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六 第 1a 页 WYG0721-0083a.png

御纂朱子全书卷三十六
春秋
纲领
春秋只是直载当时之事要见当时治乱兴衰非是于
一字上定褒贬初间王政不行天下都无统属及五
伯出来扶持方有统属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后来
五伯又衰政自大夫出到孔子时皇帝王伯之道扫
卷三十六 第 1b 页 WYG0721-0083b.png

时事是如此安知用旧史与不用旧史今硬说那个
字是孔子文那个字是旧史文如何验得更圣人所
书好恶自易见如葵邱之会召陵之师践土之盟自
是好本末自是别及后来五伯既衰湨梁之盟大夫
亦出与诸侯之会这个自是差异不好今要去一字
两字上讨意思甚至以日月爵氏名字上皆寓褒贬
如王人子突救卫自是卫当救当时是有个子突孔
卷三十六 第 2a 页 WYG0721-0084a.png

救卫故书字孟子说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
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说得极是了又曰春秋无义战
彼善于此则有之矣此等皆看得地步阔圣人之意
只是如此不解恁地细碎
问春秋曰此是圣人据鲁史以书其事使人自观之以
为鉴戒耳其事则齐威晋文有足称其义则诛乱臣
贼子若欲推求一字之间以为圣人褒善贬恶专在
卷三十六 第 2b 页 WYG0721-0084b.png

位之礼继故不书即位者是不行即位之礼若威公
之书即位则是威公自正其即位之礼耳其他崩薨
卒葬亦无意义
春秋有书天王者有书王者此皆难晓或以为王不称
天贬之某谓若书天王其罪自见宰咺以为冢宰亦
未敢信其他如莒去疾莒展舆齐阳生恐只据旧史
文若谓添一个字减一个字便是褒贬某不敢信威
卷三十六 第 3a 页 WYG0721-0084c.png

论可谓乱道夫子平时称颜子不迁怒不贰过至作
春秋却因恶鲁威而及天子可谓桑树著刀榖树汁
出者鲁威之弑天王之不能讨罪恶自著何待于去
秋冬而后见乎又如贬滕称子而滕遂至于终春秋
称子岂有此理今朝廷立法降官者犹经赦叙复岂
有因滕子之朝威遂并其子孙而降爵乎
春秋所书如某人为某事本据鲁史旧文笔削而成今
卷三十六 第 3b 页 WYG0721-0084d.png

私意妄为褒贬孔子但据直书而善恶自著今若必
要如此推说须是得鲁史旧文参校笔削异同然后
为可见而亦岂复可得也
或论及春秋之凡例先生曰春秋之有例固矣奈何非
夫子之为也昔尝有人言及命格予曰命格谁之所
为乎曰善谈五行者为之也予曰然则何贵设若自
天而降具言其为美为恶则诚可信矣今特出于人
卷三十六 第 4a 页 WYG0721-0085a.png

以为季子之在鲁不过有立僖之私恩耳初何有大
功于鲁又况通于成风与庆父之徒何异然则其归
也何足喜盖以启季氏之事而书之乎
或人论春秋以为多有变例所以前后所书之法多有
不同曰此乌可信圣人作春秋正欲褒善贬恶示万
世不易之法今乃忽用此说以诛人未几又用此说
以赏人使天下后世皆求之而莫识其意是乃后世
卷三十六 第 4b 页 WYG0721-0085b.png

此乎
林问先生论春秋一经本是明道正谊权衡万世典刑
之书如朝聘会盟侵伐等事皆是因人心之敬肆为
之详略或书字或书名皆就其事而为之义理最是
斟酌毫忽不差后之学春秋多是较量齐鲁短长自
此以后如宋襄晋悼等事皆是论伯事业不知当时
为王道作耶为伯者作耶若是为伯者作则此书岂
卷三十六 第 5a 页 WYG0721-0085c.png

