就当体而言言乾当此太始
然亦自有知觉之义文蔚曰此是那性分一边事曰
便是他属阳坤作成物却是作那成物乃是顺乾乾
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在乾坤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却是以人事言之两个易字又自不同一个是简易
卷七十四 第 8a 页 WYG0701-0537c.png

釐之间因论天地间只有一个阴阳故程先生云只
有一个感与应所谓阴与阳无处不是且如前后前
便是阳后便是阴又如左右左便是阳右便是阴又
如上下上面一截便是阳下面一截便是阴文蔚曰
先生易说中谓伏羲作易验阴阳消息两端而已此
语最尽曰阴阳虽是两个字然却只是一气之消息
一进一退一消一长进处便是阳退处便是阴长处
卷七十四 第 8b 页 WYG0701-0537d.png

天地间无限事来所以阴阳做一个说亦得做两个
说亦得(文/蔚)
问乾知是知坤作是行否曰是又问通乾坤言之有此
理否曰有如何是易简曰他行健所以易易是知阻
难之谓人有私意便难简只是顺从而已若外更生
出一分如何得简今人多是私意所以不能简易易
故知之者易简故从之者易有亲者惟知之者易故
卷七十四 第 9a 页 WYG0701-0538a.png

乾以易知乾惟行健其所施为自是容易观造化生长
则可见只是这气一过时万物皆生了可见其易要
生便生更无凝滞要做便做更无等待非健不能也
(僩/)
乾德刚健他做时便通透彻达拦截障蔽他不住人刚
健者亦如此乾以易知只是说他恁地做时不费力
(渊/)
卷七十四 第 9b 页 WYG0701-0538b.png

出来他生将物出来便见得是能阴只是一个顺若
不顺如何配阳而生物(渊/)
易简一画是易两画是简(泳/)
问乾坤易简曰易简只看健顺可见又曰且以人论之
如健底人则遇事时便做得去自然觉易易只是不
难又如人禀得性顺底人及其作事便自省事自然
是简简只是不繁然乾之易只管得上一截事到下
卷七十四 第 10a 页 WYG0701-0538c.png

只做下面一截故简如乾以易知坤以简能知便是
做起头能便是做了只观隤然确然亦可见得易简
之理(㽦/)
伯丰问简易曰只是健顺如人之健者做事自易顺承
者自简静而不繁只看下系确然隤然自分晓易者
只做得一半简者承之又如乾恒易以知险坤恒简
以知阻因登山而知之高者视下可见其险有阻在
卷七十四 第 10b 页 WYG0701-0538d.png

伯谟问乾坤简易曰易只是要做便做简是都不入自
家思惟意思惟顺他乾道做将去又问乾健德行常
易以知险坤顺德行常简以知阻曰自上临下为险
自下升上为阻故乾无自下升上之义坤无自上降
下之理(贺/孙)
问乾坤易简曰简字易晓易字难晓他是健了(饶本云/逐日被)
(他健/了)自然恁地不劳气力才从这里过要生便生所
卷七十四 第 11a 页 WYG0701-0539a.png

皆是这意子细看便见又问健不是他要恁地是实
理自然如此在人则顺理而行便自容易不须安排
曰顺理自是简底事所谓易便只是健健自是易(学/蒙)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以上是言乾坤之德易则易知以
下是就人而言言人兼体乾坤之德也乾以易知者
乾健不息惟主于生物都无许多艰深险阻故能以
易而知大始坤顺承天惟以成物都无许多繁扰作
卷七十四 第 11b 页 WYG0701-0539b.png

瓶施水其道至易坤惟承天以成物别无作为故其
理至简其在人则无艰阻而白直故人易知顺理而
不繁扰故人易从易知则人皆同心亲之易从则人
皆协力而有功矣有亲可久则为贤人之德是就存
主处言有功可大则为贤人之业是就做事处言盖
自乾以易知便是指存主处坤以简能便是指做事
处故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则与天地参矣(铢/)
卷七十四 第 12a 页 WYG0701-0539c.png

大始坤顺而静故以简而作成物若以学者分上言
之则廓然大公者易也物来顺应者简也不知是否
曰然乾之易致知之事也坤之简力行之事也问恐
是下文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故知其所分如此否曰
他以是而能知故人亦以是而知之所以坤之六二
便只言力行底事(干/)
天行健故易地承乎天柔顺故简简易故无艰难(敬/仲)
卷七十四 第 12b 页 WYG0701-0539d.png

乾坤为天地亦不可指乾坤为二卦在天地与卦中
皆是此理易知易从不必皆指圣人但易时自然易
知简时自然易从(谟○去/伪同)
问如何是易知曰且从上一个易字看看得易字分晓
自然易知久之又曰简则有个睹当底意思看这事
可行不可行可行则行不可行则止所以谓之顺易
则都无睹当无如何若何只是容易行将去如口之
卷七十四 第 13a 页 WYG0701-0540a.png

履如虎啸风洌龙兴致云自然如此更无所等待非
至健何以如此这个只就健字上看惟其健所以易
虽天下之至险亦安然行之如履平地此所以为至
健坤则行到前面遇着有阻处便不行了此其所以
为顺(僩/)
问易则易知先作乐易看今又作容易如何曰未到乐
易处砺曰容易如何便易知曰不须得理会易知且
卷七十四 第 13b 页 WYG0701-0540b.png

可解说只是易又曰只怕不健若健则自易易则是
易知这如龙兴而云从虎啸而风生相似又曰这如
鸿毛之遇顺风巨鱼之纵大壑初不费气力又曰简
便如顺道理而行却有商量(阙/)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惟易则人自亲之简则人自
从之盖艰阻则自是人不亲繁碎则自是人不从人
既亲附则自然可以久长人既顺从则所为之事自
卷七十四 第 14a 页 WYG0701-0540c.png