春秋文字虽觕尚知有圣人明道正谊道理尚可看
近来止说得伯业权谲底意思更开眼不得此义不
可不知
问春秋一经夫子亲笔先生不可使此一经不明于天
下后世曰某实看不得问以先生之高明看如何难
曰劈头一个王正月便说不去刘曰六经无建子月
唯是礼记杂记中有个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
卷三十六 第 5b 页 WYG0721-0085d.png

惟是孟子出来作闹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便是
而今五六月此句又可鹘突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
月舆梁成是而今九月十月
今之作春秋义都是一般巧说专是计较利害将圣人
之经作一个权谋机变之书如此不成圣经却成一
个百将传因说前辈作春秋义言辞虽粗率却说得
圣人大意出年来一味巧曲但将孟子何以利吾国
卷三十六 第 6a 页 WYG0721-0086a.png

垣主和议一时去趋媚他春秋义才出会夷狄处此
最是春秋诛绝底事人却都作好说看来此书自将
来作文字不得才说出便有忌讳常劝人不必作此
经他经皆可作何必去作春秋这处也是世变如二
程未出时便有胡安定孙泰山石徂徕他们说经虽
是甚有疏略处观其推明治道直是凛凛然可畏春
秋本是严底文字圣人此书之作遏人欲于横流遂
卷三十六 第 6b 页 WYG0721-0086b.png

在款司极是严紧一字不敢胡乱下使圣人作经有
今人巧曲意思圣人亦不解作得
程子所谓春秋大义数十炳如日星者如成宋乱宋灾
故之类乃是圣人直著诛贬自是分明如胡氏谓书
晋侯为以常情待晋襄书秦人为以王事责秦穆处
却恐未必如此须是巳之心果与圣人之心神交心
契始可断他所书之旨不然则未易言也程子所谓
卷三十六 第 7a 页 WYG0721-0086c.png

或问伊川春秋序后条曰四代之礼乐此是经世之大
法也春秋之书亦经世之大法也然四代之礼乐是
以善者为法春秋是以不善者为戒又问孔子有取
乎五霸岂非时措从宜曰是又曰观其予五霸其中
便有一个夺底意思
国秀问三传优劣曰左氏曾见国史考事颇精只是不
知大义专去小处理会往往不曾讲学公榖考事甚
卷三十六 第 7b 页 WYG0721-0086d.png

都不曾见国史
李丈问左传如何曰左传一部载许多事未知是与不
是但道理亦是如此今且把来参考问公榖如何曰
㨿他说亦是有那道理但恐圣人当初无此等意如
孙明复赵啖陆淳胡文定皆说得好道理皆是如此
但后世因春秋去考时当如此区处若论圣人当初
作春秋时其意不解有许多说话择之说文定说得
卷三十六 第 8a 页 WYG0721-0087a.png

来
孔子作春秋当时亦须与门人讲说所以公榖左氏得
一个源流只是渐渐讹舛当初若是全无传授如何
凿空撰得
问公榖传大槩皆同曰所以林黄中说只是一人只是
看他文字疑若非一手者或曰疑当时皆有所传授
其后门人弟子始笔之于书耳曰想得皆是齐鲁间
卷三十六 第 8b 页 WYG0721-0087b.png

差舛其有合道理者疑是圣人之旧
问春秋胡文定之说如何曰寻常亦不满于胡说且如
解经不使道理明白却就其中多使故事大与作时
文荅策相似
问胡氏传春秋盟誓处以为春秋皆恶之杨龟山亦尝
议之矣自今观之岂不可因其言盟之能守与否而
褒贬之乎今民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之时
卷三十六 第 9a 页 WYG0721-0087c.png

曰不然盟诅毕竟非君子之所为故曰君子屡盟乱
是用长将欲变之非去盟崇信俗不可得而善也故
伊川有言凡委靡随俗者不能随时惟刚毅特立乃
所以随时斯言可见矣
昔楚相作燕相书其烛暗而不明楚相曰举烛书者不
察遂书举烛字于书中燕相得之曰举烛者欲我之
明于举贤也于是举贤退不肖而燕国大治故曰不
卷三十六 第 9b 页 WYG0721-0087d.png