人所易从有人从之功便可成若是头项多做得事
来艰难底必无人从之(㽦/)
只为易知易从故可亲可久如人不可测度者自是难
亲亦岂能久烦碎者自是难从何缘得有功也(谟/)
易系解易知易从云知则同心从则协力一于内故可
久兼于外故可大如何曰既易知则人皆可以同心
既易从则人皆可以协力一于内者谓可久是贤人
卷七十四 第 14b 页 WYG0701-0540d.png

事业则见于外者故尔(谟/)
萧兄问德业曰德者得也得之于心谓之德如得这个
孝则为孝之德业是做得成头绪有次第了不然汎
汎做只是俗事更无可守(盖/卿)
德是得之于心业是事之有头绪次第者(方/子)
黄子功问何以不言圣人之德业而言贤人之德业曰
未消理会这个得若恁地理会亦只是理会得一段
卷七十四 第 15a 页 WYG0701-0541a.png

不具此虽千万人吾往矣便是健虽褐宽博吾不惴
焉便是顺如刚果奋发谦逊退让亦是所以君子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非是刚强健之
理如此至于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非是巽
懦顺之理如此但要施之得其当施之不当便不是
乾坤之理且如孝子事亲须是下气怡色起敬起孝
若用健便是悖逆不孝之子事君须是立朝正色犯
卷七十四 第 15b 页 WYG0701-0541b.png

时中之道施之得其宜便是文蔚曰通书云性者刚
柔善恶中而已此一句说得亦好先生点头曰古人
自是说得好了后人说出来又好徐子融曰上蔡尝
云一部论语只如此看今听先生所论一部周易亦
只消如此看先生默然(文/蔚)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杨氏可而已之说
亦善又问不言圣人是未及圣人事否曰成位乎其
卷七十四 第 16a 页 WYG0701-0541c.png

以成三才则尽人道非圣人不能程子之说不可晓
(按杨氏曰可而已非其至也故为贤人之德/业本义谓法乾坤之事贤于人之贤○

易简理德只是净净洁洁无许多劳扰委曲(端/蒙)
伯丰问成位乎其中程子张子二说孰是曰此只是说
圣人程子说不可晓(

右第一章
圣人设卦观象(至/)生变化三句是题目下面是解说这
卷七十四 第 16b 页 WYG0701-0541d.png

处吉凶悔吝说人事变化刚柔说卦画从刚柔而为
变化又自变化而为刚柔所以下个变化之极者未
到极处时未成这个物事变似那一物变时从萌芽
变来成枝成叶化时是那消化了底意思(渊/)
刚柔相推是说阴阳二气相推八卦相荡是说奇耦杂
而为八卦在天则刚柔相推在易则八卦相荡然皆
自易言一说则刚柔相推而成八卦八卦相荡而成
卷七十四 第 17a 页 WYG0701-0542a.png


吉凶者失得之象悔吝者忧虞之象变化者进退之象
刚柔者昼夜之象四句皆互换往来乍读似不贯穿
细看来不胜其密吉凶与悔吝相贯悔自凶而趋吉
吝自吉而趋凶进退与昼夜相贯进自柔而趋乎刚
退自刚而趋乎柔(谟/)
系辞一字不胡乱下只人不仔细看如吉凶者失得之
象四句中间两句悔是自凶而向乎吉吝是自吉而
卷七十四 第 17b 页 WYG0701-0542b.png

如乾知险坤知阻何故乾言险坤言阻旧因登山晓
得自上而下来方见险处故以乾言自下而上去方
见阻处故以坤言(淳/)
吉凶悔吝四者正如刚柔变化相似四者循环周而复
始悔了便吉吉了便吝吝了便凶凶了便悔正如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相似盖忧苦患难中必悔悔便是
吉之渐及至吉了少间便安意肆志必至做出不好
卷七十四 第 18a 页 WYG0701-0542c.png

悔只管循环不已正如刚柔变化刚了化化了柔柔
了变变便是刚亦循环不已吉似夏吝似秋凶似冬
悔似春(僩/)
问本义说悔吝者忧虞之象以为悔向凶而趋吉吝自
吉而向凶窃意人心本善物各有理若心之所发鄙
吝而不知悔这便是自吉而向凶曰不然吉凶悔吝
正是对那刚柔变化说刚极便柔柔极便刚这四个
卷七十四 第 18b 页 WYG0701-0542d.png

夏吝便是秋秋又是冬去又问此以配阴阳则其属
当如此于人事上说则如何曰天下事未尝不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若这吉处不知戒惧自是生出吝
来虽未至于凶毕竟是向那凶路上去又曰日中则
昃月盈则食自古极乱未尝不生于极治(学/蒙)
吉凶悔吝之象吉凶是两头悔吝在中间悔自凶而趋
吉吝自吉而趋凶(夔/孙)
卷七十四 第 19a 页 WYG0701-0543a.png

收杀不及故有吝(端/蒙)
悔者将自恶而入善吝者将自善而入恶(节/)
刚过当为悔柔过当为吝(节/)
过便悔不及便吝(

变化者进退之象是刚柔之未定者刚柔者昼夜之象
是刚柔之已成者盖柔变而趋于刚是退极而进刚
化而趋于柔是进极而退既变而刚则昼而阳既化
卷七十四 第 19b 页 WYG0701-0543b.png

子午是阴阳之已定又如四象之有老少故此两句
惟以子午卯酉言之则明矣然阳化为柔只恁地消
缩去无痕迹故曰化阴变为刚是其势浸长有头面
故曰变此亦见阴半阳全阳先阴后阳之轻清无形
而阴之重浊有迹也铢曰阴阳以气言刚柔以质言
既有卦爻可见则当以质言而不得以阴阳言矣故
彖辞多言刚柔不言阴阳不知是否曰是(铢/)
卷七十四 第 20a 页 WYG0701-0543c.png

又相对说那化而裁之存乎变底变字又说得来重
如云幽则有鬼神鬼神本皆属幽然以鬼神二字相
对说则鬼又属幽神又自属明变化相对说则变是
长化是消问消长皆是化否曰然也都是变(更问此/两句疑)
(以统体言则皆是化到换头处便/是变若相对言则变属长化属消)化则渐渐化尽以
至于无变则骤然而长变是自无而有化是自有而
无问顷见先生说变是自阴而阳化是自阳而阴亦
卷七十四 第 20b 页 WYG0701-0543d.png

阳收敛者为阴否曰也是如此如鼻气之出入出者
为阳收回者为阴入息如螺蛳出壳了缩入相似是
收入那出不尽底若只管出去不收便死矣问出入
息毕竟出去时渐渐消到得出尽时便死否曰固是
如此然那气又只管生(僩/)
或问变化二字曰变是自阴之阳忽然而变故谓之变
化是自阳之阴渐渐消磨将去故谓之化自阴而阳
卷七十四 第 21a 页 WYG0701-0544a.png

去(阙/)
问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如昨日是夏今日是秋为
变到那全然天凉没一些热时是化否曰然又问这
个变化字却与变化者进退之象不同如何曰这又
别有些意思是言刚化为柔柔变为刚盖变是自无
而有化是自有而无也(焘/)
问本义解吉凶者失得之象也一段下云刚柔相推而
卷七十四 第 21b 页 WYG0701-0544b.png

而占者得因其所值以为吉凶之决切意在天地之
中阴阳变化无穷而万物得因之以生生在卦爻之
中九六变化无穷而人始得因其变以占吉凶曰易
自是占其变若都变了只一爻不变则反以不变者
为主或都全不变则不变者又反是变也(学/蒙)
系辞巾如吉凶者失得之象一段解得自有功恐圣人
本意未必不如此问圣人以此洗心一段亦恐非先
卷七十四 第 22a 页 WYG0701-0544c.png

问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与居则观其象之居不同上
居字是揔就身之所处而言下居字是静对动而言
曰然(学/履)
问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曰序是次序谓卦及爻之初
终如潜见飞跃循其序则安又问所乐而玩者爻之
辞曰横渠谓每读每有益所以可乐盖有契于心则
自然乐(

卷七十四 第 22b 页 WYG0701-0544d.png

理会不得却如何占得必是閒常理会得此道理到
用时便占(

右第二章
悔吝二义悔者将趋于吉而未至于吉吝者将趋于凶
而未至于凶又问所谓小疵者只是以其未便至于
吉凶否曰悔是渐好知道是错了便有进善之理悔
便到无咎吝者喑鸣说不出心下不足没分晓然未
卷七十四 第 23a 页 WYG0701-0545a.png


齐小大者存乎卦齐犹分辨之意一云犹断也小谓否
睽之类大谓泰谦之类如泰谦之辞便平易睽困之
辞便艰险故曰卦有小大辞有险易(此说与本义/异○人杰)
齐小大者存乎卦曰齐字又不是整齐自有个如准如
恊字是分辨字泰为大否为小辞有险易直是吉卦
易凶卦险泰谦之类说得平易睽蹇之类说得艰险
(

卷七十四 第 23b 页 WYG0701-0545b.png

以向吉凶之微处介又是悔吝之微处介字如界至
界限之界是善恶初分界处于此忧之则不至悔吝
矣曰然(学/蒙)
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悔吝固是吉凶之
小者介又是几微之间虑悔吝之来当察于几微之
际无咎者本是有咎善补过则为无咎震动也欲动
而无咎为其能悔尔悔吝在吉凶之间悔是自凶而
卷七十四 第 24a 页 WYG0701-0545c.png

凶者也(谟/)
问卦有小大旧说谓大畜小畜大过小过如此则只说
得四卦曰看来只是好底卦便是大不好底卦便是
小如复如泰如大有如夬之类是好底卦如睽如困
如小过底尽不好底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
昏昧迷暗底便是不好人所以谓卦有小大辞有险
易大卦辞易小卦辞险即此可见(学/履)
卷七十四 第 24b 页 WYG0701-0545d.png

所向而为之辞如休复吉底辞自是平易如困于葛
藟底辞自是险曰这般处依约看也是恁地自是不
曾见得他底透只得随众说如所谓吉凶者失得之
象一段却是彻底见得圣人当初作易时意似这处
更移易一字不得其他处不能尽见得如此所以不
能尽见得圣人之心(学/蒙)
右第三章(分章今/依夲义)
卷七十四 第 25a 页 WYG0701-0546a.png

齐准所以能弥纶之凡天地间之物无非易之道故
易能弥纶天地之道而圣人用之也弥如封弥之弥
糊合便无缝罅纶如纶丝之纶自有条理言虽是弥
得外面无缝罅而中则事事物物各有条理弥如大
德敦化纶如小德川流弥而非纶则空疏无物纶而
非弥则判然不相干此二字见得圣人下字甚密也
(学/履)
卷七十四 第 25b 页 WYG0701-0546b.png

道理易上都有所以与天地齐准而能弥纶天地之
道弥字若今所谓封弥试卷之弥又若弥缝之弥是
恁地都无缝底意思解作遍满也不甚似又曰天地
有不了处易却弥缝得他(学/蒙)
弥纶天地之道弥字如封弥之义惟其封弥得无缝罅
所以能遍满也(僩/)
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注云天文
卷七十四 第 26a 页 WYG0701-0546c.png

明夜幽上明下幽观昼夜之运日月星辰之上下可
见此天文幽明之所以然南明北幽高明深幽观之
南北高深可见此地理幽明之所以然又云始终死
生是以循环言精气鬼神是以聚散言其实不过阴
阳两端而已(学/履)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天文是阳地理是阴然
各有阴阳天之昼是阳夜是阴日是阳月是阴地如
卷七十四 第 26b 页 WYG0701-0546d.png