(条/)
春秋例目拜贶甚厚其间议论小国自贬其爵以从杀
礼最为得其情者顷年每疑胡氏滕子朝桓之说非
春秋恶恶短之义今已释然盖后来郑大夫亦有郑
伯男也而使从诸侯之赋之说则当时诸侯之愿自
贬者固多但霸主必以此礼责之故有不得而自遂
耳然其他尚有欲请教者便遽未暇大抵此经简奥
卷三十六 第 10a 页 WYG0721-0088a.png

以数年未知其可学否耳(荅程/可久)
所示春秋大旨甚善此经固当以类例相通然亦先须
随事观理反复涵泳令胸次开阔义理贯通方有意
味若便一向如此排定说杀正使在彼分上断得十分
的当却于自巳分上都不见得个从容活络受用则
亦何益于事耶大抵不论看书与日用工夫皆要放
开心胸令其平易广阔方可徐徐旋看道理浸灌培
卷三十六 第 10b 页 WYG0721-0088b.png

田地狭隘无处着工夫也此非独是读书法亦是仁
卿分上变化气质底道理也然看春秋外更诵论孟
及看近思录等书以助其趣乃佳若只如此实恐枯
燥难见功耳(荅黄/仁卿)
春秋之说向日亦尝有意而病于经文之太略诸说之
太烦且其前后抵牾非一是以不敢妄为必通之计
而姑少缓之然今老矣竟亦未敢再读也来谕以为
卷三十六 第 11a 页 WYG0721-0088c.png

恐其所执之说未必圣人之真意而非独即位之说
为无㨿也若只欲为场屋计则姑取其近似而不害
理者用之若欲真实为学则不若即他书之易知者
而求之庶明白而不差也(荅龚/惟微)
所谕春秋难读固然大抵今所可见者但程先生所谓
大义数十炳如日星然亦时有所谓隐之于心而未
能惬当者况其精微之意乎此须异时别商量也(荅/李)
卷三十六 第 11b 页 WYG0721-0088d.png

某之先君子好左氏书每夕读之必尽一卷乃就寝故
某自幼未受学时已耳熟焉及长稍从诸先生长者
问春秋义例时亦窥其一二大者而终不能有以自
信于其心以故未尝敢辄措一词于其间而独于其
君臣父子大伦大法之际为有感也近刻易诗书于
郡帑易用吕氏本古经传十二篇而绌诗书之序置
之经后以晓当世使得复见古书之旧而不锢于后
卷三十六 第 12a 页 WYG0721-0089a.png

圣笔所刊不敢废塞而河南邵氏皇极经世学又以
易诗书春秋为皇帝王霸之书尤不可以不备乃复
出左氏经文别为一书以踵三经之后其公榖二经
所以异者类多人名地名而非大义之所系故不能
悉具异时有能放吕氏之法而为三经之音训者尚
有以成吾之志也哉(书临漳所刊四经后/○以上文集五条)
经(传附/)
卷三十六 第 12b 页 WYG0721-0089b.png

某亲见文定公家说文定春秋说夫子以夏时冠月以
周正纪事谓如公即位依旧是十一月只是孔子改
正作春正月某便不敢信恁地时二百四十二年夫
子只證得个行夏之时四个字据今周礼有正月有
正岁则周实是元改作春正月夫子所谓行夏之时
只是为他不顺欲改从建寅(元年○/语类)
春秋正朔事比以书考之凡书月皆不著时疑古史记
卷三十六 第 13a 页 WYG0721-0089c.png

明上奉天时下正王朔之义而加春于建子之月则
行夏时之意亦在其中观伊川先生刘质夫之意似
是如此但春秋两字乃鲁史之旧名又似有所未通
幸更与晦叔订之以见教也(元年○与/张敬夫)
春秋书正据伊川说则只是周正建子之月但非春而
书春则夫子有行夏时之意而假天时以立义耳文
定引商书十有二月汉史冬十月为證以明周不改
卷三十六 第 13b 页 WYG0721-0089d.png