属阴幽明便是阴阳(

问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以此易书之理仰
观俯察否曰所以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是故知
幽明之故幽明便是阴阳刚柔凡许多说话只是说
一个阴阳南便是明北便是幽日出地上便是明日
入地下便是幽仰观俯察便皆知其故(阙/)
观文察变以至知鬼神之情状皆是言穷理之事直是
卷七十四 第 27a 页 WYG0701-0547a.png

正卿问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曰人未死如何知得
死之说只是原其始之理将后面摺转来看便见得
以此之有知彼之无(阙/)
问反字如何曰推原其始而反其终谓如方推原其始
初却摺转一摺来如回头之义是反回来观其终也
(

精气为物是合精与气而成物精魂而气魄也变则是
卷七十四 第 27b 页 WYG0701-0547b.png

见矣(学/蒙)
林安卿问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曰此是两个合一个离
精气合则魂魄凝结而为物离则阳已散而阴无所
归故为变精气为物精阴也气阳也仁者见之谓之
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仁阳也智阴也(人杰○/义刚同)
问尹子解游魂一句为鬼神如何曰此只是聚散聚而
为物者神也散而为变者鬼也鬼神便有阴阳之分
卷七十四 第 28a 页 WYG0701-0547c.png

有而无其说亦分晓然精属阴气属阳然又自有错
综底道理然就一人之身将来横看生便带著个死
底道理人身虽是属阳而体魄便属阴及其死而属
阴又却是此气便亦属阳盖死则魂气上升而魄形
下降古人说徂落二字极有义理便是谓魂魄徂者
魂升于天落者魄降于地只就人身便亦是鬼神如
祭祀求诸阳便是求其魂求诸阴便是求其魄祭义
卷七十四 第 28b 页 WYG0701-0547d.png


问与天地相似故不违曰上面是说与天地准这处是
说圣人与天地相似又曰与天地相似方且无外凡
事都不出这天地范围之内所以方始得知周乎万
物而道又能济天下旁行也不走作(阙/)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上文言易之道与天地相似此言
圣人之道与天地准也惟其人不违所以与天地相
似若此心有外则与天地不相似矣此下数句皆是
卷七十四 第 29a 页 WYG0701-0548a.png

与天地准之事也旁行而不流言其道旁行而不流
于偏也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自有大底范围又自
有小底范围而今且就身上看一事有一个范围通
乎昼夜之道而知通训兼言兼昼与夜皆知也(僩/)
与天地相似是说圣人第一句汎说知周乎万物至道
济天下是细密底工夫知便直要周乎万物无一物
之遗道直要济天下(

卷七十四 第 29b 页 WYG0701-0548b.png

问注云知周万物者天也道济天下者地也是如何曰
此与后段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又自
不同此以清浊言彼以动静言智是先知得较虚故
属之天道济天下则普济万物实惠及民故属之地
旁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此两句本皆是知之事
盖不流便是贞也不流是本旁行是应变处无本则
不能应变能应变而无其本则流而入变诈矣细分
卷七十四 第 30a 页 WYG0701-0548c.png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一句专说仁也(学/履)
知周万物是体旁行是可与权乃推行处乐天知命是
自处三节各说一理(渊/)
旁行而不流曰此小变而不失其大常然前后却有故
字又相对此一句突然易中自时有恁地处颇难晓
(

问乐天知命云通上下言之又曰圣人之知天命则异
卷七十四 第 30b 页 WYG0701-0548d.png

安乐天知命便是圣人异者谓与不知命无以为君
子自别(可/学)
安土敦乎仁对乐天知命言之所寓而安笃厚于仁更
无夹杂纯是天理自易与天地准而下皆发明阴阳
之理(人/杰)
问安土敦乎仁故能爱曰此是与上文乐天知命对说
乐天知命是知崇安土敦仁是礼卑安是随所居而
卷七十四 第 31a 页 WYG0701-0549a.png

厚去尽已私全是天理更无夹杂充足盈满方有个
敦厚之意只是仁而又仁敦厚于仁故能爱惟安土
敦仁则其爱自广(

安土者随所寓而安若自择安处便只知有已不知有
物也此厚于仁者之事故能爱也(去/伪)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圣人说仁是恁地说不似江西人
说知觉相似此句说仁最密(渊/)
卷七十四 第 31b 页 WYG0701-0549b.png

都没个遮拦圣人便将天地之道一如用范来范成
个物包裹了试举一端如在天便做成四时十二月
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之类以此做个涂辙更无过差
此特其小尔(

问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曰天地之化滔滔无穷如一
炉金汁镕化不息圣人则为之铸泻成器使人模范
匡郭不使过于中道也曲成万物而不遗此又是就
卷七十四 第 32a 页 WYG0701-0549c.png

成就此物之理无有遗阙范围天地是极其大而言
曲成万物是极其小而言范围如大德敦化曲成如
小德川流(学/履)
问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如天之生物至秋而成圣人
则为之敛藏人之生也欲动情胜圣人则为之教化
防范此皆是范围而使之不过之事否曰范围之事
阔大此亦其一事也今且就身上看如何或曰如视
卷七十四 第 32b 页 WYG0701-0549d.png

无非天地之化皆当有以范围之就喜怒哀乐而言
喜所当喜怒所当怒之类皆范围也能范围之不过
曲成之不遗方始见得这神无方易无体若范围有
不尽曲成有所遗神便有方易便有体矣(学/蒙)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既曰通又曰知似不可晓然通是
兼通若通昼不通夜通生不通死便是不知便是神
有方易有体了(学/蒙)
卷七十四 第 33a 页 WYG0701-0550a.png

所以然大抵此一章自易与天地准以下只是言个
阴阳仁者见之谓之仁仁亦属阳知者见之谓之知
知亦属阴此就人气质有偏处分阴阳如继之者善
成之者性便于造化流行处分阴阳因问尹子鬼神
情状只是解游魂为变一句即是将神字亦作鬼字
看了程张说得甚明白尹子亲见伊川何以不知此
义曰尹子见伊川晚又性质朴钝想伊川亦不曾与
卷七十四 第 33b 页 WYG0701-0550b.png


神无方而易无体神便是忽然在阴又忽然在阳底易
便是或为阴或为阳如为春又为夏为秋又为冬交
错代换而不可以形体拘也(学/履)
神无方易无体神自是无方易自是无体方是四方上
下神却或在此或在彼故云无方易无体者或自阴
而阳或自阳而阴无确定底故云无体自与那其体
则谓之易不同各自是说一个道理若恁地滚将来
卷七十四 第 34a 页 WYG0701-0550c.png

其体则谓之易这只是说个阴阳动静辟阖刚柔消
长不著这七八个字说不了若唤做易只一字便了
易是变易阴阳无一日不变无一时不变庄子分明
说易以道阴阳要看易须当恁地看事物都是那阴
阳做出来(渊/)
易无体这个物事逐日各自是个头面日异而时不同
(渊/)
卷七十四 第 34b 页 WYG0701-0550d.png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何以谓之道曰当离合看(可/学)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气不是道所以为阴阳者乃
道也若只言阴阳之谓道则阴阳是道今曰一阴一
阳则是所以循环者乃道也一阖一辟谓之变亦然
(骧/)
问一阴一阳之谓道曰此与一阖一辟谓之变相似阴
阳非道也一阴又一阳循环不已乃道也只说一阴
卷七十四 第 35a 页 WYG0701-0551a.png

又问若尔则屈伸往来非道也所以屈伸往来循环
不已乃道也先生颔之(铢/)
道须是合理与气看理是虚底物事无那气质则此理
无安顿处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便兼理与气而
言阴阳气也一阴一阳则是理矣犹言一阖一辟谓
之变阖辟非变也一阖一辟则是变也盖阴阳非道
所以阴阳者道也横渠言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
卷七十四 第 35b 页 WYG0701-0551b.png

则虚尔亦犹敬则虚静不可把虚静唤作敬(端/蒙)
问本义云道具于阴而行乎阳窃意道之大体云云是
则动静无端阴阳无始要之造化之初必始于静曰
既曰无端无始如何又始于静看来只是一个实理
动则为阳静则为阴云云今之所谓动者便是前面
静底末梢其实静前又动动前又静只管推上去更
无了期所以只得从这处说起(阙/)
卷七十四 第 36a 页 WYG0701-0551c.png

以一月言之则望前为阳望后为阴以一岁言之则
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从古至今恁地滚将去只是个
阴阳是孰使之然哉乃道也从此句下又分两脚此
气之动为人物浑是一个道理故人未生以前此理
本善所以谓继之者善此则属阳气质既定为人为
物所以谓成之者性此则属阴(学/蒙)
问一阴一阳之谓道曰一阴一阳此是天地之理如大
卷七十四 第 36b 页 WYG0701-0551d.png

命此成之者性也这一段是说天地生成万物之意
不是说人性上事(谟○去/伪同)
一阴一阳之谓道太极也继之者善生生不已之意属
阳成之者性各正性命之意属阴通书第一章可见
如说纯粹至善却是统言道理(人/杰)
一阴一阳之谓道就人身言之道是吾心继之者善是
吾心发见恻隐羞恶之类成之者性是吾心之理所
卷七十四 第 37a 页 WYG0701-0552a.png

问孟子只言性善易系辞却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
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如此则性与善却是二事曰一
阴一阳是总名继之者善是二气五行事成之者性
是气化已后事(去/伪)
流行造化处是善凝成于我者即是性继是接续绵绵
不息之意成是凝成有主之意(大/雅)
造化所以发育万物者为继之者善各正其性命者为
卷七十四 第 37b 页 WYG0701-0552b.png

继之者善也元亨是气之方行而未著于物也是上一
截事成之者性也利贞是气之结成一物也是下一
截事(节/)
继之者善方是天理流行之初人物所资以始成之者
性则此理各自有个安顿处故为人为物或昏或明
方是定若是未有形质则此性是天地之理如何把
做人物之性得(端/蒙)
卷七十四 第 38a 页 WYG0701-0552c.png

继之者善如水之流行成之者性如水之止而成潭也
(椿/)
问继之者善成之者性是道是器曰继之成之是器善
与性是道(人/杰)
易大传言继善是指未生之前孟子言性善是指已生
之后虽曰已生然其本体初不相离也(铢/)
或问成之者性曰性如宝珠气质如水水有清有污故
卷七十四 第 38b 页 WYG0701-0552d.png

无是物若譬之宝珠则却有是物曰譬喻无十分亲
切底(盖/卿)
问仁者见之(至/)鲜矣曰此言万物各具是性但气禀不
同各以其性之所近者窥之故仁者只见得他发生
流动处便以为仁知者只见得他贞静处便以为知
下此一等百姓日用之间习矣而不察所以君子之
道鲜矣(学/蒙)
卷七十四 第 39a 页 WYG0701-0553a.png

继之者善也藏诸用是不可见底便是成之者性也
藏诸用是显诸仁底骨子正如说一而二二而一者
也张文定公说事未判属阳已判属阴亦是此意显
诸仁藏诸用亦如元亨利贞(

是发用流行处利贞便是流行底骨子又曰显诸仁
德之所以盛藏诸用业之所以成譬如一树一根生
许多枝叶花实此是显诸仁处及至结实一核成一
卷七十四 第 39b 页 WYG0701-0553b.png