之月暑雨苗长之时而十一月十二月乃建戍建亥
之月将寒成梁之候(国语引夏令/曰十月成梁)又似并改月号此
又何耶或是当时二者并行唯人所用但春秋既是
国史则必用时王之正其比商书不同者盖后世之
弥文而秦汉直称十月者则其制度之阔略耳(注家/谓十)
(月乃后人追/改当更考之)愚意如此未知是否(元年○荅/吴晦叔)
前书所谕周正之说终未稳当孟子所谓七八月乃今
卷三十六 第 14a 页 WYG0721-0090a.png

周人固已改月矣但天时则不可改故书云秋大熟
未穫此即止是今时之秋盖非酉戌之月则未有以
见夫岁之大熟而未穫也以此考之今春秋月数乃
鲁史之旧文而四时之序则孔子之微意伊川所谓
假天时以立义者正谓此也若谓周人初不改月则
未有明据故文定只以商秦二事为證以彼之博洽
精勤所取犹止于此则无他可考必矣今乃欲以十
卷三十六 第 14b 页 WYG0721-0090b.png

霜在今之十月则不足怪在周之十月则为异矣又
何必史书八月然后为异哉况鲁史不传无以必知
其然不若只以孟子尚书为㨿之明且审也若尚有
疑则不若且阙之之为愈不必强为之说矣(诗中月/数又似)
(不曾改如四月维夏六月徂暑之类故某/向者疑其并行也○元年○荅吴晦叔)
三代正朔以元祀十有二月考之则商人但以建丑之
月为岁首而不改月号(时亦必/不改也)以孟子七八月十一
卷三十六 第 15a 页 WYG0721-0090c.png

不改时(改月者后王之弥文不改时者天时/不可改故祭祀田猎犹以夏时为正)以书一
月戊午厥四月哉生明之类考之则古史例不书时
以程子假天时以立义之云考之则是夫子作春秋
时特加此四字以系年见行夏时之意若如胡传之
说则是周亦未尝改月而孔子特以夏正建寅之月
为岁首月下所书之事却是周正建子月事自是之
后月与事常相差两月恐圣人制作之意不如是之
卷三十六 第 15b 页 WYG0721-0090d.png

此而考之刘质夫说亦云先书春王正月而后书二
百四十二年之事皆天理也似亦以春字为夫子所
加(王字亦非/史策旧文)但鲁史本谓之春秋则又似元有此字
而杜元凯左传后序载汲冢竹书乃晋国之史却以
夏正建寅之月为岁首则又似胡氏之说可为据此
间无竹书烦为见拙斋扣之或有此书借录一两年
示及幸甚幸甚又汉书元年冬十月注家以为武帝
卷三十六 第 16a 页 WYG0721-0091a.png

烦子细询考也(元年○荅林择之/○以上文集四条)
春秋一发首不书即位即君臣之事也书仲子嫡庶之
分即夫妇之事也书及邾盟朋友之事也书郑伯克
段即兄弟之事也一开首人伦便尽在(元/年)
惠公仲子恐是惠公之妾僖公成风却是僖公之母不
可一例看不必如孙明复之说(元/年)
陈仲蔚问东莱论颍考叔之说是否曰古人也是重那
卷三十六 第 16b 页 WYG0721-0091b.png

有好处如叔段不弟故不言弟称郑伯讥失教也这
样处说得也好盖说得阔又问宋宣公可谓知人矣
立穆公其子享之这也不可谓知人曰这样处却说
得无巴鼻如公羊说宣公却是宋之罪脑左氏有一
个大病是他好以成败论人遇他做得来好时便说
他好做得来不好时便说他不是却都不折之以理
之是非这是他大病叙事时左氏却多是公榖却都
卷三十六 第 17a 页 WYG0721-0091c.png