无不具此理所谓富有也(僩/)
显诸仁藏诸用二句本只是一事藏诸用便在那显诸
仁里面正如昨夜说一故神两故化相似只是一事
显诸仁是可见底藏诸用是不可见底显诸仁是流
行发用处藏诸用是流行发见底物显诸仁是千头
万绪藏诸用只是一个物事藏诸用是显诸仁底骨
子譬如一树花皆是显诸仁及至此花结实则一花
卷七十四 第 40a 页 WYG0701-0553c.png

结实成熟后一实又自成一个性命如子在鱼腹中
时与母共是一个性命及子既成则一子自成一性
命显诸仁千变万化藏诸用则只是一个物事一定
而不可易张乖崖说公事未判时属阳已判后属阴
便是这意公事未判生杀轻重皆未定及已判了更
不可易显诸仁便是继之者善也藏诸用便是成之
者性也天下之事其灿然发见处皆是显然者然一
卷七十四 第 40b 页 WYG0701-0553d.png

用流行处贞便是流行底骨子流行个甚么只是流
行那贞而已或曰正如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否曰显
诸仁似恕藏诸用似忠显诸仁似贯藏诸用似一如
水流而为川止而为渊激而为波浪虽所居不同然
皆是水也水便是骨子其流处激处皆显者也显诸
仁如恻隐之心藏诸用似仁也恻隐羞恶辞让是非
显诸仁也仁义礼智藏诸用也只是这个恻隐随事
卷七十四 第 41a 页 WYG0701-0554a.png

其发见时在这道理中发去及至成这事时又只是
这个道理一事既各成一道理此便是业业是事之
已成处事未成时不得谓之业盛德便是显诸仁处
显诸仁者德之所以盛藏诸用者业之所以成鼓万
物而不与圣人同忧此正是显诸仁藏诸用底时节
盛德大业便是显仁藏用成就处也又曰耳之能听
目之能视口之能言手之能执足之能履皆是发处
卷七十四 第 41b 页 WYG0701-0554b.png

秀才不识便被他瞒又云一丛禾他初生时共这一
株结成许多苗叶花实共成一个性命及至收成结
实则一粒各成一个性命只管生生不已所谓日新
也富有之谓大业言万物万事无非得此理所谓富
有也日新是只管运用流行生生不已道家修养有
纳甲之法皆只用乾坤艮巽震兑六卦流行运用而
不用坎离便是那六卦流行底骨子所以流行运用
卷七十四 第 42a 页 WYG0701-0554c.png

诸仁是流行发见处藏诸用是流行发见底物正如
以榖喻仁是藏诸用也及发为亲亲仁民爱物一事
又各自成一仁显诸仁是用底迹藏诸用是仁底心
问本义云显者阳之仁也德之发也藏者阴之知也业
之成也(按此问是/据未定本)窃意以为天地之理动而阳则万
物之发生者皆其仁之显著静而阴则其用藏而不
可见其显诸仁则是德之发见其藏诸用则万物各
卷七十四 第 42b 页 WYG0701-0554d.png

曰显诸仁易说藏诸用极难说这用字如横渠说一
故神神字用字一样显诸仁如春生夏长发生彰著
可见者藏诸用是所以生长者藏在里面而不可见
又这个有作先后说处如元亨利贞之类有作表里
说处便是这里又曰元亨利贞也可作表里说所谓
流行者别无物事只是流行这个又曰譬之仁发出
来便是恻隐之心便是显诸仁仁便是藏诸用又曰
卷七十四 第 43a 页 WYG0701-0555a.png

得数件事了一件事上自是一个仁便是那业处又
曰流行时便是公共一个到得成就处便是各具一
个又曰恻隐之心方是流行处到得亲亲仁民爱物
方是成就处但盛德便属之显诸仁大业便属之藏
诸用又曰如此一穗禾其始只用一个母子少间成
榖一个各自成得一个将去种植一个又自成一穗
又开枝开叶去所以下文谓富有之谓大业又曰须
卷七十四 第 43b 页 WYG0701-0555b.png

有个物行又无形影若道无个物又怎生会恁地
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此言造化之理如圣人则只
是人安得而无忧(谟/)
天地造化是自然圣人虽生知安行然毕竟是有心去
做所以说不与圣人同忧(渊/)
问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曰明道两句最好天地无
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无心便是不忧成化便
卷七十四 第 44a 页 WYG0701-0555c.png

盛德大业至矣哉是赞叹上面显诸仁藏诸用(渊/)
盛德大业以下都是说易之理非指圣人而言(

盛德大业一章曰既说盛德大业又说他只管恁地生
去所以接之以生生之谓易是渐渐说入易上去乾
只略成一个形象坤便都呈见出许多法来到坤处
都细了万法一齐出见效字如效顺效忠效力之效
极数知来之谓占占出这事人便依他这个做便是
卷七十四 第 44b 页 WYG0701-0555d.png

书分明是要占矣阴阳不测之谓神是总结这一段
不测者是在这里又在那里便是这一个物事走来
走去无处不在六十四卦都说了这又说三百八十
四爻许多变化只是这一个物事周流其间(学/蒙)
先说个富有方始说日新此与说宇宙相似先是有这
物事了方始相连相续去自富有至效法是说其理
如此用处却在那极数知来与通变上面盖说上面
卷七十四 第 45a 页 WYG0701-0556a.png

问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阴阳不测之谓神要思而
得之明道提此三句说意是如何曰此三句也是紧要
须是看得本文方得问德是得于已底业是发出来底
德便是本生生之谓易便是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
坤便只是里面交藉底曰乾坤其易之缊易是一块乾
坤是在里面往来底圣人作易便是如此又问阴阳不
测之谓神便是妙用处曰便是包括许多道理(夔/孙)
卷七十四 第 45b 页 WYG0701-0556b.png

言之则大段详密矣效字难看如效力效诚之效有
陈献底意思乾坤只是理理本无心自人而观犹必
待乾之成象而后坤能效法然理自如此本无相待
且如四时亦只是自然迭运春夏生物初不道要秋
冬成之秋冬成物又不道成就春夏之所生皆是理
之所必然者尔(谟/)
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依旧只是阴阳凡属阳底便
卷七十四 第 46a 页 WYG0701-0556c.png