邱明否曰左氏叙至韩魏赵杀智伯事去孔子六七
十年决非邱明(元/年)
陈仲蔚说公矢鱼于棠云或谓矢如皋陶矢厥谟之矢
曰便是乱说今据传曰则君不射则矢鱼是将弓矢
去射之如汉武帝亲射江中蛟之类何以见得夫子
作春秋征只书征伐只书伐不曾恁地下一字如何
平白无事陈鱼不只写作陈字却要下个矢字则么
卷三十六 第 17b 页 WYG0721-0091d.png

则无此意(五/年)
郑人来渝平渝变也盖鲁先与宋好郑人却来渝平谓
变渝旧盟以从新好也公榖作输平胡文定谓以物
而求平也恐不然但言输则渝之义自在其中如秦
诅楚文云变输盟刺若字义则是如此其文意则只
是渝字也(六年○以上/语类五条)
桓公
卷三十六 第 18a 页 WYG0721-0092a.png

之说自王命不行则诸侯上僣之事由阶而升然必
与势力之不相上下者(池录作如历阶而升以至于/极盖既无王命必择势力之)
(相敌/者)共为之所以布于众而成其僣也齐卫当时势
敌故齐僖自以为小伯而黎人责卫以方伯之事当
时王不敢命伯而欲自为伯故于此彼此相命以成
其私也及其久也则力之能为者专之矣故威公遂
自称伯以至战国诸侯各有称王之意不敢独称于
卷三十六 第 18b 页 WYG0721-0092b.png

以相王是也其后七国皆王秦人思有以胜之于是
使人致帝于齐约共称帝岂非相帝自相命而至于
相王自相王而至于相帝僣窃之渐势必至此(池录/云春)
(秋于此盖纪王命不行/而诸侯僣窃之端也)岂非其明證乎曰然则左传
所谓胥命于弥何也曰此以纳王之事相逊相先也
曰说亦有理(三/年)
桓公有两年不书秋冬说者谓以喻时王不能赏罚若
卷三十六 第 19a 页 WYG0721-0092c.png

独自说不可与人论难盖自说则横说竖说皆可论
难著便说不行(四年/七年)
春秋书蔡人杀陈佗此是夫子㨿鲁史书之佗之弑君
初不见于经者亦是鲁史无之耳(六年○以上/语类三条)
庄公
问鲁桓公为齐襄公所杀其子庄公与桓公会而不复
雠先儒谓春秋不讥是否曰他当初只是㨿事如此
卷三十六 第 19b 页 WYG0721-0092d.png

他理会使上有明天子下有贤方伯便合上告天子
下告方伯兴复雠之师只缘周家衰弱无赴愬处庄
公又无理会便自与之主婚以王姬嫁齐及到桓公
时又自隔一重了况到此事体又别桓公率诸侯以
尊周室庄公安得不去若是不去却不是叛齐乃是
叛周(十三年/○语类)
闵公
卷三十六 第 20a 页 WYG0721-0093a.png

书季子来归是也人杰谓季子既归而闵公被弑庆
父出奔李子不能讨贼是其意在于立僖公也先生
曰纵失庆父之罪小而季子自有大恶今春秋不贬
之而反褒之殆不可晓盖如高子仲孙之徒只是旧
史书之圣人因其文而不革所以书之者欲见当时
事迹付诸后人之公议耳若谓季子为命大夫则叔
孙婼尝受命服何为书名乎(元年○/语类)
卷三十六 第 20b 页 WYG0721-0093b.png

问齐侯侵蔡亦以私如何曰齐谋伐楚已在前本是伐
楚特因以侵蔡耳非素谋也问国语左传皆是左氏
编何故载齐桓公于国语而不载于左传曰不知二
书作之先后温公言先作国语次作左传又有一相
识言先左传次国语国语较老如左传后看之似然
(四/年)
壮祖尝闻长上言齐威公伐楚不责以僣王之罪者盖
卷三十六 第 21a 页 WYG0721-0093c.png

甚强大僣王已非一日威公若以此问之只宜楚即
罪服不然齐岂遽保其必胜楚哉及闻先生言及亦
以为然(四/年)
或问春秋书晋杀其大夫荀息是取他否曰荀息亦未
见有可取者但始终一节死君之难亦可取耳后又
书晋杀其大夫里克者不以弑君之罪讨之也然克
之罪则在中立今左传中却不见其事国语所载甚
卷三十六 第 21b 页 WYG0721-0093d.png

问里克丕郑荀息三人当初晋献公欲废太子申生立
奚齐荀息便谓君命立之臣安敢贰略不能谏君以
义此大段不是里克丕郑谓从君之义不从君之惑
所见甚正只是后来却做不彻曰他倒了处便在那
中立上天下无中立之事自家若排得他退便用排
退他若奈何他不得便用自死今骊姬一许他中立
他事便了便是他只要求生避祸正如隋高祖篡周
卷三十六 第 22a 页 WYG0721-0094a.png

添做几件不好底事看史到此使人气闷或曰看荀
息亦有不是处曰全然不是岂止有不是处只是办
得一死亦是难事文蔚曰里克当献公在时不能极
力理会及献公死后却杀奚齐此亦未是曰这般事
便是难说献公在日与他说不听又怎生奈何得他
后来亦用理会只是不合杀了他(十/年)
吴楚盟会不书王恐是吴楚当时虽自称王于其国至
卷三十六 第 22b 页 WYG0721-0094b.png

诸侯灭国未尝书名卫侯燬灭邢说者以为灭同姓之
故今经文只隔夏四月癸酉一句便书卫侯燬卒恐
是因而传写之误亦未可知又曰鲁君书薨外诸侯
书卒刘原父荅温公书谓薨者臣子之词温公亦以
为然以卒为贬词者恐亦非是(二十五年○以/上语类六条)
问侵曹伐卫再称晋侯(先生侧边批云此/正是晋文谲处)恐非贬辞盖
围宋之役二国虽不与而其从楚则一也晋文不先
卷三十六 第 23a 页 WYG0721-0094c.png

未可者岂有楚人暴横诸侯皆南向从楚而得一诸
侯用兵以张中国之威春秋遂遽贬之乎(先生侧批/云康节论)
(五霸功罪/之意得之)今以楚人救卫为善楚贬晋而成凡书救
者未有不善之例则文公九年楚人伐郑公子遂会
晋人宋人卫人许人救郑为罪赵盾何也既罪赵盾
何以又书救乎学春秋者固不可执定例以害大义
也至于下书执曹伯畀宋人卫侯出奔复归与元咺
卷三十六 第 23b 页 WYG0721-0094d.png

(文/集)
宣公
宣公十五年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夏五月宋人及楚
人平春秋之责宋郑正以其叛中国而从夷狄耳中
间讳言此事故学者不敢正言今犹守之而不变此
不知时务之过也罪其贰霸亦非是春秋岂率天下
诸侯以从三王之罪人哉特罪其叛中国耳(十五年/○语类)
卷三十六 第 24a 页 WYG0721-0095a.png

问胡氏传栾书弑晋厉公事其意若许栾书之弑何也
曰旧亦尝疑之后见文定之甥范伯达而问焉伯达
曰文定之意盖以为栾书执国之政而厉公无道如
此亦不得坐视为书之计厉公可废而不可杀也洽
言传中全不见此意曰文定既以为当如此作传虽
不可明言岂不可微示其意乎今累数百言而其意
绝不可晓是亦拙于传经者也(十八/年)
卷三十六 第 24b 页 WYG0721-0095b.png

周迎他时只十四岁他说几句话便乖便有操有纵
才归晋做得便别当时厉公恁地弄得狼当被人撺
掇胡乱杀了晋室大段费力及悼公归来不知如何
便被他做得恁地好恰如久雨积阴忽遇天晴光景
便别赫然为之一新又问胜威文否曰尽胜但威文
是白地做起来悼公是见成基址某尝谓晋悼公宇
文周武帝周世宗三人之才一般都做得事都是一
卷三十六 第 25a 页 WYG0721-0095c.png