阴成象谓如日月星辰在天亦无个实形只是个悬
象如此乾便略坤便详效如陈效之效若今人言效
力之类法是有一成已定之物可以形状见者如条
法亦是实有已成之法(

效法之谓坤到这个坤时都仔细详审了一个是一个
模样效犹呈一似说效犬效羊效牛效马言呈出许
多物大槩乾底只是做得个形象到得坤底则渐次
卷七十四 第 46b 页 WYG0701-0556d.png

效呈也如曲礼效犬者左牵之之效犹言效顺效忠效
力也盖乾只是成得个大象坤便呈出那法来
成象之谓乾谓风霆雨露日星只是个象效者效力之
效效法则效其形法而可见也(人/杰)
右第五章
夫易广矣大矣至静而正是无大无小无物不包然当
体便各具此道理静而正须著工夫看徐又曰未动
卷七十四 第 47a 页 WYG0701-0557a.png


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静而正
谓触处皆见有此道不待安排不待措置虽至小至
近至鄙至陋之事无不见有随处皆见足无所欠阙
只观之人身便见(见有见足之见/贤遍反○僩)
其动也辟大抵阴是两件如阴爻两画辟是两开去翕
是两合如地皮上生出物来地皮须开今论天道包
著地在然天之气却贯在地中地却虚有以受天之
卷七十四 第 47b 页 WYG0701-0557b.png

是容得许多物事大字实广字虚(

其静也翕其动也辟地到冬间气都翕聚不开至春则
天气下入地地气开以迎之又曰阴阳与天地自是
两件物事阴阳是二气天地是两个有形质底物事
如何做一物说得不成说动为天而静为地无此理
正如鬼神之说(僩/)
乾静专动直而大生坤静翕动辟而广生这说阴阳体
卷七十四 第 48a 页 WYG0701-0557c.png

乾坤二卦观之亦可见乾画奇便见得其静也专其动
也直坤画耦便见得其静也翕其动也辟(直卿○/端蒙)
天体大是以大生焉地体虚是以广生焉广有虚之义
如河广汉广之广(敬/仲)
本义云乾一而实故以质言而曰大坤二而虚故以量
言而曰广学者请问曰此两句解得极分晓盖曰以
形言之则天包地外地在天中所以说天之质大以
卷七十四 第 48b 页 WYG0701-0557d.png

地尽承受得那天之气所以说地之量广天只是一
个物事一故实从里面便实出来流行发生只是一
个物事所以说乾一而实地虽是坚实然却虚所以
天之气流行乎地之中皆从地里发出来所以说坤
二而虚用之云地形如肺形质虽硬而中本虚故阳
气升降乎其中无所障碍虽金石也透过去地便承
受得这气发育万物曰然要之天形如一个鼓

卷七十四 第 49a 页 WYG0701-0558a.png

长所以说乾一而实地只是一个物事中间尽是这
气升降来往缘中间虚故容得这气升降来往以其
包得地所以说其质之大以其容得天之气所以说
其量之广非是说地之形有尽故以量言也只是说
地尽容得天之气所以说其量之广耳今治历家用
律吕候气其法最精气之至也分寸不差便是这气
都在地中透上来如十一月冬至黄钟管距地九寸
卷七十四 第 49b 页 WYG0701-0558b.png

来天地中间此气升降上下当分为六层十一月冬
至自下面第一层生起直到第六层上极至天是为
四月阳气既生足便消下面阴气便生只是这一气
升降循环不已往来乎六层之中也问月令中天气
下降地气上腾此又似天地各有气相交合曰只是
这一气只是阳极则消而阴生阴极则消而阳生天
气下降便只是冬至复卦之时阳气在下面生起故
卷七十四 第 50a 页 WYG0701-0558c.png

下却见不得天气下降曰也须是天运一转则阳气
在下故从下生也今以天运言之则一日自转一匝
然又有那大转底时候须是大著心肠看始得不可
拘一不通也盖天本是个大底物事以偏滞求他不
得(僩/)
问阴耦阳奇就天地之实形上看如何见得曰天是一
个浑沦底物虽包乎地之外而气则迸出乎地之中
卷七十四 第 50b 页 WYG0701-0558d.png

来系辞云乾静也专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坤静也翕
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大生是浑沦无所不包广生是
广阔能容受得那天之气专直则只是一物直去翕
辟则是两个翕则阖辟则开此奇耦之形也又曰阴
偏只是一半两个方做得一个(学/履)
易不是象乾坤乾坤乃是易之子目下面一壁子是乾
一壁子是坤盖说易之广大是这乾便做他那大坤
卷七十四 第 51a 页 WYG0701-0559a.png

所以说广时中间虚容得物所以广广是说他广阔
著得物常说道地对天不得天便包得地在中心然
而地却是中虚容得气过容得物便是他广天是一
直大底物事地是广阔底物有坳处有陷处所以说
广这个只是说理然也是说书有这理便有这书书
是载那道理底苦死分不得大槩上面几句是虚说
底这个配天地四时日月至德是说他实处(渊/)
卷七十四 第 51b 页 WYG0701-0559b.png

时这个理与他一般广大(渊/)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以易配天
易简之善配至德以易配人之至德(人/杰)
问易简之善配至德曰此是以易中之理取外面一事
来对谓易之广大故可配天地易之变通如老阳变
阴老阴变阳往来变化故可配四时阴阳之义便是
日月相似易简之善便如在人之至德(

卷七十四 第 52a 页 WYG0701-0559c.png

曰只是相似之意又问易简之善配至德曰也是易
上有这道理如人心之至德也(学/履)
林安卿问广大配天地配莫是配合否曰配只是似且
如下句云变通配四时四时如何配合四时自是流
行不息所谓变通者如此又问易简之善配至德曰
易简是常行之理至德是自家所得者又问伊川解
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云知微则知彰知柔则知刚如
卷七十四 第 52b 页 WYG0701-0559d.png