襄公
杨至之问左传元者体之长等句是左氏引孔子语抑
古有此语曰或是古已有此语孔子引他也未可知
左传又云克己复礼仁也克己复礼四字亦是古已
有此语(九/年)
问左氏驹支之辩刘侍读以为无是事曰某亦疑之既
曰言语衣服不与华同又却能赋青蝇何也又太子
卷三十六 第 25b 页 WYG0721-0095d.png

以闵二年十二月出师衣之偏衣佩之金玦数公议
论如此献公更举事不得便有逆诈亿不信底意思
左氏一部书都是这意思文章浮艳更无事实盖周
衰时自有这一等迂阔人观国语之文可见周之衰
也某尝读宣王欲籍千亩事便心烦及战国时人却
尚事实观太史公史记可见公子成与赵武灵王争
胡服甘龙与卫鞅争变法其他如苏张之辩莫不皆
卷三十六 第 26a 页 WYG0721-0096a.png

魏君不从则又与鞅明言之鞅以为不能用我焉能杀
我及秦孝公下令鞅西入秦然观孝公下令数语如此
气势乃是吞六国规模鞅之初见孝公说以帝道王道
想见好笑其实乃是霸道鞅之如此所以坚孝公之心
后来迂阔之说更不能入使当时无卫鞅必须别有人
出来观孝公之意定是不用孟子史记所载事实左氏
安得有此(十四/年)
卷三十六 第 26b 页 WYG0721-0096b.png

之大分曰可以受可以无受(十四/年)
问季札观乐如何知得如此之审曰此是左氏妆点出来
亦自难信如闻齐乐而曰国未可量然一再传而为田
氏乌在其为未可量也此处皆是难信处(二十九年○以/上语类四条)
昭公
或问子产相郑铸刑书作邱赋时人不以为然是他不
达为国以礼底道理徒恃法制以为国故郑国日以
卷三十六 第 27a 页 WYG0721-0096c.png

似守得定及到伯有子皙之徒挠他时则度其可治
者治之若治他不得便只含糊过亦缘当时列国世
卿每国须有三两族强大根株盘互势力相依倚卒
急动他不得不比如今大臣才被人论便可逐去故
当时自有一般议论如韩献子分谤之说只是要大
家含糊过不要见得我是你不是又如鲁以相忍为
国意思都如此后来张文潜深取之故其所著虽连
卷三十六 第 27b 页 WYG0721-0096d.png

问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之于申利其国而诱杀之也故
名胡氏谓蔡般弑君与诸侯通会盟十有三年矣楚
子若以大义唱天下奉词致讨其弑父弑君之罪谋
于蔡众置君而去虽古之征暴乱者不越此矣愚谓
诸侯与通会盟者楚子为之会主也以弑君之贼会
弑君之贼同恶相求非惟不能讨其罪亦不敢讨其
罪矣今欲图其国而杀之恶人之常态也是乌可于
卷三十六 第 28a 页 WYG0721-0097a.png

治也而又责其讨般典刑紊矣曰甚善(十一年○荅/万正淳○文)
(集/)
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左传作形字解者胡说今家
语作刑民注云伤也极分晓盖言伤民之力以为养
而无餍足之心也又如礼记中说耆欲将至有开必
先家语作有物将至其兆必先为是盖有字似耆字
物字似欲字其字似有字兆字篆文似开字之门必
卷三十六 第 28b 页 WYG0721-0097b.png

證也有好处后汉郑元与王肃之学互相诋訾王肃
固多非是然亦有考援得好处(十二年/○语类)
问尝读欧阳公论许世子止之事未免疑之及读胡文
定公传未足以破其疑洽继而考之左氏公羊之传
自明但后人因榖梁不尝药之说遂执此一句以为
止之罪如此而已殊不考左氏曰许悼公疟饮世子
止之药卒公羊曰止进药而药杀也此可以见悼公
卷三十六 第 29a 页 WYG0721-0097c.png