向时有个人出此语令杨大年对杨应声云小人不
耻不仁不畏不义无如此恰好(义/刚)
问广大变通是易上自有底道理是易上所说造化与
圣人底曰都是他易上说底又曰配是分配之义是
分这一半在那上面问曰如此便全无配之底意曰
也有些子分此以合彼意思欲见其广大则于天地
乎观之欲见其变通则于四时乎观之欲知其阴阳
卷七十四 第 53a 页 WYG0701-0560a.png

至德可见
右第六章
崇德广业知崇天也是致知事要得高明礼卑地也是
践履事卑是事事都要践履过凡事践履将去业自
然广
礼卑是卑顺之意卑便广地卑便广高则狭了人若只
拣取高底做便狭两脚踏地做方得若是著件物事
卷七十四 第 53b 页 WYG0701-0560b.png

上更无卑似地底又曰地卑是从贴底谨细处做将
去所以能广(渊/)
知崇礼卑一段云地至卑无物不载在地上纵开井百
尺依旧在地上是无物更卑得似地所谓德言盛礼
言恭礼是要极卑故无物事无个礼至于至微至细
底事皆当畏惧戒谨战战兢兢惟恐失之这便是礼
之卑处曲礼曰毋不敬自上东阶先右足上西阶先
卷七十四 第 54a 页 WYG0701-0560c.png

谨这便都是卑处又曰似这处不是他特地要恁地
是他天理合如此知识日多则知日高这事也合理
那事也合理积累得多业便广(学蒙○或/录详见下)
礼极是卑底物事如地相似无有出其下者看甚么物
事他尽载了纵穿地数十丈深亦只在地之上无缘
更有卑于地者也知却要极其高明而礼则要极于
卑顺如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纤悉委曲无非至卑之
卷七十四 第 54b 页 WYG0701-0560d.png

阶客上西阶皆不可乱然不是强安排皆是天理之
自然如上东阶则先右足上西阶则先左足盖上西
阶而先右足则背却主人上东阶而先左足则背却
客自是理合如此又曰知崇者德之所以崇礼卑者
业之所以广盖礼才有些不到处这便有所欠阙业
便不广矣惟是极卑无所欠阙所以广
知崇礼卑知是知处礼是行处知尽要高行却自近起
卷七十四 第 55a 页 WYG0701-0561a.png

知识贵乎高明践履贵乎著实知既高明须放低著实
做去(铢/)
学只是知与礼他这意思却好礼便细密中庸致广大
尽精微等语皆只是说知礼(渊/)
知崇礼卑这是两截知崇是知识超迈礼卑是须就切
实处行若知不高则识见浅陋若履不切则所行不
实知识高便是象天所行实便是法地识见高于上
卷七十四 第 55b 页 WYG0701-0561b.png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大学所说格物致知是知崇之
事所说诚意正心脩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礼卑之
事(贺/孙)
上文言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人崇其知须是如天
之高卑其礼须如地之广天地设位一句只是引起
要说知崇礼卑人之知礼能如天地便能成其性存
其存道义便自此出所谓道义便是易也成性存存
卷七十四 第 56a 页 WYG0701-0561c.png

成性犹言见成底性这性元自好了但知崇礼卑则成
性便存存(学/蒙)
成性只是本来性(节/)
成性不曾作坏底存谓常在这里存之又存(泳/)
成性如名明德如表德相似天命都一般(泳/)
或问成性存存是不忘其所存曰众人多是说到圣人
处方是性之成看来不如此成性只是一个浑沦之
卷七十四 第 56b 页 WYG0701-0561d.png

成性与成之者性也止争些子不同成之者性便从上
说来言成这一个物成性是说已成底性如成德成
说之成然亦只争些子也如正心心正诚意意诚相
似(贺/孙)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只是此性万善完具无有欠阙故
曰成性成对亏而言成之者性则是成就处无非性
犹曰诚斯立焉横渠伊川说成性似都就人为处说
卷七十四 第 57a 页 WYG0701-0562a.png

性存其所存(端/蒙)
横渠谓成其性存其存伊川易传中亦是存其存却是
遗书中说作生生之谓易意思好(必大录云成性如/言成就存存是生)
(生不已之/意○

知礼成性而道义出程子说成性谓是万物自有成性
存存便是生生不已这是语录中说此意却好及他
解易却说成其性存其存又似不恁地前面说成性
卷七十四 第 57b 页 WYG0701-0562b.png

如尧舜性之是其性本浑成学者学之须是以知礼
做也到得他成性处道义出谓这里流行道体也义
用也又曰性是自家所以得于天底道义是众人公
共底(夔/孙)
横渠言成性与古人不同他所说性虽是那个性然曰
成性则犹言践形也又曰他是说去气禀物欲之私
以成其性(道/夫)
卷七十四 第 58a 页 WYG0701-0562c.png

恶混当亹亹而继之以善云云又云纤恶必除善斯
成性矣皆是此病知礼成性则道义出先生本义中
引此而改成为存又曰横渠言成性犹孟子云践形
此说不是夫性是本然已成之性岂待习而后成邪
他从上文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便是如此说来
与孔子之意不相似(僩/)
横渠知崇天也一段言知识高明如天形而上指此理
卷七十四 第 58b 页 WYG0701-0562d.png

昼而不知夜知夜不知昼则知皆未尽也合知礼而
成性则道义出矣知礼行处也(端/蒙)
问横渠知礼成性之说曰横渠说成性谓是浑成底性
知礼成性如习与性成之意同又问不以礼性之曰
如尧舜性之相似但他言语艰意是如此(夔/孙)
右第七章
朱子语类卷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