治疟者以砒霜锻而饵之多愈然不得法不愈而反
杀人者亦多矣悼公之死必此类也不然当时所进
非必死之药止偶不尝而已则公羊何以谓之药杀
世子何为遽弃国而出奔孟子曰杀人以挺与刃有
以异乎以刃与政有以异乎进药而药杀可不谓之
弑哉其所以异于商臣蔡般者过与故之不同耳心
虽不同而春秋之文一施之者以臣子之于君父不
卷三十六 第 29b 页 WYG0721-0097d.png

公之疑不识先生以为如何曰胡文定通旨中引曾
吉父说如律中合御药误不如本方造御舟误不牢
固之类已有此意矣但考之于经不见许止弃国出
奔之事不知果何谓也(十九年○荅张/元德○文集)
春秋上辛雩季辛又雩公羊为昭公聚众以攻季氏此
说非是昭公失民已久安能聚众不过得游手聚观
之人耳又安能逐季氏昭公季氏事见左传极有首
卷三十六 第 30a 页 WYG0721-0098a.png

其说以解春秋既为谬误又欲引之以解论语樊迟
从游舞雩之下一段问荅以为为昭公逐季氏而发
者则又误之甚矣此弊盖原于苏氏问社之说而近
世又增广之也尝见徐端立文说曾以苏说问尹和
靖和靖正色久之乃言曰解经而欲新奇何所不至
闻之令人悚然汗下(二十五年○偶/读谩记○文集)
春秋权臣得政者皆是厚施于民故晏子对景公之词
卷三十六 第 30b 页 WYG0721-0098b.png

定公
问夹谷之会孔子数语何以能却莱人之兵曰毕竟齐
常常欺鲁鲁常常不能与之争却忽然被一个人来
以礼问他他如何不动如蔺相如秦王击缶亦是秦
常欺得赵过忽然被一个人恁地硬掁他如何不动
(十/年)
圣人隳三都亦是因季氏厌其强也正似唐末五代罗
卷三十六 第 31a 页 WYG0721-0098c.png

又不驯于其主罗甚恶之一日尽杀之其镇遂弱为
邻镇所欺乃方大悔(十二年○以/上语类二条)
问太子蒯聩得罪灵公出奔晋赵氏灵公尝游于郊谓
公子郢曰我将立若为后灵公卒夫人奉遗命而立
郢郢以辄在为辞于是国人立辄辄立十二年辄出
亡蒯聩入是为庄公庄公立三年而出奔友恭窃详
此事妄意谓辄不顾其父而自立固已失父子之义
卷三十六 第 31b 页 WYG0721-0098d.png

悝升台而盟立之是不用先君之遗命父子君臣之
义俱失之矣然则宗国所宜立者何人其必郢乎当
郢辞国之日国人立辄之时辄能逃去则郢无得而
辞蒯聩亦无复君卫之意及夫蒯聩既入良夫悝母
相与劫悝是时悝能守之以死则蒯聩安得而立哉
惜乎孔悝不知出此一切付之无可奈何此蒯聩所
以立也虽然天下岂有无父子君臣之国哉宜乎蒯
卷三十六 第 32a 页 WYG0721-0099a.png

蒯聩无复君卫之意及蒯聩既立而复奔者非是盖
辄自当逃去非欲为是以拒蒯聩之来也蒯聩脱或
能守其国亦不可知但义理自不是耳不必如此牵
合也又问孔悝有母不能禁而使之为乱及为卫之
臣又不能有所立以子路之贤为其家臣其事如何
心甚疑之亦何所见而如此乞赐教曰圣人之门不
使人逃世避人以为洁故群弟子多仕于乱邦然若
卷三十六 第 32b 页 WYG0721-0099b.png

(年○荅潘端/叔○文集)
御纂朱子全书卷三十六